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个人知识管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指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个人知识管理夜上海论坛研究,就是在探讨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中,仅仅围绕着教师专业化发展这一主题来进行。那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研究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影响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内在因素有哪些?这些都是在研究前必须理清的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谢弗勒(Scheffler,1995)曾经从方法论的角度提出了三种验证知识的方法,从而归类出与此相对应的人类知识的三种类型:〔5〕理性———逻辑方法与理性知识、实证方法与实证知识、实效方法与实效知识。从知识的角度切入,教师个人知识的复杂性增加了研究的难度。针对研究者在解读教师个人知识时的不同分歧,有学者在评论时如是说:“关于教师的知识、信念和理论的研究历史很短,而且这些研究中,词语使用十分混乱。Pope(1993)曾列举了23个相关术语。Clandinin&Connelly与Fenstermacher也做出了相似的结论。前者的结论是,‘使用不同的词语的人们事实上常常指称相同的东西。’后者对教师知识的不同类型,包括策略性(strategic)、命题性(prepositional)、相关性(re-lantional)、技术性(craft)、现场性(local)、案例性(case)、情境性(situated)、缄默性(tacit)、个体性(per-sonal)等知识进行鉴别后,认为‘这些名词不一定指称不同的知识形式。’这种现象正如Marland所批评的那样,引起了混乱,阻碍了建设性对话。”〔6〕故此,在解读教师个人知识时,一是要认识它与相关知识概念的关系;二是要意识到在已有的研究中,知识或教师知识并非波普尔意义上的客观知识,〔7〕也不仅仅是基于“知识与能力”两个维度划分出来的知识,而是指“个体的信息、技能、经验、信念、记忆等的总称。”
从已有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研究的文献可知,一方面,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包含三层含义:一是管理个人已经获得的知识;二是通过多种途径学习新知识,在借鉴和吸收他人优点、长处的基础上,弥补自身缺陷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三是利用个体知识以及长期以来的形成的思想和方法,在吸收他人知识精华,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实现隐形知识的外显化,创造出新知识。另一方面,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涉及知识、知识主体、知识环境以及知识活动四个要素———知识是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基本要素和对象;知识主体是指教师本人,教师是其个人知识管理中能动的主体性要素;知识环境是教师个体对知识进行管理所借助的教育场景或教育设施;知识活动是指教师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实践活动,是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活动的实践性要素。无论是从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包含的内容还是其涉及的基本要素,都深刻反映了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本质和核心———建构个人知识体系。它反映的是知识创新的过程,是更具有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活动,目的在于提高教师个人和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一复杂的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中,围绕着教师专业化发展这一中心论题,确定了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范畴:一是在研究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中,侧重探究“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工作态度”“科研意识”等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个方面;二是进一步厘定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知识获取、知识整合、知识共享、知识应用、知识创新。其中,知识获取是基础,知识整合是优化,知识共享是关键,知识应用是核心,知识创新是旨归。
二、影响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内在因素分析
夜上海论坛 (一)知识获取: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获取,即个人学习知识、积累经验的过程。知识获取是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内在构成因素,在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有学者利用两分法从三个维度把教师个人知识分为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隐形知识和显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9〕也有学者调查发现,不同类型的教师知识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相对重要性不同———学科教学知识最为重要,学科知识次之,教育理论知识再次之,课程知识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影响力最弱。然而,无论是对教师知识的两分法归纳,还是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师知识构成要素重要性的梳理,知识的获取始终处于首要地位。目前来讲,教师个体获取知识应该考虑的问题主要有:第一,首先培养学习知识、积累经验的强烈愿望,端正学习态度,正确学习观念;第二,在准确定位个人发展的基础上,明确哪些知识是个人需要获取的;第三,掌握知识学习的相关工具与技巧,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知识浩如烟海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收集和加工知识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二)知识整合: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优化知识整合是教师通过对知识的编码,使知识便于记忆、积累、查找、公开、交流和传递的过程。具体体现在教师对知识的筛选与分类、归纳与总结、提炼与组织等方面,它具有长期性、自律性、实践性、情境性等特质。在教师的专业工作中,能否表现出熟练的知识筛选与分类技巧,是否具有知识归纳与总结能力以及是否善于进行知识的提炼与个体知识体系的组建等等,这既是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必备条件,更是衡量其专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检验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维度。知识整合对教师个人知识管理起着优化与推动作用。教师个体对知识的筛选与分类、归纳与总结、提炼与组织是教师知识整合的重要内涵,是推动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动力源泉。知识的筛选与分类是教师主动适应当前知识日益剧增、充满不确定的社会的表现,即在多、杂、乱的知识中有筛选性地学习,实现知识的选择;知识的归纳与总结是教师对获得的知识进行消化吸收,予以内化的过程,即对知识进行情境化分析与归类的过程;知识的提炼与组织则是作为“专业工作者”的教师的自我提升,是教师不断提高自我“工作资本”,适应社会要求的重要表现。教师个人知识的整合并不是迫于工作职责或领导高压政策下的产物,不是因为他应该这样做,而是发自内心的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前提下的自然生成。
(三)知识共享: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关键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知识层面上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建构“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个体的“反思式学习”,即借助教师间的互通、互融,实现知识的共有、共鸣。基于知识管理的教师间的“学习共同体”以及教师个体的“反思式学习”,就是在知识管理背景下的教师知识的交流与共享的组织形式。知识共享是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关键要素,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首先,建构“学习共同体”即教师间知识的“外化”,是教师知识的共有型发展。它直接制约着共同体成员知识的交流和共生。这种共有型发展就是在共同愿景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个体间的交流与沟通。交流与沟通促使教师的个体知识与经验转化为集体知识,从而拓延了自己的知识来源,最终实现个体的专业化发展。知识的“雪球效应”表明只有在相互交流中知识才能更快地发展,实现增殖。知识的增值过程中,由于不同个体在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工作经验以及研究思维等方面的不同,“大家才得以不断突破自己能力的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愿景抱负,以及不断学习和共同提高。”〔12〕其次,倡导“反思式学习”,即教师个体知识的“内化”,是教师知识的共鸣型发展。对教师个体而言,“反思式学习”是进行知识管理,实现知识增殖个性化体现。在知识的这种共鸣型发展中,教师个体将“学习共同体”中的团队知识与个人已有的知识进行合理“嫁接”与有效整合,从而实现个体知识的扩展,最终实现其专业化发展。从教育教学实践看来,“反思式学习”主要源自四个方面的视角:〔13〕一是自我反思的视角;二是学生所提供的视角;三是同事的感觉和经历所提供的视角;四是理论文献所提供的视角。
(四)知识应用: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核心知识是特定时空下的事物状态的描述,它只有在具体情境下才有其存在的价值,不能为特定情境所应用的知识是没有价值的。也就是说,没有知识应用的知识管理是没有存在意义的。知识应用是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核心,它是教师个体进行知识管理的“风向标”,指引着教师个体对自身的知识进行提升与利用。然而,知识总是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的,知识通过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体现其存在价值。对此,德国著名教育哲学家布列钦卡(WolfgangBrezinka)曾警告说,“当把作为知识的‘理论’与作为活动的‘实践’作出区分的时候,我们应牢记,没有离开知识的行动,也没有离开实践的理论。”〔14〕所以,作为“专业工作者”的教师应摒弃一味地积累“静态知识”的做法,将所拥有的知识及时、有效、充分地应用到工作中去,让其发挥最大效能,使其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助推器”。
Web2.0是依据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在web1.0的基础上引入了RSS、SNS等新技术后实现的新一代互联网模式,旨在满足新网络时代网络用户日渐增强的个性化和社会化需求,Blog、Wiki、RSS、Tag、网摘等应用是其典型代表,具有易用、高效、低成本等特点。
(1)BLOG(博客),WebLog(网络日志)的简称,通过它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个人想法、分享有价值的资源,并根据个人需求订阅某些类容或关注某些动态。
(2)RSS是ReallySimpleSyndication的缩写,通过这种技术多个不同的网站之间可以进行内容共享。网站可以把最新的内容直接推送到用户的桌面,也允许用户自由定制所需内容并在第一时间收到更新,用户无须进入内容的原始网站就可以查看标题或阅读全文。
夜上海论坛 (3)Wiki是一种共同创作平台,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该平台编辑Wiki中的内容,即可以自由地添加、删除、新建和更新其内容。
(4)Tag其实是一种新的信息归类方式,比以往的信息分类方式更加人性化和平民化,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对内容的理解来进行分类而不是被动遵循信息者的分类方式。
夜上海论坛 (5)网摘,通过网摘用户可以有效的获取网络信息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分类,网摘还能在用户与他人共享收藏时为其提供方便。
2web2.0典型软件在中学生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Blog、RSS、Tag、Wiki、网摘等应用在知识管理功能上各有所长,正确的认识它们有助于更好的对其进行应用并提高知识管理的效率。本文根据前文对中学生知识管理内容的分析,并结合这几种应用的自身特点,分别得出了几种应用在中学生知识管理中的应用情况,为中学生按需正确的选择工具作参考。
(1)Blog在中学生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Blog在中学生知识管理的所有方面都能起到作用,学生们可以将个人显性知识存储在上面,并对Blog上的知识进行管理和归类;还可以通过关注他人博客、查看博文等方式获取和积累大量的知识;学生们可以将自己领会到的知识通过文字等方式在Blog上记录下来,达到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作用;Blog对于促进知识交流,实现知识创新的支持力度也很大,通过博客平台交流和分享个人知识是博客最基本也最核心的功能之一,而在进行知识交流的同时,他们还会不断的进行思想碰撞,新知识往往就此应运而生。
(2)RSS在中学生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RSS对中学生知识管理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对专业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有效获取和积累上,中学生通过RSS获取知识有以下好处,获取方式方便、快捷,只需一台移动设备,他们就能在第一时间获取订阅的内容;由于他们是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来订阅内容,故内容与需求的匹配度较高。
(3)Wiki在中学生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Wiki能够为中学生管理显性知识提供支持,他们可以对Wiki上一些自身比较熟悉的条目进行创建或修改,既管理了显性知识也可以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知识共享和他人的知识获取。
夜上海论坛 (4)Tag在中学生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利用Tag对网络知识进行整理和分类,实现了中学生对个人显性知识的管理,通过添加Tag这些知识可以更准确、快捷地被检索到,有助于知识的交流。另外,添加的Tag事实上是由中学生自己对内容的理解转化成的,这其实是个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
图书馆是一个信息的宝库,拥有纷繁复杂的信息资源,而图书馆管理员的只能就是对这些信息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并以合适的方式提供给读者使用。因此,图书馆管理员进行个人的知识管理,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为读者提供更专业有效的服务。随着图书馆的科技发展,参考咨询和信息资源的再加工等工作在图书馆各项业务中占据了更大的比重,而这些都需要一些专业的技术人才,需要图书馆管理员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把握科学发展的脉络,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否则就会被社会淘汰,停滞不前。因此,个人知识管理也是图书馆管理员自身发展的需要。
夜上海论坛 2、图书馆员个人知识管理的技能
个人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的一部分,遵循知识管理的普遍规律,但是更加具有独立性和实施的可能性。个人知识管理一般包括已有的知识,获取新的知识以及创造新的知识3个方面,可以看做是一套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个人知识管理技能有7个方面。
夜上海论坛 2.1获取信息这是知识管理的第一步,图书馆管理员要熟悉各种信息资源,如互联网、数据库以及其他资源库,熟练掌握信息检索的技能和方法,提高检准率和检全率。
2.2评估信息就是对信息的过滤和筛选,要对庞大的信息资源进行评估,判断其质量,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需要的信息保留,无用的信息摒弃。
2.3组织信息利用电子文件夹,个人知识管理软件以及网页等方式来组织信息,建立信息之间的联系,方便以后的查找和使用。
夜上海论坛 2.4分析信息分析信息涉及到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并从中得出有用的结论。
夜上海论坛 2.5表达信息就是个人的隐形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的过程,可以通过文本、PowerPoint、Flash、网站等形式来表达信息。
2.6信息安全图书馆员可以通过采用密码保护、重要文档备份、打印存档、文件加密、病毒防御、存取访问控制权限等措施来对信息进行保护。
2.7信息协同图书馆本身就应该是一个学习型组织。当前,图书馆员可以利用E-mail、BBS、多媒体会议系统、在线数据库、协作文档编辑等工具进行协同学习。
3、如何增强图书馆管理员个人知识管理的能力
夜上海论坛 3.1要树立个人知识管理的观念现在是信息时代,谁掌握了信息,谁就能在竞争潮流中占得有利地位。个人知识的管理和应用,是一个人将内化的知识转化为外在的行动的一个方法,是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创造人生价值的一个方式。因此,要重视个人知识管理。
3.2建立个人的知识系统架构知识系统架构,简单地说就是储藏知识的架构。知识架构的系统化,有助于将收集到的数据资料系统地储存以便快速索取,同时便于发现知识间的联系,激发知识创新。图书馆管理员可以利用合适的知识管理工具,如搜索引擎、维基百科、论文数据库、豆瓣网、思维导图等建立自己的知识存储结构,对所需知识进行管理。
夜上海论坛 3.3建立自己的学习网
夜上海论坛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技术也改变了图书馆的传统业务工作,给工作人员带来越来越多的挑战。图书管理员,尤其是年轻的馆员,接受新知识的欲望和能力很强,因此,要经常参加继续教育学习,通过外出进修、培训、参观或其他途径来拓展视野,提高自己的各项技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存储,多浏览行业专业网站,建立自己的专业网络,媒体网络等。
3.4在图书馆中建设学习型组织,营造一个和谐上进的学习知识、管理知识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