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大学生马克思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马克思;大学生村官;职业困境
马克思1818年出生于普鲁士莱茵兰省的特利尔城,生长在开明的家庭,从小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教育。1835年8月青年时代的马克思写下了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以下简称《考虑》)。青年马克思以冷静考察的视角,展现其立志为人类幸福而献身的高尚情感和价值理想。从发展历程的其他著作看,《考虑》虽然没有严密的理论论证、严谨的篇章结构和深厚的学术素养。但在这篇论文中,马克思却以青年的热情、犀利的文笔、高远的志向、澎湃的热情阐述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所必须要考虑的各种因素,并指明了自己的职业理想。文章对改变当代存在着理想缺失和信仰失落的青年学生具有极大的定位导航作用,尤其是从事基层农村工作的青年大学生,对大学生村官如何树立科学的职业理想和合理的职业规划,形成正确的择业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夜上海论坛 一、主客观因素对大学生村官职业规划的启示
夜上海论坛 从对《考虑》的解读中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村官应严肃思考和认真权衡的内容之一是影响职业规划的主客观因素。
夜上海论坛 首先,从主观因素分析,当代青年大学生要对自己在择业的过程中所持有的主观愿望有清醒的判断。对大学生村官的职业规划调查分析看,部分青年对未来职业期望过高。这是我国当下困扰大学生村官职业规划问题的原因之一。对于个体规划的错误认知往往来自于青年大学生的虚荣心、狂热、冲动和幻想。假象直接干扰和误导了青年人做出正确的规划。马克思认为,青年人在规划职业时,“应当认真考虑,我们对所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的怀有热情?”“虚荣心容易使人产生热情或者一种我们觉得是热情的东西”。马克思也指出,“不仅虚荣心能够引起对某种职业的突然的热情,而且我们也许会用自己的幻想把这种职业美化,把它美化成生活所能提供的至高无上的东西。我们没有仔细分析它,没有衡量它的全部分量,即它加在我们肩上的重大责任”。因此,“我们的使命决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虽然这些是很光辉的,但是它不能持久,甚至会“被名利迷住了心窍”,理智无法支配它,从而一头栽进那不可抗拒的欲念驱使的地方。所以,当代大学生在选择“村官”这一职业时,要认真、冷静地思索自己对未来职业的规划有没有被以上所述的主观上的错误认知所蒙蔽和干扰,如果有,青年人应该在择业时,竭力排除这种主观上的干扰,不从一时的感情出发,不从虚荣心出发,更不要从名利出发,而应选择真正使我们受到鼓舞,真正使我们感兴趣的职业。
其次,从客观因素分析,在严肃思考的基础上排除了种种主观因素的干扰后,当代青年大学生还应认真分析职业规划的客观可能性。马克思在《考虑》中提醒青年人规划职业时要考虑社会的客观因素,“我们并不总是能够选择我们自认为是合适的职业,我们在社会上的关系,还在我们有能力决定它们以前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开始确立了”,这实际上是告诫青年规划职业时要立足与社会现实坚实的土壤,而不能靠冲动和幻想。只有结合主客观条件,才能使人在职业实践的过程中变得高尚,使人在职业实践的过程中获得尊严。马克思在《考虑》中阐述青年择业观时还带有启蒙思想和理性主义的烙印,但决不能把马克思对青年职业规划要立足社会的先天限制性解读为宿命论或抹杀人选择职业的能动性。从马克思中学毕业后的文本中,不难看出他在《考虑》中所论述的青年职业规划要立足社会实际,实质上已经蕴含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考。
二、为“人类的幸福”而工作对大学生村官职业理想的启示
对职业理想的确定除了有内在自由的要求,有严肃独立的思考,更为重要的是目的和目标的确定。什么才是真正使人伟大的职业理想呢?马克思回答,如果我们的生活条件容许我们选择任何一种职业,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一种能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来为人类进行活动、接近共同目标(对于这个目标来说,一切职业只不过是手段)即完美境地的职业”。因此,“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个人的自由与完美取决于为“人类的幸福”而工作的价值实现。为“人类的幸福”而工作是者的职业目标和理想。马克思坚定地指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远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当代大学生村官的自由和完美取决于为“人类的幸福”而工作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选择和从事为“人类的幸福”而工作的职业是高尚的职业目标,高尚的职业目标不仅能够使个体克服基层工作中各种非马克思思想的障碍,而且使个体获得为“人类的幸福”工作所带来的自身的幸福感。
夜上海论坛 尽管《考虑》中的思想带着浓厚的抽象人本主义色彩,但字里行间表现出了马克思为自己的理想而自豪、为自己的幸福属于千万人而快乐、为自己的理想而崇高。正是有了“为人类的幸福”的理想,马克思才能克服各种艰难困苦,有四十年完成《资本论》,系统而深刻地揭示资本主义的实质与矛盾,指出了人类解放的必然性。正是“为人类的幸福”的理想,马克思投身于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指明了方向与道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三、“有尊严的职业”对大学生村官职业定位的启示
当代大学生村官选择基层就业并扎根农村面临着诸多职业困惑。大学生村官的职业定位究竟该怎么抉择呢?大学生村官是不是有尊严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村官实践岗位上该如何有尊严的工作呢?马克思认为,“如果我们把这一切都考虑过了,如果我们生活的条件容许我们选择任何一种职业,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一种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首先,大学生村官对于自身所从事“有尊严的职业”与否的判断直接决定着他们的职业定位。认为是这只是权宜之计,只是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跳板的职业定位,必定无法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对村官“尊严”持无所谓态度的群体,也是无法真正体会到工作的快乐的。一些大学生对村官的存在脱离了唯物史观的标准,以唯心主义的价值取舍为依据,以主观臆断取代对大村官“尊严”的理性思考。判断职业是否是“有尊严的职业”的标准理所当然的坚持实践的本体论的观点,即“为人民服务”的标准。其次,一些选择了“有尊严的”大学生村官却放弃了“有尊严的”实践,源自对自身能力的错误估计。在《考虑》中,马克思写到“如果我们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以为能够胜任经过周密考虑而选定的职业,那么这种错误将使我们受到惩罚。即使不受到外界指责,我们也会感到比外界指责更为可怕的痛苦。”调查显示,大学生选择村官的职业热情和农村基层对大学生的需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在大学生村干部真正参加到基层生产生活的实践过程之中,却放弃了对职业尊严的追求和思考。仅以“工薪待遇”或“职业地位”否定了自身价值,并以此产生了对村官职业尊严的蔑视和遗弃,造成了大学生村官对职业定位的错位和扭曲。马克思认为,“重视作为我们职业的基础的思想,会使我们在社会上占有较高的地位,提高我们本身的尊严,使我们的行为不可动摇。”“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塑造着大学生的职业思想,是决定大学生村官社会地位内在和本质的因素。大学生村官自觉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服务理念是选择有尊严的职业和有尊严的工作的重要职业思想。
四、“最深刻的信念”对大学生村官职业精神的启示
职业信念是职业活动的灵魂,没有职业信念的实践活动无法抵御和克服各种职业困惑和阻碍,也最终无法到达理想的彼岸。马克思在《考虑》中提到,“每个人眼前都有(下转第206页)(上接第204页)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至少他本人看来是伟大的,而且如果最深刻的信念,即内心深处的声音,认为这个目标是伟大的,那它实际上也是伟大的。”可见,坚定的职业信念对于培育和践行大学生村官职业精神的重要作用。首先,“最深刻的信念”能够帮助大学生村官克服各种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形成高尚的职业精神。“那些主要不是干预生活本身,而是从事抽象真理的研究的职业,对于还没有坚定的原则和牢固、不可动摇的信念的青年是最危险的。同时,如果这些职业在我们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如果我们能够为它们的支配思想牺牲生命、竭尽全力,这些职业看来似乎还是最高尚的。”坚定的职业信念对大学生村官如何调试职业理想与职业现实的落差、如何学会在逆境中生存和发展,形成符合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发展的自我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其次,“最深刻的信念”有利于凝练大学生村官的职业精神,实现个体的自由发展。党的十报告指出,“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敬业精神是对公民职业精神的高度概括和基本要求。职业信念是对大学生村官的职业理想和职业尊严的深度思考,职业信念决定了职业精神,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业信念有助于提升和凝练大学生村官的职业精神。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把握求真务实的职业精神对大学生村官的具体实践要求,才能真正实现关于“人的自由发展”的由空想向科学的转向。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第2版),1995.
夜上海论坛 [2]陈玉君,黄利秀.青年马克思的价值理想及对当代青年的启示[J].教学与研究,2011(5).
[3]蒙云龙.论青年走出选择职业困惑的路径[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2(3).
一、父母的鞭策、“尊重与支持”、鼓励、引导、期待,对马克思的身体素质、交友选择、恋爱、道德素质进行引导
夜上海论坛 1.1836年11月9日,马克思的父亲给他的信中说:“我对你只有一个要求,希望你在学习上不要过于用功,千万要保护好你的身体和你已经很差的视力。你选修了很多门重要课程——自然,你是有理由勤奋学习的,但不要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竭。上帝恩赐,你来日方长——你将为你自己造福,为你的家庭造福,如果我的预感没 有错的话,也将为全人类造福。”
2.老马克思说:“我不想迂腐地使用做父亲的权威。如果我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我也可以向自己的孩子认错。”在家书中,老马克思对儿子更多的是殷殷期盼,声声呼唤,深深眷顾,表达着无微不至的关切之情。他始终关心着儿子的身体。他说:“身体是智慧的永恒伴侣,整个机器的良好状况都取决于它。一个体弱多病的学者,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因此,望你用功不要超出你的健康所能容许的限度。此外,每天还要运动运动,生活要有节制,我希望,每次拥抱你的时候,都会看到你是一个身心越来越健康的人。”“这是一位博学、朴实、严谨、通达的父亲的谆谆教诲。老马克思在书信中用了很多篇幅,教育卡尔为人之道。他写道:“不管我把你的智力估计得有多高,要是没有一颗善良的心,你的智力对我来说就失去任何意义。”他说:“友谊,就这一字眼的真正经典含义来说,是生活中最美好的明珠,而在你这样的年纪,这种友谊是生命的明珠。你能不能对这个朋友信守不渝,永远做个无愧于他的人,这将是对你的性格、你的才智和心肠,尤其是对你的道德的最好考验。”他鼓励卡尔时写道:“你的来信我7日才收到,这封信使我更加相信你的耿直、坦率和诚实的品德,这对我来说比金钱还要宝贵”。“参加小型聚会比起参加酒宴来,你可以相信,更使我满意得多”;“且不说消遣、休息和教养的观点来看,社交特别是对青年人大有好处,因为如今你已不是单独一个人——多少取得一些人的支持,不过当然要用正当而体面的方法去取得。”老马克思说:“不久,你将成为而且一定会成为一家之父。但是,不论荣誉、财富或名誉都不能使妻子儿女幸福。只有你,你的良好的自我,你的爱,你的温柔的举动等,才能使他们幸福。”
3.生活自理能力。知子莫若父,老马克思在信里描绘了马克思的生活习惯中不太好的方面。“在昏暗的油灯下……蓬头乱发,虽不在啤酒中消磨放任,却穿着学者的睡衣放荡不羁……点燃烟斗”……在波恩大学读书期间,马克思有一次生病了,马克思的母亲在父亲给他的信中附笔:“你应当设法去掉一切可能对你有害的习惯。不要急躁,不要喝过多的酒或咖啡,不要吃辣椒,不要食用过多的胡椒或香料,不要抽烟,不要迟睡,要早起。亲爱的卡尔,感冒也要提防。在健康没有完全恢复以前,不要跳舞。”
二、从学校给马克思的成绩评语和其他评语可以看出,学校把勤勉作为重要的素质
夜上海论坛 2.波恩大学肄业证书评语:勤勉、十分勤勉,用心、经常用心。没有参加被禁止的大学生团体的嫌疑。
夜上海论坛 3.柏林大学毕业证书评语为:报名听讲、报名听讲、听课、勤勉、极其勤勉。
4.博士论文推荐信评语:1941年4月13日,耶拿大学哲学系主任卡尔.弗里德里希.巴赫曼博士给几位教授写了推荐书:“该博士论文证明该候选人才智高超、见解透彻、见识渊博”,“波恩和柏林大学的学业证明(b件、c件)。证件中指出的违反纪律一节吾人可不必在意”。4月15日函授马克思哲学博士学位并发给证书。
夜上海论坛 三、类似于孟母三迁的转校:因为校风不好而转学,从波恩大学转入柏林大学
1.校风情况,至少有学生酗酒的情况。马克思在波恩大学参与酗酒,其中一个原因是特利尔的老乡比较多。另外,德国人爱喝啤酒是世界出了名的,酗酒应该只是转学的原因之一。同乡或熟人在一起,喝酒的次数和每一次的数量会多一些。得到父母的一定程度的默许甚至是支持,转到柏林大学后,父母还给他寄过酒,“但愿你已经收到了我们寄给你的酒。”
四、马克思所受的素质教育对我国教育体制和大学生成长的启示
即使是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德国,马克思父亲的律师身份在马克思的转学过程中也发挥了作用。但不能说,马克思一生的成就是他的父亲身份决定的,因为马克思的两个弟弟却和他不一样。虽然老马克思也承认,自己偏爱卡尔·马克思。
3.理财能力很重要。马克思在大学期间表现出不太会理财。老马克思说:“你自己曾用坚决的话表示,你将来要自给,并为此现在就开始克制自己。”虽然马克思在1864年有过一次炒股的经历,也小赚了一把,但他在大学期间却有账单,而且是让老马克思看不懂的账单,“波恩的胡闹刚结束,你的债务——说真的,数目可不小——刚清偿”。作了一次旅行,多次被控欠债,马克思比其他人都花钱多,“我们可敬的儿子不顾一切协议、不顾一切惯例一年花了七百塔勒,好像我们是阔佬,可是,就是最富有的人花的钱也不超过五百。”马克思的父亲表示了谅解和理解。老马克思对马克思寄予厚望,比较偏爱,甚至自认为能够给马克思提供好的条件,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出生的“家庭是是富裕的,文明的”。老马克思开始时有些溺爱马克思,1836年的一封信中说“随信给你寄去一百塔勒,你如需要,还可再寄”。还附笔说明:“目前我不可能再多寄了。日内,你大概会从拉贝那里收到二十塔勒。”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马克思;个性理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3
Abstract: through the study of Marx Hagel's "absolute spirit", Strauss's "entity", Powell's "self consciousness", Feuerbach's humanism theory, form rich connotation and profound theory of personalit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private colleges is the main chann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ivate colleges, related to private college students the growth of talent. Marx personality theory should actively us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private colleges, promo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reform of private universities,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private universities.
Key words: Marx; personality theory;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S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民办高校发展迅速。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关系到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关系到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通过追溯马克思个性理论的渊源,探究其个性理论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发掘马克思个性理论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指导意义,从而推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促进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发展。
一、马克思个性理论的渊源及内涵
(一)马克思个性理论的渊源
1.被黑格尔“绝对精神”吸引
夜上海论坛 马克思原先的哲学世界观基础是康德费希特哲学。他写了新的形而上学原则体系,但是却失败了。之后,马克思开始寻找解决的办法,这时接触到了黑格尔哲学。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特别是他的《哲学史讲演录》对马克思的启发很大。黑格尔认为:“伊壁鸠鲁把感性存在、即感觉当作真理的基础和标准,不懂得概念的体系,只知道认识过程是由感觉、表象和意见三阶段构成的。”[1]“伦理学是伊壁鸠鲁最好的部分”[2]。从而使马克思在《博士论文》写作过程中选择伊壁鸠鲁哲学进行研究。并且,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开始对个性进行了研究和描述。
夜上海论坛 2.对施特劳斯和鲍威尔哲学的研究
夜上海论坛 施特劳斯在《耶稣传》中认为精神“实体”在世界历史中起决定作用。马克思评论:“贯穿在施特劳斯关于‘公社力量’和关于‘传说’的理论中的观点在斯宾诺莎关于实体的观念中有其抽象的表现,有其逻辑形而上学的象形文字。”[3]而鲍威尔认为“实体为自我牺牲了自己,并为自我所吸收”[4],是依附于自我意识的。他认为“人不是自然界的产物,而是他自己的自由的产物。”[5]“没有自爱就不能爱人类,没有自尊就不能尊重人类,没有实现个人自由的热情就不可能实现人类的自由。”[6]鲍威尔认识并重视个体的主体性。马克思肯定个体的主体地位,但是他并没有像鲍威尔那样抽象地理解个体的个别性,认为“抽象的个别性是脱离定在的自由,而不是在定在中的自由。它不能在定在之光中发亮。”[7]可见,马克思把个体的个性定位于现实的感性的个性,有别于鲍威尔抽象的个性,这也为马克思之后对于个性的现实性、实践性特征研究奠定基础。
夜上海论坛 3.对费尔巴哈人本学理论的发展
夜上海论坛 费尔巴哈认为:“艺术上最高的东西是人的形象――(不仅是狭义的形象,而且是诗的意义下的形象)――哲学上最高的东西是人的本质。”[8]他重视对人的本质的研究。费尔巴哈用“类”来代表人的本质,认为人的本质“就是理性、意志、心。”[9]他指出“人的本质只是包含在团体之中,包含在人与人的统一之中。”[10]但是,在费尔巴哈的假设条件下,找不到真正社会历史中的人,看不到人的主体地位,也找不到人的个性,因此他以另一种形式把人抽象化了。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11]他发展了费尔巴哈的人本学理论,肯定了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原则,同时摒弃了费尔巴哈对“类”的抽象理解,强调了人的个性的社会性,认为“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说来才是他的人的存在,而自然界对他说来才成为人。因此,社会是人同自然界本质的统一。”[12]
夜上海论坛 (二)马克思个性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3]因此,人的个性不是抽象的而是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真实个体所具有的个性。马克思在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中研究了人的个性的历史发展过程。在过去封闭的、交往受阻碍的环境中,人的个性想要得到自由全面地发展会受到极大的阻力,而在现代开放的、互动的环境中,人的个性获得自由全面地发展具备了极大的可能。因此,社会中每个个体的个性是否能够得到自由全面地发展,取决于个体的个性之间是否可以进行互动、交流。他认为“国家的职能和活动是和个人有联系的……但不是和肉体的个人发生联系,而是和国家的个人发生联系……‘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的存在和活动的方式。”[14]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单个人才能摆脱种种民族局限和地域局限而同整个世界的生产(也同精神的生产)发生实际联系,才能获得利用全球的这种全面的生产(人们的创造)的能力。”[15]可见,马克思强调通过社会交往互动实现人的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充分肯定人的个性的现实性。
其次,马克思曾批判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16]“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的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自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17]人的个性在这样的环境下受到了压抑,而不是得到自由全面地发展。马克思认为“任何一个存在物只有当它用自己的双脚站立的时候,才认为自己是独立的,而且只有当它依靠自己而存在的时候,它才是用自己的双脚站立的。靠别人恩典为生的人,把自己看成一个从属的存在物。”[18]因此,马克思认为人要实现自由全面地发展,就要确立人的个性的主体地位,人的个性活动要得到肯定和尊重。
夜上海论坛 再有,在批判资产阶级个性学说基础上,从劳动实践角度探讨人的个性,强调劳动实践对人的个性发展的重要性。他认为“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的人都没有独立性和个性。”[19]劳动是资产阶级觉得非常厌恶的一件事情。但是,马克思认为“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20]“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人和自然界的实在性,即人对人说来作为自然界的存在以及自然界对人说来作为人的存在,已经变成实践的、可以通过感觉直观的,所以,关于某种异己的存在物、关于凌驾于自然界和人之上的存在物的问题,即包含着对自然界和人的非实在性的承认的问题,在实践上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了。”[21]人的劳动实践使人区别于动物,也奠定了人的个性的主体地位。
二、马克思个性理论视野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析
在对马克思个性理论渊源的探寻、理论内涵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从而寻求提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一)个性化教学
马克思认为人的个性不是抽象的而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个体所具有的个性,并且要尊重和彰显人的个性的主体性。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应关注现实,根据民办高校的自身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从而确立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笔者曾对无锡一所民办高校的500名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进行了主题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的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统计、进行分析,发现了民办高校大学生所具有的特点。“通过调查发现,在教学活动形式方面,51.28%的学生选择‘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学习实践’。”[22]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即使是合班授课,也应关注到教学主体――学生对于教学活动形式的期望,实现个性化教学。比如,在进行某些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把合班上课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使学生在小组分工合作过程中可以积极实践自己所学的理论,不至于淹没于满堂灌的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完成自己在小组中的工作,与小组其他同学通力合作,最终完成教学活动任务,从而充分体现学生个性发展的主体地位。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实践小组活动,学生反映收获很多,也提高了教学实效性。其次,对于教学内容不能本本主义,也应充分联系现实社会环境。马克思认为“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说来才是他的人的存在,而自然界对他说来才成为人。因此,社会是人同自然界本质的统一。”[2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积极联系现实社会环境,关注社会时事热点。在授课过程中,通过社会热点事件讨论等等方式,使学生运用思想政治理论来分析现实社会中的事件,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增强教学效果。另外,在问卷调查中“问到‘您觉得思政课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提高您的能力?’时,很多学生回答:进行实践活动、情境模拟教学、案例分析、专题讨论、社会调查等等。”[24]因此,要创新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打破传统的满堂灌、教师把信息单一传授给学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方面可以积极探索案例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等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生积极地交流互动,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创设一些真实的情境,比如模拟招聘会、辩论赛、知识竞赛等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等,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处事,也使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和能力提高可以得到双丰收。通过在教学活动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面实现个性化教学,体现马克思所强调的人的个性的现实性和主体性,从而提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二)实践教学
马克思认为“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腊建筑蜂房之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他所知道的,是作为规律决定着他的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的,他必须使他的意志服从这个目的。”[25]因此,人的劳动实践是有计划的、能动的劳动实践,是不同于动物的。人通过劳动实践实现个性自由全面地发展。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充分认识到劳动实践对于学生个性自由全面发展以及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的积极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比如校内的实践活动,可以联系教学内容,组织知识竞赛、辩论赛、表演道德小品、历史人物评价演讲、模拟招聘会等等。校外的实践活动,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革命教育基地等等。通过组织校内校外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地发展。在进行实践活动时,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学工处、团委、宣传处应积极配合并提供协助,来共同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任务,从而构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稳定的立体教学结构体系。另外,现在一些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应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下,不断思考,积极探索。比如进行实践教学,有利于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现实实践相联系,也有利于民办高校大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高,确立民办高校大学生个性发展的主体地位,从而支持一些民办高校向应用型高校不断迈进。
(三)信息化教学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6]并且,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中“单个人才能摆脱种种民族局限和地域局限而同整个世界的生产(也同精神的生产)发生实际联系,才能获得利用全球的这种全面的生产(人们的创造)的能力。”[27]因此,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关注现实环境、关注人与人交往过程的新特点。比如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生已置身于信息化环境之中。信息化平台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开放性等特点,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因此,现在90后大学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广泛使用信息化软件。比如使用QQ、微信等新媒体与他人进行交流、互动。同时,大学生也利用信息化平台获取各方面资源,进行学习。因此,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使用信息化平台中的资源,把信息化平台中的时事新闻、热点事件进行筛选,供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和讨论,使理论与现实实践充分结合。其次,面对海量的信息,如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是现代信息化社会的一个重要议题。如果民办高校大学生对于信息化平台的信息不能够正确甄别或是任意转发未经证实的消息的话,就会影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不利于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积极指导大学生筛选信息化平台中的有效信息。比如可以通过对信息化平台的事件进行专题讨论方法,帮助大学生有效甄别信息化平台中的信息。另外,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生进行交流。比如建立QQ群、微信群等等,与学生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地交流,打破传统信息交流只能在课堂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流动模式。同时,学生也可以在这些平台中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互动,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思想政治理论内容的学习交流。再有,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比如进行慕课教学、微课教学,从而打破传统课堂时间与空间地束缚,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和方式得到创新。学生可以通过电脑网络或手机媒体,浏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并且可以有选择性地学习,对于未理解的部分,可以在线反复观看,从而实现大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确立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符合马克思所倡导的确立个性的主体性,也有利于增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从而占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平台新阵地。
夜上海论坛 三、结语
夜上海论坛 马克思个性理论在以人为本基础上,强调要充分联系现实社会、在劳动实践中确立人的个性的主体地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思考,积极运用马克思的个性理论,从而增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黑格尔.贺麟,等,译.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52-53.
[2]黑格尔.贺麟,等,译.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72.
夜上海论坛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74.
夜上海论坛 [4]兹维.罗森.王谨,等,译.布鲁诺・鲍威尔和卡尔・马克思:鲍威尔对马克思思想的影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86.
[5]兹维.罗森.王谨等译.布鲁诺・鲍威尔和卡尔・马克思:鲍威尔对马克思思想的影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96.
夜上海论坛 [6]兹维.罗森.王谨等译.布鲁诺・鲍威尔和卡尔・马克思:鲍威尔对马克思思想的影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96.
夜上海论坛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28.
[8]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83.
夜上海论坛 [9]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27.
[10]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84.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
夜上海论坛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2.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70.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9.
[1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1.
[17]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2.
[18]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91.
夜上海论坛 [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6.
[2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
夜上海论坛 [2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31.
[22]骆静.基于马克思个性理论的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现状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6(10):35.
[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2.
夜上海论坛 [24]骆静.基于马克思个性理论的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现状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6(10):36.
[25]R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78.
[2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2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9.
夜上海论坛 作者简介:骆 静(1981-),女,江苏无锡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张 虹(1989-),女,江苏常州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