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信息技术教师论文范文

信息技术教师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信息技术教师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第1篇

积分型评价是先将教师的工作细分成一系列的条目,将各条目按比例进行量化,每一条目按优良程度给出相应的分值。在实际操作中,由评价者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对照评分标准,逐一打分并累积总分。积分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教师评价方法,具有具体清晰,易于操作等优点。但由于学科专业不同及高职教育中的课程要随社会生产发展而不断更新,要全面客观地评价一个学科专业,只靠人工制定相应的分值表是非常困难的,若达不到足够的细化程度,就会变成形式主义。素质等级量表型评价是将个人素质和专业素质依照工作职责分成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分为几个等级,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按每个模块打分定级,最后按模块的权重进行综合评定,其优点是可以更加直观地得到教师的各种能力特点和缺点,但对具体教学效果的体现不够具体。民主等级型评价是将教师的工作表现分为几个等级,由多层次的评价者对教师的教学实际活动进行相关的了解后作出的评价,包括行业专家、同行及学生等。这种方法信息采集面较广,但由于评价者的主观色彩导致评价等级失真现象比较严重。综合型评价比较全面地考虑了教师工作的特点,可以量化的工作部分分解成量化细则,量化困难的部分设定评价等级,同时引入教师自我评价部分。这种评价方法比较客观全面地反映了教师的工作效果。但一个设有很多专业的学校要实现全方位的、定期的评价,工作量相当巨大,会造成严重的人力和资金浪费。同时,由于上述评价方法都是对教师过去的工作的总结,无法对教师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合理的评估并提出相关的培养方案建议,导致学校对教师资源的不正确使用现象严重,造成了研究资源的大量浪费。教师也会刻意针对相关的评价内容和形式开展工作,一旦晋升、加薪,就高枕无忧地放松工作标准。

二、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师评价系统的作用

(一)教师评价系统需要强大的数据库支持

每个教师各个学期所教授的课程是变化的,课程本身的内容和结构也随社会和科技发展变化而变化。一个学校的教师数量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人。对在职教师合理的评价,既包括过去工作状况、现在工作状况、将来发展状况,也包括外界评价和自我评价;既包括客观采集数据,也包括系统推演数据。由于数据量大、检索困难、数据存放方法通用性差、不便于移植等原因,通过传统的人工方式发掘数据的价值为评价系统提供支持是不可能的。数据库最主要的作用是多变的业务系统提供数据支撑。数据库对海量的数据合理地存储并对相关数据时行组织。借助数据库管理系统,与各种应用程序或应用系统接口,评价系统中的不同身份的使用者可以不同角度应用各自的前台程序使用和管理数据库中的数据,专家、领导、同行、教师本人、学生同时协调共享参与评价系统。目前,参与评价系统的各方协作交流相对较弱,只是为了评价一个人而根据一些限定的条条框框进行评价,这也是评价系统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本系统由人机交互界面、数据接口处理层、专家系统推理机及数据库层组成。人机交互界面可以为专用选课及评价终端,也可以为互联网网站,也可以是移动电子设备的APP应用程序。

(二)多渠道信息终端信息采集

传统的评价系统的信息获取手段通常包括专家督学听课、同行听课、教学检查、集中调查问卷等方式。为了避免被听课时认真讲课,平时放松警惕的弊端,专家督学听课一般采用随机方式。由于专家督学资源比较有限,通常每个教师平均被听课次数不会超过总学时的10%,不可能达到全面分析教学质量的目的。同行要每个学期听课3~5次,基本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认真执行的程度也大打折扣,评语中基本为较好类评价。对学生的集中调查问卷一个学期为两次左右,其内容有30条左右,基本为100分制评价方式。最终反馈的分数通常为90~100分之间不等,有效评价参考价值很小。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基于网络的智能信息系统已经相当普及。选课终端、网站、手机APP触手可及。评价系统的参与者可以随时通过不同的渠道访问评价系统,进行信息查询或相关评价。

夜上海论坛 三、“一专三化”法

夜上海论坛 “一专三化”法分别为一个以专家系统为评价推理的软件体系结构;实时化开放评价系统;由行业专家及心理学专家研究设计评价内容和选项,模糊和细化评价结果,尽量使评价人无法在主观上产生具有心理倾向的评价分值;对被评价者的职业状况进行全程化评价和预测,使管理者及被评价者不但对以前的工作有客观的认识,更可以理性地设计未来地职业发展规划。

(一)专家系统

该系统建立的初期,从一个比较小的系统开始,随着系统的使用过程逐步扩充为一个具有相当规划和日臻完善的评价系统。

夜上海论坛 1.设计初始知识库。

夜上海论坛 知识库的设计是本系统中的核心任务,也是专家系统构建过程中最艰巨的任务。第一步是将要评价的问题知识化,首先对课程进行分类,本系统按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程度分为两大类,在此基础上再根据专业进行细分。确定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作用,要达到的目的,应该定义的评价主要方面等。第二步是知识概念化,即将第一步中提出的知识问题概括为关键概念并确立之间的关系,如已知条件及状态和目标、数据类型、拟定的假设、控制策略等。涉及的内容包括每一门课程的核心内容确定、核心内容间的关系表达、教师的讲授方法、教学设备的使用、该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作用的连接、理论与实践的连接、知识体系的扩展等。第三步是概念形式化,根据不同的课程学科分类,确定相应的数据结构形式对知识进行组织。将概念化过程有关的关键概念、子问题及信息流特性变换为正式的表达,包括假设空间、过程模型和数据特性等。第四步是形式规则化,即使用编程语言编制评价规则,把形式化后的专家评价知识体系编程为计算机能够执行的语句。形式规则化后要确认规则化的专家评价知识体系是否合理并检验规则的有效性。

2.原型机开发。

夜上海论坛 由于学科众多,设计评价系统时完全覆盖所有的问题是非常困难的,专家评价系统具有学习功能,要充分利用其学习功能,这也是其它教师评价系统不可比拟的优势。初次设计时,将精力集中于研究主要的一小部分假设。先忽略不能十分确定的事物,将确实可信的观察结果和肯定的规则用于评价系统。如电路分析中KVL、KCL定律是整个电子信息专业中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对该课程部分讲授的评价可能有以下几种:理论讲述清晰、重点突出程度;是否讲授了足够的例题和练习;是否布置了练习作业;是否举例说明了KVL,KCL在整个学科中的作用;版书是否工整清晰;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是否合理;课堂秩序是否良好;学生出勤是否严格管理;是否进行了课程总结;关注不同基础的学生,做到全员参与;教具使用效果好;服装大方,和蔼可亲;重视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KVL、KCL是否得到了应用;学生动手参与度。这些评价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确定性较强的假设,一类是确定性不强的假设,另一类是目前尚不能确定的假设。

3.知识库的改进与归纳。

初步建立原型机后要反复对推理规则及知识库进行改进试验,优化、改进、归纳出更完善的评价结果。这个过程要经过长时间的精心管理,使系统在规定的范围内接近或在某些方面超过人类专家的思维评价水平。在多数情况下,为了得到更准确详实的结论,可以采用组合观测方式。在原型机基本调试通过后,进一步把那些预测或区别能力不是很强的观测组合起来,通过观测分析结论之间的相关性及依赖关系来完善这些观测的区别能力。为了减少规则的数量和简化推理的过程,建立中间假设也是改进知识库常用的方法之一。一个有效的评价系统还要研究大量相关的产生不准确结论的事例,确定系统的修改及错误校正规则。

(二)实时化评价

本系统二十四小时开放,所有相关人员在可以在任何时间进入授权的评价数据修改及查询区域。教师、学生、听课者可以在上课时根据当时的具体授课情况打开评价界面进行相关评价项目的评价描述。课程结束后,相关人员可以进行讨论或自由探讨,如果有相应的评价信息可随时打开评价界面进行评价描述。学校已经毕业的学生在工作时会重新回忆和调用学校中的学习过程,他们的评价是对学校教学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信息。评价系统也向往届毕业生全天候开放。由于实时系统的实现,当评价者有感而发时的信息真实度和准确度要远远大于经过长时间后的统一时间信息采集,评价系统的有效性大幅度提高。

(三)细模化评价

夜上海论坛 在现行的教师评价系统中,一般常使用评价表格列出相应的评价项目,通常为固定的30个以内的问题,对不同的课程、学科和学习阶段没有明显的差别化表达,每个问题有优、良、中、及、不及格或采用百分制评分。由于这种评价方式模式固定,表面表达好坏差别明显,使评价者很容易趋向表达个人主观的态度,很难准确细微地反映被评价工作的事实状况。所谓细模化就是将相关评价问题细化并模糊化,由心理专家、教育专家及专业教师共同针对课程内容特点进行问题细化设计。(四)全程化评价评价系统不仅仅是对目前工作状态的一种评价,更应该是面向未来的一种具有前瞻预测的评价。主要作用是为教师和学校未来发展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并推动教师从职业性工作走向事业性工作。通过全员参与的教师评价系统,教师本人也可以参加自评,可以清晰地了解和构建自己的事业发展蓝图,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学校根据评价系统提供的支持,确定教师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向教师提供事业发展参考方案并提供培训和其它发展条件。学校和教师彻底改变了没有科学推断支持的信息沟通不畅问题,通过教师评价系统平台确切掌握了双方的需求和素质情况。

四、总结

第2篇

夜上海论坛    早就拜读了李老师的《奉献研究 创新 境界》这篇文章,但是一直没有跟帖谈感受,总是觉得作为一个今年九月份刚参加工作的新老师,怕说错什么话贻笑大方。二是作为一个工科生已经很久没有写点什么了,总是“提笔”就不知道写什么,所以每次都是写一点就放弃了。我知道这些都是借口,最主要的原因是自己认识的不到位,反思的不够深刻。

    今年刚毕业的我很庆幸的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加入到了“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这个大家庭。在近四个月的执教岁月中,李老师的文章给了我很大的帮助,给我这个新人很多启发也给我树立了榜样。李老师在她的文章中中让我看到的一个信息技术老师的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对照一下自己,自愧不如,作为一个年轻人在最应该奋斗的时候却在抱怨自己的事多,课多。在文章中我特别喜欢“不要吝啬自己的付出”随着时间的积累,你定会从你的付出中得到异想不到的收获。

夜上海论坛     在教学过程中我深知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要学习的东西太多。我记得在学校时老师这样跟我们说过“你想教给学生一杯水,你必须有一桶水,而且这一桶必须是活水。”特别是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他的时代感很强,瞬息万变。很感谢教科院曹老师在群里给我们分享的大量的教学观点与策略,让我有了很好的学习资料和学习氛围。校际教研的机会也使我大开眼界,从执教老师和各位前辈的点评中学习到了很多上课的技巧,也见识到了一些如“微视频”等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近一步认识到了自己课堂上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夜上海论坛     开学初我被一个问题困扰着李老师在文章中也提到过就是信息技术课在不被其他主科老师“抢走”的情况下每周一节课,学生上周学过的内容,这周忘,在新授课中我要花相当一段时间来复习。我从文中得知我问题的根源在于我的课堂中巩固环节的缺失,学生对于新授知识点当时是会的,但是由于掌握不牢或者说没有得到充分的练习导致“上周学,这周忘”情况的发生。此环节的缺失导致新授课的教学效果不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低下。在此后的教学中我调整了教学环节,教学效果得到改善。

    这是我的一些反思和感想。我会用“奉献 研究 创新 境界”这八个字鞭策自己。

第3篇

夜上海论坛     “信息技术老师评职称东西很少吧”,很简单的一句话,却是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在评职称时候的梦魇。学校平时的评优、考核,几乎与信息技术老师很难沾边,甚至是学校组织的赛课等活动,名义上各学科的老师机会平等,而等颁奖的时候,仿佛我们这个学科根本就不存在。信息技术老师平时在学校承担的繁杂的边角料的工作,又似乎难登大雅之堂,没法在材料上添上一笔。于是可以看到很多信息技术老师开始转型,从事教务员以及办公室的工作等等。

    那么信息技术老师真的就这么无足轻重吗?

夜上海论坛     我有一个小侄女,小学四年级,有一次我问她:“你最喜欢上哪一门课?”她说信息技术,令我很是意外,然后又说信息技术课老是被其他老师占了,一星期就一节,还老师被占,很是生气。后来几个家长一起到学校反应,然后信息技术课就再也没有被占过。小学生可能从来没思考过信息技术程的价值,但是她喜欢信息技术课,很多家长可能从来没听过信息技术课,不知道他们的孩子能学到哪些东西,但是他们最起码知道课堂不应该只有语数外,还应该有信息技术这些其他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