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中美教育差异论文范文

中美教育差异论文范文

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中美教育差异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美教育差异论文

第1篇

[关键词]语境理论 高语境 低语境 文化差异

1 引言

语境作为语言科学的一个概念,最先由德国语言学家Wegener于1985年提出。但当时并没有引起语言学界多大反响,在之后的30年中,语境理论也没有取得重大突破;直到1923年马林诺夫斯基重新讨论语境这个问题,提出了“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这个概念,并把它应用于不同语言的翻译和理解之中,并于1935年提出“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概念,语境研究才被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语境理论认为,交际过程中有种种不同的语境,而不同地区因为所处的语境不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文化差异。如果从语境理论角度出发对中美夜上海论坛文化差异进行分析,这些文化差异也就变得很容易理解,同时通过这样的分析,人们也可以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2 语境理论

霍尔(Hall)在1976年出版的Beyond Culture书中提出并区分了高语境文化(high-context culture)和低语境文化(low-context culture)

夜上海论坛 根据霍尔的表述,我们可以作以下的界定:在一种文化的言语交际过程中,如果话语意义的创造对语境的依赖程度比较高而对所使用的言语的依赖程度比较低,那么这种文化就是高语境文化;相反,如果意义的产生对所使用的言语依赖程度相对较高而对语境的依赖相对较低,那么这种文化属于低语境文化。

文化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霍尔进一步提出高语境交际和低语境交际,“refers to the fact that when people communicate, they take for granted how much the listener knows about the subject under discussion. In low-context communication, the listener knows very little and must be told practically everything. In high-context communication the listener is already "contexted" and does not need to be given much background information."

夜上海论坛 高语境和低语境文化及交际的特点差异较大:高语境交际中,符号所引发的意义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交际双方的共有的文化知识;依赖于人们思想预先设定的、先入为主的程序来传达信息。高语境交际过程中所使用的言语较少,对言语的依赖程度较低,更多地借助于非语言语境;低语境交际则相反。

夜上海论坛 通过对比,霍尔得出结论: “有着伟大而复杂文化的中国就处在天平的高语境一方”,而“美国文化……只是偏向天平较低的一方。”即中国文化具有高语境特性而美国文化具有低语境特性。(Samovar, 2000:98)

夜上海论坛 3 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下的中美文化差异

夜上海论坛 属于高语境文化的中国文化与属于低语境文化的美国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别,从语境理论来分析,可以看出的中美文化差异有很多:

(1)直接与间接交际方式的差异

夜上海论坛 高语境和低语境的不同决定了直接与间接的不同和交流方式。美国人愿意坦率直白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中国人则喜欢以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在交际的过程中,中国人更多考虑的是对方的感觉和面子问题习惯于把自己的真实思想隐蔽起来婉转地表达出来。为了避免双方尴尬, 我们常试图利用表情, 身势来暗示对方, 其真正意图有时很难从字面上判断。美国人则截然相反,他们不愿意受别人施加的影响,所以在表达时多是坦率直言。事实上,西方人有时不了解中国人的习惯,不善于察言观色,往往会引起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

(2)成功交际责任所属的差异

夜上海论坛 在低语境中,大量信息都要靠编码清晰的信息来传递,所以美国认为对交际成功负责的是说话者或作者,他们应该通过言语将意思表述清楚。如果言语没有完整清晰地表述意思,听者和读者可以要求得到更多的信息。说话者将这理解成积极的行为,因为它表明了听话者理解了并希望更全面的理解。而在高语境中,绝大部分信息很少出现在编码清晰的信息里,所以中国人认为说话者不必在言语中完整精确地表达意思,听话者有责任通过注意言语表达的语境来阐释言语的意思,他们期望听话者在阐释信息意思中负更多的责任,发挥语用推理能力,进而推导出说话者的意图,听话者也习惯于并善于从身体语言、沉默等话外之音中去寻找意义。

夜上海论坛 (3)用语方面的差异

相比中国人,美国人不注意非言语传达的信息。当他们做出回应时,他们是回应人们所说的而不是回应人们是怎样表现的,而对情景,参与者的角色等语境因素不予注意。通常中国人在理解这些语境信息的意思是没有困难的,当中国人看见美国人不能或没有对语境信息做出回应时,他们会认为美国人对他人的感受不敏感。美国人确实也使用一些表达问候、谢意的礼节用语,但是这些固定短语和惯用语在低语境中的作用比在高语境中的小得多。由于作为低语境的交际者的美国人希望其他人说的话信息量大,所以他们常常误解礼貌用语的意思。低语境的交际者常常不满高语境的交际者在言谈中使用套话,他们希望所有的言词都有意义。

4 结语

由于语境不同,属于高语境文化的中国文化与属于低语境文化的美国文化之间有很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已经、正在而且还会给中美跨文化交际带来困难。从语境理论出发对中美文化差异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克服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研究高低语境文化及由其决定的高低语境交际,对于跨文化交际和外语教学实践必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种指导意义在此不再赘述。

参考文献:

[1]Samovar, L.A, Poter, R.E&Stefani, L.A.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Guo-Ming Chen, William J.Starosta. Foundation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7.

第2篇

摘要: 本文以Hall所提出的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交际理论为指导,分析了中美两国由于不同语境而造成的文化上的差异。

关键词:高语境;低语境;文化;差异

一、引言

语言与文化二者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人们通常把语言称作文化的载体,它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语言的使用不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1987年莱文等把文化比作海洋中的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往往很少,大部分隐藏在水下,露出水面的部分指文化的表层,如语言,饮食,穿着等;隐性部分指观念,价值,交际规则等,这属于文化的深层。[1]语言作为文化表层的一部分,其发展和使用都受到了深层文化的极大影响。而且文化具有民族性。本文从霍尔的高语境和低语境交际理论出发,分析中美在文化方面的差异。

二、高语境与低语境交际理论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T. 霍尔( Edward T.Hall ) 在1976 年出版的《超越文化》一书中, 颇有见地地提出文化具有语境性, 并将语境分为高语境( High Context ) 与低语境(Low Context ) 。霍尔认为[2]:“任何事物均可被赋予高、中、低语境的特征。高语境事物具有预先编排信息的特色,编排的信息处于接受者手里及背景中,仅有微小部分存于传递的讯息中。低语境事物恰好相反, 大部分信息必须处在传递的讯息中, 以便补充语境中丢失的部分( 内在语境及外在语境) 。”也就是说:“高语境( HC) 传播或讯息即是绝大部分信息或存于物质语境中或内化在个人身上,而极少数则处在清晰、被传递的编码讯息中。低语境(LC) 传播正好相反,即将大量的信息置于清晰的编码中。” 由此, 我们可以看出, 高语境中语义的承载主要不是语言性的, 而是非语言和语境性的。语义主要从存储的非语言及语境中衍生出来,信息不是包含于语言传输中, 而在低语境中。语义的主要载体是语言本身,非语言的及语境性信息对语义的影响是有限的, 语义主要包含于进行交际的语言中。高语境中的信息解码更多地依赖交际者双方共享的文化规约和交际时的情景, 而低语境中的信息解码则主要在言语中,交际信息对语境的依赖性小。霍尔通过研究得出结论:“有着伟大而复杂文化的中国就处在天平的高语境一方”, 而“美国文化⋯⋯只是偏向天平较低的一方”。中国文化具有高语境特性而美国文化就具有低语境特性。

三、不同语境文化产生的深层理论和现实根源

每一种语境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一套系统,指导人们日常生活的言行。它是如此根深蒂固地塑造了人的思想,以至于人们形成了一种价值意义上的条件反射。这些价值观念包括行为的准则、思维方式、认知准绳、处世哲学、推理模式、评价规范、道德标准,成为人们的集体无意识和民族性格的基石。

1. 天人合一与天人对立: 中国传统哲学强调的是对立面的和谐和相互渗透, 即对立中的统一, 美国文化强调的是对立面的相互斗争转化, 即统一中的对立。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到后来的董仲舒“以类和之,天人和一”成为“天人感应”的思想观念。美国人则将世界万物对立起来:工作对娱乐,成功对失败,好对坏。由于美国人容易对事物作两极化的思考,所以很难使他们接受第三种,而不是用两种范畴思考问题,由此,形成对待事物习惯分析的思想方式和重逻辑的

夜上海论坛 思维模式,以及求精确的言语观。

夜上海论坛 2. 群体取向与个人主义取向: 以群体和等级为纽带的东方人际关系是一种互补 (complementary) 与垂直 (vertical) 的关系而以个人为中心的西方人际关系则是一种对称 (Symmetrical) 和水平 (horizontal) 的关系。群体取向还包括他人取向,表现出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为集体牺牲个人。他人取向表现为“人言可畏”,中国人做事先考虑别人怎么想,在出现冲突和矛盾时,强调“以和为贵”。与中国文化相反,美国人极端崇拜个人主义。西方的个人主义据说渊源于15 世纪的文艺复兴,由17 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John Locke) 发扬光大,强调隐私权,自由至上和标新立异等等。

3. 经济发展: 中国属于农业国, 民众安土重迁, 彼此相互熟知, 联系密切, 有着长期共同的生活经历和背景, 形成“高语境”文化。而美国正好相反,属于工业国,人口迁徙量大,速度快,加上“个人主义”和“隐私”观念,使人们相互之间不易培养共同的生活经历和背景,在交流中不得不依靠语言来表达,由此形成“低语境”文化。

夜上海论坛 四、高低语境引起的中美文化差异

1.间接的表达方式。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孕育了丰富而独特的民族文化。中国文化强调“和”的境界,以群体为核心,以家庭为单位,维护群体和睦,注重伦理道德,推崇尊老爱幼。中国人崇尚含蓄品性,是内向的集体性格。中国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天人合一,把自然人格化,追求人的精神消融于自然界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5] 。中国文化是高语境文化的代表,其东方民族思维方式具有直观综合的基本特征,比较注重从整体方面把握对象,故认识中的模糊色彩比较突出。在表达方式上,则注重含蓄、了解和信任,不依赖于文字或条约。宁波大红鹰经贸有限公司在各杂志上所登广告的广告词就是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深植于中华民族文化之中的自然流露,引起受众特有的感受和共鸣。给人一种天上人间融于一体的意境。广告内容虽与商品、服务本身并无直接关系,但它依赖富含文化内涵的构思,和富有象征哲理的语言编码,展现民族的哲学观与价值观。

2.直接的表达方式。美国文化是典型的低语境文化。它强调以个体为核心,注重个人作用与利益。美国人体现出理性化的文化精神,其思维方式以逻辑分析为主要特征,倾向于认识的细[6] ,追求确定、精确的认识,排斥思维中的不确定性、模糊性。依据美国人的认知思维模式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于信息传播中对文化背景的共融性要求不如中国高,并且文化标识不如高语境传播明显。如美国一家邮递快件公司COLOR DIRECT为其服务推出的广告词“SO ⋯⋯YOU WANT TOMAIL A STRAWBERRY SURBET ?”(想通过邮局邮寄一份草莓冰淇淋吗?) 简洁直白的一个问句将其快速、安全、包罗万象的服务表现得淋漓尽致。

五、结语

夜上海论坛 由于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在文化取向、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时间取向、社会规范等方面差异甚大,跨文化交际始终都是一个大问题,那么来自高低语境文化的人们如何才能成功的交际笔者认为,首先要了解高低语境文化的差异,其次是要做到相互理解,宽容。在交际时最好能做到换位思考,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和组织语言。最后就是建立信任---依据交际双方之间的言行举止及可信度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缩小不同文化之间的差距,从而促进不同文化间的更好交流。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Hall, Edward T. 超越文化 [M]. 居延安等译, 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1988:96.

[3]唐德根. 跨文化交际学[M]. 长沙: 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181.

[4]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134

[5]阮恒辉. 广告运作实务[M].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7.

第3篇

夜上海论坛    影视产品作为观众精神营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分析其代表作品的价值和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分析热播的美国电视剧《越狱》为标志的美国文化的扩散,对我国影视剧目的繁荣发展有较大的借鉴作用。

夜上海论坛     《越狱》是在美国的社会氛围和文化体制下诞生的,这与中国的电视剧明显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众所周知,美剧的流程都是很商业化的。这和人们的社会价值观是分不开的,在美国,拜金主义观念深入人心。以《越狱》为例,制片人会先挑选出有市场潜力的故事题材,选择合适的演员,先拍一集试播,市场反映好,才开始剧本创作,大都采用每周播出一集的方式进行制作,所以观众一周之后才能看到一部电视剧的新进展;而在中国,一般都是全部拍摄和后期制作完成之后才搬上荧幕与观众见面,如果在制作前期就有能力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宣传得一般会收到不错的关注,不过有的剧组没有这么好的条件,等到播出之后观众不买账,收视率达不到预计效果,可能就会造成相当大的影视产业浪费;不过这样的制作方式有利于电视剧的一气呵成,从而达到一种相对完整的效果。

夜上海论坛     具体到播出体制上,美剧和国产剧也有着很大的不同。美剧的播出体制是和制作流程相吻合的,完全以收视率为前提,如果可以超过某个百分点,广告商的订单多,对该剧的投资就会相应提高,电视剧的质量得到了保证,就会形成良性循环,按照每制作一集播出一集的方式,按部就班地一直持续下去,《越狱》的第一、二季就是这样制作完成依次与观众见面的,从2005年8月第一季开播到2007年4月第二季的结束,历时近两年的时间。相反,如果一部电视剧的收视率低于某个百分点,制作方和广告商就都会减少投资,电视剧的质量得不到保证,那么,就是这部电视剧走向穷途末路的时候了。

    而在中国,一部电视剧一旦决定拍摄,就会在杀青之后,一集一集地连续、集中播出,播出时间历时比较短,所以一般只是电视台打算播出哪部电视剧的版权费用问题,而很少会见到中途停播的现象。在中国的影视界,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在电视剧中凡是依托名导和大腕的,收视率往往就相对较高,赚个盆满钵满不是问题。还有部分电视剧由于一些原因必须播出和禁止播出,这也是中国影视剧播出的一个特点。不在这两个范围之内的就只能依照观众的认可程度,收视率或高或低了。

第4篇

【依托项目】该论文也是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英语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编号:2013zy08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05-01

一、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夜上海论坛 随着科技、经济和多元文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不论是哪种类型或层次的外语教育,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教学目标。赵芳分别对河南大学、郑州师范学院和琼州学院的学生展开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学生的国外文化知识主要来自于外语教学,其中50%的学生表示也经常通过媒体了解外国文化,19%的学生表示经常和学校的外交接触,17%的学生偶尔参加文化活动或培训,8%的学生偶尔参加驻华外国机构的活动,3%的学生与学校外交以外的其他外国人接触。97%的学生从未去国外旅游、探亲或游学。外语教育责无旁贷地承担着国家未来跨文化人力资本的语言与文化教育的重要任务。课程是教学的内核,鉴于此,本论文聚焦于“大学英语精读”和“美国文学” 两门必修课程,从微观层面探讨跨文化交际能力“渗透式”培养模式的具体应用。

二、“精读”和“美国文学”中的文化渗透

夜上海论坛 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由意识、知识、能力、态度和素养五部分组成。“渗透式”模式是将跨文化能力培养主线贯穿每一个教学环节,渗透到学生的个体发展中,形成完整的跨文化能力培养体系。

“大学英语精读” 课程是专业基础模块的第一门课程,总学时最多,贯穿整个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因此抓好这门课程文化教学的合理渗透对整个专业建设至关重要。我们分别整理出各单元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内容,将其与该单元语言点紧密融合进行教学。这些内容具体包括中美教育中的交流与独立、中美谈话方式的差异、中美银行发展及特点、说说中美侦探小说和间谍形象、中美思想文化渊源、说说“天人合一”、 自然对人的精神与性格的作用(中美对比)、说说儒教和基督教对“人性”的理解、犬儒主义与老庄思想、认识及中美对犯罪的惩治、希腊神话故事和中国神话故事、中国侠士与西方骑士、透视中国民族政策与西方种族政策、美国的独立革命与中国的、文明与欲望等。

“美国文学”在我校是第四学年第一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该门课程以陶洁主编的《美国文学选读》(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为教材,我们精心设置第一文化课堂和第二文化课堂,构建跨文化语境,提供文化信息和开展文化体验。第一文化课堂每个单元结合文学文本进行一定程度的中美文学、文化比较,包括富兰克林道德伦理观的中国渊源、爱伦?坡与鲁迅小说创作之比较、爱默生与中国当代文学、陈小青与《霍桑探案集》、《白鲸》中的辩证法、梭罗与海子、苇岸、朗费罗诗歌对中国新诗的影响、马克?吐温的中国情节、从《海上扁舟》反思人文主义、舍伍德?安德森作品中的老庄思想、村上春树对菲茨杰拉德的继承与创新、福克纳与莫言作品比较、白先勇与田纳西?威廉斯、阿瑟?米勒对当代中国戏剧的意义等。第二文化课堂包括学习汇报表演(以辩论赛、诗歌朗诵、演讲、戏剧形式)、“我说名著”读书报告会、自习古希腊古罗马神话故事和圣经故事(制作PPT展示)等。

第5篇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中美差异;启示

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取向和国情,决定着中美两国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比较中美两国的教育方式,借鉴其先进经验,对于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战略意义。

夜上海论坛 美国培养方式的突出特点是灵活有度,学少悟多,善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个性发展及创造性,美国的课程设置灵活,更多的从社会需求和学生生存需要考虑,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及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不断拓展和创新。

中国教育以培养学习能力为主,容易重视学而忽视了悟,多出学习型人才。中国教育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及对知识的积累和灌输,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继承和对学术权威的尊重。而且中国人容易重视文凭学历,使得社会过度强调考试的唯一性和重要性。

一、中美研究生教育差异

11培养方式不同。

夜上海论坛 美国的研究生入学没有统一的全国考试,大多数学校全年接受学生的申请,学生可以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选择春季或秋季入学。由学校经几方面成绩和情况的综合平衡,决定是否录取。不单纯以分取人。招生具有开放性、世界性。中国的硕士研究生须通过全国统一的入学考试,也就是初试,还须参加所报考学校的自主复试。博士生的招生,采用考试与推荐相结合的方式。

夜上海论坛 美国硕士生学制一般两年。开始学习期间不指定导师和研究方向,系里设一位研究生顾问对每个研究生的个人情况、课程的选择、学习期限、选定导师等提出建议。半年或一年后硕士生可以自己选择导师,导师与其他几名教师一起组成一个硕士生指导委员会,负责对硕士生的指导。我国研究生学制一般是两年半或三年,入学后确定研究方向和导师,课程教学上分化细,课程设计比较专业化。培养方案上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并重,课程多。

夜上海论坛 相比较而言,美国的课程教学重视基础,面稍宽。中国则更专业化,面较窄。美国研究生在学习中逐渐明确方向,而中国学生学习初期就有了具体的方向。所以美国学生相对适应面更广些。另外,美国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多,我国则是课程多。这使我国研究生能系统的掌握知识和科研成果,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能力。

12教学内容不同

夜上海论坛 美国大学普遍重视研究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的锻炼和培养。通常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提纲挈领式地讲解,要求学生课前必须认真阅读大量资料,归纳问题并课堂讨论。导师非常鼓励学生去研究那些目前尚未解决或有争议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认真思考解放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中国的研究生的教育形式与风格依然停留在本科阶段,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本科教育的简单延续。课堂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课堂活动。讲课的内容大多是已定论的东西。

夜上海论坛 另外,美国实行严格的研究生“淘汰制”。一般研究生院淘汰率在10% -1%,著名大学可达30% -40%。中国研究生淘汰率很低。研究生过分注重入学考试,轻视学习过程的考查。中国的研究生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入学前的考查,还应当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建立研究生淘汰制度,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要实行双盲评审和导师回避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13教育目标不同

夜上海论坛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按学位层次分为硕士和博士两个层次。博士学位包括研究性博士和专业性博士两种,其中,研究性博士学位是一种学术性学位,重点培养研究生从事学术领域的工作。其目标是使学生具有从事创造性活动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其自由地探索问题和发表意见,用批判的眼光评价专业领域,用恰当的原理和方法去认识评价说明科学前沿的争论点和问题,开发学生们在学科上做出有意义的贡献的能力。硕士学位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学术性学位,这种类型的硕士生被看成是博士生阶段前的一段学术低级训练过程。其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初步学会从事学术活动或进行科学研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拥有学术背景和训练,获得和掌握非应用型的理论知识,而不是为了实际应用来发展技能和技术。而职业型硕士的目的在于把学生引向一个具体职业,它更多的指向知识的直接运用而不是独创研究。

我国研究生从学位层次上也分为博士和硕士两个层次。博士培养目标是“一般以攻读学术型学位为主。博士研究生教育主要培养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学术型人才,兼顾其他行业的需要。培养的核心在于知识创新和通过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研究成果。”硕士研究生教育目标正处在“从目前以攻读学术型学位为多数、辅以少数攻读应用型、复合型学位的状况,逐步调整到多种类型并举,应用型复合型学位为多数的新格局”的转变过程中。但从目前的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看,我国还没有出现类似美国专业博士。在硕士学位层次上,仍是以强调学术型学位为研究生教育的主体。

二、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研究生教育应该确立“以人为本,多元化发展”的教育理念。在育人目标上,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树立科学的人才价值观, 培养学生富有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和创造才能。

构建激励与约束机制,教学管理应实现制度性和灵活性与淘汰的统一。既要注重制度的规范性、严肃性和统一性,又要考虑对制度的合理性、人文性和灵活性。在学籍管理制度上应更富有弹性率,并且应注意保持一定的淘汰率,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

倡导教学形式创新与多样性,鼓励个体创新。教学实践应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既注重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广泛采用“自由讨论式”、“自主研究式”等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求异性和挑战性,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夜上海论坛 总之,美国教育优势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在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之上,重视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使学生既有很好的基础又有很高的创造力。中国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使用教学民主、注重启发教学和鼓励学生探究等措施,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发展。

夜上海论坛 总结:一国的教育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不同的教育反映了不同的社会文化内涵。我们既不用一味的追着国外的步子,同样也不能固步自封。我们需要探索出既适应中国社会又融合了国外先进经验的教育模式,做到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刘鸿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

[2]李思静浅谈中美教育理念的差异[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42-43

夜上海论坛 [3]洪金水中美研究生教育培养方式比较分析及借鉴[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8,6:82-83

夜上海论坛 [4]薛燕华中美教育比较及我国教育发展之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6:130-131

[]刘少雪中美两国的研究生教育可以比较吗[J]复旦教育论坛,2011,9(2):43-47

夜上海论坛 [6]张永伟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目标现状特点的比较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32

第6篇

论文摘要:中美两国由于政治制度、传统文化、历史背景等不同,校园文化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过分析中美校园文化差异并寻求其文化根源,有助于中美两国学生之间沟通、理解。此外,我们应立足于本国优良的传统文化,积极吸收美国校园文化中的精华,为我国现代大学教育的发展营造更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夜上海论坛 对中美校园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探求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及文化根源,有助于增进中美两国学生的互相理解与沟通。同时,美国是一个发达的、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其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有其独到之处,可以为我国的高等院校校园建设和教育工作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

校园文化

夜上海论坛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来源于社会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在大学校园的折射和反映。因此它必然受到社会主流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与社会主流文化的基本倾向保持一致的同时,又对社会的主流文化起着引领和推动作用。

夜上海论坛 广义的校园文化可以划分为四个层面:第一,物质文化形态,即以物质文明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景观。如校园地理环境,建筑群布局,艺术文化设施等。第二,制度文化形态,即以社会关系反映出来的文化。如学校的隶属关系、管理体制、组织机构等。第三,观念文化,即以理性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精神文化形态。如办学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校风,学风等。第四,心态文化,即内隐于师生中的无形的深层文化形态,如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情感方式、审美情趣等。①狭义的校园文化主要指广义校园文化的外显形式,如校园思潮,校园教育,校园生活,校园文化制度,校园文化设施,校风学风等。按其功能还可以简略划分为思想修养型、学术智能型、艺术美育型三个系列,或三个系列的综合。

中美校园文化差异

校园建筑的差异。中国的大学校园通常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高高的围墙将学校与外界隔离开来,学校的一切活动几乎都在封闭的围墙内进行。而美国大学一般没有围墙,是所谓的“无边际大学”、“无围墙大学”,是开放性学校。学校与其他领地的分界似乎根本不存在,但实际上美国人的心中存在着无形的分界线。

夜上海论坛 这种差异和中西传统文化有着很大的关系。中国的院墙文化自古就有而且闻名于世,人们习惯于用围墙来保护群体或家庭的领地及利益。围墙是中国民族文化趋于封闭、向心、内敛与含蓄的文化心理的表现,而这种心理又与中国人安于现状、与世无争的出世哲学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分不开。②另外,院墙文化实际上是对群体隐私的一种维护,中国人一般遵循内部开放,对外封闭的原则,对外界采取封闭防范的态度。而美国人的房子,包括学校、政府机构等,都是以房屋为中心,四周向外敞开,有的虽然修建篱笆,但也是一些低矮的栅栏,给人以对外开放的感觉。美国人性格外向、直率,崇尚自由和竞争、爱冒险。这种敞开的建筑布局与中国的院墙文化相反,体现了美国人对外开放、内部封闭的居住文化心理。

“教”与“学”的差异。中国大学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课堂上教师只是把提前备好的课程内容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全盘而被动地接受。教学方法依然以提问、背诵、作业为主,学生成为机械的记忆工具,动手能力和认知能力很差。另外,大学生学术能力也比较差。可以说中国大学教育培养出了一群考试的“高手”,而非是具备综合能力的实用人才。

美国高等教育非常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校园文化极具崇尚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价值观念。学校给了学生很大的学习自由空间,如通过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使学生能自主安排学习生活、自由选择学习方式等等。学生和教师之间关系平等,上课气氛自由轻松,学生可以随时举手发言,而且学生的任何发言都会受到鼓励。教学方式多样化,如个案讨论、小型辩论赛、论文中期发表报告等,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反应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课余生活的差异。中国大学生的课余活动很单调,一般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或者社团组织的由学生选择参加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大多数的学生都不会参加这些活动,因为他们认为学习是首要任务。因此很多学生只顾埋头苦读,对其他社会生活知识与社会实践漠不关心,一心只读“圣贤书”。

夜上海论坛 美国许多高校学生社团活动非常活跃,学校鼓励资助大学生成立各种各样的课外、校外活动团体,这些团体活动的内容与方式完全由学生自主讨论决定。他们的活动花样繁多,完全按自己的喜好或设计方案行事,在活动中体验快乐,获得技能,求得个性发展,其活动氛围也是充满了自由和民主。

夜上海论坛 独立与依赖的差异。中国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各种费用大多都是由父母来承担的。很多人认为花父母的钱是理所当然的,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能够自食其力。而父母也认为赚钱供给孩子读大学是自己应尽的义务,这直接导致了大学生过分地依赖父母。

美国的大学生非常独立,崇尚个人奋斗,基本上都是靠自己打工来挣取学费和日常开支。有的学生业余时间有好几份工作,即使再辛苦,也不会向父母伸手,因为他们认为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只有名字而已,而不是财产,自己想要的东西必须通过自己的拼搏才能获得。

夜上海论坛 中美校园文化差异的根源

夜上海论坛 校园文化深受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两国传统文化的差异深深地影响着当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导致不同校园文化差异的根源。

性本善与性本恶论。“人之初,性本善”是中国人关于人性的基本观点。也就是说,人原本都是善良的,人生只要固守住善良的本性就可以了。这就造成了中国人“安于现状”,“安分守己”,“知足者常乐”的为人处事的原则。美国文化恰恰相反,受基督教的影响,尊崇“原罪说”,即认为人生来是有罪的,这源于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犯了原罪,被赶出伊甸园,到凡间受罪。因此为了改变原罪,人们就要不断地辛苦劳作。

集体主义取向和个人主义取向。中国人提倡集体、社会、国家利益至上,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在处理各类关系时,必须做到“克己守道”、“循规蹈矩”、“自我压抑”、“与集体和领导保持一致”。这种取向也使中国人性格内向、含蓄、好静、谦虚忍让,并力求使自己与环境相适应。而美国文化极端推崇个人主义取向。美国是多民族、多宗教文化传统的国家,崇尚自由平等、个人奋斗、英雄主义、实用主义的“美国精神”。美国人追求个人享受,放任个性,自由发展,不仅包括个人物质利益的追求与满足,还包括个人意志和自我的实现。

求稳与求变。中国文化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不管是个人的发展还是社会的发展都追求一个字“稳”。人们习惯于“相安无事”,“知足常乐”,“安居乐业”的行事准则,因此做任何事都是以“稳”为前提。而美国文化的真谛在于“变化”二字,核心思想是“无物不变”,而且变化永不停顿。他们认为没有创新、没有变化就没有进步和未来。因此美国人喜欢标新立异,独辟蹊径,不管是变好还是变坏,他们始终相信靠自己的双手就能改变命运。

夜上海论坛 对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

不难理解,美国校园文化既有先进、积极的方面,亦有落后、消极之处。因此,我们应该在立足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吸收美国校园文化中精华部分。

夜上海论坛 首先,中国校园文化建设应当借鉴美国校园文化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学校的一切工作以学生为中心,一切围绕学生的成长,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学生尽量提供自主、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冷静分析、自主决策的习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夜上海论坛 其次,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提高学生科研能力。注重学术,阐释思想,是现代大学的重要办学理念。我国的大学教育注重知识的储备和积累,但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当学生刚进入校园时,就应该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科研。另外,可以多举行各类学术报告,使学生亲身感受学术和思想的魅力,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对学术的兴趣。

最后,制定开放的课程体系,实行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各高校可以根据本地区的特点与需要、学校传统、课程基础以及教师专长来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体系,允许在不同高校的相同专业开设不同课程。其次,课程开设具有多样性。为了适应学生的不同需求,“注意同一课程的多样化,同一门课程为学生开出不同难度的若干课程,同一难度的课程由不同风格的教师讲授,同一领域的课程开设不同方向的课程供学生选择。”③

夜上海论坛 总之,中美两国由于传统文化、社会制度及教育体制的不同,校园文化从建筑、教学、课余生活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我国校园文化建设应该立足于优良的传统文化,吸收美国校园文化中合理、进步、精华的部分,促进中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为现代大学教育的发展营造更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新型的综合性人才。(作者单位:商丘师范学院外语学院)

注释:

①Avruch, K,“Culture and Conflict Resolution”, Washington DC: 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 Press, 1998.

第7篇

论文摘要:对中美学校体育教学法教材的内容进行比较。中国的体育教学法教材涉及面较宽泛而不够细致,不仅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计划及教学评估等,还包括学校体育的功能、训练与竞赛等内容。美国体育教学法教材主要强调体育教学过程,特别强调对学习过程和教学对象的了解及课堂的管理。研究认为,两国体育教学法教材内容的差异应该来自于中美体育总的指导方针的差异,及两国学校体育教学法课程设置的不同。

通过改进体育教师教育来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已成国际共识。作为体育教师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学校体育教学法课程的设置形式与内容体系是影响体育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

夜上海论坛 中美两国体育院系都将体育教学法列为主要课程。由于中美教育体制不同,两国在体育教师培养的方式与课程设置上也有所区别。近年来,有关学者曾对中美体育教师的培养进行了比较研究。例如,王永盛和姜明对中美体育专业学生入学要求、课程设置及教育实习进行了比较,该文主要从宏观上比较了中美体育教师及研究生的培养。项世新等对中美本科体育师范教育诸方面(如入学条件、师范专业条件、体育师范学习的特殊要求、毕业及教师资格证书要求、本科体育师范课程内容等)进行了比较。关北光等曾比较了中美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本文试图通过比较中美学校体育教学法课程的教材内容,发现两国培养体育教师的差异,为我国体育教学法建设以及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1 中美学校体育教学法教材内容对比

从中美两国分别选出几本有代表性的涉及体育教学法的教材进行比较,其中,中国选取周登嵩、潘绍伟的《学校体育学》、毛振明的《体育教学论》、季浏的《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法》。美国选取《体育教学策略》、《体育教学技能发展》(Developing Teaching Skillsin Physical Eduction)、《充满活力的初中体育》fDynamic Physical Education for Secondary School Chil-dren)、《活动的儿童:体育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rChildren Moving:A Reflective Approach to TeachingPhysical Education)。

夜上海论坛 1.1 中美学校体育教学法教材内容的共性

夜上海论坛 中美学校体育教学法教材内容存在两点共同之处。其一,体育教学法的教材都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计划、教学评估等章节。这表明中美体育教育专家都认为教学方法、教学计划、教学评估是学校体育教学法教材的核心内容,体育专业预备师资必须掌握这些知识。其二,分学段安排相应教学法内容。这说明中美体育教育专家对不同学段体育教法体系应该存在显著差异有共识。

1.2 中美学校体育教学法教材内容的差异

中国的体育教学法教材涉及面较广,不仅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计划及教学评估等,而且包括学校体育目标、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等内容。中国的教材对体育教学宏观方面的论述较多。例如,中国的教材比较详细介绍了学校体育对学生身心的发展,学校体育在家庭和社会中发挥的功能。另外,中国的教材对如何组织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做了介绍。

美国体育教学法教材主要集中在体育教学过程上,特别强调对学习过程及学生(教学对象)的分析。美国的教材除了介绍教学方法、教学计划、教学评估外,还用大量的篇幅讲述学生的个体差异、体育课堂的管理以及残疾学生的教学。相对而言,美国的教材对体育教学微观方面的论述较多。例如,美国的许多教材都有专门的章节介绍体育课堂的管理,详细讲述了如何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和学生个体差异采用预防性或纠正性的管理手段。又如,如何帮助残疾学生或具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习体育技能,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建立终身体育观念,也是美国体育教材中一项重要内容。有的美国教材还详细地讲述如何根据学生身体的发展来教授基本的运动技能。此外,美国的几本教材都有相关的章节介绍如何观察教学过程的方法与手段,主要讲述体育教师如何利用不同的测评方法与手段,自我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中国的体育教材不同,美国的体育教学法教材几乎很少介绍课余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内容。

2 中美学校体育教学法教材内容差异的成因

2.1 中美两国体育的总体指导方针

夜上海论坛 中国体育有两个重要的体育文件,即“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因此,我国的学校体育也必须围绕这两个计划而实施。而美国的体育教育实际由各州政府进行指导,各个地方学区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其主要方针是促进全民健身,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和习惯。州政府对课余体育竞赛并无具体要求,而校际间的体育竞赛和体育教学是分开的,有专门的竞赛协会和部门负责。显然,中美体育总的指导方针和管理设置的差异,也反映到了体育教学法教材内容上。

夜上海论坛 2.2 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

在中国,体育教学法只是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开设,相关内容多散见于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以及各运动项目命名的“术科”之中。例如,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体育教学法相关课程包括普通教育学、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诸多术科课程以及近年新开设的教师职业技能课程。然而,尽管体育教学法的相关课程看似很多,但在相关课程各自的内容体系中教学法的内容相对薄弱。这一点不仅在中国有关教学法的教材内容体系中体现,而且还可以从中国有关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的现状中得到间接印证。而美国体育院系的学生至少要上两门以上的体育教学法课程(如,小学体育教学法和中学体育教学法)。

美国有专门的体育教学法教材供小学和中学使用。例如,《活动的儿童:体育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是专门为小学体育教学法课程而编写;《充满活力的初中体育》是专门为中学体育教学法课程而编写。美国的体育学者认为,中小学生在身体发育、心智水平、运动兴趣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材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及教学管理的选择上都应有所区别。此外,中国的体育院系都开设普通教育学这门课程,而美国的体育系通常不专门开设这门课。在美国体育教师的培养计划中,普通教育学相关知识已被揉合到中小学体育教学法课程中了。

近十年来,美国在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教师教育研究领域发展迅速。美国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已从过去单纯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转变成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偏重于教师的“教”到着重于学生的“学”。一些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如“动作教育模式”、“运动教育模式”、“理解式球类教学模式”等都被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所采用。

2.3 体育教师教育的基本取向

中美体育教学法教材内容的差异还源于两国体育教师教育的不同取向,即是否构建并实施体育师资培养标准。

夜上海论坛 美国体育教师的培养根据美国学校体育教学的需求而发展。自1995年,美国颁布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全国体育教学标准,大多数体育教师都将帮助学生建立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和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为最终教学目标。最近,美国进行了一系列的体育教学改革,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过去偏重教授集体运动项目(篮球、足球、排球等),到侧重更具体育锻炼价值的终身体育锻炼活动,包括双人隔网项目(网球、羽毛球等),个人体育活动项目(举重、高尔夫球等),户外体育活动(攀岩、徒步旅行等),水上项目(游泳等)和非传统体育活动项目(飞碟、轮滑等)。

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培养出有时代特点的体育教师,美国体育运动联合会最近颁发了新的体育教师培养标准——“2008年美国本科生体育师资培养标准”,明确6项内容:(1)科学与理论知识(体育预备师资应具备与培养体育人才相关的专业知识、科学和理论知识,并拥有把理论知识运用在实践中的能力);(2)体育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体育预备师资具有必需的运动技能和良好的身体素质);f3)课程的计划与实施(体育预备师资具有制定和应用教学计划和教案的能力,教学计划的制定必须依据地方,州及国家体育教学标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满足所有学生的不同需求);(4)教学的实施与管理(体育预备师资能够在教学中有效地运用教学语言、多种教学方法和技巧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学习过程和提高学习的效果);(5)教学效果的评估(体育预备师资能够运用多种测评手段分析和反思教学的效果,并及时调整教学决策);(6)职业素养(体育预备师资具备成为一名专业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多种素养)。美国各体育院系也对体育预备教师的培养计划进行了改革,对体育院系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如有些美国体育院系增设了“身体素质教学法”课程,这门课程主要是帮助体育预备教师学习如何在中小学体育课中教授身体素质的理论知识,以便于帮助中小学生提高身体素质。

美国的体育教学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美国学者认为体育预备教师在教育实习之前应有更多体育教学实践机会。许多美国的体育院系将中、小学教学法课程分为两部分:课堂的理论讲叙和中小学体育实践。例如,美国加州州立大学贝克斯菲尔德分校教授小学体育教学法时,在学期的前半段,会先在课堂上讲叙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安排体育专业的学生相互进行模拟体育教学,并去中、小学校观摩体育课。在学期的后半段,安排体育专业的学生去当地小学进行体育教学实践。刚开始,一名体育专业的学生教授8~10名小学生或者两名体育专业的学生教授18~20名小学生,逐渐过渡到一名体育专业学生教授20名小学生。同时,体育专业的学生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会相互观摩和相互评价。有教龄的小学体育教师和大学的教师也参与教学评估过程,并给体育专业的学生及时的教学反馈。又如,美国滑石大学小学体育教法课是在体育系学生进入学生实习课前的必修课程。学生在小学观摩体育课或独立上课的时间占整个小学体育教法课授课时间的70%。体育系学生在学院每周上一节课,学习体育教学和课堂管理的方法,然后用4h的时间(每周2次,每次2h)在小学校体育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实践。学生的教学评估包括自我观摩与反思,小学体育教师的课后反馈以及大学教师现场看课、评课。

美国体育教师教育重视强调体育预备师资对中小学生个体差异的了解。认识、了解并准确把握教学对象是当今美国为“师”素质第一要点。近年,美国的体育科研工作者对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男女学生的体育兴趣、不同种族的学生、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以及不同技术水平的学生加强研究,并建议体育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措施。例如。运动技能学专家发现,儿童学习投掷动作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此,他们建议小学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和身体发展阶段,来安排教学内容与选择教学的手段。又如,由于男女中学生的体育兴趣不同,专家建议中学(尤其是高中)的体育教师应在学期初调查学生的体育兴趣,然后根据调查结果来安排教学内容。再如,目前美国的发胖儿童不断增多,如何帮助肥胖儿童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已成为体育教育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为了更好地帮助体育专业的学生了解教学对象,体育院系的教师不仅在体育教学法课堂中讲述教学对象的差异,而且,还带领体育专业的学生去中小学校观摩学生的行为、交流方式和体育技能水平,并要求体育专业的学生写出书面报告,详细描述学生的个体差异。

夜上海论坛 美国的体育教师教育还相当重视提高学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的能力。为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在美国体育教学法中,数码科技包括录音与录像的应用已相当普遍。例如,美国滑石大学的教师在上小学体育教学法时,要求每一名体育专业的学生运用DVD数码摄像机拍摄两次体育课全程录像。体育专业学生应用教师提供的教学评估标准,分析小学生学习活动,在课堂上提供给小学生反馈的频率和质量、课堂组织教学和管理的时间分配等,并通过分析所得的数据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反思。大学教师并根据预先制定的评估标准,对照体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录像和学生的自我分析,对学生的教学进行综合评估。

夜上海论坛 中美在学校体育教学法课程设置以及教材内容上的差异,一定程度上是基于体育教师教育体制的差异,但在提高体育预备教师专业水平与促进有效教学的共同目标下,美国的很多做法具有借鉴价值。具体包括:一,重视体育预备教师的教学技能,突显体育教学法的学科与课程建设,并注重现代科技手段运用能力的培养;二,强调体育预备教师的实践知识与能力的积累,并以此整合实用的教育教学知识,通过课程综合化,过滤那些过于理论化或空洞的教育理论,以及疏理庞杂无章的术科教学内容或课程;三,构建并实施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其中包括体育教师资格标准以及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标准,通过“标准”来促进体育教师教育“运动技能”本位,向“教学能力”导向的转型,进而改变体育教师聘任“惟‘技’是从”以及专业发展“自生自灭”的局面。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王永盛,姜明,中美体育师资培养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1998,18(1):20-23

[2]项世新,高原,巴特利,中美本科体育师范教育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1997,17(2):11-18

夜上海论坛 [3]关北光,胡军,朱建伟,等,中关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比较[J],体育学刊,2009,16(2):64-67

[4]周登嵩,学校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5]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第8篇

    小学教育论文参考的题目有哪些呢?小学教育非常的重要,对初中、高中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一份精彩的论文,必须要有一个好的题目,小编为你们精心挑选了100篇小学教育论文的题目,仅供参考!

1.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现状分析              

夜上海论坛 2.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规划与实施探讨                 

3.关于农村小学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4.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小学教育政策探析 

夜上海论坛 5.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量表的编制 

6.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心理学类课程设置该走向何方?——基于中美比较研究视角 

7.关于中央苏区小学教育的若干思考 

8.探究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途径 

9.新课改下小学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10.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设计”课混合学习设计研究 

11.农村小学教育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12.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建设问题 

夜上海论坛 13.促进区域小学教育内涵发展策略  

14.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比较分析——以湖北省属6所高校为例 

夜上海论坛 15.文化视域下的中美小学教育对比分析 

16.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思想建设的途径 优

17.小学教育专业特色及建设策略分析 

夜上海论坛 18.关于贫困农村地区小学教育现状的几点思考 

夜上海论坛 19.江苏高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比较研究 

夜上海论坛 20.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小学教育研究 

夜上海论坛 21.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价值取向探究 

22.回眸与反思:我国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建设 

夜上海论坛 23.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探析 

24.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整合研究 

25.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服务农村基础教育——地方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服务农村基础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6.对小学教育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27.高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与训练体系的构建 

夜上海论坛 28.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 

夜上海论坛 29.小学教师专业化与小学教育专业建设 

夜上海论坛 30.论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综合培养模式 

夜上海论坛 31.今日加拿大小学教育的特点 

夜上海论坛 32.小学教育与“小升初”选拔模式的思索 

33.高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特色建设探析 

34.小学教育应融入创新思维的渗透 

35.小学教育中惩罚有效性的分析研究 

夜上海论坛 36.美国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特点与启示 

37.本科层次小学教育音乐学专业素质探究 

38.地区间农村小学教育投入差异影响因素的分析——以河北省各县为例 

夜上海论坛 39.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方案探析 

夜上海论坛 40.论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与学科建设 

夜上海论坛 41.小学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目标与核心任务——以海南师范大学为例 

42.浅析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及进一步推动的策略 

43.小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及其方向探讨 优

夜上海论坛 44.清代学海堂中的小学教育与小学研究 

45.关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 

夜上海论坛 46.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管理改革研究 

47.中国和英国小学教育制度差异分析 

夜上海论坛 48.本科层次全科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反思与建议 

夜上海论坛 49.从教师专业化视角看我国小学教师教育发展 

夜上海论坛 50.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人本主义理论的应用 优先

51.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发展 

夜上海论坛 52.对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教学中重要性的几点思考 

夜上海论坛 53.日本小学教育发展历史、现状及特征研究 

54.宽与活:小学教育专业集群式课程模式改革构想 

55.关于当今时代小学教育性质的讨论——当代小学教育宏观理论研究之一 

夜上海论坛 56.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研究的思路与出路 

57.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特色所在 

58.基于儿童生命的小学教育之思 

59.以未来的视角探问今天的小学教育——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首届小学教育国际研讨会综述 

60.小学教育特色专业建设“四问” 

夜上海论坛 61.专业化背景下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技能培养体系研究 

62.中国地区间小学教育投入差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财政能力和财政需求的视角  

63.关于小学教育性质的再认识 

64.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的有效策略 

夜上海论坛 65.美国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探析及启示——以佐治亚州立大学为例 

66.新西兰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培养特征及启示——以奥克兰大学为例  

夜上海论坛 67.小学教育改革的途径与启示 

夜上海论坛 68.试论小学教育的基础性特征——关于小学教育特点研究之一 

69.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学术性”诠释——基于我国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现状的分析 

70.美国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加州小学为例 

夜上海论坛 71.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体系的建构 

72.关于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 

夜上海论坛 73.对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教师培养理念的思考 

夜上海论坛 74.浅谈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夜上海论坛 75.关于当今时代小学教育作用的讨论——当代小学教育宏观理论研究之三 

夜上海论坛 76.小学教育中的教育惩罚问题研究 

夜上海论坛 77.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数学教师知识的状况及来源分析  

78.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比较研究  

夜上海论坛 79.创新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想 

80.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启示 

81.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及其实现机制 

夜上海论坛 82.专、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思考 

夜上海论坛 83.美国小学教师标准与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计——以佐治亚州立大学早期儿童教育专业为例 

84.认识小学儿童 认识小学教育 

夜上海论坛 85.论小学教育专业的性质和特点 

夜上海论坛 86.清末新式小学教育改革述论 

夜上海论坛 87.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小学教育——兼谈《教育哲学视野下的小学教师知识基础》 

夜上海论坛 88.本科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夜上海论坛 89.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分析 

90.中外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启示 

91.小学教育福利供给的地区差异:现实状况与未来走向——基于我国31省、市小学教育状况的定量研究 

夜上海论坛 92.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培养定位的向度分析 

夜上海论坛 93.贫困农村地区小学教育普及情况分析——以云南省为例 

94.关于中国地方小学教育财政支出的实证研究 

95.论小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 

96.“全科—应用型”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刍议 

97.全球化背景下小学教育的特质和目标 

98.实践取向的小学教育专业基础课程的课堂实践研究——以《小学数学教学论》等四门课为例 

第9篇

夜上海论坛     毕业论文指导

夜上海论坛     Contents

夜上海论坛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毕业论文概述 毕业论文的选题 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的格式 毕业论文的写作规范 毕业论文的评审

    一、毕业论文概述

    综合运用所掌握的专业基础理论、 综合运用所掌握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 知识和基本技能, 知识和基本技能,就本专业中的某一对 象、现象或问题进行独立科学研究后而 撰写出来的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时间运 用价值的文章 文体: 文体: 议论文中的学术论文 字数: 字数:3000以上 以上

夜上海论坛     二、毕业论文的选题

夜上海论坛     含义: 含义: 1、选择的课题,即研究的目标和范围 、 2、论文作者所选定的论题,即论文所要 、 写的具体问题, 写的具体问题,是论文的具体写作内容 ,从选择课题到选择论题是确定论文具 体写作内容的过程,也是明确“ 体写作内容的过程,也是明确“写什么 的过程。 ”的过程。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 目

夜上海论坛     一、 商务英语类 1.浅谈国际贸易中商务英语的谈判素质 浅谈国际贸易中商务英语的谈判素质 2.浅谈中美商人商务英语谈判的风格差 浅谈中美商人商务英语谈判的风格差 异 3.浅析礼貌原则与商务英语信函 浅析礼貌原则与商务英语信函 4.浅析商务英语信函写作的格式特点 浅析商务英语信函写作的格式特点 5.浅谈商务英语信函写作的基本原则及 浅谈商务英语信函写作的基本原则及 技巧

夜上海论坛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夜上海论坛     商务合同及信函中常见误译解析 商务英语函电的文体特征 企业对外商务英语函电的写作探讨 商务英语函电中的语用原则及其运用 浅谈商务英语写作时避免修饰语错位 的方法 商务英语阅读技巧初探 国际商务交往中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浅析商务合同英语的文体特征 浅谈商务英语和普通英语的比较特色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浅谈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 浅谈商务英语的文体风格 简论商务英语email的写作 简论商务英语 的写作 浅谈涉外合同英语特色 浅谈国际商务英语在交流中的特点 浅析广告语篇的人际意义 现代商场中的商务英语特点分析 商务英语语篇特点分析与运用 浅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商务英语 浅谈经济贸易活动中汉语与商务英语的契合 浅论商务英语的文体风格

夜上海论坛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Business Negotiation On Linguistic Features of Advertising English Influence of Cultural factor on Business correspondences Features of Business English⒈ Fax ⒉letter ⒈ Personification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 English in Business Etiquette Analysis on the Risk Protection of L/c Export Credit Operation Language Art on Business Negotiation Cultural Barriers in Business Negotiation Vocabulary Skills of Business English Correspondence Cross-culture in Business Negotiation Role of English in International Trade Etiquette in Business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二、 语言类

夜上海论坛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浅谈交际英语委婉语言现象 浅论英语谚语的文化内涵及其应用 浅说英美英语词汇差异及其应用 浅谈英汉典故的比较与文化渊源 浅析英语笔译与口译的异同 浅谈英译汉时汉语成语的使用 浅谈委婉语的文化内涵和翻译 浅谈习语的文化内涵和翻译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信”的原则 浅析英语翻译中的中英文语序区别

夜上海论坛     51. 52. 53. 54. 55. 56. 57.

    浅谈扩大词汇量和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的关系 英汉习语互译技巧初探 试析汉语语言结构与英语语言结构的 差异 试论英汉思维区别对写作的影响 英汉“主动式”表达“被动意义” 英汉“主动式”表达“被动意义”对 比研究 浅谈英语习语中的文化因素 小议影响英语口语能力的因素

    三、 文化类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与交际障碍 浅谈不同文化中的非言语行为 浅谈中英文习语文化差异和翻译方法 中英文在生活习语中的差异 中英文化的背景差异 文化与外语学习 中西方文化比较 网络时代如何学好英语 肢体语言在日常交流中的作用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夜上海论坛     浅谈文化因素在英语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浅谈英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 简析中国商业文化及其语言特点 浅谈中外商业文化之比较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与交际障碍 浅谈在英语课堂中引入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 浅谈中西方礼貌异同及其根源 浅谈从跨文化视角看翻译与文化差异的关系 浅谈商务交往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小议中西方肢体语言的差异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与交际障碍 浅谈英语学习中的文化障碍及其对策 浅谈不同文化中的非言语行为 浅谈中英文习语文化差异和翻译方法

夜上海论坛     四、 翻译类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对外贸易单证英语的特点及翻译 商标名称的翻译和策略 商务函电翻译的用词技巧 浅议商务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 商务英语的词汇特征及其翻译 涉外企业跨文化商务英语翻译探索 影响长句翻译的因素 翻译中的对等问题 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 翻译中的文化信息传递 语篇体裁与翻译策略

    92. 翻译中的语序转换 93. 谈英语被动句的翻译 94. 英汉句法对比和翻译 95. 谈合同(或其他各种类型文本)的翻译 谈合同(或其他各种类型文本) 96. 英语否定句的翻译 97. 广告英语及其翻译 98. 中国特色词汇及其英译 99. 英语长句的理解与翻译 100. 商号、商标、公司名称等的翻译 商号、商标、 101. 英汉翻译中的外来词译法 102. 分析英语翻译中的中英文语序区别 103. 浅谈菜单翻译

夜上海论坛     小议翻译中的词性转化 105. 中式菜单的翻译 106. 外来词语翻译的语用原则 107. 商标翻译与文化的传达 108. 数字翻译中的“信”与“不信” 数字翻译中的“ 不信” 109. 英语广告文体翻译的语言特征 110. 修辞在广告翻译中的运用 111. 色彩词汇的翻译及其联想意义 112. 套译法在商务信函翻译中的运用 113. 委婉语在报刊英语中的应用 114. 汉语四字词语的翻译 115. 翻译中的语义对等和文化对等 116. 语篇翻译策略初探 117. Stylistic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skill of Business letter 118. Numbers Translation in Trademark 119. On the Translation of Abbreviations in Business English 120.浅谈商务英语的翻译技巧 浅谈商务英语的翻译技巧

    104.

    三、开题报告

    一、开题报告的概念和意义 作者将自己已经初步选定的题目之内容、 作者将自己已经初步选定的题目之内容、 思路等, 思路等,以书面的形式向论文指导老师 作书面汇报和简要说明 目的: 目的: 1、为撰写论文作准备(内容框架、研究 、为撰写论文作准备(内容框架、 现状、选题意义、重难点、 现状、选题意义、重难点、材料及参考 书目等) 书目等) 2、听取他人意见,理顺思路 、听取他人意见,

    二、开题报告的构成与撰写

夜上海论坛     1、论文题目,即论题 、论文题目, 注意两点: 注意两点: 1)准确、规范,准确的把研究的对象和 )准确、规范, 问题概括出来 2)力求简洁,引人注目。一般不超过20 )力求简洁,引人注目。一般不超过 个字, 个字,必要时可使用副标题

    2、选题的研究目的、意义 、选题的研究目的、

夜上海论坛     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的价值。 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的价值。 1)一般可以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 )一般可以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 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 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研究解 决 2)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要具体,有 )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要具体, 针对性,两方面内容: 针对性,两方面内容:第一是研究的相 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 ),即根据什么 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 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 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第二通过 分析本地实际, 分析本地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 题,研究的价值以及要解决的问题

    3、本选题在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 、 现状(文献综述) 现状(文献综述)

    掌握本选题研究的广度、 掌握本选题研究的广度、深度和已取得 的成果。 的成果。包括国内外学者对本选题曾经 做过哪些方面的研究, 做过哪些方面的研究,本课题在国内外 研究中处于何等地位, 研究中处于何等地位,它属于未开拓的 领域, 领域,还是在前人已研究过的基础上进 行深层次的研究, 行深层次的研究,国内外有哪些论文论 著涉及本选题的内容等, 著涉及本选题的内容等,寻找有待进一 步研究的问题, 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 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和突破点。 )、研究的特色和突破点 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和突破点。

    4、本选题研究的主要观点、重点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观点、 和难点

    本选题研究有哪几个重要的观点, 本选题研究有哪几个重要的观点,其特 点是什么?重点是什么? 点是什么?重点是什么?研究难点在何 怎样从理论和实际出发, 处?如:怎样从理论和实际出发,对英 语教学进行更深入的理论探讨? 语教学进行更深入的理论探讨?如何结 合英语教学实际对改进英语教学作对策 思考?本选题有哪几个新观点? 思考?本选题有哪几个新观点?等

夜上海论坛     5、本选题的撰写框架(基本内容) 、本选题的撰写框架(基本内容)

    一般以提纲方式表述, 一般以提纲方式表述,包括以下几方面 1)引言:提出问题,摆明观点 )引言:提出问题, 2)论点:分析问题和阐明自己的观点大 )论点: 致包括:问题的原因及危害性; 致包括:问题的原因及危害性;解决问 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理论上论证问 题的解决方法, 题的解决方法,并联系实际来阐述解决 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另外, 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另外,利用实际数 据作为论据,证明方法的有效性。 据作为论据,证明方法的有效性。

    3)结论: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论证,其结果 )结论: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论证, 如何?有什么指导意义? 如何?有什么指导意义?有哪些方面需要 我们继续研究?它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我们继续研究?它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4)参考书目:一般英文参考书目在前,中 )参考书目:一般英文参考书目在前, 文参考书目在后,并以拼音顺序排列。 文参考书目在后,并以拼音顺序排列。

夜上海论坛     6、研究方法 、

夜上海论坛     包括: 包括: 实验 调查 文献分析等 调查就是通过调查表、询问、 调查就是通过调查表、询问、问答等形 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7、论文写作的步骤 、

    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 一般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 一般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 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 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 束都要有规定。 束都要有规定。论文进行的主要步骤和 时间安排包括: 时间安排包括:整个论文写作过程拟分 为哪几个阶段; 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要完成哪些任务 资料搜集整理阶段,初稿完成, 。如:资料搜集整理阶段,初稿完成, 修改,终稿结束等。 修改,终稿结束等。

夜上海论坛     毕业论文的格式

夜上海论坛     一、标题 20字左右, 字左右, 字左右 论… 试论 浅析 浅议 ……初探 ……初探 ……之我见 ……之我见 ……思考 体会、 思考、 ……思考、体会、方略

    二、署名 摘要Abstract 三、摘要 论文完稿后提取,短小精悍, 论文完稿后提取,短小精悍,200-300字 字 左右,反映论文的要点,简洁、明确, 左右,反映论文的要点,简洁、明确, 能独立成文 英文翻译,不超过250实词,用现在时, 实词, 英文翻译,不超过 实词 用现在时, 常用被动 关键词Key Words 四、关键词 3-5个 个 中英文

夜上海论坛     五、引言 又称为前言、绪论、导言或序言, 又称为前言、绪论、导言或序言,交代课题的 由来、 由来、意义及其结论 1、引言的内容 、 1)课题研究的目的、范围及其他人在相关领 )课题研究的目的、 域的研究概况 2)课题的研究过程、 2)课题的研究过程、方法及其理论与实验依 据 3)研究结果及其意义 ) 2、注意事项 、 1)开门见山,简明扼要,200-300字 开门见山, 开门见山 简明扼要, 字 2)顺序井然、条理清楚 )顺序井然、 3)介绍文献时,要用自己的语言 )介绍文献时,

    6、正文 、 1、论点表述要准确、简洁 、论点表述要准确、 2、论据要典型、准确 、论据要典型、 3、论证可分为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 、 论证要根据具体的论点、 论证要根据具体的论点、依据灵活地使 用论证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用论证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才能达到 论点论据的高度统一

    7、结论 、 结束语。强调或提示本论的重点, 结束语。强调或提示本论的重点,对全 文概括、总结、 文概括、总结、强调和提高的作用 8、致谢 、 参与指导的人员 采用图文和数据的提供者 提供经费和物资支持的单位等

    9、注释与参考文献 、 作用: 作用: 1)便于作者校对论文内容 ) 2)便于读者查阅相关观点资料 ) 3)便于论文答辩小组了解论文作者 ) 阅读资料的深广程度 作者、书名或篇名、出版者、 作者、书名或篇名、出版者、出版年 份

    参考文献具体格式

第10篇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关键词:家庭价值观;不同;根源;表现;启示

1. 两部作品的简述

夜上海论坛 1.1 《饮食男女》简述

夜上海论坛     故事的主人公朱先生是台北最了不起的名厨,但妻子去世后他便要肩负起抚养三个女儿的责任。女儿们的逐渐成熟,想法时常会与朱先生起冲突。每周日的晚饭也就成为全家团聚沟通的唯一时刻。但每次聚餐时,都充满了意外。第一次是家倩宣布她买了房子想要搬出去住,第二次是家倩的买房投资失败,第三次是家宁宣布她怀孕了,要搬出去和男友一起住,第四次是家珍宣布和刚交往的男友结婚,最后一次是朱先生宣布和女儿的同学结婚。几乎每次家宴都象征着一位家庭成员要脱离这个大家庭。

夜上海论坛 1.2 Back When We Were Grownups简述

    此篇小说是关于53岁的主人公Rebecca突然觉得对现有生活不满想要做改变而努力的故事。Rebecca20岁时嫁给大她十三岁半的Joe。结婚6年后,Joe在一场交通事故里丧生。二十多年来,Rebecca肩负起家庭的重担,独自抚养三个继女以和自己的女儿, Rebecca为这个家庭几乎付出了自己的全部,然而她认为子女们根本不珍惜她做出的牺牲。所以她时常思考自己的付出是否值得。首先她想在感情上拾回过去的美好。其次,她想继续写完在大学里未完成的论文。经过两方面的尝试,她发现自己真正的生活就是在自己的家庭里。

2. 中美家庭观念不同的根源

2.1 历史制度

    中国是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我国占有统治地位。中国历代王朝都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中国封建王朝长期延续的“保甲制度”致使中华民族形成了安土重迁的民族心态。于是中国家庭大多是成员众多的扩展型家庭。然而,美国最初作为一个被殖民的国家,清教徒给美国带去了重商主义,实利主义。在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之前,垦荒,放牧和家庭手工业仍然是主要的生产活动。如美国历史上的西进运动。长途跋涉使他们远离家庭,久而久之,由父母和孩子构成的核心家庭逐渐成为美国的家庭模式。

2.2 文化

夜上海论坛    中国深受孔子儒家文化的影响,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关系可靠与否在很大程度上由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确定。中国社会人人都要接受规范的约束,必须遵守各自在家庭,社会乃至整个国家里的角色身份,不可以有任何逾越。美国则主张个人主义,重视独立平等思想和重商主义文化。于是他们追求自我实现、个人奋斗。个人主义已经在美国人心中打下深刻的烙印。美国主张的则是酒神文化,看重及时享受。

夜上海论坛 3. 中美家庭观念不同的表现

夜上海论坛 3.1 对婚姻的看法

夜上海论坛    中国过去对婚姻的看法十分保守。现代中国的年轻男女们拥有了婚姻自由,由于受到美国以及欧洲外向婚姻观的影响,如今中国人面对婚姻十分自主,会主动追求婚姻的幸福。但封建婚姻观仍潜在地影响人们的观念。例如在《饮食男女》中,30岁的家珍仍未嫁人,梁伯母说她会在家陪朱先生一辈子。并对小女儿家宁说,20岁了该找对象了,别像她姐姐那样耽误了。然而未婚女性在美国是断不会受到这般言语待遇的。美国人将婚姻自由贯彻的十分彻底,他们认为婚姻自由不仅仅是自由选择伴侣的权利,还有是否结婚的权利。在Back When We Were Grownups中,Nono35岁才进入婚姻殿堂,书中却完全没有出现过她家人催促她嫁人的只言片语。

3.2 对孝道的看法

夜上海论坛     在中国,人们把“孝”视为人伦之首,中国的宗法制度赋予家长对子女的绝对权威。中国人有“养儿防老”的说话,即孝不仅包括顺从长辈,还包括赡养父母。例如在《饮食男女》中,当家倩问姐姐家珍,她是否想永远困在家中,家珍却答,这里是家,是爸的全部。然而在美国,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建立在自由平等独立的基础上。如在Back When We Were Grownups 里Rebecca并非是受到子女的照顾,反而是帮助女儿在家的餐饮事业。

3.3 对教育的看法

    中国家庭教育大多是强制式教育。如在《饮食男女》里,朱先生觉得为厨师这一职业不能成为女儿的未来。美国家庭教育却更重视孩子的道德教育。如在Back When We Were Grownups里,Rebecca的大女儿Biddy从事的工作就是家倩梦寐以求的厨师职业。由此可见中美教育观念的巨大差别。

4. 总结

    中国人认为家是人伦之始,有家才有国。由于历史上农本文化求整体求大局,宗法制的长期存在以及孔子儒家重“礼”,“和”的思想,扩展家庭是中国人生活的重心所在。而美国,由于早先西欧殖民者带来的重商主义、个人主义打下的深刻烙印和自由的联邦制度,美国人并不时刻将家庭放在首位。本文通过《饮食男女》和Back When We Were Grownups两部作品中的实例分析中美婚姻观念,孝道观念,教育观念的不同,中美家庭观念的差别显得更加直观、具体。

第11篇

摘要:在国际教育中,文化的客观差异导致了学生学习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差异,针对这一管理难题,必须在文化包容、文化理解、文化尊重中寻求出路,提出“中西课程均注重过程性评价,让学生淡化考试功利,注重平时积累”,“共同制定规则,协同执行,用规则和诚信看护校园”,“尊重学生差异,搭建平台,分层培养,分类选修”的教育策略,让学生能够融汇中美文化的优势,既有中国情怀,又有一定的世界视野。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国际教育;文化差异;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03-0044-05

夜上海论坛 2009年9月,我所任教的学校创办了国际部,引进美国大学先修课程,即AP课程,开设“美国AP课程班”。我作为第一批进入AP班的管理者,经过四年的实践探索,在教育理想与现实挫折中开始反思在中国重点高中进行国际教育的管理难题。

一、尴尬:学生面对中美教育的行为差异

夜上海论坛 我曾经那么充满热情,想象在重点中学的校园里出现一批这样的学生:自信、阳光、有个性、举止高雅;升旗仪式时声音最洪亮,行走在路上最有气质,处理事情最有能力,学习最为刻苦……这群国际班的学生是学校新出现的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线。

夜上海论坛 四年后,我没有实现理想,却经历了太多的挫折与尴尬,心灰意冷甚至想放弃。但倔强的我在疑虑中开始面对中西教育的现实,认真反思更深层次的文化差异,并在实践中心平气和,化解尴尬,寻找教育出路。

夜上海论坛 尴尬之一:外方作业从不含糊,外方课程从不逃课;中方作业拖拖拉拉,中方课程经常旷课。

我们的“美国AP课程班”是中西合璧的产物,既有中方课程,由普通高中教师任教,开设国家课程,也有美方课程,由美籍教师任教,开设美国AP经济学、AP心理学、AP环境科学、AP生物、AP化学、AP物理以及AP微积分等等。外教的课堂相对自由活泼,作业方式多样,有口头汇报作业、书面作业、网上作业,也有小组实验汇报、外出实践论文等。中方的作业主要是书面的题目,也会要求学生预习。

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学生对外方作业特别认真,预习也不含糊。从没有看到外教去向学生讨要作业,倒看到偶尔有没交作业的学生在外教身边转悠,努力解释并领回“附加作业”。但中方作业经常会迟交,一忙起来有的学生干脆不交作业。中方教师要么打电话向班主任告状,要么自己冲到教室向学生要作业,学生却有种种理由,且不以为然。

外方课程学生基本不缺课,中方课堂经常会有学生一会儿钻机房写论文,一会儿躲到升学指导办公室写申请,一会儿赶到外面上培训……上中方课时,学生没有激情,没精打采。然而,为何上外方课时学生又是大声笑又是大声叫,激情满怀?

夜上海论坛 尴尬之二:外方规则无条件遵守,态度谦卑;中方规定颇多质疑,争吵连连。

夜上海论坛 外方教师要求学生考试绝不能作弊、作业绝不能抄袭;参加“电影夜”活动不能吃零食,要做观看记录;外方课堂上不能讲中文,否则立即扣分……很少有学生违规。一旦违规,同学们会毫无异议地接受惩罚,如作业抄袭或疑似抄袭,本次作业零分;考试作弊或疑似作弊,本次考试零分,而且本学科教师将不予写学术推荐信。

中方的规定相对于外方的规则更系统更规范,衣食住行,非常细致。学校的《学生手册》100多页,对每一个项目都规定得很到位――不能迟到、早退、旷课,不携带电子产品,校服穿着规范,宿舍熄灯后不能讲话……违反规定也会作相应的处分,如通报批评、警告处分、严重警告、记过、开除等等。但令人遗憾的是,对这些规定,学生百般质疑,如针对校服穿着:为什么校服不能让我们来设计?为什么晚自习还要穿校服?为什么一周5天不能有一天让穿自己的衣服?迟到、旷课、早退等问题也令老师十分头疼,学生违反规定要处分了,家长就会到学校大吵大闹,又是找关系,又是责难老师,关系网下的教育管理变得十分尴尬。

尴尬之三:外方考试前一天依然照常各类活动,几无考前状态;中方以突击方式奔波,几多劳苦。

夜上海论坛 即使明天期中、期末考试,外方希望学生依然进行社团活动、依然“电影夜”、依然广场歌会、依然戏剧社排练,很少有考前的紧张与准备状态。常态的生活方式让中方教师很是着急。中方教师希望在考前停止有关活动,停止不重要的课程,专心于系统的复习。矛盾一直存在,后来通过与外教的协商,终于在大考前停掉了一部分活动课,但奇怪的是,学生并没有特别紧张,依然没有考前的那种紧张状态,对停掉活动课程竟然很不满。

对待中外方老师学生体现出不同的行为方式,难道是头发颜色的差异导致学生的态度差异?他们“崇洋”?他们欺负人?他们受到了西方不良文化的侵蚀改变了以前的善良、朴实?

在痛苦的质问和仔细的考察中,我发现了学生不同态度背后的文化差异,开始以包容的心态去关注西方教育中一些值得学习的地方。取长补短,才是教育发展之道,才是学生发展之路。

夜上海论坛 二、追问: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差异

夜上海论坛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它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了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升学方式等教育差异,思维方式差异决定了学生行为方式的差异。

追问之一:究竟谁该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夜上海论坛 外教的思维是:“不同的学生进入适合他的学校”,这个适合,不仅是能力、兴趣的适合,还包括学习品质和个人素质的适合。中方的思维是“尽力帮助每个孩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付出了很多,督促了很多,但学生并不一定会按照我们想象的去做。

夜上海论坛 中方教师也渴望学生自觉、自律,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但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上却没有真正去实现――教学方式上的单一教授模式,父母式的教育训导方式,无止境的帮助与引导,学生不愿也不能对自己的未来负责;而外方教师却通过评价体系、教学方式等牵引或者“逼”学生不得不对自己的未来负责,逐渐地,学生习惯并喜欢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夜上海论坛 如外教的评价方式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术评价上,外教推出了21项综合评价指标,其中对每个学生的作业情况、课堂表现情况、创新提问情况、课后问问题情况、小组合作情况、小测验、考试成绩等都有评价,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GPA)的30%,70%是学生平时的主动学习表现和学习激情。每个月,外教会提供一张月报表,对每个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并提出建议。每学期的GPA成绩,将是学生递交申请国外大学非常关键的学术成绩。

综合及过程导向的评价方式,以探究、质疑、合作为导向的教学方式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GPA的真实递交,让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与全面发展,自己对未来负责任。

追问之二:学习本身是目标的达成还是求知的过程?

中方的思维更多的是用考试成绩赢得未来,高考模式牵引下的人们已经习惯了用考试分数证明实力,至于平时表现如何,学习态度如何,学习激情如何,对未来的专业有没有了解等等并不会在高考中显现。教师只要根据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给学生评分主要看期中、期末成绩,即使不认识这个学生也没有关系。

而外教认为一个人的求知欲望、求知态度在成长中更为重要,虽然他们对学习能力和学术水平本身也非常关注。他们注重过程性评价,最为关键的是,国外的升学系统为教师的理想和理念提供了真实的支撑和保障。

美国大学的申请是一个立体的系统。中国学生在申请时,需要递交语言成绩(托福、SAT)、学术水平(即总评成绩,GPA)、参加活动的情况,还需要推荐信(包含学术推荐信和升学指导老师推荐信)和自荐信。这一系列的申请展现给对方学校的是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干巴巴的考试“分数”。

可以这么说,哈佛大学不是培养了什么样的学生,而是选拔了什么样的学生,或者说,那些诺贝尔奖获得者不但有了成长的环境,而且本身就有创新的基因。国外名校通过自己独特的选拔方式将具有这些基因的全球学生纳入到了他们的学校,再给予成长的土壤,所以结果其实产生于过程。

夜上海论坛 外方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只占学生总评成绩(GPA)的30%,而且,考试之后,学生如果对自己的考试成绩不满意,可以去找外教,要求补考,外教将安排时间给予补考(就先前错误的题目再出一些更难的题目),学生的成绩可以从B变成B+,如不满意还可以再申请补考,再变成A(对相关知识再高难度挑战)等等。外教目的很明确,“不是要考倒学生,而是要促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夜上海论坛 外教看重求知的态度和激情,注重过程。所以,即使到了考前,外教也不主张停止各类活动,他们觉得要保持相对常态的学习、生活方式,学习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场战斗。虽然美国也有集中的大考,但托福、SAT等考试每年有很多次,没有一考定终身的压力,学生有了成长的机会,也在一次次的磨炼中完善着自己的个性。

追问之三:究竟用什么来守护校园?

中国更习惯于留有情面,而美国更习惯于面对问题,直接质问并直线探知答案,可以说,中国更多曲线思维,美国更多直线思维。表现在规则上,外方教师看重规则,无条件执行规则,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学生犯了错误违反规则后,更多地告知学生将要承担什么责任,该罚立即罚。中方教师更多地批评教育,非常看重学生的态度,态度好则“酌情处理”,在教育后学生写检讨,发誓改正,不到万不得已,不需要寻找规则依据,更不需要承担什么责任和后果。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哈佛图书馆藏有世上最丰富和最珍贵的图书,1764年的一天深夜,图书馆某处起火,绝大多数珍贵藏书被大火无情烧毁,全体师生痛心疾首。事情的发展却出人意料,有一位学生在经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来到校长室。原来,在这场大火前,他偷偷地把一本书带出馆外,准备读完之后归还。火灾将这本书变成了唯一的珍本,但校长霍里厄克虽对学生的诚实和承认错误的勇气予以夸奖,但又决定将他开除出校。他的理由是:“让规则看守校园。”

外方教师推崇用规则来守护校园。中方教师希望软硬兼施,教育与惩罚并举。其实中方管理者对规则也非常认同,但由于文化的差异,规则内容的空洞、违规的后续惩罚措施缺失和强制力量薄弱,使规则难以执行或阻碍力量太大。最为关键的是,学生的错误承担者不是学生本人,而更多的是家长,孩子怕家长难受,怕家长丢脸,家长也积极行动,找关系不说,大吵大闹、威胁恐吓的也有。

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反映在教育实践中,也成了国际班管理困难的根本原因。

夜上海论坛 三、策略:基于文化理解的管理出路

文化的客观差异导致了学生学习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差异,如何更好地取长补短,让重点中学的国际教育更加规范、有序、高位,让学生能够融汇中美文化的优势,既有中国情怀,又有一定的世界视野。教育管理,必须在文化包容、文化理解、文化尊重中寻求出路。

夜上海论坛 策略之一:中西课程均注重过程性评价,让学生淡化考试功利,注重平时积累。

注重过程性评价,无疑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考定终身”在国际班不适用,一个完整的人的理念越来越深入。学生不仅要学习,还要提升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学生不仅要在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学习过程中持之以恒,即使考试以后也不能“万事大吉”,依然需要保持良好的学习激情。

夜上海论坛 李同学考试成绩非常优秀,在高三大学申请前GPA成绩也比较优秀,很幸运,他被伦斯勒理工大学、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罗格斯大学等同时录取,最后他选择去加州大学深造。但被录取以后,他开始放松学习,认为大功告成,上课比较懒散,作业甚至也迟交,因为他觉得,学校录取他了,何必还要学习呢?但不幸依然发生了,当高三下学期的成绩真实递交给美国大学时,他却收到了一封大学的拒信,理由是高三GPA太低了,而之前他可以取得优异成绩说明他的学习能力没有问题,但学习态度不端正和功利心太重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学生不能被认同和接受。

夜上海论坛 强化过程,淡化功利,对学生一生都是有好处的。国际班之初,中方课程没有GPA的概念,更多的是依靠期中、期末成绩给学生总评,这也导致了学生不太注重中方教师的平时作业和课堂,从而逃课、不交作业。在实践中,我们认同了过程评价,中方课程也对学生的出勤率、作业、课堂表现、考试等进行综合评价。评价体系的改变促进了学生行为的改变,中方的课堂也变得更加有序、高效。

策略之二:共同制订规则,协同执行,用规则和诚信看护校园。

夜上海论坛 规则是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借鉴了美国教师的规则合理之处,面对平时的管理难题,制订了一些规则。学校的校训是“诚”,我们又通过学生的“诚实守信”来激发他们内在的能量进行自我约束。

夜上海论坛 有一同学,在上化学实验课时,他好奇地违规去碰了其它化学药品。老师非常生气,但因为之前没有协议,于是学术校长、任课教师、学生及家长共同补签了一份诚信协议:如再出现相关情况,该同学将不得再选修化学,不允许进入化学实验室,因为他没有药品危险意识和规则意识。

为了形成教育合力、中西方教师共同商讨制订的一系列规则,均以中英文书写,规则向学生公示,违规以后按章处罚。教师和学生之间争吵现象一下子减少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任,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目前,国际部的《社团入团与活动规则》《校服穿着规则》《外出社会实践规则》《作弊和抄袭惩罚条例》等日渐完善。

夜上海论坛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美国男孩一直很懒,晚起上学,上课不认真,做作业经常拖拉,学习很让父母头疼。后来父母将他转到一所教会学校。第一天,他就表现出了惊人的变化,认真听讲,认真作业。后来问及原因,小男孩严肃地说:“我在走进校门时发现,有一个人被吊死在十字架上(其实那是耶稣),看来,他们玩真的了。”

以校服穿着为例,以前,由中方管理者负责,外教对中方规则不了解,他们专门负责学术,不参与管理。共同制订校服穿着规则后,思路一下子变得简单,上课期间一律校服正装进入课堂,一旦有学生没有穿着整齐,外教将勒令学生换好衣裤再来课堂。几天下来,校服穿着这样一个中方班主任管理难题被顺利解决了。外教学术校长STEVE的思路很简单,是规定就遵照执行,我们无需在执行规则时还要讲道理。当然,态度好可以表扬态度,态度不好继续按照“对老师不友好”的规则进行惩罚。看似直线思维,但在规则面前,无疑这种态度要比训导后给予无数次机会要更公正一些,其实给机会就是在帮助学生违反诚信,逃避责任。只有玩“真”的,学生才会真正毫无借口地承担责任。

夜上海论坛 策略之三:尊重学生差异,搭建平台,分层培养,分类选修。

管理不仅仅是“管”,用规则约束规范学生固然必须,管理还是“理”的过程,通过“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差异,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

夜上海论坛 中外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达成了共识,学生的学术能力、兴趣爱好是有差异的,教育不是要求,更是服务。我们必须努力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环境、搭建平台,才能让学生更有自由发展的空间。

我们尝试了课程“选修制度”及“按时段滚动开设制度”,AP物理、AP化学、AP微积分、AP经济学、AP环境科学、AP生物、AP统计学、AP英语等,学生可根据未来发展方向和兴趣爱好进行选修。高三下学期,学校增开了国学、京剧、园艺、烹饪、武术、魔方等中方文化课程,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修。此外,高三AP课程按照时段进行分阶段滚动开设,如9月份开出4门,10月再开出2门,11月开出2门,12月全面开放,这种分时段开出AP课程的尝试不但给每个同学高三上学期最忙碌的10-12月的大学申请留出了时间和空间,也给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供了更多选修AP课程的机会。

夜上海论坛 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国际部推出了“课程免修制度”。如高二时,一部分学生托福达到了100以上,SAT达到了2000以上,他们可能不再进行语言考试。对于这样的优秀学生,可以申请免修托福、SAT课程,集中在一起进行研究性学习或高校申请论文写作辅导。这一举措,让优秀的同学可以获得更多的成长,从而也激励了其他同学更加努力。

第12篇

美国的医学教育是成功医学教育典范,值得我们研究学习。本文通过对中美临床医学教育的比较,分析了医学教育历史、入学条件、课程教学方式和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异同,总结了几点值得我国临床医学教育借鉴的成功经验。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中国 美国 临床医学教育 比较 启示

夜上海论坛 1中国和美国医学教育的差异

1.1医学院校医学史

夜上海论坛 我国的中医文化源远流长,自文献记载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而西医发展不到200年。我国最早的西医学校创始于1866年,名为博济医学堂(现中山大学医学院)。50年间,相继成立了几所医学院校。1912年成立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现北京大学医学部)。1914年创办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1917年创办私立北平协和医学院(现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1927年成立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自改革开放后,各大医学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个省份成立。西医起源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1722年美国第一家军队医院在路易斯安那州成立,美国医学教育也有250年历史,1765年第一所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校成立,1910年,教育学家弗莱克斯勒展开了一场教育革新。经过百年发展,现已成为世界医学教育典范。

1.2入学条件

在美国,想成为医学院的学生困难,竞争也非常激烈。美国医学院入学条件与中国有很大的区别,在考进医学院之前首先需要获得学士学位,并以很高的成绩通过MCAT考试。但是,医学院不以这个成绩为唯一录取条件,本科时期的成绩需门门优秀,个人简介、推荐信、工作经验、社区服务经历等等都被考虑[1]。而中国的医学院入学条件只需两个条件,即高中毕业和高考成绩,只要高考成绩达到相关学院的录取分数线就可以成为医学院的学生,对于部分高考成绩不理想但想学医的同学来说,他们也可以选择高职高专来实现他们的医学梦。

1.3医学教育学制

夜上海论坛 培养一个美国医师需要很长的时间,首先普通本科四年,再进入医学院校完成四年学习,最后是住院医师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医学生从医学院毕业后有资格参加执业医师考试,获取普通医师执照。想成为一名专科医师,还需要不少于八年的专科医生培训。也就是说,在美国想要成为一名专科医生至少需要12年。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学制种类较多。1988年,我国开始实施7年制高等医学教育,将学制进一步规范为3、5、7、8年制。[2]本科生毕业后一年可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证考试,如果不继续深造,5年学习就可以培养一名医生。

1.4课程学习

1.4.1教材美国的医学教材相比中国的教材厚很多,我们不是说书越厚越好,厚书是内容和逻辑的结合,是为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更好的让学生理解,更偏向过程与结果,体现故事性。而中国的医学教材与美国相比较薄,只偏向结果,让学生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更注重的是记忆而不是理解。

1.4.2课程一方面,美国课程更重视实验教学,他们认为单纯的实验教学比理论教学更重要,通常可以在实验课上见到顶尖老师、教授的身影。中国医学院校的实验课与理论课比例正好相反,①实验课大部分都是资历较轻的老师授课;②实验课课时数少于理论课;③实验课课时费也低于理论课。一方面,美国医学课程更加注重医学人文教育,每学年都开设有人文医学系列课程,如医患关系、医学社会学等。从多学科多角度,让学生掌握与病人沟通的技巧,为将来成为一名有担当有正确价值观的医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美国医学教育的课程设置非常注重课程的交叉与融合,基础课程与实践实习课程相综合,将一、二学年的基础学科教学同临床联系起来,并在三、四学年的临床见习、实习中继续强化基础学科教育。

1.5培养目标

夜上海论坛 美国的医学人才培养分两部分,一是培养临床医生,4年的医学博士全面学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目标就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学习过程中,他们不需要做科研工作,也不用完成科研论文;二是对医学科学研究感兴趣的学生,他们可以选择继续攻读科研类博士。美国允许学生在修完两年医学博士课程,转修科研类课程,完成学位论文后,可以继续完成医学博士课程[3]。而中国的培养目标相对一致,硕士、博士、各级医生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兼顾科学研究。

2美国医学教育对中国医学教育的启示

夜上海论坛 2.1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夜上海论坛 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不仅是专业上的卓越,更需要有道德,有底蕴。开设更多的人文医学类课程,加强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注重培养医学生和患者之间的交流技巧。目前我国医患关系恶劣,频繁出现的恶性伤医杀医事件,一方面与我们的病人有关系,另一方面与我们医患关系教育的缺失也有关系。如果我们在医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时,将如何与患者沟通交流贯穿其中,更加强调的不仅仅是分数,而是明确医生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这样我们的医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也会更加游刃有余,成为一名高素质、有医德的好医生。

夜上海论坛 2.2加大翻转课堂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加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慕课教学、PBL教学、CBL教学等。我国目前如火如荼开展的医学教育改革,在教学方法与美国相差不大,但是在使用频度和力度上有较大程度的差异。课堂讨论在大课课时中所占的比重较低,独立的小组讨论和病例研讨的开展得较为薄弱。大班教学较多,学生为主导的机会相对较少。因此,应该向美国学习,加重现代化教学方式,开展更多的小组讨论式教学,给予学生更多的“头脑风暴”,为学生自主、独立、创造性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美国与中国临床医学教育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在认识差距的同时,还应该多借鉴美国临床医学教育的理念,进一步提高我国医学生的教育质量,争取培养出更多品行兼优、优秀卓越的复合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图门吉日嘎勒.美国医学教育历史与现状的考察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23(3):354-359.

夜上海论坛 [2]谈在祥.中美高等医学教育比较及启示[J].医学教育探索,2008,7(9):999-1001.

第13篇

中美教育比什么,以及怎么比,所得出的结论将是大不相同的。如果比较的是数理课程的学术性难度,中国的基础教育肯定超过美国;如果比的是教育的效果、学生的实际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则美国基础教育的优势是我们难以否认的。

中国基础教育的特点是进度快、难度高、知识点多。在同样的教学时间里,我国学校教的知识难于、多于美国,这意味着我们的教育必然比美国的教育省略了很多东西。省略的是什么,与创造力有何关系。这需要我们进行具体而细致的分析。譬如,美国小学四年级的课本中涉及热空气上升原理的课程教法是:指导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热空气气球,学生要自己准备各种材料、自已动手制作,失败了再重新做。这样,整整一个星期的教学时间都花在制作一个热气球上。相比较,我国学校同类课程的教法则是,教师照课本讲原理,学生听讲后背熟即可。

夜上海论坛 不难发现,美国学校一星期的课程,我们只用10分钟就可完成。正是由于进度快,所以课程内讲授的知识点多,但我们的快进度是有代价的,即我们省略了动手制作的全过程,因而我们的学生不会像美国学生那样尝试到成功,也不会体验到失败;不会知道照着书上的程序做仍会遇到很多困难,包括材料的性质是否符合实验要求,也包括具体的操作细节是否有误差。在这样一个自己动手的全过程中,学生必然要思考、要选择、要寻找失败的原因、要克服各种困难。如此学到的原理,就不只是书本上的抽象定义,而是包含着自己亲身经历和真实体验的生活道理。

中美两国教学过程的差异向我们显示,同样是一个知识点,对中国学生来说,这只是书本上枯燥乏味的并与自己的生活毫无关联的抽象理论;而对美国学生来说,书本上的内容是有趣的,并且是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因此,与实际生活相连的教学过程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促使他们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知识观;同时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这是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毫无疑问,当我们用10分钟完成美国学校需要一个星期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时,我们的学生就不可能像美国学生那样得到多方面的知识收获和多方面的能力训练。

我们常常笼统地说中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比美国难,其实,我们只是难在数学课程上,而其他课程,尤其是社会人文课程,美国学校的要求则远远高于我国。美国的孩子从小学起就开始学习按规范要求查文献、写论文,搞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从中美两国社会人文课程的比较来看,我国学校教育的课程难度低,教学要求更低。这意味着,在人文素质的培养方面,我国的教育落后于美国,而人文素质是构建创造能力的总支撑,这方面的缺陷则是影响创造力发展的根基性的缺陷。

即使是数学课程,我们的难度也只是集中在数学的解题技巧上,而不在用数学思维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上。也就是说,在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我国学生的教学优势则不再显现。当中国的学生把大量时间花在解高度抽象的数学难题的时候,美国的学生在参与各种各样的社全实践活动,并从中积累相应的经验和形成相应的能力。中国的基础教育与学生的未来生活和工作脱节,而美国的孩子却在中小学阶段就不断积累未来工作所需要的能力以及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经验。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我国学生由于深埋在智力游戏般的数学谜题中,使他们没有时间参与各种对他们的未来有更重要影响力的社会实践活动。

夜上海论坛 社会实际生活与实际工作需要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包括自我表达的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的能力。对于这些能力的培养,中国的教育是基本忽略的,而美国的教育却极为重视。在美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中,含有很多非常实用并且学生无论将来干什么都用得着的内容,包括如何在最短时间里介绍自己,如何说服别人,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在众多可能性面前恰当地选择等等。显然,美国学校比较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多方西能力,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非常细致的能力训练。

夜上海论坛 美国的学校教育注重在“做”中学。而学生正是在完整地做完每一件事的过程中,完整地了解实际境遇、完整地体验实际感受、完整地遭遇实标困难、完整地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完整地获得新的发现。在接触真实的情景、完成真实的任务中,必然会锻炼出处理问题的真实能力。“做”的过程是增长智慧的过程。相比较,我国的基础教育没有要求学生完整地“做事”,我们省略了完整地完成一件事的大部分过程,只是取出其中一个细节要求学生做好,即熟记教科书上需要考试的内容。

第14篇

中国基础教育的特点是进度快、难度高、知识点多。在同样的教学时间里,我国学校教的知识难于、多于美国,这意味着我们的教育必然比美国的教育省略了很多东西。省略的是什么,与创造力有何关系,这需要我们进行具体而细致的分析。譬如,美国小学四年级的课本中涉及热空气上升原理的课程教法是:指导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热空气气球,学生要自己准备各种材料、自己动手制作,失败了再重新做。这样,整整一个星期的教学时间都花在制作一个热气球上。相比较,我国学校同类课程的教法则是,教师照课本讲原理,学生听讲后背熟即可。

夜上海论坛 不难发现,美国学校一星期的课程,我们只用10分钟就可完成。正是由于进度快,所以课程内讲授的知识点多,但我们的快进度是有代价的,即我们省略了动手制作的全过程,因而我们的学生不会像美国学生那样尝试到成功,也不会体验到失败;不会知道照着书上的程序做仍会遇到很多困难,包括材料的性质是否符合实验要求,也包括具体的操作细节是否有误差。在这样一个自己动手的全过程中,学生必然要思考、要选择、要寻找失败的原因、要克服各种困难。如此学到的原理,就不只是书本上的抽象定义,而是包含着自己亲身经历和真实体验的生活道理。

中美两国教学过程的差异向我们显示,同样是一个知识点,对中国学生来说,这只是书本上枯燥乏味的并与自己的生活毫无关联的抽象理论;而对美国学生来说,书本上的内容是有趣的,并且是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因此,与实际生活相连的教学过程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促使他们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知识观,同时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这是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毫无疑问,当我们用10分钟完成美国学校需要一个星期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时,我们的学生就不可能像美国学生那样得到多方面的知识收获和多方面的能力训练。

夜上海论坛 我们常常笼统地说中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比美国难,其实,我们只是难在数学课程上,而其他课程,尤其是社会人文课程,美国学校的要求则远远高于我国。美国的孩子从小学起就开始学习按规范要求查文献、写论文,搞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从中美两国社会人文课程的比较来看,我国学校教育的课程难度低,教学要求更低。这意味着,在人文素质的培养方面,我国的教育落后于美国,而人文素质是构建创造能力的总支撑,这方面的缺陷则是影响创造力发展的根基性的缺陷。

即使是数学课程,我们的难度也只是集中在数学的解题技巧上,而不在用数学思维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上。也就是说,在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我国学生的数学优势则不再显现。当中国的学生把大量时间花在解高度抽象的数学难题的时候,美国的学生在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从中积累相应的经验和形成相应的能力。中国的基础教育与学生的未来生活和工作脱节,而美国的孩子却在中小学阶段就不断积累未来工作所需要的能力以及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经验。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我国学生由于深埋在智力游戏般的数学谜题中,使他们没有时间参与各种对他们的未来有更重要影响力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际生活与实际工作需要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包括自我表达的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的能力。对于这些能力的培养,中国的教育是基本忽略的,而美国的教育却极为重视。在美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中,含有很多非常实用并且学生无论将来干什么都用得着的内容,包括如何在最短时间里介绍自己,如何说服别人,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在众多可能性面前恰当地选择等等。显然,美国学校比较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多方面能力,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非常细致的能力训练。

美国的学校教育注重在“做”中学,而学生正是在完整地做完每一件事的过程中,完整地了解实际境遇、完整地体验实际感受、完整地遭遇实际困难、完整地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完整地获得新的发现。在接触真实的情景、完成真实的任务中,必然会锻炼出处理问题的真实能力。“做”的过程是增长智慧的过程。相比较,我国的基础教育没有要求学生完整地“做事”,我们省略了完整地完成一件事的大部分过程,只是取出其中一个细节要求学生做好,即熟记教科书上需要考试的内容。

创造力是人的综合智慧的产物,需要多方面能力的支撑,而我国的基础教育是在远离社会生活实践的狭小天地里,集12年的时光,仅培养了学生的一种能力,即通过记忆的手段完成应试任务的能力。

第15篇

【关键词】中美;高校;篮球文化

1.前言

2005年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元伟在浙江宁波召开的篮球工作会议上提出“竞技篮球、娱乐篮球、财富篮球、文化篮球”四位一体的新的篮球观,这是对现代篮球的重新认识,并指出要构建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和谐篮球文化。随着高校篮球运动的发展如火如茶,在我国大学校园里,篮球运动已经成为一项“育人工程”,大学把开展篮球运动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篮球在整个篮球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为篮球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篮球文化建设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中国篮球文化的建设。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中美两国高校篮球文化的比较和中国高校的篮球文化建设为研究主题,运用文化学、体育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围绕中美两国高校篮球文化现状,挖掘出有关两国高校篮球文化的异同和优劣,反映出高校篮球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较为有规律的发展模式,探讨中国高校篮球文化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要素,寻求发展中国高校篮球文化的具体思路。为促进我国高校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由运动层面向文化层面的跃升提供理论参考与借鉴。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夜上海论坛 围绕本文所研究的内容,查阅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书籍、报刊、论文、网上资料等,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入的分析,为本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

2.2.2逻辑推理法

夜上海论坛 综合篮球运动的人文、社会、文化的总体特征、影响因素、现状,根据社会学、文化学、体育学、逻辑学等原理对部分相关问题进行推理分析。

2.2.3比较研究法

夜上海论坛 本文主要通过对中美民族文化和篮球文化进行比较,找出其冲突性与融合性。对中国高校篮球文化发展的价值、特征、以及影响要素进行比较分析,为寻求中国篮球文化的发展提供理论上的依据支撑以及具体的对策研究。

3.结果与分析

3.1中美两国篮球文化发展的比较

夜上海论坛 篮球文化是人类社会大文化的一个下位概念。它是世界各地域人群通过从事篮球活动过程围绕本体特征不断总结、创新、发展形成的各种有形与无形的、物质与精神的、内容与形式的总称。它既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游戏,又是现代竞技体育的一个运动项目,更是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它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是反映时代演进水平的社会现象和意识形态。且这种文化的内容、内涵丰富多彩,它包含人的思维方法、行为形象、社会制度特点、竞赛方法与手段及其他综合保障因素。

篮球文化是体育文化的一小部分,它忠实的反映体育文化的特征。它的真正价值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产生种种有趣故事,给人以启示和鼓舞,使人增智和受到教育,并以丰富多彩的实践内容融入全面综合素质教育,开发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使人掌握不同时间、空间条件下身体运动规律和支配规律的各种技能与能力,篮球文化以独特的活动形式最形象地展示人体优美形态和心灵品质,和谐地反映人类对现代社会文明生活的创新、完善和追求,把满足人类需求的身体活动进行加工、组织和秩序化,形成获得社会承认的,具有独立意义和价值的文化,内容包括篮球认识,篮球情感,篮球价值,篮球思想,篮球道德,篮球制度和篮球物质条件等。

3.2中美两国高校篮球文化发展的比较

高校篮球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其主要受体是在校大学生,功能主要表现在教育功能,健身功能,启智功能,娱乐功能,竞技功能。两国高校不同的篮球文化特征对两国高校校园文化存在深刻地影响。美国高校篮球文化更多的带有本土文化的烙印,美国高校篮球文化中“个体主义”、“自由主义”、“斗争”、“公平竞争”的特征与美国学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崇尚“英雄至上主义’,重法律与契约的校园文化相映衬。中国高校篮球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及其深刻。自信心不足、进取精神差,没有强烈的主人翁思想和创新欲望,不愿与他人交流、探讨,独立意识、竞争意识缺乏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而篮球文化中的自信心需求、勇敢的精神、交流和协作的特征等对降低中国传统文化对校园文化的负面影响产生积极地作用。

夜上海论坛 两国高校篮球文化在管理体制、人才培养体系、运动员队伍、教练员队伍等方面存在差异,有些方面差异明显。美国高校篮球管理体制是以教育主管部门为指导,以高校为主题独立性强,充分发挥高校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的机制。而中国高校篮球管理体制则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管理。高校自主性差,千校一统的模式,缺乏活力和创新,在篮球人才培养体制上,美国注重中学一大学的持之以恒的一体化培养体系。而中国高校缺乏自主培养人才的环境和条件,在运动员和教练员的管理上,美国注重以法律手段,而中国则强调行政方法,在运动队管理模式上,美国以松散性管理为主,中国则强调高度统一,在高校篮球文化的建设与普及上,美国高校崇尚独立个性、自成风格,富有创造性。中国高校则注重形式,但内容单一,高度统一,缺乏文化氛围和创新性。由于篮球发源于美国,开展时间长,发展程度较好,各方面都优于中国的发展,值得中国篮球发展所借鉴。

4.结语

夜上海论坛 两国高校篮球文化对其校园文化都有负面影响。美国校园中“个人主义”、“英雄主义”,忽视群体的价值,“校园暴力”事件上升,学生患心理疾病的人数增加,“实用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潮在西方校园大肆盛行。中国校园中集体主义的观念有下降的趋势,自由散漫的现象也在慢慢抬头。

中国高校篮球文化的发展对策是:在精神层面上应重塑高校篮球理念、创建和谐校园文化,将高校篮球文化建设作为重点、发挥媒介功能推动高校篮球文化的发展,在物质层面上应加强高校篮球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每所高校应建立一支水平较高的篮球队,造就一些明星球员、建立篮球俱乐部,进行各级比赛,在制度层面上应改善高校篮球管理体制、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高教练员、运动员的素养、重视学校女生群体的开发与培养。

参考文献:

[1]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出版社.1987

[2]许永刚,戴永冠,CBA与NBA文化层面的比较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