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建筑艺术论文范文

建筑艺术论文范文

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建筑艺术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建筑艺术论文

第1篇

(一)木材使用广泛,制作独特中国传统建筑属于木式建筑,云南文庙也不例外。大多文庙建筑多用柏树、杉树、栗树、松树、椿木作木料,主体建筑以抬梁式为主,立柱、梁、瓜柱、小梁构成一组完整的木架,枋、檩、椽、斗拱等辅助其间,雀替、牛角、柱撑等装饰其中。云南盛产香料木材,因此有的文庙在大成殿内用香樟、楠木做横梁,用檀木做神龛。木材独有的气味可以防蚊去臭,阵阵幽香也增添了大殿的神圣感和威严感。文庙斗拱、门、窗等构件以木为材。以斗拱为例,中国古代社会由于等级制度的关系,斗拱不能在木构建筑上随意设置,只有宫殿、寺庙等高规格建筑上才允许在柱头和内外檐的枋上安装斗拱。而文庙又有府、州、县、厅的级别差异,故各地文庙斗拱规格也有差异。但云南文庙斗拱的设计并未遵循严格规定,疏朗有致、华丽绚烂的斗拱在许多文庙中都可以看见,此特色又以大理文庙尤为突出。大理是云南较早引入和传播儒家思想的地区。元、明、清时期大理文庙发展呈繁荣态势,“明、清两代凡大理府、州、县治所在地均建立了正规的文庙,甚至一些乡(镇)、村也有中规中矩的文庙。”[1]而大理木艺历史悠久,以剑川木雕为代表的木雕工艺高超,所以在大理多所文庙中,上至府级下至村级都可以看到精致非凡的斗拱。如宾川文庙(州级)棂星门斗拱、凤仪文庙(县级)棂星门斗拱、洱源文庙(县级)大成殿斗拱、巍山文庙(厅级)廊亭斗拱、云龙县诺邓村(村级)文庙棂星门斗拱等。

(二)石材品种繁多,选材大方云南石材矿藏丰富,品种繁多,汉白玉、花岗岩、红沙石、大理石、青白石等是主要建筑材料。工匠建造文庙不惜材质,除传统建筑如棂星门、丹樨、围栏等采用石料外,一些细部构造及装饰上也大量使用。以建水孔庙为代表的大成殿外石龙抱柱体现了云南文庙建筑装饰一大特色。大殿用28根柱子承重,其中20根由整块青石雕琢而成。前檐左右两根柱子雕刻精巧石龙,做抱柱状,配以云纹,十分珍奇。其余16根为方形石柱,高4.35米。20根石柱形成石柱构架承重结构,稳固而精致。大殿五道门槛用完整青石琢磨而成,用料奢侈,石质较好,青石在岁月的打磨下光滑如镜。殿内明间设有供奉孔子牌位的神案。一般来说,中国传统神案包括神龛和香案,多为木造。而建水文庙大成殿中的神龛,用石条拼接成石架,龛前香案用整块巨石凿成,髹红漆,“长逾丈而高三四尺,花纹雅致,楞角整齐,即此一物已能压赛全滇。”[2]颇具特色。安宁八街文庙庆云楼前后门上各镶有一对楹联,也为石制。前门楹联书“泊水滢洄九曲朝堂夸独步,云山掩映双峰插汉看连登”;后门书“大地起岭楼上接三台临三宝,天开文运相传八景应八街”,字体刻于石联上,石联嵌于墙内。中国古代建筑物上多有对联装饰,以木制为主,也有石制或铜制。八街文庙庆云楼对联以石制成,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文庙建筑中都鲜见。不仅体现云南石材资源的丰富,更表现古代建筑者们独辟蹊径的创造精神。大理石材做建筑装饰也是云南文庙建筑装饰特色之一。大理石是云南大理特有石材,石纹独特,多用做建筑物的墙面、地面、台、柱等装饰,常被制成画屏或镶嵌画等艺术工艺品装饰室内。云南多个文庙内都能见到大理石做建筑装饰,如牟定文庙御路用大理石雕成云龙图案,工匠因材制宜,龙的眼睛恰好雕在一天然黑点上,洁白的眼球配上黑色瞳仁,龙的形象圆润灵活,活灵活现。

夜上海论坛 (三)黄铜工艺成熟,用料奢华云南铜艺术历史悠久,工艺成熟。乌铜走银、斑铜工艺精湛,纯铜铸造的金殿特色鲜明。铜材在文庙中多用于制做大成殿外的香鼎。云南多个文庙中的香鼎体积硕大,制作精巧。建水文庙大成殿铜鼎为代表之一。该鼎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铸成,高2.85米。香炉上覆以宫殿式两层庑顶,重檐歇山式阁楼造型精巧,飞檐翘角,斗拱重叠。前后面上下两层及两侧双耳处皆刻字样。鼎中部4根铜柱上缠游龙,四足呈大象负重之态,象鼻置于莲花座上,既给人牢实之感,也体现大象宗教圣物形象。大姚石羊古镇文庙大成殿内置一尊孔子铜像,是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古代孔子铜像。铸像始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历时9年,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年完成。铜像高2.3米,重2000余斤,呈座式王者相。孔子头戴冕旒,手捧朝笏,广袖薄带,正容端坐,目光炯炯有神,呈现出雍容大度、气宇轩昂之态。2003年大姚发生6.2级地震,石羊文庙建筑受创严重,屋瓦破损,而端坐于大成殿正中的孔子铜像坚若磐石,似喻孔子思想万世不倒。

二、民族工艺精湛,装饰图案特色化

云南文庙建筑装饰工艺丰富,彩绘、雕刻、泥塑、壁画、鎏金、描金、镶嵌、糊裱频频使用。其覆盖范围广泛,大到建筑整体,小到门、窗、栏杆、板壁等,上到屋檐、柱头、滴水,下到柱础、须弥座等都涵盖其中,形成丰富多彩的图案花纹。

(一)彩绘彩绘是文庙建筑中的主要工艺,广泛使用于梁枋、柱子的上檩条、雀替、护板以及大成殿神龛龛头等部位。云南文庙建筑物的梁枋以旋子彩画为主,也绘以苏式彩画,纹饰多以植物纹、花鸟纹、云龙纹和民间故事、历史故事等为主。因文庙特殊的教育内涵,图案多为祝福应试中榜、升官进爵、事业发达等内容。白族彩绘是云南文庙装饰样式之一。因白族多聚居在大理地区,故此种艺术样式主要集中在大理地区文庙。既有泥作上绘,也有木作上绘,以泥作上绘为主,多在檐下、照壁、门头、窗头等部位,冷色是主色调,多用黑、白、灰、青、绿、蓝、赭等色。如建于嘉靖年间的挖色乡文庙,其大门上木作及檐下的彩绘具有典型的白族风格。又如洱源文庙大成殿、凤羽乡文庙大成殿彩绘等都是代表。白族彩绘也多体现在文庙构件之照壁上。照壁是白族民居中具有特色的建筑构成,大理地区文庙中多有白族彩绘风格的照壁。工匠在照壁的左右两边及檐下用砖砌或彩绘做出画框,用彩墨或淡墨绘花鸟虫鱼、祥禽瑞兽于其中。以墨江文庙为例,文庙里有一面照壁为三叠水式造型,上段青瓦覆顶,檐下30-40厘米处饰以蓝色装饰带,带下彩绘松竹梅兰组画。中段为白粉墙面,壁两侧绘蓝色矩形长带,中饰八边形装饰框。下段用齐整石条砌脚。该照壁中间用石头雕刻狮子踩卷云图案,做漏窗用。墨江文庙照壁结合白族彩绘和汉式雕刻,体现了文庙民族装饰与官式做法融合的特点。

夜上海论坛 (二)木雕木雕是云南文庙成熟的装饰工艺,以剑川木雕为代表的云南木雕可追溯到5000多年前,剑川海门口遗址的木质干栏式建筑群落是云贵高原最古老的榫卯结构类型木质建筑,其开启了云南木雕历史。至唐代,木雕工艺发展成熟。元代,朝廷提倡儒学,云南发达地区广建文庙学宫,木雕广泛用于文庙建筑装饰中。木雕工艺多用在坨墩、夔龙挑头、垂柱、藻井、门、窗等地,其中又以格子门尤为突出。格子门专业术语称隔扇、阖扇,一般用在文庙建筑群重要建筑物如大成殿、东西庑、明伦堂等明间或次间上,雕刻金龙腾云、鱼跃龙门以及吉祥瑞兽、花卉翎毛等图案。[4]如建水文庙大成殿22扇雕花屏门,天头、扇幅、玉腰、下群、地脚组成五幅式,近百种翎毛花卉组成寓意隽永画面。中间6扇屏门上部镂雕祥云缭绕的金龙,金龙龙首作正面像,颈部自头上部下弯,角、发、须、爪皆分列两侧,龙尾多向上卷,为典型明代龙纹装饰,象征孔子尊贵地位。下部用叙事方式勾画鲤鱼跃龙门的传说。22扇屏门结合圆雕、浮雕、线雕技艺,将云南木雕精湛工艺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石雕石雕在云南文庙建筑中也运用广泛,几乎所有主体建筑的构件都用到石材,并有图案丰富的石雕。工匠以浅浮雕、深浮雕、镂空雕和圆雕等精湛技艺营造出精美的石刻艺术世界。宜良文庙庭园里放置着一对镂空精雕的祥云盘龙沙石华表,一对石雕麒麟口衔彩带,彩带系着书、画悬挂在胸前,形象活泼生动。江川文庙石雕最富特色,石雕装饰随处可见。三开间牌楼式棂星门前檐两根木柱柱础为一对高1米、昂首蹲坐在雕花须弥座上的石狮,后檐柱础为一对石花瓶。大成殿青砖筑月台上立有两根镂空石雕云龙抱柱华表,高2.5米,粗0.33米。两条龙上分别雕有云托日、月,两柱头各蹲一只仰首向天鸣的凤凰,凤尾卷曲伏于凤身。御路雕刻除了常见的云龙鲤鱼外,浪花中还有螃蟹,以喻科考中“一甲”。江川文庙石雕丰富,虽有繁复之感,但恰是工艺成熟的充分表现。云南文庙石雕装饰图案众多,内涵丰富。从内容上看,图案一般分为三类:一类表现孔子尊贵地位,以龙纹为主。此类图案数量不多,一般见于规模较大的文庙,多为龙首正面造型,也有龙虎同图表现风云际会,象征君臣相得;二类寓意功成名就。如鱼跃龙门寓意青云直上,孩童站于大鳌头上寓意独占鳌头,白鹤立于海潮上寓意一品当朝,莲花上插有三戟寓意连升三级,一片芦苇围住两只螃蟹寓意二甲传胪,猴子将官印挂在枫树上寓意封侯挂印。此类图案和登科及第紧密联系,数量为三类中最多;三类表现对生活的美好祝福,如大象背托一瓶寓意太平有象,喜鹊站在梅枝上寓意喜鹊登梅,凤凰牡丹组合成图表现吉祥富贵,磬和鱼做成图案表示吉庆有余。除以上三类外,还有少量内涵独特、为其他地方文庙所不见的图案。文山广南文庙大成殿栏有象耕石刻。唐樊绰《蛮书》载:“开南以南养象,大于水牛,一家数头养之,代牛耕也。”[3]把训练过的大象用以耕田,是云南先民的生活习俗。此图像生动再现了古人的生活场景,具有丰富的艺术意义和重要的史学意义。下关文庙大成殿外石栏有罕见火烧石雕刻,是当地彝族文化的艺术再现。建水重圣殿殿前石栏上有浮雕“西湖二十四景”,包括“曲院荷风”、“三潭映月”、“断桥残雪”、“南屏晚钟”等西湖名景,为文庙增添世俗气息。

夜上海论坛 三、地方历史独特,布局构件内涵化

第2篇

夜上海论坛 和来自艺术家的构想,那么它将会落入一种认识的不完全状况,但这并不是指现有建筑智慧不正确或没有用,而是由于我们主张:若想在理解中进一步挖掘新的建筑智慧,或对旧的建筑智慧再确认时,就必须通过对作品的观照来取得。这当中的观照不是一种简单的比对原认识,而是让已知的智能保留在零度的状况中,将它回归并让它暂时安置在书本里,然后由作品自己以自发性方式向我们揭示出来。这样我们既可以保有原有建筑智慧再次精铸出来的内容,又可以从作品体悟中获得新生的建筑智慧。如果我们承认建筑艺术性就是建筑作品,那么建筑艺术性就必须是我们先和建筑作品接触,然后从其中启迪出来的一切内容。

二、建筑艺术道理的显现方式

夜上海论坛 建筑艺术道理是什么?建筑艺术道理如何发生?虽然我们只能从作品的外在形式追问建筑艺术道理的问题,不过为了能够触及到问题的核心,并更加清楚问题中的内容,则必须先澄清建筑作品中艺术道理的生成与发展。对于这个问题,若能选择某一种无内容性、无叙述性的艺术作品来探究,自然就清楚明白。建筑物总是极其静默地座落在土地上,既不以人们熟知的符号表述内容,也不描述任何影像,因此我们以一栋想象中的寺院为例来尝试分析前述命题。通常,寺院置身于山中,也有藏身于巷底,不管身处何处都能表现出其包含着神祇的形象与涵义,信徒们通过中国式龙柱、石狮、雕像、牌楼、山墙与钟楼,和膜拜祈祷被神召唤、感动和获得启示。建筑所呈现的相貌加上膜拜,轻易地就让神的形象或意旨深刻地进入信徒们的心灵,人与神就这样真正而实在地接触了。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在寺院的建筑形体与空间里,我们较能直接感应到神的存在。这个膜拜神的场所,就因此成为神圣的领域。当信徒们进入到寺院,神就在寺院中现身。神的现身,并不是单纯地通过神像才现身,而是通过寺院自身的一切(建筑物、器物、神像、仪式、经文、神乐、……)对一个人进行了启示的作用,让这个人产生了神圣领域的勾勒与扩展,然后集中投射在神的形象、意旨上而使神现身。由此看来寺院及其所构成的神圣领域,并不是处于漂浮不定、时有时无的不确定性之中,而是确确实实真正存在,无时无刻不常在。在这样的统一体中,属于人类的诞生、死亡、灾祸、福祉、道德、堕落、伦理、违常等构成人类命运的种种形态就从而产生。就这样我们在寺院的建筑世界中,看到属于某个人的民族性与历史性一起构成的世界———属于一个民族的文化世界。

三、建筑中艺术世界的显出

夜上海论坛 建筑艺术的心灵性,就如同教堂中神的存在一样,建筑的形体、空间与人的生活仪式使建筑作品与人的精神领域结为一体。因此,各种使用机能也成为一种社会性仪式,例如住宅、教室、图书馆、办公室等的使用都有各自的伦理与规范,也都有各自不同的展现。我们进教室,与进住宅的心情感受绝然不同,这个不同感受本身就是建筑艺术性的显现物。在这些不同之中,我们看到建筑艺术与一个民族的社会、历史与文化的从属关系。寺院给我们敞开一个心灵信仰的世界,也给出一个与建筑作品紧密关联的涵义。就在这个信仰世界中,一种民族性的东西才回归到民族自身,也因此才实现信仰的使命。在寺院的建筑世界中,建筑不用任何符号就能进行表述神的意旨,并真实地呈现它的民族性与历史性共同构成的文化意义。住宅,四合院也一样在它的场域中,给我们敞开一个与文化和生活紧密关联的世界,在这个生活世界中我们就拥有了一种属于某人生活的民族性与历史性的东西,并且是全部回归到这个民族的文化自身上。住宅建筑呈现的是这个民族的家庭伦理、生活与心灵的表象,以及该民族社会的文化性样貌。在这些实在的内容呈现当中,建筑的艺术性就体现出来了。建筑艺术的存在结合成一个总体,并注入属于我们文化特有的建筑形式之中,因此同样的集合住宅在美国与在中国所显示出来的内容就几乎完全不同。若我们因建筑形式与技术全面的全球化而用策略去维持文化与文明的等距,是极其不智,也是不必要的,而且也非常不当。因为民族文化自有它的世界,这些民族性、历史性等文化内容在建筑作品中的显现,全部都是来自于建筑作品以及它所在的土地与天空,其中的天空与土地是孕育一个民族文化的母体。由于寺院的屹立道出了天地与人的关联,另一方面建筑实体又接受大自然的、曝烈与酷冻,这就更显其屹立不摇,更加与该民族牢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第3篇

夜上海论坛 论文的撰写是对我们学习的一个总结,每篇论文都要有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正确的标准格式大家都知道吗?跟着学术参考网的小编一起来学习吧。以下整理的关于建筑艺术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在写作当中阅读借鉴。

建筑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1]孙巍巍,刘松茯.建筑技术属性的拓展——从原生态技术到艺术技术[J].华中建筑,2007,25(1):148-150.

[2]张蔚."无为顺道"与中国古建筑技术和艺术的发展[J].华中建筑,2010,28(12):134-136.

[3]周耀,王鹤,张建奎等.论建筑技术和艺术对早期玻璃幕墙的影响[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385-389.

[4]熊星.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的矛盾统一——关于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教学及学科设置问题初探[C].//第十届全国建筑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6卷.2004:112-113.

[5]高静,刘加平,户拥军等.地域建筑文化的三种技术表现[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7(2):200-203.

建筑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1][法]维克多·雨果:《巴黎圣母院》,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

夜上海论坛 [2][法]安德烈·莫洛亚:《雨果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夜上海论坛 [3]陆楼法、陆忆征:《惊涛骇浪中的浪漫诗章:雨果传》,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上海分公司,1994年版。

[4]张永和:《作文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夜上海论坛 [5][英]罗宾·米德尔顿、戴维·沃特金:《新古典主义与世纪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建筑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1]潘谷西《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夜上海论坛 [2]李泽厚《美的历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8

[3]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4]柳肃《古建筑设计》,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2

[5]田永复《中国仿古建筑构造》,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8

[6]杰弗里余丁《向艺术致敬--中美视觉艺术管理》,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3

夜上海论坛 [7]诸葛凯《裂变中的传承》,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