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园林设计论文范文

园林设计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园林设计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园林设计论文

第1篇

把美的学问归纳起来并形成一门学科就叫美学。而美学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学科出现却只有近2个半世纪的历史。240多年以前的1750年,普鲁士哈列大学的鲍姆嘉通教授以《埃斯特惕卡》的书名出版《美学》第一卷,他把“埃斯特惕卡”界定为感性认识的科学。鲍姆嘉通强调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鲍姆嘉通被称为“美学之父”。除了以上鲍姆嘉通教授提出的美学理论以外,历史上对美学的说法还有黑格尔“艺术哲学说”、利普斯“移情说”、布洛“距离说”等。通过学习了很多关于美学的理论和不同美学家对美的诠释以后,我对美学及其原理有了新的认识,归纳为:(1)美学———研究美的规律的科学,以美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美的存在、构成及发展规律的学科。(2)美学原理———美的规律、构成,演绎出来的、受到社会大众认同的美的构成、形成的规则理论。(3)美的表现形式。

美之所以能够呈现在人们心里,首先,它必须是具有美的客观的现实事物展现出来的;第二,必须是人这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独立意识的高级动物,看到或者发现后,才能认可、感悟这个现实事物是美的。第一是物质美的呈现,第二是精神美的反应。物质美可以具体指向的是形态美、形式美,精神美可以直接指向的是意境美、心灵美。意境美是难以用理论去规范它的,但可以用绘画、音乐、诗歌去渲染、描述,而形态美、形式美我们可以通过美的形式法则去总结、去对应,因为这些都是有一定共性、规律所在。所以,美是可以通过形式规律表现出来的,美的形式可归纳为:①单纯齐一:在单纯中见不到明显的差异和对应的因素,在法则中最简单的形式。②对称均衡:差异中保持一致。“对称”:指一条线为中轴,左右(或上下)两侧均等,对称还可以衬托中心。均衡较对称有变化,均衡在静中倾向于动。③调和对比:调和对比反映了矛盾的两种状态。调和是把两个接近的东西相并列,异中求同;对比是把两种极不相同的东西并列在一起,使感到鲜明、醒目、振奋、活跃。④比例:是指一件事物的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蔡辛克———黄金比例分割:实际上是大约3:5的比例关系,主要有变化感、安定感)美的事物中包含比例关系是有条件的。因人们在美的创造活动中,都是按照事物的内在尺度来确定比例关系的。⑤节奏韵律:指运动过程中有秩序的连续构成节奏。主要有两个重要关系:一是时间关系,指运动过程;二是指力的关系,指强弱的变化。把运动中的这种强弱变化有规律的组合起来加以反复便成节奏。⑥多样统一:形式美法则的高级形式,也叫和谐。

园林设计与美学原理的关系

夜上海论坛 园林设计中,若要营造让人心动的美景,除了园林设计中所运用的一些元素(如:植物、水、小品、地形等)外,我们还要通过美的原理、规律把所谓心动的美景设计、实施、并表现在人们的面前。首先,达到美的第一步之前,我们要通过设计、构图,对地形、植物、交通、空间尺度上,达到对整体空间格局的控制,在这个基础之上,第二步再渗入美学的形式规律,使其观者有移步换景,在任何一处停下脚步去观赏眼前的景色,都可以构成一幅美景画面。景观要素和美的规律互相渗透、相辅相成,才能建造出所谓心动的美景来。

案例分析(以兴庆宫林景区为例)

兴庆宫,唐长安城3大宫殿区之一。位于长安外廓东城春明门北侧隆庆坊。于开元二年(714年)7月,五王献宅为宫,九月起建造,新宫因坊为名,讳隆为兴,称兴庆宫。因在大明宫之南,又称南内,宫城东西宽1080m,南北长1250m,面积1.3km2。1958年在原兴庆宫的遗址上修建了一座文化娱乐与遗产保护于一体的西安市兴庆宫公园。让笔者心动的、印象当中不可磨灭的一处景象是位于兴庆宫公园兴庆湖东边湖岸约178m长的林到进水桥的这一段林荫道的步行园路。为什么觉得是最心动的美景呢?为什么要把这一处场所区域作为营造心动的美景的优秀案例呢?笔者通过以下几点进行解析:

夜上海论坛 1从规划平面的空间序列来分析

夜上海论坛 林荫道的整个空间呈带状性,其曲折的道路设计,形成了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空间序列形式。它利用了造园手法中疏密相间、开合有致、有收有放的布局手法。形成了空间流动时的节奏感。

夜上海论坛 2从空间视域的节奏变化上分析

夜上海论坛 整个兴庆公园在整体的造园设计手法上,大量运用了中国古典的园林设计手法,尤其体现在对空间的对比上,对景、借景、藏与露、虚与实、蜿蜒曲折、移步换景的造园特点。我们把这种空间的变化形式归纳为两种空间;即流动空间和聚集空间。流动空间———在游客、观者走动时,这里的道路蜿蜒曲折,眼前的乔木和远处的构筑物给人以起到引导和暗示的作用;聚集空间———利用远处的构筑物或建筑形成借景,给美景增添虚与实、景物互相渗透,空间形成开与合的秩序变化,游客与游客之间形成看与被看的流动画面效果,更加增添了景色的趣味和变化的效果。

3从构成景物的要素上来分析

夜上海论坛 3.3.1建筑。远处的亭帽在林中的若隐若现,成为借景之物、点景之物,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水在几个要素中,起到柔化景致的效果,它与蜿蜒曲折的小径和驳岸线形成了相映成趣的和谐之美;3.3.3铺地。青色的横向铺石,形成景园朴实、自然的美感;地形坡度的起伏,形成空间构图多样变化又富有节奏起伏的韵律感;植物在这一块区域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设计者运用植物有层次的配植方式,形成了整个空间立面构图的层次感、韵律感和节奏感。并透过植物的植栽距离,形成空间景物的相互渗透关系。

4从这一场所的整体景彩来分析

色彩的搭配也是构成景观美的原因之一,这一块的景象,通过我们的提取,大体有以下几个色块组合的,形成了北方园林中秋冬季比较静谧、沉稳的色调美感。由于植物给我们所带来的艳丽的色块和较高的饱和度,所以在道路铺装时,所配置的色调较为灰亮、淡雅。形成明暗对比、主次色调相互映衬的和谐视觉效果。

夜上海论坛 5从它的空间尺度设计来分析

两旁较高的乔木、灌木(大约13~14m高的乔木,1.7~1m高的灌木)和中间小径(约1.7~2.7m,)形成了林荫道半私密的空间性质,使游客散步其中倍感到亲切和安全感。

6从它的画面构图美来分析

从画面的整个比例关系上来看,是基本按照黄金分割的比例原理,使整个构图张弛有度。

7从它的意境之美的构建来分析

意境离不开人五官感知、心情和环境气候时间(日照、温度、季节、地理位置)的集合感受。这里日出东方时,能隐约看到日光慢慢照射着林荫小道所透出来的光亮,到了夕阳西下,在西边我们又能看到太阳快落山时,和湖中的倒影相映成趣,美不胜收,使人心动不已,难以忘怀。

第2篇

1.1科学合理选择攀援植物

由于地理位置、气候等的原因,北方城市园林设计所采用的攀援植物的数量和种类比南方少很多,此外,北方生长的攀缘植物相对南方来说花期较短,而且花色比较单一。为了解决北方攀援植物比较缺乏的情况,一些相关的园林科研部门大力度地进行了许多引种实验和部分杂交育种研究,有些引种成功了,比如产自秦岭地区的盘叶忍冬以及杂交铁线莲等。以下是一些研究成果植物,在选择攀援植物进行园林设计时,要了解该植物的习性等,还要充分考虑该地区的气候、地理条件等因素。第一,爬山虎。爬山虎一般生长在阴湿的条件下,且耐寒、耐旱能力强,对土壤要求低,对气候有很强的适应性。爬山虎不怎么挑环境,生性随和,生长速度快、占地面积少、绿化覆盖面积大是其最大的优点。一根直径2cm的爬山虎藤条,在2年时间内,可以使墙面的绿化面积达到30~50m2。而且,爬山虎不怎么需要修剪,怕积水,在阴暗潮湿的环境或向阳的地方都能够茁壮生长,最好选择阴湿、肥沃的土壤,其生长效果是最好的。第二,金银花。金银花也称忍冬,适宜生长在温和、湿润的环境下,温度在20~30℃最好,其生命力强,几乎不挑土壤,而且耐盐碱,比较适合生长在深厚、疏松的腐殖土中。金银花一般在4月种植,种植前要把种子放在35~40℃的温水泡上24个小时,然后在深16~18cm的土坑里插5~6根金银花枝条,露出地面的部分为7~10cm左右即可,然后用土将其压实,最后喷1遍水,大概半个月时间就能生根。种植时间选在夏秋的潮湿天气最好,而且,要注意选择健壮且无病虫害的摘去叶子的枝条作为插条。第三,五叶地锦。该植物适应性强,不仅耐寒而且耐热。

夜上海论坛 一般在入冬前种植,在背风向阳处选择种植地,挖深度超过100cm的坑,要保持环境的潮润,以利于插穗在种植后顺利地生根、发芽。插穗要从粗壮无病的枝条中选取,将枝条剪成20~25cm的插穗,再把插穗蹲平基部,选择一定数目的插穗捆牢,种入坑中。种植时一定要保证基部朝下,而且插穗顶部不能露出,然后在插穗顶部盖上约5cm厚的潮润的土壤,在这之后直至1月份要根据气温的下降程度分次覆土,其覆土的厚度最后要达到50~70cm。经过5个月的时间,埋在土里的插穗会生长出乳白色嫩芽以及多条白根,然后对其进行细心的管理,不久就会长出一墙的五叶地锦。除以上介绍的攀植援物外,常用的攀援植物还有长春藤、南蛇藤、牵牛花、紫藤等等。在选择攀援植物时,不仅要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本地的气候条件,还要充分发挥其美化环境,提高绿化覆盖面的作用。攀援植物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弥补平地绿化的不足,在丰富绿化层次、提升园林建筑的艺术效果等方面也很有优势。攀援植物是园林植物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类型,由于茎较细软,不能直立生长,需要依附其它物体向上攀援。这个特性使园林绿化能够从平面向立体空间延伸,能够有效节省平面空间,大大增加绿化面积。

夜上海论坛 1.2园林设计中巧用攀援植物是关键环节

在园林绿化中,攀援植物有多种应用形式,通过对植物的攀援能力、观赏特性及其与被绿化物的协调等的全面细致考虑,总结了园林设计中攀援植物的几种主要的设计方式:

1.2.1凉廊式

夜上海论坛 凉廊式在园林设计中能起到过渡作用,利用攀援植物,使其覆盖在长廊的顶部或者侧面,从而有利于绿廊或花廊的形成,使园林更加美观。在使用这种设计方式时,要注意选择木质的缠绕类或卷须类的攀援植物,而且其生长力要强旺盛、分支的能力也要强、枝繁叶茂、花朵要秀美,例如紫藤、金银花等等。

1.2.2附壁式

在园林设计过程中,附壁式的应用极为广泛。依附物可以分为较为粗糙的墙面、石头墙、档土墙等,在该种设计方式中应用的攀援植物一般是吸附能力较强,而且绿色期较长的种类。进行设计时必须考虑到攀援植物与被绿化物的形态、色彩、质感的统一以及协调,如爬山虎,常春藤等等。

1.2.3棚架式

园林设计中,选择棚架式设计方式往往能起到点睛的作用。棚架式不仅能在园林中独立成景,而且有遮荫的作用,棚架式的造型主要包括伞亭状、蘑菇状、花瓶状等,在设计搭配时要注意“随形而变,依势而曲”这一规律,此外,与周围环境在形体、色彩、风格等方面的协调统一也很重要。

1.2.4篱垣式

夜上海论坛 篱垣式造景能体现园林设计的一种婉约风格,使园林具有浓厚的乡村风情。这种设计方式一般用于篱架、栅栏、矮墙等的绿化,利用篱架或围栏,使丝瓜、苦瓜等植物攀援在依附物上,再加上茅舍、流水等景物,能够有效营造出一种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观。这种造景方式常采用卷须类、缠绕类攀援植物;还要根据篱垣的不同选择适合的植物,如果将栅栏绿化作为透景,那么,种植植物时要注意植物间的间隔,以稀疏为佳,植物的枝叶要细小且观赏性强,如矮牵牛,铁线莲等。

1.2.5悬蔓式

悬蔓式是攀援植物的逆反利用。一般使用容器种植,使藤蔓、软枝植物在空中悬挂,给人一种别具风味的感觉。比如在进行墙面绿化时,我们将墙顶作为种植墙,在种植墙上种小型蔓生植物,使植物细长的枝叶向下生长、蔓延,能够与墙面上的植物互相辉映。

2结语

第3篇

1420年紫禁城建设落成,建成后原本一直有四座宫廷园林,包括御花园、宁寿宫花园、慈宁宫花园和建福宫花园。但1923年6月的一场大火将建福宫花园完全焚毁,所以至今只有其他三座园林基本保存完好。紫禁城沿着北京中轴线而建,御花园位于紫禁城内中轴线的北端,也是三座园林中唯一一个建于中轴线上的。整座园林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南北近百米、东西近140米。在这座占紫禁城面积不到2%的园林里,建有二十余座建筑物。它们呈左右对称、主次相依布局,整体紧凑而富丽。加上间或配置的花树山石,更加凸显了御花园的清秀雅致。明代初年御花园建成时被称为“宫后苑”,清代在园林的形制上没有对它进行太大改造翻修,只是更名为御花园。园内别致的亭台楼榭和高耸入天的古柏苍松参差相映,加上四周碧瓦红墙以及雕栏玉砌,的确让置身于此的人流连忘返。位于紫禁城西侧的慈宁宫内有一座慈宁宫花园,是清代在明代基础上新修扩建而成。慈宁宫花园南北长约一百三十米,东西宽约50米,园内有建筑11座,基本呈左右对称格局建造,布局相较于御花园疏朗许多。慈宁宫花园的园林特色主要表现在园内的湖石、花木,其精致程度丝毫不亚于御花园。但与御花园主要供皇帝休闲的功能不同,该园的主要功能是举行宗教活动。因此,园内无论是建筑还是湖石、花木,都自然或不自然地散发出清冷肃穆的气韵。坐落于宁寿宫西北面的宁寿宫花园,始建于1772年,耗时四年建成,是钟爱江南景致的乾隆皇帝下旨修建的。它南北长160米,东西宽40米,呈狭长条状紧凑布局。该园内有独立院馆5个,每个院馆无论是规划还是景色都各不相同。以上三座紫禁城内现存的宫廷园林与一般意义上的皇家园林不同,清代几座史上有名的皇家园林规模都很大,例如承德避暑山庄,占地近六百公顷。皇家园林的建造依山傍水,具有良好的借景条件和设计空间。但宫廷园林很难享有天然的造园条件,由于地处禁宫之内,设计发挥的余地很小。规整方正的平面、高墙深宫的遮挡、可借之景的缺乏,都不利于紫禁城内园林的设计建造。尽管如此,宫廷园林与皇家园林还是有一些共通的地方,例如园林内部建筑功能的凸显。清代皇帝大多有园居郊外的习惯,而且持续时间并不短,尤其以康熙、乾隆两位皇帝为甚。因此,园林内建筑的数量、类型、功能就不得不成为设计者、建造者们考虑的问题。清代都城北京所处的地理位置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园林建筑的功能性。由于北方花草树木开始凋敝的时间早,如果在园林中过多布置植物,很容易长时间表现出一种萧条的景象,所以只能依靠建筑物来占据较高的景象比重。例如在御花园内,整个占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都是建筑面积,宁寿宫花园中的建筑面积占整个花园面积的比重更高,约为二分之一。慈宁宫花园布局疏朗,但建筑面积也占了总面积的五分之一。

二、突破限制,相得益彰

夜上海论坛 园林设计和建造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处理好园林建筑和园林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使二者有机统一、相得益彰,充分发挥园林的整体美学效果。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家们多用山水为设计构图主体,用植物随宜配合山水,而建筑主要是为了点缀风景和用于观赏,进而实现对田园之乐、林泉之趣的追求。但清代紫禁城中的宫廷园林设计却并非如此。在平面构图设计上,紫禁城宫廷园林非常突出中轴线,用中轴线上的高大建筑统摄整个园林,再与整个宫殿的布局相配合。例如御花园的主要建筑就建在中轴线上,从北至南依次是顺贞门、承光门、钦安殿、天一门、坤宁门。其中钦安殿是御花园内规模最大的建筑。在中轴线的两边,右是澄瑞亭、千秋亭,左是浮碧亭、万春亭,呈对称布局形式。钦安殿则稳稳控制中轴线以及整个御花园。与御花园相比,慈宁宫的对称布局更加严格和明显。尽管它不是坐落于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但该园内有自己的轴线。轴线上的建筑从北至南依次是慈荫楼、咸若馆和临溪亭,假山、花坛布置其间。在轴线的两侧,建筑物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形制上都一模一样,保证严格对称。宁寿宫花园内也有一条轴线,尽管这条轴线并不直,于北端向东边一侧平移了大约三米的距离,但轴线上的建筑物控制整个园林的效果依然明显。清代紫禁城宫廷园林之所以要用建筑作为造园主要方式,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周围环境。在四周宏伟的宫殿建筑环绕下,园林缺乏良好的自然环境,如果要和谐统一园林建筑和园林环境的关系,就只能突出建筑的作用,让建筑成为园林主体,其他诸如植物、山水等处于从属地位,赋予宫廷园林在宫廷中的正确地位。宫廷园林建筑不同于一般建筑,它既要呼应四周的宫殿建筑,又要自然成为园林环境的一分子。基于这两点要求,宫廷园林建筑的大小规模必须适度,既要有足够的气派以统摄整个园林,又不能盖过宫殿建筑的锋芒,同时还要起到将宏伟宫殿与秀色园林相连通的过渡作用,以免宫殿与园林的界限过于呆板。御花园、慈宁宫和宁寿宫的轴线上都有一座高大的主建筑,分别是钦安殿、咸若馆和符望阁。这三座园林里再也没有其他建筑可以与三座主建筑的规模相比。而园内那些中等规模的建筑,则是主建筑向精致小规模建筑的必要过渡。例如御花园中的绛雪轩、养性斋、延晖阁、千秋亭、万春亭等,慈宁宫花园中的宝相楼、吉云楼、慈荫楼等,宁寿宫花园中的古华轩、养和精舍、萃赏楼等皆属此类。三座园林中还布置了主要由游廊相连接的小亭台馆谢,组成空间变化万千的景观,颇有山林意境。此外,建筑造型也是紫禁城园林设计重点考虑的对象。为了让造型富于变化,紫禁城园林建筑多采用四方形、八角形、曲尺形、十字形、梅花形、凹形和凸形等平面组合。瓦顶多采用歇山式、卷棚式、硬山式、悬山式、攒尖式等。其他建筑装饰、彩画等也力求不拘一格、富于变化。这样的建筑造型无疑缓解了宫廷建筑固有的凝重感,高度和谐了周围环境。御花园内建筑的瓦顶最为典型。尽管园内建筑严格对称,但瓦顶样式绝不刻意对称。最重要的钦安殿用的是重檐盝顶,澄瑞亭和浮碧亭用的是攒尖顶,万春亭和千秋亭用的是重檐攒尖顶,四神祠用的是八角攒尖顶,养性斋用的是两头转角顶,漱芳斋用的是硬山顶,延晖阁用的是歇山顶,天一门用的是八角盝顶,御景亭用的是四角攒尖顶等不一而足。整个御花园只有御景亭、玉粹亭和凝香亭所用屋顶样式相同,但它们的瓦顶色彩也是表现各异。灵活多变的建筑造型对御花园园林气氛的烘托起到了关键作用。

夜上海论坛 三、相互烘托,极富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