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异化理论论文范文

异化理论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异化理论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异化理论论文

第1篇

关键词:英文电影 汉译;归化;异化

在中国,数百部英语电影和电视剧每年如洪水一般涌入,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文化元素嵌入在电影和电视节目,中国文化已经受到英语文化入侵。作为国内享有颇高知名度的影视平台,豆瓣电影在外文电影的翻译上具有相对较高的参考价值。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其片名的翻译会不可避免地遇到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不可能完全实现源语和译语的对等。恰当灵活地使用归化和异化理论,能达到体现异域文化和符合译入语观众审美情趣的目的。归化是以目的语文化风俗为指导,要求译者向目的语读者靠拢,采取目的语读者所熟知的表达形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以尽量减轻译文读者对译入文化的异质感。异化是指以源语文化为导向,要求翻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目的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形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一、影视翻译回顾

音像制品的翻译历史只有几十年,但是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它的介入和参与已经变得足够宽广。对于电影制作及电视行业来说,西方国家无疑是优于其他地域的,尤其是美国和欧洲。欧洲的研究人员已经做了很多优秀的影视翻译作品,若干论文已发表在这个领域,且论文研究涉及各个学科的各个方面。翻译中有一个特殊的部分“艺术与娱乐”,在那里出现了许多影视翻译的名人,如博士Karamitroglou、芭芭拉·施瓦茨教授和丹尼斯·波特。此外,许多科研院所的视听翻译也已被发现,像欧洲媒体的独立电视委员会和欧洲屏幕取词研究协会研究所。这些机构努力的进行影视翻译研究,并奠定了他们对这一领域的指导方针。在所有研究结果上总结的问题便是:从质量控制与评估方法上出发,对视听作品翻译的教学与培训进行优化,从而优化视听翻译的语言问题和视听翻译的文化因素问题。

夜上海论坛 影视翻译的研究在中国才刚刚开始。中国影视翻译的开发和研究上的往往更加实在,根据翻译研究经验构成了两种主要问题:一个是集体的字符,而另一个被进一步分成两个分支:审视和回顾。回顾我们所做的工作和研究,并重视他们的理论和历史,再进一步进行影视翻译。这些程序可以让我们清楚那些我们一直在做的,并告诉我们接下来需要做些什么。例如,马正在他的翻译中提供了五个原则;提出影视翻译的重要性,呼吁翻译更注重回顾。其分析书面语言和电影语言的差异,并介绍了四大特点,就是可听性,即时性,全面性和不拘小节。该研究点出中国的影视翻译的发展方向和潜在的研究问题,为今后的研究铺垫了音频视频翻译的文化路径,也重建、修改和转让了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有了自己丰富的文化,独特的涵义和不同文化的沟通。

夜上海论坛 二、归化和异化

(一)归化

归化具体指的是表达接受TL文化,让本地和翻译文本理解受体TL为导向的文化。主张让源语言向译入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靠拢。“书面翻译文本可以以这样的方式,他们可以以一个完美的替代或更换影响到一些密切合作。”译者应被用来作为归化策略,目的是在于翻译的文字流畅和透明,就像本身就是为译入语境打造的一样。同样,每一种语言表达思想,目的是最大可能的翻译其他文化到了译入语熟悉的和可识别的文化中,从而使读者很容易的接收异地文化。

(二)异化

夜上海论坛 异化是翻译SL文化导向,为了留住外地人的SL文化尽可能保持原有的风味。冲着异化翻译的风格,抵抗当代风格,文化和习惯规范,故意破坏目标惯例保留原点。不像归化,异化往往注重一定SL文化相关的元素被标记为由文本所传达的基本信息。所通过思想的立场是,翻译是等于异端。最大数量的词汇和结构的SL文化是借来的,并引入到TL文化,尽可能的保持原来的语言的精髓。

夜上海论坛 (三)归于与异化历史回顾

“在20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60年代,面向语言的翻译方法开始出现翻译研究”。异化和归化的重点一直都是在语言水平上。“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文化又出现争议,且已经有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文化,历史和社会。”。异化在竞选中反对霸权主义,帝国主义和民族优越感,从而对影响目标语言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人们不应该走极端,尤其是在翻译的平滑度或透明度上。此外,意识形态是是影响翻译的另外一个因素,如果它确实是必要的,你不应该过分强调异化的重要性。“相反的翻译策略归化和异化之间的冲突可以担任免费翻译和直译时间磨损争论的政治和文化以及语言的扩展。”1987年,刘应凯在他发表的论文中指出,中国翻译领域在异化翻译上有错误,主要体现为以下五种形式:优雅经典的话滥用;四字成语的滥用;典故的滥用;抽象图像的滥用和滥用更换。另外许渊冲主张归化,他清楚地看到了东方和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并提出了文化竞争的理论来处理这些文化差异。也就是说,为了使TT更美丽,译者应充分利用TL的实力。例如,使用四个字符的短语被广泛承认为一体的特点,以及中国语言的长处。许渊冲使用了大量的四字词在他的翻译中,也喜欢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短语在他的翻译作品中。其实,归化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归化翻译使观众更容易得到意思。然而,自然和平滑度往往达到不惜牺牲消息的ST的风格和文化。异化翻译保留了ST的形式特征,从而知会SL文化的读者,但语言功能和外来文化的图像可能会导致信息过载。综上所述,无论是异化和归化都会在翻译过程中有所损失。这是很难判断哪种方式更好的。

夜上海论坛 三、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的应用

夜上海论坛 (一)电影片名翻译中归化的应用

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注定了电影片名翻译和原来名称的偏差。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导致部分的语义变化和文化的损失。大多数观众并不了解源语言文化,或知之甚少,难以跨越沟壑。在电影片名翻译中,源名需要根据目标语文化和适度归化的标准进行适当的调整。即使翻译与原来的名称不同,但只要它忠实地传达整体的原意和功能,那就是一个成功的翻译。例如《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被翻译成《廊桥遗梦》,这个目的是围绕主题突出中国人的习惯。显示的中文字符“遗”,“梦”的悲剧故事;廊桥的位置和描述的英雄,暗示“桥”,是指“桥”的标志是古代中国情人怨气聚集的地方。四个中国字放在一起,既简单又简洁,足以揭示主题,启发群众的想象力,更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情趣和观影视野,给观众描绘了一个婉约凄美的爱情故事。如果直译为“麦迪逊之桥”,中国的观众不会立刻明白电影的目的,从标题上来看,这部电影将不会吸引中国观众走进影院。另一个例子是美国电影《阿甘正传》。这部电影描绘了一个智商低于75并在1950-1990的美国社会变革中成功的美国青年。这部电影非常幽默和嘲讽。翻译为“阿甘正传”,忠实地传达电影的视角和真实意图,考虑到了中国观众的审美情趣。在中国文化中,“阿”,通常用在前面的名字作为一个昵称,以示亲密,这仍然运用在今天的浙江,福建南部,江苏,广东,香港,澳门和台湾。这种高度的归化翻译对观众有着很好的提示,中国观众会很容易猜的出来从标题的内容。

其他的例子,如爱情电影《Milk Money》被翻译成“风月俏佳人”,《Speed》被译为《生死时速》;科幻电影《The Tracker》被翻译成《闪客帝国》,扣人心弦的电影《The Sixth Sense》翻译成《灵异第六感》或《阴阳眼》,就像著名电影《Gone with the Wind》被译为《乱世佳人》,《My Fair Lady》译为《窈窕淑女》等。

(二)电影片名翻译中异化的应用

“在电影片名翻译,异化策略应该也不能低估。放弃预先存在的不合时宜的表达异化翻译的目标语言文化,语言的表达和追求创新的陌生感。它主张翻译的源语言或原作者的目的,保持原来的含义,并尽可能地传达原文的异国文化。在异化战略的指导下,翻译可以被解释为一种直接方式的翻译和音译。与此同时,观众充满了好奇,并积极理解和感受的电影可以带来的外域文化。例如,《Casablanca》,现在翻译的《卡萨布兰卡》已经被中国观众所接受。还有《Troy》,《Babel》和《Seven》,这些电影的片名强烈的宗教色彩和神话意义与外文化交流的深度,现在广大的中国观众已经非常熟悉,分别译为《特洛伊》,《巴别塔》和《七宗罪》。另外一个例子,《The Silence of the Lambs》被翻译为《沉默的羔羊》,让中国观众知道很多关于羊肉和圣经中的神。产生于1955年的电影《The Seven Year Itch》直接译为《七年之痒》,现在中国人已经熟悉并牢记在他们的脑海里。电影片名翻译的异化翻译方法促使中国观众在陌生的环境中,细细地品味和感受外来文化。它延伸经验的视野,丰富形式的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表达都充分体现了外来文化的浸入。其他的例子也是一样,《Shrek》译为《怪物史莱克》,《The Godfather》译为《教父》,《A Beautiful Mind》译为《美丽心灵》这些异化翻译中国观众都熟悉。因为语言群体之间的文化差异,沟通变得复杂,Ventuti指出,翻译是纯粹的游戏,是隐藏和参与偶尔露出有时强调的差异。异化是承认和容忍的差异,并提出他们的目标语言。洋化的源文本翻译仍然是异域的,但打破了目标语言的文化习俗。这样的背叛是强制性的,目的是忠实于源文本的翻译。

夜上海论坛 四、结语

电影是一种流行的艺术形式和文化交流的形式。电影和原题翻译过程中,为了满足观众的精神需求,译者应充分理解其中的含义,使得翻译结果接近目标语言,并确保影片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片名的英文翻译被译的更完整,不仅有方法,还要有坚实的语言功底,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长期的实践。译者应该努力探索大量的外国电影片名翻译实践的规律,再扬长避短的应用在新的英文电影片名翻译当中。

夜上海论坛 电影的体现了美国社交场合或交际活动的多样性,而教科书只能教美国的一些理论。当我们在享受翻译成功的动态影像时,我们不应该只被其出色的演员和精湛的情节吸引,更应该注重对话的本质,把它们转化为我们国家的某种文化。例如如何选择一个更好的词或短语,在相同的情况下,达到同样的沟通和文化的影响?在建设中的社会现实的电影语言功能如何?这些都是问题,我们需要牢记。但无论译者运用归化法还是异化法,最终目的还是恰到好处的译出原题的文化。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促进各国之间文化的交流,才是对归化与异化翻译法在英文电影名称翻译运用上最好的诠释。(作者单位:江汉大学)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Venuti, L.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2]肖陆锦:英语影片名汉译技法探讨.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1年。

第2篇

关键词:《手稿》;异化理论;综述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9-0035-02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基础内容。理论角度上,研究异化理论对于研究哲学深远意义;现实角度上,它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也有着导向作用。我国学术界针对马克思的异化内涵、异化理论的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针对我国学界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笔者从异化的内涵、异化理论的现实意义这两方面做如下综述。

一、国内学者对异化概念的理解

黄楠森在《人的本质的异化不是一个科学的概念》中提出,历史上异化概念有三个用法,即“(1)黑格尔的用法指矛盾的转化, 或矛盾。(2)费尔巴哈的用法, 指由于认识上的错误而产生出与主体对扰的结果。(3)马克思的用法, 指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 即剥削剩余价值。”他认为,异化概念不能滥用,就如黄楠森提到的:“马克思讲的异化就是劳动异化,就是剥削剩余价值,他讲的异化劳动就是雇佣劳动。这一点是很明显的。”[1]

夜上海论坛 孙英在《异化概念新议》中从两个角度论述异化概念,即作为一般科学术语的异化和作为人道主义基本概念的异化。他认为作为后者是前者在人的行为上的具体推演。他通过对国内国内学界异化的流行定义进行辨析,最后得到的结论是,“异化也就相应地分为两类: 一类是被自己活动及其结果所奴役的异化, 如工人的异化劳动, 另一类则是被自己的活动及其结果之外的力量所奴役的异化。”[2]

侯才在《有关“异化”概念的几点辨析》中提到,“马克思对异化概念的使用和对异化现象的研究大体经历了由自然的异化到政治的异化再到经济的异化的这一过程。”[3]文中从博士论文的“对自然的任何关系本身同时也就是自然的异化”,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政治国家的彼岸存在无非就是要确定它们这些特殊领域的异化”,再到《论犹太人问题》的“金钱是从人异化出来的人的劳动和存在的本质”进行了论述,充分展现了马克思异化概念的变化过程。

叶汝贤在《剖析“社会主义异化论”》一文中,反对“社会主义异化论”对马克思异化观的曲解,认为它“故意舍去了‘异化’的条件性、暂时性, 把它变成了超社会、超历史的永恒的范畴。”[4]他认为,对待异化概念要从的基本观点出发去评价分析。

夜上海论坛 二、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现实意义

夜上海论坛 (一)对当代资本主义异化现象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现的异化现象的认识

沙光学在《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及当代意义探析》中提到:“新的异化现象在当代西方社会有继续深化的趋势,这与统治阶级的推波助澜是分不开的。他们更善于借助科学技术的‘中介’,将异化当作一种统治人民、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手段。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要获得真正的解放,就不能仅仅满足于劳动条件的改善,生活的富裕,而必须认清异化现象的危害及其深刻的根源,要寻找解放自己的途径。”[5]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性决定了它的异化现象是不可能被消灭的,新的时代会以新的形式出现。正如沙光学所说的,工人要想“获得”真正的解放,必须从根源上认清异化现象本身及其危害,寻找到科学的途径“解放自己”。

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也出现了一些异化现象,但是与资本主义的异化现象是有着本质差别的。

叶汝贤在《剖析“社会主义异化论”》中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是有着本质区别的,资本主义社会是私有制的本质,而社会主义社会正是要废除了私有制。他提到:“这种本质区别的基本表现恰恰在于社会主义废除了私有制, 废除了剥削和消灭劳动的异化性质。”[4]

杨建华在《发展的异化与异化的反思》中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就是要消灭异化,社会主义本身也具有克服异化的力量,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使命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为消灭异化创造条件,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和主流”[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出现的异化现象和资本主义出现的异化现象是有本质差别的。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局限性必然会导致人的异化,而社会制度的本质就是消灭异化。

“有的是由于缺乏经验,或由于不认识客观规律而造成的工作上的失误;有的则是主观主义大发作,根本违反自然规律和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所致。这些问题有的是可以避免的,有的虽然难以避免,但随着人们的经验的积累和对客观规律认识的深入,又可以逐步得到解决。”叶汝贤在《剖析“社会主义异化论”》中这样提道,“这些问题并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本身的产物,它的性质也根本不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异化的对抗性质。用经济异化的观点来对这些问题加以概括,就会混淆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界限。”[7]

(二)马克思异化理论对我国现阶段发展的指导作用

1.社会发展方面

夜上海论坛 杨建华在《发展的异化与异化的反思》中指出:“我们周遭的现实, 我们惊异地发现, 这些在国际社会已被批评、抛弃的‘发展异化’问题仍在剧烈地困扰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所谓发展异化就是将发展的主体与客体对立起来,将发展的目的与手段颠倒过来,割裂发展的本意并扭曲发展的本质,致使发展的重心错位,发展的价值失衡,最后将发展变成‘无发展的增长’或‘恶性发展’。”[6]我国现阶段出现的地区贫富差距、权力滥用、道德滑坡等问题,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异化现象的某些特点。由于我国现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外加国外资本主义制度的存在,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异化现象在我国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存在的。

“我们必须消除‘发展异化’现象及其产生的思想根源,充实和完善自己的发展观”,杨建华接着提到。我国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完善正是解决异化问题的途径。刘柱海也坚持这一观点,他在《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现实导向意义》中提出:“我们既不能听任异化现象在我国各个地方蔓延,也不能过于保守,我们应该大胆充分利用其积极的作用来建设我们社会主义。同时,我们也应该把经济发展与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必须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认真加以贯彻落实。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避免走资本主义老路。”[8]由此看来,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人的发展。

2.人的发展方面

马克思在《手稿》中解决异化问题的途径就是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不应当仅仅被理解为占有、拥有。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 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9]。这样看来,人只有全面发展才能摆脱异化。

夜上海论坛 杨建华在《发展的异化与异化的反思》中指出:“人是一切发展的最终目标, 其他发展都是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或机会。而人的发展反过来能积极促进社会的自我完善和更新, 只有依靠人才能获得发展;人是发展的动力, 没有人的参与, 发展是不可能的。社会的发展与否, 完全取决于人的素质和人的发展;人的发展程度成为衡量社会发展的根本标志。”[6]

夜上海论坛 从上述的总结梳理中可以看出,目前学术界对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的异化劳动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阶段性成果,涉及的面较广,有许多独特的思想观点。笔者认为,《手稿》历久弥新,虽然经过百年的洗礼,但并没有失去其价值,对现代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越加强大。尤其是其中深刻的人本学思想。衣俊卿教授曾经说过,哲学以人的解放为核心的批判性实践哲学。对于《手稿》的研究,我们也更应该注重马克思对异化理论的分析,通过扬弃异化,实现人的解放、全面发展。

夜上海论坛 因此,笔者认为,对于《手稿》的研究,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上,我们都应该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对于这方面的研究经历了一个发现异化、扬弃异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样一个过程。

夜上海论坛 首先,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国民经济学时,通过分析劳动者同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本身的异化、劳动者同他的人的类本质的异化、人与人的异化,认识到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生产无法成为实现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本质,由此结果导致了人的发展的歪曲和丧失,人的全面发展无从谈起。

夜上海论坛 提出问题后,需要解决问题。马克思解决异化问题的方式就是扬弃异化,恢复人的主体意识,使人得到真正的解放,实现人得到全面发展。换句话说,扬弃异化的过程也就是人全面发展的过程。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一定程度上,人的发展也是存在异化现象的。

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尽管由于我们的商品经济还不很发达,但仍然是存在异化现象的。商品经济中的人们容易产生商品意识,用物的价值去衡量人的价值,但是却失去了人的主体意识以及其存在的意义。人的本质应该是从事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但是现在的很多人往往为了经济利益、金钱的诱惑,在物质方面不知足地追求。这样,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成了追求物质享受,而不是通追求。这样,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成了追求物质享受,而不是通过发扬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自身的价值以及为社会做出贡献。个人应该将社会发展的目标和理想视为自己的目标和理想,积极地以自己的本质力量投入到社会主义实践中,在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同时促进社会和人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楠森.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1984, (1).

夜上海论坛 [2]孙英.异化概念新议[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

夜上海论坛 [3]侯才.有关“异化”概念的几点辨析[J].哲学研究,2001,(10).

夜上海论坛 [4]叶汝贤.剖析“社会主义异化论”[J].学术研究,1984,(1).

夜上海论坛 [5]沙光学.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及当代意义探析[J].传承,2009,(3).

夜上海论坛 [6]杨建华.发展的异化与异化的反思[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1).

夜上海论坛 [7]叶汝贤.剖析“社会主义异化论” [J].学术研究,1984,(1).

第3篇

优秀之作的被发现、被挖掘得益于同它产生契合的真正能够读懂它的心灵。因此,准确把握文本真正的内涵就成为考验读者阅读心智、阅读能力乃至诠释能力的重要标尺之一。然而,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无论是在文艺作品的阅读中,还是在理论作品的阅读中,都普遍存在着误读现象。误读也称为误解,分为正误与反误两种。最可怕的是后者。“反误,是指读者自觉不自觉地对文学作品进行的穿凿附会的认知与评价,包括对作品非艺术视角的歪曲等。”[5]列维-布留尔说“:不管怎样,读者的误解是应当避免的。我的补充说明迄今未能阻止误解的出现,不论我怎样解释,误解总是层出不穷。”[6]误读现象的产生,笼统说来是因语言环境的不同而造成的。“语境,是说话人和受话人的话语行为所发生于其中的特定社会关联域,包括具体语言环境和更广泛而根本的社会生存环境。”[7]从大的方面讲,是由于处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信仰等因素影响创作者对自己的作品的组织与书写。作为一个阅读者,他不可能完全与创作者在以上诸多方面达到吻合。从小的方面讲,作者的构思、布局、语言的运思、字词的选择、表达方式的确定乃至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是造成阅读障碍的诸多因素。布莱说:“读者意识,尤其是典型读者即批评家意识的特征是和与自己的思想不同的另一种思想认同。”[8]一般来说,最宽泛意义上的阅读并不需要特别的能力,只要具备基础性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惯常的思维能力就可以对文艺作品进行阅读了。然而,对于能够给我们以真正启迪并对现在乃至未来的生活有较为重要作用的阅读,却必须要有一颗敏感、睿智且深广的心灵。这就要求读者不仅要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还要具备超常的理解能力以及缜密细腻的表达能力。

二、解读的权限

很多人认为,从作品出发是阅读和诠释的基础和前提。但是,解读作品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对作品的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解释。在创作时,创作者要通过对生活世界中的各种关系或生活中的种种现象的深刻领悟,再以精心挑选的语言文字将其置换为文艺作品或理论作品。而语言本身具有准确性与模糊性双重性质。作为解读者,我们如何凭借具有双重性的语言文字去揭示出作品的真实面目?如何将作品的真实意图还原出来并呈示给人们?比较正确的解释仍得益于阅读。有论者指出“:在纯粹消极的阅读中,人们没有试图理解它们(引注:句子及其投射的对象),特别是没有综合地构成它们,所以在消极阅读中没有发生同虚构对象的任何交流。”“在积极阅读中,人们不仅理解句子意义,而且理解它们的对象并同它们发生交流。”[9]在这里,英伽登针对读者仅仅对作品的字面意义的阅读与解释的做法提出了批评。他指出,这种消极的阅读并不会给理解作品带来本质上的变化。只有真正地既理解了作品的字面意义,同时又通过对作品字面意义的深层次的领悟,并将字面意义指向其应当指向的对象,阅读才会发生质的变化与飞跃。在我看来,我们不可能完全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作品的全部内涵,作品只能对我们敞开它可以敞开的心灵。正如戈德曼所说:“我只能解释我所理解的东西。相反地,如果我不能解释某种东西,那是因为我没能理解它。”[10]当我们面对作品时,尽管作品不会如现实中的人那样产生敌对情况,但语言文字本身也会具有一种阻拒感。正是这种阻拒感让我们不能顺利进入它的深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来解释作品。原因主要在于字与字组合成词、词与词组合成句、句子与句子组成段落与篇章,是一个按照某种规则与序列进行的排列。我们可以先从表面去考察这些词语所表达的含义,继而探讨句子的内涵。当然,对词语的理解不能拘泥于词语的本义,而要联系词语所出现的语境来进行解释。因此,我们在阅读乃至诠释任何作品时,不能仅仅将作品中所出现的词语作为一种孤立状态去解释它的意义。除了对具体的作品及其语言文字的处理进行正确的理解和解释之外,我们还要将特定作品由语言文字所构建的艺术世界以及理论阐释与创作作品时的历史时期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我们要放弃自己的思想,即抛却个人的经验去理解作品,这样会更接近作品的真实面貌。我们在诠释作品时,不应掺杂过多的个人的经验之见,而应当站在作者的立场上并与作者共同来思考。

三、结语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