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居民储蓄率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国社会科学院 李雪松等
“房价上涨、多套房决策与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
《经济研究》工作论文第792号
21世纪初以来,中国国民储蓄率稳步提高,2013年达51%左右,比2000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以上,其中企业、政府的储蓄率显著提高,居民储蓄率也在高位有所上升,2013年居民储蓄率已超过20%。
利用2011年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就房价上涨、多套房决策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进行考察,就房价上涨对多套房决策的影响机制及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异质性影响进行检验,结果表明:
夜上海论坛 第一,自1998年实施房改政策以来,房价上涨对中国城镇家庭多套房决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房价上涨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家庭多套房决策的概率会上升约1个百分点。房价上涨对家庭多套房决策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当房价上涨时,高收入家庭、户主就职于政府部门的家庭、户主为中层职务的家庭、首套房为单位分房或集资建房的家庭,进行多套房决策的概率更高。房价的快速上涨,放大了住房不平等和财产不平等,使城镇家庭资产基尼系数扩大。
夜上海论坛 第二,房价上涨对居民储蓄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房价上涨时居民消费的替代效应及预算约束效应显著,并推高了储蓄率。房价上涨每提高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储蓄率会上升1个百分点。
夜上海论坛 第三,多套房决策对城镇居民储蓄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多套房家庭的财富效应降低了储蓄率。多套房决策对家庭储蓄率影响的平均处理效应为-10%左右,多套房决策使家庭储蓄率平均下降约10个百分点。房价上涨及多套房决策都对城镇居民储蓄率有显著影响,但两者对储蓄率影响的方向截然相反。
夜上海论坛 研究表明,正常的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所导致的家庭多套房决策应给予鼓励,但应抑制因房价上涨过快因素所引致的居民高储蓄率。 制度
夜上海论坛 政府调控房价空间较小
浙江财经大学 李永友
夜上海论坛 “房价上涨的需求驱动和涟漪效应――兼论我国房价问题的应对策略”
过去十多年,影响中国房价变化的因素很多,且不同因素对房价上升的贡献存在较大差别。在所有因素中,需求面因素贡献最大。
在中国城乡分割治理的历史背景下,大量人口涌入城市成为城市居民,形成了巨大的潜在住房需求。无论是城市人口增加还是收入水平上升产生的住房需求,都是市场和市场主体的自然反应。相反,供给面因素对房价的贡献最小,仅约-2.5%,且主要是针对房产企业的信贷所致。对各因素的贡献进行比较后发现,政府调控房价的空间很小。
夜上海论坛 鉴于中国城市房价问题最主要来自需求因素,而强大的需求因素又来自城乡分割治理和长期形成的巨大城乡差异,以及现有的二级土地制度。因此,政府应改变目前在房地产市场的一些调控政策和思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减少人为扭曲。在制度上,政府应调整城乡差异,在公共品供给上实施倾斜性的供给政策,在土地制度上有所突破,这样才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减缓城市住房的需求压力。 观点
网络课程降低学费
哈佛大学 David J. Deming等
“网络课程能压低高等教育成本曲线吗”
NBER工作论文第20890号
由于网络课程的课堂规模可以很大,而需要的面对面交流却少,这样就极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因此被很多观察家视为是节省高等教育成本的最佳途径。那么,网络课程是否真的能压低传统高等教育的成本曲线呢?
夜上海论坛 根据美国中学后教育数据综合系统(IPEDS)提供的数据,网络教育主要集中在大型营利性非专业类公立高等教育机构。IPEDS很难追踪网络课程和其他非学位类网络项目。而学生们也很少通过网络课程就读专业类高等教育机构。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城镇居民储蓄水平;利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
夜上海论坛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夜上海论坛 收录日期:2015年1月14日
夜上海论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现蓬勃发展趋势,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与此同时,我国居民的储蓄也随之快速增长。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始终保持在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我国居民储蓄率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这一现象引起国内各经济学家及政府的广泛关注,较高的居民储蓄直接影响到我国整个经济的运行,所以对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问题进行研究很有必要。我们可以对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方针,使整个国民经济更好地发展。
一、变量分析与选择
在此之前,已有很多经济学专家学者对此问题做过相关模型分析,但各自选定的变量各有差异,笔者通过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最后选定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一年期存款利率、恩格尔系数以及基尼系数这四个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模型。以下是对选择这几个影响变量的原因分析:
(一)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最终消费支出和其他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家庭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居民储蓄的根本来源就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越多可以存入银行的钱也就越多,也就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储蓄率,所以可支配收入这一因素必须首先选取为模型的解释变量。
夜上海论坛 (二)一年期存款利率。存款利率对居民储蓄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西方经济学里,利率通常和储蓄成正比,因为利率越高居民得到利息越多,就更愿意把钱存入银行,所以模型中也将这个因素选入解释变量。本模型中选取的利息率数据是一年的变动利率加权平均后的利率。
(三)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用来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在西方经济学中,凯恩斯认为,收入分配的均等化程度越高,社会的平均消费倾向就会越高,社会的储蓄倾向就会越低。所以,把基尼系数选入作为解释变量。
另外,价格指数和通货膨胀率也对储蓄率有一定影响,鉴于数据无法完整得到,放弃对其分析。
理论模型设计如下变量:Y代表城镇居民储蓄率;X1代表人均可支配收入;X2代表一年期存款利率;X3代表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建立模型:
Y=B0+B1×X1+B2×X2+B3×X3+u
B0表示必要消费,它表示在收入为零时人们也要花钱消费,也就是有生活必需品消费支出,储蓄率为负。
B1表示当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动1元时,城镇居民储蓄率相对应的变动单位数。
夜上海论坛 B2表示当一年期利率变动一个百分点时,城镇居民储蓄率相对应的变动单位数。
B3表示基尼系数对储蓄率的影响。
u表示随机误差项。
夜上海论坛 二、回归与结果
夜上海论坛 对被解释变量Y利用Eviews做回归,得到结果表1所示。(表1)
Y=7.64969949347+0.0035404995432×X1+3.16814664514×X2-51.7918002873×X3
(1.101819) (7.352915) (7.636951) (-2.154779)
R2=0.926053 调整可决系数=0.907566
F=50.09249 DW=1.899527
三、模型的检验与修正
(一)对于模型的经济意义的检验。一般来说,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储蓄率越高;储蓄利润率越高,居民储蓄率也高;而基尼系数越大,即贫富差距越大,储蓄率降低。且B0的值为正值,说明居民有必要的消费需求。回归方程中的各个系数符合经济意义检验。
(二)多重共线性检验。对回归模型的三个解释变量,利用Eviews做出相关系数矩阵。(表2)
可见,X1和X3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方程存在明显的多重共线性。
夜上海论坛 分别作Y与X1、X2、X3之间的回归。(表3、表4、表5)
夜上海论坛 (1)Y=16.8918025136+0.00171673279686×X1
(2.992426) (3.213209)
夜上海论坛 R2=0.424454 DW=0.500368
(2)Y=27.5718524824+1.43569625505×X2
夜上海论坛 (5.08838) (1.26638)
R2=0.100279 DW=0.304658
(3)Y=12.0109181049+53.2651787897×X3
(0.967642) (1.759758)
R2=0.181131 DW=0.524350
可见,居民储蓄率受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影响最大,与经验相符,因此选定(1)为初始回归模型。
逐步回归:
通过Eviews软件,将回归结果在EXCEL中列出如表6所示。(表6)
夜上海论坛 当引入变量X2时,各系数的t检验通过,但是其方程的常数项C的值为-5.44423,由于定义中常数项B0的经济意义为必要的消费支出,即即使举债也要进行的消费额,例如大米、油、盐,所以常数项的值必须为正值。因此解释变量X2有误。
去掉X2,直接引入X3,得到回归方程:
Y=40.7414847949+0.0037990950×X1-109.587368639×X3
各系数符号符合经济意义,且t检验通过。确定回归模型为F(X1,X3)。
但是,对该回归方程进行D.W.检验,求得D.W.值=0.472311,大于0而小于DL=1.1。表明其存在正的自相关性。下面对于方程进行自相关性的修正。(表7)
得到修正后的确定的回归方程为:
Y=0.00379909505925×X1-109.587368639×X3+40.7414847949
(8.602061) (-2.848015) (2.472056)
R2=0.566650 F=8.499407 D.W.=0.472311
其中:Y代表城镇居民储蓄率;X1代表人均可支配收入;X3代表城镇居民基尼系数。
四、结论与建议
夜上海论坛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和回归模型的建立,我们可以发现,在不考虑其他条件和因素的前提下,城镇居民的储蓄率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存在正相关关系,可支配收入增加一元,储蓄率上升大约0.17%,同样,储蓄率与利率和基尼系数同样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然而,通过模型的修正和优化,本文得出的最终回归方程中并没有包含最初的解释变量X2,说明存款利率对于储蓄率的影响并不显著或者相对于其他解释变量解释力度过低,被模型舍弃。
不可否认,仍然有许多的其他因素影响着储蓄率的变化,例如通货膨胀率、商品的价格指数等等,然而考虑到很多数据的不可得性,本文并没有对其进行讨论分析。就修正得到的最终模型可以看出,F检验所对应的P值为0.004360<0.01,通过了F检验,说明该回归模型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模型的线性关系显著成立。可以大致的认为,城镇居民的储蓄率与可支配收入和基尼系数的关系如结论方程所示。
夜上海论坛 基于上述模型问题的讨论,笔者对于城镇居民的储蓄提出两点建议:首先,一个国家的储蓄额反应的是国民对于国家发展的期望值,是国家进行投资发展的重要经济来源,所以应该通过宏观或者微观等经济手段,例如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加大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的力度,将国民储蓄率保持在一个良好的水平之下。其次,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市场经济的发达,过度的储蓄会降低市场购买,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家应当通过调控手段,例如减小基尼系数,缩小贫富差距,刺激购买和消费,保证市场活力和经济流通速率,确保居民日常经济活动正常运行。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2011期数据统计.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夜上海论坛 [2]唐军.中国居民储蓄主要结构性问题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
夜上海论坛 [3]孙晶.我国居民储蓄的利率效应实证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人口年龄结构 居民储蓄率 关系 抚养负担
问题的提出
江苏省作为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2010年GDP排名位于全国第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江苏省也保持着较高的国民储蓄率,2010年已高达58.39%。江苏省统计年鉴显示,2010年城乡居民存款储蓄额已达23334.8亿元,占当年总GDP的56.33%;企业部门储蓄额为19148.59亿元,占当年总GDP的46.22%;政府部门储蓄额569.95亿元,占当年总GDP的1.376%。从统计数据来看,居民储蓄和企业储蓄对江苏省高储蓄贡献较大,企业储蓄所占比例较小。
夜上海论坛 现有的关于高储蓄率的形成原因,学术界对其有不同的解释,比如: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男女比例失衡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动等。
夜上海论坛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江苏省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0230180人,占13.01%;15-64岁人口为59861916人,占76.10%;65岁及以上人口为8567807人,占10.89%。国际上将年龄在 65 岁及以上的人口总数占总人口数的 7%作为衡量人口老龄化的起点,根据该标准,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在发生显著变化的同时,老龄化程度也在不断加快。那么江苏省的高居民储蓄率和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呢?本文对此进行验证。
人口年龄结构与储蓄率理论介绍
夜上海论坛 现有的关于人口年龄结构与储蓄率的关系研究基本上都是基于Medigliani(1954)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LCH)。生命周期假说将人的一生分为年轻时期、中年时期和老年时期三个阶段。一般而言,在年轻时期,家庭收入低,但因为未来收入会增加,因此在这一阶段,往往会把家庭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消费,有时甚至举债消费,导致消费大于收入,这时家庭中基本上没有储蓄或有很少的储蓄。进入中年阶段后,家庭收入会增加,但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会降低,收入大于消费,因为一方面需要偿还青年阶段的负债,另一方面还要把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用于防老。退休以后,收入下降,这时需要依靠年轻时的储蓄来消费,从而社会储蓄率又会下降。1976年,Medigliani对生命周期理论进行扩展,认为储蓄率会随被抚养人口的比例上升而下降,随劳动者人口比例上升而上升。
LCH理论是从微观行为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储蓄的关系,Coale and Hoover(1958)从宏观角度提出了人口转变过程的“抚养负担假说”(Dependency Hypothesis,DH)。该假说认为,下降的婴儿死亡率和上升的生育率导致劳动年龄人口背负的少儿抚养负担上升,导致社会储蓄随之减少。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经济活动人口的急剧增加,劳动年龄人口背负的少儿抚养负担减轻,社会储蓄也增加。最后,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表现为巨大的老龄抚养负担,这将削弱储蓄力度并使经济增长速度减缓。
文献综述
一些学者以生命周期理论和抚养负担假说为基础进行了相关实证研究。Loayza等(2000)在Schmidt(1996),Higgins(1998)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少儿抚养负担比和老年赡养负担比与储蓄率呈负相关关系。Kraay(2000)通过不同国家截面数据的估计,认为老年抚养负担比对社会储蓄率存在显著的负作用,而少儿抚养负担比对储蓄的影响并不显著。汪伟(2009)运用中国1989-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得到少儿抚养比对居民储蓄影响为负,老年抚养比对居民储蓄影响为正,且均显著。李魁(2010)通过采用全国30个省市1990-2006的面板数据,主要运用二步系统GMM法进行研究,发现少儿抚养负担比对储蓄率有负的影响,在10%水平上显著,老年赡养负担比对储蓄率有正的影响,但是效果不显著。王麒麟、赖晓琼(2012)以1999-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Hausman检验,实证分析表明人口年龄结构对我国储蓄率的影响存在明显城乡差异。
夜上海论坛 总体来看,关于人口年龄结构与储蓄率的关系,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已有的研究大多是利用面板数据对储蓄率进行整体的研究,较少将其细分,并且具体到省际的研究也较少。本文研究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城镇居民储蓄率和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江苏省关于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方面提供对策建议。
数据、变量选取
由于本文要考虑人口年龄结构对储蓄率的影响,选择江苏省1995-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储蓄率和农村居民人均储蓄率数据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区分城乡差别的特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储蓄率(CS)和农村居民人均储蓄率(US)分别是城镇居民人均储蓄额和农村居民人均储蓄额与各自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在作为人口年龄结构的解释变量里,本文选择少儿抚养比(FC)和老年抚养比(FO)作为衡量人口年龄结构的指标。假定N、L、O、C分别表示总的人口数量、劳动力数量(14-64岁人口数量)、老年人口数量(65岁以上人口)和少儿人口数量(0-14岁人口数量),少儿人口抚养负担比FC用C/L表示,表示每100名劳动力要抚养的儿童数量,老年人口赡养负担比FO用O/L表示,表示每100名劳动力要赡养的老人数量。从微观上来讲,人口自然增长率同居民储蓄率存在一定的关系,所以引进江苏省人口自然增长率,用NR表示。
夜上海论坛 以上数据由中国统计年鉴和江苏省统计年鉴整理得来,由于考虑到各种数据指标的可得性、完整性和有效性,数据区间选取为1995-2010年。
实证分析
由于时间序列往往存在非平稳性,为保证建立的回归有意义,应先对各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并建立相应的误差修正模型。
(一)平稳性检验
夜上海论坛 本文为考察人口年龄结构与与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关系,选取1995-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测算,分析城镇居民储蓄率(CS)和农村居民储蓄率(US)分别与少儿人口抚养负担比(FC)、老年人口赡养负担比(FO)、人口自然增长率(NR)的协整关系。各序列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结果可知,上述序列除人口自然增长率在原序列平稳外,其余序列经过一阶差分后均不存在单位根,为平稳序列。
(二)协整检验
夜上海论坛 从上述ADF检验结果可知,城镇居民储蓄率、农村居民储蓄率与少儿抚养负担比、老年抚养负担比、人口自然增长率符合协整的必要条件。分别对城镇居民储蓄率和农村居民储蓄率与各自变量进行OLS估计,建立回归方程,结果如下:
CS=50.39658-1.586298FC+ 0.302968FO+2.728209NR (1)
t= 2.5987 -7.0439
0.294812 2.8644
夜上海论坛 R2 =0.9029, F=33.3552,DW=2.0091
US=-2.866137+0.970690FC+ 0.896333FO-4.244340NR (2)
夜上海论坛 t= -0.154251 4.498764
夜上海论坛 2.9103 -4.6510
R2 =0.9057, F=22.3758,DW=2.40739
上述模型回归效果比较理想,然后对上述两个回归模型的残差序列E1和E2进行平稳性检验,仍然采用ADF检验。若平稳则可证明上述变量之间是协整关系,具体结果见表2。
夜上海论坛 通过对两个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E1和E2进行ADF检验,结果显示,E1的t检验值为-6.971217,在1%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E2的t检验值为-3.872195,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说明两个残差序列均平稳,意味着城镇居民储蓄率和农村居民储蓄率与各指标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根据上述协整方程,分指标情况看:第一,少儿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负,对农村居民储蓄率影响为为正,并且影响效果显著;老年人口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储蓄率影响和农村居民储蓄率影响均为正,但是对城镇居民储蓄率影响不显著,对农村居民储蓄率有显著的影响。第二,少儿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储蓄率负的影响大于老年负担比对其正的影响,少儿负担比每下降1个百分比,城镇居民储蓄率增加1.586个百分点;老年负担比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储蓄率上升约0.303个百分点。少儿抚养比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大于老年负担比对其的影响,少儿抚养比下降一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储蓄率下降0.971个百分点;老年负担比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储蓄率上升0.896个百分点。第三,人口自然增长率对城镇居民储蓄率有正的影响,其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储蓄率增加2.728个百分点;但对农村农村居民储蓄率有负的影响,其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储蓄率下降4.244个百分点。第四,从常数项来看,城市居民存在更多的自发性储蓄行为,农村居民相对来说自发性储蓄比较少,这个可能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高低有关。
(三)误差修正模型
上述分析证明城镇储蓄率和农村居民储蓄率与各因素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根据协整理论,存在协整关系的经济变量之间可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把各个影响城镇居民储蓄率和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指标的短期行为和长期变化结合起来。先对各自变量序列进行一阶差分,再进行回归分析,纳入误差修正项,建立误差回归模型(3)和(4):
夜上海论坛 DCS=12.46441+0.540489DCS(-1)+0.577721DFC+1.568364DFC(-1)-1.743938DFO-1.686220DFO(-1)+11.89308DNR-10.45389DNR(-1)-0.919043ecm (3)
上述误差修正模型常数和误差修正项的t值分别为:
t=(-1.958373),(2.965464), (3.050599),(2.391702),(2.944830), (2.952219),(-2.378873),(-2.763881, (-3.109256)
R2 =0.8919 F=21.29877
DW=2.553747
夜上海论坛 DUS=-14.39142-0.121804DUS(-1)-0.527489DFC-1.25919DFC(-1)+ 1.685201DFO +0.950451DFO(-1)+ 5.010568DNR-1.647784DNR(-1)- 0.591880ecm (4)
夜上海论坛 上述误差修正模型常数和误差修正项的t值分别为:
夜上海论坛 t=(-1.978498),(-2.332162), (-2.402645),(-1.987975),(2.539363),(1.890086),(2.373466),(-2.063968)
R2=0.9124 F=21.419295
DW=2.018500
以上数据说明上述两个模型拟合度较好,变量之间无明显共线性。误差修正项为负,说明均衡误差对短期波动收敛于长期均衡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当城市储蓄率和农村居民储蓄率与各影响因素之间出现不适应时,误差项能够在其中起到迅速调节作用。
(四)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为进一步考察年龄结构与居民储蓄率的关系,本文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来判断江苏省城镇居民储蓄率和农村居民储蓄率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表3、表4所示。
夜上海论坛 由表3可知,老年人口负担与城镇居民储蓄在一定程度上不存在因果关系,少儿人口负担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城镇居民储蓄率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
由表4可知,少儿人口负担比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农村居民储蓄率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老年人口负担比与农村居民储蓄率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
(五)脉冲响应分析
夜上海论坛 为了反映少儿负担比和老年负担比对城镇居民储蓄率和农村居民储蓄率之间的长期动态影响,可通过绘制脉冲响应图来衡量。
由图1可知,少儿抚养比对农村居民储蓄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约从第1年持续到第20年,影响最大的是前10年,在第15年后开始逐渐减弱。
由图2可知,老年抚养比对农村居民储蓄的影响持续时间长达15年,影响最大的是前8年,在第10年后开始逐渐减弱。
夜上海论坛 由图3可知,少儿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同样是个长期的过程,影响最大的是前5年,从第7年后影响开始逐渐减弱。
江苏省少儿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储蓄率有显著的负影响,对农村居民储蓄率有显著的正影响,即少儿抚养比的下降使城镇居民储蓄率上升,农村居民储蓄下降,这可能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较大有关。江苏省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为22944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为9118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大约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2.52倍。城镇居民收入较高,少儿负担减轻了,在消费水平既定的条件下,能够储蓄的钱相对增加。老年抚养负担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比较模糊,城镇社会保障政策的相对完善,而且老人有更多的再就业机会等原因,使老年抚养负担的增加对城镇居民储蓄率没有太大的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相对较低,除去日常生活消费开支外,能储蓄的钱相对较少。少儿负担的减轻,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使农村居民消费能力增强。虽然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正在逐步贯彻实施,但各地还是存在差别,同时人口抚养负担对农村的影响年限长于城镇,所以农村老年抚养负担对农村居民储蓄仍然存在正的显著影响,预防性养老储蓄在农村还是比较普遍。人口自然增长率对城乡居民储蓄率的不同效应影响,进一步说明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和农村居民养老保障体系的不成熟。
结论
夜上海论坛 本文对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对城镇居民储蓄率和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协整关系和Granger因果关系进行检验,发现江苏省少儿抚养负担比和老年负担比对江苏省城镇居民储蓄率和农村居民储蓄率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并且少儿人口抚养负担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城镇居民储蓄率存在因果关系,老年人口负担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农村居民储蓄率存在因果关系。同时绘制脉冲响应图,说明人口抚养比对城乡居民储蓄率的长期动态影响,结果显示,人口抚养负担对农村的影响时间年限长于对城镇的影响时间年限,抚养负担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相对城镇居民储蓄率来说更加深远。
夜上海论坛 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特别要鼓励城镇居民消费,用消费拉动内需;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促使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尽快完善和贯彻实施农村养老保障政策。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Anselin,L.,Spatial Econometrics; Methods and Models,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8
2.Loayza,N.,Schmidt-Hebbel,K.and Servn,L.,What Drives Saving across the world,Review of Economincs and Statistics,2000,82(2)
3.Kraay,Aart. Household Saving in China[J].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September,2000,14 (3)
4.汪伟.经济增长、人口结构变化与中国高储蓄[J].经济学季刊,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