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科学论文论文范文

科学论文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科学论文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科学论文论文

第1篇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SCI论文要求;公管本科生;论文写作能力;培养

1背景

近年来,大学生毕业论文对于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不重视,都以过关为目的,因此,抄袭、剽窃、拼装、组接之风盛行[1-5]。要改变这种风气,需要改变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对学生的道德修养的要求[6-8]。笔者读博士期间曾发表过几篇SCI论文,在毕业后的几年本科教学中开始把其原则应用到本科生的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上来,收到良好效果,故此想探讨如何提高本科生论文的写作能力问题。

SCI论文是学术界公认的论文,其特点一在于规范化,如其论文格式包括摘要、关键词、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结论、政策建议、参考文献等;特点二在于科学性,如:其数据采集需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数据分析需要采用合理的的统计学分析方法等;特点三还包括创新性,强调不重复他人研究,研究新问题,使用新方法,或采用新视角等。

2问题现状及成因

我院公管本科生写论文普遍存在质量不高,抄袭严重,缺乏创新。这些问题与我们本科论文教学的过程存在直接联系。首先是我们的论文教学目标不明确,究竟本科生写的论文达到什么标准,在每一门课上都未直接讲明,并有针对性地训练过,也许我们老师自己也不清楚应该达到什么要求;其次我们的教材,注重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对学生实践性能力的培养要求,因此,老师照教材讲,照教材考试,学生记背应付考试已成定式,造成了学生写论文时也抄袭组装他人论文成为一种习惯;最后,本科生课程设置太多,而且不是按模块进行,所有的科目都是一上一个学期,期末考试。由于每门课程都是两节连排,一周分散为几次上,老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直接后果是在医学院大家都认为公管理专业是务虚不务实的一个专业。

夜上海论坛 公共管理专业果真是务虚不务实的专业吗?其实并非如此。公共管理专业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虽不像医学专业关注个体,以把单个病人的病治好为目的,但是本专业关注社会实际问题的解决,其重要程度也不亚于医学其他专业。如,社会保障关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贫困救助、法律援助等密切与社会民生相关的问题;而卫生事业管理关注医疗领域的问题,比如卫生政策的制定的评估与实施的评价,卫生资源管理中的经济资源的配置与使用、人力资源管理、卫生信息管理,卫生系统管理中的医疗服务管理、公共卫生管理、妇幼卫生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等等,这些方面中又有很多值得关注和急待探索和解决的实际问题,了解其在本地区的现状还需要做实地调查;而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依据理论,形成假设,并进行调查,如调查群众的对该问题的知晓程度,满意程度以及改进意见等;而且很多实际问题的解决没有最好的标准答案,这需要问计于民,然后根据现有的人财物的资源情况,拿出自已的解决办法,因此,学会对本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必然要有创新性。

3论文写作能力的培训建议及常见的问题

3.1论文写作能力的培训建议

夜上海论坛 公管专业的这些特点其实完全可以满足SCI论文写作的要求。那么,我们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论文的规范性、科学性以及创新性进行培训呢?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认为对学生论文写作的培训应该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要求难度:

(1)在低年级,如一、二年级,可以着手培养学生写文献综述。此项训练可以养成学生在搞研究前先去查阅文献的能力,学会了解该问题的研究现状,学会在文中引用他人文献,找到不雷同他人研究的新问题、新视角和新方法;

(2)在高年级,如三年级,应该开始培养培养学生设计调查问卷以及实地展开小范围调查的能力。首先,培养学生掌握论文的内容取决于问卷设计的内容。培养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对研究问题,了解别人的研究,建立指标条目库,并根据自已的研究问题筛选、设计指标,从而学会问卷设计的一些技能,如设计多少指标条目合适,对指标条目进行归类;其次,需要培训学生进行实地调查、采集数据并建立数据库的相关技能,以及进行质量监控的能力;最后,需要培养学生根据自己调查数据的特征,进行正确的统计学分析方法的选择的能力。

(3)在四年级上学期就应该培训学生撰写规范完整的论文的能力。通常学生写的论文会像中学生的论文,夹叙夹议,但是科学论文有自已严格的格式要求,不允许混在一起写,而且这些格式全世界的学者都共同遵守,因此我们必须要求学生掌握并达到科学论文的格式要求。严格按照摘要、关键词、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结论、政策建议、参考文献这几部分来写。

3.2论文写作的常见的问题

通过几年指导学生写毕业论文,发现学生按这种规范写论文的各部分,常会遇见以下这些问题:

3.2.1前言部分容易与文献综述混淆。前言中含有浓缩的文献综述,但是还需要指明的不仅有研究背景与现状,还有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以及研究需要填补的空白,即使很简练但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夜上海论坛 3.2.2材料与方法部分最常见的问题是学生写的太简单。此部分需要学生具体介绍其调查与分析的每一步,如:调查的时间是什么?在哪里调查,调查地有什么特点?研究内容是什么?指标是如何选择的?问卷内容包括什么?如何选择的调查样本,为什么只选这些样本?样本的代表性如何,是否符合统计学原理?做数据分析的统计学的方法选择哪些?为什么选择这种统计学方法等。

夜上海论坛 3.2.3结果部分最常见的问题是和讨论部分混在一起,夹叙夹议。结果部分内容要求单纯报告调查指标获得的数据是什么,不需要解释说明其意义,而且也不是把图或表中所有的数据都做汇报,只汇报那些具有趋势性的数据,如增大或减少某趋势的数据,即那些可以帮助你说明得出后面结论的有意义的数据。而讨论部分是解释或说明在结果部分汇报的那些数据的意义,以及解释得出这样结果的原因,该部分可以引用文献去说明解释原因。

3.2.4结论部分最常见的问题是太长,常会出现一些没有前文数据支持的结论。此部分只需要对讨论的内容进行简单总结,不需要长篇大论;对前文未提及的或没有数据支持的内容不能在此部分做专题讨论。

夜上海论坛 3.2.5政策建议最常见的问题是跟自已的调查数据结果毫不相关的建议。此部分所提的建议是跟讨论和结论部分的内容一致的,很多同学脱离了前面的内容,不着边际的建议了一番,而很多建议在前文中找不到任何依据。

因此,SCI论文讲究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前后逻辑的严密性,环环相扣,不能天马行空,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这对于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大有裨益。

3.2.6参考文献部分最大的问题是格式不统一。尤其是卷、期、页码,或下载的网站及日期没有明确标明,使读者无法追溯文中所引用的文献。

以上这些问题经过老师3-5次的修改都可以得到有效避免。

4结论

通过以上探讨可以看出,高质量的大学生毕业论文论文需要我们在本科各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制定明确论文教学目标和计划,并逐年级展开对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的训练,这样才可以打好写出合格的高质量毕业论文的基础。

夜上海论坛 虽然这样做可能对学校和老师要求有些高,比如,首先教师自己要会写科学论文才会对科研论文的撰写有深刻认识;其次比上常规课费劲大;并且改变学生在中学养成的“填鸭式”学习习惯可能不被很多学生理解,但是这样做确实可以改变学生对本专业的错误观点,并且关注并解决实际问题还可以起到改变学生不良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够关注学以致用,解决社会问题,认识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对改变社会和群众生活所起肩负的社会责任。

夜上海论坛 参考文献: 

[1] 何晓柯,大学生毕业论文抄袭现象透析级遏制对策,行业探讨,2011,10(11):33-35 

[2] 陈雁鸣,高校馆视角下的大学生毕业论文抄袭现象,琼州学院学报,2011,18(4):85-86 

[3] 王广印,刘用生。关于大学生毕业论文的问题与对策。中国校外教育,2009,11:39、63 

夜上海论坛 [4] 蔺万煌、王华、魏宝阳、苏益。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2):138-150. 

[5] 蒋芝芸,也谈大学生毕业论文的教学与写作-以普通高等院校人文社科毕业生为中心,咸宁学院学报,2010,30(4):162-163. 

夜上海论坛 [6] 张荷群,施荣连,大学生毕业论文创新内涵的层次性,高等教育研究,2012,8:112-113. 

夜上海论坛 [7] 张旭,王小梅,任丽,杨永芳。大学生毕业论文阶段科研能力培养的探讨,2012,40(15):244-245. 

夜上海论坛 [8]徐学甫,张晶,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与创新实践探究,教育教学,2010,1:67. 

夜上海论坛 本文受河南省第第八批重点学科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经费支持;河南省第二批特色专业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建设经费支持;以及河南中医学院博士基金支持 

第2篇

夜上海论坛 一、方法与语料

为了尽可能真实准确地考察该四类模糊限制语在摘要中的使用与分布,课题自建多样本语料库。本自建语料库所选用的语料是从郑州大学图书馆中文与外文电子资源收录的Cambridge,Ox-ford,EBSCO,Elsevier.Springer等数据库中影响因子较高的权威核心期刊随机抽取,如:《中国社会科学》、《教育发展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哲学研究》、《HumanResourceManagement》、《PopulationandDevelopmentReview》、《JournalofInternationalTrade&EconomicDevelopment》(Rout-ledge,Taylor&FrancisGroup),出版时间跨度为2008-2010(包括2008,2009,2010三年);共计504篇中英文摘要,代表了近年社会科学最新的研究成果与研究趋势。所有语篇使用GL_MMAX2软件进行标注并使用MICROSOFTEXCEL进行整理统计。基于Swales提出的语步—步骤模型理论框架,首先对语篇的五语步宏观模式IPMRC(Introduction–Purpose–Method–Results-Conclusion)对英文摘要进行标记;然后采用Princeetal.(1982)的分类方法,对模糊限制语在社会科学学术论文摘要的不同语步中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四类47个常见模糊限制语在五个语步中出现的特点与规律,探索摘要中模糊限制语分布特点。

二、统计与分析

(一)模糊限制语在SCE(中文摘要英译)与SEE(英文摘要)语步中的分布

通过对504篇论文摘要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调查统计,我们发现:SCE(中文摘要英译)与SEE(英文摘要)使用的模糊限制语总数相当,分别为274次与302次。不同的是,SCE中限制语的使用主要集中在摘要的背景、结果与结论语步,分别为60、114和60次;而目的与方法语步限制语的使用较少,仅分别为19和21次。SEE中限制语使用最突出的是结果语步,为97次,方法、结论与目的语步其次,分别为60、55和53次,背景语步最少,为37次。除结果语步外,其他四个语步的差异不太大,在背景、目的、方法、结果与结论语步中的分布悬殊不太大,依次为21.9%、6.93%、7.66%、41.61%和21.9%。这说明中文论文作者在对结果的讨论上注重保护自己,结果也不是绝对的,留有商榷的余地,体现了模糊限制语自我保护的语用功能。但目的与方法语步则较为主观,忽视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与“条条道路通罗马”的辩证关系。英文论文作者在措辞上更为模糊,模糊限制语在背景、目的、方法、结果与结论语步中的分布悬殊不太大,依次为12﹪、18﹪、20﹪、32﹪和18﹪。他们也更懂得全方位做好自我保护,尤其在目的与方法语步,他们不排斥不同的观点与方法,“一箭双雕”或一箭多雕的情况都是存在的,欢迎其他同行采用不同的视角研究同一个问题。体现了模糊限制语的礼貌原则的语用功能。针对模糊限制语在SCE(中文摘要英译)与SEE(英文摘要)语步分布呈现的异同,我们可以发现中英文作者同样重视模糊限制语在论文摘要中的使用,中文作者需要向英文作者学习怎样更客观地表达研究目的和表述研究方法。

(二)四类模糊限制语在五语步中的分布统计与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SCE与SEE在语步中使用模糊限制语的异同,笔者对四类限制语在摘要语步中的分布进行细化。统计发现,无论是在SCE或SEE的任一语步中,直接与间接缓和型限制语出现的次数最少,接近于零,SCE较SEE出现的次数略高。程度和范围变动型限制语在摘要中出现的频次较高。这是因为范围变动型限制语在测量事物时经常使用,与数字的搭配较多,使用范围变动型限制语的原因是作者不想把数字说得太死,以免与事实有距离,或无法说出准确数字,当作者综述前人成果时,他们虽竭尽全力收集资料,仍不可能涵盖全部文献,所以通常使用范围变动型限制语使自己不至于把数字说得太绝对。这也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SCE语篇中范围变动型限制语在背景与结果语步出现最多,分别为44次和90次,结论语步中出现38次,目的与方法语步分别为16与13次。社会科学学术论文更强调语言的客观性与准确性,而非程度的高低,所以并不常用程度变动型限制语,例如kindof,moreorless,some,tosomeextent等模糊限制词,只在背景、结果与结论语步少量出现,目的与方法语步几乎为零。SEE语篇中范围变动型限制语在结果语步出现最多,为81次;目的、方法与结论语步其次,分别出现41、50与42次;最少的是背景语步,只出现21次。各语步中出现的程度变动型限制语比SCE中出现的次数略多,分布较为平均。通过对比四类限制语在两类摘要语步中分布的异同可以发现中英文作者在结果语步更多地使用变动型限制语给自己留有较大的空间接受不同意见的冲击。英文作者较中文作者对自己收集的背景资料的权威性与丰富性更为自信,所以较少适用模糊限制语。此外,模糊理论与模糊限制语的提出最开始是在国外,近水楼台先得月,英文作者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中文作者更应利用机会加强与外界的交流,比如引进更多的关于模糊限制语的评论与研究。

夜上海论坛 (三)各类模糊限制语高频词统计与分析

即使同一类各个模糊限制语在语步中使用的频次也不尽相同。经过数据统计发现,各类模糊限制语中有些词高频使用,出现一边倒之势。程度变动词在SCE的五个语步中,出现在背景、结果与结论语步的次数稍多,分别为:14、17、10,而some次数分别为10、6、4,kindof次数分别为2、7、2。Some与kindof成为程度变动语的高频词。例如,SCE的背景语步中程度变动语出现14次,而some则出现10次,some成为程度变动语的高频词;范围变动语出现44次,而also和somethingbetweenxandy则分别出现22次和18次,其他限制语则成为万绿丛中一点红的零星点缀。Somethingbetweenxandy成为各语步范围变动语的高频词,紧随其后的是also。以程度变动词为例,SCE共计使用5个词汇,它们从高到低的排序是some(20次),kindof(13次),tosomeextent(5次),almost(4次),quite(1次),其中kindof出现在全部五个语步中;SEE共计使用5个词汇,它们从高到低的排序是some(35次),tosomeextent(8次),kindof(5次),entirely(3次),almost(1次)。SCE中在五个语步均有出现的是kindof,而SEE中,五个语步均有使用的是some。两类摘要不约而同地首选some把不肯定完全正确的话说得更得体,以免遭到质疑,惹到不必要的麻烦。范围变动语在各语步中的使用是最多的,也反映出SCE与SEE的一些不同之处,SCE中,共计使用9个词,它们从高到低的排序是somethingbe-tweenxandy(96次),also(67次),morethan(12次),about(11次),around(5次),atleast和lessthan并列4次,over和approximately并列1次。SEE中,共计使用11个词,它们从高到低的排序是somethingbetweenxandy(107次),also(56次),about(31次),over(17次),morethan(9次),lessthan(5次),atleast(4次),around和approximately并列2次,essentially和roughly在SCE中未使用,它们并列出现1次。somethingbe-tweenxandy和also是范围变动语中最常用和最常见的限制词。缓和限制词在各语步中出现最少。两类文件中几乎都没有使用直接模糊语,偶尔使用时,选用的词汇以seem居多。SCE只使用了一个间接缓和语词汇即accordingtoone'sestimates,而SEE除此之外还使用的有itisassumedthat…,asiswell-known等词汇。通过统计和对比范围变动语和间接缓和语分别在SCE与SEE文件中的使用可看出中文摘要英译作者在模糊限制语的选词上与英文作者差距不大,整体水平得到提升;英文作者在选词上范围较广,SEE比SCE中使用的模糊限制词更为丰富,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语言丰富性。

夜上海论坛 三、结语

第3篇

1.是美学与科学分化的阶段,是从1750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这个阶段里又包含了三个时期:康德—拉普拉斯时期、达尔文—麦克斯韦时期和中国近代时期。在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发表了他的著作《天体运行论》,这一著作的发表使自然科学从神学和美学分化出来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而在康德——拉普拉斯时期,康德于1755年和拉普拉斯于1796年各自提出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学说。天文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开始将美学和科学分化,将这两者之间用架构的区别来界定开来。在达尔文—麦克斯韦时期,达尔文提出的生物进化论学说和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的经典巨著《电磁学通论》,也是在逐步的将科学和美学分开的发展阶段。而在1750年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第一次提出了“美学”这一名词,成为在这一时期美学与哲学正式分化的标志。此时,人们已经完全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了,而不再将她和科学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

2.是美学与科学趋于综合的一个阶段。它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一直到现在。它包含了三个时期:爱因斯坦时期、DNA时期和中国现代时期。在这一时期,就已经有很多伟人开始不断的走上科学与美学之间的桥梁,并且享受科学与美学带来的别样的乐趣。爱因斯坦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就认为科学与美学的关系是密切的,这在他文集中可以找到。在“论科学”一文中,他说:“至于艺术上和科学上的创造,那末,在这里我完全同意叔本华的意见,认为摆脱日常生活的单调乏味,和在这个充满着由我们创造的形象的世界中寻找避难所的愿望,才是它们的最强有力的动机。”这些都为科学和美学提出了许多问题和值得深入研究的素材。人们对各种科学知识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包括对人类基因的研究。与科学方面DNA的结构、功能、性质相比,从美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又会发现另一番韵味,我们能看到它的双螺旋结构具有的特殊的美感,它所表现出来的生命曲线的审美。这种带着美学的眼光探讨科学上的自然美和谐美又是在另一个角度上体现出科学与美学的综合关系。这一个阶段是美学与自然科学逐步趋于综合的一个时期,它超脱了第一阶段的直观、猜测,进入了用数学公式来表现审美价值,开始寻求科学中所带来的美学上的审美价值。回顾美学与科学合合分分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发现,科学与美学总是牵连在一起的,不管是分化还是综合,他们两者之间始终存在着联系,他们的关系始终没有中断过。现代的科学技术在飞速的成长,不仅是科学家能从科学创造本身体验到科学美,不从事科学活动的人们更是非常频繁的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形形的现代化科学设施和科学产品的美,譬如一个新兴材料设计的椅子,嫦娥二号发射过程中给我们带来的气势宏大的美感,给我们带来的美景等等。我们在观赏这些创意设计、发射装置时,会产生类似欣赏音乐、绘画和其它艺术品时所体验到的那种愉悦感和美感。

二、科学与美学的关系带来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