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环境和化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理想和信念 网络 大事件
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支柱,确立了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就会“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能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先进性,坚定地投身于学业而不畏任何艰险。有的学生进入大学后目标不明确,上课迟到、早退,沉迷网络游戏,吃喝玩乐,以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来生活,理想和信念逐渐丧失,传统的理想和信念教育因为遇到这些问题而面临挑战。高职院校作为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怎么样因势利导,使高职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变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抓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校园氛围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好坏关系到新一代大学生的成长,关系到社会能否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也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否实现伟大复兴。因此,在优化高职学生理想和信念教育环境方面,高校应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夜上海论坛 如何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各个高校都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举措,主要的体现在建立标志性的校园文化项目、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等方面。比如,某些高校举办各项歌咏比赛、棋类比赛、心理运动会比赛等活动来激发大学生团结、奋进、向上的良好信念;某些高校开设无人诚信店,激发学生的诚信意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夜上海论坛 二、优化网络环境,加强理想和信念教育
我们身处一个网络时代,网络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尤其对正在成长的高职学生产生的撞击会更加明显。大学生自主能力有限,有时难以抵御网络惊人的吸引力,这就需要学校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夜上海论坛 (一)发挥网络传播优势,强化社会主义舆论导向教育
高职高专学生对网络有依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借助网络的优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改变说教式的教学模式,探索出一条新路子。我们要依据社会现实、学生的关注点来开展切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的情操,使其学会健康使用网络,并在网络中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
(二)加大思想德育教育队伍的建设
要做好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道德工作,必须拥有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定期接受培训,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学会使用多种教育方法来开展工作。另外,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我们要学习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在学生的思想出现问题时及时与他们沟通,引导他们走出思想的困境,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
三、利用国家重大事件的大环境教育学生
(一)国家重大事件对大学生理想和信念的影响
夜上海论坛 国家重大事件的正面效应会给大学生带来正能量,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以及责任意识。例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社会和各个高校大力宣传、弘扬奥运精神、世博精神,许多高职高专学生积极投身这项活动,在活动中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认同感。
(二)探索不同方式,引导高职高专学生理想和信念的形成
国家重大事件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良好契机,是社会培养大学生理想和信念的难得机遇。在校大学生平时忙于上课、考证,很少参加社会实践,经验极少。此时,重大的国家事件就会引起绝大多数大学生的注意,营造了一个相对开放的社会环境,这个环境就为大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参与平台,在参与活动中,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观日渐形成。如2014年3月1日晚昆明火车站发生暴力恐怖事件,这一重大事件可以进入高校的课堂,通过这一反面事件告诉大学生恐怖组织对社会的危害,激起他们爱国、爱人民的思想情感。诸如类似的重大事件还很多,高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各种事件来进行高校学生理想和信念的教育,诸如通过复旦大学投毒案引导学生如何正确与同学相处;通过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等,使大学生积极投入到志愿者队伍中去。大学生通过志愿者服务的方式参与到国家重大事件中去,通过亲身参与体会到了强烈的国家荣誉感、民族自豪感和公民责任感,培养了他们积极向上的理想和信念。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2]吕寒冰.网络环境下高效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山西高等小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9).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资源环境科学;文献计量学;发展态势;
夜上海论坛 作者简介:王雪梅(1976-),女,重庆永川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科学计量学、GIS与文献计量学集成研究.
夜上海论坛 资源与环境科学以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地球系统特别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特征和变化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涉及地球科学及其分支学科,以及生命科学、化学、工程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及管理科学的诸多分支学科领域。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环境科学提出了巨大需求,中国科学院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及其相关的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问题,在资源环境和地球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1~3]。利用WebofKnowledge平台SCI-E数据库,对2009—2014年中国科学院SCI论文及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科学领域论文产出进行统计,并与全球及中国论文产出相比较,了解中国科学院在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产出及其发展状况。
1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从WebofScience的251个学科分类中遴选出与地球科学、环境/生态学相关的学科,根据学科分类在ScienceCitationIndexExpanded(SCI-E)数据库检索资源环境科学领域的相关论文,应用美国汤森路透公司的ThomsonDataAnalyzer文本挖掘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制图,对全球和中国的资源环境科学领域产出进行统计分析。
地球科学(Geosicence)领域包括:能源与燃料(Energy&Fuels)、地质工程(Engineering,Geological)、石油工程(Engineering,Petroleum)、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学(Geochemistry&Geophysics)、地理学(Geography)、地质学(Geology)、地球科学多学科(Geosciences,Multidisciplinary)、湖泊学(Limnology)、气象与大气科学(Meteorology&AtmosphericSciences)、矿物学(Mineralogy)、矿产与矿物加工(Mining&MineralProcessing)、海洋学(Oceanography)、古生物学(Paleontology)、遥感(RemoteSensing)、水资源(WaterResources);环境/生态学(Environment/Ecology)领域包括:土壤科学(SoilScience)、生态学(Ecology)、海洋工程(Engineering,Marine)、环境科学(EnvironmentalSciences)。
2015年2~3月在SCI-E数据库对全球、中国、中国科学院的SCI论文产出进行检索和统计,中国科学院检索范围包括署名中有“中国科学院”的论文,包括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及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不包括未署名“中国科学院”的中国科技大学论文。
2中国科学院论文产出总体态势
2009—2014年期间,SCI-E共收录论文955.6万篇,其中署名中国的论文有113万篇,署名中国科学院的论文有15万篇。图1反映了全球、中国、中国科学院2009—2014年年度论文产出量变化。全球、中国、中国科学院的SCI论文分别以年均2%,14%和10%的速度增长。2014年与2009年相比,全球SCI论文增长近11%,中国增长约为93%,而中国科学院增长了62%,由图2可见中国SCI论文增长速度远高于全球论文增长速度。
图3统计了中国SCI论文占全球百分比和中国科学院SCI论文占中国百分比,表明中国论文占全球的份额持续上升,而中国科学院论文占中国的份额则逐步有所下降,但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类研究所发表的SCI论文数量占中国科学院的份额稳中有升。从图2也可见,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类研究所2014年与2009年相比,SCI论文增长了约92%,与中国SCI论文的增速很接近,高于中国科学院整体的论文增长速度。
将2009—2014年环境/生态学和地球科学领域各年论文按照被引频次高低统计TOP1%,TOP10%,TOP20%和TOP50%论文的数量,以及中国和中国科学院相应级次TOP论文的数量,并统计中国占全球的比例和中国科学院占中国的比例(图4)。
夜上海论坛 根据论文全部著者统计的结果表明,中国在全球资源环境科学研究领域各级次TOP论文中的比例基本为15%~20%,中国地球科学领域TOP论文数占全球的比例高于环境生态学领域,并且地球科学领域TOP1%的高水平论文比例很高。中国科学院在中国资源环境科学研究领域各级次TOP论文中的比例为26%~32%,中国科学院环境/生态学领域TOP论文数占中国的比例高于地球科学领域。
3资源环境科学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
夜上海论坛 基于SCI学科分类,分别对2009—2014年全球SCI论文最多的20个学科领域的论文数占全球SCI论文总数的比例、中国SCI论文最多的20个学科领域的论文数占中国SCI论文总数的比例,以及中国科学院SCI论文最多的20个学科领域的论文数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全球各学科领域中,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发文最多,发文最多的20个学科领域主要侧重于医学和生命科学等,相比之下,中国产出偏重于材料科学以及化学、物理等相关学科领域,中国科学院在环境科学方面论文产出数量比例较高。
资源环境科学领域论文产出占全球自然科学领域论文产出的8%左右,中国该领域论文产出占中国SCI论文比例接近10%,中国科学院该领域论文产出占中国科学院SCI论文比例约为20%(图5)。
夜上海论坛 2009—2014年,中国SCI论文占全球比例约为12%,而资源环境科学领域中国SCI论文占全球份额超过14%。其中,环境科学是全球、中国和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领域论文产出的最主要的领域。此外,中国在能源与燃料、遥感、地质学等方面论文产出占全球比例相对较高,而在生态学、古生物学等方面所占比例较低。中国科学院关于古生物学方面的SCI论文在中国资源环境领域论文中的比例最高,达到54%;此外,在土壤科学、地理学、湖泊学、生态学、气象与大气科学等方面的论文占中国的比例也较高,但在石油工程、海洋工程等方面所占比例较低,不足10%(图6)。
夜上海论坛 图7中,气泡的大小表征资源环境各子领域占全球资源环境科学领域论文产出份额的大小,即点越大,该子领域论文数在全球资源环境领域中的比例越高;X轴表示资源环境子领域中国占全球论文的百分比,值越高表明该子领域中国占全球的比例越高;Y轴表示资源环境子领域中国科学院占中国论文的百分比,值越高表明该子领域中国科学院占中国的比例越高。气泡大的那些子领域(如环境科学等)是全球资源环境科学研究比较多的热点方向;右下角的那些子领域(如能源与燃料等)是中国资源环境科学相对比较有优势的研究方向;左上角那些子领域(如古生物学等)是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相对比较有优势的研究方向。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类研究所2009—2014年发表的SCI论文主要涉及的学科领域包括:环境科学、生态学、地质学、工程学、气象与大气科学、农学、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学、化学、水资源、科学与技术、海洋与淡水生物学、地理学、植物学、海洋学等。
夜上海论坛 4主要研究机构的科学贡献
中国科学院几乎所有的研究机构都在SCI资源环境科学领域期刊发表过论文,2009—2014年根据全部著者统计超过100篇的研究所有50多个,在资源环境科学领域发表SCI论文较多的前10个研究所见表1,这些较多的研究所都属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类研究机构。
2009—2014年中国科学院27个资源环境类研究所以第一著者发表的SCI论文共有22032篇,其中,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海洋研究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大气物理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等较多,第一著者的SCI论文数都在1000篇以上(表2)。
夜上海论坛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类研究所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为6.03次/篇,表2中的“表现不俗的论文篇数”统计的是这些研究所高于基准值的论文篇数,即当前总被引次数除以从年至2014年的累积年得到的年均被引6次及以上的论文[4]。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表现不俗论文都在150~200篇。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类研究所被引频次位于前10%的论文篇数,即研究所2009—2014年被引16次及以上的论文篇数,也是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最多,都在260篇以上。
夜上海论坛 参考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科学前沿分析中心设计科学贡献指数[5],定义:
夜上海论坛 式中:Ci为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类第i个研究所科学贡献指数,P10%i为第i个研究所被引前10%论文数量,Citedi为第i个研究所论文被引总频次,n为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类研究所的数量。结果显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海洋研究所、大气物理研究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科学贡献指数较高,都在0.1以上。
5结论与建议
夜上海论坛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1)2009—2014年,中国科学院SCI论文增长了62%,高于全球11%的增长率,低于中国93%的增长率,但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类研究所的SCI论文增长了约92%,与中国论文增速相接近。
夜上海论坛 (2)中国在全球资源环境科学研究领域各级次TOP论文中的比例基本为15%~20%,中国科学院在中国资源环境科学研究领域各级次TOP论文中的比例为26%~32%,中国科学院环境/生态学领域TOP论文数占中国的比例高于地球科学领域。
(3)中国SCI论文占全球比例约为12%,在资源环境科学领域中国SCI论文占全球份额超过14%。中国科学院关于古生物学、土壤科学、地理学、湖泊学、生态学、气象与大气科学等方面的SCI论文在中国资源环境领域论文中的比例较高。
我们在写论文参考文献是要选择有一定可信度的书籍,引用当中的内容来论证自己的学术观点,这样的引用是可以作为论文的根据的。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采编收集的关于绿色化学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阅读鉴赏。
绿色化学论文参考文献:
[1]刘小玉.绿色化学的兴起与发展[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2]唐有祺.化学通报.1998.
[3]吴棣华.化学进展.1998
[4]王京.人民网北京.2000.12.
夜上海论坛 [5]汪恕诚.瞭望.1996.第49期
夜上海论坛 [6]颜苹菲.建立绿色化学,减少环境污染[J].现代化工,1998
[7]朱清时.绿色化学和新的产业革命[J].现代化工,1998
夜上海论坛 [8]黄培强.绿色合成:一个逐步形成的学科前沿[J].化学进展,1998
夜上海论坛 绿色化学论文参考文献:
[1]闵恩泽傅军.化学通报,1999,(1):10.
[2]梁文平唐晋当代化学的一个重要前沿――绿色化学[J].化学进展2005,12(2).
[3]AnastaRT,WarnerJC.GreenChemistryTheoryandPractice.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98.
夜上海论坛 [4]王大全.中国的绿色化工[J].广州化工,2000,(4):1―3.
[5]田观领.绿色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21―22.
绿色化学论文参考文献:
[1]纪红兵,佘远斌.绿色化学化工基本问题的发展与研究[J].化工进展,2011,5.
夜上海论坛 [2]杨海贤.绿色合成技术的新进展[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03).
夜上海论坛 [3]姚国欣.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下册),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530.
[4]林永达,陈庆云.化学进展,2012,10(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