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交通工程学论文范文

交通工程学论文范文

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交通工程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交通工程学论文

第1篇

1.交通工程专业定位方法研究和应用

2.大数据时代的交通工程

3.重大交通工程项目经济领域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4.交通工程专业实践和实验教学探讨

5.中国交通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6

夜上海论坛 6.交通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研究

夜上海论坛 7.交通仿真技术在道路交通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8.交通工程学科实验教学体系研究

夜上海论坛 9.基于出行特征的交通工程设计研究

10.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1.交通工程施工安全防治和监管体系研究

12.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方法的完善及实践

13.交通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景观生态学方法研究

夜上海论坛 14.深圳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研究

夜上海论坛 15.交通工程本科专业特色探讨

16.山区县交通工程安全生产监管研究

17.交通工程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创新研究

18.交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完善

19.大型交通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的风险与预防

20.辽宁LQ交通工程公司项目质量管理案例研究

21.智能模式识别方法在道路交通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22.省域高速公路网交通工程总体规划系统

23.汽车驾驶模拟器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

夜上海论坛 24.交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夜上海论坛 25.高速公路交通工程设施系统分析及评价研究

夜上海论坛 26.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能力结构探讨

27.探讨交通工程专业建设与发展

28.公路交通工程设施基本信息量分析方法

29.天津市轨道交通工程风险管理研究

夜上海论坛 30.探讨交通工程专业特色发展

夜上海论坛 31.中山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32.BIM技术在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夜上海论坛 3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期间地面交通管理与组织方法研究

夜上海论坛 34.排队论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夜上海论坛 35.低碳理念在城市综合交通工程规划设计中的体现

36.交通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设计

37.我国交通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8.VISSIM在交通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夜上海论坛 39.交通工程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多维教学方法探索

夜上海论坛 40.微观仿真软件在交通工程专业课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41.深圳市交通工程建设政府监管研究

42.中国交通工程面临的挑战

夜上海论坛 43.交通工程检测技术现状与对策

夜上海论坛 44.中国交通工程展望

夜上海论坛 45.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夜上海论坛 46.交通工程项目虚拟动态优化管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47.交通工程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探讨

夜上海论坛 48.交通工程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研究

49.交通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夜上海论坛 50.基于工程案例的交通工程专业开放实验教学探究

夜上海论坛 5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实施策划问题研究

52.交通工程安全设施设计技术研究

53.广州市内环路交通工程标志标线设计与思考

54.保险在轨道交通工程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55.在生态脆弱区交通工程建设的生态影响与生态恢复研究

56.青岛市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监管信息系统设计及实现

夜上海论坛 57.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研究

58.浅析交通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中开放实验的意义

夜上海论坛 59.交通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的重要性

60.交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61.关于交通工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分析与研究

夜上海论坛 62.提高交通工程机械管理与维护工作的措施研究

夜上海论坛 63.浅谈我国交通工程的现状与发展

64.从就业趋势看交通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优化

夜上海论坛 65.城市重大交通工程项目的交通影响分析研究

66.GIS在交通工程领域的几项应用探索

67.交通工程施工中环保理念的运用

68.浅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风险控制

69.轨道交通工程日常安全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夜上海论坛 70.试论展望国内交通工程

71.论交通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72.工作分解结构在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73.试析交通工程质量监督中的几大问题及改善对策

夜上海论坛 74.交通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探讨

75.城市大型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社会风险评价研究

夜上海论坛 76.法国公路交通工程标志标线设计

夜上海论坛 77.建立科学合理的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

78.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系统的设计实现

79.面向工程的“交通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夜上海论坛 80.谈交通工程施工监理的质量控制

81.交通工程中防雷技术应用探讨

夜上海论坛 82.试论我国目前交通工程的现状与改进措施

夜上海论坛 83.如何加强交通工程施工资料的管理

84.大数据、云计算在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应用需求

夜上海论坛 85.交通工程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体系研究

86.交通工程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

夜上海论坛 87.交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夜上海论坛 8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期安全事故分析与研究

89.北川新县城一体化交通工程设计方法与实践

90.结合交通工程专业特点加强科研活动促进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9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管理模式研究

夜上海论坛 92.交通工程中的仿生结构

93.交通工程CAE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94.实验交通工程法的应用实践和理论探索

95.交通工程专业校企共建实验室的探索与实践

96.高速公路网交通工程系统评估方法

97.我国中低速磁浮交通工程的自主创新技术研究

夜上海论坛 98.交通工程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

第2篇

(一)服务地方经济

鉴于地方高校生源主要来源于当地,所以人才培养应该坚持以服务本地经济和促使学生就业为向导,主动融入社会发展及地方产业布局之中,着力服务地方行业特色,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增强契合度,努力提高交通服务地方产业的能力,成为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柱力量。

(二)技能应用型

夜上海论坛 人才方案应注重培养符合本地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转型升级大趋势的需求,形成开拓创新的服务本地发展的培养方案。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政企三方共建,为交通工程施工监理、建设、概预算、设计、质量检测等一线输送“能下去、有实力、干得好”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

(三)综合创新性

根据学院长期发展服务地方交通产业的特点,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专业。所培养的交通人才应是拥有扎实的专业技能、综合能力、专业基础,并具有发展后劲的创新型人才,并且要符合社会时代的需求,根植于现实互联网时代,走综合化车联网发展现代化智能交通之综合创新之路。

夜上海论坛 二、构建七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构建实验、实习、实训平台,打实体系基础

夜上海论坛 通过参观先进实验室,让其了解交通专业研究方向及特色。实验设置时要体现以人为本,激发学生创造兴趣。所以要合理的安排实验形式,将课堂操作实验、综合性试验及开放性实验有机结合。通过各类试验结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目的。实习提供给学生去现场实际操作锻炼的机会,使学生转变角色,融入工程。目前开设的实习有金工实习、认识实习、测量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可以强化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培养其实践能力。

(二)建立上机、课设、创新设计竞赛机制,构建学生成才枝叶

上机不仅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而且加强了综合分析能力的锻炼。计算机应用于交通工程专业的教学,可以做到数据调查、统计分析、数据收集、交通现象的模拟等,使实验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提升。最终演化出交通流理论及交通网络流理论两大交通工程研究领域。课设在检验学生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如何去从整体把握一件事情,进而如何做一件事情,最终又如何完成一件事情。在设计的整个过程中,与同学分工,和同学们相互探讨,相互监督,相互学习。收获知识,学会了运筹帷幄,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宽容,也学会了做人与处世。课设是专业课程知识全方位应用的实践机会,是走向社会、从事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环节。“交通工程专业创新设计竞赛”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一种实践教学方式,现面向本专业的部分学生开设,通过校交通爱好协会招揽交通各类人才。进行相应的学习,通过这种途径的学习,不仅可以牢固深化理论教学成果,同时可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后通过参与到各类竞赛活动,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起独立思考、信息检索,使学生对交通专业基础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并对专业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夜上海论坛 (三)强化毕业设计,促使学生、工人身份无缝连接

加强毕业设计与生产实习管理。这两者是一项综合性实践锻炼,对早日适应工作环境、进入工作状态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生产实习期间学生定期汇报实习情况,老师予以及时解决问题;指导老师针对具体实习内容安排具体的实习单位并制定对应的实习指导计划,定期进行指导,实习完组织答辩,验证实习成果。毕设课题主要来源于指导老师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突出实践性和针对性;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指导老师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全程跟踪,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分阶段检查整改情况,保证学生毕设的质量和进度,引导学生采用先进的分析方法,切实提高综合能力;最终对设计成果进行严格的答辩,并指出里边的不合理让学生予以改正。构建七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三实为基础,构成了学生成才的根基;上机、课设为支柱,构成了学生成才的枝叶;毕设为成就,构成了学生成才的花果。通过这样七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从种子逐渐发芽开花结果,成为社会建设的合格接班人,为社会更好更快的创造更大化的价值。

三、搭建实践教学体系的配套措施

夜上海论坛 (一)建设实践教学理念

夜上海论坛 教育理念是否先进决定了教学改革是否能取得成功。定位办学理念,立学校之魂,引领转型之纲。树立开放性的育人观,建立多样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当今时代,高等教育以素质教育为中心,树立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的教学理念。

(二)“双能行”教师团队的建设

教师是教育的中心要素。在交通这门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尤其是现代化对应用人才急切需求的背景下要在坚持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保证两者发展的有机结合,这样说来需要既游刃有余的教授理论知识,又能很好的指导学生实践技能的“双能型”教师团队。

夜上海论坛 (三)搭建校外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是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后,进入实际工程的一个转换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转化的好坏决定了学生社会的适应性,学生看到不足之后,回到学校再努力的钻研,使自己能很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实习基地是学校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科研水平的重要场所。应加大校企合作,积极开拓和建设优质、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夜上海论坛 四、结束语

第3篇

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通信工程专业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根据构成学生能力各基本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及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对形成学生能力要素相关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组成面向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三大专业课程模块。(1)专业基础课程模块,通信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主要由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与数字分析、信号与线性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高频电子线路等组成。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以信号与线性系统和通信原理为核心,通过加强通信网络基础等理论的学习,培养学生数字信号处理的学习能力;并以训练通信信号、系统的分析设计能力为中心,使学生全面掌握通信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技能。(2)专业课程模块,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程控交换技术、通信网等。通信工程专业课程模块将以现代通信技术为核心,通过加强通信技术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技能。(3)专业选修课程模块,专业任选课程模块则由电子线路EDA、MATLAB、自动控制原理、数字图像处理、DSP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及应用以及通信新技术系列讲座等组成。专业任选课程模块以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通过一批反映通信工程发展前沿的课程和系列讲座,让学生逐步了解现代通信工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三大课程模块的建立强化了课程之间的理论体系,优化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

夜上海论坛 2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

以培养专业能力为目标,重新构建教学体系,加强对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就要做到注重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的整体设计,将实验教学作者主导思想贯彻落实于每一个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培养要注重其个人的学习基础,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紧跟学科的前沿,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中的通信工程的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率。每一个实践环节都要具有设计、综合、创新性,以保证学生实践能力可以更上一层楼。不断深化改革完善教学体系不仅可以提高实践教学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还有利于培养新一代具有应用、工程、创新性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加强课程设计、实习—含了解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的实施与管理,把工程化教育和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实验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创新实践教学体系要紧紧围绕创新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既要注重纵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要注重横向知识体系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共性需求,又要成分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既要发挥教师的领导和主导作用,更要注意学生主体作用和自身能动性的发挥。

3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真实实习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至关重要。本专业亟需在校内校外建立一批集实验、实习、模拟训练和岗位实践诸功能为一体,兼具素质教育、创新意识培养的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同时要和企业一起共同制定更加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实习实训方案,让学生有机会直接进入知名企业开展测试、开发和设计工作。这些改革措施对学生熟悉工作环境,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及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夜上海论坛 4引入国家级专业技能考核体系,实施双证教育

通信工程专业引入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授权的“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考试中心”,可开展“通信设备终端维修”“EDA设计与开发”“单片机设计与开发”“PCB设计”“电子组装与维护”五个科目人才考试与测评工作。采取“毕业证+专业技能证”相结合的模式,以国家级专业人才考试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标准,学生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5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