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美术作品鉴赏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当代 湖湘 艺术品鉴藏 美术鉴赏 教学创新
盛世兴藏。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物质文明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生活的需要,文化和精神文明的消费需求正日益高涨,文化产业正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据权威部门统计,目前我国艺术品收藏爱好者和投资者已达7000万人,年交易额近200亿元,参与人员和成交额还在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艺术品投资正成为与房地产投资、证券投资并驾齐驱的三大投资方式之一,成为经济投资界的一大热点。当前,中国急需一大批有文化、有思想、有能力的艺术收藏家和经营管理者,他们需要博古通今、融会中西、需要有深厚的文化艺术素养,才能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可持续繁荣发展。
随着我国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不断深化,美术鉴赏教学已经成为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我们适应未来社会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然而目前我国许多普通高校对美术欣赏教学体系并没有深入系统的研究,相对于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美术鉴赏课程的地位,我们对美术欣赏教学体系的研究显得极度贫乏和不够深入。
针对当前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的这种现状,同时为打造中国艺术品鉴赏教育平台,提升艺术品收藏家的鉴赏能力,以目前盛兴的艺术品鉴藏与投资为契机,分析目前高校美术鉴赏课实施的主要状况,探讨湖湘艺术品鉴藏在高校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适应现代教育需求。我们认为,当前作为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美术鉴赏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即如何进行美术鉴赏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深化改革,发挥美术独特的教育价值寻找美术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深度融合。
一、要充分发挥理论研究的引领作用,积极借鉴美术鉴赏研究领域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化教学内容
高校美术鉴赏教学应该关注理论界的发展动态,引进新的研究成果,推进美术鉴赏课堂教学。公共选修课的美术鉴赏教学尽管属于一种通识性教育,与纯学术研究和专业教育深浅有别,但是,实践表明,一个学科的理论建设会制约或者促进该学科的课堂教学,理论的导向性和引领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譬如,什么是“鉴赏”?“鉴赏”的本质是什么?这是我们讲授美术鉴赏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夜上海论坛 所谓鉴赏,实际上包括鉴定与欣赏两个方面。鉴定主要指判定作品的真伪,应属鉴定学的范畴;欣赏,主要指品评作品的优劣,属艺术批评学的范畴。鉴定与欣赏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鉴定是建立在欣赏的基础之上的,只有懂得欣赏才能判断作品的真伪;欣赏又是鉴定的演进,高明的鉴定家必定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同时,鉴定着重于笔墨内涵、个性风格、文献考证等,而欣赏则重在艺术论析、气韵意境、审美价值等。收藏,主要包括收藏、流传、著录等方面。中国艺术品的鉴藏学问很深,范围很广。它以鉴定真伪为中心,旁涉欣赏、收藏、著录、考证等诸范畴。
目前不少高校的美术鉴赏教学主要是进行作品的介绍和赏析,忽视了艺术品的分析、鉴定、考证。这种美术鉴赏观念片面、明显滞后于学术界的理论研究。
二、加强美术鉴赏与现代生活的紧密联系,寻找美术鉴赏与高校学子在精神文化上的无缝对接,充实鲜活的教学内容
我们应以开放的文化心态从事美术鉴赏教学,阐述美术鉴赏的物质载体、审美特征与现代技术、文化生活的内在联系,讲出新意,讲出深度。事实上,美术鉴赏既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还是实用的,要有“大美术”观念,它要不断进行创新,自然能够融入现代社会。美术所蕴含的古典精神不少也具有现代性,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充分挖掘美术的人文精神,就能突破时代的壁垒,生发出新的教学内容。将古典式的极限浪漫主义情怀与现代人文精神合观共视,教学内容变得鲜活灵动,就能得到学生的高度认同。
三、从民族文化传承的高度来从事美术鉴赏,拓展教学内容
夜上海论坛 许多湖湘艺术品都是我国几千年积淀下来的珍贵文物,美术教育既是艺术教育,也是民族文化教育,具有非同一般的现实价值。譬如,我们可以从湖湘艺术品的传承方式入手来讲授美术的文化特性。从这一角度来说,高校美术鉴赏教学是当代一种自觉抢救和保护文物的文化传承活动。可以预见,在未来的高校美术教学中,美术鉴赏的民族文化传承性会进一步受到重视,开辟出美术鉴赏教学的新路径。
四、精心凝练教学内容,建立三维立体化的教学板块,提高美术鉴赏教学实效
美术鉴赏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头绪繁多。一方面,美术鉴赏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优秀作品灿若繁星,艺术名家辈出。另一方面,美术鉴赏是一项融文学、历史甚至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面对内涵丰富、体系庞大的美术鉴赏教学体系,要求我们遵循教育规律,精心凝练教学内容,使之系统化、科学化。笔者以为,美术鉴赏教育由三个有机部分构成:首先是文学赏析教育,即介绍美术作品意境和叙事之美;其次是美术鉴赏教育,引导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造型、技法、色彩、风格之美;最后是文化传承教育,这一部分主要讲述与美术相关的政治、经济、民俗、宗教等内容,也就是阐述美术的文化生态环境。三者互为补充,彼此渗透,相互依存,共同构成完整的美术鉴赏课程体系,满足学生不同层面的文化和审美需求。
夜上海论坛 五、结合当代美术鉴赏的生存和传播特点,创新教学方法,促进美术鉴赏与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深度融合
在中国历史上,美术是广大民众精神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美术既是公众审美需求,也包含着深刻的宗教仪式内容,它广泛生存于人们日常生活等公私文化空间。人们接受美术的渠道多种多样,除了欣赏绘画作品,还可以通过制作和欣赏民间剪纸、雕刻、刺绣等方式来接受美术。
夜上海论坛 随着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和现代文明的迅猛发展,美术的生存方式与传播途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美术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一方面,美术继续通过传统方式传播,另一方面,涌现出了更加便捷的传播手段,如影视、网络、光碟、手机等均成为美术的有效传播途径。这就要求高校的美术鉴赏教学,要从业已变化的外部条件出发,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实效,引领学生进入古典艺术的殿堂,促进美术鉴赏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深度融合。
一言以蔽之,高校美术鉴赏教学应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美术生存条件的变化,充分利用湖湘艺术品鉴藏知识,深化教学内容,积极开展教学模式的变革,弘扬民族文化,提升大学生的综合文化修养,真正发挥美术独特的审美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 李泽厚:《美学三书》,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高中美术 鉴赏 教学 审美能力
高中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理解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求知欲都较强,各学科知识也已有一定积累,高中生的这些特点对于美术教学是十分有利的。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艺术修养,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结合高中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等,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活动的兴趣,学生只有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会积极、自主地学习。此外,教师还要通过美术鉴赏教学既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美术知识,了解美术作品,了解美术发展历史和各大派别,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独特审美体验,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和美的熏陶,引导学生用心感悟作品,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最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虽然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倡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美术教学尤其美术鉴赏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等美育方面有不可替代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各普通高中受到高考的压力,只注重文化课教学,对美术教学并不重视,加之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所以美术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下文将详细论述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性及其存在的问题,并简要提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策略。
一、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性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主要有增加学生的美术知识和艺术素养、美育、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等三方面的作用。美术鉴赏教学只是一种教育手段,其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才是美术鉴赏教学要达到的目标。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还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美术鉴赏教学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通过让学生感知美术这种艺术形式并进行审美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鉴赏教学中使学生获取其他能力的功能是审美欣赏的继发。正如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学生也会或多或少得到一些类似艺术鉴赏中的审美体验也是其他学科的继发。总之,美术鉴赏教学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理念,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应重视美术鉴赏。
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学校迫于高考压力,教师又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学校和教师都不重视美术教学。因此,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教师方面,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大多比较单一,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些教师自身艺术修养还有待提高。很多美术老师专业知识和技能很好,但教学理论、美术史论等方面的知识还有所欠缺,导致他们教学时只是照本宣科、毫无创新和生气。
其次,学校方面,美术鉴赏课安排的课时较少,此外,艺术课程虽有向必修课发展的趋势,走在普及路上,但美术仍不是高考科目,仍然只是“调味”课。普通高中一般一星期安排一课时美术课,有的学校甚至两星期才安排一次美术课,由于学习过程具有连续性,这样每节课之间间隔时间过长,学生就无法对美术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解、整合和记忆,不利于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审美能力的提高。此外,学校和教师对于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和研究还不够,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也不多。
最后,学生方面,学生多认为美术课不如其他高考科目重要,他们几乎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文化课上,根本不重视美术课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作用,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美术鉴赏课是无法得到学生重视的。
三、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夜上海论坛 (一)教师提高自身艺术修养
夜上海论坛 美术鉴赏就是对美术作品的鉴别与欣赏,人们进行美术鉴赏时总是不知不觉地受到自身生活经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审美标准、审美取向的影响,对美术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产生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同时鉴赏者还会展开联想和想象,并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进而对作品作出自己独特的审美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体验和享受。因此,美术鉴赏比美术欣赏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更高,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与评述的拓展、延伸与提高。意即通过美术鉴赏教学,教师要使学生不仅能欣赏古今中外的一些优秀美术作品,还要使学生能结合生活经验运用审美感知和美术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体验、感受、联想、分析和评判,从而受到美的熏陶和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还要使学生能深刻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从而提高其审美能力。这首先要求美术教师有较高的艺术修养,才能提高美术鉴赏教学效果。教师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的具体做法如下:
夜上海论坛 1.经常阅读美术理论、美术史、美学等方面的理论著作或学术论文,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多学习美术教学理论和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夜上海论坛 2.高中美术教师应多渠道获得美术信息,多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举办的展览,除了关注传统经典美术作品外,还应该关注当代美术的发展,了解当代美术,加深对美术的理解,精于鉴赏和评论,也可利用网络资源开阔艺术视野。此外,教师还应积极探索、研究美术教学,加强教学经验的探讨和交流,从而在交流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教学水平,以提高美术鉴赏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转变教学观念
由于美术不是高考科目、不被重视,加上传统的美术教学观念的影响,美术鉴赏课堂教学往往只是教师简单地讲解一些美术作品即可,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对作品个性化的体验、感受和鉴赏的过程,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没有得到审美体验,学生的审美能力自然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因此,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真正让学生成为美术鉴赏的主体,当然教师还是主导,对学生的鉴赏活动起到引导和帮助作用,这样的美术鉴赏教学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这需要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升自身文化艺术素养,认真学习和研究教学方式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营造和谐、宽松、愉悦、富于思维性的课堂氛围,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由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基础和生活经验各不相同,所以他们对于同一美术作品必然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教师应充分尊重他们的不同见解,并加以指导和鼓励。当然,有时候学生的看法可能有些片面甚至有些偏颇,但他们确实认真鉴赏了作品,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感受和看法,所以教师要在指出他们的错误和不足的同时给予他们足够的认可和尊重,以资鼓励,从而保持他们鉴赏作品的积极性。此外,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小组成员之间或全班学生之间交流美术鉴赏的感受、理解和心得体会等,同时也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还要与时俱进,在思想观念、知识和技能、教学方法上都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学习美术知识,学生不但可以从书本中和课堂上学习知识,还可以走出课堂到社会上参观美术展览等,或者通过互联网开阔知识视野。
夜上海论坛 (三)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培养其多元思维习惯
夜上海论坛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因此,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对美术作品进行再造想象,以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教师应以美术作品蕴含的丰富的艺术文化、作者情感和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等为出发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多角度地感受、理解艺术形象,体验作品情感,不要以教师的审美为唯一的审美标准,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创新观点。比如,在教学《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鉴赏时,教师除了让学生鉴赏作品的组合、体量、造型、色彩、装饰等艺术手法外,还可以进一步让学生讨论宫殿建筑艺术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在美术的天空自由飞翔,引导他们在自主鉴赏的基础上展开讨论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无论学生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说出什么样的见解,只要有理有据,教师都应充分尊重他们的想法,尽量对他们的观点加以肯定和鼓励,并帮助他们进一步解读作品,得出有价值、有深度的结论,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自信,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习惯和审美能力。
夜上海论坛 (四)以点带面,运用多种教学法
教学有法却无定法,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也应该富于创造性,教学中教师应灵活、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适当借助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紧紧围绕美术作品鉴赏展开活动。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发现、体验美术作品独特的、最本质的美和作品的动情点,并引导学生仔细分析美术作品、对其进行创造性解读,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在教学中教师应适当渗透一些美术作品鉴赏的理论,让学生运用一定的理论鉴赏美术作品,以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提高到一定的理论层面,进而使他们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使其掌握鉴赏方法和规律,最终提高其审美能力。这样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感知和体验、并得出独到的鉴赏结论,把握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这些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帮助学生从中总结并掌握美术作品鉴赏的基本方法和规律,以便学生日后能独立鉴赏作品,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夜上海论坛 (五)美术常识学习和作品鉴赏并重
美术常识与美术鉴赏联系紧密,因此,美术鉴赏教学应两者并举。美术常识是美术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美术语言等,美术常识重在研究为什么美。美术欣赏是一种视觉心理活动,重在感受美、理解美。美术鉴赏教学不能只注重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分析,而轻视其对美术常识的掌握,这样会导致学生缺乏对作品的形式元素的探究,在鉴赏作品是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学生也难以在鉴赏中总结出方法和规律,最终导致学生的审美能力难以提高。没有美术常识基础的美术鉴赏只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较高层次的美术鉴赏必然是以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为理论支撑。
此外,学生在鉴赏美术作品时,由于缺乏鉴赏经验和方法,往往不自觉地用现有经验来判断作品画的是什么,作品画得像不像现实中的实物等,而这种浅层次的“像不像”“画的是什么”等审美标准只能使美术鉴赏活动流于肤浅、甚至误入歧途。例如,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鉴赏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爵士乐》时,若仅让学生以“像不像”的审美标准去评析该作品,学生的鉴赏结论只能停留在浅层次的表面。在欣赏这幅画作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美术常识的基础上去分析作者如何运用点、线、面的纵横交错以及色彩的冷暖、面积的大小等形式要素塑造艺术形象,让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去认真感受和分析这幅作品给人造成的心理感受及爵士乐、百老汇所特有的属性等。同样,以“美”和“不美”的审美标准来鉴赏美术作品,也是比较肤浅的。因为“美”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美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同一种美也可能给不同的人带来不同的感受,人的生活经经验、文化素养或者情绪情感不同也会对同样的美产生不同感受,所以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复杂性、多元性并略带作者和观者的主观性。当然许多“美感”也可以通过在一般人看来不美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挪威画家蒙克《呐喊》就是通过极不协调的色彩和近乎可怕的形象来表现自然带给人的不安和恐惧,使人们在19世纪末压抑的情绪在此得以释放,从而产生特有的“美感”。所有的美术鉴赏活动,若不以美术基础知识为基础,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而片面地以“像不像”“美不美”去评述作品,美术鉴赏只会停留在肤浅的感性层次,难以达到理论高度。因此,教师应将美术鉴赏教学与美术基础知识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美术鉴赏活动达到理论层面,从而在鉴赏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从中总结出美术鉴赏方法和规律,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美术鉴赏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美术;鉴赏;性质;特点;分析
所谓的美术鉴赏,可以被理解为鉴赏者在对美术作品观摩的过程中应用自身的认知能力、生活阅历、道德素质以及审美观念对作品的意境与内涵进行体会、分析、辨别、理解、认可以及想象的过程。其作为一种特别的美术接受形式,具有娱乐、享受等多样化的性质,有助于陶冶欣赏者的性情。本文作者结合相关美术作品,进而达到对美术鉴赏的性质与特点客观而深入分析的目标[1]。
夜上海论坛 一、分析美术鉴赏的性质
由上文简要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美术鉴赏是一种性质特殊的美术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鉴赏者的情趣、品位得到提升,身心得到放松与调节,同时调动了鉴赏者对艺术境界追求的积极性,此时他们也会客观的去认识以及挖掘艺术作品的价值深度。总之,一部优秀美术作品的完成时建立在建设的基础之上的;美术鉴赏具有使心情愉快、陶冶情操以及塑造自我的功能。此时,美术鉴赏的性质大体上是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美术鉴赏使一种审美享受。其携带这一性质主要是因为距离感、假定性和超越感的存在。所谓的距离感,就是说被鉴赏的美术作品能够将人类思想的改变、文化发展的情况以及文明更替演变的过程展示出来,例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这一美术作品以素描的形式将观者对事物观察的准确性表现出来,真实的将15世纪末期犹太人生存的面貌展现出来。鉴赏者隔着时间的跨度对本部美术作品进行赏析之时,将会获得不一样的情感体会,此时现实与美术作品之间产生了距离美;所谓的假定性就对鉴赏者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充分的利用自身的想象力,将美术作品中虚设的背景、情节等勾画出来,将特定的美术语言转化为惟妙惟肖的形象图,这是非现实的,但是对鉴赏者来说是审美上的再创造;超越感就是鉴赏者对作品进行赏析的过程中思想与现实之间的跨度,不考虑个人功利以及物质实用性等因素,而专注于审美价值的方向;二是美术鉴赏可以被视为艺术再创造的一种形式。通常认为,鉴赏是在创作之后才出现的一种行为方式,作品的质量直接关系着鉴赏的效果这一定论是较为肤浅的,因为美术鉴赏不是对艺术作品价值评判的一种被动回复方式。而之所以认为美术鉴赏可以被视为艺术再创造的一种形式,主要是因为观赏者始终是积极的、主动的去参与艺术作品意义的构建等环节,此时若没有鉴赏者的加入,艺术家笔下的作品就不够完美。由此我们可以推断的是一件优秀的作品的出现出来需要创作者的努力,还需要鉴赏者的认知理念以及审美情趣去将空缺有效的弥补,此时美术作品的意义更加的丰满,因此可以说鉴赏环节的落实使作品得以再创造,此时鉴赏演化为观者审美能力再创造的一种行为方式;三是美术鉴赏时观赏者对其艺术价值的判断。观者在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之时总会对其造型结构、色质优劣有所评价,对其主旨以及内涵做出评论,这是普遍存在的理性现象。而对于美术鉴赏而言,其主要包括情感的、艺术的判断,此时情感发挥着主导的作用,其将鉴赏者爱憎好恶、抑扬褒贬等品质体现出来。例如鉴赏者在对梵高的《向日葵》进行欣赏时,在辩证思维的引导下,能够体会出梵高在最为痛苦煎熬的生活中对自然、朴实、阳光精神境界的向往与追求,这件色彩对比强烈的作品对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效果。总之,这一性质存在于美术鉴赏中,使欣赏不再是单一化、公式化、概念化,同时也使鉴赏意识与审美情趣建立健全。
夜上海论坛 二、探究美术鉴赏的特点
夜上海论坛 1、使鉴赏者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这是因为美术作品将丰富多彩的世界展示给观者,自然景观也好,人文景观也罢;此外美术作品中渗透率创造者的情感与情绪,或激愤或低沉,鉴赏者超越了文字的局限性,去感悟精神世界,开拓眼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术鉴赏的又一特点是能够协助欣赏者强化自身的审美能力,在艺术的熏陶下,欣赏者的思想道德素养明显的提升,此时的对美术作品的赏析使观赏者的身心得到了良性的发展与成长;另外,不同的美术作品中涵盖了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的民族精神以及境界的差异性与共同性,此时鉴赏环节的启用,协助鉴赏者开发自身的智慧,建立健全了审美情趣;当然,鉴赏环节的开展具有的最大特点是使美术作品得以再创造,这是因为鉴赏者在情绪情感的变化之中,传承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将新鲜的元素再一次融入进行美术作品之中;
2、鉴赏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性
夜上海论坛 主客体同时参与对美术作品的赏析,这才是对艺术的鉴赏。而美术鉴赏的最终结果取决于心理、情感活动的复杂性,主客体之间在情感对话以及精神境界融合的基础上,才会使审美活动具有再创造的意义;
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结合的特点
有些美术作品中带有某些学者对其理解、认识、评价的字眼,这是对美术艺术作品价值与本质的揭示,但是只有在鉴赏者情感接受与肯定的情况下,它们才成为理性上被认可的事物,此时鉴赏者认知上的感性方式与艺术作品所传播的理性内容统一化,也是鉴赏者情感因素与理性因素整合的形式。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结合衍生出的意义是重大的,其促使鉴赏者认清事物的本质,端正了情感态度,走向了实践路线。
三、结束语
夜上海论坛 总之,美术鉴赏的性质与特点是多样化的,美术鉴赏也可以被视为一种性质特殊的审美消费行为,是生产到消费的过程;特点还包括审美经验与审美再创造、制约性与能动性、享受与判断、教育与娱乐的统一性。美术鉴赏对审美理念的培养发挥了巨大的辅助作用[2],因此,艺术领域提高对美术鉴赏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协助鉴赏者感受艺术特色与魅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同时升华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张凯.浅论美术鉴赏的性质和特点[J].美术教育研究,2012.
夜上海论坛 教师可以尝试一些整体化的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改革,将美术鉴赏教学和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以及演讲等等相互结合,除此之外,要求教师可以再美术鉴赏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电教手段以及直观性的绘画语言,使学生能够直观的理解美术作品,领悟美术作品中的精华所在,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美术作品。
二、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鉴赏课要充分利用多媒体
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是集学生想象力以及创造力于一身的科目,美术鉴赏课程并没有一个确切以及固定的答案,所以,要求教师必须要在课堂上面来对高中学生进行正确和准确的引导,使自己的学生能够拓展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目的。美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发挥网络所具有的作用,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实施美术鉴赏课程的时候,高中学生能够将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以及自己所具有的能力通过网络来进行反馈,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来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其能够更好的实施美术欣赏。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利用计算机等工具来设计自己的美术作品,在美术鉴赏课堂上面来展示给大家,使大家一起来欣赏以及评价他的作品,学生可以自己查找一些资料,组织和美术鉴赏课相关的课题内容,在课堂上面展开讨论,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的对请问题进行探索。
三、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鉴赏课要具有一定特色
夜上海论坛 美术教师能够建立起个性化的美术鉴赏教学,并且使其形成一定的规模,具有特色的美术鉴赏课程往往能够促进各个学科之间相互融合,使得课堂上和课堂之外的教育教学更加丰富多彩,为审美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并且为学校实施美术教学以及设计教学提供基础,与此同时,还可以为城市美术教育教学提供一个发展契机,因此,新课程改革下开发具有特色的美术鉴赏教育教学能够使高中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并且在无形之中培养了高中学生创新意识。(本文来自于《现代阅读·教育版》杂志。《现代阅读·教育版》杂志简介详见)
四、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鉴赏课要创新作业
作业是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的必要手段,因此,想要保证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对作业进行创新,比如说,在思考以及讨论旅游景点门票、手套以及购物袋等等物品是否属于美术作品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产品会场景,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每一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学生代表就是美术作品设计人员,其他的学生就产品会参与的人员,要求设计人员必须要将作品的造型、颜色以及功能等等设计理念为参会人员详细介绍。在这一个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对自己的语言进行组织,对于自己所要表达的要点进行思考,尽自己最大努力来引导高中生完美并且充分的将自己所设计的作品展现出来。在学生表达自身思想的时候,学生可以更加深入的对主题进行讨论,在无形之中对于语文写作以及演讲起到了巩固、促进以及锻炼的作用,使得学生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临场应变能力,与此同时,使美术鉴赏课堂作业完成效果更加完美。
五、总结
关键词:接受主义美学;主体性;读者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5-0208-02
接受主义美学的核心是以读者为出发点,在读者接受过程中,读者不是单纯的接收信息,换言之,不是为了单方面去理解和认同作者的创作意图,而是和创作者一起共同完成及实现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在此过程中,读者实际已经成为第二创作者,当然,由于读者各方面的差异,如认知结构、审美经验以及生存环境等的不同,直接导致了多元的美术鉴赏标准呈现。优秀的美术作品之所以为优秀,最有发言权的还是读者,读者在鉴赏过程中已不再是单纯的接受和传递信息,而是扮演着仲裁人的身份和角色。
一、接受主义美学关于主体性的核心概念
基于接受主义美学指导下的美术鉴赏研究,打破了传统以画家或艺术家以及美术作品为中心的研究范式,而转向一种以创作主体、创作客体以及接受主体相互作用的研究模式,此种结果引申出来最大的不同在于否定了创作主体的创作意图和美术作品自身审美属性的客观性、唯一性。无论是以作者还是作品为研究中心,读者在鉴赏过程中主体性地位以及读者的反应效果在鉴赏活动中的作用都是不言而喻的。在接受主义美学概念当中,有着诸多的概念对于美术欣赏有着直接的推动和影响。
(一)期待视野
夜上海论坛 期待视野核心内涵指读者观众面对美术作品时,其固有的学识、修养以及审美经验构成的思维定向或读者在欣赏作品之前对作品呈现方式有种定向性期待,这种期待有一个相对确定或稳定的视野和范围,也就是说期待视野是人们理解东西的先入之见,具体到美术欣赏接受活动中,读者原先的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美术作品的一种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它有着极其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成因。在具体欣赏中,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譬如,人们之所以把“玫瑰”理解为“玫瑰”,正是由于之前已经存在着对“玫瑰”理解的“前理解”,这便是所谓的期待视野。读者的任务集中体现在以自己已有的审美期待与作者、作品内容所体现出来的各种过去的艺术视野发生作用,开拓一个新的鉴赏视角,从而完成理解过程。同时,期待视野也是因人因时而异的,由于欣赏者自身固有的时间性、社会性等属性的差异,不同时代的读者甚至同一个欣赏者在不同时间里观赏同一幅作品,对作品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正是这些互不雷同的期待视野,造就了艺术作品拥有的艺术性、想象性特征,也搭建起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联系和桥梁。从建构主义立场出发,欣赏主体在鉴赏活动中不是被动地接受作品信息,而是根据已有的审美经验和认知水平对画面信息进行打散和重构,建构作品显性和隐含的意义,这一思想正暗合了接受主义美学中的期待视野。
从美术作品本身而言,形式、内容以至于艺术语言方面可能会存在一种与读者旧有的审美规范或习惯相冲突的方面,伴随着读者鉴赏活动的进一步展开和的对作品的细心品味,读者的审美期待可能不断的被否定和颠覆,而获得新的期待视野。这也正是鉴赏过程中的乐趣所在,如果一开始就实现了读者的审美期待,那么读者又怎么能演绎自身丰富的情感体验呢!
夜上海论坛 (二)空白、空虚和不确定性
夜上海论坛 接受主义美学试图建构美术作品与读者在鉴赏过程中的互动体系,对于美术作品本身的意义在于拓展和延伸了自身价值,这种价值在鉴赏的过程中,时刻伴随着动态变化,究其原因,归于美术作品中的空白、空虚和不确定性。一件美术作品中的空白、空虚和不确定性是不可或缺的,它激发美术作品潜在的无限可能,给予观众无限的想象,例如,蒙克的作品《呐喊》,在作品面世之初名为《绝望》,后人们根据画面所表现出来的涵义以及效果习惯性的称为《呐喊》,任何一件美术作品都不可能通过画面语言和信息表达全面的思想和涵义,总会对某些方面留有模糊和不确定性,这也正好为欣赏主体发挥其想象力留下了必要的空间,这一过程即是读者欣赏对美术作品的具体化。再如,超现实美术作品中,人物、景物以及画面构成元素,都含有不确定因素,不同的人对其解读都存在差异,甚至同一个在不同时期的认识也会不一致。
夜上海论坛 其次,并非所有事物都需要如实描绘,过于忠实物象外部描绘有损对象的朦胧美、意境美,面面俱到不符合艺术的规律,空白、空虚处更能诱发观众去联想,最终使美术作品缺失的部分获得多种可能性的填补,同时也升华了美术作品的潜在审美价值。
孔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见于《周易?系辞传上》、彦琮曰“本尚亏圆,译岂纯实”《辨正论》,其实都暗中契合了接受美学中“不确定性”理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正是美术作品中的空白、空虚和不确定性成就了美术作品的多元审美特性。
(三)效果历史
在美术鉴赏过程中,读者反应既具时效性又具历史性,无论是创作者还是读者都在历史中存在着,对于作品的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时间发生变化。这主要表现在美术批评者和一般性美术欣赏群体两个方面,前者往往表现出一种主导和强势地位。
首先,美术批评者解读美术作品时以自身的学识、修养和对艺术的鉴赏力去努力接近美术作品的创造者,并对其所表现出来的作品效果给予评价,这一评价明显会带有主观色彩,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形成或对应的主流审美取向是不同的,对其判断的结果无疑需要放入历史的长河中去检验。这一人群往往掌握着美术鉴赏或批评的话语权,对普通美术鉴赏人群具有导向和辐射作用。
其次,一般性美术欣赏群体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期待视野也成为美术鉴赏和批评的重要维度,读者通过作品的鉴赏可以缩短或者修补与艺术家之间的审美距离。反之,读者的意见对于艺术家修正创作方向和思路也是具有指导意义,虽然读者对于美术作品的理解时常会出现与创作者初衷相偏离甚至相背离的情况,但是,正如英迦登论述文学作品的四个结构层次说中关于再现客体层次是由一系列的“不定点”构成,①对于美术作品而言,读者何尝不是对这些“不定点”加以具体化和重构呢!笔者认为,读者对于美术作品内容的理解可以甚至应该超越创作者的本意,这是欣赏者参与鉴赏的重要表征,也是对艺术作品的再创作,它拓展了传统美术鉴赏空间。总而言之,美术鉴赏的效果历史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二、艺术生产理论指导下艺术消费
美术作品属于视觉艺术作品,而我们现今的许多美术作品已经脱离了传统美术范畴,演变成为视听相结合的艺术,这不单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原因,更是消费者对艺术生产的一种刺激和推动,即艺术生产理论。它实际上指艺术创作者、作品和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链,最终以社会需求和生产效益为标尺,社会需求左右甚至决定着艺术家的创作方向以及作品的审美取向,生产效益是美术作品价值的最终体现,其过程就是接受美学里面所指的读者反映,亦即艺术消费。
夜上海论坛 从艺术消费角度反观艺术的发展,各个历史时期的美术作品大都受到这一思想的影响,如艺术发展的初期都是以贵族艺术、精英艺术为主,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繁荣,艺术类型开始向大众艺术形式转向,其中对艺术的走向起决定作用的往往不是艺术家,而是接受者或者称之为受众。如:中世纪的书籍插图和玻璃镶嵌画是虔诚的基督教徒真实情感的流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则是富有的资产阶级通过宣扬优秀的古希腊、罗马文化艺术反对封建以及教会势力,威尼斯富足的生活滋养了威尼斯画派作品中浓厚的世俗色彩和欢快的情调,最终使威尼斯艺术中非宗教特质获得彻底的胜利。
17世纪以描绘静物、风景和风俗为主的“荷兰小画派”应运而生,其成长的土壤乃是资产者和广大的市民阶层,为了迎合广大市民的多元化审美需要和审美趣味,促成了以哈尔斯、伦勃朗为代表的的肖像画,以维米尔、赫达为代表的风俗画、静物画,以及以霍贝玛为代表的风景画的出现。18世纪出现的巴洛克艺术与教权、君权需要直接关联,要求艺术作品表现出强烈的动感与力量以显示统治阶级的权威。路易十五时期追求轻松、愉快、享乐的生活培植了柔靡的洛可可艳情艺术。法国大革命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因素造就了大卫的革命历史画,作为兼具宣传、日历和装饰功能的中国月份牌画是为了招徕顾客而赠送给消费者的宣传画,其题材内容的转变正是近代上海受外来文化冲击、市民阶层队伍壮大背景下大众审美向崇洋和商业世俗化审美趣味转变的缩影等等。
三、接受主义美学理论的陷阱
(一)接受美学理论强调读者的作用,甚至把读者看成是决定作品的关键因素,对美术鉴赏而言其有启发和借鉴意义,但不能就此认为可以用它来作为鉴赏的一条理论原则,更不可以用它来代替鉴赏的标准,单方面强调读者的主体性地位而忽视美术作品固有的客体属性,无疑会走向主观唯心道路,这一点是很可怕的,也是我们应尽量避免的。有必要从本体论的观点出发,借鉴图像学、社会学的方法对美术作品图式化结构方面进行解读。
夜上海论坛 (二)受传统美术批评影响,鉴赏过程中作为读者的美术批评家群体,在阐释过程中的积极的、能动的参与和创造作用,确实扮演着重要的官方发言人的角色,但也多少存在着把美术作品单方面的理解强加给读者,企图以个人观点替代作者创作意图,再进一步等值于广大读者的倾向,这必然在某种程度上误导美术鉴赏活动本身。
(三)美术作品和历史效果是统一的,不能单方面去考虑读者,我们在关注读者接受和反应的同时,还要强调美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真正意义,实现美术作品本体的意义,美术作品本身也是在说话,鉴赏过程中我们要加以倾听与鉴别,因为其表达的意义或者提供的暗示并非完全与我们的意愿相契合,偏离作品本意的理解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总之,接受美学对于美术理论方面的指导已然开始,它虽取得了某些成绩,但是,在具体指导鉴赏实践领域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这方面的研究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值得美术工作者继续开拓。
注 释:
夜上海论坛 ①孔波.英伽登四层次理论对阅读教学的启示[J].学科教育,2001(10):4.
参考文献:
【关键词】美术鉴赏课;职业高中;教学策略;有效性
美术鉴赏,是欣赏者对欣赏客体──美术作品进行知觉、感受、体会和解释、评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其中既有感性的直观体验,又有理性的逻辑思维。这一过程中、欣赏主体──欣赏者的欣赏能力和知识素养往往直接影响着欣赏活动的质量,而掌握必要的美术知识将会有助于学生审美素质和欣赏能力的提高。因此,在美术鉴赏教学中,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通过对艺术作品直观特征的欣赏去感知艺术作品的外在美,进而在学生自身知识水平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联想和体会,帮助学生获得审美的感受,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标。美术鉴赏课与美术理论教学存在很大的区别,其主要是指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美术文化知识,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通过自身的视觉感知去体验、感知、分析、联想、判断美术作品,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人文精神,深入挖掘美术作品中蕴藏的内涵以及意义,从而获得感性与理性的双重审美享受。通过美术鉴赏课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和思维,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以及艺术修养的养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虽然职业高中美术鉴赏课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目前职业高中美术鉴赏课中仍存在很多教学误区,因此,创新美术鉴赏课教学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职业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美术鉴赏课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也引起了各个学校的重视,但受师资、教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会存在着许多不足,有待进行挖掘,以便加以改进。根据笔者的归纳总结,目前职业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自主性学习理念较为片面。新课程改革中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自主性学习方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职业高中美术教学也纷纷开始实施自主性学习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少占用时间,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自由发挥,展示自己的个性。同时很多教师提出,应基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真实感受,在学生表达自己观点时,不能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判断学生的观点是否正确,应多给予正面、积极的赞扬,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的教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若一一解释美术作品,就存在很大灌输性,俨然又回到了传统的“一言堂”式教学模式。笔者认为,以上这些教学观念片面的强调自主性学习,并没有真正理解自主性学习意义。如果教师没有做好组织、引导工作,学生的错误没有及时指出、纠正,并做正确的指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理解不全,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就会使“自主”变成“自流”,因此,在自主学习模式中教师还是一个必不可缺的要素,只不过,需要教师正确的调整自己的角色而已。
2.过分强调小组合作讨论教学。在职业高中美术鉴赏课堂上,很多教师为了为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常常会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上课,通过小组展开各种话题的讨论。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讨论一些没有研究价值的话题,这不仅仅浪费课堂宝贵的时间,还影响了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各小组成员的智慧也没有得到全面的挖掘。
3.学生主体地位未得到体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主导下,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是不平等的,美术鉴赏课变成了老师的“一言堂”,老师只注重美术作品历史的讲解,介绍对作品现有的解释,对学生而言缺乏引导,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对作品的见解,甚至对学生的不同于主流的见解随意的进行批评,不顾学生感受,学生与老师之间长期缺乏交流,长此以往,使得学生逐渐对美术鉴赏课的兴趣。
二、提高职业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夜上海论坛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职业高中美术鉴赏课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直接影响着美术鉴赏课程在高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在此,笔者提出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职业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有效性。
1.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美的观点是学生自身体验后形成的成果,学生应该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以此才能激发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创造思想,有所想、有所思。而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权威者、灌输者形象,更多的应该充当一个引领、组织的角色,教师不仅应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鉴赏材料以及鉴赏对象,还应该积极指导学生正确的鉴赏思路和鉴赏方法。比如在学习“外国绘画”鉴赏时,教师课前可以在网上收集一些著名的外国绘画鉴赏素材,例如像“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在上课时向学生们展示,首先让学生们自己独立感知一下对这幅画像的看法,然后让学生们自由分组,以合作交流的方式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最后由各组小组长向全班同学表述最终讨论出的结果。“阿尔诺芬尼夫妇像”是一种写实作品的逼真美,在学生们鉴赏完后,再以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们呈现其他几种不同风格的外国绘画作品,深刻感受到外国绘画多姿多彩的艺术美,比如像达利的超现实主义风格,毕加索的抽象立体主义风格等。教师可以向学生们展示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这幅作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当时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背景,通过画面现象体会到作品的内在深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境界以及鉴赏能力,提高教学有效性。
夜上海论坛 2.让生活走进美术鉴赏课堂,实现美术学习与生活的有机结合。美术的所有创作都是创作者通过思维模式将视觉形象活动转化为具有艺术价值的艺术展现,是创作者内心情感的间接表达,然而这些情感体会基本上都是源自于现实生活的感悟与灵感,因此在美术鉴赏过程中,不仅仅应该剖析美术作品中的艺术价值,更应该从生活的视角进行鉴赏。笔者认为,若美术鉴赏脱离了生活实际,就失去了最为宝贵的根基。在美术鉴赏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入央视的“大裤衩”、“国家大剧院”、“水立方”、“鸟巢”等生活中较为著名的建筑作为美术鉴赏材料,培养学生养成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从日常生活中学会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结语
美术鉴赏课不仅可以扩宽学生的审美视角,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有利于为学生的人生底色奠定一定基础,提高学生的个人魅力。目前很多职业高中教师对美术鉴赏课教学存在一些误区,削弱了美术鉴赏课的影响力,广大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美术鉴赏延伸到现实生活,深入挖掘出每一件美术作品蕴藏的本质和意义,从中发现最感人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美术鉴赏课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文化 音乐鉴赏 方法论
现代意义上的音乐鉴赏理论应该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反映,它包括了对音乐历史概况、音乐流派特征、作曲家艺术理念、生平、音乐作品鉴赏、分析与研究以及文化学、音乐美学和音乐学等方面的学习和阐述。
本文拟从传统音乐鉴赏方法论的现况分析为切入点,通过对音乐文化定义、功能、属性、美学特征以及相互之间依存从属关系的论述,分析构成音乐鉴赏方法的深层构面和基础,达到有效地引导音乐鉴赏和提升相关效果和质量的目的。
一、音乐鉴赏方法论的现状与对策
夜上海论坛 音乐欣赏是欣赏者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和其他辅助手段(如阅读、分析乐谱和理解有关背景材料等)来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启示或寄托的一种审美活动。
传统的音乐鉴赏理论通常有着较强的读者范围的指定性,如作为对一般公众群体的人文素养、音乐启蒙的一种普及、引导或提高,高等院校文化素质教育、音乐专业学生相关课程的教材用书等。因而,这类文献资料大多是对音乐作品内容“案例式”的介绍,突出它的通俗性和知识性,运用文学手段,并结合一定的音响实例,来对构成材料介质特殊、信息传递“非具象性”的音乐艺术予以诠释,具有学习要求较低、感性大于理性、回避文化背景因素和缺乏专业深度等特征,以达到使人们加深对音乐艺术的了解、得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知识结构水平的不断提升与完善,我们应该意识到“文化因素”对音乐鉴赏所起到的深化作用与“约束”功能,注重音乐技术理论学习对音乐作品分析的辅支撑,强调艺术审美的意识形态基础,在相应的文化认知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脉络上进行音乐欣赏活动,这是高层次、高质量音乐鉴赏方法和获得良好效果的必要依托,如果仅仅以“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图解式解说的方法来认识艺术作品,难免会肤浅。
因此,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音乐鉴赏放置在多学科背景下,以音乐艺术及其大量优秀音乐作品为载体,通过对作品实例的文化分析,在音乐鉴赏理论与其文化功能紧密结合的层面上,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学习思路及其品鉴方法论,以达到提升鉴赏者人文素质和音乐鉴赏能力的目的,不失为在目前情况下相关方法论的良好对策与方略。
夜上海论坛 二、对音乐鉴赏对象的再认识
夜上海论坛 音乐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和音乐鉴赏的客体对象,是宏观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即音乐文化。音乐文化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涵义,其一是在“大文化”背景下,在“精神亚文化”分支意义上对文化与“音乐文化”之间相互关系的梳理与判定,有别于通常“音乐”概念的涵义。其二是在“艺术文化”背景下,狭义上对“音乐”本体结构这一分类概念即对音乐自身若干基本属性的认定与释义。
音乐文化是文化的组织结构成分,是与历史和社会相适应的“精神文化的物化”和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是物质文化基础上衍生出的独具特征的人类特有的一种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的集合。它随着精神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与历史、社会、哲学、思想、知识、信仰、道德、法律、艺术等共同组成一个文化子系统,以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及其价值功能,影响并作用于人类精神世界的进步与发展。
夜上海论坛 音乐文化是一个集成性的概念,其发展受各种不同意识形态的影响,正如恩格斯所说:“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是互相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这是在归根结底不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的互相作用。”据此,当我们在提到音乐文化时,它必然是政治、历史、法律、哲学、宗教等意识形态在彼此相互影响、作用后的复合体,在其所属的“大文化”背景基础上,兼而具备了“文化”释义中的所有基本属性与功能。
音乐与音乐文化是一个混淆在一起的概念,作为意识形态的一个现象类别,音乐包括了政治、经济、历史、哲学、艺术、思想、审美、观念这些精神文化的属性,无论是否提及,这些内涵因素必定存在于音乐本体结构中,对音乐的生成基因、结构模式及其表现功能起背景性、导向性的影响与基础作用。此时,音乐成为文化的“物化”载体形式,是文化中的音乐,也是“音乐文化”中的音乐。因此,我们所说的音乐,在一定需求下,可能较多的是指音乐本体结构及其与之紧密相关的内容,但它的文化属性是与之俱来的,只要不是纯技术上对音乐的认知,任何音乐,尤其是在鉴赏和研究意义上的音乐艺术,必定都是“文化”的综合性表现。
三、音乐欣赏与音乐鉴赏
夜上海论坛 既然音乐鉴赏的客体对象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不单纯是一种个体性的艺术门类,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和理解,音乐鉴赏的方法论因而具有了新的内涵和外延,首先,是对欣赏与鉴赏方法的理解和程序过程等方面的深化。
夜上海论坛 鉴是分辨、区别、领略和借鉴,赏是赏析、赏识、欣赏和趣味。人是主体和主题,所鉴所赏之人之物是体。鉴赏是含有品味、品评的成分,是比欣赏更多些主观成分的审美态度。鉴赏和欣赏相比,多一鉴字,更有区分优劣好坏之别,更强调自身的分辨价值,而欣赏更侧重领略其美好之微妙,却少了批判并确认自我之意识。
人们对待艺术可以分欣赏、鉴赏、批评这三种基本的审美态度。欣赏又可称为玩赏、领略,指一种相对被动的、多从感官出发的审美行为,常常以其感性直观引起的精神愉悦令人产生美感;鉴赏则又进了一层,往往兼及感性和理性,又带有品鉴、判断、反观的意思,所以鉴赏含有区别、品味、品评的成分,是比欣赏更多些主观成分的一种审美态度;批评是建立在欣赏、鉴赏基础上的更为理性的审美态度。艺术批评需从审美入手,取得感性认识,并且深入下去,分析作品的形式特点,归纳其精神内涵,阐述其社会意义并以理论形态陈述出来。
夜上海论坛 鉴赏音乐,指的是在—定的音乐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的评鉴和赏析,并因此形成具有感性意义的音乐审美判断。音乐作品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音乐作品的产生,有赖于作曲家的情感、情绪体验与灵感、风格、取材、体裁形式以及时代背景,音乐作品产生后又对时代、社会或者时尚产生影响。要切实了解音乐作品,获得更丰富的音乐审美能力,则还需要更深入的鉴赏音乐的方法来完善。①
夜上海论坛 音乐鉴赏,主要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学习音乐历史与音乐文化,培养鉴赏者的音乐感知、审美、评价、判断能力,提高鉴赏者的音乐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从表面上看,音乐鉴赏与音乐欣赏在语义上似乎没有什么区别,但认真来看只是一字之差,可“鉴”却是更深一层的涵义。
夜上海论坛 音乐欣赏,更多的是从欣赏的角度,以愉快、美好、快乐的心情来体验一种事物,来感受音乐,并没有太多的理性思维上的学习、思索、判断与评价,只是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体味和体验,是感性的接触,是一个感性多于理性的审美过程。鉴赏就不同了,“鉴”字原属名词,指镜子;后词性变化为动词,转意指明察、借鉴等。使用镜子是为了比照美丑、明察良莠,然后进行比较、鉴别,进而做出判断、选择,最后给予评价和修正,这是一个理性多于感性的审美过程,换言之,音乐鉴赏也恰恰需要经过这样的审美过程。
如果说音乐欣赏是第一次的总体视听,音乐鉴赏则是欣赏后可以进入的第二个环节——更深一层的认识与学习。因此,欣赏是怀着喜欢与美好的心情去品味、感受自己认为美好的东西。而鉴赏则是对照、比较、评价判断和知识性的欣赏。从定义来看,很明显欣赏和鉴赏是在两个层次上,如果将音乐欣赏看成一片海,那欣赏就是浅海,而鉴赏就是深海。用比较文学的语言来说,鉴赏其实就是欣赏的升华,而欣赏就是鉴赏的根基。单靠知觉和感性的欣赏,决不能得到音乐的真谛,即使音乐激动了你的感情,也不算了解音乐,应该再进一步,努力向理智的路上去寻求乐曲的奥妙,因为高深的音乐是万万离不开理智的。
但是,音乐欣赏与音乐鉴赏的本质具有相通、同构和统一性特征,并非两个对立相异的概念范畴,可以认为是对音乐感知、理解、分析和研究的不同层次和阶段。在很多情况下,音乐欣赏就是音乐鉴赏,两者是在不同主观条件下,对音乐艺术感知的需求预期之间的差异而已。也就是说,在具体的欣赏活动中,任何一种欣赏方式都不是孤立的、唯一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境、不同的作品、不同的欣赏者等诸多因素都会对音乐欣赏的方式和效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也有可能不同欣赏方式所获得的不同的感受在个人的具体欣赏活动中得到综合性的实现。
四、音乐鉴赏的理性层次
理性的欣赏是更高一级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欣赏者运用自己的音乐知识和音乐修养,从理性的高度(诸如作品产生的历史与时代、作者的哲学理念与思想状况、创作起因或动机以及作品的形式结构等)进一步欣赏音乐、分析音乐、理解音乐。这是最后完成音乐欣赏、获得完美的艺术享受的阶段。
由于音乐音响的感性形式与人的心理活动的状态具有一定的对应性,它能够通过联想,与以具有较为明确价值判断为基础的情感产生联系,因此,这就使得欣赏者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介入了一定的理性因素。贝多芬说过:“我希望人们用理性的耳朵来欣赏我的音乐。”要想对音乐有深层次的了解,就必须进入到理智的欣赏。理智的欣赏就是要从节奏、节拍、和声、调式、曲式、体裁等更专业、更理性的方面去分析作品。
因此,在理性的欣赏阶段,欣赏者不仅对音乐作品所体现出来的音乐形象有较深刻的理解,而且对于作品的主题思想、作品的形式和风格乃至作者的创作动机、表现手法都有较丰富和准确的认识。他可以从整体上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和作品所要表达的丰富感情以及富有哲理性的思想内容。通过欣赏,使自己的精神获得极大的满足,达到一种新的思想境界。在这个层次中,欣赏者一方面深入到音乐之中,不仅对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法有较为敏锐的感受,而且对作品的形式、曲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赋予作品的思想内容有较为充分的理解。另一方面,欣赏者能超脱音乐,预感到音乐将要前进的方向和发展的层次。
夜上海论坛 有些欣赏者希望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感性体验,进一步从观念层次上去把握音乐,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理解音乐”和“鉴赏音乐”,这就需要通过概念和逻辑思维对音乐作品进行理性的思考,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的人生经历以及与音乐作品相关事项的考察和了解,深入探寻一切与音乐作品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强化情感体验,增强理解的深度。
夜上海论坛 我们是用耳朵听音乐的,但是我们永远无法用耳朵来欣赏音乐,只有大脑和心灵才能真正聆听和欣赏音乐。所以,充实大脑理性的判断力和心灵丰富细腻的感情是提高音乐欣赏能力的关键,试想一个空洞的大脑和乏味的心灵,即使再加上一个比他人灵敏一百倍的耳朵,也难以欣赏很多的音乐。
尽管理性的音乐欣赏方式是一种积极、主动、较为高级的欣赏方式,但是,要注意避免欣赏者对音乐作品内容的牵强附会和误读,毕竟音乐不是由概念而是由感性音响构成的,音乐不是理性的而是感性的,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大量的听觉感受基础之上,理解最终是为了更好地感受。
总之,音乐欣赏活动及其感性体验是极其复杂的,各种欣赏方式、各种感性体验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补充。音乐艺术的丰富性造成音乐欣赏方式的多样性,音乐欣赏方式的多样性又进一步促进了音乐艺术的丰富性,这正体现出人类审美意识的多样性。②
结语
音乐艺术不是单纯受其自身制约的一种艺术形式,而是与社会形形的文化背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综合性文化现象,脱离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去揭示其运行规律和本质特征,往往事倍功半。因而,科学的方法论是音乐鉴赏获得实践效益的前提条件,在这个基础上,对音乐鉴赏的特点、个性特征和具体方式予以阐释和论述,才能达到以飨读者的目的。
注释:
①朱英萍.音乐鉴赏[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美术鉴赏 审美能力 创新能力
美术鉴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展美术鉴赏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起到重要作用。美术鉴赏是对美术作品的一种深刻理解,是一种深层次的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审美享受。美术鉴赏教学方案制定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并通过训练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①美术鉴赏教学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在感受美术创作者的创作思想和创作灵感的同时,通过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自身的经历以及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和文学素养等进行自然的感受和体验,并进行画面联想和理论分析,最后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从而对美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内涵拥有正确的理解。美术鉴赏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夜上海论坛 一、美术鉴赏教学的意义
(一)美术鉴赏教学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美术鉴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无论是美术作品的形式之美,还是美术作品所传达的美学理念,或者是美学意境带给人美的享受,都能加深学生对美的认识。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美术作品,对学生的鉴赏能力进行培养。在众多的美学教育中,美术鉴赏是教育工作者最擅长运用并且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之一。通过美术鉴赏,有助于学生在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批评中逐渐提高审美能力。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了,其判断和分析事物的能力也会相应增强。
夜上海论坛 (二)美术鉴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
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对其创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尤为重要。传统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讲学生听,仅限于对一些名家名作进行赏析,对艺术大师的作品通常是以赞美为主,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价。美术鉴赏教学的开展,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解读名家作品,还可以让学生对身边的艺术作品进行美学评价。通过美术鉴赏,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独立的思维,发现每一件作品中与众不同的美,或者是作品的一些缺陷。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训练,最终达到教学目的。②
夜上海论坛 二、通过美术鉴赏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创新能力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仅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观赏大师的作品,还需要教师运用全新的教学模式。
(一)创建探究式美术鉴赏教学
夜上海论坛 探究式美术鉴赏教学能够改善学生机械和被动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式教学方式下,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探索、实践与总结,获得全新的经验与体会。探究式美术鉴赏教学有利于在美术课堂上营造轻松的氛围,给予学生想象空间。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工具给学生进行探究式教学。例如,在欣赏徐悲鸿的作品《八骏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画家的水墨画技法,体会线条的干湿、浓淡、粗细、轻重的变化,讨论画家如何通过寥寥几笔就把马的奔腾气势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神奇。教师可以结合提问的方式进行引导,也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③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表达出自己对于艺术作品的审美感受。随着各种问题的不断解决,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二)将美术与音乐相结合
夜上海论坛 艺术的表现形式虽然各不相同,但它们之间都是有关联的,其最终目的都是引导人们向善、爱美。音乐以听觉为主,美术以视觉为主。美术和音乐结合在一起,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在进行美术鉴赏的同时,播放一些适合氛围的音乐,不仅可以渲染课堂气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④比如在欣赏俄国画家列宾的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配上一些压抑低沉的俄国音乐,在音乐的渲染下,学生的想象能力会得到拓展。将美术与音乐相结合,既提高了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引导学生鉴赏具体作品
学生时期是一个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阶段,此时学生的思维、脑力以及认知状态处于最佳时期,创新能力也处于萌芽阶段。这时学生的创造力需要教师不断发掘,鉴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是教师提升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以鉴赏罗中立的作品《父亲》为例,教师在进行作品展示后,可以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为这幅作品起个合适的题目。接下来,教师逐渐引导学生对画作进行欣赏,让学生感悟画作的具体内容,如古铜色的脸庞,布满深深的皱纹,一双粗糙的手里,一个破旧的茶碗,人物身后一片丰收的景象等。观赏完毕后,教师让学生表述自己的想法,同时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让学生通过发散思维来思考画家的创作意图,并用语言描述出来。⑤经过讨论后,画中的人物形象在学生心中更加饱满。教师最后告诉学生这幅画的主题,学生便更能够理解其中的深意,从而为自己的创作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结语
美术鉴赏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观赏提高美术鉴赏能力,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美术鉴赏是提高学生美术水平的有效途径,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在针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的同时,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引导他们发现美、辨识美,从而引领学生走向独立创作之路。
注释:
夜上海论坛 ①刘永强.试谈中学美术鉴赏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5):200-200.
夜上海论坛 ②燕燕.试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中旬),2010(9):50-51.
③廖国珍.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开放式美术鉴赏教学中激活[J].散文百家・教育百家,2012(2):49-50.
④巩伟民.浅谈根艺在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引领作用[J]. 教育界,2013(23):146-147.
关键词:高中美术;美术鉴赏;有效教学
夜上海论坛 一、当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现状
新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它给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它从课本到教学完全打破了传统美术课程的授课模式与授课秩序,使美术学习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然而面对目前竞争仍旧激烈的高考,在艺术类院校的召唤下,传统的高中教育和高考模式依旧影响着几乎所有学校,使高中美术课堂忽视了美术学科的本质与特点,并且由于对美术的“轻视”,许多学生依旧在美术课堂做着其他科目的作业、看其他书籍,更有甚者直接在上课时间睡觉。长此以往,将导致高中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无法实现,艺术教育在高中阶段名存实亡。
二、构建高中美术鉴赏的有效教学
1.教师方面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一定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高中生面临高考压力难免对非必考科目有所轻忽,这时候老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美术鉴赏课程,使其了解美术不仅仅是画画、赏画,而是有更深层次的内涵,是对其审美的一种提升,对培养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教师在鉴赏过程中还应引导学生对所鉴赏的作品有正确认识,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待鉴赏作品,以免学生误入歧途以及被提前利益化。
(2)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多媒体和互联网等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善着教学方式。在美术鉴赏课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在美术鉴赏课堂的直观感受,直接的视觉刺激更能使学生认识美、感受美。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让课堂变“静”为“动”,使学生更加了解色彩世界的神奇,增强了直观性,降低了教学难度。并且通过多媒体教学,还能够使美术与音乐相结合,实现视听结合、情景交融,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深化其对作品的理解。
(3)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在高中美术鉴赏课堂上,老师不仅要教授理论与技巧,引导学生欣赏好的作品,更应该组织学生结合理论,进行绘画实践。同时,安排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鉴赏,互相交流,或者组织学生参观画展等,使他们不仅能掌握美术鉴赏理论和一定的绘画技巧,还能真正理解怎样的作品才是好作品、值得鉴赏的作品。
(4)开发特色美术鉴赏课程。各个学校可以根据地域的不同、学校情况的差异,充分利用地域资源以及自身优势,开发具有特色的美术鉴赏课程。
2.学生方面
(1)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有了学生的配合,老师的授课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美术鉴赏课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在课堂上设置有趣的问题及讨论环节等,与学生形成积极互动,使学生真正了解、接受并喜爱美术鉴赏,这样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2)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改变传统授课模式,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学生参与学习实践、课堂积极互动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诠释、用心体会、动情甄别,真正理解并爱上美术鉴赏,抛却偏见,发自内心地理解并欣赏美术之“美”,不但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提升了学生的自身素养。
(3)要教导学生走出理论课堂。传统课堂的授课方式老师多以理论授课为主,教给学生鉴赏理论、绘画技巧理论,老师讲得枯燥无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新课改后,在美育教育的指导下,教师的授课方式应当有所改变,要教导学生走出理论课堂进行实践,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写生、参观画展、进行鉴赏交流等,这些都是不错的实践方式。
(4)要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美术鉴赏说到底就是要让学生认识美、体验美,因此,高中美术鉴赏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通过教师的课堂引导教育,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造型、构图、色彩、质材、肌理、线条等画面形式和内容进行自我体验,使其能够真正体会到作品中的美,能够深入发现并理解作品深邃而复杂的内蕴,进而提升自己对美术作品的判断力和鉴别力。
夜上海论坛 一、观赏石艺术品的形式和内容
首先,以绘画艺术作品为例,看看其形式和内容(也称“语境”和“意境”)究竟是什么?内容指构成艺术形象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总和,通常称为题材和主题。形式包括内形式和外形式两方面,内形式是指内容诸因素的内部组织和结构;外形式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制作方法,来创造艺术形象。
中国画的内形式称为“构图”,也叫“经营位置”;外形式是笔墨,以点、线、面的方式来塑造形象。笔墨属于可见因素,但内含画家的主观情感和意趣,这就是绘画艺术作品的内容。雕塑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大同小异,无需赘述。
其次,说说我们观赏石艺术品的形式和内容。许多人把赏石的审美概括为形式美、意境美(也称神韵美)和科学美几个层次,形式美自然讲观赏石的形式,神韵美说的就是观赏石的内容。
观赏石的要素(形状、质地、色彩、纹理等,它们既是形、神美的物质基础,也是其结合的纽带),以及观赏石的配座、展具、周边环境、空间位置关系等,为观赏石之形式。在对观赏石的鉴赏中,赏石者结合自己的经历,对其固有的生动具象及其内涵进行深入挖掘,有了特定的意蕴,体味到了情趣、韵味、气势和气质,同时渗透进了自己的思想,此为观赏石之内容。
夜上海论坛 第三,谈谈艺术品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艺术作品的形式与内容是对立统一、相互包容、相互转换的关系。
夜上海论坛 1、不同的艺术作品,其形式和内容的位次不同。譬如,文学作品主要在于内容,故事情节是它的生命,形式是文字。影视作品是通过“看”和“读”的方式完成艺术思想表达的,形式和内容都重要。绘画艺术正好相反,形式重于内容,因为绘画艺术是纯视觉欣赏艺术,没有新颖的形式语言,就没有好的绘画艺术。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讲,“怎么画”远比“画什么”重要得多。
3、独特的形式语言本身就具备了内容。例如,毕加索的名画《亚维农的少女》,它的内容是画中的吗?不是,是毕加索用的色彩与创作形式带给人们的强烈感受,画中点线面的运用、色彩块面的组织,使塑造的人物极富生命,也就是中国画中所谓的“气韵”。我们鉴赏观赏石艺术品,偶然也能看到这样的佳品,如“鲁迅先生和许广平”。
夜上海论坛 二、观赏石艺术品的鉴赏首先从形式开始
其一,从接受的角度看,鉴赏观赏石艺术品必须从对形式的解读、感受开始,进而才能达到对内容、意蕴的把握。观赏石鉴赏审美主体是人,客体是观赏石,他们之间是互为依存、彼此促进的“物我”关系。在品读阶段,人的思想活动主要集中在对奇石自然美的观赏中,大家首先看到、触到和感觉到的是石头的形、质、色、纹等外在艺术特征,感受这种艺术语言或语境。这是第一个层次,也是很重要的层次。而后,依据自己的阅历和知识,通过反复的品读,当筛选出石上主体美及对其内涵有了深入理解时,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转化为情思、意境,才触及到观赏石的内容,进入到了精神境界。所以说,观赏石艺术品的鉴赏首先从形式开始。
其二,形式是内容的外观,形式的好坏直接影响对内容的欣赏。就比如阅读和欣赏一部文学作品,不管故事情节设计得多么好,但文字和叙述非常一般,读者就不会继续读下去。相反,故事情节虽然一般,但语言精妙、细节感人,则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鉴赏观赏石也一样,往往好的“形式”(形、质、色、纹、命题、配座),很能抓人眼球、让人激动。前面提到的“科学美”,就是以观赏石中遗留的密码信息,运用有关科学,如地质学理论,研究观赏石美的成因,人们即刻明白了:这么奇特的图案,原来它是变质岩;这么纯正的色彩,原来它是原生色……总之,与众不同的外观特征,能特别勾起人们对观赏石的欣赏、购买甚至“占有”的欲望,如“金色年华”。
其三,艺术品的形式美是有规律、有法则的,观赏石艺术品也必须遵守,不能例外。有人说,奇石是大自然造就的,哪有那么完美。我以为不然,要么怎么叫“奇石”呢?“上苍”的疏忽和遗漏也不能原谅,不够艺术品标准的宁可弃之。艺术品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多样统一”,其法则有:对比与调和,节奏和韵律,对称和平衡,统觉与通感,含蓄与沉着,等等,而且在作者的运筹下,有条不紊、和谐统一(如“童子拜观音”),好的观赏石确实也是这样。有的人鉴赏观赏石,连声说“好,好”、“太漂亮了”、“稀世珍宝”,进而问他怎么个好,他沉默不言了,也许是不想说、不愿说或不屑说。
夜上海论坛 三、“精品石”必然是引起共鸣、共识、公认的
夜上海论坛 我为什么要立这个标题?其实与观赏石艺术的形式和内容及其鉴赏密切关联。
一方面,观赏石艺术品与其他艺术作品一样,要说它是“精品”,必然要符合精品的要素和条件。就现有观赏石的理论框架、鉴赏要则及鉴赏习惯,形、质、色、纹、韵等诸要素及其协调统一,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或高度,才能称作精品石;况且,鉴赏顺序是从形式到内容,逐步深入的,进入不到一定的层次和境界,永远不能理解它的美妙。
夜上海论坛 另一方面,个体(收藏者)鉴赏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由形式到内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个过程非常艰难。由于受藏石者个人阅历、文化学历、知识积淀等诸多因素制约,正如上述一样,鉴赏也许只能停留在一个较浅的层次上。换句话说,藏石者本人认为他的奇石是精品,可大家不一定这样认为。那么,只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问题:拿来让大家说、让专家评、让学者论,“投石”问道,“抱石”参展,如果获了“大奖”,可能就算精品石了。总之,精品石必然是引起共鸣、形成共识、一致公认的。
四、以形写神、气韵生动是鉴赏观赏石艺术品的最高境界
鉴赏观赏石艺术品从形式开始,应该是有道理、合乎逻辑的,但这仅仅说明个“顺序”问题,形式先于内容、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内容,而不能完全说形式是主要的,内容是次要的,形式决定内容,内容为形式服务,我并不这样认为。关于这方面的观点,我曾写过一些理论文章,有兴趣的可以一阅。如《从谢赫的“六法”画论看当代图纹石的鉴赏》、《从罗丹的雕塑艺术看当代造型石的鉴赏》、《从王羲之的书论看当代文字石的鉴赏》等等。
南朝画家谢赫把“气韵生动”置于他的“六法”之首,是指作品中刻画的形象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也就是顾恺之所说的“传神”或者叫“以形写神”。以形写神所遵循的就是从形式到内容的艺术表达方式。观赏石艺术品的鉴赏必须讲究“神韵”,这是对构成画面的“精、气、神”的深刻感悟,是鉴赏观赏石艺术品的精髓和最高境界,这是绝对不能含糊和否认的。
【关键词】 高中美术 美术教育 鉴赏课程
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它在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与思维能力、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表达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以说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在我国加大力度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美术学科的地位得到了逐步的提高,美术课程也在必修的道路上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但在长期传统教育模式与应试教育的环境下,美术鉴赏课程的现状仍然不太乐观,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作为美术工作者需要及时认清现状,积极探索相应的对策,以此来促进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科学发展。
一、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夜上海论坛 目前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现状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整体来看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以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夜上海论坛 1、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对高中美术鉴赏课不够重视。这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使学生对高中美术鉴赏课不够重视。高中阶段的学生更多的面对着高考的压力,应试教育中通过高考成为了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的唯一目标,因此不自然地学生就将文化课程作为了学习的第一要务,高中美术鉴赏课也就被置于一种尴尬的局面中。另一方面,学生的美术基础较差对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态度消极。由于学生在美术鉴赏方面的基础较差,对课程的兴趣不足,这也影响了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开展。
2、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的美术理论素养素质偏低。艺术家豪泽尔说:“人生来就可以成为艺术家,但是只有经过教育才能成为鉴赏家。”艺术鉴赏是靠人的理解力而发展起来的,而人的理解力是一种领悟事物本质的能力。只有教师博引广论,学生有足够的知识积累,才能推动美术鉴赏教育的有效发展。在作品鉴赏的过程中,师生要充分利用好双边活动,去发现作品以外的各种联系和更加深邃的精神内涵。因此,教师不但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广泛涉及古今中外的美术知识,而且要确保所了解的知识必须是准确的。如:两位教师分别讲解雕塑的基本手段和雕塑特征时,一位教师把“焊”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另一位教师把“焰火”看作雕塑作品,把它当作一种瞬间雕塑,很显然是第二位教师能立即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美术鉴赏更多地是一种直觉审视力的培养,它需要理论作为支撑,是对美术语言、情感体验的独特价值领悟,因此需要教师加强美术理论的学习,并能将学习的美术理论与美术鉴赏课程进行良好的结合。
二、提高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质量的对策
1、教师要充分挖掘美术鉴赏作品的内涵。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无论是绘画作品还是工艺作品,无论是具体事物还是抽象概念,都是艺术家们通过精心的构思并且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和时代的审美思想创造出来的。美术家创作任何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艺术形式揭示某一主题之外,还有其更加深层的内涵和更加深刻的意蕴,它是一种文化和精神两个层面的体现,是美术作品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是社会和时代的民族精神的体现。如:秦俑和青铜器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等等,让学生对美术作品产生较为深刻的理解,达到审美境界的提升。此外,艺术家的美术作品都留有艺术遐想的空间,要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学会感受艺术品的魅力。如:在鉴赏“我和我的故乡”时,可以让学生随着作品中的景象展开想象,去感受那带有童话色彩的宁静和祥和的梦幻境界,去体验那魂牵梦萦的思乡之情。
2004年我们河南省按照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普通高中开设美术鉴赏课。美术鉴赏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一具学习领域,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欣赏评述”学习的基础上向更高层次多占与延伸。
夜上海论坛 “鉴赏”与“欣赏”这两个概念,只有一字之差,在现实生活中往往通用,连着似乎并无多大区别。事实上,它们是有区别的。“鉴赏”一词的基本含义是“鉴别(或‘鉴定’)”和“欣赏”。“鉴别”是指对美术作品的真伪、创作年代、艺术质量之高低的识别与确定,或者是对各种美术现象、美术思潮的分析与评价。可见,“鉴赏”包括“欣赏”,但不仅仅是欣赏,它的内涵大于“欣赏”。由此可见,美术鉴赏的学习活动,涉及的范围比美术欣赏大,要求也更高。
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更加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更加深入地进行研究性学习。何况,在美术鉴赏活动中,鉴赏者是主体,没有同学们的主体行为,仅仅靠教师的讲授,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美术鉴赏活动。
夜上海论坛 在这种新的形式下,如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已成为各个学科教改研究的总课题。而在实际教学中,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因素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方法。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本学期的高中美术鉴赏课设计为“鉴赏激趣、尝试探究、讲解点拨、讨论提炼、点评总结”的五步教学法。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我来谈谈这种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夜上海论坛 一、鉴赏激趣阶段
在上课开始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审美鉴赏的引导,唤起学生鉴赏美的欲望。教师先利用课件中的优秀美术作品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请学生从整幅中找感觉:找画了些什么,表达什么意思等,让学生逐步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例如:《米罗斯的维纳斯》许多学生熟悉这尊世界闻名的塑像,这从古代残迹中留下的艺术精品虽不完整,但在艺术上却又被看成是完美的典范,维纳斯究竟美在什么地方?这些知识学生似懂非懂。因此,面对这既熟悉又陌生的女神,学生从审美上会产生一种迫切想了解的心理。关于女神的介绍,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但最重要的是我从审美角度向学生分析讲述维纳斯女神之美的具体表现。维纳斯脸部呈现的是宁静美,亭亭玉立的身材呈现的是普拉克西特列斯的曲线美,失去双臂而产生的又是一种残缺美。如果维纳斯呈现在我们面产有是完好无损的形象,她仍然拿着一只表示荣誉的苹果(据说发现时有一只苹果的手,后来不知去向),那么她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支配着人的精神。在人们眼里,她不再是美的普遍典型,而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女神,即帕里斯裁判中的女主角。女神失右臂,失去了金苹果,等于失去了女神的身份,使她变成了一个抽象身份的女人。她的神话性被减弱了,而审美性和象征性被加强了。在她身上人们看到的不仅是女性魅力,更表现了一种内在东西——人性的美。《最后的晚餐》这是文艺复兴时期大师达·芬奇的名作,学生大多知道犹大出卖耶酥的故事,画面中13个神态各异的形象吸引了学生,谁是叛徒犹大?这是学生最关切的。我从此引导学生观察作品,耶酥处于现面中央光线最亮的位置,犹大则放在人群中,背景灰暗。在这里画家用了三角形的构图,把记薪门徒分成4组,四个三角形平分在耶酥左右,并用12人不同手势与姿态将各组联系起来,最终集中于中央,形成一个对称的有变化的统一体。作品的主题——抨击伪美颂扬善美,通过构图的形式美表现出来。如果我再辅以介绍现家创作过程有趣的情节,定会吸收学生,激起他们欣赏的极大兴趣。接着请学生再进一步观察,从作品中逐步发现构图的方法、色彩的运用、作品的技巧等,逐步体会到美术作品的每一个细节无一不是画家娴熟技巧的体现,无一不凝聚着画家的思想、阅历的精华。通过这一步步地观察,学生们接受了美的熏陶,体会到作品的情趣,也能从中找到一些鉴赏作品的方法。
夜上海论坛 这样的鉴赏激趣增强了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兴趣,在强烈兴趣的趋使下学生们对探究美的欲望油然而生,他们会感到鉴赏美术作品并不难,自己完全可以去试一试。
二、尝试探究阶段
夜上海论坛 这个阶段是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究,找到鉴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和途径,也是学生第一次鉴赏实践活动。学生通过第一步的学习,已初步发现了一些鉴赏美的方法和技巧,并且产生了探究美术作品奥妙的兴趣。这个时候教师可以用五至十分钟时间让学生尝试一下——用同样的方法和途径去分析一幅新的美术作品,并且发表自己对这种艺术作品的感受。
夜上海论坛 这部分练习教师是针对全体学生的,要求每个人用自己的方法鉴赏和分析同一幅作品。与此同时,请几个有代表性的同学讲讲自己鉴赏的方法,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鉴赏能力和水平。
三、讲解点拨阶段
夜上海论坛 根据学生在第二阶段的鉴赏探究的情况,教师再进行一步步的讲解和点拨,让学生掌握到正确鉴赏美的方法和途径。在讲解过程中可以加入适当的示范分析,对于学生尝试中出现的问题,教材中的重、难点部分教师可以进行深入分析。
夜上海论坛 例如在上中国绘画分析《韩熙载夜宴图》这幅作品时,我充分利用课件的功能,从各个细节方面逐步对作品进行分析讲解,由背景知识介绍——整体绘画欣赏——局部绘画欣赏——人物表情分析——全画的布局——构图的特点,使学生通过我的分析领会了中国人物画鉴赏的步骤方法,也更深入明白了人物画“传神写照”这个绘画理论。
这样的教学学生看得明白,学得真实,也能较快地掌握鉴赏作品的真谛。同时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持久,能有充分的信心完成鉴赏美的活动。
四、讨论提炼阶段
这一阶段是让学生再次体会美的真谛,进行美的鉴赏实践活动,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鉴赏能力。
学生经过前三个步骤结构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鉴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和途径,这时教师可以布置不同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再次去完成鉴赏的任务。完成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可以让学生自由地与同座或邻座间讨论后完成,也可以一个人独立完成。在学生讨论的同时,教师进行巡回指导,重点帮助学生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目的在于全面提高每个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五、点评总结阶段
夜上海论坛 在鉴赏课结束前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是鼓励学生继续拓展和探索美的最好方法。最后的总结还要延伸到他们的生活中去,让他们学会在实践中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
这个过程时间虽短,但是教师画龙点晴式的总结,既可使学生对本课时所学知识系统化、理性化,又能使其结晶升华,产生新的飞跃。
关键词:舞蹈 鉴赏 意义 审美 艺术 水平
一、舞蹈鉴赏
夜上海论坛 舞蹈鉴赏是人们在观看舞蹈时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是观众通过舞蹈作品中所塑造出的舞蹈形象,具体地认识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体会其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欣赏其美的动态、韵律和表情,进而潜移默化地接受感染、提高认识和受到教育的过程
中国古代有关舞蹈欣赏的论述,多半是和舞蹈创作与表演的论述融合在一起,散见于中国的乐论、文论和诗文笔记中。如傅毅的《舞赋》、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等。这些作品不仅提高了群众的舞蹈欣赏水平,也大大推动了舞蹈的流传和发展。
舞蹈是一种动态的人体形象流动于一定空间与时间中的舞台艺术。它的美蕴藏在一系列的动作、韵律、表情、构图、音乐、舞美、服装的整体效果中。舞蹈鉴赏仅仅是以人体动作为对象的瞬间感受的生活经历与艺术经验的感召和凝聚。
构成舞蹈鉴赏活动,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鉴赏主体(作为鉴赏舞蹈艺术作品的人);鉴赏客体(被鉴赏的舞蹈艺术作品)和鉴赏中介(舞蹈审美实践)。鉴赏主体与鉴赏客体通过舞蹈审美实践后,两者相互作用,就构成舞蹈鉴赏活动。对于那些谙熟舞蹈艺术的鉴赏者来说,鉴赏舞蹈表演是一种视听觉的高级艺术享受。在鉴赏过程中,舞蹈作品积极影响着鉴赏主体,唤起鉴赏者的情感活动;鉴赏者又要根据自己的艺术修养和生活经验与之相结合,并尽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即鉴赏者的介入,努力领会和揭示鉴赏舞蹈艺术作品的形式美与思想意蕴,并通过想象和联想去丰富和补充舞蹈作品的形象,使其更完整生动和鲜明,从而使鉴赏成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夜上海论坛 二、舞蹈鉴赏过程
夜上海论坛 舞蹈是一种综合性表演艺术。舞蹈欣赏也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感觉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复杂的精神活动过程。需要通过感受、理解、联想、想象等积极的心理活动和分析、综合的形象思维,才能达到对舞蹈作品的具体把握,进而完成一次比较完满的舞蹈审美过程。
舞蹈鉴赏的过程也始终离不开舞蹈形象思维。作者首先从生活感受开始,获得题材,形成主题,再运用舞蹈手段,塑造出舞蹈形象;而观众却首先从对舞蹈形象的感知开始,产生感情反应,进而认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和主题思想。
夜上海论坛 鉴赏舞蹈大致要经历三个心理过程即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对舞蹈作品动态人体形象的感觉;第二层是由舞蹈作品流动的动态人体形象的感觉所引起的体验、联想而进入想象;第三层是通过对流动人体形象的想象、内蕴的探究而得到领悟。这一层可以说是鉴赏者审美过程中的最高层次了。一个舞蹈作品经过审美体验,呈现出丰厚的内涵,成为一段柔情、一片风光、一个梦境。
夜上海论坛 在舞蹈鉴赏过程中,想象力的作用极为重要。欣赏者通过感觉、想象、体验、理解把舞蹈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再创造”为自己头脑中的艺术形象,并通过“再创造”对艺术所反映的生活进行“再评价”。正是在这种“再创造”的精神活动中,欣赏者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和体验艺术形象,并且发现或挖掘出艺术形象的内在美和形式美,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并感到由衷的喜悦,在娱乐中接受教益。
舞蹈欣赏不仅仅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过程,而且也反作用于创作者。通过作者和观众之间的这种往复关系,才体现出舞蹈欣赏的全部意义。
三、舞蹈鉴赏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有重要的作用
夜上海论坛 舞蹈欣赏,是人们观赏舞蹈演出时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对舞蹈作品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整个过程。因此,它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认识活动,而是一种特殊的对舞蹈作品的认识活动。舞蹈欣赏,就是观众通过舞蹈作品中所塑造出的舞蹈形象,具体地认识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舞蹈作者对这种生活现象的审美评价。观众在欣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往往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激发起记忆中有关的印象、经验,以及一系列的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活动,来丰富和补充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形象,使其更加完整、生动和鲜明。从而能在观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到更加宽广的生活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含义。
大学生进行舞蹈欣赏这种舞蹈的审美活动,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也就是说要具有一定的舞蹈知识、舞蹈欣赏水平和认识能力,舞蹈欣赏活动才能正常和顺利的进行。我们了解舞蹈艺术的特性、舞蹈和其他艺术的关系、舞蹈形象构成的各种因素,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现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从舞蹈作品诉诸于欣赏者的感觉特点来看,它是一种综合了听觉(时间性)和视觉(空间性)的表演艺术。
欣赏者通过对多方面舞蹈美的反复品味,会不断积累审美经验,增强对舞蹈美的欣赏能力。对舞蹈传达美的方式和技巧认识得愈深,理解力愈强,就愈能接受美的信息并不断强化审美感受,深化自美体验,内化和提高自身的审美素质,进而升华成对美好人生境界的自觉追求,逐渐养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开朗、大方、文明、健康的操行仪态,健康、健美的体魄和自由、和谐、完整的人格。
舞蹈是时空表现艺术和动态造型艺术,它以艺术化的人体动作,即通过人体富有协调性、韵律感、审美化的动作、姿势、造型、动作组合和动作过程来表达内心情感,是人类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在人体动态形式中的对象化,是舞蹈艺术劳动的具体成果。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高中美术 鉴赏教学 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夜上海论坛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B-0121-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生活已不能满足日常需要,人们逐渐开始追求深层次的生活即精神生活。而美术鉴赏是一种精神食粮,它不仅能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陶冶人们的情操,而且还能帮助人们形成高尚的人格,成为一个有内涵有教养的文化人。由此可见高中生学习美术鉴赏的重要性与必然性。高中开设美术鉴赏这一门课程,不仅能提高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丰富他们的课堂生活,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使他们的德、智、体、美得到全面综合发展,从而为社会培养大批适合市场的技术性人才。然而,由于我国在美术鉴赏教学这一课程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较晚,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须解决,如师资力量匮乏、教师专业素养低、学生不重视,导致美术鉴赏停滞不前,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等。对此,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传授鉴赏方法,培养审美能力
古人有云:“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引导学生欣赏各种不同类型的作品,不如直接传授学生鉴赏作品的方法。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在鉴赏过程中应善于将具体的鉴赏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灵活掌握并加以运用,这才是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根本途径。在实践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方法,进而提升审美能力:
夜上海论坛 第一,在每部作品的实践鉴赏中培养学生的鉴赏方法。教学内容往往因其过于理论化而使课堂教学枯燥与乏味,因此,空泛的传授方法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鉴赏实践教学中,只有具体地结合作品特征与具体形象进行讲解,才能让学生在理解与掌握这一作品的基础上,理解这类作品,并形成自己独有的审美认识,在今后的作品鉴赏中学会举一反三。
第二,在实践鉴赏的同时注重加强学生理论素养。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学生的理论素养得不到提升,他们在鉴赏作品时,虽然有自己的想法却没有合适的语言加以表达,那么其对作品的领悟只能停留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层面上。
二、紧扣学科特点,强调审美知识
就美术鉴赏而言,紧扣学科的特点似乎容易引起歧义。有的教师容易理解成在课堂上使用大量的学科专业名词与专业术语,将一堂本应以鉴赏为主要形式、以陶冶情操为最终目的的美术教学课活生生地上成了一堂艰涩深奥的美术专业课,从而造成学生失去对美术鉴赏课学习的兴趣。也有一部分的教师过分强调美术学科的休闲娱乐性,只是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趣口味,把高雅的鉴赏课当成一种休闲娱乐,对美术作品中的逸闻轶事做过多地阐述。这些都是由于教师没有抓住美术学科的特点而作的偏颇之举,从而使美术鉴赏远离了审美教育的目的。其中,审美教育最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想要提升审美能力,就需要具备基础的审美知识技能。
夜上海论坛 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具备雄厚的理论技能与知识储备,具有资深的专业素养。换而言之,在教学美术鉴赏活动过程中,教师就需不断地完善与充实自己,储备专业知识,并能把教材的知识系统与结构完全消化,授课时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与深入浅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做好与本节课相关内容的准备,这种准备具体到道具方面上,例如,在授课《蒙娜丽莎的微笑》时,教师可以课前临摹一幅达芬奇的肖像画和一幅类似的“蒙娜丽莎的微笑”的油漆画挂在黑板上,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在平时生活中,学生很难看到如此大、如此清晰的画,并且还与达芬奇有关,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在课前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上,教师可以从达芬奇的肖像画讲起,讲他的生平,讲他的逸闻轶事以及他对科学与艺术的不懈追求。最终回归到他在艺术方面取得的不朽成就,以及他严谨写实独有的绘画风格。经过一番铺垫,教师把本节课待讲的内容已经作了粗略的背景介绍。紧接着在对“蒙娜丽莎的微笑”这一代表作进行鉴赏时,教师应与学生一起进行深入探讨,并启发学生去感悟作品和理解达芬奇在作品中所蕴涵的潜在内容。这样,学生美术鉴赏学习的兴趣才能被激发出来,进而为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审美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转第123页)
(上接第121页)
夜上海论坛 三、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想象力
夜上海论坛 众所周知,创作来源于想象力,没有想象力也不会出现艺术欣赏。可见,想象力与审美能力之间的关系是如此的密切。对此,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应善于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性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法激起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愉悦活跃的课堂氛围,以便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与达标。现如今,传统的单一与枯燥的美术鉴赏教学已不能满足现代化学生的需求,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对此,教师首先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做到谈吐文雅、平易近人以及幽默风趣,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给学生带来亲切感,让他们觉得老师和蔼可亲,从而在和学生互动中营造一种和睦的课堂氛围,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整体成绩水平,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此外,在鉴赏中还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放大图片,再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这样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鉴赏《现代山水画花鸟画》时,教师课前可以收集一些齐白石的作品,如《牡丹》《牵牛花》,或者吴昌硕的作品,如《天竹花卉》《杏花图》《紫藤图》等,在课上以幻灯片的形式播放,再配以中国古典音乐《高山流水》,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学生的思绪带入到一个鸟语花香的世界,使学生身临其境。这样,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力都得到了激发与发展,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审美能力。同时,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从形式与内容上去指引学生进行美术鉴赏。最好在作品展示过程中配以合适的音乐,便于学生感悟与体会,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对作品内容与艺术风格的表现形式进行鉴赏,在自我探究与发现中提升审美能力。
总而言之,高中美术鉴赏课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应注重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的设计,抓住本学科的特点,强调最基本的审美知识,与此同时,还应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美术课堂教学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美术鉴赏学习的兴趣。这样,将会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永芳.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2]安静.高中美术鉴赏课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探析[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夜上海论坛 [3]杜立红.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4(43)
关键词:美术鉴赏;方法;审美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026-01
一、背景鉴赏
任何艺术家和艺术作品都不可能完全脱离滋养他们的文化和时代背景而兀然独立。任何作品都不是凭空而来,都需要艺术家在前人积淀的沃土中汲取养料,把握好时代脉搏,再结合自我个性进行创造。美术作品中呈现给鉴赏者艺术形象,很可能包孕着深层的文化原因。这就需要欣赏者去联系作品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时代背景、、社会经济以及作者生平等因素进行逐层推进的分析、鉴赏,才有可能得到完整的审美感受。尽管不同的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并不一致,但是每种美术作品的特色都会有所侧重。例如鉴赏古希腊艺术和中世纪的美术作品时,我们可以多去阅读一点希腊神话和圣经故事,这既有利于我们对这一时期美术作品的理解,还能加深我们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同理,在鉴赏浪漫主义美术作品时,先期查阅一下作品产生的年代、地域,重温下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更容易使鉴赏过程事半功倍,促进既有知识巩固整合,构筑立体的知识架构。
二、语言鉴赏
美术作品都是依靠自己的美术语言表现出来。美术语言包括:点、线、面、空间、光、色、材质、肌理等要素。美术语言不但是创造艺术形象的载体,而且其自身就具有审美价值,是美术鉴赏的一个重要部分。特别对于那些以形式来表达艺术内涵的作品来说,美术语言甚至是了解作品、沟通鉴赏者与创造者的唯一纽带。对于没有情节性和故事性的艺术作品,语言鉴赏就是不二法门。例如:西方的静物画、素描、风景画,以及中国画中的构图、笔墨、设色等都是语言鉴赏的重点,尤其在书法鉴赏方面,更要注重从美术语言角度来鉴赏。书法结体、布白、章法、节奏都是依靠美术语言来表达和阐释。只有细心玩味个中语言,才有可能获得书法美感的完整享受。
三、比较鉴赏
夜上海论坛 常言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此话用在美术鉴赏上同样适用。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收获。它可以帮助我们从比较的维度去观察、认识鉴赏对象的区别和联系,共性与个性,把鉴赏活动引向纵深。可以将存在可比性的作品进行平行比较分析,把同一主题、同一时代、同一画种、同一风格的作品对比鉴赏。如:将北宋全景式山水画巅峰代表关仝、李成、范宽的三家山水横向比较,能够更充分的领略自然山川的雄伟气势和古代艺术家的精湛画技,激发对祖国的山川和美丽的自然崇敬之情。同样,我们也可以对作品进行跨门类、跨风格、跨流派地比较。如:把法国浪漫主义绘画主将德拉克洛瓦的油画《自由引导人民》与同一时期法国雕塑家吕德的雕塑《马赛曲》进行比较,体会不同美术门类诠释同一主题下的艺术共鸣。另外,还可以对艺术品的风格、流派演进、发展阶段等进行历史比较。像敦煌莫高窟,从南北朝时期“本生故事”塑像到唐朝“经变故事”塑像演变;中国文人画的艺术形式的演进、变革,集中表现在用笔、用墨及意境表现上。再比如,可以对不同时期同一主题表现手法的变迁进行比较。在欧洲美术史上,这种例子不胜枚举。例如:艺术史上许多艺术家都对表现《最后的晚餐》、《大卫》题材乐此不疲。还有各式教堂建筑的风格演变也很适合运用比较鉴赏的方法来审视。无论哪种比较方法,其目的都是引导我们在观察中发现美术作品在表现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时的规律、特点,实现对美术作品人文内涵、精神境界、思想意蕴的探究,从而积累审美经验、提升审美修养。
夜上海论坛 四、情感鉴赏
夜上海论坛 情感鉴赏就是通过对民族意识、时代精神,艺术观念的理解,领悟作品意境和内涵把握美术作品的整体形象的鉴赏方法。对于写意或者表现性美术作品来说,情感鉴赏是首选的鉴赏方法。写意画名家石涛、徐渭等人的作品最适合用情感鉴赏的方法来品啜。这些艺术家他们或愤世嫉俗、狂放不羁、或怀才不遇、孤高愤懑。再加上中国画独有的诗、书、画三为一体交相辉映,完美融合丰沛的情感通通汇涌于笔端,于挥洒之间展现的淋漓尽致一览无余。另外,俄国列维坦的作品被一贯被评论家称做“情绪风景”,十分适合从情感鉴赏的角度来把握。对于情感鉴赏的方法来说,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鉴赏方法往往需要一定的知识铺垫,而且还要求鉴赏者有很强的想象力和领悟力,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
五、摹写鉴赏
南齐谢赫在《画品》中一再强调“传移摹写”的重要价值。摹写,既是习画之法,也是鉴赏之法。艺术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实践创作过程中能够获得最强的美感。因此要体验美术作品全部的美感,摹写实践不可偏废。通过实践,能够体验到创作的难度与技巧,真正感受到创作者的用心良苦和创新所在。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大胆去尝试用素描、速写、临帖、摹刻等造型手段,感受西方艺术精确科学之精神,领略中国文人画高洁、坚贞、潇洒、飘逸的风韵,体味金石之美、书法之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