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古代文化传承的途径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全面学习与了解古代文学的需要。程千帆先生指出,中国文学中方舆色彩,细析之有先天后天的差异,先天者,原乎自然地理;后天者,原乎人文地理。无论自然还是人文原因,中国文学充满了地域色彩,这是其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特征。这一特征在研究中受到了重视,但教学中以时间为脉络的分期与讲授方式,造成学生对古代文学地域性特色了解的缺乏,必然引起学生对古代文学认识的片面性。要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选择某一地域为窗口,在教学中渗透与引入其地域文化信息资源,帮助学生透视地域文化与文学的关系,从而弥补单一时间为轴来审视古代文学的发展之缺陷。因而古代文学教学改革不能忽视地域文化资源的引入,这是中国古代文学自身特点提出的要求。
2.古代文学实践教学依赖地域文化资源。现今中国高校教学改革出现面向经济、文化建设,面向地区发展服务的大趋势,古代文学作为提升学生人文底蕴的重要学科,也需要加强实践教学使传统课程教学焕发新的活力,从而也使学生从书本知识的单一获得转向实践考察理解与现实运用。这一实践教学的开展就要以地方文化资源为依托,依靠地域文献资源、地域文化生态资源、地域戏曲资源等开展实践教学。同时,每一所高校,都会受到其所在地域的地方文化浸润,校园文化、师生语言、衣食住行等都会带上地方特色,这些为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展开实践教学无形之中提供便利。
3.学生参与地方文化保护的现实需要。培养学生文化传承和保护意识,加强和提升其人文底蕴,这也是古代文学教学目标之一。而在教学中最能引起其兴趣同时又切实可行的途径是以地方文化资源为对象,激发、培养其传承和保护意识,以实际行动参与到文化保护事业中来,成为本地文化保护的青年主力军。这将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对学生而言,发动学生在文化保护的目标驱动下自主地通过社会调查、实地考察、文献考证等方式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地方文化做积极、深入的了解,必将提升他们的地方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对地方文化保护来说,高校生源与毕业生就业地的选择都会带有当地地方色彩,从而使得高校学子在校期间与毕业后都会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参与者与见证者,那么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加强他们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参与地方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势必对地方文化的建设发展、地方文化的宣传具有不可忽视的促进和推广作用。
夜上海论坛 二、地域文化渗入古代文学教学
夜上海论坛 地域文化以各种形式留存在今天的生活中,笔者认为适合引入教学的文化载体形式以传世文献、文化名胜古迹与地方戏曲三种为主。
1.传世文献资源的引入。许多高校都坐落于历史文化古城,对古代文人而言或为居留之地、或为漫游之所、抑或贬谪之驿,往往留下了大量吟咏佳作。以湖南衡阳为例,许多唐宋文人都曾过往,如李白、杜甫、刘禹锡、柳宗元、宋之问、张说、储光羲、齐己、坡、秦观、辛弃疾等等,而留下吟咏之作的文人从汉代至清朝一直没有中断过,这些都是记录衡阳历史文化的珍贵传世文献。在教学中,将这些有关衡阳的地域文献资源渗入课堂讲解或作业中,来自衡阳和湖南的同学会对这些地域文献怀有乡土情结,更容易产生认同和求知欲。这类地域文献是我们探寻古代文学中的地域文化之重要文献。教学中,地域文献资源的引入,可以从多方面探索进行:首先,文学中的地域文化之课堂分析。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代表性地方风物,课堂讲解分析时可着重分析,同时让学生由此展开材料搜集与寻找,并形成对此作专门探讨的小论文或文章。从而强化学生地域文化意识,也使他们由一般性知识点接受转变为自己动手开展研究性学习,达到深刻理解和领会。例如笔者在课堂讲授到王勃《滕王阁序》“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范仲淹“衡阳雁去无留意”等涉及“衡阳雁”的诗词时,会引入学校所在地衡阳的雁城文化,激发他们对衡阳雁文化认知和了解的兴趣,再布置相关作业让他们通过文献查找来完成。其次,地域文化的专题讲授。学生们因为对本地文化有亲切感和认同感,可以采取专题讲座的方式讲授有关本地文化的形成历史、传播与接受情况,如文人的贬谪与流寓带给地方文化传播的影响,历代有哪些文人居住和来过,他们的作品对当地文化的传播会产生什么作用。这些探讨利用得更多的是地方文献资料,因而在讲解的时候,可以同时介绍哪些文献中会保留有关本地的文化资料,是以哪些文献载体为主,并结合今天传承和保留下来的历史文化进行比较分析,拉近时空距离,让学生对以往仅仅存留于故纸堆的概念性知识有更深刻的亲身感受。例如南岳衡山是许多文人都曾吟咏过的,那么我们可围绕唐代文人对南岳衡山由自然景观转向人文景观的文化形成中有何作用的议题来深入探讨。再次,地域文化名人的学习社团。许多城市都有自己引以为傲的本地历史文化名人,许多都成为当地的历史文化名片,学生也成立一些社团和兴趣小组专门学习和探讨这些名人留下的相关著作。比如明末清初的伟大思想家王夫之是衡阳人,学生就成立了船山学社,进行学习调研活动,加强对本地文化的了解。
2.文化名胜古迹的探寻。名胜古迹与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往往相映生辉,相得益彰。但凡有名胜古迹处则有文学产生,而文学的流传又有助于名胜古迹之名声流传的久远与广博。有鉴于二者之亲缘关系,开展古代文学实践教学少不了对文化名胜古迹的探寻。
(1)地区名胜文化采风。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阐释触景生情对创作的重要性,文学学习也一样要讲求缘情而入文,披文以入情,让学生通过地区名胜文化采风进入情境感受文学不失为有效途径。许多城市融名山名水名城为一体,自然也有不少的名胜去处,这就成为所在高校进行古代文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文化生态资源。现今许多学校文艺学科都组织学生进行文化采风来培养学生,这即是古代文学实践教学的具体组织形式。笔者所在高校,每年都会组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选择地区名胜进行采风学习,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实践能力不失为有效尝试。在对名胜古迹的采风活动中,可先要求学生熟悉历代吟咏此名胜的佳作,让他们在情境中感悟古人,同时也可让他们创作相关拟作,在习作中感受古人如何描绘胜景。
夜上海论坛 (2)文化古迹的实践考察。文化古迹是一个城市文明的标志和历史的见证,也是地域文化灵魂的彰显,同样也是古代文学开展实践教学不可忽视的。选择高校当地的历史文化古迹,作为古代文学实践教学的课堂,将存留在文本上的文学作品转变成实物和古迹等看得见摸得着的载体形式呈现给学生,无疑加强了熏陶和感染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文化底蕴。以衡阳市为例,留存的文化古迹就有石鼓书院、杜甫墓、杜甫祠、禹王碑、南岳碑刻,借助对这些古迹的考察,同学们可以在情境中走入古人的生活,从而感悟文学的魅力,也体会古人咏物论史的具体情景。
3.地方戏曲资源的渗入。戏曲文学是元明清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表演作为基础的特点让戏曲文学的学习不能单独停留在平面的剧本文学,而应该触及和扩展到对戏曲舞台艺术的了解。但古代戏曲艺术博大精深,因而引入地方戏曲资源成为了解戏曲舞台艺术的捷径。地方戏曲资源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亲近感、就地取材的便利性以及教师与艺人间的直观互通性等,为高校教改创造了切实可行的有利条件,同时独特的地方戏曲品牌资源是乡情教育的典型材料,也是学生独特审美视角教育的最佳方案。具体的引入方式可依当地的戏曲资源情况而定,方式之一,可以请本地优秀的戏曲演员来演绎经典戏曲作品选段,演绎的形式可以直接请入课堂演唱文本,也可以针对课堂讲授需要,先录制好相关唱段的视频,在讲授过程中逐步播放。这种演唱往往加入了当地戏曲的地方特色元素,而且时间长短、演唱内容等可根据课堂需要而定,一方面让学生在学习作品的同时感受到家乡气息,另外也比网络戏曲资源更能有针对性地配合教学。方式之二,成立兴趣小组,搜集整理当地的戏曲资源,了解地方戏曲发展情况。如笔者曾指导学生以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形式对祁剧、衡州花鼓戏、衡阳湘剧和衡阳渔鼓等衡阳地方戏曲的传承和发展现状做调查研究。
三、古代文学教学实践参与地方文化保护
夜上海论坛 地域文化渗入教学的同时,教学也可参与到地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来。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让他们成为地方文化保护的中坚力量,可行的方式大致有:
夜上海论坛 1.开设地域文化课程增强本土意识。高校青年学生是当地建设的生力军,也自然将成为地方文化的传承者,那么在校期间培养其地方文化保护意识,必然对今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开设地域文化课程,以课程为载体,增强学生保护和传承本土文化的意识不失为其中重要的途径。如开设一些地方戏曲欣赏课程、地方民俗文化等选修课程,让学生在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同时,也系统了解地方文化,培养文化自豪感和本土意识,在这一过程中也进行了地方文化的传承工作。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会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本土文化因素,在潜移默化中积极投身地方文化保护和宣传,从而为本地文化宣传增添新力量。
2.实践教学参与保护。古代文学实践教学,在现实中必然需要以具体的文化实体或文献文本为参照对象,那么我们在选择这些参照对象的时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当地文化景点、本地古籍文献为教学案例进行教学,则在将书本知识转化到现实运用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对当地文化知识的了解,熟悉了地方文化保护,从而让实践教学活动取得一举两得的效果。例如讲到文人的贬谪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可以带领学生去当地著名文化景点,让学生考察这些景点有哪些文人在贬谪之时曾来此登临赋诗题文,历代主题有何变化,查找这些景点的历代文献记载,并要求以作业的方式来完成。学生在这些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加强了对本地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通过查找历代文人的题咏,则既增强古代文献知识又培养了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让学生自发地投身于本地文化的保护与宣传的事业中来。
1.全面学习与了解古代文学的需要。程千帆先生指出,中国文学中方舆色彩,细析之有先天后天的差异,先天者,原乎自然地理;后天者,原乎人文地理。无论自然还是人文原因,中国文学充满了地域色彩,这是其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特征。这一特征在研究中受到了重视,但教学中以时间为脉络的分期与讲授方式,造成学生对古代文学地域性特色了解的缺乏,必然引起学生对古代文学认识的片面性。要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选择某一地域为窗口,在教学中渗透与引入其地域文化信息资源,帮助学生透视地域文化与文学的关系,从而弥补单一时间为轴来审视古代文学的发展之缺陷。因而古代文学教学改革不能忽视地域文化资源的引入,这是中国古代文学自身特点提出的要求。
2.古代文学实践教学依赖地域文化资源。现今中国高校教学改革出现面向经济、文化建设,面向地区发展服务的大趋势,古代文学作为提升学生人文底蕴的重要学科,也需要加强实践教学使传统课程教学焕发新的活力,从而也使学生从书本知识的单一获得转向实践考察理解与现实运用。这一实践教学的开展就要以地方文化资源为依托,依靠地域文献资源、地域文化生态资源、地域戏曲资源等开展实践教学。同时,每一所高校,都会受到其所在地域的地方文化浸润,校园文化、师生语言、衣食住行等都会带上地方特色,这些为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展开实践教学无形之中提供便利。
夜上海论坛 3.学生参与地方文化保护的现实需要。培养学生文化传承和保护意识,加强和提升其人文底蕴,这也是古代文学教学目标之一。而在教学中最能引起其兴趣同时又切实可行的途径是以地方文化资源为对象,激发、培养其传承和保护意识,以实际行动参与到文化保护事业中来,成为本地文化保护的青年主力军。这将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对学生而言,发动学生在文化保护的目标驱动下自主地通过社会调查、实地考察、文献考证等方式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地方文化做积极、深入的了解,必将提升他们的地方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对地方文化保护来说,高校生源与毕业生就业地的选择都会带有当地地方色彩,从而使得高校学子在校期间与毕业后都会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参与者与见证者,那么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加强他们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参与地方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势必对地方文化的建设发展、地方文化的宣传具有不可忽视的促进和推广作用。
夜上海论坛 二、地域文化渗入古代文学教学
地域文化以各种形式留存在今天的生活中,笔者认为适合引入教学的文化载体形式以传世文献、文化名胜古迹与地方戏曲三种为主。
夜上海论坛 1.传世文献资源的引入。许多高校都坐落于历史文化古城,对古代文人而言或为居留之地、或为漫游之所、抑或贬谪之驿,往往留下了大量吟咏佳作。以湖南衡阳为例,许多唐宋文人都曾过往,如李白、杜甫、刘禹锡、柳宗元、宋之问、张说、储光羲、齐己、坡、秦观、辛弃疾等等,而留下吟咏之作的文人从汉代至清朝一直没有中断过,这些都是记录衡阳历史文化的珍贵传世文献。在教学中,将这些有关衡阳的地域文献资源渗入课堂讲解或作业中,来自衡阳和湖南的同学会对这些地域文献怀有乡土情结,更容易产生认同和求知欲。这类地域文献是我们探寻古代文学中的地域文化之重要文献。教学中,地域文献资源的引入,可以从多方面探索进行:首先,文学中的地域文化之课堂分析。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代表性地方风物,课堂讲解分析时可着重分析,同时让学生由此展开材料搜集与寻找,并形成对此作专门探讨的小论文或文章。从而强化学生地域文化意识,也使他们由一般性知识点接受转变为自己动手开展研究性学习,达到深刻理解和领会。例如笔者在课堂讲授到王勃《滕王阁序》“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范仲淹“衡阳雁去无留意”等涉及“衡阳雁”的诗词时,会引入学校所在地衡阳的雁城文化,激发他们对衡阳雁文化认知和了解的兴趣,再布置相关作业让他们通过文献查找来完成。其次,地域文化的专题讲授。学生们因为对本地文化有亲切感和认同感,可以采取专题讲座的方式讲授有关本地文化的形成历史、传播与接受情况,如文人的贬谪与流寓带给地方文化传播的影响,历代有哪些文人居住和来过,他们的作品对当地文化的传播会产生什么作用。这些探讨利用得更多的是地方文献资料,因而在讲解的时候,可以同时介绍哪些文献中会保留有关本地的文化资料,是以哪些文献载体为主,并结合今天传承和保留下来的历史文化进行比较分析,拉近时空距离,让学生对以往仅仅存留于故纸堆的概念性知识有更深刻的亲身感受。例如南岳衡山是许多文人都曾吟咏过的,那么我们可围绕唐代文人对南岳衡山由自然景观转向人文景观的文化形成中有何作用的议题来深入探讨。再次,地域文化名人的学习社团。许多城市都有自己引以为傲的本地历史文化名人,许多都成为当地的历史文化名片,学生也成立一些社团和兴趣小组专门学习和探讨这些名人留下的相关著作。比如明末清初的伟大思想家王夫之是衡阳人,学生就成立了船山学社,进行学习调研活动,加强对本地文化的了解。
2.文化名胜古迹的探寻。名胜古迹与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往往相映生辉,相得益彰。但凡有名胜古迹处则有文学产生,而文学的流传又有助于名胜古迹之名声流传的久远与广博。有鉴于二者之亲缘关系,开展古代文学实践教学少不了对文化名胜古迹的探寻。(1)地区名胜文化采风。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阐释触景生情对创作的重要性,文学学习也一样要讲求缘情而入文,披文以入情,让学生通过地区名胜文化采风进入情境感受文学不失为有效途径。许多城市融名山名水名城为一体,自然也有不少的名胜去处,这就成为所在高校进行古代文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文化生态资源。现今许多学校文艺学科都组织学生进行文化采风来培养学生,这即是古代文学实践教学的具体组织形式。笔者所在高校,每年都会组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选择地区名胜进行采风学习,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实践能力不失为有效尝试。在对名胜古迹的采风活动中,可先要求学生熟悉历代吟咏此名胜的佳作,让他们在情境中感悟古人,同时也可让他们创作相关拟作,在习作中感受古人如何描绘胜景。(2)文化古迹的实践考察。文化古迹是一个城市文明的标志和历史的见证,也是地域文化灵魂的彰显,同样也是古代文学开展实践教学不可忽视的。选择高校当地的历史文化古迹,作为古代文学实践教学的课堂,将存留在文本上的文学作品转变成实物和古迹等看得见摸得着的载体形式呈现给学生,无疑加强了熏陶和感染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文化底蕴。以衡阳市为例,留存的文化古迹就有石鼓书院、杜甫墓、杜甫祠、禹王碑、南岳碑刻,借助对这些古迹的考察,同学们可以在情境中走入古人的生活,从而感悟文学的魅力,也体会古人咏物论史的具体情景。#p#分页标题#e#
3.地方戏曲资源的渗入。戏曲文学是元明清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表演作为基础的特点让戏曲文学的学习不能单独停留在平面的剧本文学,而应该触及和扩展到对戏曲舞台艺术的了解。但古代戏曲艺术博大精深,因而引入地方戏曲资源成为了解戏曲舞台艺术的捷径。地方戏曲资源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亲近感、就地取材的便利性以及教师与艺人间的直观互通性等,为高校教改创造了切实可行的有利条件,同时独特的地方戏曲品牌资源是乡情教育的典型材料,也是学生独特审美视角教育的最佳方案。具体的引入方式可依当地的戏曲资源情况而定,方式之一,可以请本地优秀的戏曲演员来演绎经典戏曲作品选段,演绎的形式可以直接请入课堂演唱文本,也可以针对课堂讲授需要,先录制好相关唱段的视频,在讲授过程中逐步播放。这种演唱往往加入了当地戏曲的地方特色元素,而且时间长短、演唱内容等可根据课堂需要而定,一方面让学生在学习作品的同时感受到家乡气息,另外也比网络戏曲资源更能有针对性地配合教学。方式之二,成立兴趣小组,搜集整理当地的戏曲资源,了解地方戏曲发展情况。如笔者曾指导学生以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形式对祁剧、衡州花鼓戏、衡阳湘剧和衡阳渔鼓等衡阳地方戏曲的传承和发展现状做调查研究。
三、古代文学教学实践参与地方文化保护
夜上海论坛 地域文化渗入教学的同时,教学也可参与到地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来。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让他们成为地方文化保护的中坚力量,可行的方式大致有:
1.开设地域文化课程增强本土意识。高校青年学生是当地建设的生力军,也自然将成为地方文化的传承者,那么在校期间培养其地方文化保护意识,必然对今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开设地域文化课程,以课程为载体,增强学生保护和传承本土文化的意识不失为其中重要的途径。如开设一些地方戏曲欣赏课程、地方民俗文化等选修课程,让学生在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同时,也系统了解地方文化,培养文化自豪感和本土意识,在这一过程中也进行了地方文化的传承工作。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会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本土文化因素,在潜移默化中积极投身地方文化保护和宣传,从而为本地文化宣传增添新力量。
2.实践教学参与保护。古代文学实践教学,在现实中必然需要以具体的文化实体或文献文本为参照对象,那么我们在选择这些参照对象的时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当地文化景点、本地古籍文献为教学案例进行教学,则在将书本知识转化到现实运用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对当地文化知识的了解,熟悉了地方文化保护,从而让实践教学活动取得一举两得的效果。例如讲到文人的贬谪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可以带领学生去当地著名文化景点,让学生考察这些景点有哪些文人在贬谪之时曾来此登临赋诗题文,历代主题有何变化,查找这些景点的历代文献记载,并要求以作业的方式来完成。学生在这些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加强了对本地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通过查找历代文人的题咏,则既增强古代文献知识又培养了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让学生自发地投身于本地文化的保护与宣传的事业中来。
3.学生研究性学习项目的参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校教育必须大力培养创新人才,使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目的的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高校改革教育教学的一个重点。它需要学生立足所学,从实际背景和问题出发,转变学习方式,崇尚创造,从而在学习中获得个性解放,提升自身能力。具体到古代文学的学习,则需探究地进行,这既包括对古代文学本身的探索学习,也包括运用古代文学知识去探究社会生活。那么地域文化则可成为学生运用古代文学知识来分析社会生活的重要对象。笔者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课题选题时,以当地地域文化为对象展开研究,如探讨古人吟咏当地的文学作品在旅游开发中的作用,讨论当地街道、道路命名中体现的文学作品之应用,分析当地楼盘命名及宣传中古代文学作品之显现等等,这些研究性学习项目以当地地域文化为研究对象,运用古代文学知识对此进行探讨,从而达到运用古代文学知识去探究社会生活的目的,也提升了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综合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地域文化作为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分析对象,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为学生所关注,并展开分析探讨,这无疑是对地方文化重要的传承性保护。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古代汉语教学;传统文化;传承
夜上海论坛 古代汉语作为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历史学、中文秘书学、教育学、哲学等许多文科专业都需开设的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课程,它在承担起培养学生古书阅读能力的同时,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也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我们的教学自然应当充分发挥其学科优势,找到正确的途径和方法,肩负起育人的职责。
夜上海论坛 一、古代汉语教学的传统文化传承作用
夜上海论坛 (1)促进华夏文明生生不息。古代汉语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具有非同寻常的社会作用,一方面在现代社会,从事古代文化典籍研究的人已日渐减少;另一方面古文化距离我们又比较遥远,古代文献资料又是用文言写成的,这种语言对现代人来说已日渐陌生,这更增加了文化传承的难度。古代汉语是学习、传承传统文化遗产的基础所在,要使文明延续,没有捷径可走,唯有掌握古代汉语文言这把开门的“钥匙”,才能让我们领略无限风光,在阅读、思考、传承和创新中继承文明,使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2)构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家园。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下来的文化。传统文化是针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遗产,是迄今为至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史上伟大的高峰,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因此传承文化时,对那些缔造过我们民族精神,价值趋向的核心思想必须继承下来,它是我们精神的家园。(3)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学生作为一名合格社会公民,主要应解决做“人”的问题。古代汉语教学,要在着眼字、词、句教学的同时,更注重领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人文情怀,在堂堂“君子之文”中,重德修能,体味中华文化的精神魂魄。时展到今天,多元文明渗透到许多领域,传统文化正在经受着不同程度的冲击。为了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文明的成果,我们寄希望于有识之士的倡导,寄希望于普通民众的热爱,更寄希望于对古代汉语教学的更上层楼,因为它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有着其他专业无可比拟的优势。(4)发挥传承文化的载体作用。古代汉语课要发挥文化载体的作用,担负起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职责,以传承传统文化为己任,因为这关系到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繁衍。学习古代汉语,有助于掌握古代优秀文化遗产,提高全民族的道德修养,坚定民族自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的凝聚力。倾注了无数先哲心血的这笔财富是由文言文这种语言形式写成的,要了解这些文化,必须具备阅读经典作品的能力。(5)发挥文化在传承过程中的鉴别作用。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深邃厚重。漫长的岁月里,祖先为我们留下了璀璨夺目的文化典籍,这些遗产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历史、文学、艺术、天文、地理、医药、卫生、服饰、礼仪、典章制度等诸多领域,它们都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而这一切都是以古汉语文言的形式保存下来的。因此,我们要学习、继承和研究它,要去粗取精,为今天服务,就必须扫除语言文字障碍。这就必须熟悉古汉语的语词、语言、语法构造,以做到游刃有余。
夜上海论坛 二、古代汉语教学实现传统文化传承功能的措施
通过古代汉语教学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具体措施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传统的古汉语教学中,教师将这门课仅仅视作学习其他课程打通语法、扫除文字障碍的工具。新时期的教学改革首先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引导。要求学生多记诵名诗名文,从而加大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还可以适时地结合传统节日,渗透传统文化观念。其次,选取好的教学内容。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中仁、智、勇以及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崇高道德标准就存在于我们的古汉语教学内容中,这就要求我们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选择。再次,改革教学方法。古代汉语教师不能一成不变地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应及时地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精心组织古汉语教学,注重弘扬民族精神。比如,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文化解读的教学模式、生动活泼的图片等再现古文字、历史、诗词画面,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古代文化知识的积极意义,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参 考 文 献
夜上海论坛 论文摘要:古代汉语是高等院校中文类专业的主干课和基础课,承担着培养学生的古代汉语素养和古代典籍解读能力等教学任务。这门课程沙及到哲学、历史学、文学、语言学的内容,甚至包括天文、律历、姓氏名号、职官等文化常识,可谓内涵丰富、外延广阔。而以上这些内容,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在当前传统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改革更应该侧重于观照传统文化的解读方式,将传统文化的传承视作其重要任务之一。
夜上海论坛 和我国高校的其他课程一样,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古代汉语的教学改革也刻不容缓。新时期的古代汉语课程改革,我们认为在发挥其“工具性”作用的同时,更应该提倡在古代汉语教学中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人文素质教育、审美情操培养等多方面的功能,对此,笔者已撰文讨论。本文就古代汉语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及相关问题试做讨论。
一、从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目的谈起
我们到的教学材料表明,古代汉语这门课,在1958年以前,不同高校在不同的时期,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各有不同。据王力先生说,“有的当作历代文选来教,有的是当作文言语法来教,有的把它讲成文字、音韵、训话,有的把它讲成汉语史。目的要求是不一致的”。
1958年的教育革命以后,学者们重新考虑这门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以提高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效果。从.此,古汉语的教学改革开始,并大有一发而不可收之,势。自从王力先生于1962年主持编写并出版适用于全国高校文科专业的第一套古汉语教材以来,古代汉语课有了较为确定的内容,即采用文选、常用词、古汉语通论三结合的原则,并以这三个方面作为古汉语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从此,古代汉语课程也有了比较明确的教学目的,即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培养这一能力就是为学生更好地学习中国古代的哲学、历史学、文学、文献学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以上这些哲学、历史学、文学、文献学知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因此,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应该观照传统文化的传承,并将其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本身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
我国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其内涵包括睿智的哲学宗教思想、完善的道德伦理体系、辉煌的文学艺术、独特的语言文字形态、浩瀚的文化典籍等诸方面。古代汉语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它的内容就是以上传统的优秀文化内容的复合体。现行古代汉语教材大多以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作为参照,学者们或采用文选、常用词、通论“三结合”的编排原则,如郭锡良等主编的《古代汉语》、朱振家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或主要突出文选和通论两部分,如易国杰主编的《古代汉语户。但他们的教材都彰显了我国灿烂多彩的传统文化。下面以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为例(以下简称王本),仅就文选部分和通论所承载的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加以讨论。
夜上海论坛 王本《古代汉语》在文选部分选取了《左传》、《战国策》、《史记》、《汉书》等经典的史学作品,还有《诗经》、《离骚》、唐宋古文、唐宋诗词等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及诸子百家的哲学作品(尤其是正统的儒家作品),这些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至于儒家的道德观念,在古代汉语教材的课文中比比皆是。有反映个人修养的,如《论语·学而》,讲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说明古人非常重视个人修养,作为古汉语的教学内容,必然使学生通过学习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有反映教与学关系的,如《礼记·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一观点到现在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又有反映个人对社会责任的,《论语 ·微子》:“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这是孔子面对隐者的讥讽叹息时所说的话,意思是个人对社会是有一定责任的,人不能逃避现实。另外教材所选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其中的名言:“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集中体现了古人心系天下,先于民忧,后于人乐的传统道德观念。以上这些都是古人优秀的品质,也是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古代汉语教学,可使学生受到熏陶,起到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作用。
通论是现行古汉语教材都非常重视的不可或缺的内容。王本《古代汉语》“通论”涉及到文字学、训沽学、音韵学的诸多内容,还涉及到文体、修辞等语言学知识,古代的姓氏名号、车马宫室、职官、乐律、天文历法等丰富的文化知识。以文字学知识来说,包括“汉字的构造,古今字、异体字、繁体字”等内容,给我们揭示了汉字和汉文化的密切关系。汉字的书体有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对学生来说,从汉字人手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这是最直接的途径。我国历史上对汉字较系统的研究,开始于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可以说汉字本身及许慎依据汉字形体结构阐释字义的过程,都积淀着丰富的古代传统文化信息。《说文解字》通过说解汉字展示给我们的传统文化内容,陆宗达先生将其归纳为四个主要方面,即古代社会生产、古代的科学、古代医疗学、社会制度等,包括范围很广阔。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已经不单是简单地将其作为古汉语知识学习,而是观照到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知识空间扩大了很多。
还有一些关于古代的姓氏名号、服饰、车马、宫室、天文等方面的内容,给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空间就更大了。比如,我们通过学习“古代的姓氏名号”,就知道古人有名有字,“冠而称字”,所以,称别人的“字”以示尊重。我们知道了古人还可以有“号”,如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古人去世以后还有谧号,而溢号往往根据此人生前品行业绩而定,如陶渊明溢号“靖节先生”,显然是依据其高洁之行得来的。学了天文律历,我们得以了解古人善于将音乐中的十二律对应岁时的十二月,再读陶渊明的《自祭文》“岁惟丁卯,律中无射”,就知道“律中无射”实际指的是9月份,是用乐律名称表达时序,因为“无射”刚好和“季秋”时节相对。学生学习这些内容的过程,就是对传统文化接纳、传承的过程。
夜上海论坛 三、当前的文化大背景决定了古代汉语课堂应该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主阵地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曾一度出现了文化“向西看”的情形,且势头不小。曾有人盲目地仿效,不论是非,不辨美丑,置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于不顾。就拿节日习俗来讲,人们迷恋于“圣诞节”、“情人节”,不管是否符合国情,只要是西方的,就很乐意“拿来”,使传统文化备受冷落。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提高,我们高兴地看到我国传统文化有了回归的趋势。如,2008年的奥运会开幕式,充分展示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四大发明、中国画、武术、中国戏曲、皮影戏、古代音乐等等。开场戏《击击而歌》,更向全世界展现了我国古老而热情的迎接贵宾的喜庆仪式,表达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意蕴。2009年,我国颁布了国家传统节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传统节日和春节一同作为法定假日,这将有利于弘扬我国的优秀民族文化。因为中国每个传统节日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们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还有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汉语热,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留学,“孔子学院”在许多国家的建立等,都为我们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平之如。
在以上大的文化背景下,作为高校的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加人到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行列中,更应该走在弘扬祖国传统文化队伍的最前列。从这个方面讲,高校古代汉语教师应义不容辞地将古状汉语课堂作为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主阵地,这是责任也是义务。
四、古代汉语教学实现传统文化传承功能的措施
通过古代汉语教学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对教师是严峻的挑战,不仅要求古汉语教师要有专业献文化素养,还要有好的教学方法。我们所说的“专业的文化素养”主要指古汉语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功底,还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面,对我国古代的政治、历史、天文、教育、哲学、风俗习惯等文化知识都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住教材,更深人地理解教材,才能有效地进行古代汉语教学。“好的教学方法”贝组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各种方法或者技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起学生对古代汉语的兴趣,导他们去探究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之加人到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创新的队伍中来。具体来说,通过古代汉语教学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具体措施表现在以下方面:
夜上海论坛 首先;,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传统.的古汉语教学中,教师将这门课仅仅视作学习其他‘课程打通语法、扫除文字障碍的工具。新时期的教学改革首先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引导。如讲到《论语》时,教师应结合现实,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为人处事的准则、教书育人的方式方法、高尚的道德情操等。要求学生多记诵名诗名文,从而加大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还可以适时地结合传统节日,渗透传统文化观念。
夜上海论坛 其次,选取好的教学内容。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中仁、智、勇以及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崇高道德标准就存在于我们的古汉语教学内容中,这就要求我们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选择。
夜上海论坛 在舞台表演上,哈辉演技精湛优美,潇洒细腻,朴实而不呆板,聪颖而不轻佻,潇洒而无漂浮感,逐步塑造出“专情含蓄、柔美委婉、朴实多变、潇洒自如、优雅娴静”的独特表演风格。目前,在她的表演及演唱风格上,已经初步具有了自己独特的“清雅传神”之古雅风格,其风格凸显出了中国女性所特有的柔美、含蓄、娴雅与古雅之魅力。
Q:怎么想到从古乐着手创作的?
夜上海论坛 A:2006年那段时间,特别流行林海的钢琴音乐与琵琶曲,给我很大触动。而在一次看画展的过程中,一幅雍容华贵的唐代簪花仕女图触动了我,突然给我一种灵感:为什么不能用现在的审美意境来演绎中国古代的音乐呢?那是2006年的下半年,从那以后,我开始探索与思考。又一次在韬奋书店中看到清华大学彭琳教授写的《礼乐人生》经典书籍,给我以启蒙教育,于是在不断摸索中,找到了“乐以载道”这条路。于是开始有选择性地读书,中国古代音乐思想论、《乐记》、《声无哀乐论》、庄子的《逍遥游》等,都给我很多启发。
Q:新雅乐有什么特点呢?
A:雅乐是宫廷音乐,祭祀等场合用,是很高雅、庄严肃穆的一种音乐。雅乐属于唐宋时期最鼎盛的音乐,我国已经失传了100多年了,而韩国、日本都还有。但新雅乐不是祭祀音乐,而是“典雅、静雅、庄重、古雅”之音乐,它的审美意境与精神吸取了古代雅乐的一部分,它的艺术性与思想性是很纯粹的。新雅乐延续雅乐的部分艺术表现形式,把它乐器元素的精华流传下来,包括有磬、编钟、古琴、埙、笛箫等。第二,新雅乐的精神是优雅的,典雅精致,虚静恬淡。第三,“新”与时代联系,演唱、舞蹈、配器、服饰等都具备时代的个性与符号,同时没有脱离古典审美。我的每首作品并不是一蹴而就,起码经过了半年时间酝酿,为的就是让每首歌都能承载一个“道” 一个精神,从而能够传承下来,具有移风易俗的意义。
夜上海论坛 Q:新雅乐的题材来自古典诗词么?
夜上海论坛 A:大部分都是,有选取《诗经》的内容,比如《关雎》,也有唐诗《相思》,宋词《虞美人》,还有汉乐府诗集《长相知》等,还有一些是自创的,这都是作曲家们的辛劳付出。在进行《茶香》创作时,特意去找专门的中国传统的茶道老师学习,从歌名、词的修改、曲风的定位到歌曲的长度,演唱与茶道结合,是出自于我个人的创意,表演与唱结合的过程是一个极大的难度与挑战,也是中国音乐界从未有的一次创新。
Q:你怎样看待中国文化?
A:在三联书店看到一本名叫《礼乐人生:成就你的君子风范》的书,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我们民族的文化核心就是“礼乐”,从而更加清晰地领悟到民族需要怎样的文化,民族的危机在哪里,作为年轻人的使命是什么。作为一个歌者,应该怎样在社会发展中寻找到自己的价值定位,在音乐的领域中探索它的文化意义与社会价值。当时,我带着一系列疑问和思考,通过各种途径寻找这本书的作者,遍寻了一年,才找到这位清华大学文学院彭林教授。此后,时常向老师请教,去清华听课。在了解到中国的礼乐文化,了解到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根源,了解到中华民族的“内敛、礼让、仁爱与和谐”后,也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使命感:“中国的诗词、格律、古琴等等,如果我们不去传承,难道还要等后辈去传承吗?如果我们不去传承,后辈又拿什么传承?国家的经济发展是外壳,剥开外壳看的就是文化,而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核心就是一个‘礼’字。”所以,新雅乐更通俗的说就是“以乐载道,以乐载礼,以乐载仁,以乐载和”,这也是孔子先生所提出礼乐之治的核心。一个社会不断地移风易俗,社会才会向文明发展,才能够成为文明古国。也许,这就是我做新雅乐的使命。
Q:怎么想到从古乐着手创作的?
夜上海论坛 A:2006年那段时间,特别流行林海的钢琴音乐与琵琶曲,给我很大触动。而在一次看画展的过程中,一幅雍容华贵的唐代簪花仕女图触动了我,突然给我一种灵感:为什么不能用现在的审美意境来演绎中国古代的音乐呢?那是2006年的下半年,从那以后,我开始探索与思考。又一次在韬奋书店中看到清华大学彭琳教授写的《礼乐人生》经典书籍,给我以启蒙教育,于是在不断摸索中,找到了“乐以载道”这条路。于是开始有选择性地读书,中国古代音乐思想论、《乐记》、《声无哀乐论》、庄子的《逍遥游》等,都给我很多启发。
Q:新雅乐有什么特点呢?
夜上海论坛 A:雅乐是宫廷音乐,祭祀等场合用,是很高雅、庄严肃穆的一种音乐。雅乐属于唐宋时期最鼎盛的音乐,我国已经失传了100多年了,而韩国、日本都还有。但新雅乐不是祭祀音乐,而是“典雅、静雅、庄重、古雅”之音乐,它的审美意境与精神吸取了古代雅乐的一部分,它的艺术性与思想性是很纯粹的。新雅乐延续雅乐的部分艺术表现形式,把它乐器元素的精华流传下来,包括有磬、编钟、古琴、埙、笛箫等。第二,新雅乐的精神是优雅的,典雅精致,虚静恬淡。第三,“新”与时代联系,演唱、舞蹈、配器、服饰等都具备时代的个性与符号,同时没有脱离古典审美。我的每首作品并不是一蹴而就,起码经过了半年时间酝酿,为的就是让每首歌都能承载一个“道” 一个精神,从而能够传承下来,具有移风易俗的意义。
Q:新雅乐的题材来自古典诗词么?
A:大部分都是,有选取《诗经》的内容,比如《关雎》,也有唐诗《相思》,宋词《虞美人》,还有汉乐府诗集《长相知》等,还有一些是自创的,这都是作曲家们的辛劳付出。在进行《茶香》创作时,特意去找专门的中国传统的茶道老师学习,从歌名、词的修改、曲风的定位到歌曲的长度,演唱与茶道结合,是出自于我个人的创意,表演与唱结合的过程是一个极大的难度与挑战,也是中国音乐界从未有的一次创新。
夜上海论坛 目前古代文学的教学现状
夜上海论坛 在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一定的了解后,接下来,就应当了解目前我国古代文学的教学现状,以求找出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更好办法。古代文学的教学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夜上海论坛 1.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不明显。当前教学活动中由于专业限制,对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开设差异很大,甚至不开设此类课程,平时所教授的也是围绕考试范围展开,侧重点在课本知识,这就导致学生只注重课本知识,而不注重自身文化修养的提高。教师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不明显,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将会产生不利影响。
2.市场经济下社会对学生的影响。在21世纪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免产生重利重直接效益的思想,这也不利于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文化教育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看到成效的,因此,学生对于老师的传统文化教育不免有厌烦的情绪,不利于教师教学的顺利开展。
夜上海论坛 3.古代文学的特殊性。古代文学与现代话语在语法、构词、词义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比较吃力,需要下大工夫去学习、理解文章的意义、思想,教师想着如何教好学生,学生想着如何学好知识,侧重点均在知识的学习上,也就忽略了对其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进行学习。
4.部分老师对教授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无法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部分老师对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作用没有信心,被动的进行教学活动,必然使有限的教学活动收效甚微也是一个原因。没有能够效的利用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开展不同形式的拓展教学活动,没有能够实现教学中的最大化,这是教师教学中对传统文化教育认识不够的弊端。
夜上海论坛 对于更好地在古代文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几点建议
夜上海论坛 综上所诉,对于在古代文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更好地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古代文学的教学结合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1.客观地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评价。任何一种文化都不会是一个十全十美的文化,都是在不断发展过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师在进行古代文学的教学时,对于其中的传统的文化,要教导学生运用辩证的思想进行分析评判,去粗取精,对于精华要吸取,对于糟粕要舍弃。例如,《论语》中教导子女要完全听从父母以及关于“违”、“孝”的教导,如今,这个说法就带有一定的片面性,父母与子女其实是平等的,父母的话不一定全都是对的,子女不应为父母的附庸和愚孝,父母有错的地方,子女也要指出并进行纠正。对传统文化中的“忠、义、仁、爱、孝、诚、信、恭、俭、让等,朴素、温暖、智慧的传统文化是我们需要传承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2.传统文化教育要与具体实际结合在一起。古代文学是反映我国传统文化的直接媒介,教师在进行传统教育时,不能搬开教材而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应当使两者相互结合,例如,学白的《将进酒》时,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其怀才不遇,但又拥有远大抱负的伟大志向,教师可在这是教育学生,不管现实有多么残酷,人只要有一个伟大的抱负,一个认定的人生目标,并为这个目标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艰苦奋斗自古就是我国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注重古文字的教学。中国文字从古代到现代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再到现如今的简化字,文字的发展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古代文学的教学中,适当穿插对古文字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古文字的构形法、构意法,了解古文字的基本含义,也是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例如“,天”的甲骨文是,《说文解字》中有这么一句话。“天,颠也。颠,顶也。”指的是天是在人的头顶的,有的解释是正面站立着的人,也反应出了天人合一这一古代著名的思想观念。
夜上海论坛 4.教师要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教师自古就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教师自身不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他就不足以去教学生,因此,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提高完善自身的修养,学校也要定期对新进教师进行道德修养的培养,培养教师的良好美德。
结语
一、美术教学对传统艺术的审美传承
夜上海论坛 美术课借助自身的学科特点,将美学与绘画加以整合,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在学习和制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了解国学知识和传统绘画技法。尤其对于现代城市家庭的孩子来说,从小陪伴他们长大的是动画片、五彩缤纷的广告宣传街、电影等现代艺术传媒,他们很难接触到传统艺术。因此,美术课在审美传承方面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三年级上册《多彩的民间美术》一课,将古代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剪纸、皮影、京剧脸谱)中唯美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使学生在课堂里像参观民俗村旅游一样欢乐、自然而然地了解传统、认识传统中美的元素。此外,传统艺术博大精深,教师如能挑选合适的内容渗透到美术课程教学中,不仅能增长学生的见识,而且能给美术课自身带来更宽的学习领域。如三年级上册第四课《连环画》一课,教材将经典的“小人书”带给零零后的孩子们,让他们切身体会传统连环画的美妙,这是现今流行的动画片所不能代替的。同时,还可借助美术课堂,将哪吒闹海、神笔马良等传统故事传承下去,让学生的美术知识更有根基,更加厚重。
二、传统艺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关键词:园林建筑设计;文化传承;路径
The Case Research in Cultural Inheritanc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夜上海论坛 QichuangRen
(L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Luan 237158,China)
夜上海论坛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some main features of the current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in China, and then, tries to discuss the methods to cultural inheritance as well as the problems of thought inheritance in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夜上海论坛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cultural inheritance; path
夜上海论坛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们都知道,园林建筑艺术在我国已经拥有了一个很久远的历史,并且随着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并没有被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反而正在迸发出新的活力,取得了更好的发展,但这种发展并不是完全的摒弃以往的历史中的园林建筑设计理念和艺术,而是正在合理的继承和发展,尤其是对于其中园林建筑设计文化的传承。下面我就结合个人的理解探讨下在园林建筑设计中是如何对文化进行传承的。
1我国现行园林建筑设计的主要特点
夜上海论坛 我国的园林建筑设计特点还是比较鲜明的,在世界各国的园林建筑体系中也是比较独特地存在,总的来说,最为明显的特点主要有三个:首先,最为明显的就是关于意境的构建了,众所周知,我国园林建筑设计最为看重的就是意境了,“意”和“蕴”可以说是园林建筑设计的灵魂所在,没有了意境的园林设计是最不完整的中国园林;其次,我国的园林设计还最为讲究对于空间的合理利用和充分设计,也就是说充分的在最为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最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构设计,我们认为最好的园林设计就是要给人一种你每走一步路就有一种换了一个场景的感觉;最后,在园林建筑设计造型方面,我国的园林建筑设计大多采用两种设计方式,一种是完全对称式的结构,给人一种几何美感,另一种就是完全杂乱无章的虚幻的结构设计,给人一种变化莫测的感觉,这两种结构的有机结合造就了我国的园林建筑设计。
夜上海论坛 2当前我国园林建筑设计现状
夜上海论坛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思想的进步,尤其是受到外来西方思想的影响,我国当前的园林设计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其对于固有的文化也进行了必要的传承。园林建筑设计作为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面我就介绍下当前我国的园林建筑设计的主要现状。当前我国园林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主要来说有两个方面的错误趋势,一方面是受西方现代思潮的影响太深,太过于注重科学技术的运用和现代化建筑的结合,所以就导致了太多的园林建筑是被西方思潮大批量生产出来的,虽说在外在形式上是有创新,但是却缺少内涵和对于传统文化的有效继承;另一方面则是照搬我国固有的园林建筑设计,而这种照搬只是在形式主义上的一种迁移,而没有学到传统园林建筑设计的内涵,当然这种传承也是不可取的。
夜上海论坛 这两种错误的观念很可能导致我国固有的传统的园林建筑设计文化得不到很好地传承,以至于最终遗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就是当前我们急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此时,我们就需要认真看清现代化的园林建筑设计是否成为了传统园林建筑设计文化传承的阻碍,还是仅仅是传承方法上的不到位导致的这种传统园林建筑设计文化的消散。个人认为最为主要的原因还是我们没有清楚的认识到我国传统的园林建筑设计的文化在哪,并且如何把这种文化合理的运用到现代的园林建筑设计当中来,也就是在传承的方法和手段上出现了问题。
夜上海论坛 下面我会重点探讨下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园林建筑设计的文化传承,主要传承的内容是什么,方法和手段又是如何的。
3我国园林建筑设计文化传承的途径
既然当前我国园林建筑设计中存在着诸多的传承问题,那么究竟如何来进行文化的传承呢,下面我就从形式上的模仿、空间上的延续和色彩上的运用等三个方面具体探讨下如何在园林建筑设计中进行文化传承。
夜上海论坛 3.1形式上的模仿
我这里所说的形式上的模仿并不是上文中所说的那种纯外在的形式主义的迁移,而是有自我意识在内的,经过变化的一种形式上的模仿,是有设计师的思想蕴含其中的。其基本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当代设计师们重点研究我国古代园林建筑设计的主要结构组成和细节构件,然后进行具体的简化,提取出其中最基本的东西,我们称之为“原型”,这些被提取出来的“原型”就是我们进行下一部自主设计的基础所在,也就是说在这些“原型”的基础上我们要进行变化,这里的变化主要就是指“拓扑变形”,我们一般可以通过简化或者重组的方式进行符合我们自身审美观念的改变,进而创作出新的符合现展观念的园林建筑设计。举个例子来说,在我国古典园林建筑中斗拱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设计结构,我们就可以把这种形状当做一种“原型”,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化,从而生成一种和原有的斗拱不一样,但确有其内涵的新的建筑结构。所以说,这种模仿重点就在于改变上,要使两者之间及存在着相似之处,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把古典的园林建筑设计合理的融入到新的现代化社会中来。
夜上海论坛 3.2空间上的延续
空间上的其妙设计是我国古代园林设计的一大特色所在,因此,我们有必要也必须把它融入到当今的园林建筑设计当中来。这里我所说的空间的延续主要就是体现在现代园林建筑设计对于古代园林建筑中的“庭院”的继承和发展。“庭院”是我国古代园林中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与周围景观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所有设计师们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在这一点上古代的园林设计师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借鉴,其中我们可以借鉴到现代园林建筑中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把外部的自然景观搬迁到庭院内,也就是通过人工迁移的方式在庭院内部进行自然景观的构造;另一种方式则是就在本身就是自然景观的地方建设庭院,从而达到更佳的切合度。这两种方式都能够使我们的园林建筑设计达到最佳的空间效果,有效地增加了园林建筑的舒适度和神秘感。
夜上海论坛 3.3色彩的运用
在园林建筑设计中,设计师们关注的不仅仅只有形状上的问题,在色彩的选择上也是需要考虑的。可能一提到园林的色彩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绿色,但是在园林建筑设计上则完全不是这样,建筑的色彩需要多样化,并且需要达到和谐的程度。我国传统的园林建筑设计最为突出的五种颜色就是青色、黄色、红色、白色和黑色。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至今广受影响的“五色体系”,现代园林建筑设计师就应该仔细研读我国古代建筑颜色的运用体系从而吸取其中的精华,经过变化后使其适应当前的园林景观设计。例如,苏州的博物馆就是很好的把“无色体系”融入到了建筑设计中,从而创建出了新型的特色景观。
夜上海论坛 4园林建筑设计文化传承中的思想传承
思想才是建筑的灵魂所在,所以在进行园林建筑设计的文化传承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对于一些古代园林建筑思想的传承。我认为古代的园林建筑设计思想最具有借鉴意义的主要是三种思想:1)以人为本的理念,这也是当前我国极为推崇的一种思想理念,也就是说要尊重人的精神需求,始终把人放在首位,认识到园林建筑也是为人服务的;2)尊重生态的存在,目前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其实这一点在古代园林建筑设计中就有所体现,需要我们去学习把握;3)追寻人们对于生活理念的理解,生活是人们的全部,所以我们进行园林建筑设计时就需要考虑人们对于生活存在什么样的理解。
结语
夜上海论坛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园林建筑设计虽然已经和古代的建筑设计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发展中的问题也是有很多的,最大的问题就是需要我们进行古代园林建筑设计的文化传承,这也是我们今后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夜上海论坛 注:本文章是皖教高[2011]5号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园林技术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魏闽.中式意境,现代感受———“九间堂”别墅区总体及建筑单体设计的解读[J].时代建筑,2006(3):29.
夜上海论坛 [2]罗荩.传统建筑文化继承与创新[J].中外建筑,2004(2):8-12.
[3]颜向军.浅议园林建筑设计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山大学学报,2007(1):10.
关键词:古代汉语 文化传承 汉字 文史知识
夜上海论坛 古代汉语是高校中文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涵盖的知识相当广泛,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语言学,还涉及天文、律历、姓氏名号、礼仪风俗、车马宫室、职官地理等相关知识,这些内容本身就是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在。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指出:“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化典籍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些典籍大多以文言文写成,古代汉语课程的主要讲授对象就是文言文,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把中国传统文化体现出来,以实现古汉语教学的文化传承功能。现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出一些看法。
一、从汉字入手,注重解析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夜上海论坛 中华民族文化是世界上没有断流的文化,汉语汉字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其本身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若能利用汉字表意性强的特点,结合字形分析,不仅能让识记古词汇的过程更容易,同时也能让学生从中了解中国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因为对学生来说,从汉字入手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这是最直接的途径。以下略举几例。
1.从汉字入手,了解古代的宫室建筑。
《周易系辞下》(包牺氏之王天下)载:“上古穴居而野,後世}人易之以宫室。”《说文》:“穴,土室也。”字形从“宀”,像房顶,下应为“凵”,组合起来,其实“穴”是一个半穴居的土屋,下“凵”是向下挖掘成口袋状的洞穴,“宀”是在地面上用草扎制的屋顶。段玉裁注:“引申之凡孔窍皆为穴。”《说文》:“宫,室也。”徐复《说文五百四十部首正解》:“据半坡圆形房屋遗址复原,其房屋乃在圆形基础上建立围墙,墙之上部覆以圆锥形屋顶,又于墙中部开门,门与屋顶斜面之气窗孔呈‘吕’形,此种形制房屋,屋顶似穹庐,墙壁又似环形围绕,故名为宫。”
通过字形分析可见,最初人们是选择天然的洞穴居住的,后来发展到半穴居的土屋,后来才有地面式建筑。
夜上海论坛 《晋灵公不君》载:“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这里有两个动作“登”“下”“趋登”,教材注释:“快步走上堂去。”那为什么要有“登堂”和“下堂”之说呢?“堂”,《说文》:“堂,殿也。从土,尚声。”字形从“土”,意思是堂下有用土夯成的地基,所以“堂”是有屋基的正室,因为地势较庭为高,所以有阶,进入堂就有一个登阶的过程,堂后有室,故而成语有“登堂入室”,文选中也就有“登堂”和“下堂”之说。
夜上海论坛 2.从汉字入手,了解古代的车战。
《烛之武退秦师》载:“晋军函陵,秦军锬稀!苯滩淖⑹停骸熬,用如动词,屯兵。”《说文》:“军,圜围也。四千人为一军。从车,从包省。”段玉裁注:“包省当作勹,勹,裹也。,勹车,会意也。”“军”是个会意字,从“勹”从“车”。朱芳圃《殷周文字释从》:“字从车,从勹,会意。古者,车战,止则以车自围。”
古代以车战为主,以战车为中心,一辆战车上有甲士三人,有步卒七十二人,合称一乘。军队驻扎时,用兵车作为掩体,围绕在军队驻扎地的周边。所以,“军”可作动词表示“屯兵”,后引申作名词。
3.从汉字入手,了解古代的礼仪。
《晋灵公不君》有“稽首”这种礼节,如何行礼?《说文》:“稽,留止也。从,从尤,旨声。”“稽”是“停留”的意思。孔广居《疑疑》:“,木之曲头止不能上者也;尤者,色之美者也;旨,食之美者也。美食、美色皆足以留滞人。此三体会意也。”可见,“稽首”这种礼节在行礼时,头要在地面上停留一段时间以示尊敬,应当是一种比较郑重的礼节。
二、合理补充教材,注重文史知识的讲解,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
古代汉语文字繁难,学生很容易有畏难情绪,常常是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若能将生涩的文言文放在丰富多彩的文化背景中,不仅能够使学生加深理解,让课程妙趣横生,更能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以下略举几例。
1.适当补充相关历史背景的介绍。
《宫之奇谏假道》载:“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复”是“再一次”“又一次”的意思,有学生追问:“第一次借道是什么时候?”教师就需要补充《左传・僖公二年》所载:“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公曰:‘是吾宝也。’对曰:‘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公曰:‘宫之奇存焉。’曰:‘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且少长于君,君昵之,虽谏,君将不听。’乃使荀息假道于虞。”从中,学生既了解了第一次借道的经过,也对虞侯的贪婪以及宫之奇劝谏不成的原因有了一定的了解。
《齐桓公伐楚》载:“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齐桓公伐楚,为什么要侵蔡呢?补充《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的有关记述:“蔡女为桓公妻,桓公与之乘舟,夫人荡舟,桓公大惧,禁之不止,怒而出之。乃且复召之,因复更嫁之。桓公大怒,将伐蔡。仲父谏曰:‘夫以寝席之戏,不足以伐人之国,功业不可冀也,请无以此为稽也。’桓公不听。仲父曰:‘必不得已,楚之为菁茅不贡于天子三年矣,君不如举兵为天子伐楚。楚服,因还袭蔡,曰:余为天子伐楚,而蔡不以兵听从。因遂灭之。此义于名而利于实,故必有为天子诛之名,而有报仇之实。’”通过《韩非子》的记述,我们既了解了文选所记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同时对管仲的深谋远虑也有了初步的认知。
夜上海论坛 2.适当补充相关风俗的讲解。
夜上海论坛 《段于鄢》载:“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郑武公在申地娶女子为妻,为什么要到申地娶妻呢?原因是“同姓不通婚”的风俗。郑国是西周王朝分封的最后一个诸侯国,郑国最早的诸侯是郑桓公,他是周厉王的小儿子,是周宣王的弟弟。所以郑国以“姬”为姓,这就意味着,郑国的诸侯不能从周王室以及其它的姬姓诸侯国娶妻。而申国为姜姓国,符合异姓通婚的风俗习惯。
夜上海论坛 《触龙说赵太后》载:“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有学生奇怪,为什么要握着脚后跟哭泣呢?据刘向《说苑・修文》的记载,古人亲迎时,男方要带上“屦二两”即鞋两双到女家,出嫁女的母亲要在夫家送来的两双鞋子中取一双给女儿穿上,然后整理女儿的发笄和衣裙。在穿鞋、正笄、整衣的同时,母亲就要作最后的叮嘱,让女儿善待公婆,对丈夫不要生出二心,千万“无敢回也”。然后,出嫁女拜辞母亲,母亲在房门口亲自把女儿交给女婿。接着,女儿在堂上拜辞父母,在大门口拜辞诸母,最后随夫上车。“持其踵为之泣”正是母亲“取一两屦以履女”时一个很自然的动作。因为要亲手给女儿穿鞋,自然要“持其踵”,而“为之泣”就是一边给女儿穿鞋一边叮嘱说:“无敢回也”。
3.适当补充相关礼仪的讲解。
古人的见面礼分为揖、拜、稽首等。这些见面礼在文选中经常出现,如不加区别,对理解文选会有较大的影响。揖,又称揖让,是最普通的见面礼,行礼的时候,左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左掌与右掌背交叉或平叠,掌心向内,左右拇指相扣,两手合抱于胸前,拱手为礼。这种礼节多用于文官。拜,也称拜礼,古人一般拜两次,称为“再拜”,如《齐晋之战》:“韩厥执絷前,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这种礼节较揖礼更为恭敬,行礼时,下跪后两手拱合,低头至手与心平。稽首则是最为恭敬的见面礼,多用于下级拜见上级,晚辈拜见长辈,臣子拜见君王。行礼时,先拜,然后双手合抱按地,头伏在手前边的地上,头要在地上停留一段时间以示尊敬,整个动作比较缓慢。《齐晋之战》所载“执絷前,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是春秋战国时期,战胜国的将领俘虏战败国的国君时所施的礼仪,手持绊马索进前,行再拜稽首之礼,恭敬地进献美酒。可结合《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所载:“子展执{而见,再拜稽首,承饮而进献。”子展在俘虏陈侯时以同样的礼仪对待陈侯。
夜上海论坛 4.适当补充车马制度的相关知识。
《齐晋之战》提及齐军和晋军主帅所在的战车以及车上三人的位置,若不明白他们各自的职责,对下文的理解就会有障碍。所以要补充古代战车中位置的相关规定:古人坐车,以左为尊,所以战车也是一样,一般尊者居左,主射;御者居中,主驭;车右自然在右侧,手持长矛或长戟,除了保护尊者,防止敌人靠近战车以外,还必须在车受到阻碍时,让车子顺利前行,故而车右一般都是孔武有力之人。因为主帅的战车之上有指挥作战的战鼓,所以尊者居中,御者居左,车右仍然在车子的右侧。
《齐晋之战》还有“骖\于木而止”一句,所以要补充说明骈、骖、驷。两匹马拉一辆车称为骈,三匹马拉一辆车称为骖,四匹马拉一辆车为驷。驾车的马是三匹或四匹,就有骖马和服马之分,中间负责驾辕的,为服马,两边的马叫骖马。
三、转变观念,采用多种先进手段和教学方法,完成传统文化的传承
教师应当改变教学观念,古汉语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字、词、句、语法等知识的讲解上,更应当精心选取教学内容,塑造学生的品格,注重弘扬民族精神。如在讲授《论语》《孟子》《礼记》等儒家经典时,要能结合当前的大环境,引导学生理解古代为人处世的准则:《论语・学而》中注重自身道德文化的修养;《论语・微子》中“我行我义”的精神风范;《礼记・教学相长》中通过不断学习来发现不足,发现困惑,然后不断进步;《孟子》:中“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这些内容都反映着我国人民的优秀品质,通过教学能够让学生体悟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夜上海论坛 教师不能一成不变地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应运用多样化的先进教学手段,如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用图片、视频再现古代历史、诗词画面,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准确、生动地理解古代文化知识。利用互联网,通过QQ群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通过提供自学参考书和网站的方式,让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自主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真正通过古汉语的教学完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2]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99.
[3]汤可敬.说文解字今释[M].长沙:岳麓书社,2002.
夜上海论坛 [4]徐复,宋文民.说文五百四十部首正解[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5]张淑琴.谈高师古代汉语教学的文化传承作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传统文化;建筑设计;传承;发展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借鉴意义
中国自古提倡以人为本,注重自然的传统文化。比如,多数古城的规划均呈现出文化性与地方性特点,对环境进行了充分的利用,成为了风景名胜。而当前,一般的城市规划与开发区往往只注重道路的宽阔,没有个性化可言。另外,中国的传统建筑特别是居住建筑,将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美进行了充分的体现。可现在多数开发项目常常在政治、经济利益的诱惑下,未重视起这些美的法则,在一些华丽宏伟的小区及会所中均沿用着相同的模式及思路,没有根据当地的环境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现代流行的造园艺术也仅仅停留在公园式的建筑上,不仅未将中国园林的生态平衡措施充分地挖掘,同时,也没有塑造人和自然的精神共鸣,从而导致园林和文化间的链条断裂。我们应加强审视中国传统,不断扩大建筑文化的发展空间。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清楚地意识到了应把历史变成符号来记忆及提炼,广大的建筑设计师们应确保所选用符号的形象可以将现代思想感性进行全面的表达。在社会多元化需求形势下,我们应充分探寻传统文化的精华,坚持独有的地域特色,同时,借鉴西方文化,不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充分吸收各民族、各区域以及东西方传统文化的精华之处,创造出全新的设计语言,将传统符号和现代化空间合璧,这是中国现代建筑艺术探索过程中重要的发展手段。
传统文化对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影响及传承
夜上海论坛 1.传统人文思想对建筑审美的影响
夜上海论坛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浩瀚如烟,在古代文化长河中,不乏有儒家、道家及佛家这样的思想大家流派,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中,对于现代建筑设计领域也是影响颇大。传统人文思想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设计师的审美观念、性格等来达到左右建筑设计的境界。
夜上海论坛 儒家主张“天人合一”、和谐统一,在建筑设计中,则体现为建筑对内严格封闭、对外自由天地。如建筑大师赖特在流水别墅的设计中便是吸纳了这一思想内涵,建设于岩崖之间,室内外却浑然一体,真正实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道家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中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对现代建筑影响颇深,如我国国家大剧院的设计灵感便源于这一思想。大剧院建设初期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建成后却得到了一片称赞,原因便在于实现了协调的设计,融汇了“无为而治”的精华,看似无为实则更加遵从自然,给予建筑功能与形式自身自由发挥的空间。佛家则追求自由随意、返璞归真的人生之道,道家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中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对现代建筑影响颇。
夜上海论坛 禅宗思想在我国古代建筑设计中影响就颇深,“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可以说是这种设计的真实写照。如苏州园林中的拙政园就是传承了传统佛家人文思想的精华,讲求远离世俗,追求归隐山林。这种亲近自然、远离世俗的思想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也占有极大的市场,尤其是在当今生活繁杂、忙碌的时代,人们喜爱住在偏远闹市、花草丛生而又自然的建筑中,导致了现代建筑设计中大肆融汇了这一思想。
2. “风水文化”对建筑布局的影响
在我国古代,建筑布局主要是指风水学思想。风水并非都是现代多数理解中的伪科学,也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我国古代建筑布局思想风格影响极深。风水学本身具有中国古代美学、地质、地理生态学及古哲学等思想内涵,并包含丰富的顺应自然、适合地理等人文思想,是我国古代建筑设计思想中的重要理论源头。如我国明清皇宫的布局便是采取了古代风水学的思想,其中,一律坐北朝南的布局设计就是综合了地域气候、环境及日照等自然因素等影响,也考虑了文化、风水等人文因素的影响。北京的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将我国古代关于“四”严格的方向布局及“合”明显的和谐人文气息体现的淋漓尽致,其中,布局严格、讲究分明等也是社会等级明了的体现,也可以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实现对于外部气候环境的防御,夏可纳凉冬防寒。在现代生活中,这些思想因素看似平常,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似乎到处可见,却是我国传统的重要体现。
3.传统符号的传承
传统因素的传承往往体现在一个“思想符号”或者“事物符号”的传承上。于是,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积极注意对于传统符号的认识与吸取,融合于现代建筑设计中。符号是一个系统而泛泛的概念,可以说包括了人、物、概念、人文思想等。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对于传统符号的传承,可以是一个传统的图案因素,也可以是传统的建筑手法等等。日本建筑大师丹下健三就曾提出,“抄袭传统形式的方法”,即将传统形式中的非精神的成分现代化样的传承下来,并结合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传统因素与现代建筑设计在时空中出现交汇时,积极将传统符号与现代符号想象、提取出来,促进两者的共融与结合,实现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对传统符号的积极传承。如1988年我国建成的上海金贸大厦,由美国著名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吸取的就是中国传统塔的符号因素,“一以中国塔的形象为起点,设计的一个极具时代气息和地方特色的塔式建筑”。此类实例还有许多,如台北的101大厦便吸取了中国传统古铜钱图腾和“8”的意寓;而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则是采取的中国古代的“天圆地方”思想,与东方明珠电视塔虚实呼应。
4.传统材料的传承
夜上海论坛 建筑材料可是说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古代,还是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都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另一方面则需要深化对于传统材料的传承上。以中国为代表的大中华文明的古代建筑是以木材为主要原材,力求达到亲近自然、朴素自然的建筑美感。21世纪的今天,虽然钢铁、混泥土式的现代建筑材料已经成为了时代的主导,但是也可以在主打格调中积极吸取传统材料的特点。即我们可以运用现代建筑材料,通过简单的艺术造型等,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展现隐喻木质材料风格中“亲近自然”、“中庸之道”的文化内涵。如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便提出了独特的“建筑美学”概念,并逐渐为世界所认可。在1992年建成的世界博览会日本馆中,他就设计运用了这一理念,使用集成木材,很好的传达了传统木式建筑中斗拱的构成美。这样的传承,是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与认识,也是对传统的尊重和创新,自然实现了对传统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有益传承。2002年,张永和在威尼斯双年展上设计了“二分宅”,一方面积极运用平面实现了对于不同景致、意境和空间的引入,另一方面采取古式夯土墙及土墙内的木构支撑来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美”,也巧妙地传达了生态、环保及现代中国住宅的发展方向。
结语
人们的建筑设计往往是建立于前人的基础之上或者以前的经验基础上,所以,可以说是,建筑设计立足于传统文化之中。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要想实现真正的建筑设计风格的突破,往往需要尊重历史,尊重传统的建筑文化,从中吸取优秀的传统经验与理念、方法等,加以融合与现代建筑之中,才可以实现“艺术的再生”。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 古代文学;教育价值;教学生活化
夜上海论坛 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新生力量,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教育界面临的一大考验。古代文学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途径。
一、古代文学的教育价值
夜上海论坛 古代文学教育可以将人文教育、历史教育、政治教育和礼乐教育等等融为一体。
夜上海论坛 1、传承文化
韩愈在《师说》中所提出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笔者认为“传道、授业、解惑”并不只是为“师”者的任务,也是整个教育系统的任务。“传道”是古代文学教育的首要任务,这里的“道”实际上指的就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思想。古代文学教育既是通过一代一代的教育,才将中国古代的文化和传统的民族精神继承和传播开来。
夜上海论坛 2、树立经典
古代文学教育是指教师将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这里的教材是指文学文本,必须具备一定的权威性。由于文学教育与经学教育通常具有一致性,所以儒家的经典文本就成为古代文学教育的权威读本。
3、服务现实
在古代,就有无数士子都通过文学教育步入仕途,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在现代,从古代文学教育的功能来说,其形象性、生动性、潜移默化的功能,能够起到移风易俗、教化思想的作用。
4、塑造人格
夜上海论坛 古代文学教育要求以“德育”为先,以培养学生的品德为主要目标。《大学》中提出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的道德教育过程更是渗透在许许多多的古代文学作品中。古代文学教育的目的,要求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感知“德育”的思想和力量,塑造完美的人格,提升个人的修养。
5、发展学术
古代文学教育可以将经学、历史、哲学、政治和礼乐结合在一起。在文学学术得以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这些学术的进一步发展。大量的文学作品中虽然选择了相同的经典篇目,但在分析评点时却各有特色,各有侧重,可供学生择善而从,有利于学术的发展。
二、古代文学教育的现状
虽然说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持,但更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社会需求和价值观的改变,使得古代文学教育的受重视程度不断下降。虽然说素质教育已经进行了十几年,但是成效却并不明显。
1、古代文学教育的地位日益边缘化
古代文学教育不仅仅是学习“之、乎、者、也”,更是让学生学习做人,培养学生认知、情感和人格的重要途径。由于受到现实主义教育观和价值观的影响,部分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片面的认为教育就是以“会做题、能考试”,学生所学只为考取一个高分数,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未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性发展,古代文学教育就成了可有可无的课程了。
2、教学内容陈旧、单一
夜上海论坛 由于古代文学教育的受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对艺古代文学教育的投入甚少,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这些都导致语古代文学教学内容陈旧、单一且授课过程过于模式化和流程化,所教授的内容过于强调共性,无的放矢。
缺少特殊性,使得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夜上海论坛 3、教学缺乏时代特性
古代文学教育不能脱离现实社会而存在,而是应该时时站在社会的制高点,紧跟时展的潮流,并与现代文化进行无缝衔接。教育工作者应从社会本位出发,对古代文学的实用性进行深度挖掘,在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三、古代文学教育的“生活化”
夜上海论坛 如前所述,古代文学教育的现状需要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去改变。笔者在此提出古代文学教育的“生活化”教育方法,有利于古代文学教育的进步和改善。教学“生活化”是指让教学处于一种日常生活的状态。古代文学教学的“生活化”有以下三种含义。
第一,了解古代文学作品中作者描绘的生活场景,解读文学作品中客观存在的内容。一切文学作品都是现实生活的体现。哲学讲“物质决定意识”,古代文学作品的出现,正是作者所处的时代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意识反映。这些反映有些是外显的,有些是内隐的,都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去发掘,帮助学生轻而易举的读懂作品,并作品的内容产生兴趣。
夜上海论坛 第二,了解作品创作时期,作者的现实处境,及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时代背景、作者个人的经历等。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任何文学作品的创作都会被牢牢地打上时代的烙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在作品中寻找当时社会的影子,也要联系当下的现实生活,追古溯今,为作品解读服务。
第三,“生活化”教学是指创造一个自然的、愉悦的教学环境,根据学生的既有认知和现实生活,采用通俗的方式,把日常生活的用语融合到古代文学作品的讲解中去,着重授课幽默感和通俗性。幽默的语言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俗易懂的解读,让学生能更好的古代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社会生活场景、人文环境,记忆作者的人生理念。
四、总结
夜上海论坛 与其他课程的授课相比,古代文学教育带有明显的特殊性。学校领导和老师应提高对古代文学教学的关注度和重视度,推行古代文学教学改革,保证古代文学能更好的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新科.古代中国文学教育的价值与意义[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6)
[2]姜丽华.新教育理念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问题及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1)
[3]白莉.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创新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
夜上海论坛 [4]宋希芝.革新我国古代文学的教学模式[J].社会科学报,2008(11)
地域文化秉承了深厚的文化传统,是在地方发展的历程中经过不断积淀形成的,我们应该把这些当地的文化精品充分地发掘出来,从人文素养培养的角度出发,立足于文化学习的层面进行调查了解。由于地域文化不是直接的教学内容,对地域文化的利用要围绕教学内容而展开,从几个层面来锻炼学生的能力:
1.地方文化资源的调查
夜上海论坛 地方文化资源是个广义的概念,有着丰富的内容,在实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做有针对性的调查活动,选择适宜古代文学教学的内容进行调查。地域文化丰富多彩,地方文化古迹则是其中重要的内容。文化古迹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名片,也是古代文人足迹留存之地,许多诗词作品都和文化古迹分不开,有些诗词成就了一方名胜古迹,而文化古迹又孕育了诗词。考察这些文化古迹,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环境与氛围,不再停留于书本文字之间。此种实践教学一是可以集体活动的方式由老师组织学生去本地有名的文化古迹考察,二则可布置学生在寒暑假等节假日在自己家乡或者旅游地进行实地考察,考察的内容可以包含了解这些文化古迹的历史文化背景,搜集整理与其相关的诗词,探讨历朝历代往来文人足迹,分析积淀下来的文化蕴含,并进而结合考察的亲身感受来鉴赏与之相关的诗词,从而感受与文本分析不一样的诗词魅力。其次,地方特色文化也是调查不可或缺的内容。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在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积淀共同的孕育下每个地方会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这些文化会显现在城市的各个方面。如湖南衡阳的大雁文化、南岳文化;广东肇庆的端砚文化、龙母文化,这些地域文化现在往往成为一个城市的宣传名片,成为特色旅游品牌文化,从而具有当代特色。古代文学实践教学中,让学生调查了解这些特色文化,查找相关资料,调查其在城市各处之运用,让学生感受地方文化的同时,也了解和探寻了古代文学作品在今天之运用和古代文化在当今之显现。如可组织学生调查了解城市街道命名、楼盘命名、小学校名等等有什么地域特色,学生在调查研究中不但可以进一步了解当地地方文化,也可以接触到古代诗词在今天之运用。再次,地方民间传说、传统戏曲也是古代文学实践教学不可忽视的内容。地方民间传说有着浓厚的地域风情,与地方风物、特产、古迹联系在一起,往往成为传奇、小说的母题,折射当地民间信仰。对他们的搜集宜采取田野调查,故而在实践教学中多布置给学生在寒暑假以自由组织的形式对自己所在地方的民间传说进行搜集整理。地方戏曲是以艺术形式流传地方传统文化,现在面临发展传播的困境,让学生参与到地方戏曲的了解、传播中去,既培养了学生对家乡传统文艺的认同,又从表演层面让他们体会到古代戏曲的魅力,这是对书本戏曲文本的有力补充。并且也有利于地方戏曲的保护和传承。最后,地方节庆风俗也是古代文学实践教学可以开展的内容。节庆风俗,有着显著的时间性特点,每到端午、重阳、中秋等传统佳节,则可布置学生搜集家乡相关节庆风俗,就不同地区的差异可探讨原因,同时查找有关节俗的民谣民歌,比较其与传统节庆诗词的异同。
2.地方文学文献整理
古代文学有着多元并存的地域性特色,古代文学的地域性特色研究也成为学界的热点,那么与之对应的地域文学文献的搜集整理,则是区域文学史的编写与研究之基础。而这自然也应成为古代文学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地域文学留存的方式有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以及碑刻文献,传世文献中的地域文学文献搜集,主要让学生到地方图书馆查阅地方志,找出相关地方文学资料,同时让学生利用文献查找知识,使用文学电子软件,用地方特色词汇搜索出地域文学作品。出土文献的地方特色文献搜集,主要是搜罗整理地方近年来出土文献以及文物古迹、碑刻等留存下来的文学作品。主要的文体有楹联、诗歌、碑刻、墓志等。搜集工作可以与文化资源调查共同进行,如组织学生在考察文化古迹、调查地方特色文化与调查地方民间传说、戏曲等时同时进行搜集文学资料,把参观走访时看到的听到的随手记录下来。在搜集工作完成后,让学生将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所搜集的文学作品汇总,分文体、分内容整理。这些搜集与整理锻炼了学生动手查找资料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发现的眼睛,让他们感觉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3.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
夜上海论坛 古代文学实践教学也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就是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参与到地域文化与文学的研究中来,培养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基础。学生在对地方文化进行课外考察和文献搜集整理中遇到问题,发现问题,教师鼓励学生以此作一个选题,几位同学组成兴趣小组,把相关问题探讨清楚,弄清来龙去脉。如学生在调查某个古迹时发现在此题咏的古代文人有不少,教师据此鼓励学生探讨古代曾经到过此地的共有多少文人,因何而过此,在此题咏的诗词主题有哪些等等。这类学习研究无论选题大小,都为地域文化与文学的研究提供相关参考,也让古代文学实践教学从学习深入到研究的领域。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这些选题是学生在课外实践中自己发生疑问而产生的,对学生而言有研究兴趣和动力,故而在完成一些研究后可鼓励学生将大家共同的研究成果汇总,继而可以向开发地方文化研究资料数据库等方向进一步深入。
4.地域文化的宣传与承继
培养学生文化传承和保护意识,加强和提升其人文底蕴,这也是古代文学实践教学目标之一。课外考察对地域文化的了解,本身就是对地域文化的承继,青年学子必将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参与者与见证者,那么在了解的基础上,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对地域文化进行宣传,一方面固然提升其人文知识底蕴,另外也在宣传活动中加强其对地域文化的热爱与保护意识,同时也将古典文学知识运用到宣传写作中。在具体实践教学中,可组织学生课外考察的时候以地域文化为主题进行诗歌创作、古文游记写作等。同时鼓励学生以此为基础,参加一些社会宣传和服务活动。
二、地域文化与实践教学方式
实践教学必然不能拘泥于课堂,要走进现实生活。而地域文化也广泛地存在于课堂之外的生活之中,故而在实践教学的开展方式上二者也可以很好地融合。
1.课外考察
夜上海论坛 课外考察是了解、利用、开发地方文化的重要途径。可以从多方面展开:一是组织参观地方文化古迹,这类考察可以事先做好相关知识准备,如布置学生查阅文物古迹的历史地理资料,检索与此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让学生在外出参观的时候不是走马观花,而是感受其历史人文环境,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和人文精神,故而可以在参观完后鼓励学生创作相关的诗词作品。二是调查搜集地方特色文化,这类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观察当地地域特色,从建筑、街道、饮食各个方面留心其地方特色之所在,在观察与积累中让学生相互沟通交流,共同探讨当地特色文化。三是走访民间艺人、文化名人,搜集整理地方民间传说、传统戏曲,记录那些还存留在口头的故事、戏曲,对一些演出以图片、录像等形式拍摄记录下来。总之,课外考察是古代文学实践教学开展的基本方式,是学生了解和感受地域文化的基础,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掌握调查、走访的研究方法。
夜上海论坛 2.科技创新项目的实施
夜上海论坛 现今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已成为我国高校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一项学生活动,许多高校以学生项目申报、立项和完成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许多大一学生而言,在还没有形成系统专业知识的前提下,他们往往选择关注地方社会、地域文化做完选题,因此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的调查了解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来实施,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途径。笔者就曾在这一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学生以三四人为一组,以当地文化的现状调查和历史考察为主题,选择一个具体的方面来做调查研究。学生通过从撰写申请书到实地调查项目内容及至完成结题报告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锻炼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积累和加深了他们对地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3.实践基地的平台建设
夜上海论坛 高校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往往依托于当地社会资源,因此在学校周边地区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成为深化高校与地方合作的重要途径。而这样一个合作平台,也同样可成为古代文学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而地域文化则为合作奠定基础,让传统文化与社会实践联姻。一是可在地方图书馆建立文献整理实践基地,让学生搜集整理地域文人著作、地方楹联、地方戏曲文本、地方历史文献、地理方志、当地出土的碑志拓片等;二是可把地方文化馆等作为学生文化实践基地,调研地方谣谚、地方风俗、地域特色文化等,并在调研基础上分析探讨与古代文学之关系。笔者曾让学生以实践基地为依托,调研本地街、巷、路等名称由来,并由此分析与地方历史和古代诗词作品之关联。
4.社团活动的开展
学生社团也是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而高校学生社团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类别,就是地域文化类社团,这种地域文化类社团是以对地域文化共同的兴趣而集结在一起的不同专业、不同系别的学生,其活动形式也更为自由轻松。因此可以利用这样一个平台,对地域文化进行传承与宣传。一方面是将地域文化引入校园生活,进行宣传介绍,这类介绍可以社团刊物为载体,刊载一些介绍地域文化的文章或相关诗词,或者开展地域文化的专题讨论,举办一些以地域文化为主题的古典诗词吟诵比赛,邀请当地艺人进入校园进行传统戏曲的表演。另外一方面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加强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和宣传,如以社团活动的方式组织社员搜集整理一些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制作一些地域文化的宣传资料,组织学生到市区一些地方进行宣讲、传发。或者撰写相关作品在校报、地方媒体、网络进行刊发宣传。这些社团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活动的同时,也让学生文学、人文素养得到了提升。
5.学生学术沙龙
夜上海论坛 今天的大学生已是自主独立、个性张扬的一代,学生学术沙龙已在高校普遍开展,这种把个人自学与集体讨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结合起来的交流方式让学生的探索和讨论更为自由、自主。学术沙龙大多以专题讨论的形式开展,而地域文学、地域文化易成为这种专题讨论的重要选题,故学术沙龙也成为古代文学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以地域性视角来探讨古代文学的选题,结合了古代文学的学习,同时又观照了本地特色,让讨论者更容易找到共同兴趣。因此以学生学术沙龙方式开展古代文学实践教学,在开放、轻松的学术交流氛围中培养学生对地域文化的关注,对有地域性特色的古代文学作品的喜爱。
夜上海论坛 三、总结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在不遗余力地开发和研究能够传承母语文化的方法和途径,但由于课时有限和大班上课的客观情况导致成效甚微。笔者在多年从事大学语文教学工作的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粗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夜上海论坛 一、将提升大学生的母语文化素质作为大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夜上海论坛 历年来对大学语文课程性质定位的研究观点颇多,大致概括为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和趣味性等方面。而江立员、肖飞飞(2012)则提出“合理的大学语文课程性质应该是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三性合一’的课程”。这其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则充分体现了母语文化的丰富内涵。因此,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如一地贯彻母语文化的传承及教育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母语文化的精髓并主动承担传承的责任,将提升大学生母语文化素质作为大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美文,在获得审美感受的同时,获得母语文化的滋养。例如,在讲授林语堂《秋天的况味》一课时,在引导学生感悟关于秋的韵味的同时,可将内容扩展到中国古代诗文中关于秋的描写。中国古代诗文中关于秋的描写,多为秋风萧瑟、秋风落叶、秋风残照之类悲凉、肃杀气氛的写照。 诸如“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怀旧》);“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等。接着扩展到传统文化之中,也有秋风送爽、金风玉露、秋高气和、春华秋实的“正面”意象。诸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由此再与林语堂所揭示的秋的“另一意味”相比较:“于景物,为秋林古色 ;于文章,为纯熟炼达,宏毅坚实;于各色物事,为古老、纯熟、熏黄、熟练。总之,秋是代表成熟的古色苍茏之慨,不单以葱翠争荣。”最终引导学生体会“秋天的况味也是人生的况味”这一主题。这样就可以将母语文化中关于“悲秋”和“喜秋”的文化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在意犹未尽之中体会秋之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以4A网络教学论坛师生互动为平台培养学生的母语文化趣味
夜上海论坛 引导学生关注母语,传承母语文化,就要为学生提供一个研究和讨论母语文化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在充分享受母语文化浸染的同时,参与师生互动,参与讨论,提升关注母语文化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网络教学论坛的功能,在论坛中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实践证明,学生对“为何要阅读经典”“何谓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国文学之路将去向何方”“什么是真正的侠义精神”“汉字的趣味”“中国古代诗文中的月亮意象”“中国的酒文化”“中国的茶文化”等话题非常感兴趣,他们查阅资料,提炼观点,纷纷参加讨论,讨论的气氛非常热烈,在讨论中学生拓宽了视野,提升了母语文化素质。
三、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撰写读书笔记,演绎再现经典
夜上海论坛 经典的文学作品是母语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传承母语文化的关键是要大学语文教师调整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根据大一学生的思想和实际的能力,加强教学中的实践环节,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载体”的教学思想,使各项教学活动都围绕一个中心――提高学生的母语文化素质;关照两个基本点――课程的基本知识点和学生的兴奋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弥补课堂教学课时有限的弊端,可以在大一的W生中开展“阅读文学名著,演绎经典桥段”的实践教学活动,通过举办“回眸经典,挑战大师”为主题的文学名著改编舞台剧表演大赛,引导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改编与舞台表演,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弘扬优秀的中国文化,激发学生阅读文学经典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给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自我、展现自我的舞台,进而激发学生学学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读和再创作文学作品文本的能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升学生的母语文化素质。
实践教学结果证明,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不仅积极阅读文学名著,写出了50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而且积极参加了文学名著改编舞台剧表演大赛,在改编与表演的过程中吸收母语文化的精髓,用实际行动演绎和传承着母语文化。
四、构建动态开放的微课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母语应用能力
夜上海论坛 随着互联网时代信息化的逐步加深,微课教学正普遍应用于大学、中小学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收到了较好的成效。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微课”概念,将新媒体充分运用到教学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夜上海论坛 大学语文的课时本就少,教师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都在课堂上传授,因此,教师可利用“微课时代”的契机,在课余时间及时补充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将提升学生母语应用能力的知识分类进行补充,录制5~10分钟的视频,这些视频要求主题内容突出、指向明确,做到一课一主题,便于学生把握;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思考题,在微课平台适当进行师生互动,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根据不同的内容,可以将微课制作成讲授类、讨论类、演示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以及微教案、微习题、微讨论、微评价等各种类型。”以此具备多元化和趣味性的特点,实现传承母语文化的终极目标。
夜上海论坛 面对边缘化的母语文化现象,大学语文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和研究提升学生母语应用能力的方式方法。总之,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传承母语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很多大学语文教师积极探索的课题,大学语文的母语文化传承教学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江立员,肖飞飞.大学语文课程“三性合一”性质定位的新探究[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2(11).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非遗“千角灯”的制作内容;工艺设计课程教学;途径
东莞是制造业名城,也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大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东莞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就是文化产业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怎样以文化创意激活蕴藏在这座城市深处的古老记忆,保护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东莞的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欧美文化大力侵蚀本土文化,造成了文化同质的趋势,世界趋同化,唤起人们寻求本民族文化的精神标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莞“千角灯”制作内容引入应用型本科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对学生了解、学习并自觉传承民族传统艺术具有现实意义。
夜上海论坛 1 非遗“千角灯”与工艺设计课程
东莞非遗“千角灯”是广东省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在广东,凡是添了男孩的家庭都会在男孩诞生后的元宵前后举行灯会。在东莞方言中,“千角灯”和“千个丁”语音相同,包含“百子千孙”、传宗接代的意思。据说“千角灯”来自宋代宫廷的八角彩灯,有1000个角,缀有1000盏灯,灯身由多个不同的立体三角形组成,是技艺、艺术、历史的文化载体,集书画、剪纸、刺绣等民间手工艺于一体,它历史悠久、体积巨大、工艺精湛,被称为“千古一灯”。2006年,东莞“千角灯”入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现在“千角灯”因种种因素的制约,面临无人传承、濒临灭绝的困境。因此,对东莞非遗“千角灯”制作内容的传承研究较为紧迫和必要。东莞非遗“千角灯”本身是东莞的传统手工艺品,学生在课堂学习制作“千角灯”,一是可以振兴本民族传统技艺,让大学生投入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中。二是将传统艺术商品化,发展原生态民族文化,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三是创新性地传承发扬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同时,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提高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
2 非遗“千角灯”的制作内容进入工艺设计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夜上海论坛 由于现代化灯具工业大规模生产的冲击,以及“千角灯”体积庞大、制作工艺复杂、技艺要求高,同时扎作无图纸,只由师傅口传身授等因素的制约,“千角灯”的出品数量很少,东莞目前仅存3盏。“千角灯”逐渐失去了生存基础,精湛的传统艺术品只能在博物馆展览,实在令人惋惜。目前,非遗“千角灯”处于即将失传的危险境地。一方面,缺乏从事制作“千角灯”的相关技师,唯一的传承人张树祺先生年事已高,“千角灯”的结构复杂、制作技艺要求高,很多年轻人不愿意投身其中传承这一手艺。
为了让这种传统技艺得到传承发展,经过笔者对“千角灯”的研究,概括出以下制作内容:
夜上海论坛 “千角灯”是纸扎手工艺,灯有1000个角、1000盏灯。整个灯分为灯顶、灯体、灯柱、灯带、灯尾五大部分。
夜上海论坛 第一,灯顶。俗称“华光盖”或“宝盖”。灯顶部分位于灯体上方,在灯的最上端,由8条立体彩龙骨架和圆形大宝顶构成。
第二,灯体。灯顶至灯尾的中间部分是灯体,由8个面组成。每个面从上往下分为8格,每一格双面都绘有山水、花卉、人物等图案,是“千角灯”的主体骨架,主要采用铁丝和竹蔑扎作而成。
第三,灯柱。灯柱共有8条,固定于灯体外面。灯柱是安放灯的主要地方,由下至上安放灯,长度和灯体相当,这8条灯柱有1000盏灯。
夜上海论坛 第四,灯带。灯带是“千角灯”最主要的装饰物,有24条。传说这24条灯带是宋代“高宗皇帝之女、孝宗皇帝之姐、光宗皇帝之姑”――赵玉女(1159 ~ 1245)亲手所绣,上面绣着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为古代皇族遗物,一向由赵家后裔珍藏。只有到每年春节时才拿出来挂在灯上展示,展示结束后又珍藏起来。
夜上海论坛 第五,灯尾。灯尾在灯体的最下方,与灯顶相对应,把灯体合成为一盏完整的大灯。
夜上海论坛 3 非遗“千角灯”的制作内容进入工艺设计课程教学的途径
非遗“千角灯”是一种活态文化,能为课堂注入形式鲜活、内涵丰富、表现多样的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其制作内容需要一定路径进行转换才能进入工艺设计课程教学。笔者经过对“千角灯”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决定将“千角灯”的制作内容分步骤引入应用型本科视觉传达专业的工艺设计课程教学中,步骤如下:
夜上海论坛 第一,以布置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收集“千角灯”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总结,让学生对“千角灯”有初步的认识。
第二,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千角灯”的文化背景中所包含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等的相关基本知识,让学生深入了解“千角灯”这一民族特色艺术形式。
第三,走出课堂,组织学生到博物馆观看“千角灯”的实物,现场讲解其审美特征和制作工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非遗“千角灯”的文化及艺术内涵,并产生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
第四,请“千角灯”传承人进入课堂为学生示范制作过程,分析工艺技巧,学生分组动手跟学。教师可进行文字和视频记录,对“千角灯”的制作工艺及相关实物进行数字化记录,将手工艺口头传授内容整理成文字记载的形式,建立课程资源档案,便于保护和传承。
第五,该课程的考核方式,通过大作业的形式完成,要求学生在传统的技艺上加入现代设计理念,创造出实用美观又兼具民族个性特色的工艺设计作品。
第六,将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校园巡展并推荐参加相关竞赛。
夜上海论坛 通过以上教学步骤充分激发学生对“千角灯”的学习兴趣和创意思维,让学生掌握“千角灯”的基本制作工艺,建立正确的民族艺术价值观。带领他们走进、了解、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充分发挥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为文化遗产的发展传承提供可行的路径,从而推佣莞文化产业的发展。
夜上海论坛 综上所述,东莞非遗“千角灯”的制作内容进入工艺设计课程教学,不能只单纯地传承非遗“千角灯”的手工技法,而是要带领学生全方位地了解非遗“千角灯”相关的文化资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意思维。这样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链条才能在教育中得到延续,从而挖掘出“千角灯”在现代传承发展的有效途径,更好地促进非遗“千角灯”的传承保护及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女书文化视域当代装饰图案造型艺术
夜上海论坛 女书是湖南省江永县地区流传的一种十分特殊的文字,其起源基本可推断为战国时代荆楚、百越地区的古文字体系。这种文字极其神秘的原因在于其“传女不传男”的传播形式,只有江永县当地妇女之间以口头讲述的方法进行小范围的传播,甚至有异性在场的时候都不会进行传授。因此,这种文字又被称为“妇女文字”或者“女字”。不仅如此,由于女书的传授者与学习者数量稀少,且女书只用于江永地区妇女群体内部的抒情或叙事,当某位女书传承人去世时,其生前的女书作品往往被同时焚毁,故女书留传于后世的数量极少,存在的时间也相对短暂。
夜上海论坛 一、女书的文化背景
夜上海论坛 女书实际上是古代封建社会处于最底层的妇女阶层为了表达内心情感而创造出来的文字体系。封建社会的妇女由于普遍受“三从四德”等带有性别歧视倾向的传统礼教的影响,在人身自由饱受限制的情况下,往往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从江永地区妇女在手帕上绣的歌词中就可见一斑:“中华女子读女书,不为当官不为名,是为女人受尽苦,要凭女书诉苦情”。可见,女书创作与流传的动机其实来源于封建社会给古代妇女带来的沉重压迫,这一极具悲彩的历史现实造就了女书特殊的传播形式,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女书成为荆楚古地特有的女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女书初被创立时,其实与古代女性人人必学的“女红”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江永地区的女书一般都以刺绣等形式存在,而非传统概念中文字总是出现在纸上。江永地区的妇女在大量织物上以女书作为装饰,缝制背包、背带、手帕等女性专用物品,甚至在当地婚嫁习俗中还保留了“八宝被面”作陪嫁的传统。所谓“八宝被面”,就是在新娘陪嫁的被面上绣制女书文字,将女书中常用的吉祥文字“万”“寿”“王”“草”等混合在吉祥图案“麒麟送子”“丹凤朝阳”中,使被面的刺绣纹饰中既有喜庆欢乐的花鸟图案,又不乏清雅脱俗的女书文字,仿佛自然与人文的宝物齐聚,故而被称为“八宝”。
二、女书的图案造型与当代装饰艺术的共通之处
除了起源于女红又被承载于织物的特殊性之外,女书与荆楚、百越古文字相仿的构造,也使其具有了兼顾文字与图案造型的特点。女书虽然经历了千年的传承与变迁,但本质上没有脱离荆楚、百越文字菱形字体的整体风格,普遍的构造形式是从右向左、由高至低。字形笔划中弧形曲线占多数,结合圆点与少量的直线,间或穿插少量的“S”型纹。在完全不了解女书的人眼中,这些文字远远望去如小树、小鱼、水波纹,造型优美、古朴典雅,形似娟秀、柔弱的女子,与其说是文字,却更趋近于图案艺术。随着女书文字的发展,一些以文字为基底,在造型上更接近于装饰造型的女书图案开始出现,如最著名的女书图案“八角花”。“八角花”是指被八角的弧形图框围在中间的一系列图案的集合,包括花卉、鸟兽、虫鱼等,也基本上以民间常见的吉祥图案为素材。这些被围在八角框中的图形都是线条画,一般会在中间形成一个中心点,再由左下角起画,逐渐经左上、右上、右下的顺序形成一个类似于顺时针旋转的图案模式。这些白描图案没有人工刻意雕琢的痕迹,而是较随意且流畅,更具有普通市井生活的气息,因而图案造型更显亲切、随和,也比传统文人画更具生命力。除了“八角花”这种面积相对较大的图案之外,女书图案中还有大量便于织绣为条形的“二方联”图案。这种“二方联”是若干独立女书文字的组合,有两两对称、整体菱形的特征。同时,文字与花卉或鸟兽图案交织在一起,远看时较易将其误认为叶片或者流水等实物图形,但近观却能辨认出实际是倾斜甚至“躺倒”的女书文字。由于是被织绣在条形织物上,这些女书图案大多出现了变形,以适应并配合花鸟虫鱼的造型。因此,文字显得极具动感,恍若舞蹈中的人的四肢或躯体。无论是“八角花”还是“二方联”,这些最初源于女红的文字经由江永地区妇女的巧手再次回到女红图案中,让人仅能窥视到女性内心最隐秘的点滴情感,却在这些沿袭自战国时代的古文字符号面前不得其门。这些以曲线和折线为主、亦文亦图的女书图案中展现的是江永地区妇女既柔婉含蓄、又刚毅坚强的女性特质。她们在日常织绣的过程中,既将女书作为装饰图案普遍应用在传统服饰中,又借女书图案静静展示着女性内心细腻又丰富的情感世界。相比女书图案,现代造型艺术中虽然也不乏众多能够代表女性特质的装饰图案,却很难如女书图案般上升到一种自成体系、凝练为文字高度的境界。因此,女书图案不仅与现代装饰造型在深层次的艺术上共融共通,而且能够为现代图案艺术提供一种积淀着厚重历史文化印迹的先导与参考。从女书图案中不难发现,这些流传于未接受过正统教育的江永地区妇女之间的古文字图案,既蕴含着造型图案的优美,又具备了成熟文字系统的抽象;不仅可以单独具备某一特定含义,也能够以组合的形式在美妙的图案集成中传达出文字独有的深刻底蕴与丰富内涵。现代图案装饰中能够集图案与文字二者之精妙的造型于一身的艺术并不多见。因此,当代造型艺术应当深入挖掘女书图案的深刻文化元素,在这些宜动宜静、且活跃且肃穆的密码文字中寻找能够为现代装饰艺术所充分借鉴的“养分”,使数千年来口头传承的非物质文化厚积而薄发,在当代装饰图案造型艺术领域焕发新的青春。
夜上海论坛 三、女书在当代装饰图案造型艺术中的传承
夜上海论坛 (一)将女书融入现代旅游纪念品装饰艺术中
作为一种起源于古代文明的历史遗留文字系统,女书由于其传播方式的独特与区域的狭小,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失传危机。传承女书的方法必须借助于其本质上具有的图案艺术的性质,将其融入当代装饰图案造型艺术的创新与开发中。如充分利用时下较为流行的生态旅游模式,将女书图案艺术应用于织绣类的旅游纪念品中;或者采取扎染、手工印制等方法,将其作为旅游商品的包装图案等。在单纯以文字学习式的传承之路难以施行的情况下,将女书的传承侧重于图案装饰造型,利用现代造型艺术求新求变,能够使其以更加实物化的形式达到传承与延续的目的。使用女书图案装饰的旅游纪念品应注意遵循形式时尚、造型传统的原则,如织绣类旅游纪念品在外形上应符合现代人的流行审美趋势。如近几年都市女性中比较流行的四方型大披肩,尤其是羊毛类与针织类的披肩上可以充分利用女书亦图亦字的装饰特色,在为女性披肩增添更多荆楚古文化元素的基础上,突出女书的神秘感。而将女书应用在皮革类女包外装饰图案上,则能够突破相同颜色、相近款式的女包造型欠缺个性的局限,如同为红色长方型女包,若能够以黑色粗体印制上迥异的女书文字,则犹如给每个女包打上了独特的“身份证号码”,不仅个性立显,而且黑字在红包上形成的厚重历史感,也为普通的女包增添了庄重、典雅的色彩。
(二)重新定位女书,将其归入传统书法艺术
女书之所以濒临失传,原因之一在于流传区域过于狭窄、使用人数过少。传统的女书基本上局限于织绣类日用生活品上,没有完全定位于文字的层面,一旦某位女书的传承者离世,其生前的织绣品还会随主人一起被销毁,这必然导致女书传承之路越走越窄。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重新定位女书,将其归入文字行列,尤其应归入传统书法艺术行列。正如甲骨文、金文、小篆等早已不通行的古文字还能得以系统和规范的保存,正是由于它们属于文字变迁的不同历史阶段,承载着特定时代华夏文明的内涵而被重视,国内不少书法家或爱好者会不断地书写这些字体,使其得以保护和传承。女书作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女性专用文字,本身具有极其重要的考古、历史与文献价值,重新定位女书在于为这种集中了古代荆楚之地女性先民智慧的结晶“正名”,使其隐藏在图案造型艺术表相之后的文字本质得以重新体现。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不少流传于某个地区、某个时间段的文字类型,如契丹文字,这种依照汉字独创出的少数民族文字在近年来的考古中屡有发现,可惜同样由于流传范围狭小、使用人数过少而失传。但女书从战国时代延续至现代,且至今仍有女性使用、传承,这本身已经是其具有传承意义的体现,如果当代人不能正视其作为文字的重要价值而任由其逐渐滑向灭绝的边缘,则绝不仅是江永地区历史文化的损失,更是中华文明的重大缺失。不仅如此,女书这种图案文字艺术现今尚存使用者,如果能够及时通过这些使用人系统地整理出女书与现代汉语之间的对应之处,则无论是古汉语界还是考古界,又多了一项了解荆楚文化的重要资料,可谓一举数得。
结语
夜上海论坛 女书作为仅仅流传于湖南江永地区妇女群体中的远古文字图案,在当代人眼中具有神秘而朴拙的气质。这种完全依赖女性口头传承的非物质文化源起于女红,又在女性的织绣艺术品中展示与传承。作为既有图案造型功能又有文字表意作用的女书,与现代装饰造型艺术在本质上有着极强的共通性。因此,女书的保护与传承可以充分利用当下流行的旅游经济,在旅游纪念品的制作或包装图案设计上寻找女书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途径。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贺夏蓉.文化生态视野下的女书及女书文化保护模式探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70-74.
夜上海论坛 [2]贺夏蓉.女书及女书文化传承的演变及特征分析[J].文化遗产,2010(3):85-90.
夜上海论坛 [3]贺夏蓉.观展/表演范式下女书及女书文化传承场域变迁与文化变异[J].山东社会科学,2010(11):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