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非效率投资论文范文

非效率投资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非效率投资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非效率投资论文

第1篇

投资过热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的一个重要问题。2000~2004年中国投资率分别为36.4%、38%、39.2%、42.3%和43.9%。呈现一路飙升状态。而与此同时,中国最终消费率却一直处于低位水平并保持持续走低态势,最终消费率从1985年的66.36%下降到2005年的52.1%,居民消费率下降尤其厉害,从1981年的53.1%下降到了2005年的38.2%。众所周知,过低的消费率以及与之相伴的高储蓄率将导致投资的迅猛增长。所以,在考察中国投资过热这一问题之前,有必要对国内的消费水平进行考察。

一、中国低消费的内在原因

夜上海论坛 在2006年3月,中国国内的平均消费水平占GDP比重约为45%,然而在2000年基尼系数为0.417时,占总户数20%的富有阶层收入便已占到全部收入的51%以上。2000年后,基尼系数每年呈增加趋势,一直到2006年,基尼系数攀升到0.496。毫无疑问,在2001~2006年的六年中,每年的占总户数20%的富有阶层收入占全部居民收入比已经远远超过了2000年的51%。而2005年,中国居民收入总额为83,246.6亿元,以2000年20%的富有阶层收入占到全部收入的51%以上保守数值估计,2005总收入中也仅仅只有低于49%的部分,即40,790.834亿元被80%普通居民所拥有,而截止2005年底全国总人口为13.0756亿人,80%的人口数量是10.46048亿人。所以,保守估计在2005年,我们发现全国80%的普通收入者的年平均收入仅为3,899.5元。而2005年全国居民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为7,942.88。就算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与普通大众相同,在扣除占有51%收入的20%的富人后,2005年全国80%的普通大众的消费支出也在7,942.88数值的一半3,971.44以上。而如果根据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全国80%的普通大众的消费支出则将远远超过3,971.44,而该保守估计数值也和全国80%的普通收入者的年平均收入仅为3,899.5元相差无几。这表明,普通大众的收入就算没有全部用来作为消费支出或超额支出,也绝大部分用作了消费支出。

所以,由最近几年的数据来看中国的消费问题,我们一直以来感到彷徨的问题的解答竟然是因为我们提错了问题!换言之,如果将中国的居民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拥有国内居民收入51%以上的20%的居民;另一部分则为拥有低于49%的国内居民总收入的80%的居民。问题可以被改提为:对于这两部分居民,其平均消费倾向是否仍然较低?

夜上海论坛 根据以上分析,答案很明显,就是占人口总数80%的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很明显地接近于1,而占人口20%左右的富裕阶级的平均消费倾向则较小,但是这较小的平均消费倾向并不构成让我们困惑的问题,因为对应这部分拥有较小平均消费倾向的人群拥有社会51%以上的财富,而较高的收入所导致的较低消费又完全可以为经济学理论所解释。所以,在将国内的居民划分成两部分后分析发现:中国的平均消费倾向并不存在过低的问题!真正引起国内总体消费与国内总体收入存在较大脱节的原因在于:国内越来越大的基尼系数和收入分配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中国投资过热的深层次原因

1、低消费的内在原因导致了高投资的无法平抑性。由此可见,在国内由于现行的收入分配机制所导致的长期消费的低迷状态下,国内投资的长期迅猛增加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是无法避免的。因为投资在我国的这种增加情况有其独有的特征:由于收入分配的两极差距所导致的高收入阶层的过多收入无处可去,在一定情况下必然转化为资本投资。国内的高收入阶层基本上都是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获得高收入的阶层,这是因为现行中国的劳动力众多,导致了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价格低下,从而在缺乏制度保障的情况下,在资本报酬与劳动报酬之间必然出现分配上的极大差异。而这一极大的收入差异又导致了占80%的普通收入阶层的消费能力的低下,从而导致了对消费品需求的疲软。在国内市场上,虽然存在对消费品的需求疲软,然而由于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势头及对经济前景的盲目乐观,则导致了20%高收入阶层将其收入投入到国内的消费品生产中或投资到资本品市场及房地产市场上。在普通大众的消费能力受到收入制约,消费需求疲软的前提下,增加的消费品市场上的投资则造成了国内现存的盲目乱投资现象,而近几年迅猛的房地产投资增长势头及房地产价格的上升程度则很清楚的表示了资本在资本品市场及房地产市场上的翻云覆雨。

2、高投资势必引发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存。由20%高收入阶层盲目投资所导致的生产原材料的渴求,将势必在国内引发对于原材料的渴求及对于中间产品的需求增加,而这将进一步引起由成本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拉动型的通货膨胀最先反映在初级产品及最先投入品的价格上涨,或产业链较短、生产的纵深层度不高的初级产品行业的产品价格的上涨上,如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冶金业、金属矿藏加工业等行业产品价格的上涨。最近国内的猪肉等初级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无疑是由于高投资所导致国内出现成本拉动型通货膨胀的最好例证。

夜上海论坛 通货膨胀开始萌发后,将进一步扭曲现存的国民收入分配机制的作用。由于国内劳动力市场上的供过于求,所以国内的劳动力市场明显地受到“短边法则”的作用限制,也就是说,国内劳动力的定价机制并不直接反映为工资等价于劳动的边际产出,而是买方垄断市场。在养老保险及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覆盖面极小的我国,劳动者不能选择用闲暇去替代劳动,而是只能接受既定的低额劳动力回报,在无限次劳资双方重复博弈的情况下,将导致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进一步失衡,也就是失业的进一步增加。既然国内的劳动者对于由于通货膨胀所导致的真实工资下降无能为力,则通货膨胀将明显地在长期内(而不是经济学所分析的短期)有利于利润收入者。这将导致投资的进一步增加及通货膨胀的压力进一步增大。

然而,虽然在国内市场上存在明显的较大的失业与通胀压力,但是还不会出现西方国家在1970年后出现的滞胀现象。因为在国内,由于产出还远低于充分就业下的国民产出水平。所以,在短期内,由于投资所拉动的国内需求增加将引起国内价格与产出在短期内的同时增长,所以在中国,由于分配的不均及劳动力的众多及普通劳动力在劳动市场上“话语权”的丧失,导致了大量失业的长期存在,而投资在一定程度上的增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就业岗位,但由于其所导致的成本上升的通货膨胀侵蚀了劳动者的真实工资收入,这将使劳动市场上的供给增加量远远超过由于投资所引起的岗位增加量。从而使国内的高失业与高速经济相伴相生,所以在中国,无论是凯恩斯主义的短期菲力普斯曲线,还是货币主义学派的长期菲力普斯曲线,统统都是无效的。这也就意味着,由于收入分配机制的不均,国内并不存在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可替代关系。

所以,通过对投资的分析,我们又重新发现,中国现有的投资情况,仍然取决于我国的收入分配机制。

三、结论与启示

从以上对国内消费对投资的影响及中国特有的投资特征分析我们发现:国内的低消费及高投资有其内在的本质的决定因素。由当前的收入分配机制所造成的国内居民收入两极分化过大是产生这一切现象的根本原因。在长期内,如果国内的政策方针重点不转到缩小这一过大收入差距上来,首先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由于高收入阶层在消费品生产领域上的盲目投资及国内80%居民的消费品需求在低收入制约下的疲软,最终必然造成国内经济结构的失衡,这将对经济稳定发展运行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其次,由于国内独特的劳动力市场情况,由高投资所引发的结构性通货膨胀将进一步导致国内收入差异的扩大,在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将造成失业率的进一步上升并由于利润获得者的更高收益引发更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再次,在执行政策决定时,由于收入分配的过大差异及国内劳动市场的特殊结构,并不能依据国外经济理论中的菲力普斯曲线所体现的失业和通货膨胀的折衷关系来作政策决策。在国内,如果收入-分配机制并未得到改变的话,失业率在长期内必然以较高的数据形式存在,并且伴随着国内通货膨胀压力的上升,通货膨胀将逐渐增加,并且这种增加并不伴随国内就业率的提高。所以,如果真正要解决当前国内的低消费、高投资、盲目投资、通货膨胀苗头的出现及较高的失业率等经济情况,必须要从引起这一系列问题的本源——我国不均的收入——分配机制着手,所谓治标方能治本。只有这样,方能实现和谐经济、和谐社会。

主要参考文献:

第2篇

本文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非效率投资问题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企业的投资率逐年上涨,但是投资效率却没有相应上升。在我国上市公司中,非效率投资现象确实存在,且比较普遍,主要表现为投资不足与投资过度。管理层作为决策的直接发出者,可以说是企业过度投资的源头,所以国内外专家学者致力于从股权激励角度,探索股权激励对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机制,以期为非效率投资治理提供依据,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

夜上海论坛 管理层;股权激励;非效率投资;抑制作用

一、引言

21 世纪以来,我国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使得企业投资规模迅速上升,但是较高的投资率却不能带来高的投资效率。如何对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激励,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在现有的能力和条件下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是一个理论界和实业界都普遍关注的课题。但是总的看来,大量学者对非效率投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司治理、股利政策、资本结构、会计稳健性方面,股权激励对非效率投资影响的研究比较少,所以探索股权激励对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机制,以期为非效率投资治理提供依据,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夜上海论坛 我国1999年开始推行股权激励计划,并且有相当数量的上市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方案。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机制显著地影响高管人员的投资决策,股权激励是否有抑制非效率投资的效果,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研究结果,目前主要有四种观点。

(一)认为股权激励会进一步扩大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

夜上海论坛 罗富碧和杜家廷(2008)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与投资决策之间交互作用及内生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结论,认为实行股票增值权公司的投资量较其他激励模式公司的投资量更大,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对投资有显著的正影响,相应地也会增加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规模。但是,仅凭非效率投资是企业总投资的一部分就顺势推出股权激励也将扩大企业非效率投资的规模是不严谨的。股权激励带来的投资规模扩大也可能是有效投资单方面带来的。

(二)认为股权激励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不显著

赵璇(2009)认为管理层持股对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有一定的治理效应,但模型回归结果并不理想,这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不普遍且持股比例低有关。

简建辉和何平林(2011)研究表明公司过度投资水平和公司的经理人股权激励情况没有显著关系,原因可能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刚开始推出,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和股权激励力度都很有限,该制度体系有待建立健全。

夜上海论坛 (三)认为股权激励能有效抑制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

唐雪松(2007)通过研究得出独立董事持股和经理层持股对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作用是不同的,经理层持股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而独立董事持股却并未在制约过度投资行为中发挥预期的作用。

夜上海论坛 (四)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取决于公司的控股权性质

强国令(2012)从股权分置制度变迁的角度研究管理层股权激励有效性及内在机理,强调以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为结构断点进行Chow检验,发现股权激励治理效应回归方程在2003—2009年全样本期间发生了显著的结构性变化,股权分置改革改善了管理层股权激励的治理效应,减少了过度投资。进一步研究表明,股权分置制度变迁对国有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效应影响显著,缓解了公司问题,但是对非国有公司没有显著影响。

二、总结

夜上海论坛 目前我国对于管理层激励的研究多集中于管理层激励与企业业绩的关系,而选取投资行为这一新视角的研究还不是很多,且很多是从管理层的单一薪酬结构研究薪酬激励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没有将高管持股情况融合进去一起做全面的分析。另外。控股权性质是否会影响股权激励抑制过度投资的作用,以及如何影响,上市公司的股权性质改革对股权激励效应有没有影响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Bertrand,Mullainathan.Enjoying the Quiet Life?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Managerial Preference.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3:1043

[2]Shleifer,A.,R. Vishny. A Surve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J].The Journal of Finance,June 1997,52(2):737 783

夜上海论坛 [3]Morck,Shleief,Vishny.Characteristics of hostile and friendly takeover targets. National Breau Economic Reserch Working Paper,February 1989:1102

夜上海论坛 [4]唐雪松.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及其制约机制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7(07):4496.

[5]韩亮亮,李凯,宋力.高管持股与企业价值——基于利益趋同效应与壕沟防守效应的经验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6(04):56

[6]齐静妙.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对非效率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D].硕士论文,2011

夜上海论坛 [7]梁利霞.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对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D].硕士论文,2010

[8]赵璇.管理层薪酬对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D].硕士论文,2009

夜上海论坛 [9]朱庆伟.高管薪酬激励与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D].硕士论文,2008

[10]简建辉,余忠福,何平林.经理人激励与公司过度投资——来自中国A股的经验证据[J].经济管理,2011(04)

第3篇

夜上海论坛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既需要人力资本, 也需要物力资本。合理的效益增长过程, 实质上是两种形式的资本在数量上增加和质量上提高的过程, 也是两种形式的资本投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过程。

【关键词】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既需要人力资本 也需要物力资本

夜上海论坛 【本页关键词】省级国家级期刊快速发表 学术期刊论文投稿欢迎来稿

夜上海论坛 【正文】 人力资本投资具有收益取得的迟效性所谓迟效性, 是指人力资本投资并非当时投资当时就获益。物力资本投资往往很快见效, 如新的投资设备调试安装完毕, 即可发挥其生产效能, 而人力资本投资在其投资过程中, 并不会产生“通电即转”的效果。只有通过一定时期的学习, 劳动者的知识、技能以及工作经验得到不断积累和提高, 达到一定的水平和标准后, 投资才能发挥生产性作用。所以, 人力资本需要优先投资, 这样才能在企业战略转移或上新项目时, 使人力资本投资形成资本的速度与物力资本投资形成资本的速度相匹配, 不至于使一段时间物力资本投资处于闲置状态。这在劳动力或人才较紧缺的时期就显得尤为重要。3 人力资本投资要与物力资本投资合理配置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既需要人力资本, 也需要物力资本。合理的效益增长过程, 实质上是两种形式的资本在数量上增加和质量上提高的过程, 也是两种形式的资本投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过程。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与物力资本投资作为促进企业生产能力提高的两个主要方面, 对企业目标的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增加企业投资, 是促进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有力手段, 但是只重视企业投资总量的增加, 而忽视投资结构的优化, 必然会导致企业资产的闲置或浪费。所以,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与物力资本投资的合理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总之, 在未来市场经济的竞争中, 人才将是竞争取胜的制高点, 谁拥有足够多的高质量的人才, 谁就能在竞争中取胜。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直接参与市场的竞争。人力资本作为企业的重要资源, 是其求生存、谋发展、树立自身竞优势的关键。因此, 企业应如何改进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使其对企业的发展起到长远而巨大的推动作用, 已成为不容回避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企业只有正确认识、善于利用、合理管理人力资本, 才能使人力资本投资发挥其应有的效应。

【文章来源】/article/43/6393.Html

夜上海论坛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夜上海论坛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夜上海论坛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夜上海论坛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夜上海论坛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夜上海论坛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夜上海论坛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夜上海论坛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