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发医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正视审稿前的初次评估
论文的质量的评价主要是取决于所投放的刊物的影响因子高低,像《自然》杂志的影响因子就很高(IF:30以上),想要投放在它上面的人自然就很多。面对这么多的投稿者,可想而知,编辑和审稿者的工作量是多么巨大,所以很多IF较高的期刊就会采取所谓的审前初评,它的过程就是送稿的人,先要在它的官方网站的指定位置上,用一段文字或者摘要来阐明所写论文的重要性,也就是先要打动编辑。如果编辑认可的话,则会让你邮寄稿件进行下一步正式评定。如果不行的话,会建议你投放其他期刊,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再一次通过一些SCI服务公司进行公关或者直接邮寄信件,再次阐述该论文的重要性,以避免由于文字以及其他因素所造成的编辑对论文重要性理解的偏差。这个回复时间大概在一两天左右。
夜上海论坛 2.审稿的前期过程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很多杂志都会采取网络运作的模式来提高效率,NATURE杂志也会要求投稿者将稿件通过邮件或者其他网络方式进行投递。当杂志社收到稿件的时候会对其进行审稿编号,指定一名编辑进行全面的阅读,并且聘请一些顾问进行评估,评估之后可以的话,再次将文章与最近发表的医学论文进行比对,来核对其是否在该领域具有前沿性、先进性和排他性。如果被认为有可能是很优秀的文章,则杂志社会邀请学术界的知名专家对其稿件进行评估。由于说很多IF很高的杂志社,每天面对的稿件很多,所以很多稿件由于各种原因在这个阶段就会被PASS掉。
3.审稿过程
如果前面的前面的艰难困苦挺过来,就会来到这个流程送稿。一般来说,如果稿件能够达到送稿的标准,杂志社会采用EMAIL等方式通知联系作者。审查你的稿件的人往往都是杂志社编辑指定的该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并且会规定审稿的时间。在接到邮件的时候,也会有作者和编辑联系,自己指定审稿者,但是找个人一定要能客观公正的对稿件进行评价,不能和作者有直接的利益关系。个别情况下,编辑也许会同意,如果这样的话,那对你的稿件是否能够发表,会有积极作用。
4.编辑审定以及修改
审稿者会在编辑规定的时间内对稿件进行评价,并且把评价的结果反馈给编辑部。编辑部收到这个稿件的评价结论之后,就会组织个编委会对该文章进行讨论。讨论的目的主要就是两个方面:首先确定该稿件是否能够符合杂志刊发的标准,那么如果结果是符合这个标准的话,再讨论是否有改动的必要,是否改动之后能够无论从表述还是技术方面能够让论文更加丰满润泽。讨论之后,编辑会把结果通过EMAIL等方式告知作者结果,要么拒稿,要么进行修改再次投递。作者修改之后,会从新把改过之后的稿件发回编辑部,但是这个过程,作者最好是能够把编辑让修改的部分和问题进行认真整理并逐条进行一些说明,让编辑能够很快的判定修改部分是否达到标准。一般情况下这个修改过程得反复几次。另外如果你的文章字数图片远远超出杂志出版的规格,则会在网上进行刊登发表。
5.文章确定发表以及发表后过程
这部分的工作就会相当简单,文章被编辑确定发表之后,稿件会转移到出版编辑的手里,进行排版制作,这个阶段一般出版编辑会与作者联系关于图标大小,帮助作者修改文字等工作。所有的文章都会以印刷和在线方式两种方式出版。通讯作者所有的信息都会公布。以便于读者和感兴趣的媒体联系。
综上,论文的发表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从论文写作到送稿、审稿、定稿每个阶段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我们的很多医务工作者来说,很多时候都要工作在医疗第一线,这样的时间就会更少。在国外很多同行都会依托一些专业文章服务公司,让他们进行写作之外的工作,因为这些公司和一些杂志社都有长期合作关系,能够在文章达到杂志社标准的情况下,迅速的按照编辑要求在不改变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如果不行的话,也会更快给你找到更适合你的杂志社,使其尽快刊发出版,这样就是更加事半功倍。
相关阅读:流程解析
夜上海论坛 第一,先完成你所要发表的论文。SCI论文其实没有想象中那样的难写,只要熟悉你自己的专业,选择与专业相符的主题内容;在写作过程中避免与其他的论文内容有较高的重复度;使用你自己较为熟悉的语言;要舍得投入足够的耐心和精力还有时间;论文完成以后一定要请专业人士替你审阅。
第二,怎么样投稿。你的论文投到哪一本杂志上是有很大的学问的。如果你的时间充足,可以先投到高于你的目标杂志的杂志上。投到那些比你目标中杂志还要高的杂志上,即使被退稿你也不会有损失,有可能会收到他们给你的非常有用的意见。
第三,选择合适的审稿人。你推荐的审稿人要有一定的学问,一定要是专业人士,但你推荐的审稿人不能是太忙的或者是太厉害的,因为他们一般都不会去理睬一般的杂志发出来的邀请。
夜上海论坛 第四,关于撤稿。你没必要去担心杂志编辑会不高兴,一般撤稿的原因有三种:材料不可靠,结果重复,设计的问题。
夜上海论坛 第五,怎么样回答审稿人。做研究写论文确实很辛苦,更加不容易。可是审稿人也辛苦也不容易,他们认真阅读你的论文,给出很好的建议而你不接受他所给的建议,换谁都会不高兴。这时候你应该保持冷静,静下心来好好分析一下他给你建议,找到问题的关键点。
第六,论文被接受后该注意的事项。你的论文被接受以后,就会以印刷编辑的校样形式寄回给你,校样不可以有大幅度的改动。校稿主要是查看作者名字有没有写错,图表上的数据有没有错的地方,查看完之后需尽快将校样寄还给印刷编辑。
夜上海论坛 【中图分类号】 H 152.3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8-0767-02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 论文,学术;周期性;时间安排;作者
发表时滞(delay for publication of articles, DPA)亦称出版时滞,是指出版单位收到稿件至稿件发表的时间。随着医学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学术交流日趋频繁,知识更新加快,医学论文的发表时滞问题越来越引起作者和医学期刊的重视。在诸多影响医学时滞因素当中[1],作者因素是发表时滞的重要原因,不可忽视。现仅从作者的角度谈谈如何控制医学时滞。
夜上海论坛 1 医学时滞与作者的关系
医学时滞可分为待刊时滞和处理时滞。待刊时滞主要受制于待用稿件数量、期刊刊载容量、出版周期等因素的影响,作者一般很难左右;处理时滞主要体现在质疑、审查和提高医学论文质量的过程,是发表时滞的重要人为因素,可见医学论文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医学论文的处理时滞。因此,可以说作者重视医学论文质量,就是重视医学论文的处理时滞,也就是找到了控制医学时滞的关键。
夜上海论坛 2 产生医学时滞的主要原因
夜上海论坛 2.1 医学论文质量 医学论文处理时滞主要表现在期刊社(编辑部)对医学论文质量的审查、退稿及编辑加工等方面,包括对内容、格式和与作者有关信息资料的处理等。
2.1.1 内容处理 医学论文能否刊用,首先要求内容符合办刊宗旨,其次是学术水平要达到发表的要求等。对于同意刊用但质量达不到要求的稿件,需要组织专家多人多次审核,然后再由责任编辑与作者联系稿件退修事宜,有的稿件可能需要退修多次。这个环节修改的具体内容有:论点、论据、论证过程;数据、图表、语言文字;科研方法、资料处理等。如此,对于以上内容的超时处理常常表现为医学论文处理时滞延长[2]。
2.1.2 格式处理 论文形式的合理规范和统一是论文内容科学、严密和精细的保证,也是医学论文学术交流的前提。医学论文格式处理时滞延长,主要是由于修改论文格式时,经常能够发现论文内容中的疏漏和错误,包括词语逻辑关系错位或语义混乱等问题。具体内容有:论文题目、分级标题;段落结构、序号层次;图表注释、文献角标;等等。对此类问题向作者的反复求证过程势必延长医学论文的发表时滞。
夜上海论坛 2.2 作者资料处理 包括作者姓名与排序、工作单位与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信箱;该论文研究的科研立项情况;主要作者的学历、学位、职务、职称;从事的专业及研究方向,主要成就以及其他与作者和论文有关的信息资料等。
夜上海论坛 2.3 投稿问题 稿件投寄是作者与医学期刊连接的重要环节,也是医学论文能否顺利发表的关键选择,如果处理不当,极易产生发表时滞。主要表现包括:(1)期刊选择不当,可能需要对医学论文主题做大的变动,甚至不能发表;(2)投稿时间欠妥,如正值职称评审发稿高峰阶段;(3)投寄稿件方式有悖该刊收稿、审稿习惯,可能导致处理时滞。以上情况均为造成发表时滞的常见原因。
夜上海论坛 3 作者控制发表时滞的措施和方法
3.1 论文内容质量的控制 作者要想有效地控制医学论文的发表(处理)时滞,就应重视医学论文研究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和实用性。首先,医学研究的假设要科学,设计需合理,研究方法应该切实可行,具有可重复性;其次,医学研究的选题要处于该学科领域前沿,对学科发展或相关学术研究有指导性;再次,医学研究要有创新,主要包括新方法、新技术、新思想、新理论,切忌人云亦云;最后,医学研究的成果应具有实用性。总之,医学论文一定是那些能够揭示医学科学规律和本质,对医学研究具有积极指导作用的文章。
3.2 论文撰写格式的控制 为做到学术交流国际化和寻求医学写作的“规律”和“格式”,从而达到“规范”、“整齐”的效果,国家有关部门制订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T 7713-1987),医学期刊界也推荐和使用《生物医学期刊对原稿的统一要求》(温哥华格式第5版)等标准来规范医学论文写作和出版。
GB/T 7713-1987对医学论文写作内容和格式给出了基本要求,该标准具体且实用;医学论文温哥华格式(第5版)是一份关于作者向医学期刊的投稿须知,其内容详实,可操作性强。在国内,这2份文件目前尚属医学论文写作、医学期刊接受稿件的纲领性文件,对撰写论文、稿件投寄和控制发表时滞等方面均可起到广泛的指导作用。
3.3 论文规范化控制 医学论文的规范化问题,常常容易被作者忽视,为此期刊社(编辑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因而直接影响到医学论文的发表时滞。对此,作者可从以下几方面解决[3]。
3.3.1 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是医学论文的主要表达手段,由于医学论文叙述内容和写作目的的特殊性,因此在词语选择、语法修辞、句式运用及文章结构等方面都具有自身要求和特点。努力做到:(1)用词准确、文字规范;(2)叙述朴实、层次清晰;(3)正确使用国家颁布的简化规范汉字,准确区别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和近义字,不用异体字、繁体字,更不要自造简化字和使用错别字。
夜上海论坛 3.3.2 医学名词术语 医学名词术语是各医学科学的专门用语,反映医学专业概念的一种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语言符号,在医学论文中的使用非常广泛,每个术语所表示的概念都具有其特定的含义,不需借助上下文来理解。术语可以是词,也可以是词组。在医学论文中如名词术语用之准确,既能正确表述内容,又可节省篇幅,基本原则是:(1)医学名词术语必须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医学自然科学名词,对国家尚未做审定的名词,应参照国家编纂的各种专业词典和正式出版的图书中的名词术语。作者自拟的名词术语,在文中首次出现时须加注说明。(2)医学名词术语一般应写全称,不得随意“改造”。若名词过长,文中又多次出现时,可在首次使用的全名后用圆括号注明简称,当文中再次出现时,则可用简称。(3)表示同一概念或同一事物的名词术语,由于历史或翻译等原因,有不同叫法或不同的书写形式,但是在文中的前后应一致,只能用其中一种,避免混乱。(4)药物、生物、化学名称凡已有中文译名者,应采用中文译名,一般不用商品名;易引起混淆或有争议、不常见的译名,在文中首次出现时用圆括号标注原文或拉丁学名。对尚无译名者,可按有关规定暂拟译名,或直接引用原文。
夜上海论坛 缩略语(又称缩略词、简称)也是名词术语,是将多音节的单词、短语、短句等的每个单词的首字母(汉字)或加几个字母(汉字)连接起来,缩写为一个词的形式,它可以缩短篇幅,提高效率,准确传递信息,具有简洁、明了、实用和易于认识以及容易记忆等特征。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使用缩略语,但也应注意不可过多过滥。
夜上海论坛 3.3.3 数字用法 医学论文中数字使用非常频繁,涉及范围广泛,数字内容具体,方法复杂。如果数字混乱或出现错误,危害比较大,因此,正确使用数字,对准确表达医学论文内容,提高医学论文质量非常重要,同时也有助于医学期刊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夜上海论坛 3.4 国家标准与保密问题的控制
夜上海论坛 3.4.1 注意执行国家标准 我国现行的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4级。其中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均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大类。《标准化法》指出:“对于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对于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但应注意的是推荐性国家标准,一旦经政府做“必须”、“应该”等执行规定后,就具有了强制执行的法律地位。对此,作者必须注意。
3.4.2 医学论文应注意的保密问题 保守国家秘密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大事,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对此,以国家立法形式加以限定,作为保密工作的依据。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简称保密法)、《关于惩治泄漏国家秘密犯罪的补充规定》、《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法律法令,从保密工作的宗旨、方针、管理体制、国家秘密的含义、范围和密级、保密制度、法律责任等方面均做了较细的规定。作者对此应有所了解,投稿内容不要涉及国家秘密。
综上所述,医学时滞的控制问题是个系统工程,提高医学论文质量是控制发表时滞的关键。因此,作者从医学研究伊始就应树立时滞控制意识,努力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消除医学研究、论文撰写、论文投寄以及论文退修等环节中的时滞因素,从而达到缩短时滞的目的。
4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 潘学燕,杨继民,郭柏寿,等.缩短稿件处理周期及其与提高刊稿质量的关系探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18(3):498-501.
夜上海论坛 [2] 王铁军.医学论文作者应重视发表时滞.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11(8):1 304.
中国古代的神农尝百草(《淮南子•修务训》)使人们认识到某些植物的汤液对疾病有治疗作用。这便是人类医学科学的开端——中药的重要起源。从中国的商代以后汤液成为中药的主要剂型。然而,草药虽然能够治病,但并不能延长人的寿命。而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皇希望长生不老,永远处于统治地位。因此,自战国以来,在中国历代皇帝的支持下,便产生了一个长期繁荣不衰的职业——炼丹。起源于道家学派的炼丹家相信,只有自身不腐败的药物才能使人长生不老,青春永驻。当时,人们所用的草药当然做不到这一点,惟有金石能充当这一角色。
我国晋代著名的道教学者、炼丹家和医药学家葛洪(公元284~354年)所著的《抱扑子•内篇》金丹卷中就明确记载:草木之药“煮之则烂,埋之则腐”,而“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这就是说,用中草药炼丹是不行的,因为它们容易腐烂。而朱砂加热后可变成水银和硫磺,反过来水银与硫磺在冷却的条件之下又可转变为朱砂。因此,服用朱砂炼制的丹药,人的生命就像朱砂与水银能互变那样,往返循环,生生不息。并把丹砂(HgS)称为长生不老药的极品。这是丹砂与水银、硫磺进行可逆化学反应的最早的明确记录。这一反应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化学。例如:当水银温度计打碎了之后,洒落在地面的水银容易蒸发,而以蒸汽的形式被人所呼吸,从而引起汞中毒。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在水银上面撒一些硫磺,使之变为HgS,而HgS在常温下是没有挥发性的。有“药王”之称的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公元581~682年)也是一位非常著名的炼丹大师。他在炼丹过程中发现了黑火药,在其著作《伏硫磺法》中记载了黑火药的配方:两份硝石+三份碳+一分硫。这三种物质一旦发生化学反应,就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气体,从而产生爆炸。这就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这一技术直到公元8世纪才传到阿拉伯。阿拉伯人把硝石称为“中国雪”,而波斯人(今伊朗人)则称其为“中国盐”。虽然炼丹家们寻找长生不老药的梦想最终破灭,但却在炼丹的过程中创造了很多有趣的新方法和新物质,例如淮南王刘安在组织其门客炼丹过程中偶然发现了豆腐,而被称为豆腐的鼻祖,也把自己造就成了化学家。正因为如此,英国自然科技史专家李约瑟(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根据中国古代在炼丹术等方面的成就,在其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了“医药化学源于中国”的论断,认为“整个化学的最重要的根源之一,是地地道道从中国传出去的”。到了16世纪初,药物化学家的奠基者、瑞士科学家巴拉塞尔士首先把矿物质作为药物使用,提出化学的目的是制造药剂。他认为有病就是缺盐、水银和硫磺这三种要素之一(分别比作为肉体、灵魂、精神)。为了治病就要服用所缺的要素。而为了获得能够治疗疾病的药物,必然要进行化学实验,因此,在这些实验过程中,人们便发现了硝酸、盐酸、硫酸、氨和矾等化合物,也产生了元素、化合物、化学试剂等概念,从而推动了化学的发展。
夜上海论坛 2化学的发展对医学所做的贡献
夜上海论坛 巴拉塞尔士作为医学的改革者,极力反对伽仑及阿维森纳的学说,并引导人们注意到化学对医学及药学的莫大用处。他的这种主张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而逐渐被证实。随着唯物主义哲学和化学的发展,人们坚信能够治病的这些植物中肯定存在着内在的物质基础。结果在19世纪初,化学家们从药用植物中寻找到了具有药用价值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例如:1763年,爱德华•斯通(EdwardStone)在伦敦皇家学会宣读了题为“关于柳树皮治愈寒颤病成功的报告”。1828年,法国药剂师亨利•勒鲁克斯(HenriLeroux)与意大利化学家拉斐尔•皮里亚(RaffaelePiria)利用化学手段从柳树皮中提纯出了其有效成分水杨酸,化学名是邻羟基苯甲酸。1860年,德国拜尔公司化学家赫尔曼•科尔贝(HermanKolbe)成功实现了水杨酸的人工合成。但是水杨酸对口腔、食道和胃壁的黏膜有严重的刺激作用,从而使其在医学应用中受到了严重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化学家们首先想到的是将其改为酸性较小的钠盐(水杨酸钠),这虽然减小了其刺激性,但却具有令人不愉快的甜味,导致大多数患者不愿意服用。到了1893年,德国Bayer公司的化学家费利克斯•霍夫曼(FelixHoffmann)对水杨酸进行了改造,制成了乙酰水杨酸。水杨酸与乙酰水杨酸具有相同的医学性质,但后者却没有令人不愉快的味道和对黏膜的高度刺激性,这就是“万灵药”阿司匹林。这个例子说明人们已经可以用化学的方法去改变天然产物的结构,使之成为更为理想的药物。1928年,英国细菌学教授弗莱明发现了人类第一个抗生素药物青霉素。虽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但是青霉素培养液中所含青霉素的量太少,加上他化学底子比较薄弱,一直没法找到富集浓缩青霉素的技术,很难从中提取足够的数量供临床研究使用。因此,弗莱明只好暂时停止了对青霉素的培养和研究工作。
直到1935年,澳洲药理学家弗洛里和侨居英国的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合作解决了青霉素的富集、浓缩这个技术问题,才使得青霉素真正成为服务于人类的良药。青霉素的大量生产挽救了千百万患有肺炎、梅毒、猩红热等疾病的患者的生命。青霉素的发现被公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原子弹和雷达相并列的第三个重大发明。正是因为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对改善人类健康和延长人类寿命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他们三人共同分享了194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同样,我国的科学家们在推动医药学的发展和改善人类的健康方面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011年,我国药理学家屠呦呦教授获得了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世界级大奖——美国拉斯克-狄贝基临床医学研究奖(LaskerDeBakeyClinicalMedicalResearchAward),以表彰她在青蒿素(Artemisinin)的发现及将其应用于治疗疟疾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这一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奖项。青蒿作为药物使用,首次记载于《五十二病方》(公元前168年左右)中,这本书出土于马王堆三号汉墓。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用青蒿来舒缓痔疮。在公元340年间东晋医药学家葛洪在其著作《肘后备急方》中,明确记载了青蒿能够治疗疟疾:“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教授正是根据这一段文字记载受的启发,改变了传统的提取方法,在经过190多次的失败之后,于1972年11月8日从青蒿中获得了其有效成分——青蒿素的单体。1973年,作为其结构研究的一部分,屠呦呦对青蒿素的结构进行修饰,得到了双氢青蒿素,其药效比青蒿素高10倍。双氢青蒿素的合成奠定了合成其他衍生药物的基础。1984年初,上海有机所周维善院士课题组实现了对青蒿素的人工全合成。另外一个极为重要的例子就是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张亭栋教授发现As2O3可以治疗M3型白血病的原创性研究。他从民间中医中得到一个秘方:砒霜、轻粉(HgCl)和蟾蜍可用于治疗淋巴结核和癌症。而张亭栋将这个配方主要用于治疗白血病的研究,并分别检测这三种药物在治疗中的作用。通过研究,他发现其有效成分为As2O3,并于1973年在《黑龙江医药》上发表了As2O3用于治疗白血病的开创性论文[4]。1979年,他们在《黑龙江医药》上再次,明确指出As2O3对M3型白血病效果最好,从而清晰地奠定了人类今天的认识:As2O3可以治疗白血病,特别是M3型白血病[5]。1998年美国康奈尔医学院的Soignet教授将张亭栋的研究结果用于临床治疗并将其治疗结果和可能的作用机制发表于世界最权威之一的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从而导致了国际医学界广泛接受As2O3对M3型白血病的治疗作用。而且相关药品已经通过美国FDA批准正式上市。
此外,医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药物还有很多。例如1908年德国科学家埃尔利希课题组从合成的上千种含砷化合物中筛选出能够用于治疗梅毒的化学药物——砷凡纳明,从而开启了化学合成药物治疗的时代;1911年,波兰化学家CasmirFank在谷物中发现了维生素B1,并且发现缺乏维生素B1会患脚气病,随后新的维生素被不断地分离纯化并进行了结构的鉴定,使人们认识到维生素缺乏与疾病的关系;1932年德国生物化学家多马克发现的第一个磺胺类抗菌药——百浪多息;1963年美国化学家瓦尼(M.C.Wani)和沃尔(MonreE.Wall)从红豆杉中分离到了抗癌活性成分——紫杉醇(taxol)等等,这些重要药物的发现无不与化学的分离和确定结构的技术有关,见证了化学对医学的深远影响和重大作用。化学手段已经成为医学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支撑。如可以用先进的化学手段来测定基因的结构、基因的序列,还可以利用化学手段去改变基因的结构,在基因上连接一个小分子或通过基因的对接来改良基因、甚至创造出新的基因。例如我们现在所见的一些转基因的食品——大豆和玉米等都是通过基因的改变来实现的。这些成就将为人类抵抗遗传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等现阶段无法治疗的疾病提供一种可能的方法。生命过程是无数化学变化的综合体现。尽管关于生命起源的学说很多,但是得到现在科学实验强有力支持的就只有“化学进化学说”,即生命是化学反应的产物。1952年,美国科学家StanleyMiller在实验室中模拟原始地球的大气成分和电闪雷鸣的自然环境,将甲烷、氨气、氢气、水蒸气等置于密闭的容器中,进行持续一周的活化放电,得到了氨基酸——这一组成生命不可缺少的蛋白质原料。而且在1965年9月17日,以钮经义为首的我国科学家用无生命的简单有机化合物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这一成果为人类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这些研究结果为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提供了有力的实验支持。美国著名的有机化学家,哈佛大学E.J.Corry教授(199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曾经预言:“21世纪,化学将涵盖医学与化学之间的任一事情。”这一预言很快就被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医学教授科恩伯格所证实,科恩伯格于2001年首次在分子水平上展示了真核的转录过程,并因此荣获了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这里我们应该要特别注意的是,科恩伯格是位医学教授,但他却荣获了化学奖。
3化学对医学贡献的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