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生活教育理论论文范文

生活教育理论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生活教育理论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生活教育理论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新课标;英语生活教育夜上海论坛;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前言

夜上海论坛 英语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其课程设置应符合信息时代人才素质培养的要求和多元化社会的要求。教育部2003年2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力求从教学观念、目的、目标、内容、实施策略、手段和评价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新《标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的统一。生活教育三个内涵体现的正是这种学生中心,学生的发展为本,给学生以全面发展与个性的统一的思想。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告诉我们: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这就是陶行知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对于课程资源的全新思考。生活教育内容博大无比,是动态的,因生活的变化而变化,也是全面的,由此而开展的教育也必是我们受益终身的。在教学新课程过程中,把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运用到教学中,对推动教学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新课程里就是以生活教育理论为理念,渗透着各个内涵。

夜上海论坛 一、生活即教育的体现

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先生对它的定义是:“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这明白无疑地阐述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揭示了生活教育的本质特征,与我们现代教育十分吻合。我们的教育必须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融教育性、科学性、知识性和时代性于一体,强化学科课程中的生活教育、环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以学生身边熟悉的活动,生活背景中选取与之相关的课程内容,这样课程内容就能贴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更能较易地掌握课程内容,且还能通过课程更深一步了解生活。传统英语教学中,教材里那抽象的知识与生活难连接,更谈不上溶合。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的这种教学不仅是一机械地灌输,更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及其他品性。

夜上海论坛 在新《标准》英语课程中,内容都是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的。教材采用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融汇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一体,形成了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目的就是让教学来自生活再走向生活。例如高一第一册下Unit13Healthyeating其实目标就是谈论身边的habits和healthy;Practiceseeingthedoctorandgivingadviceandmakingsuggestions;Learnsomeusefulcookingtermsetc.这些都是我们身边的普通生活。再如Unit14Festivals其目标为谈论些节日和风俗习惯;Practiceexpressing;learntousethemodalverbs;Writeaninvitationforafestivaletc.其他单元也如此,所有这些课程内容无一不是我们生活的呈现。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受教育,再走向生活使之更美好。从新课程教材里每单元设计的Warmingup到listening到speaking;再到pre-reading到reading,post-reading;还有languagestudy,integratingskills无一不是渗透着身边生活的影子。新课程里体现的语言点或语法点知识都是用我们学生身边的环境,熟悉的氛围,恰合我们学生心理特点来编制的。当然在教学中还要拓宽生活方面的相关教学,尤其是些关于英美文化方面的知识,如果只是限于课堂的教学,知识面相当狭窄,学生也是一知半解。在教学前后进行课后延伸,让学生再把教学内容带出课堂,走向生活,有了来自生活的体验,学生还可挥笔流利地写下他们的真情感受,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的道德情感、动手能力、写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等都会自然地得到发展。陶行知先生深信生活是教育的指南针,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教育就是要求我们要把生活作为教育的源泉,带领学生融进生活,通过自己的学习方式,获得对生活中诸多问题的正确认识。二、教学做合一的体现

夜上海论坛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一重要主张,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上的具体化。陶行知先生认为,“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就是教”。教学做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而不是各不相谋的过程。“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新课程教材中的教学目标就体现着这一思想。如前面说的Unit14Festivals里的各个教学目标,谈论节日和风俗习惯,锻炼表达能力,学会运用情态动词到最终学会节日方面的邀请函等等都一一体现着教学做合一思想。其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其实正和陶行知先生所坚持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主张相一致,就是把生活的内容引入教科书,让学生在生活中任务中学会知识,培养能力,成就自我,再回归生活。

教学做合一中,做是中心,也即实际生活。为此,除教学时要体现新课程教材里生活教育思想外,我们更必须了解生活,了解学生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现代生活需要的是全面发展、品学兼优、视野开阔、生理心理健康的人。实施素质教育,小而言之,为学生的终身受益负责,为学生的将来负责;大而言之,为国家、民族的未来负责、为中华为腾飞打下坚实基础。新课程里虽体现了生活教育思想,但却不一定教学工作者都会恰到好处地加以运用。因为,新课程的教学中,同样要以生活教育理论为理念,教学与教材合理相配,让学生达到最佳的发展。

三、社会即学校的体现

陶行知先生认为“社会即学校”,社会是个大舞台,更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活教材,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活生生的现实材料,也为孩子们的活动贡献出比教材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更富有人情味的环境。新课程教材里采用的每个内容,教学采用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其模式的本质就是来源于社会生活。只有把社会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一个个任务中充分展现他们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再带着这任务能力走向社会,才能使课本知识在社会中得到拓宽、发展、延伸,变得“活”起来。新课程教材里的一幅幅鲜活画面,一个个学习内容都是学生身边一个个生活环境的统一体,是社会的一个个部分。在这样课程教材学习中,就如同在一个整体的社会的不同部分不同分工里劳作着,同样交织着各方面的能力和精神。英语课程的教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了帮助学生打好高中英语课程的共同基础,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特别强调让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在非英文为母语的社会中,尽管有点难度,但只要有这心,让学生主动自动去创建这样的社会氛围,这样学生不仅是获得教材内容的掌握,还是懂得了与人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激发起探究热情等各方面的能力。在践行社会即学校这样的理想中,我们可开展各种活动,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以获得更广更深的财富。作为教师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人民教育的奠基人,他从社会和政治的高度研究中国的教育,其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是丰富而博大的,是我们进行教育教学理论探索、搞好教改实践的理论宝库,是我们在各种教育思潮中站稳脚跟的强大思想武器。这对于我们的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及其他课程改革都将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夜上海论坛 [2]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陶行知全集第2卷[M].

夜上海论坛 [3]商继宗主编.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2篇

爱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爱的教育可以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的有效,更加的充满情感。在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我们都要以一种爱的姿态、细心的姿态来面对幼儿,例如我们每天的晨间接待中,幼儿来园时,每个幼儿脸上的表情是不同的,这时我们就要会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情绪,并及时安抚孩子的情绪。一般笔者都会主动的上前与孩子打招呼或者与孩子进行交流,笔者会拉着孩子的小手,和他们进行对话,对于个别有情绪的幼儿可以抱一抱或者说上几句赞扬的话来安抚孩子的情绪,而不是指责。有的小朋友早晨来园时也会主动与老师说一些在家里发生的新鲜事,这时候我们应该作为幼儿的倾听者,仔细听他们说,分享他们的快乐,这也是我们对他们的一种尊重,可以让幼儿感受到老师的爱。我们这些细小的行为在孩子和家长看来都是那么的亲切,可以使孩子在一天有一个好的开始和好的心情,也消除了家长的担忧,这种爱的行为也能赢得家长的安心和信任,而笔者也与孩子有了更近的接触。在教育中我们需要艺术,在教育孩子时,我们不仅要注意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及时纠正,同时也要发掘孩子的潜力,给予孩子应有的肯定和表扬,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到更温暖,让孩子乐意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夜上海论坛 2为幼儿提供自我创造的机会

幼儿的想象力极其丰富,我们不应该束缚幼儿的思维。在我们现在的教育中一直提高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这就是要求我们解放孩子的头脑和双手,使他们自由的学习、快乐的生活和游戏,在学习和游戏中中不仅提高了认知、交往能力,同时也获得了快乐。给孩子一支画笔,一张纸,他可以绘出各种美妙的世界,这里也就是生活教育的精髓所在,即创造力。例如我们在开设角色游戏娃娃家时,我们会让幼儿来担任爸爸、妈妈或者哥哥、姐姐的角色,娃娃家的游戏与幼儿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是我们实际生活的一个缩影。幼儿在游戏中就会模仿成人进行创造性的游戏,这也为幼儿提供了发展和创造的机会,使得幼儿从中也更好的感悟了生活,而体会感悟比说教更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在理发店,我们除了可以给幼儿提供理发的工具,还可以提供一些假发和装饰工具等,让幼儿自己探索如何来进行使用,让孩子在自由轻松的情境中发展,这样他们的创造性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他们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我们要充分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一些活动,在活动中多为幼儿提供一些半成品材料或者请幼儿自己动手进行创设,这样孩子们在获得乐趣的同时,自己的能力也在提高,我们可以抓住平时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请幼儿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

夜上海论坛 3在角色游戏中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

在角色游戏中的超市,笔者发现有时候幼儿会觉得没事做,于是就在一边玩玩具,这时我们就应该引导幼儿了解平时生活中超市工作人员的工作,例如请家长配合,带领幼儿到超市里看一看,逛一逛,观察一下超市里的人都是怎么工作的,帮助幼儿增加一些生活经验,或者引导幼儿通过回忆,发现在超市里工作除了接待客人,还可以整理货物等。发现这些后,幼儿就把生活中的经验运用到游戏中,也能更好的进行游戏。再例如在午睡前,有的孩子不会叠衣服,而且教了几遍都还是不会,这个时候,老师不应该替孩子包办,剥夺孩子的自主发展权,而是通过不同的形式开展练习,比如我们可以进行一次穿衣服比赛,请幼儿在家里也进行练习,这样不仅增加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帮助幼儿学会了穿衣服,或者我们也可以创编一些类似的儿歌来帮助幼儿,让孩子反复实践,慢慢学习,从而积累生活的经验,掌握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技能。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创造性的人才,作为教育者要立足于“生活即教育”,充分实践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

4结语

第3篇

生活教育是语文教学高效之路。早在2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已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语文是日用交际工具,生活中人们用它来学习文化知识、交流思想感情、传播信息经验。语文的这一实用工具性决定着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学习语文、使用语文。语文教学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课堂之中。科勒斯涅克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而,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语文学习的时间多得很,语文学习的空间也大得很。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结合,如此,语文教学之效焉能不高?

生活教育,也就是给生活以教育,以提高生活的质量;用生活来教育,以保障教育的实施;为生活之需要而教育,以明确教育的宗旨。“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道德水平、审美修养功莫大焉,任重而道远。那么,怎样用生活来教育以保障其切实有效呢?

不少人总是抱怨教材中现代的成份太少,离现实生活很遥远,以致语文教学有隔膜之感,,劳而寡效。其实未必。在学习《曹刿论战》、《信陵君窃符救赵》、《赤壁之战》等课文时,我们不难发现其崇尚智谋重视人才的共同点,而今这一点也正逐渐成为社会共识。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贾谊云:“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这与当今以发展经济为中心、脱贫致富的政策可谓所见略同。秦孝公“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候”,与现在的国内国际形势何其相似乃尔!引入时代生活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学虽仅尺水方塘,但古今中外的“天光云影”也都纷纷呈现了。如此施教,焉能不新鲜、生动而亲切呢?陶行知关于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的主张对我们应无不启迪。

语文教学不是单纯知识传授,要想掌握语文工具非得历经练习不可,语文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心理语言学家克拉申认为,语言能力主要不是靠学获得的,而是习得的。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陶行知主张教学做合一,即教语文、学语文与用语文三位一体,在用中教、在用中学才是真教真学。具体地说来,就是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非一味地由教师越俎代庖,巨细无遗地分析讲解,钩深索隐。语文训练应密切地联系生活。因为只有在真实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语言才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适合的、得体的;学习者的心理姿态积极,其学习语言的潜能也得以最大限度地被激发,从而加快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夜上海论坛 课堂教学固然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但课外的学习也不应放任自流。高明的教师总是努力地配合班级、学校、家长及社会,充分利用现代传媒之功效,让语文教育渗透现代生活,以现代生活进行语文教育,从而创设良好的语言语文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