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肿瘤临床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年俞光岩等总结北京口腔医院2055例腮腺肿瘤病例,其中69例为MPT(3.4%),病人年龄24~80岁,平均年龄58岁,男女比例5.9/1。2009年徐杰等总结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腮腺肿瘤705例,其中34例为MPT(4.8%),病人年龄25~81岁,平均年龄58岁,男女比例为2.4∶1。病理类型为沃辛瘤(WT)及WT合并其他肿瘤的病例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肿瘤。WT又称腺淋巴瘤,作为腮腺第二高发的肿瘤,好发于老年男性,发病率约占所有腮腺肿瘤中的15%~25%,这其中约20%WT是多发性的。对于WT的这种多发性特点,很多学者已经做过大量统计分析。目前,关于WT形成认可最多的假说是WT是由胚胎发育时期存在于腮腺导管内的淋巴结内的腮腺组织发生而来。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腮腺腺体内上皮和淋巴组分之间尚未出现明确的界限。此时上皮细胞与唾液腺导管腺泡系统前体,可保持嵌入在淋巴组分内。这些淋巴组分将在未来构成腺体内淋巴结。在一系列包括吸烟在内的暂不明确的致瘤因素刺激后,这些上皮细胞包涵体将有可能会引起WT。而这种包涵体可能在双侧腮腺均存在,或存在超过一个。而其他病理类型的腮腺MPT多是以单独的个案出现,多数学者更倾向于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巧合而不是联系。
2诊断方法
由于腮腺MPT的多灶性、多病理及多时性类型特点,完善而细致的术前检查十分关键。依靠病史及症状可以对腮腺肿瘤进行初步的良恶性的鉴别,但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就腮腺MPT而言,了解肿瘤数量、部位、边界的情况尤为重要。因此,通过影像学手段如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T检查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获得更多信息以指导治疗方法十分有必要。
夜上海论坛 2.1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超声波在软组织中传播时,由于组织的密度和特性差异而产生不同的回声,对软组织肿瘤和囊性的鉴别有帮助,通过连续多切面扫查腮腺,观测病变的大小、数量、形态、边界、包膜、内部回声、衰减特征,而且其能明确辨出淋巴结的皮质及髓质,区分淋巴结与肿瘤。另一方面费用低廉、安全无创、便于复查、动态追踪等优点在腮腺疾病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B超对肿瘤还是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现,并且对深叶结构显示不够清晰。
2.2CT检查CT对头颈部各种类型组织结构都有很好的显示能力,可确定肿块大小、数量、形态、边界等,诊断困难病例可通过造影,突出血管、肌肉等与肿物的关系,判断肿物的范围、大小及性质,并能及时发现周围动静脉的受压情况和肿块存在的关系。正常腮腺组织密度较低,低于肌肉,但是却比脂肪组织高,而肿瘤组织为实质性,密度高于腮腺。一般认为,圆形、界限清楚,多为良性;分叶状或不规则,但分界清,多见于有局部侵蚀性良性肿瘤和生长较缓慢的低度恶性肿瘤;弥漫不规则,界限不清,多为恶性肿瘤。CT的问题主要在于单纯依靠CT片不能区别炎性肿块和肿瘤,无法直接显示出病变与面神经的关系等。
2.3MRI检查MRI其对软组织的病变显示性能优越,能清晰显示病变部位、范围和与重要神经血管关系,对肿瘤的治疗方案的选择很有价值,特别适用于腮腺深叶肿瘤。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及多参数的应用可获得丰富的诊断资料,能够提供如下信息:是否存在实体肿瘤,肿瘤的数量、位置、范围,常见腮腺良、恶性肿瘤的各自特点,肿瘤与神经、血管的关系。
2.4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因其价廉、快速、安全、诊断准确率高而被广泛用于头颈部肿块的术前诊断。何悦、吕炳建等分别对腮腺区肿块患者进行细胞学检查,诊断准确率超过85%.定性诊断准确率超过90%,并且均未出现人们所担心的肿瘤针道种植和扩散等严重并发症。因此,目前很多学者均建议FNAC列为常规检查,确定肿瘤性质,尽可能地对肿瘤进行鉴别,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
3治疗方法
良性MPT手术治疗为首选方式。Franzen&Koegel主张切除全部或大部腮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复发率,但是其弊端在于手术创伤大,术后面部凹陷畸形明显,发生面瘫和Frey综合征的概率大。俞光岩等主张肿瘤包膜外切除术或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更适合于大多数WT,因为大多数的WT定位于腮腺的尾部,同时多数淋巴结亦定位于腮腺的尾部,即腮腺腺体后缘和胸锁乳突肌的前缘的交界处。在这些淋巴结的显微镜检查中,时有发现微腺瘤或肿瘤细胞占据,故应切除位于腮腺尾部边界淋巴结,以防复发。对于非WT的其他腮腺肿瘤,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腮腺肿瘤最为有效的手段,首次术式是否正确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关键,因此临床夜上海论坛应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及良恶性质确定手术术式和切除范围。对良性腮腺肿瘤,多数学者主张采用保全面神经的腮腺浅叶或全叶+肿瘤切除术,即位于浅叶则单纯切除浅叶,如位于深叶则须行全腺叶切除。由于良性腮腺肿瘤多为多形性腺瘤,一般包膜不完整,手术不彻底者容易复发。故行腮腺区域性切除、腺叶切除或腮腺全切除,可避免因残存或种植而引起的复发。目前,随着功能保留性外科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对位于浅叶、直径不超过4.0cm的良性肿瘤,且其边界清楚者采用肿瘤+部分浅叶的区域性切除术,该术式创伤小,减少了面神经损伤和Frey综合征的发生率,保留了部分腮腺功能,且其复发率与传统术式相比并无明显的差异。但对体积较大以及源于深叶的肿瘤仍以传统术式为宜,以保证安全地切除边缘,防止复发。对于恶性腮腺肿瘤,则应尽可能采取腮腺全叶切除+术后放疗,如肿瘤已突破腺体被膜而出现局部广泛。浸润者则需行扩大切除术,扩大切除范围应依据术前影像资料和术中所见来决定,常常包括全腮腺、下颌深枝、颧弓和颧骨、耳廓及部分乳突等结构,以减少复发率,提高术后生存率。
4展望
夜上海论坛 收集2008年8月~2012年1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腮腺肿瘤病例412例,检出副腮腺肿瘤8例。对所有副腮腺肿瘤病例进行临床、影像、病理资料、术式及预后等分析。
2结果
2.1临床特征。患者临床特征(表1),所有患者均无面瘫及颈部淋巴结肿大。
2.2影像学表现。副腮腺良性肿瘤病例CT表现为面颊部中份肿块呈椭圆形、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后多形性腺瘤轻度强化、基底细胞腺瘤延迟强化;而恶性肿瘤患者病例CT表现为肿块形状不规则、境界不清、密度欠均匀,增强扫描后轻度或中度强化(图2)。2.3病理诊断。多形性腺瘤5例,包膜不完整或部分区域肿瘤突破包膜;基底细胞腺瘤1例,包膜完整。多形性腺瘤恶变(高分化非特异性腺癌)1例,恶性成分低于50%,浸润范围超出被膜的距离≤1.5mm;高分化鳞状细胞癌1例,腮腺内淋巴结阳性(1/2)、腮腺组织及颈部淋巴结阴性,排除口腔、鼻腔及眼睑转移性肿瘤。
夜上海论坛 2.4治疗。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辅以放疗。
夜上海论坛 2.5随访与预后。随访1~5年,良性肿瘤患者术后涎腺功能良好、面神经功能正常且颜面部对称,无复发及恶变;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良好,无复发及转移.
3讨论
副腮腺肿瘤的临床特征如面颊部中份肿块质地中等或偏硬、不随变化而改变等,可与发生于该区域的其他疾病作出初步的鉴别诊断,细针穿刺、影像学检查等有助于进一步的区分。对于副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我们采用临床检查、术前B超和CT检查、术中快速冰冻活检和术后常规病理检查相结合的模式。临床上若面颊部中分肿块呈无痛性、缓慢增长,近期内发展迅速,且肿块活动欠佳甚至固定,与周边组织粘连较紧,伴有疼痛等特点,需注意多形性腺瘤恶变的可能性,如本组病例4。当然,病史短、无痛性增长肿块亦不能排除恶性肿瘤可能,如本组病例1。副腮腺肿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与同性质的腮腺肿瘤相似:良性肿瘤外有包膜、境界清晰、形状规则,恶性肿瘤则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对周边组织有侵袭。副腮腺肿瘤的常用治疗方法是手术彻底切除肿瘤,术中需注意保护面神经和腮腺主导管。
夜上海论坛 手术径路主要有标准腮腺切除切口、口内切口、面颊部肿块表面直接切口等。我们推荐使用标准腮腺切除的类“S”形切口,本组中有5例患者选用了此术式,体会是手术入路简单、操作熟练;切口比较隐蔽,符合美观要求;视野暴露好,不受病变范围及深度限制,且能有效的保护面神经;若快速冰冻活检提示为恶性肿瘤,此切口可完成病灶根治术,向颈部延伸即可完成颈清扫术;不足之处是切口翻瓣范围较大。而口内切口具有视野不清、容易损伤面神经、常伴有术创出血、增加肿瘤种植及复发可能性等弊端,且无法完成恶性肿瘤的根治,故仅适用于病灶较小、偏口腔黏膜侧的良性肿瘤等情况。另外,面颊部肿块表面直接切口的术式容易损伤面神经和腮腺主导管,且在面颊部遗留明显瘢痕,故亦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本组中有3例分别选用了口内切口、面颊部直接切口,与术前误诊及患者强烈意愿有关,虽然均未发生严重的手术相关并发症,但鉴于有上述缺点,作者认为不应列为常规。Xie等报道选择经发际内小切口行内镜下副腮腺肿瘤切除,更符合美学要求,但受技术、设备等因素限制,目前尚未得到广泛应用。副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预后较好,本组6例术后均无复发及恶变,包括3例小病灶单纯肿块切除;恶性肿瘤的处理原则与腮腺恶性肿瘤相似,根据病理类型选择手术方式及范围、术后放疗和(或)化疗与否。本组中2例恶性肿瘤患者接受了根治性手术及术后放疗,短期内无肿瘤复发与转移,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1.1一般资料
1.1.1护生分组情况选择2012年6月~2013年4月来我院我科实习护生20人,其中本科生6人,大专生10人,中专生4人,各学历护生按均等的原则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人,观察组实行人文关怀护理带教法,对照组实行传统护理带教法。观察比较两组护生的护理效果。
夜上海论坛 1.1.2肿瘤患者分组情况选择我科住院肿瘤患者90例,男61例,女29例,年龄37~78岁,中位年龄(55.6±2.5)岁。按随机抽取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分别为护生相对应组的护理对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被护生护理的效果。
1.2临床护理带教方法对照组:实行传统的带教法。即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制定和写成教学计划,每周1次小讲课,按班次及资质安排临床带教。观察组:实行人文关怀护理带教法。即均由心理学专家统一培训相关人文关怀知识及沟通技巧,考核合格的有资质的护理带教老师带教。具体方法如下:
夜上海论坛 1.2.1人性化优质护理理念的输导当人类进入21世纪,人们更加关注身心健康,护士不再只是被动而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要融入人性化的护理,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健康。对护生进行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的输导。护生初到多数对带教老师敬而远之,这就要求带教老师应以友好真诚的态度热情接待学生,用亲切自然的语言介绍自己,重视入科宣教,介绍科内人员及科室工作情况,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消除护生的陌生感及紧张心理。护生缺乏沟通技巧,对于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困难,容易产生焦虑等心理。带教老师应通过各方面的人文关怀,加强与护生的交流沟通,较好地解决护生刚进医院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负面情绪及心理需求。工作中,带教老师要亲力亲为,以身作则,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己作为一名未来的护理工作者与带教老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他们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实习及工作。这样,既消除了教师与护生间的隔阂,增加了信任感,又提升了带教老师的形象。在老师这种人性化模式的引导下,护生会自动地接受并把人性化服务理念融入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去。
1.2.2换位思考教学理念的介入开展换位思考的教学理念,首先要求带教老师以身作则,树立良好形象,注重加强自我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帮助护生提高在患者心目中的威信,护生初到临床难免会畏手畏脚,患者因此会对护生产生不信任,甚至会拒绝她们,时间一长,护生的紧张恐惧心理会越来越深。作为带教老师要善于观察护生的心理,努力帮助她们提高在患者心目中的威信,比如:在对患者输液时,带教老师可以有意选择血管暴露明显、容易一针见血的患者,先示教,然后鼓励护生操作,如果一次成功,带教老师应予以肯定,这样会使护生的自信得到提高。重视业务讲座、操作示教的效果。带教老师进行业务讲座和操作示教时,应以护生能理解和接受为目标,并为此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倡鼓励式教学,切实执行教与学双向反馈制度。这样,换位思考的教学理念才能自然地介入到临床护理实践中。
1.3调查方法分别对两组带教法的护生对应组护理后的肿瘤患者给予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健康知识和护理满意度调查,按照肿瘤患者回答的得分进行评分,分为10题,每题0~10分,80分以上认为知晓。护理满意度分为4个等级,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肿瘤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31.58,P<0.01;χ2=19.53,P<0.01);肿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1.2,P<0.05;χ2=6.97,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3年12月行核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检查的32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肺癌7例,肝癌3例,结直肠癌4例,胰腺癌2例,乳腺癌10例,食管癌2例,胃癌、肾癌、前列腺癌、胸膜间皮瘤骨髓瘤各1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42~69岁,平均56.2岁。检查前根据临床表现、传统影像学(CT、超声、MRI等)和实验室检查,临床诊断无转移者12例,有转移者20例,所有患者未进行抗癌治疗,准备行手术治疗者11例,放疗和(或)化疗21例。
1.2检查方法
夜上海论坛 仪器使用GE超导型1.5T光纤核磁共振,采用内置体部一体化线圈。受检者自由呼吸状态下选用翻转恢复平面回波弥散序列(SE-STIR-DWI-EPI),参数为TR:5100ms,TE:100ms,TI:180ms,b=0、600s/mm2,层厚:7mm,层间距:1mm,FOV:40cm×40cm,矩阵:96×128,NEX:6次,每段层数:30层,全身共分8段完成。扫描时间180s,全身扫描共需20min。首先进行第1段和第3段的预扫描,记录下每段的中心频率,算出两段的中心频率平均值,然后应用于其余各段的中心频率。同时采集4段和全身弥散加权像对应的T2WI脂肪抑制序列图像,用做解剖对比,更准确地对病灶进行解剖定位,利用工作站IVI和MIP软件重建出全身冠状位图像,同时对三维数据做多角度重建,获得多方位的重建,图像反转黑白即可获得类似PET-CT的整体图像。
2结果
夜上海论坛 2.1WB-DWI检查基本情况32例受检者图像对比度和分辨率均达到诊断要求。32例患者中,正常组织结构的WB-DWI表现:颅脑、脊髓、甲状腺、前列腺、淋巴结、前列腺、脾、双肾、椎间盘、子宫及膀胱等组织结构呈高信号,类PET图像上呈低信号,ADC值在正常范围。
2.2WB-DWI检查评价经传统CT/MR等检查显示共97个病灶,核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检查共显示病灶145个,在WB-DWI图像上均呈高信号显示,ADC图为低信号,每个病灶ADC值与正常区域比较明显降低,并且恶性程度越高ADC值降低越明显。上述32例145个病灶均经过临床证实为恶性肿瘤,其中转移灶113个:骨转移瘤18个;肺转移瘤5个病灶;脑转移瘤13个病灶;肝脏转移瘤16个病灶;淋巴转移瘤61个病灶。新增病灶中骨转移灶及淋巴结21例,说明核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检查在骨转移及淋巴结转移方面较传统检查具有明显优势。同时还发现19例63个病灶DWI图像及ADC图高信号,每个病灶ADC值均在正常区域,经过临床证实均为良性病变,其中,肝血管瘤18个;肝脏囊肿20个;肾囊肿25个。其中2例患者常规CT/MR图像显示血管受侵而WB-DWI未能显示,2个肺内转移灶因小于0.5cm,WB-DWI未能显示。
2.3WB-DWI检查分析11例检查前无转移的患者,经核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后有6例发现了转移,46.8%(15例)的患者肿瘤分期发生了改变。27例患者转移病灶数增加了48个,核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后淋巴转移与脏器或其他转移分别提高了36%和22%。WB-DWI检查前后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
3讨论
3.1核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技术的原理及优势
MR是目前能在活体上进行水分子弥散成像的唯一方法,MR弥散加权成像(DWI)可以显示水分子的布朗运动,近年来,随着核磁共振设备的不断进步,已经可以较好的完成核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较高的梯度场和切换率可以大幅度提高成像速度,明显缩短TE,显著提升图像信噪比;使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技术可在极短时间内一次采集一幅图像,明显降低了呼吸运动所造成的误差,能在自由呼吸下采集较高信噪比的MR图像;短T1反转恢复序列(STIR)技术能够抑制脂肪信号,降低背景噪声,增加图像对比,提高3DMIP重建图像的质量,核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在DWI的基础上,采用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STIR)技术,明显抑制脂肪等组织器官的背景信号;突出病灶DWI高信号的作用。弥散加权成像对于水的弥散非常敏感,扩散速度越快,则信号越弱;扩散速度越馒,则信号越强,因而在图像上形成对比。自由水(如脑脊液、胆汁、尿液)具有较快的扩散速度,正常组织因为有细胞膜的限制,细胞内的水扩散受到限制,扩散速度明显慢于自由水。正常组织之间弥散速度有差异,最明显的是神经组织,因为轴突结构内水的扩散速度明显慢于其他组织。
3.2核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在恶性肿瘤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
核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既能较早发现病灶,对所发现的病灶准确定位,又能对恶性肿瘤及转移灶进行ADC值测量,相对于传统检查在图像上进行淋巴结大小测量及特征描述有更高价值,在弥散加权成像中,ADC值来代替真正的扩散系数能反映整体组织结构的特征。一般认为,恶性肿瘤实性部分组织、细胞生长活跃,细胞排列紧密,生物膜结构对水分子弥散的限制明显,ADC值降低,DWI上显示为高信号。而良性肿瘤细胞密度低,ADC值相对较大,DWI上呈相对较低的信号,良、恶性肿瘤ADC值存在显著差异,因此ADC值有助于初步判定病变的性质。对110例淋巴结转移患者行WB-DWI检查,共发现淋巴结260个(其中转移性淋巴结168个,非转移性淋巴结92个),转移性淋巴结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长、短轴差异显著,相应的灵敏度分别为93.8%、75.4%、90.8%,特异度分别为30.3%、61.6%、38.4%,认为在核磁共振上行ADC值定量测定可以鉴别转移淋巴结。核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与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ECT)在体部肿瘤筛查中的对比,WB-DWI对体部肿瘤具有较高的显示率,李烁等对20例骨转移瘤患者研究发现,WB-DWI检测显示214处病灶,ECT显示197处病灶,与ECT比较,核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对发现颈椎、腰椎、骶椎、骨盆、肋骨及股骨的病变较ECT敏感。此外,WB-DWI可以发现更多的转移病变。Antoch等报道WB-MRI与PET/CT诊断远处转移灶的准确性分别为93%和94%,结合常规MRI检查进行图像综合分析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WB-DWI对发现恶性肿瘤的原发灶、局部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灶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与PET/CT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由于WB-DWI具有PET/CT相似的效果,但又不需要像PET检查一样接受电离辐射,因此可作为一种恶性肿瘤临床分期的新方法。
4总结
1.1一般资料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本院分娩的孕妇8729例,其中妊娠合并妇产科良性肿瘤剖宫产患者55例,占0.63%;本组55例患者年龄最小20岁,最大42岁,平均年龄28.1岁;妊娠合并子宫肌瘤31例,占0.36%,妊娠合并卵巢囊肿20例,占0.23%;子宫肌瘤并卵巢肿瘤4例,占0.05%。
1.2诊断时间本次55例研究对象中急诊手术6例,择期手术49例。55例患者中11例患者行盆腔检查,其中3例患者于孕前进行诊断,6例患者诊断时间≤12孕周,2例患者诊断时间为12~28孕周;38例患者进行B超检查,其中4例患者诊断时间为孕前,16例患者诊断时间≤12孕周,15例患者诊断时间为12~28孕周,3例患者诊断时间≥28孕周;6例患者行剖宫产发现诊断,其诊断时间均为28孕周及其以后。
1.3方法
1.3.1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在给予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手术处理时应以患者子宫肌瘤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决定术中处理方式,比如子宫肌瘤的大小、数目、部位、性质等。本组31例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肌瘤直径1.0~11.0cm,且肌瘤部位以子宫前壁、宫底、侧壁居多,基底部的肌壁间、阔韧带及子宫下段后壁等则较为少见。31例患者中24例患者采用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1例采用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6例未进行处理,其中2例主要是由于肌瘤位置不当,且和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另4例则是由于有合并症、胎盘早剥等症状所致。
夜上海论坛 1.3.2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本组55例患者中20例患者为妊娠合并卵巢囊肿,4例患者同时合并子宫肌瘤及卵巢肿瘤,其中14例患者于剖宫产术中行卵巢肿瘤剔除术治疗,3例患者因卵巢囊肿蒂扭转使得卵巢坏死,因而行患侧附件切除术治疗,1例患者行双侧附件及子宫切除术治疗,3例患者行卵巢壁活检术治疗,并将标本送至病理室进行病理检查;3例患者行卵巢楔形切除术及成形术治疗。
2结果
夜上海论坛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55例患者术后均行促宫缩、抗炎等药物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且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正常出院。本次研究显示妊娠合并妇科良性肿瘤的发生率为0.63%,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发生率为0.36%,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发生率为0.23%,子宫肌瘤合并卵巢肿瘤发生率为0.23%。符合文献报道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发生率为0.30%~2.60%,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发生率为0.08%~0.90%;该研究中患者平均年龄为28.1岁,其和文献报道的发病年龄多在21~31岁相一致。
3讨论
3.1剖宫产术中对子宫肌瘤的处理传统临床上往往认为患者接受剖宫产术治疗的同时行肌瘤切除术治疗,其发生感染、出血等现象的几率较大,严重时可使患者因大量出血而必须行子宫切除术治疗。因此,不主张在剖宫产术的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然而近些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剖宫产术与子宫肌瘤切除术同时进行也逐渐得到医生的认可,两种手术方式同时进行可有效的减少子宫肌瘤对子宫缩复的影响,且可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产褥感染现象发生,同时可有效的阻止肌瘤继续发展,因而临床上逐渐开始在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然而并非所有剖宫产术中均可行肌瘤剔除术,在给予患者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前应认真评估患者肿瘤数量、部分、大小等,并且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并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常应在双侧子宫动脉结扎的基础上行肌瘤剔除术治疗。手术过程中应加强对瘤核分离的重视,应沿包膜进行分离,并且应边分离边行结扎或缝扎血管处理,尽可能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量。而对于肌瘤较大或数目较多的患者术中应常规防止腹腔引流,确保渗液及时排除,从而有效的减少继发感染现象发生。
3.2剖宫产术中对卵巢肿瘤的处理卵巢肿瘤患者多无明显自觉正常,患者往往于孕期发生并发症,部分患者则可在进行产前检查时发现。临床研究表明生理性囊肿以单侧囊肿居多,且超过90%的功能性肿瘤可伴随患者妊娠现象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消失。但有报道显示妊娠期卵巢肿瘤发生蒂扭转及破裂的几率较大,且部分可在盆腔阻塞产生,加之其性质难以明确。因而,剖宫产术前应加强对卵巢肿瘤是否存在扭转、破裂及明确其性质的重视。据调查,妊娠合并卵巢囊肿多为良性,仅少数患者为恶性,因此,对于少数疑似恶性患者应给予其单侧附件切除术治疗,对于良性患者则应给予其肿瘤剔除术治疗,同时应将附件或肿物送检。临床研究表明,妊娠晚期患者卵巢和大网膜间质中通常可见灶状蜕膜样细胞及退行性变现象,且胞浆内空泡变形,往往会将胞核挤在一侧,因而极易被诊为印戒细胞癌。所以,在给予患者剖宫产术治疗时应加强对疑似恶性肿瘤患者腹膜及大网膜活检的重视,同时需行快速冰冻病理组织学检查。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6月内蒙古边防总队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78例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年龄及性别分布状况、肿瘤的位置分布情况、病理结果、各种影像学检查的检出率、术前肿瘤标志物水平与术后病理结果良恶性的关系、不同术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因胰腺囊性肿瘤中的交界性肿瘤被认为是癌前病变,本次研究将病理为交界性肿瘤的患者归为恶性组,按病理类型将患者分为良性肿瘤组(良性SCN、良性MCN、良性IPMN,良性SPN,简称为良性组)和恶性肿瘤组(恶性SCN、交界性或恶性MCN、交界性或恶性IPMN,恶性SPN,简称为恶性组)进行分析。肿瘤类型:SCN为31例,占39.74%,其中恶性1例;MCN为40例,占51.28%,其中恶性或交界性11例;IPMN为5例,占6.41%,其中恶性1例;SPN为2例,占2.56%。78例患者的平均年龄(57.4±8.2)岁(32~76岁),其中男24例(30.77%),平均年龄(55.6±7.9)岁,女54例(69.23%),平均年龄(54.1±10.6)岁。良性组患者(n=65,83.33%)平均发病年龄为(53.7±5.8)岁,恶性组患者(n=13,16.67%)平均发病年龄为(63.4±6.2)岁,两组患者发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
1.2就诊原因分析
夜上海论坛 42例(53.85%)因上腹部不适、间断性腹痛就诊,其中良性组为28例(35.90%),恶性组为14例(1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8例(10.26%)因不同程度的黄疸就诊,其中良性组为6例(7.69%),恶性组为2例(2.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7);4例良性组患者(5.13%)因恶心、呕吐的症状就诊;24例(30.77%)因无意中发现腹部肿块或体检时发现腹腔内有占位性病变而就诊,其中良性组为20例(25.64%),恶性组为4例(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出现进行性体重下降的患者共17例(21.79%),其中良性组有13例(16.67%),恶性组4例(5.13%),统计学分析无意义(P=0.053)。
1.3方法
夜上海论坛 本组78例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检验,肿瘤标志物CA19-9、CEA检验以及影像学检查等。术中根据肿瘤位置、大小、与周围邻近组织关系、术中快速病理结果决定具体手术方式,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部切除术或保留脾脏的胰体尾部切除术、腹腔镜胰体尾部切除术或腹腔镜保留脾脏的胰体尾部切除术、胰腺部分切除术、单纯肿瘤切除术等。术后均于内蒙古边防总队医院病理科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1.4统计学
夜上海论坛 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对单因素分析后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夜上海论坛 2.1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
与良性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记物CA19-9、CA242水平相比较,恶性组患者的CA19-9、CA242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相关因素分析
结果表明,高龄、出现腹痛、肿瘤体积大、囊内出现实性成分的患者数目以及血清肿瘤标记物CA19-9、CA242水平与胰腺囊性肿瘤恶性均具有相关性(P<0.05)。对这些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得出高龄和CA19-9、CA242水平的P值均<0.05,故高龄和CA19-9、CA242水平升高是肿瘤恶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夜上海论坛 2.3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
夜上海论坛 本组78例患者均在完善术前化验检查、进行充分术前准备后,接受外科手术治疗。3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3例行保留脾脏的胰腺体尾部切除术,11例行胰腺体尾部切除术联合脾切除术,6例行腹腔镜保留脾脏的胰腺体尾部切除术,8例行腹腔镜胰腺体尾部切除术联合脾切除术,7例行胰腺部分切除术,2例行内镜下胰胆管支架植入引流术。术后共有17例(21.79%)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9例发生胰瘘,4例发生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3例发生在保留脾脏的胰腺体尾部切除术后,1例发生在胰腺体尾部切除术联合脾切除术后,1例发生在腹腔镜胰腺体尾部切除术联合脾切除术后,行超声引导下腹腔积液穿刺引流术,通畅引流并根据积液细菌培养结果给予敏感抗生素后治愈。
3讨论
夜上海论坛 3.1胰腺囊性肿瘤类型与发病率
夜上海论坛 3.1.1黏液性囊腺肿瘤(MCN):又称为大囊性腺瘤,约占胰腺囊性肿瘤的45.50%,是胰腺囊性肿瘤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本研究的结果表明MCN患者占51.28%,与文献报道比例略有增高,可能是由于区域发病差异或样本量较少所致。有研究报道,上腹痛为MCN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约占全部患者的50%;其次,约15%的患者表现出腹部肿块,体重下降,除此以外,也有少数以糖尿病、胆道出血、门脉高压、腹泻和梗阻性黄疸为表现而就诊。本研究中显示,我院就诊的40例MCN患者中,20例患者表现为上腹部疼痛,7例表现为腹部肿块和体重下降,均较先前的报道偏高,考虑为本组纳入患者以出现症状而来院就诊者居多,无临床症状而在体检时发现者较少。
3.1.2浆液性囊腺瘤(SCN):名富糖原腺瘤,占胰腺囊性肿瘤的20%~40%。临床上多见于60岁左右的女性(75%),多数无症状,部分可有腹痛表现,但此类肿瘤较少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消化不良、黑便、黄疸、体重下降等,常因与胰腺无关的症状进行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本研究中,31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为SCN类型(39.74%),与文献报道一致,且临床症状隐匿,大多数通过影像学检查时发现。仅1例为大囊型SCN患者,其肿瘤直径为12.5cm,在国内外已报道的SCN案例中,如此大瘤体比较少见。
夜上海论坛 3.1.3胰腺导管内状黏液性肿瘤(IPMN):由分泌黏蛋白的胰管上皮细胞状增生而形成,伴或不伴有过量黏蛋白的产生。IPMN占胰腺囊性肿瘤的7%~35%。大部分无症状,有症状者以腹部不适为主。本组5例患者中4例表现为腹痛、体重减轻等症状,仅有1例无任何不适,考虑与患者数目较少有关。
夜上海论坛 3.1.4实性假状肿瘤(SPN):是最不常见的一种囊性病变。目前认为SPN是一种少见的潜在低度恶性的胰腺肿瘤,仅占胰腺肿瘤的0.17%~2.70%。好发于青春期及青年女性。SPN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为不同程度的腹痛和腹部包块,常被延误诊断,越来越多的无症状SPN者,仅在常规体检时由影像学检查发现。本组2例患者无任何不适出现。
3.2胰腺囊性肿瘤与年龄
胰腺囊性肿瘤患者可分布于各个年龄段,而KosmahlM等研究发现胰腺囊性肿瘤的发病率是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升高的。本研究总结的病例中,SPN多见于中青年患者,MCN、SCN和IPMN患者则以中老年为主,中老年患者肿瘤恶变的几率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该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
3.3胰腺囊性肿瘤与肿瘤标志物水平
夜上海论坛 研究报道称,大多数囊性肿瘤患者血清淀粉酶、血糖和胆红素均在正常范围内,并无临床诊断意义,而囊腺癌患者的血清肿瘤标记物CA19-9、CA242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是对区分该病的各种类型并无特异性。本实验中患者CA19-9、CA242在良、恶性胰腺囊性肿瘤表达存在差异,恶性胰腺囊性肿瘤患者血清学检测CA19-9、CA242呈现高表达,其表达率高于良性胰腺囊肿瘤组患者。这提示CA19-9、CA242表达程度与胰腺囊性肿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同时,通过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CA19-9、CA242水平升高是肿瘤恶性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在术前诊断无法定性时,可测定血清CA19-9、CA242水平,以辅助肿瘤定性。
3.4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
症胰腺位于腹膜后,血供丰富,周围毗邻肠系膜上动、静脉,脾静脉等大血管以及十二指肠、胃、脾脏、胆总管等重要器官,因此手术难度比较大。手术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肿瘤位置、大小,与周围组织、血管、脏器关系以及术中对良恶性的判断来确定。在本研究中,位于胰头部和胰颈部的肿瘤主要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少数位于胰颈部的小肿瘤行胰腺部分切除术,位于胰体尾部的肿瘤行胰腺体尾部联合脾脏切除术或保留脾脏的胰腺体尾部切除术,是否保留脾脏需要根据肿瘤与脾脏或脾动、静脉的位置关系来决定,而能否在腹腔镜下完成这两种术式则与患者体重、年龄、腹部手术史以及术者腹腔镜下操作技巧等因素有关。另外,有2例胰头部的肿瘤因患者高龄无法切除,行ERCP植入支架解决患者黄疸症状。胰瘘是胰腺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本研究中,共发生9例胰瘘,4例发生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3例发生在保留脾脏的胰腺体尾部切除术后,1例发生在胰腺体尾部切除术联合脾切除术后,1例发生在腹腔镜胰腺体尾部切除术联合脾切除术后,行超声引导下腹腔积液穿刺引流术,通畅引流并根据积液细菌培养结果给予敏感抗生素后治愈。
4结语
我校临床带教教师均为中青年,英语水平佳,其中大部分教师都有国外留学的经历,即使如此,因肿瘤学的临床教学内容专业性强、涉及内容广泛,专业名词太多使大部分教师仍无法用英语与留学生进行自由交流,出现教师专业知识雄厚、富有教学经验,但受到英语表达能力及肿瘤学专业特点的限制,无法与留学生很好地沟通,无法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充分的传授给留学生。而留学生也无法充分领会和理解教师的言传和身教,从而导致双方的困惑。而留学生学习特点是喜欢互动教学及和问题解答型教学方式,思维活跃,发言踊跃。故结合肿瘤学专业的特殊性及国际医学留学生特点创造性提出新的临床培养模式———按病种临床教学。
夜上海论坛 方法是由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普外科、胸外科、妇科等科室各派出1~2名英语水平佳的中青年老师组成一个留学生肿瘤学临床实习指导老师小组,按病种实习(见流程图)。然后,由学生和老师一起就该病种模拟全英语就医环境,学生分组诊疗。最后,老师带领留学生和病人面对面交流,学生提出诊断和治疗方法。因为是肿瘤学实习指导老师小组,又因为是按病种实习,所以各个老师可以同一课时分别给学生讲授该病种不同专业知识。老师可以提前准备该肿瘤相关知识,学生可以提前预习,课堂以多媒体及互动教学为主,这样使英语表达能力及交流能力的限制得到改善。
夜上海论坛 1.改革课程体系,理论联系实际,以多媒体教学、模拟教学及具体床边病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避免不符合留学生思维活跃特点的中国“填鸭式”教学,采用了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临床教学效果。(1)启发式教学法。互动有利于强化留学生的记忆,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鼓励留学生提问,并且经常主动向留学生提问,促使留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2)强化教育法。每次临床带教前,以结合病例的提问方式,简要复习上次的内容;课程结束时,及时进行小结和提问,帮助留学生强化记忆。(3)以具体病例为核心的教学法。解决实际问题是最容易激发留学生学习动力的方法。将各种实际病例融入到教学中,根据不同病例,精心设计问题,让留学生自由组合成组,每组固定人数,围绕每个病例进行讨论。该方法以留学生为主体,以病例为基础,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可以提高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运用知识的能力。
2003年~2014年我该院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标本1000例。所有标本均经4%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制成4μm的组织切片,HE染色。由两位病理专家经光镜初检后,对部分疑难病例进一步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按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并结合临床作出病理诊断。
2结果
2.1神经上皮组织肿瘤508例神经上皮组织肿瘤中各亚型分类情况。
2.1.1星形细胞肿瘤
夜上海论坛 包括九小类共390例,约占神经上皮组织肿瘤的76.8%。其中①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共计16例,年龄4~41岁,平均18.63岁,肿瘤位于幕下者12例,占75%。②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2例,男、女各1例,平均年龄22.5岁,肿瘤位于顶叶和颞顶叶。③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共计140例,男:女约为1.63:1.00,平均年龄36.96岁,<40岁59例,占65.56%,肿瘤位于幕上82例,占91.11%。④间变性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各141例,(各占31.38%)。间变性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构成比在各个年龄段的分布不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岁以后发病人数逐渐增多,呈上升趋势。
夜上海论坛 2.1.2少突胶质细胞肿瘤
66例,(占13.0%),平均年龄36.9岁,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26例,平均年龄40.19岁,>40岁者14例,占53.85%,2.1.3少突-星形细胞肿瘤49例,(占9.6%)。其中少突-星形细胞瘤38例,平均年龄41.90岁,>40岁者27例,占71.05%,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11例,平均年龄47.2岁。>40岁者6例,占54.55%。
2.1.3脑膜肿瘤
共492例(占49.2%),脑膜皮细胞肿瘤共432例,占87.8%,其中良性各型脑膜瘤404例,占92.87%,不典型脑膜瘤25例,间变性脑膜瘤6例。女:男约为2.18:1.00。脑膜瘤男性和女性总体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对于男性。其他脑膜相关的肿瘤血管母细胞瘤44例,位于小脑者36例,占86.36%。
3讨论
夜上海论坛 按照2007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重新分类后,本组1000例病例中神经上皮肿瘤仍居首位,占全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50.8%,高于文献报道37.64%。其中星形细胞肿瘤是起源于星形胶质细胞的肿瘤,是神经上皮肿瘤中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占神经上皮肿瘤的76.8%,高于国内外文献报道58.93%~60%。少突胶质细胞瘤是颅内起源于少突胶质细胞的肿瘤,是胶质瘤的一种独立类型,占神经上皮肿瘤的13.0%,与文献报道的结果接近。脑膜瘤居第二位,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49.2%,高于文献报道34.64%~38%。本组病例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发病部位以幕上占优势。幕下最常见的部位是小脑。小脑好发肿瘤共36例,主要包括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8例,占50.0%;脑膜瘤18例,占50.0%。了解和掌握各种肿瘤的好发部位,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帮助和指导。通过1000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复习,对2007年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的新认识,与2000年WHO关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相比,2007年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对各个肿瘤的发病率、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分布、部位、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大体和组织病理学形态、免疫标记、细胞增殖状况、遗传学和分子改变、预后因素进行了细致的修订和更新,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对部分肿瘤的WHO的分级进行了修订,如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小脑脂肪神经细胞瘤”由原来的WHOⅠ级变为WHOⅡ级。有文献报道,该肿瘤复发率约为50%,一般进展较为缓慢,偶有较快复发者。同时增加了有关遗传学研究进展,如血管母细胞瘤,免疫组织化学标记α-inhibin和D-240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意义。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定义中增加了1p和19q杂合子缺失。本组病例虽然未见小脑脂肪神经细胞瘤,但在2007年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对其预后的变化值得注意。
4总结
夜上海论坛 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脑肿瘤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在56-76岁之间,病程在1周-12年之间,肿瘤最大直径在1-5cm之间的有例,5-10cm之间的例,超过10cm的例。其中幕上肿瘤11例,幕下肿瘤13例,脑膜瘤8例,脑胶质瘤6例,垂体5瘤,小脑囊性血管网织细胞瘤1例。所有患者均经过CT、MRI辅助检查,结合临床主要表现明确诊断。
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实施显微外科手术进行处理,采用德国“Moller”手术显微镜,调整放大倍数为4-16倍。患者进行全身静脉麻醉,根据肿瘤所处位置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入路途径;开颅后上手术显微镜,先打开脑裂蛛网膜或者脑池,尽量放出脑脊液,促使脑组织的回缩,使肿瘤充分暴露,避免牵拉正常脑组织;进行手术,再显微镜下辨认并分离肿瘤,进而切除,操作过程中注意避免损伤重要的血管神经,尽最大可能保护正常脑组织;对于较大肿瘤或功能区肿瘤应进行分段切除,直至切除整个肿瘤。
3结果
所有44例患者中,行肿瘤全切除患者32例,其中26例患者症状消失,预后良好,6例患者症状缓解;行肿瘤次全切除患者8例,4例活检。随访3年,1例脑膜瘤术后2年复发,转上级医院手术后治愈;2例恶性母细胞瘤术后3月复发,后死亡;4例胶质瘤术后1年内死亡。
4讨论
脑肿瘤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其较高的致死率、致残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颅内肿瘤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对于脑肿瘤,应事先明确脑肿瘤诊断,与寄生虫、血肿及炎症等相鉴别;其次明确肿瘤大小、部位、性质及其周边结构情况。注意手术前的评估,对于患者术前准备、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后处理均有着重要的作用[2]。目前显微外科手术是常见的处理脑肿瘤的手术方式。传统在肉眼下进行手术,对于一些脑底部、较深部位的肿瘤,操作困难,手术疗效不佳,导致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能使得部分肿瘤全切除率提高,明显降低致残率、病死率。
4.1显微手术能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
夜上海论坛 显微外科手术,主要是指在手术中利用显微镜的放大及照明效果,清晰显示较深部位以及重要功能区的病变及周边组织,使得肿瘤的切除范围较为彻底。本文患者中2例脑胶质瘤,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实施肿瘤全切除,术后恢复良好,复查CT示肿瘤病灶消失。脑胶质瘤利用显微外科手术也能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达到临床治愈。本文中的垂体瘤、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及鞍结节脑膜瘤均进行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术,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随访预后较佳。诸如此种位置较深的鞍区肿瘤的手术,周边有视神经、脑底动脉环、下丘脑及垂体柄等重要的神经、血管及组织,传统的治疗方法难以实施肿瘤全切术,不能根治肿瘤且容易损伤脑组织产生严重的并发症。显微外科手术因充分利用了显微镜的照明及放大作用,清晰辨认肿瘤及其周边组织结构,在良好的手术视野中分离并切除肿瘤组织,即使在较深窄的区域亦能完全地切除肿瘤,明显提高了肿瘤全切除率,且减少了手术出血的发生。
4.2显微手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副损伤
目前脑肿瘤的诊断技术较为发达,影像检测技术的发展明确了脑肿瘤的部位、大小、性质以及其周边组织情况。神经外科医生充分掌握了肿瘤的情况,应尽最大可能减少手术副损伤。传统的肉眼手术,深部病灶手术视野清晰度较差,与周边的组织结构不清,手术操作时极易产生误伤,损伤脑部重要的组织结构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而显微外科手术,充分利用显微镜的放大及照明效果,放大手术视野,充分清晰地暴露重要组织、血管及神经。即使手术的区域较狭小,仍然能够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致的操作。掌握熟练的操作技术,细心分离切除组织结构,对于出现的微小出血,能及时发觉并实施电凝止血,从而减少手术的副损伤。此外,脑自动牵开器的应用,避免了手持脑压板暴露病变时力量不均匀,不能持久的缺点,对病灶的显露及减少损伤发挥了重要作用。显微手术通过最大限度减少副损伤,从而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
夜上海论坛 4.3脑肿瘤手术治疗注意事项
在围手术期内,应口服糖皮质激素及钙离子拮抗剂,利于术后消除水肿、减少血管痉挛的发生。此外,应用抗癫痫发作药物,避免术后诱发癫痫,加重病情,不利于患者恢复。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妇产科于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收治的1678例妊娠期产妇,将其中在妊娠期同时患有妇科肿瘤的245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年龄22~41岁,平均年龄(28.3±6.7)岁。产程37~41周,平均产程(39.7±1.2)周。将未患有妇科肿瘤的1433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年龄21~44岁,平均年龄(28.2±6.4)岁。产程37~41周,平均产程(40.9±0.9)周。两组对象的年龄跨度、产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统计两组妊娠期产妇的剖宫产率、妊娠并发症、胎儿并发症、胎儿生存率等情况。以此来明晰妊娠期产妇合并不同妇科肿瘤的处理方法,及其妊娠结局。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夜上海论坛 观察组妊娠期合并妇科肿瘤产妇的主要肿瘤类型为子宫肌瘤占[63.67%(156/245)]和卵巢癌占[31.02%(76/245)]。观察组妊娠期合并妇科肿瘤患者的剖宫产率达到100.00%(245/245),而未合并妇科肿瘤的对照组产妇剖宫产率为23.94%(343/1433)。两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期合并妇科肿瘤产妇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为7.35%(18/245)、胎儿并发症4.90%(12/245)、胎儿生存率95.92%(235/245)。对照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为9.07%(130/1433)、胎儿并发症3.77%(54/1433)、胎儿生存率97.35%(1395/1433),两组胎儿生存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我国妇女的生育年龄也在逐渐提高。生育妇女的身体素质下降,内环境紊乱,妊娠期合并妇科肿瘤的产妇数量不断增加。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妇科肿瘤的诊断,及时发现,以便制定治疗计划。在不影响妊娠的情况下稳定肿瘤或者通过剖腹手术在妊娠过程中处理所患肿瘤。本次实验,观察组妊娠期合并妇科肿瘤产妇的主要肿瘤类型为子宫肌瘤占63.67%(156/245)和卵巢癌占31.02%(76/245)。观察组妊娠期合并妇科肿瘤患者的剖宫产率达到100.00%(245/245),而未合并妇科肿瘤的对照组产妇剖宫产率为23.94%(343/1433)。观察组妊娠期合并妇科肿瘤产妇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为7.35%(18/245)、胎儿并发症4.90%(12/245)、胎儿生存率95.92%(235/245)。对照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为9.07%(130/1433)、胎儿并发症3.77%(54/1433)、胎儿生存率97.35%(1395/1433),两组胎儿生存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肿瘤学近年发展迅速,新的药物、新的临床研究结果不断出现,新的诊疗指南内容不断更新。由于教科书内容往往落后临床进展,当出现书本与临床实践不一致时,往往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
夜上海论坛 2如何培养和提高临床思维
夜上海论坛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需要带教老师放弃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营造开放自由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反思,提出问题,探查假设,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要让学生乐于独立分析判断,不再盲目接受别人的观点。通过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每个人都贡献自己的智慧,让不同的观点进行交锋,在发现问题———试验性解决———批判性检验———产生新发现的过程中,不断锻炼、提高思维能力。
2.1改进病例讨论的形式和内容病例讨论不能选择单一的病种,不能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到治疗方案的顺序,按照教科书重复课堂上已经讲解的内容。这种“正向”思维并不符合工作实际,因为大多数患者事先并没有明确的诊断。应该按照临床工作需要,由症状体征、检查结果开始,最后到疾病的方式,“逆向”分析和思维,综合以往所学的知识,并从中做出筛选,提出合理的诊断和处理。例如:在病房选取“淋巴瘤合并发热”的病例,以病例讨论的形式,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分别针对肿瘤、呼吸、心血管、风湿免疫、感染性疾病等学科进行文献学习和深入地分析,然后提出各自的诊疗意见。通过准备,可以引导肿瘤组发现淋巴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淋巴瘤本身可以导致发热,但也常合并细菌感染,并结合文献阐述该病的病理特点、疾病转归预后和治疗方案;呼吸组可以分析发热的热型,提出淋巴瘤患者发热,可能合并肺结核、支气管内膜结核、肺炎、霉菌感染等情况;心血管组可以针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等病变进行鉴别诊断;风湿免疫组应该排除红斑狼疮、成人Still综合征、干燥综合征等结缔组织病;感染性疾病组可分析合并伤寒、副伤寒、非典等可能。每个小组都进行发言,每个人都从别人的观点中得到新收获,使得整个讨论充满活跃的气氛,扩宽学生的思路,不再局限于简单的退热处理和化疗,将多个学科的内容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对疾病的认识不再局限于一个器官或一个学科,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得到提高。在讨论结束后,通过追踪病情的转归,还可以进一步验证讨论的结果,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临床工作的成就感,更加热爱医学工作。
2.2改变教学查房模式教学查房是培养临床思维的典型模式,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查房过程中,老师讲得多,学生忙着记;老师提问的少,学生主动提出疑问的更少。教学查房应该以学生为主导,老师可以先提出诸如“胃癌术后患者出现呕吐的原因”等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自由发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不同的外科手术方式有何异同,是否有术后并发症;手术是否完全切除,是否有残留,是否复发;术后影像学有没有改变;有没有梗阻可能;有没有药物影响;有没有脑转移;有没有合并糖尿病,电解质紊乱等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后,分析不同情况的判断依据,寻找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器械检查,来验证自己的观点,并给出处理方案。
2.3加强文献学习文献学习绝不是就某篇文献是否读懂为目的,而是要通过不同文献的对比分析,了解学术观点不断演变的过程,发现专家学者如何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如何创立自己的学术观点。这不仅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发展,也为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通过检索webofscience数据库,组织学生探讨“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kinaseinhibitors,TKI)治疗的由来”。指导学生在文献检索中追溯TKI药物的研发过程,对比不同时期临床试验的研究目的、实施方案和研究结果,分析其中的局限性和创新点。学生可以从中发现TKI治疗的机制,TKI应用的局限性,如何筛选优势人群,如何确定优势人群是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引起的,如何应对TKI治疗耐药,EGFR突变检测手段的优劣性等等。还可以让学生比较不同年份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关于TKI治疗策略的变迁,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临床研究如何影响并改变临床实践,如何给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获益。
夜上海论坛 2.4参加患者健康宣教活动参加健康宣教活动,是学生与患者及家属接触、交流的绝好机会。通过给患者及家属举行健康宣教活动,例如提供“癌痛治疗”的用药指导,消除患者使用止痛药物的恐惧心理,教会患者评估疼痛,合理调整药物剂量,及时处理爆发事件,及早发现不良反应并进行预防。通过患者现场提问,学生现场回答的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现场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活动组织能力;让学生在行医之初就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日后能更好地处理医患关系。
1.1一般资料
2006年3月—2010年2月本院收治甲状腺肿瘤患者120例,其中,男45例,女75例,男女之比为1:1.67,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年龄17—75岁,平均43.5岁,其中17—20岁6例占5%,21—60岁105例,占87.5%,61—75岁9例,占7.5%。本组甲状肿瘤发生于左叶34例,占28.3%,发生于右叶61例,占50.8,两叶均出现者11例,占9.2%,发生于甲状腺峡部14例,占11.7%。全部患者中肝肾功能检查无异常,其中老年患者合并高血压12例,有脑梗死病史者10例。
1.2方法
夜上海论坛 全部患者均于术中或术后取病理活检,10%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厚度4mm,快速HE染色,置于镜下观察,同时收集患者的详细的临床资料,结合病理与临床表现分析。
2结果
本组患者中男女之比为1:1.67,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发病年龄方面20—60岁发病105例占87.5%,为该病的高发年龄段,良性肿瘤107例,恶性肿瘤13例,良性肿瘤多为多发性结节,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平均直径为3.5cm,恶性肿瘤为孤立结节或多个结节,多为甲状腺状癌,癌肿直径为2.5~7.8cm。病理表现:良性肿瘤多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大体甲状腺体积增大,平均直径为3.5cm,切面见大小不等的结节,包膜完整,内有囊腔形成,囊壁较薄,囊腔大小不等,内见棕褐色粘稠物质,中央部分有出血坏死和(或)钙化。镜下可见甲状腺正常结构消失,结节内滤泡大小不一致,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包膜厚薄不均,结节内可见出血、囊性变,纤维化、钙化。结节外甲状腺组织无压迫萎缩。恶性肿瘤常为孤立或多发结节,质硬,本组大多为状癌,单发病灶,大小不等,为实质硬结节,无包膜或只有部分包膜。切面呈灰白色或鱼肉状,部分癌组织表面呈颗粒状突起,可见葡萄族样的状物突入囊腔。镜检可见肿瘤细胞排列成状,大小不等、长短不一,按大小分枝情况分为I、Ⅱ和Ⅲ级状腺癌,癌细胞核大而苍白,染色质稀少呈细颗粒状均匀地分布在核内而形成“毛玻璃样核”,分布在间及瘤细胞的纤维间隔内,HE染色呈深蓝色或黑色。本组1例恶性未分化癌,为梭形细胞癌,镜下见大小不等的长梭形细胞,核分裂相多见。
3讨论
【关键词】跨文化护理理论;肿瘤护理;临床应用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与国际文化出现更多的接触,并且也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我国发展,但是,由于文化冲突造成的矛盾等不良现象也不断发生。因此,在临床疾病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更多的外国文化,了解不同患者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以及道德信仰等各方面的事情,掌握跨文化护理理论[1],本文针对外国患者的实际特征,采取跨文化护理理论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摘取2009年12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外国肿瘤患者20例进行观察研究,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6例,患者的年龄在29岁至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2±3.8)岁,患病时间为6个月至3年;所有患者都为白种人,并且都信仰基督教,所有患者在中国生活的时间都超过3年,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汉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其中,有3例男性患者与4例女性患者为留学生,另外,有8例患者的妻子为中国人。
1.2护理方法
夜上海论坛 1.2.1文化维持医护人员要多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在交流的时候,要注重东西方文化差异会对语义理解造成的歧义,按照医生规定的叮嘱对患者进行给药以及个体化的护理,运用跨文化护理理论贯穿整个护理过程,由于所有患者都信奉基督教,因此,不能再患者面前提到“13”以及“星期五”等基督信徒忌讳的字眼;另外,西方人比较注重保护个人隐私,因此,医护人员在进入患者的病房以及进行近距离接触的时候,一定要首先征得患者的同意;禁止向患者提问涉及隐私的问题[2]。
1.2.2文化协商可以针对患者的信仰,在患者的病房布置耶稣的画像等,还可以在患者的病房放置《圣经》,让患者能够在空闲时间阅读;另外,每逢周日,可以请牧师到医院集中为患者做祈祷,使患者能够放松心情,缓解治疗导致的不良情绪。
1.2.3文化重塑医护人员要多与患者及其家属讲述肿瘤治疗的进展,使他们能够清楚知道病情变化,做好心理准备;另外,医护人员还应该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心灵上的关怀,引导他们述说心中的焦虑、悲观以及抑郁等消极情绪,通过“吐苦水”的方式,从而有效舒缓患者的不良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充分体现肿瘤护理中应用跨文化护理理论的有效性。
1.3统计学处理采取卡方进行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夜上海论坛 经过对肿瘤患者进行跨文化护理理论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从护理前的50.0%上升到护理后的95.0%;另外,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有所提高,从护理前的20.0%上升到护理后的90.0%;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跨文化护理理论来源于实际的护理经验,在本质上强调护理工作的内在逻辑性,指出护理理论的各项概念之间的相辅相成性,在目前的护理研究与教育以及临床护理工作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以及更进一步的发展,促进护理事业的不断进步,有效提高护理效率[3]。
本文选取的20例外国肿瘤患者中,在肿瘤护理工作中采取跨文化护理理论,能够更好地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提高患者的肿瘤护理效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郑儒君,李俊英.跨文化护理理论在临床肿瘤护理的应用[J].护理研究:下旬版,2011,(9):2445-2447.
[摘要]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在留学生脑血管病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方法 在留学生脑血管病理论教学中,引入PBL方法。PBL教学模式在设计上遵循以病例为引导,以问题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调查PBL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 结果 教学结果调查表明,PBL教学法能很好地调动留学生学习积极性(98.3%),提高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95.0%)和理论实践相结合能力(94.2%),留学生能熟练掌握诊治脑血管病内容。 结论 PBL教学法提高了留学生脑血管病理论教学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脑血管病;理论教学
夜上海论坛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1(b)-0147-04
夜上海论坛 Application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 i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theory teaching for foreign students
XUE Shouru HAN Xuefei CAI Xiuying DUAN Xiaoyu DONG Wanli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Jiangsu Province, Suzhou 21500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teaching method o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VD) theory teaching for foreign students. Methods In theory teaching of CVD for foreign students education, the method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was introduced to evaluate the teaching quality. PBL teaching mode was designed to follow the case as a guide and the problem as a basement, with the full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BL teaching method was investigated. Results PBL teaching method could help to manipulate the primitive of foreign students (98.3%) and improve foreign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related to CVD (95.0%, 94.2%). Foreign students could master CV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by using PBL teaching method. Conclusion PBL teaching model has also improved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CVD course, and it is worthy of recommending.
夜上海论坛 [Key words]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VD); Theory teaching
[基金项目] 苏州大学校级教改项目(编号2009-sz-027)。
[作者简介] 薛寿儒(1967.4-),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病学教研室副主任;研究方向:脑血管病和神经变性病的基础和临床。
国内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同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脑血管病教学内容极其重要,占据临床神经病学教学的核心地位。在传统教学中,遵循“灌输式”教育,即“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和教材为主”模式,该教育模式培养的学生存在思维不够活跃、动手创造能力不够强、探索未知领域意识薄弱等缺点,其特征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钩。而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1-3]。PBL教学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学的弊病。其特征是教学效果得到质的飞跃。由于脑血管病教学内容繁多,涉及的各种症状体征复杂,采用传统的灌输教学,留学生常常感到枯燥难懂,教学效率低,因此,十分有必要应用PBL教学方法改善脑血管病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接受该教学方法的132名留学生(共4个班)课后随机发放120份调查内容相同的问卷,并全部回收,回收率为100%。
1.2 PBL教学对象及实施方法
夜上海论坛 1.2.1 留学生课前预习 上课前2周告知留学生脑血管病课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通知学生课前认真学习脑血管病课的内容,主讲教师通过校内局域网发送脑血管病章节的学习目标和相关问题,让留学生(每班分5组)围绕学习内容查阅资料,并鼓励留学生上互联网查询脑血管病最新进展信息。由学生分组讨论(每5~6人一组)并制作多媒体课件。课件内容主要有:①如何问诊,即详细的病史询问应该主要包括哪方面内容?②如何体检,即针对病史体格检查主要包括哪方面内容?可能的体征是什么?为什么?③如何辅助检查,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按轻重缓急顺序,主要安排哪方面实验室与辅助检查?实验室与辅助检查的可能结果是什么?④如何诊断,脑血管病的的临床诊断标准为何?应该如何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⑤如何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原则是什么?每一小组负责制作并讲解其中的一部分幻灯片。对小组讲者的要求:幻灯片张数适中,每张幻灯数不能超过5张,每张幻灯字数不能超过20个;要求其思维清晰,语言流利,讲解完需准确回答听者提出的问题。对听者的要求:积极配合提出问题,并可能回答讲者不能回答的问题。
夜上海论坛 1.2.2 教师教学素材的收集和教学课件制作 应用我院神经病学教研室多年来在脑血管病教学研究工作中收集的大量典型病例、脑CT、MRI、MRA、MRV、DSA、CTA、SPECT、PET等典型影像资料,结合既往典型病例的腰穿脑脊液资料作为素材。以PBL教学方式为先导,围绕脑血管病的两大要素:主要脑血管分布和脑功能区分布及构造设计学习目标的问题,并围绕脑血管病的两类主要问题,即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血栓和脑栓塞)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
1.2.3 知识梳理安排 各组分别展示课件,讲述有关内容。鼓励学生提问,教师可针对一些关键知识点提出问题,以突出重点,加深印象。例如:有肢体瘫痪的患者一定就是脑血管病吗?回答问题以学生为主体,对于学生回答不出的问题,教师根据情况决定由自己回答或将问题布置为课下作业,由学生借助各种学习工具获得答案。教师对学生课件制作的质量、讲授水平、课堂提问与回答的踊跃程度等进行简要小结。
1.3 临床PBL课实践
病史询问:指导1名学生按时间顺序,沿逻辑思维进行问诊,其余同学倾听。教师需在病史询问过程中对学生的病史询问方法进行必要的引导,如病史询问所用词语不能过度专业化,询问顺序不能杂乱无章,不能偏题,不能有重大遗漏等。病史询问结束后可由其他学生补充。
夜上海论坛 体格检查:指定1名学生进行神经系统针对性的体格检查,注意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的前后上下顺序、手法以及查体过程中爱伤观念的体现。查体结束后首先体检者汇报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的阳性结果,然后由其他学生进行神经系统查体部分的补充与纠正。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由指定学生根据前述的病史询问及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结果,提出为确立临床诊断进一步需要的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由学生进行分析。其中,脑CT、MRI、MRA等典型影像资料与脑脊液结果的分析是重要基本功,教师要结合病例,对典型影像资料的临床意义、脑脊液结果的判断与临床价值、脑CT和MRI的阅读顺序及异常表现进行必要的讲解。
夜上海论坛 诊断的提出:指导学生用专业语言精简总结,并提出临床诊断及其依据。
鉴别诊断的分析:由指定学生提出主要的临床鉴别诊断及其依据。
治疗原则:由指定学生根据临床资料,制订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包括用药原则和一般治疗,要求注意观察判断病情进展的指标及必要的处理方法。例如:1例脑血管病患者,如考虑缺血性脑血管病,首选的治疗措施是什么?如果用药3 d以后效果不佳,应考虑有哪些恶化的原因?应给予患者哪些检查?如何调整用药?对于学生回答不了的问题,教师可布置为课下作业,并推荐主要的参考文献或网络资源供学生查阅参考,待下次课由学生做出回答。
讨论总结:讨论围绕临床脑血管病病例引导出来的学习目标进行,留学生和教师一起分析病例的临床特点,最后提出诊疗意见。如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临床表现是头痛、呕吐和肢体瘫痪,相应提出如下问题: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原因、瘫痪血管分布特点及如何处理等。留学生围绕问题运用新学知识综合分析、判断,经过讨论做出正确的处理。讨论过程中注重充分运用教学课件演示脑血管构造及分布。对课堂上尚未解决的学术问题通过局域网进行交流探讨,以弥补课堂教学在时间上的不足。
教师对学生表现的评定: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充分肯定和鼓励,同时对存在的问题做出小结,并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2 结果
PBL教学法在脑血管病理论教学中效果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留学生对PBL教学形式与效果普遍评价较高,大多数留学生认为PBL结合多媒体教学法能很好地调动学习积极性,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理论实践相结合能力。见表1。
3 讨论
3.1 我校留学生的教学特点
夜上海论坛 我校自2006年起开始招收临床医学类留学生,我校留学生主要来源于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和极少数欧美国家的应届高中生,目前在校生400余人。我校留学生的基本情况是:①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留学生之间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差异较大,但其医学知识相对匮乏;②来自亚洲国家的留学生主要受英联邦国家语言环境的熏陶,他们的英语水平尤其是英文阅读和写作水平普遍较好,虽然大多数留学生入学时能用英语交流,但由于留学生受当地方言的影响,带有浓重的地域口音,而英语毕竟不是他们的母语,表达相对不够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师生之间的互动式交流;③这些学生大多信仰印度教或伊斯兰教,他们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深受该文化背景影响;④他们思维活跃,自学能力强,课堂气氛热烈,随时可能会打断教师授课而提出问题,但组织纪律性较差,上课迟到、早退时有发生;⑤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将回国参加本土医师执业资格或执照考试。尽快熟悉这些情况,使教师在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尤其是在授课前应该熟悉和尊重来华留学生所在国的国体、政体、民族、文化、宗教、历史等特点,并将这些融入日常教学活动,减少师生间的陌生感,建立师生友谊,为对外医学专业教学的顺利开展营造一个亲切和谐的师生氛围,这是取得留学生信任和认可教师教学权威性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有助于利用有限的高校资源改善留学生的教学效果。因此,对留学生用英语授课,要求任课教师同时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4]。目前神经内科留学生的授课教师主要由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和出国留学经历的中青年教师担任,这些教师在语言、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较易与留学生沟通,且愿意尝试新的教学模式。而脑血管病理论教学时间达4课时,占整个神经病学理论教学的1/8。因此,选择脑血管病内容进行教学模式的探索,其目的是以病案为基础、问题为核心,培养留学生运用理论和实践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达到熟练掌握脑血管病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夜上海论坛 3.2 PBL教学法在留学生脑血管病理论教学中的意义
夜上海论坛 PBL最早始于1969年,1993年在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得到推荐,此后在国内各医学院校开始尝试,并得到较快发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PBL是以重视能力培养代替重视知识传授、以综合课代替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代替以教师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方法,PBL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方面的能力,有助于培养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医学人才。PBL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配合互动,因此密切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提高了人际交往和互助共事的交流能力;同时,PBL教学还可以提高组织调查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创造开拓能力等。在脑血管病教学中应用PBL教学,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充分调动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使留学生对脑血管病内容产生深刻准确的记忆,加深对脑血管病知识的理解。
夜上海论坛 3.3 PBL教学法体会
PBL教学的特点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以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案等问题为核心进行的研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和实践能力。它弥补了传统教学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是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进步。它推动高等医学教育理念的变革,成为近年来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和热点[1,4-5]。留学生由于思维较为自信活跃,敢于发言提出问题等特点,采用PBL教学非常适合留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利于激发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神经病学理论教学内容枯燥难懂,尤其脑血管病理论教学更加如此,PBL教学结合多媒体教学汇集了图片、录像、动画等音频及视频材料,使抽象、枯燥难懂的脑血管病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直观易懂,有利于学生对脑血管病各类抽象症状体征的理解。
夜上海论坛 PBL教学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且自己解决问题。每个学生都要积极主动、勇于参与、善于表达、乐于自觉完成学习任务,并分享学习体会。因此,PBL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充分调动其交流积极性。研究中有98.3%的学生认为PBL教学能够提高其自身主动积极学习的能力和学习兴趣,可见其调动了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充分激活学生的科学思维精神,活跃课堂学生的学习气氛。在PBL教学中,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自学,查阅资料并加以归纳整理、分析总结,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认识和记忆,强化专业知识的吸收,进一步提高了学习效果。研究中,有91.7%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有助于知识的创新和理解记忆。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病例,需要全面详细的病史询问和完整的体格检查,合适的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才能做出正确的临床诊断。采用PBL教学后,学生需要自己发现临床疾病的不典型性,并加以鉴别诊断,最后才能形成准确的临床诊断。95.0%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有助于增强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虽然在基础学习阶段,学生习惯了课堂上被动听教师上课的学习方式,但对于充满激情活力的PBL教学,绝大多数学生还是愿意接受的。研究结果中,有95.8%的学生觉得能够适应PBL教学。可见,PBL教学在临床神经病教学中是值得推广和实践的。
夜上海论坛 传统教学中,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是教师,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在PBL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作用发生了角色互换,教师的角色转变成了组织协调和指导帮助学生的主动学习,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开拓创造性,达到使学生有效掌握当前所学知识的目的。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PBL教学法的组织设计和有效管理以及对学生积极参与的帮助和激励促进。因此,PBL教学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理论和新技术,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
夜上海论坛 目前PBL教学虽然在国际上发展较为成熟普遍,但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尚属起步阶段,而且各个医学院校实施的方法也不同,目前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普及该方法还有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5-7],包括:①全才型的优秀教师严重缺乏,全才型师资力量薄弱。②缺乏系统有效的PBL教学教材和配套培训资料。③典型病例难易程度的控制。病例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病例过于复杂,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④有些学生对PBL教学法不适应。⑤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PBL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长期以来,学生已经习惯了传统的灌输法教学,突然转变教学方法,有些学生感到学习负担加重,不能有效适应。
夜上海论坛 总之,PBL结合多媒体教学应用于脑血管病教学,有利于调动留学生学习积极性,这对解决当前医疗环境下教学资源短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8-10]。该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依赖于教师素质的提高、PBL教材及配套培训资料的开发和典型病例难易程度的控制[5,11-13]。该教学模式弥补了目前医学教育存在的动手能力较差和创造性思维不强的问题,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 Dolmans DH,De Grave W,Wolfhagen IH,et al. Problem-based learning:future challenges for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 [J]. Med Educ,2005,39(7):732-741.
[2] 王沁萍,陈向伟,李军纪.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模式应用的研究现状[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2):1071-1074.
夜上海论坛 [3] Hofman K,Hosokawa M,Blake RJ,et al. Problem-based learning outcomes:ten years of experie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Missouri-Columbia School of Medicine[J]. Acad Med,2006, 81(7):617-625.
[4] 姜春明,王竹颖.PBL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和作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1(9):1348-1350.
[5] 尚宏,王鹏军,付锦,等.七年制临床神经病学教学改革探析[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12):1483-1485.
夜上海论坛 [6] 张旭祥,念馨,左帆,等.PBL教学法在内分泌专业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医药科学,2011,1(9):156-157.
夜上海论坛 [7] 厉岩,马建辉,雷红英,等.综合性大学医科PBL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4):59-61.
夜上海论坛 [8] 姜东辉,曹赋韬.医学双语教学的研究和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2,8(32):65-66.
夜上海论坛 [9] 石玮玮,杨正刚,张丽平,等.PBL教学法在医学化学综合性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1,1(8):149-150.
夜上海论坛 [10] 李海燕,曹励民,贺红艳,等.PBL教学在临床血液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15(8):73-75.
[11] 杨淑华,刘艳阳,李碧丽,等.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 (7): 38-41.
[12] 陈丽仙,卢传坚,陈延,等.七年制中西医结合方向临床课程PBL教学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9):909-911.
今年的年会亮点之一是“大会里面套小会”,除了开幕式以外,全部是各系统肿瘤的分会场,各个专题论坛同时进行。今年大会继续与我国台湾地区的学者联合举办了“海峡两岸学术交流――恶性淋巴瘤专场”,又特别举办了抗癌新药临床研究、转化性研究和CSCO青年医师论坛,还有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胃癌、大肠癌、肝胆胰癌、食管癌、血液肿瘤、恶性淋巴瘤、黑色素瘤、肾癌/泌尿系肿瘤、妇科肿瘤、头颈部/鼻咽癌、脑转移癌、小细胞肺癌、胃肠间质瘤、骨与软组织肉瘤、肿瘤分子标记物、肿瘤血管靶向治疗、癌痛和姑息治疗、肿瘤营养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以及肿瘤与血栓等一系列热门的专题论坛会。
会上还宣布了中国临床肿瘤学科学基金优秀论文,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临床药理基地和国家新药(抗肿瘤药)临床研究中心孙燕院士的论文《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多中心评价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治疗一个或两个化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Ⅲ期临床研究》名列榜首;北京肿瘤医院斯璐等的论文《501例和色素瘤患者基因变异与病理特点及临床预后的关系》,以及北京肿瘤医院林宁晶的论文《CHOP-L方案治疗初治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列第二、三名。本次大会的论文审稿以专家会议审稿和背靠背审稿相结合,确保科学公正。对于空洞无物、质量差和炒冷饭的稿件一律不用。评选出的优秀论文以中国临床肿瘤学科学基金进行奖励。今年录用的稿件强调突出原创、新颖,重视自主研究成果,降低了继续报告的分量。并将少量的教育报告分为两类,一类是进展性教育报告,高瞻远瞩、指导未来;另一类是普及型教育报告,主要针对基层年轻医师。
今年的CSCO新设立的“青年专家论坛”以CSCO青年沙龙成员为主,偏重原创研究报告和热点病例的深入讨论,并由各领域资深专家进行解读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