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文旅品牌创建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旅游品牌的文化内涵挖掘不足湛江是以海滨风光为主的观光旅游城市,寸金广场、海滨公园、湿地公园、特呈岛、东海岛、硇洲岛等因为有自己的特色,吸引着很多游客。但全国有很多海滨城市,外省的游客问及湛江海滨的特色时,我们真的无言以对。如果在这个旅游品牌中融入文化内涵,从而和其他旅游品牌区分开来,湛江的优势就会一目了然。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很多旅游城市相继出现了更好的景观项目,湛江旅游品牌的优势慢慢消失,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对旅游品牌的文化内涵挖掘不足。
2.旅游品牌的信息化管理滞后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信息化是各行各业的趋势,旅游行业也不例外。虽说湛江是旅游城市,但它在信息化管理方面滞后,如很多企业没有建立网站,很多旅游胜地信息不完善或没有及时更新,游客无法查到新的旅游项目,或者没有办法了解到该景点的新动向和新的价格项目;网站的旅游电子商务做得远远不够,与游客之间的交互相对不足。
二、湛江旅游品牌体系建设构建要素
旅游文化产业建设不是简单的旅游项目建设,而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
1.品牌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湛江有不少旅游资源,观海长廊、东海岛旅游度假区、玛珥湖等知名景点一直吸引着很多游客,另外新农村模式的马六良村创建了发展循环经济等新建项目,正在丰富湛江的旅游资源。
夜上海论坛 2.旅游服务旅游消费是体验消费,旅游产品的特色、导游讲解的好坏、酒店客房餐饮服务的水平等将直接影响到游客的体验和对旅游品牌的认知。导游队伍建设,旅行社、酒店的信誉建设有利于旅游服务水平的提升,对于延长品牌的生命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湛江旅游品牌体系建设对策
通过对湛江市旅游品牌建设现状的分析以及对旅游品牌建设体系构建要素的研究,笔者提出以下品牌构建对策:
夜上海论坛 1.加快环境建设,完善服务体系旅游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应注重相关要素的完善,包括城市环境、城市交通、游客投诉、应急救援、旅游标志等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夜上海论坛 2.发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湛江应该对现有的旅游品进行升级并深度挖掘其文化内涵。如,观海长廊旅游产品建设可利用海滨开展更多的活动,即游泳、帆船、滑板、冲浪比赛等;寸金公园旅游产品建设可以挖掘抗法斗争的英雄人物故事等;挖掘乡镇民俗节庆活动的文化内涵,并组织游客参与,经常性地举办主题性的摄影展和传统民俗文化展示,并组织粤剧、雷歌等兴趣活动小组,使传统文化深入人心并得以继承和创新。
3.注重旅游品牌的宣传和营销注重对“滨海休闲旅游城市”品牌的宣传,把“滨海休闲旅游城市”的价值观融入湛江人的内心深处,旅游企业可通过企业网站与在线旅游商合作,或者通过博客、BBS等方式进行旅游产品的营销。
夜上海论坛 4.加大对旅游服务人员的培训及监管旅游品牌建设的关键在于旅游服务,因此要加强对旅游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工商、旅游、卫生等部门应联合对旅游市场进行严格监督,优化旅游市场经营环境。
摘 要 本文立足于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活动旅游的研究基础,通过相关文献的回顾,就当前体育赛事文化的创建与城市旅游品牌的关系进行了梳理,结果显示:体育赛事文化的创建对城市旅游品牌有着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研究为体育赛事文化的创建对城市旅游品牌的提升提供实践指导。同时,结合已举办体育赛事在当地旅游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从中寻求如何更好地将体育赛事与承办地旅游结合起来,以期为实现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双赢提供合理化建议和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体育赛事 文化城市 旅游品牌 体育产业 旅游产业 战略研究
一、研究背景
夜上海论坛 体育赛事是一种特殊的、重要的旅游资源。近年来,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越来越频繁,而且也越来越具有影响力。事实证明,体育赛事对城市形象的提升有显著的作用,特别是国际性的体育运动会,其影响力已远远超出了竞技体育本身,是推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是城市对外加强交流,对内增强凝聚力的重要平台,也是城市展示自身形象、扩大影响力的难得契机[1]。但是,在体育赛事为举办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诸多正面效应的同时,历年大型赛事的举办也在实践上给举办地城市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负面效应,如场馆赛后闲置、危机事件、生态环境被破坏等等。而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是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件系统工程。城市旅游品牌对于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体现独特的城市旅游形象,深化城市文化内涵[2]。
二、体育赛事文化创建对城市旅游品牌提升的积极影响
夜上海论坛 (一)体育赛事文化的创建能打造举办城市旅游品牌,提高城市知名度
夜上海论坛 但凡是体育赛事就能吸引各界媒体的关注,在比赛期间这些媒体不仅会对赛事进行长时间、高密度、深层次的报道,还会对举办地的过去、现在、将来和人文风景等进行报道[3]。杭州的旅游宣传口号是“天堂城市,爱情之都”,杭州是一座美丽的充满爱的城市,2011年10月在杭州举办的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更是把这份“爱”诠释的更加的具体、有爱和全面。如在第八届全国残运会中,来自辽宁的残疾人运动员代表道出了很多运动员的心声,他说:“杭州很美,这里的人也很有爱心,闻着桂花香,看看西湖,住在这座城市很享受。”全国第八届残运会在浙江的举办,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主会场杭州以及分会场绍兴、长兴、淳安等地市。因中国女排的训练基地使更多人知道了宁波北仑;因汽车拉力赛使更多人知道了龙游这些个地市。这些赛事文化的创建都为举办地打开了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人前往旅游,同时也使举办地的旅游业得到更好地可持续性发展。
(二)体育赛事的举办以及赛事文化的创建,能改善城市基础设施,促进城市旅游环境的改善
夜上海论坛 一项体育赛事在批准同意申办之前,申办城市的环境首先要过关,这就促使举办城市加大环境的治理力度。如为了办好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的比赛,浙江历时四年时间进行筹备,接待宾馆共改造各类无障碍客房712间。同时,浙江还加强了对机场、车站、景点、商场等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的改造和完善。如自行车比赛场地长兴体育训练基地借着此次运动会的东风,总投资预计超过5个亿,现如今是浙江省射击、自行车等运动项目的大本营。飞镖、盲人柔道比赛场馆嘉兴市残疾人奥林匹克中心占地50亩,总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能同时容纳500名运动员和教练员、工作服务人员进行训练和比赛。这些都为当地的旅游城市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体育赛事的举办,能促使独特城市旅游文化的形成[4],带动城市旅游业其他方面的发展
夜上海论坛 淳安千岛湖国家水上运动训练基地,以其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品牌优势和地域优势,吸引了众多省队纷纷进驻集训,培养出了孟关良、杨文军等奥运冠军。“杭州千岛湖全国皮划艇马拉松邀请赛不仅能为秀水节增光添彩,同时也为推动千岛湖旅游向观光与运动、休闲、度假转型,打造‘休闲之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秀水节组委会的有关负责人如是说。体育赛事还能带动城市旅游业其他方面的发展。如服务、体育旅游产品、交通、餐饮等与之有联系的产业快速发展,对举办城市的经济、文化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能大大增加举办地的经济收入,提高举办地的知名度,改善旅游环境[5]。
(四)通过体育赛事文化的创建,能提高人口素养与塑造城市品牌,有利于旅游软环境的改善
如在全国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举办地浙江省,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不仅仅是政府和志愿者们,整个杭州也飘荡着浓浓的爱残、助残味道。正如时任八届残运会组委会主席、浙江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夏宝龙说:“每个爱心善行的举动,都将使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感受到爱的博大和力量,感受到社会的文明进步,同时又会感染更多的支持者投身于残疾人事业,让每个施助者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升华道德情操。”赛会期间,为了让运动员们能够随时入驻宾馆,志愿者们通宵达旦的守候;为了能够让运动员们顺利上车,志愿者们将双手抱着运动员们将他们安全的送上车。“我尽我所能的为他们提供一些方便,也希望通过我们志愿者的行为,让社会更多的关爱和帮助残疾人。”来自浙江高校的志愿者小李说。大家都明白,举办城市市民文化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城市的形象,因此通过体育赛事的举办能更好的对公民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教育。这将是提高市民整体素质,提高赛事举办地旅游业的软件水平的良好契机。
三、体育赛事文化创建对城市旅游品牌发展的消极影响
夜上海论坛 (一)体育赛事文化创建对城市品牌创建在经济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
赛事举行期间,由于游客的骤增,对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将产生不利的影响,大量游客的涌入极有可能引起当地物价的上涨。再是大型赛事后场馆、设施的利用率不高,场馆赛后闲置,造成了资源浪费,赛后运营成为国际性难题。这些亏损将影响到举办城市的后续发展,进而波及到旅游业,不利于旅游业的后续发展[6]。
(二)体育赛事举办对城市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夜上海论坛 举办大型体育赛事需要修建大量的体育场馆等,对自然环境的大量使用,会导致土地表面的丧失而破坏生态环境。再次,大型赛事期间消费需求的骤然增加对举办城市的公共服务能力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诸如垃圾管理、污水处理等,都会给举办城市的环境保护带来巨大的压力[7]。三是比赛期间大量观看赛事的流动人口急剧增加,夜总会等娱乐设施增多,观看比赛时的呐喊声和高音喇叭声等都会增加举办地的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程度。
四、体育赛事文化创建对促进城市旅游品牌提升的对策及建议。
大型体育赛事为展示城市文化魅力提供了独特的舞台。我国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又迎来2014年南京青奥会,更为期待的是就在今年9月份杭州成功申办到2022年亚运会。如何用尽量低的成本办出一届高质量的亚运会,如何让亚运会保持足够的竞争力,将是杭州和亚奥理事会共同面对的挑战。如何利用这些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知名度的赛事来加快城市改造,促进城市转型,从而提升城市品牌竞争力,是城市管理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在赛事举办前要根据当地的资源设计赛事或专项旅游线路,强化对目的地的感知。如杭州国际马拉松比赛路线主要是沿着风景如画的西湖、茶园和钱塘江风景区举行,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马拉松赛路线之一。2010年除了传统的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外,还设有短程马拉松,小马拉松以及家庭跑(和情侣跑)。项目的设置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赛事,提高了参与者的赛事体验。
(二)各个城市举办体育赛事要与自己的城市定位,不能脱离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建立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如杭州承办2022年亚运会,现有的或正在兴建的场馆设施已经基本具备条件,这样就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新建场馆的开支。因此只有合理选择与城市发展要求相匹配的体育赛事,才能发挥体育赛事的正向作用[8]。
(三)体育赛事品牌塑造要充分展示城市的文化特色。如杭州市的知名度通过杭州国际马拉松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2022年亚运会的举办将借助杭州在旅游、进出口贸易等领域的巨大潜能,亚运会的影响力也将得以扩大。对于杭州和亚奥理事会而言,亚运会无疑是一次“双赢”的契机。因此杭州要借助亚运会举办的契机推出一系列相关的赛事,以期实现体育旅游的持续开发,提升杭州的软实力,更好的塑造城市品牌。
夜上海论坛 (四)设置独立的管理机构,做好人才培养,同时还应及时“瘦身”。如将在杭州举办的2022年亚运会就要适当“瘦身”,要吸取奥运会的经验(2008年北京奥运会设28个大项,2012年伦敦奥运会减至26个大项)。虽然大型赛事对举办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各层面的经济效益、对旅游、交通运输、商贸等产业的推动是无形的,这些“隐形”的进账或许可以保证赛事稳赚不赔,但庞大的办赛资金也已经让很多亚洲国家对举办亚运会“望而却步”,因此紧跟奥运会步伐及时完成比赛项目和预算资金的“瘦身”必将是亚运会长远发展的战略举措。
北京因奥运而驰名中外,广州因亚运而蜚声全亚洲,愿杭州将因2022亚运会而拥有更多“西湖蓝”和更美好的城市环境。大型体育赛事是一种特殊的,重要的旅游资源,如何利用体育赛事让城市加速发展,塑造良好城市品牌形象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的战略命题。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 刘瑜.体育赛事文化经营的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硕士论文.2010.5.
夜上海论坛 [2] 李树民,支喻,邵金萍.论旅游地品牌概念的确立及设计构建[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
[3] 于贵和.浅议大型体育赛事对于地区品牌打造的意义[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夜上海论坛 [4] 陈飞飞.体育文化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26(l).
夜上海论坛 [5] 翟廉芬.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社会效益的评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6] 赵先卿,杨继星,马翠娥.国际体育赛事商业化运作对我国的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08).
夜上海论坛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1、夯实文旅产业基础,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一是县乡村场馆功能完善。文化广场等大型广场,文化大舞台、社区文化活动室等均衡分布在县城各区域。新建和改扩建19个集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室为一体的乡镇文化综合楼。积极推动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成县级支中心1个、基层站点19个和基层服务点183个;累计为183个村级农家书屋配送图书30多万册。二是文化服务惠及全民。年均完成送戏下乡300余场、送电影下乡3000余场、乡镇自办活动400余场。三是旅游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以全域旅游集散中心为“总站台”,成立旅游船务公司,构建通达庐山西海各景点的“水上公交”,常态配备直升机实现10分钟通达所有景区。打造幕阜风情、九岭风光2条景观廊道,环湖32公里骑行绿道、17公里慢行步道。建成县城、乡村、景点、交通主干道多级咨询服务体系,旅游咨询服务和导览系统全域覆盖。新建、改建A级旅游厕所98座,实行“编号、挂牌、专人”规范管理。
夜上海论坛 2、强化文旅产业支撑,大力推进文旅经济发展。坚持效益为王理念,培植各类文旅经济增长点。一是文旅项目。年均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近8000万元。2016年至今,整合各部门涉旅资金13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20多亿元投入旅游产业,精心建设长水、欢乐湾、鲁溪洞、西海湾、“遇见**”、“桥中桥”等30多个文旅项目,其中,“遇见**”项目为九江市唯一大型户外水上演艺项目,让广大市民和游客在视觉盛宴中感受山水**的独特魅力,深受游客喜爱;“桥中桥”项目利用36个桥墩立面绘画全方位展示**的乡土文化和风俗民情,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长廊,成为游客必到“网红”打卡点;二是文创产品。发挥好鳌鱼文创街集群效应,鼓励、引导本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发设计出山水**创意书本灯、牛转乾坤旅行茶具等12种文创产品,进一步壮大我县文创产品库目;三是民宿经济。乡办旅游公司,精心包装并对外进行招商推介,吸引大批企业家和乡村能人下乡创业,着重聚焦连锁品牌,成功引进“天天惦记”等一批具有先进经验和理念的全国连锁民宿品牌;悦山居、林云山居、桐林山宿、北湾人家等一批精品民宿在市场上渐成品牌并荣获首届“九江市十佳最美民宿”。
夜上海论坛 3、增添文旅产业活力,积极举办文旅特色活动。秉持以文促旅、以节兴旅理念举办各类活动。一是节庆活动。共举办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大赛、半程马拉松、美食节、花朝节、等旅游节庆活动25次;二是文化活动。组织举办迎新春晚会、旅游摄影大赛、广场舞大赛、涌翠亭记800周年纪念活动等文化活动30次;三是高雅艺术。**剧院在县一级率先加入全省剧场联盟。自2019年来,先后上演芭蕾舞剧、音乐会、舞台剧、皮影剧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高质量演出共计33场,进一步活跃了文化市场,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端文化大餐。
夜上海论坛 二、下步工作安排
夜上海论坛 我们将紧盯建设全国旅居时代最佳目的地战略目标,打造“新型旅游城市”,力促全县文旅产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力争旅游接待人次和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全县文化旅游新增投资总量达到100亿元以上,招引文旅项目数量达30个,其中亿元以上10个;新建文化场馆数量20个,非遗保护名录入选数翻番。2021年,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几件事:
1.加强品牌创建力度。进一步完善提升现有景区景点景观质量,启动西海湾创建5A级景区,创建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2个,结合乡村振兴,推进“品牌清零”行动,打造文化旅游带,实现县域内各乡镇A级旅游品牌创建覆盖率达80%以上。力争成功创建一批星级酒店、民宿、旅行社。
夜上海论坛 2.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依托现有文化场馆资源,推动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启动未来科技图书馆项目、红色文化展示馆等项目建设;围绕建党一百周年主题,打造文艺精品,举办主题活动;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开辟1-2条以上红色旅游线路;完成智慧旅游工程建设,完善全域导视导览系统;落实旅游先行赔付办法,开展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提升服务质量。
夜上海论坛 一、整合乡村旅游资源提升乡村旅游品质
夜上海论坛 (一)规划引领乡村旅游。坚持“规划引领、市场运作、综合配套、开放创新”发展原则,先后编制了《区都市农业和休闲旅游专项规划》和《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同时,为指导乡村旅游扶贫,还编制完成了乡村,镇村、村和镇社区、街道村等5个贫困村(社区)的乡村旅游扶贫规划。
(二)创建乡村旅游品牌。截至2019年底,成功创建了1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3个省优秀旅游乡镇和1个最佳旅游乡镇、6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个2A级旅游村,全区省三星级以上农家乐35家,2个市级休闲旅游示范点。全区较为成熟的接待农家乐经营户有120余家。
夜上海论坛 (三)加大农旅产业融合。围绕旅游+农林,持续推进润家生态园、龙泉生态园、阳光雨露采摘园、戈雨生态园、龙云生态等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园项目。镇余湾美食街已成为市知名的乡村旅游品牌,依托巨石山景区的小龙山社区也已逐渐形成了乡村旅游集聚区。2019年全区共举办旅游节庆节会活动25个,其中以农林资源为主体的节会节庆活动就占到了14个,如梨花节、郁金香花展、杨梅采摘节、葡萄节等,大大提升了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
夜上海论坛 (四)优化乡村旅游环境。完善全区旅游交通,新改建旅游道路15公里以上,美化亮化绿化乡村道路数十公里。对重要旅游点的停车场进行了改扩建。所有节点路口全部安装了旅游标识牌,重要乡村旅游点均制作安装了旅游标识牌、导览图和旅游景点分布图。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和“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坚持因势利导,不搞大拆大建,最大程度保持田园特色和山水自然风貌;采取市场化机制和村民自治相结合,清除生活垃圾,消除卫生死角,绿化、亮化、美化村庄环境。
(五)积极推介乡村旅游。支持通过网络、微信、微博、手机APP等提高乡村旅游点在线营销能力,将乡村旅游点纳入全区旅游精品线路,组织媒体和旅行商赴贫困村开展踩线采风活动。支持和培育乡村旅游节庆活动,以周边城市游客为重点,推广乡村旅游线路,打造特色旅游品牌。设计制作了手绘地图、旅游宣传画册、旅游折页、全域旅游宣传片和旅游推介PPT,并多次在长三角主要城市以及全市全域推介、全域旅游新闻会以及区内招商引资活动中进行推介。2019年11月成功承办常州()全域旅游大型推介会,会上全面展示了乡村旅游产品。
夜上海论坛 二、巩固旅游扶贫成果有效助力脱贫攻坚
(一)完善设施抓提升。继续完善乡村和镇村两个省级旅游扶贫重点村的“八个一工程”建设工作。两村基础设施正在继续改造升级。对全区已建成的56个旅游厕所运行和百度定位情况进行检查。对2018年10个旅游厕所进行了公示和验收。2019年旅游厕所项目计划20个,按照选址不规范、功能不配套,特殊人群服务设施未设计、建设规模不达标等情况进行筛选,最后调整为8个旅游厕所。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统一管理”的原则,按照“精品示范、突出特色、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规范服务、打造品牌,以星级创建活动整体带动“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全区乡村旅游持续快速发展。
二、工作目标
夜上海论坛 各镇人民政府要按照创建星级“农家乐”的要求,突出生态性、地域性、自然性、民俗性,选择一批基础设施较好、服务意识较强、管理水平较高、特色鲜明的“农家乐”示范户进行重点扶持和申报。辖区内的度假村和度假山庄可纳入此次星级“农家乐”申报和评审范围。
按照市上年初目标任务要求并结合我区实际,2014年全区拟评定四星级“农家乐”5户,三级“农家乐”10户,二星级“农家乐”10户。共计扶持建设星级“农家乐”25户。
三、方法步骤
1.第一阶段(9月10日——9月25日)筹备组织,宣传申报阶段。按照创建工作安排意见,健全机构,明确任务、制定措施、落实责任,同时广泛宣传发动、积极参与,全面申报。
2.第二阶段(9月26日——10月21日)全面实施,星级评定阶段。按照目标任务和评审标准,由区文旅局牵头,集中进行星级评定工作,完成星级创建目标任务。
3.第三阶段(10月21日——11月10日)组织验收,总结命名阶段。评审委员会成员单位对评定星级农家乐进行总结验收,全区统一进行命名和颁发星级等次牌。
四、保障措施
1.成立组织机构。区文旅局牵头组织各镇和相关部门成立星级“农家乐”评审委员会,依据《省“农家乐”星级评分细则》等相关细则规定,全面负责全区“农家乐”星级评定工作。评审委员会成员单位:区文物旅游局、区文化广电局、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区卫生局、区安监局、区工商分局、区物价局、区人社局、区环保分局、神农镇人民政府、高家镇人民政府、石鼓镇人民政府。
夜上海论坛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年以来,我市的旅游工作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统揽,围绕做优做强旅游城市、做精做大旅游景区、做美做特乡村旅游、做好做足服务环境四项重点,持续推动旅游产业特色化、旅游服务规范化、游客出行便利化、旅游环境优质化,全面打响“山水生态华阴,宜业宜居城市”全域旅游品牌。1—3月份,全市共接待游客x万人次,同比增长x%;旅游收入实现x亿元,同比增长x%。
一、坚持不解,重点工作扎实推进
(一)全域旅游规划工作稳步推进。目前,规划已顺利通过各镇办、相关部门和市级领导讨论评审,并完成了修订完善,正在与渭南市文旅局衔接沟通,计划4月上旬进行专家评审。
夜上海论坛 (二)旅游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健全。3月27日,我市举行了旅游发展委员会暨旅游综合执法机构、旅游数据中心揭牌仪式,成为陕西省首家设立综合性旅游管理机构和旅游警察、旅游法庭、旅游市场监管分局等“1+3” 模式并建成旅游数据中心的县市,标志着我市的旅游产业发展已经走上了规范化服务、法制化管理、有序化发展的道路。
(三)旅游服务质量持续优化。开展了春季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治理行动,严厉打击各类涉旅违法行为;认真做好“元旦”、“春节”旅游安全服务工作,在城区高速出口、华山北站、华山火车站等重要节点设立了“旅游志愿服务岗”,为游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旅游咨询服务。聘请著名旅游经济和管理专家魏小安教授为党员干部和涉旅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全域旅游专题讲座,组织举办了全市导游及服务人员培训和旅游技能比赛活动,全市旅游服务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升。
夜上海论坛 (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制定了全市A级景区创建工作计划,不断完善华山国际滑雪场、万亩荷花苑、赛华山、金岩沟等景区配套设施,完善景区服务要素;市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含智慧旅游中心)选址工作已完成,装修工作已启动;出台了全市旅游星级厕所建设方案,计划新建旅游星级厕所8所,其中,城区2所已开工建设;完成了旅游标识牌、交通指示牌完善方案,计划新设立13块旅游标识牌和6块交通标识牌,目前,选址工作已完成,正在进行标牌制作。
(五)宣传推介工作不断深化。4月1日,成功举办了以“邂逅十里桃花,相约大美华西”为主题的“华阴市全域旅游推广月”宣传推介活动和以“荡司家秋千、品民俗文化”为主题的秋千文化艺术节。充分利用电视旅游智慧窗、媒体网站、车载LED显示屏及大型宣传牌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宣传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我市的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夜上海论坛 二、加大力度,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虽然前阶段我市的旅游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全域旅游创建工作量大面宽,任务繁重。加之,部分单位重视不够、措施不硬、工作不力,创建工作的序时进度距离验收的具体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对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正视问题,进一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创建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市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市场监管分局和旅游巡回法庭要在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办公室的统一安排部署下,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扎实开展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确保正常的旅游秩序和旅游安全。市旅游数据中心要充不断加强我市旅游业统计体系建设,高质量完成全市旅游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分析等工作,为我市旅游产业发展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
(二)加大智慧旅游建设力度。市游客咨询服务中心项目对创建验收工作意义重大,市住建局要积极衔接华旅集团,加大项目推进力度,早日建成使用。全域办牵头,要加快临时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力争五月底前完成装修工作并投入使用。同时,以此为基础,市网信办牵头,文旅局、住建局等责任单位配合,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按时限要求全面推进华阴市旅游大数据平台建设,整合旅游网站、全域旅游APP、微信公众号、旅游大数据中心、旅游应急指挥中心、智慧旅游管理平台、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和智慧旅游营销平台等服务功能。
(三)加快旅游基础设施提质升档。交运局要尽快启动实施司家秋千园、魏长城遗址等景区景点道路拓宽改造工程。住建局要加快实施城区道路绿化亮化美化和文化提升工程,早日启动实施城区北部新建自驾游基地建设。各镇办及相关单位要结合乡村旅游景点建设,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早日完成旅游公厕和停车场新建改建工作任务。商务局要加快建设特色餐饮和旅游商品集聚地,建成旅游产品购物场所,健全旅游综合服务产业体系。移民局、岳庙办、华西镇等责任单位要以华山御温泉、华山国际滑雪场、万亩荷花苑等为重点,制定景区提档升级规划,尽快启动创建申报工作,早日完成全年A级景区建设任务。
(四)强化旅游宣传推介。全域办、文旅局、文广局等单位,要按照“月月有活动”的要求,每月推出一场定位高、面向广的文化活动或旅游节会,开展华山论剑、华山论道等系列活动。当前,文旅局牵头,重点做好“国际自行车旅游节”的各项筹备工作。市文广局、网信办要在政府网站、电视台开办全域旅游创建专题栏目,定期宣传创建工作动态;市文广局牵头,文旅局、住建局配合,要尽快完成全域旅游宣传片制作,在市电视台、政府广场、北站广场和生态广场大屏幕循环播放。住建局、交运局以及各镇办要加快完成宣传牌悬挂、客运车辆全域旅游标语及图案覆盖、全域旅游灯箱制作悬挂、旅游文化墙建设、特色旅游纪念册制作等宣传工作任务,全方位开展全域旅游宣传。
(五)突出抓好旅游环境综合整治。文旅局要以全域旅游综合执法改革为契机,牵头抓总、统筹安排,公安(旅游警察大队)、物价、交运、市场监管(旅游市场监管分局)、卫生、住建等部门全力参与,有针对性的对城市公交、出租车、餐饮住宿、导游市场等进行整治;强势打击黑车黑导、围追兜售、抢客拉客、欺客宰客等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行为,确保正常的旅游秩序。同时,切实做好游客投诉处理工作,做到有诉必处,处诉必快,最大程度的维护游客利益,确保游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目前,产业融合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潮流,其趋势越来越明显,已对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存在旅游需求呈现新的特征而旅游发展遭遇新的瓶颈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便应运而生。文旅一体化,可以理解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逐i形成一体化的产品形式或产业形态,提升核心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
夜上海论坛 一、石林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夜上海论坛 石林旅游经济对地方财政贡献率达35%以上,成为了石林县最重要的支柱产业。2012年石林县旅游综合收入28亿元,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60万人次,同比增长7%;2013年石林旅游综合收入29.1亿元,全县接待游客440.2万人次;2014年石林旅游综合收入29.8亿元,接待游客392.78万人次。景区景点建设方面,服务区和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规划不断完善,景区景点开发有序推进,品牌创建富有成效。招商引资方面,成效明显:2011-2014年旅游服务区内累计完成引进内资47.6亿元,外资1813万美元。产业旅游方面,初步形成以锦苑花卉为龙头的花卉产业园,以万家欢为龙头的休闲观光农业园,以圣火杏林国际养生度假村为代表的休闲观光养生度假园。
尽管石林县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良好成绩,但也在一些问题。例如,旅游产品开发不充分,旅游带富作用不明显,市场开拓力度不足,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景区与县城联动发展不足,旅游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不够,旅游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等。
二、石林县文旅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石林县文化资源及旅游资源介绍
石林是中国阿诗玛的故乡。以阿诗玛为代表的彝族文化内涵丰富,影响深远,最有影响的是: “一诗”――叙事长诗《阿诗玛》;“一影”――中国第一部彩色音乐电影《阿诗玛》;“一歌”――云南旅游代表歌曲《远方的客人请您留下来》;“一舞”――彝族撒尼大三弦舞;“一节”――一年一度的彝族火把节被誉为“东方狂欢节”;“一绣”――阿诗玛刺绣品曾荣获“中国国际技术产品展览会金奖”。以“阿诗玛”为代表的彝族撒尼文化,被誉为“歌舞之乡”、“摔跤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现代民间绘画之乡”,彝族撒尼口传叙事长诗《阿诗玛》、《彝族大三弦舞》、《彝族撒尼挑花》、《彝族摔跤》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石林国际火把狂欢节被誉为东方狂欢节。
石林县是全国著名风景区、云南省的旅游大县,目前初步形成了“二林、二洞、三湖、一瀑”自然景观区,即大小石林、乃古石林、芝云洞、奇风洞、长湖、月湖、仙女湖、大叠水。围绕石林观光度假区,建设了九石阿民族文化旅游经济带、石林大道城市旅游经济带、巴江生态休闲经济带,打造了乃古石林自然遗产示范地和生态农业休闲区、大叠水户外体验区、长湖康体度假区、圭山生态和红色文化旅游区。此外,石林还推进了建设以石林景区为中心、串联各景区(点)、村寨的喀斯特自然风光和阿诗玛民族文化风情自驾游旅游环线。
(二)石林县发展文旅一体化的意义
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通过协同与整合,实现对文化旅游资源各种载体的开发与相关衍生商品的生产销售,由此形成了产业互动,尤其是对娱乐、餐饮、住宿、购物等能够产生大量收入的增值项目的开发规划,能实现盈利模式的创新。所以,文旅一体化能够催生新的产业形态,拓展产业链,推动两大产业的转型升级。
夜上海论坛 在石林县努力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加快文旅一体化发展是顺应旅游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是石林县与昆明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
夜上海论坛 (三)石林县文旅一体化发展的现状
民俗文化旅游方面,彝族支系撒尼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服饰、节日、歌舞、、住房、特色饮食和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目前有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项:彝族撒尼口传叙事长诗《阿诗玛》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名:56岁的石林彝族风俗礼仪传承人毕华玉、65岁的《阿诗玛》传唱艺人王玉芳;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还有石林彝族刺绣、大三弦2项;建成了糯黑彝族文化博物馆,石林民间美术博物馆,美邑石文化展览馆,石林喀斯特地质博物馆,建成糯黑阿诗玛文化传习点,长湖维则阿诗玛民族文化传习馆,月湖阿诗玛文化传习馆,石林非物质遗产展示馆;少数民族非物质遗产传承人培养、扶持、资助机制进一步建立,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可见,石林县文旅资源一体化得到了初步开发。
总体来看,石林县文化旅游档次较低。“自然石林”与“文化石林”融合还有待找到较好的突破口,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联动有待加强。旅游休闲业发展单薄,文化内涵有待挖掘,文化产业项目有待落实推进,民族民间文化工艺品发展缓慢,主要以家庭式零散经营为主,缺乏集中的展示、销售空间。旅游产品的文化创意能力不强,旅游文化服务滞后,难以满足不同旅游消费层次的需求。
三、石林县文旅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和实施对策
(一)文旅一体化发展的思路
要打造石林特色文化景观、实现旅游转型升级,石林县就要更加重视、更加突出文化这个旅游灵魂,在提升景区文化底蕴上做文章,在地域性、差异化上做文章。
第一,充分开发利用石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完善产品体系。首先,开发白石岭古人类、旧石器等一些文化遗址,进一步丰富阿诗玛文化内涵,提升阿诗玛文化品牌。其次,挖掘和打造一批既有石林地方特色、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又便于携带、实用性强和有纪念意义的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着力打造彝族传统银器、撒尼刺绣、彝族服饰、石林彩玉等品牌;再次,选择一批有一定影响力、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建设文化遗产旅游特色村;最后,培育发展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娱乐团体和企业,充分挖掘独具特色的彝族撒尼文化,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型文化娱乐品牌,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打造高品质旅游演艺产品。
第二,加大与国内外旅行社、主流媒体、知名网站等的合作力度,大力宣传中国石林喀斯特地质博物馆,让更多的人认识中国喀斯特地貌风光,增强对世界遗产的保护意识。充分利用新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开展推介和营销,彰显石林全域文化旅游形象。
第三,引导发展体验性、参与性、娱乐性为主的文化旅游特色项目,着力提升“火把节”、“七夕情歌节”等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积极引进和承办大型国际国内体育赛事,打造体育品牌,做大做强“彝族摔跤”、“斗牛”等民族传统体育品牌,加速石林文化旅游发展。
第四,加快推进石林文化旅游品牌化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文化旅游企业,努力形成一批具有石林特色、彰显文化内涵的品牌文化旅游企业、品牌文化旅游线路、品牌文化旅游商品、品牌文化旅游节庆等。
夜上海论坛 第五,大力推进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在旅游住宿业、餐饮业、旅行社、景区(点)、特色街区等领域的应用,规范旅游产业链各环节发展,推动旅游产业提升与服务质量优化,通过标准化的实施促进旅游国际化发展。
(二)文旅一体化发展思路的实施对策
夜上海论坛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首先,打造旅游平台,通过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举办“节庆展会”活动,为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夜上海论坛 其次,制定优惠政策。主要包括提供发展政策、土地流转政策和税收等优惠政策,来扶持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例如优先保障文化旅游建设用地供给,落实文化旅游企业使用水、电、气与工业企业同价政策,将文化旅游投资项目纳入审批“绿色通道”等。
最后,政府要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出台相应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包括为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而改革政府规制机构、规制政策,加强激励性和社会性规制的深入改革,并发展高新技术同时要强化其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当中的重要作用。
夜上海论坛 2、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
夜上海论坛 石林县政府应设立和筹集不同性质的资金并培养企业对资金有效利用的能力,来并加大自身对资金统筹和运营的能力,通过加大支持力度来文化旅游产业或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具体方式有:成立产业融合基金会,并设立包括会展基金、动漫旅游发展基金、影视旅游发展基金、旅游演艺发展基金和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基金在内的多种专项基金。
夜上海论坛 此外,投入足适当资金健全完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加快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载工具的提升改造,构建便捷、高效、安全的旅游综合运输体系。
夜上海论坛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推动文旅一体化发展关键在于人才,具有融合战略观、跨行业驾驭能力、多业务水平人才以及复合型专业人才是有效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根本动力。为此,石林县必须转变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旅游和文化创意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首先,加强旅游培训体系建设,建立教育培训机构和实训基地,不断提高从业人员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
夜上海论坛 其次,采取与高等院校联合办学的方式,加快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开办石林特色文化、旅游大专班,面培养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夜上海论坛 再次,依托各级人才引进计划,采取人才租赁、聘用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大急需紧缺的文化旅游专业人才和高端人才引进力度。
夜上海论坛 最后,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乡土文化能人和民间艺术团体的扶持力度,支持其在县城、旅游服务区和景区面向游客开展民族文化传播、创作、演艺及文化艺术商品生产销售;培养和命名一批民族歌师、舞师、乐师及民族工艺品能工巧匠等。
四、结语
总之,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旅游的文化就没有活力,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所以,用文化提升旅游品质,用旅游带动文化产业发展,文旅一体化能更好地实现两大产业的资源重组、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同年8月,中央要求各省上报首批特色小镇推荐名单,32个省市区共计159个名额。最终,在各地推荐的基础上,经专家复核,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建部共同认定第一批127个中国特色小镇名单,特色小镇迅速推广,多地开花。由于地域辽阔,各地经济背景差异,特色小镇在不同省份、地方又有不同的模式和界定方式。
夜上海论坛 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更多指向了新兴业态
特色小镇建设是创新推动“产、城、人、文”融合的重要途径,并为破解空间资源瓶颈、产业转型升级、改善人居环境、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有力抓手。其主要目的在于吸引旅游人口进入,召唤创业者落户以及吸纳劳动力就业,进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夜上海论坛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精神,培育特色小镇要坚持突出特色,防止千镇一面和一哄而上。我认为,建设特色小镇的核心关键在于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而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更多指向了新兴业态。
夜上海论坛 所谓新兴业态,是相对于传统业态而言的,具备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商业形态,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夜上海论坛 新兴业态带来了技术创新、产业融合、产业链整合、区域分工及企业组织方式的变革。在巨大的消费市场推动和有利的宏观政策引领下,文旅产业也正迎来黄金发展期,成椤笆三五”时期引领中国“新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根据最近几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国内旅游收入总和由2013年的2.6万亿元,上升到2014年的3万亿元,2015年已经达到4万亿元的水平。未来十年,中国文旅市场规模预计达到30万亿-50万亿元,相当于2015年GDP(67.67万亿)的73%。新兴业态与文旅产业融合,给中国特色小镇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和活力。
新兴业态与传统产业嫁接融合形成集聚性产业平台
以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为例,时尚智造小镇、生命健康小镇、智创小镇、财富小镇、肯恩小镇……该区建设的一个个特色小镇令人耳目一新。在实际工作中,该区重点培育文化创意、生命健康、信息经济等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时尚+”、“文化+”等新兴业态与传统产业嫁接融合,致力于推进规划、招商、建设,着力形成多个集聚性产业平台。
时尚智造小镇,着力引进一批高端工业总部项目,产业定位以打造服装、鞋革等时尚产业为主,集聚高端定制、云定制的企业总部,将成为“中国纺织服装品牌中心城市”标志性的时尚产业基地;
生命健康小镇,加强与温州医科大学、温医大附一院联动谋划,启动益医综合研究试验中心、原能生命健康综合体建设;
夜上海论坛 智创小镇,聚焦电商、文化、时尚等元素,以发展信息经济为主,适度发展智慧健康、文化创意、商业服务等业态,着力打造一个宜业宜游的特色众创空间;
夜上海论坛 财富小镇,引进并培育满足贸易金融发展需求的融资租赁、商业保险理财、金融仓储、消费金融等各类金融服务机构,着力打造多元化的金融机构集聚地;
夜上海论坛 肯恩小镇,利用丽岙侨乡资源优势和花卉产业优势,在小镇内打造一批温馨、美丽、朴素、祥和的旅游项目。
夜上海论坛 综上,中国特色小镇的建设没有也不可能有固定模式,在业态融合上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特色,把发展经济和当地特色有效结合,形成当地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要因时制宜,结合国家政策,响应国家号召,合理把握时机,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方针,推动经济发展;要因人制宜,整合当地人力资源,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和利用,重视相关人才的培训。
新兴业态与文旅产业融合重新定义了特色小镇
夜上海论坛 新兴业态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关键在于创新发展模式,推动产业转型从传统意义上的产业集聚或集群升级为经济新常态下的聚创新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产业融合;将创新和绿色发展、人文和开放等理念融合,通过集聚高端要素,提升创新能力孕育,提升特色产业;通过集聚相关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增强有效供给能力;通过整合历史人文因素,提升产业内涵,优化区域发展,使区域产业效率进一步得到提高,经济得到进一步增长。
在致力于新兴业态与文旅产业的融合中,特色小镇的建设部门需要特别关注小镇定位与自身区域禀赋的匹配与协调。有些特色小镇、特别是定位于高端技术产业支撑的小镇,其持续长远发展需要高端人才和先进技术的集聚。如果这类小镇规划建设在相对偏远的地域,在工资福利等待遇,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商业娱乐等基础设施以及资源配置方面较一、二线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吸引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软硬件条件不够,就会造成人才和技术的短板,导致这类小镇的发展不可能持续。
旅游产业融合分类
夜上海论坛 旅游产业的融合分为两大类:旅游业与其他服务业的融合(如教育旅游、体育旅游、医疗旅游、奖励旅游、会展旅游、修学旅游、房地产旅游、公务旅游、节事旅游、文化创意旅游)和旅游业与第一、第二产业的融合(如工业旅游、观光农业旅游)。这些产业之间通过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而逐步形成新产业或改造原有产业,给特色小镇定位的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丰富了小镇的功能与情感价值。
笔者所在的清华大学城市品牌研究室曾参与策划的四川成都新都区军屯镇打造“中国紫薇小镇”的实践就是如何推动传统产业与文旅要素相结合的一个成功案例。
军屯镇共有15473亩耕地,多用于栽种苗木,乔木树多,灌木和地被植物少,森林资源丰富,绿化覆盖率高达50%,其中连片的紫薇花多达2000余亩,是新都区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获得“国家级生态镇”荣誉称号。如何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资源潜力,打造与众不同的特色小镇品牌是当地面临的重要问题。
夜上海论坛 清华大学城市品牌研究室经过科学细致的调研分析,完成了“军屯镇紫薇文化旅游区文创业态规划”。规划从总体思路、餐饮工程、住宿工程、交通工程、观光工程、娱乐工程、购物工程、经济规划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顶层设计,并从规划范围、发展现状、现存问题、项目定位、l展目标、发展思路、规划原则、文化主题、文创产业链、业态展望、产业链格局、品牌形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策划和创意,有效指导了小镇的建设。比如,规划强调要积极探索花卉苗木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引导花卉苗木经济向赏花经济转变,以赏花为媒,大力发展生态和休闲旅游产业;以紫薇花为亮点、农耕体验为特色、多样节庆为切入,分点引爆,力争实现“产业搭台+旅游唱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活动围绕“观花、游田、乐水、品村”四大特色主题,打造“四川省最美紫薇花观赏地”――“中国紫薇小镇”,让游客领略紫薇花海,品味军屯美食,享受农耕生活,体验古风穿越,从动觉、听觉、嗅觉、味觉、视觉都对军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夜上海论坛 天津市政府办公厅的《天津市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推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天津市将创建10个市级实力小镇、20个市级特色小镇,在现代产业、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商业贸易、自主创新等方面竞相展现特色,建设一镇一韵、一镇一品、一镇一特色的实力小镇、特色小镇、花园小镇。
重庆市的《关于培育发展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在具有较好城镇化基础和潜力的地区培育和发展一批特色小镇,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建成30个左右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小镇示范点,推动形成一批产城融合、集约紧凑、生态良好、功能完善、管理高效的特色小镇。
山东省在《山东省创建特色小镇实施方案》中提出,到2020年创建100个左右产业上“特而强”、机制上“新而活”、功能上“聚而合”、形态上“精而美”的特色小镇,成为创新创业高地、产业投资洼地、休闲养生福地、观光旅游胜地,打造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夜上海论坛 一、总体要求
夜上海论坛 紧紧围绕建设“品质”,打造“有礼之城”目标,对标全省著名商业步行街区,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规划先行、统筹推进、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的原则,加强商业步行街的规划建设,提升和完善商贸购物、餐饮娱乐、文化休闲、旅游观光等服务功能,切实把商业步行街打造成促进消费升级和振兴商贸繁荣的重要抓手、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城市繁华的靓丽名片,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二、工作目标
按照梯度推进、整体提升的目标,利用两年左右时间,把商业步行街建成历史有根、文化有脉、商业有魂、经营有道、品牌有名、数字引领的高品质步行街。
三、主要任务
夜上海论坛 (一)突出规划引领,统筹协调发展。立足现有基础,着眼长远发展,综合考虑发展定位,与国土空间规划有效衔接,形成一个总体规划和街区环境、业态布局、交通网络等多个配套规划的“1+N”规划体系。统筹步行街与周边商业资源,立足主街、拓展辅街,加强与商业设施、旅游景点、文化场所等资源互动,推动步行街从平面化向立体化转变。
(二)注重合理布局,营造步行空间。实行街区与交通干道隔离,营造舒适开阔的步行空间,按照“顺畅高效、规范有序”的原则,优化周边路网和交通设施,提升道路慢行系统,确定街区发展主轴和重要节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拓展步行空间,构建地面与空中、地面与地下一体的立体步行体系,方便客流集聚和疏散。优化停车等配套设施,充分利用现有路网并合理设置交通设施,重点打造纯步行街区,并实现公共交通便利衔接。充分利用周边空间资源规划,建设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区域,鼓励以共享形式解决停车难问题。
夜上海论坛 (三)完善服务设施,优化街区环境。按照整体设计、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利用的要求,围绕立面地面、设施设备、绿化亮化等,着力加强步行街环境改造整治,打造舒适、便利、智能的消费场所。注重步行街整体风格的和谐统一,规范店招牌匾、户外广告,形成独具特色、整体协调的街区风貌。增加各种人性化、无障碍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明显的导引标识系统,增加绿地、休闲空间和设施。配置建筑连廊、遮阳、雨棚等防护设施,构建互通互连的建筑群落,避免恶劣天气对消费者的影响,打造美观舒适、富有特色、便利安全的街区风貌和步行环境。
(四)提升商业品质,打造消费地标。根据街区定位,推动业态创新,优化街区业态结构,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消费供给体系,提升传统业态,布局体验业态,发展新兴业态,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达州特色品牌和老字号品牌,紧抓现代消费者个性、时尚、潮流购物心理,积极引进区域首店、品牌店、旗舰店。大力发展特色、颜值小店,优化消费供给,提升“进店率”、“提袋率”。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延长服务时间,借助各类购物节、展览会、品牌会等,结合街区文化、地域民俗、节假日,举办形式多样的营销活动。打造智慧街区,加强5G应用,建设智慧街区运营管理平台,高效连接用户、商户和商场,丰富和完善街区“文—商—旅”系统大数据,通过采集、分析处理数据,信息等功能提高步行街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开发各类自助服务设施,将街区日常管理细化到人、到物、到点,提供交通引导、商品导购、积分促销、移动支付、停车出行、物流等智能服务,建设“数字街区”。
(五)发掘城市底蕴,彰显人文特色。突出文脉传承、风貌保护、功能提升、产业发展,充分挖掘街区历史遗迹和特色文化资源,发挥老字号、地方特产和非遗技艺的带动作用,升级改造三圣宫巷、蒲草田巷、庞家巷、潘家巷等支巷,让“老街巷”成为“新商业”的承载空间,推进商旅文联动,以商承文、以文带旅、以旅兴商,给予消费者在网络上难以满足的幸福感、新奇感、归属感,从而使消费者和游客近悦远来,流连忘返。
夜上海论坛 (六)规范管理运营,激活发展动力。按照规范管理、专业运营的原则,创新管理机制和服务模式,着力改善消费环境和营商环境。坚持规范化管理,加强商品质量和服务品质管控,加强环境卫生管理,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建立突发事件处理机制,提高应急疏散、紧急救助和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建立商户信用评价机制,强化知识产权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引导商户诚信经营、合规经营。坚持专业化运营,赋予步行街管理机构更大的自,健全机制、明确职责,适度下放审批、监管权限,实现“街内事街内办”;推动组建商会、联盟等商户自律组织,探索“政府+商会+企业”三位一体、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
夜上海论坛 四、工作步骤
(一)规划编制阶段(2021年3月至2021年4月)。编制《商业步行街改造提升总体规划》,编制街区景观提升、业态优化、交通组织专项规划或方案,明确创建工作任务、措施和责任,切实做好宣传发动,积极营造创建良好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1年5月至2021年7月)。集中力量按照规划方案开展示范创建,完成商业步行街的改造提升。
(三)总结完善阶段(2021年8月至2021年9月)。邀请省商务厅等有关部门专家来我区莅临指导、技术审查,充分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全面对标补短、限期整改。
(四)申请验收阶段(2021年10月至2021年12月)。组织第三方机构对步行街打造进行评估,对存在问题限期整改落实。按照《步行街改造提升评价指标》,全面查漏补短、整改完善,汇总整理创建工作的全部档案资料,邀请省商务厅专家组来我区组织验收,确保顺利通过。
五、保障措施
夜上海论坛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区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区财政局、区自然资源局、区商务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文旅局、区经信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规编中心、区融媒体中心、东城街道办事处、西城街道办事处、区棚改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商务局,由区商务局局长何曙光同志任办公室主任,统筹推进创建工作。坚持实行月分析、季总结的调度工作机制,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区级相关部门要按照目标任务,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人员抓好落实,每月报送工作推进情况。
7月19日,2016意大利传奇巨星中国行第二站荔波站比赛打响,这场中国元老明星足球队和意大利传奇巨星足球队的比赛吸引上万名游客涌入荔波。作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贵州省旅游示范县,荔波正全面引爆贵州南部旅游“井喷”。2015年,全县游客接待人数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86.75亿元。
随着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荔波一大批旅游重大项目拔地而起。荔波智慧谷、冰雪水世界、月亮湖湿地公园、智慧旅游集散中心、樟江景观带、100个特色民宿旅游村寨等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同时,全县深入推进全域旅游交通三年行动计划,围绕大小七孔、茂兰、水春河三个核心景区建设旅游公路,形成全域旅游大环线、小环线、网络线,实现全域旅游景区景点无缝对接。此外,加速推进荔波机场改扩建工程,逐步形成“陆空并进,内优外快”的旅游交通体系。
围绕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荔波按照“以农助旅、以旅促农、农旅结合”的思路,以“农旅结合发展大健康产业,提供安全食品”为着力点,加快发展现代特色高效山地农业,加快推进荔波精品水果及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万亩梅园观光农业示范园区、农耕文化示范园区等现代特色高效山地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同时,抓好绿色生态安全食品的供给,打造世界遗产地生态品牌。
夜上海论坛 为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让文旅、体旅紧密结合,荔波与上海东方卫视合作,成功拍摄《跟着贝尔去冒险》节目。同时,成功举办西部篮球公开赛、国际跳绳公开赛、国内山地自行车赛、5・20张超音乐节、意大利足球巨星对抗赛等,不断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此外,还将举行国际巨星郎朗荔波之夜音乐盛典、首届中国荔波国际儿童动漫节、世界遗产地国际马拉松比赛、2016第二届中国(荔波)西部全面小康论坛暨民宿旅游发展峰会,通过国际名人、赛事的带动效应,把荔波推向世界。
根据工作安排,现将我县2020年以来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夜上海论坛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文旅产业发展。
一是谋划建设S县文化创客空间,项目投资预算为3000万元,目前已进入合同洽谈程序。该项目拟对原葡萄酒厂废弃老厂房改造,在保持原来建筑的尺度、肌理与空间文脉的基础上,建设文化艺术中心、中小学生研学基地、艺术家工作室、文化特色民宿酒店、民俗博物馆、时尚餐饮空间、茶室等文化创意项目,赋予老厂房新的生命,使之成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文化艺术街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二是谋划建设国家级4A级景区S古城,打造独具S特色的古城文化旅游商业区,项目预算为6000万元,正在招商中,拟建设S古城建筑群、地方特色展馆、游船码头、古城旅游步道、非遗民俗文化街、夜景灯光装置,并对利民河、环城河改造,改善环境,将S特色民俗迁入其中集中展示,打造S城中景区。
夜上海论坛 (二)积极谋划重点项目,打造文旅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是文化类项目谋划了S县文化馆项目,该项目已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并完成了立项、环评、土地预审和规划选址意见、能评及可研批复等手续,正在谋划开工建设。二是旅游类项目共10个,其中S古城特色文化旅游商业区配套设施建设项目、S县果林公园游客中心项目、S县梨树王景区游客中心项目等3个项目已入全省第二批旅游重点项目库,立项、环评、土地预审和规划选址意见、能评及可研批复均已完成。S县高铁南站游客中心、S县汽车站游客中心、S县西湖旅游区游客中心、S县清真寺游客中心等4个项目已完成立项、环评、土地预审和规划选址意见、能评及可研批复等手续,正在谋划开工建设。S慢城度假区项目、S梨都康养田园综合体项目、S千年梨都古城旅游景区项目等3个项目已完成立项,剩余手续正在办理中。三是体育类项目共谋划13个,包括1个文体中心、1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1个社会足球场。其中,文体中心和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已完成立项、环评、土地预审和规划选址意见、能评及可研批复等手续,正在寻找资金渠道,谋划开工建设;按照省、市体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求,2020年10月底前,S县需完成11个社会足球场的建设任务,计划总投资1500余万元,目前已完成8个社会足球场建设,余下的3块社会足球场正在办理招投标程序,争取8月份前完成全部社会足球场建设任务。
(三)夯实基础设施,提高基建水平。
一是以建设旅游示范村、旅游扶贫村、兴办农家乐、兴建农家客栈、发展旅游商品加工为抓手,成功推动酥梨博物馆、酥梨小镇建设项目等大型旅游项目,目前酥梨博物馆已基本完成。二是按照“旅游八个一”建设内容,--等1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利用每村10万元的省级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绩效奖补资金,重点加强旅游厕所、停车场、旅游点建设,完成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场馆作用明显,县级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开放人次在全省县级场馆中排名均在第一方阵,切实发挥了城市会客厅、市民活动中心和S名片的作用,文企联合开办了山楼美术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四是加强镇、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各镇(园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备了无线话筒,并拟为6个村(社区)建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并按标准配备设施设备,目前正在筹划中。
(四)创新产业形态,推进经济发展。
夜上海论坛 为取得经济建设和抗击疫情“双胜利”,S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县内外融媒体的传播优势和电商(网红)直播的资源优势,于2020年3月28日—30日,举办了“春从S来·云游梨花海”网络梨花节,以富民增收为目标,以改善贫困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切入点,以电商为平台,积极销售S酥梨、梨膏、黄桃罐头等旅游商品,力争达到“精准脱贫”的目的。截至四月底,全县通过电商、直销等形式,销售S酥梨3100万斤、黄桃罐头等6700多件,全县10个省级以上旅游扶贫重点村贫困群众获得了较好收益,并通过网络直播充分反映了S的风土人情,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S县的知名度、美誉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下步工作打算
夜上海论坛 (一)科学制定文化旅游发展规划。
重点推进全县文化旅游产业规划、S湿地生态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文家河旅游观光带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优化全县旅游产业布局。连贯城乡旅游景区景点,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带。以S东北部生态旅游功能区为板块,加强东北部乡镇旅游项目建设,促进生态旅游与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城镇建设融合发展。推进旅游专线公路建设,稳步推进景观带及城市公共休闲场所建设,充分发挥S城区旅游聚散功能、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功能。
(二)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体育”文章。
结合生态文化旅游,依托我县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以举办“梨花节”、“
夜上海论坛 采梨节”等节庆活动为载体,通过举办民俗展演、书画展览、戏曲表演、高层论坛、梨园马拉松、马术耐力国际赛等系列节庆活动,整体打造黄河故道文化旅游休闲观光区,融合旅游文化、现代农业、物流商贸、体育健身等产业,建设一批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艺术欣赏、健康养生、商务度假等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形成产业融合,促进文旅资源不断向文化产品转化,实现资源产业化,不断提升S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夜上海论坛 (三)加快重大文旅产业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进行S县“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重点推进梨树王景区4A创建工作,加快良梨镇特色小镇、S酥梨博物馆建设进程,推动S县文体中心、齐白石文化产业园项目、S县文化创客空间、S古城文化旅游特色街区、文家河旅游观光带、S县黄河故道运动休闲中心等文旅体重大项目建设进度。积极开展全域旅游四级联创,做好S古城国家级4A级景区创建工作。推进文化与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依托建成使用的齐白石美术馆、白石后人艺术馆、县图书馆(新馆)、县博物馆等四馆和曲艺厅,积极推出S民俗、曲艺、坠子、唢呐等一批精品剧目和情景艺术项目。
夜上海论坛 (四)加强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旅游景区和旅游资源点延伸。完善梨树王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从功能完善、民宿集聚、吸引物开发、旅游产品开发、文旅购物中心打造等方面强化建设,着力打造一个功能齐全的4A级景区。
为准确把握旅游市场信息,节日期间,我局联合商务、城管、工商等部门,采用市场巡查,发放游客、酒店、旅行社、特产四类问卷调查表1300份(调查样表见附件1),回收有效调查表1000份,街头拦访近300人次,电话询问80余人次,游客留言360人次等方式对旅游市场进行了深入调研。经统计,全市共接待游客37.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5亿元(统计方法及数据来源见附件2),同比分别增长31.3%、33.4%。景区(景点)门票收入155万元(古城景区122.5万元、同比增长16.8%,天宫院景区4.5万元,锦屏山和大佛寺及古城院落共28万元)。我市共接待旅游团队210个,团队人数3267人次,导游(讲解员)共讲解877场次(含单景点和天宫院),服务游客达12594人次,游客对讲解服务满意率为71%。游客以休闲度假为主要目的,对阆中旅游最感兴趣的是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和山水格局,对我市总体印象满意率为75%,首次来阆的游客占72%,回头游客占28%。
主要特点和亮点
一、客源市场结构有所调整,阆中旅游品牌已深入人心
夜上海论坛 经调查,国庆节我市客源比例分布为:川、渝、陕传统客源占65%,北京、上海、广东远程客源由4%增至12%,其它地区游客由10%增至23%。还出现了不少来自美国、港澳地区的入境游客,阆中旅游品牌已深入人心。究其原因:一是顶级媒体持续宣传。今年,我市继续在央视一套和新闻频道的《早间新闻》栏目投放阆中旅游10秒广告,引起强烈反响,吸引了不少远程游客;二是成功争取省级营销重点。今年,在我局的积极争取下,省旅游局将我市列入全省旅游促销重点,在台湾举办了阆中旅游专场推介会,并借助省局广阔的宣传平台,积极向境内外市场宣传推介阆中古城,拓展了我市的境内外客源市场;三是力抓活动营销不放松。今年2月,我市邀请省内外知名旅行商、媒体记者举办阆中旅游产品展示和旅行商答谢会,并在北京、上海、深圳设立营销中心;4月邀请中日新报、意大利时报、中国新闻摄影报等40余家媒体记者莅阆,举办《图说阆中》全国摄影大赛;在成、渝、津等客源市场参加国内旅游交易会、博览会,成果丰硕。四是狠抓网络营销不松劲。对阆中旅游政务网和阆中古城旅游信息网进行了改版升级,及时阆中旅游动态,两网日点击率均高达6000余次。
夜上海论坛 二、新兴景区倍受青睐,阆中旅游大格局已见雏形
经修葺的张飞庙重新开放,滕王阁景区节前开园,淳风寺景点开门迎客,构溪河湿地最宜生态游,天宫院景区客源走向成熟。以阆中古城为核心的“风水古城、神奇天宫、构溪湿地”的阆中旅游大格局已见雏形。据统计,天宫院景区游客火爆,农家乐爆满,实现综合收入100万元;淳风寺景点共接待游客2500人次,消费以香火祈福为主;构溪河接待游客2.5万人次;游客对新开放的滕王阁景区赞不绝口,认为其规模、内涵、品位远胜江西滕王阁;纪念园人潮涌动。另外,嘉陵江水上游达3700人次。这些新的旅游景区和旅游产品极大丰富了我市旅游市场,对拉长旅游产业链,建设休闲旅游城市起着重要作用。
夜上海论坛 三、文化旅游活动异彩纷呈,旅游节日氛围浓厚
今年国庆,市文旅局除在保留传统文化节目的基础上,以“金秋祈福迎国庆·阆中古城欢乐游”为主题,增加新项目,充实新内容,全市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丰富的节日文化旅游盛宴。一是景区文化活动丰富。古城景区精心打造了“古戏楼前听古戏、南门遗风太极舞、状元府内赏茶艺、秦家院里听红歌、张飞巡城展雄姿、秀才赶考中状元、阆苑古城听仙乐、江风渔火对情歌”参与活动,受到游客热捧;并在状元牌坊、贡院广场、张飞庙广场和游客中心设置旅游咨询台,深受游客好评。天宫院景区以“天宫祈福品风水”为主题,精心设计了唐代风水宗师袁天罡、李淳风扮相留影活动,并以天宫传说为题材,演出天宫乡戏。二是群文艺术活动繁荣。国庆期间,本地群众以各种形式演绎阆中深厚的文化,油画展览、重阳节活动、各种文艺队伍相继登场,真正让阆中的节日市场实现了“文化和旅游和谐共生”。三是涉旅企业积极性高涨。国庆期间,各涉旅企业开展各项活动吸引客源。联欢活动、游园活动、民俗表演、打折优惠、免费讲解等活动层出不穷,尤其是华珍牛肉、保宁醋公司在古城推出免费品尝活动,引得参与游客争相购买。
四、自驾旅游渐成时尚,游客逗留时间延长
国庆期间,游客自驾车占我市停放车辆的九成,阆中古城、滕王阁、大佛寺、锦屏山、天宫院等景区停车场及城区街道停满了私家车,俨然成了全国车展秀。调查表明,自驾游的自由空间是车主们追求的快乐旅游状态,越来越多的游客把自驾游作为了自己的首选出游方式。据统计,国庆高峰期,圣索亚、万驰及桃园、金龙、丽晶等三星级酒店的入住率高达108%(有加床),普标平均价位为420元;古民居客栈入住率达100%,普标平均价位为360元,来阆过夜游客大幅增加,停留时间延长。
五、假日工作扎实有效,旅游市场规范有序
为顺利推进黄金周各项旅游工作,节前我市印发了《关于做好全市“十一”黄金周假日旅游工作》的通知,对黄金周工作进行周密部署,启动假日旅游工作。节前,市委副书记、市长蒋建平带队检查黄金周备战情况;市委常委、总工会主席郑元勤主持召开旅游安全专题会议。9月8日至20日,市文旅、公安、工商、卫生、安监、城管等16个部门联合对涉旅企事业单位进行综合执法大检查。节日期间,市文旅局坚持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公布了咨询、投诉电话,给游客提供全方位服务。节日期间,全市未发生一起旅游安全事故,接受旅游投诉4例,都得到妥善处理。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夜上海论坛 根据节日市场调研反馈结果,游客意见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城区交通规划、管理及标识系统有待完善,加之停车位少,个别物管监管不到位,导致游客出行不便,车辆多有刮伤;张飞大道改造未完工,导致交通不畅,城区灰尘较大;出租车脏乱,随意上下客,服务质量亟待提升;古城核心街道洗脚店太多太杂,日常管理不足、游摊散贩多;城市公共服务引导不足,公交站台(如圣索亚酒店处)设置不合理,游客出行不便;住宿价格较高;游客夜间可参与的项目少;至景区的公路上旅游标识较少;大佛寺、状元洞、白塔之间无观光车,游览不便;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不够,锦屏山客流较去年有所下降。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夜上海论坛 一、加快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休闲旅游城市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市委、市政府响亮提出了“建设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国际休闲旅游城市”奋斗目标,将阆中古城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是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的有力抓手和载体,而且这两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目前必须全面推进,加快实施。其中,12平方公里创建区域内的内外部交通体系建设、夜休闲娱乐项目开发、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的完善、高星级酒店创星等工作更是迫在眉睫。
夜上海论坛 二、加强古城核心区商业规划引导及日常规范管理,打造古城旅游名片
夜上海论坛 阆中古城是我市旅游名片,自实施步行街管理以来,古城恢复了她应有的宁静与闲适。但从黄金周市场来看,业态引导和日常管理急需加强。借鉴其它景区经验,在古城核心街道实施经营准入制度,组建商业审批组,对店铺装修、经营项目是否具有文化性和景观性进行前置许可,合格后才予以颁发工商执照;可对核心街道之外的古街商业进行引导,根据不同街道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旅游街区,进而调控古城景区商业行为。建立古城景区管理规章制度,加强执法和日常监督,实现古城景区管理精细化、长效化、品牌化。
夜上海论坛 三、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力度,打造精品旅游环线
夜上海论坛 阆中旅游资源丰富,其山水城相依相融的完美格局、快速通道连接的淳风寺和天宫院、全长79公里的构溪湿地和全国历史文化名镇老观古镇等景区景点交相辉映。目前,应加快全市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尽快开通景区间旅游公交,尽早实现统一管理和运营,建设完备的自驾车旅游导识系统,形成精品旅游环线,将古城核心景区客源“输送”至各大景区,促进阆中旅游“全面开花”。
四、拓展宣传营销渠道,做足阆中旅游市场。
以“what-营销什么”、“ why-为什么营销”、“ when -何时营销”“ where -在哪里营销”、“ who -向谁营销”五个“w”为着力点,继续在央视投放广告,创新营销方式,组建专业营销队伍。并结合当前网络飞速发展、网络应用无孔不入的趋势,加强网络营销,建立官方微博,做好中远程高端客源市场开发,进而提升阆中旅游深度影响力。力促阆中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与旅游电子商务品牌企业居前三位的携程网、去哪儿网和芒果网“联姻”,抢占网络资源,使我市旅游业向成熟化、前沿化迈进。
一、茶产业发展情况
夜上海论坛 (一)茶叶基地发展情况
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原则,高标准、高要求打造茶园。2013年末,全县茶园面积万亩,投产面积万亩;2016年,全县茶园面积稳定在万亩,居全省第四、全市第三,投产面积万亩,全县万亩茶园预计2019年全部投产,茶叶产业规模基本形成。
(二)茶叶产量及产值
1、总体情况。2013年全县茶叶总产量吨,产值亿元;2014年,全县茶叶总产量吨,产值亿元;2015年全县茶叶总产量吨,产值亿元;2016年全县茶叶总产量吨,总产值亿元,综合产值超过亿元,产值产量相较2013年末分别增长%和%,产业效益逐步显现。
2、白茶情况。2013年末,全县白茶种植面积万亩,白茶产量吨,白茶产值亿元;2016年全县白茶种植万亩,占全县茶叶种植面积的%,白茶产量吨,产值亿元。
(三)茶叶加工发展情况
夜上海论坛 1、茶叶企业不断增加。2013年底全县登记注册茶叶企业家,实现清洁化加工家,年加工能力吨;2015年登记注册茶叶企业家,实现清洁化加工家,年加工能力吨;2016年全县登记注册茶叶企业家,实现清洁化加工家,年加工能力吨左右。
2、加工能力不断提升。2013年末,全县茶叶加工企业标准化厂房面积平米,清洁化生产链条。2017年3月底,全县茶叶加工企业标准化厂房面积平米,清洁化生产线条,其中:年加工能力吨以上家,茶叶加工厂房面积平米以上家,年产值万以上茶叶企业家。
3、管理水平不断增强。2017年3月底,全县茶叶企业中,拥有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家,省级龙头企业家,市级龙头企业家,获得QS认证家,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家,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家,通过HACCP食品安全认证家,家茶叶企业获得茶叶出口资格。
(四)质量安全情况
一是大力开展“三品一标”工作。2015年完成无公害认证万亩,2016年完成无公害认证万亩,截至目前,全县茶园完成无公害产地认证万亩,绿色食品茶园认证亩,完成有机茶园认证万亩。
二是建立和完善某白茶地方标准。制定和完善了地理标志产品《某白茶加工技术规程》(DB521016-2015)、《某白茶》(DB52835-2015)、《某生态绿茶综合标准体系》《某生态绿茶栽培技术》等多个地方标准,同时加强茶叶标准宣贯,为茶叶标准化生产、清洁化加工提供参考。
三是完善茶叶投入品管理制度。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资销售店,对农业投入品实行统一采购、统一供应、统一规范、统一使用,从源头上有效控制违禁化肥、农药的销售和使用,建成茶叶农资专卖店(专柜)个,建立了农资进出台账,规范了农资管理。
四是逐步推进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朔体系建设。通过在企业基地种植环节实施标准化管理,在生产加工环节建立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对产品的贮藏、运输、销售各个环节实行全程监管,严把茶叶质量安全关。
(五)茶叶宣传情况
夜上海论坛 一是持续推进高速公路广告宣传。2014、2015和2016年,我县每年投入高速公路宣传经费万元,分别在某高速块印有“上善若水、至境唯白”的“某白茶”形象宣传广告。
夜上海论坛 二是不断扩展宣传方式。每年组织电视媒体报道宣传次以上,报刊杂志报道宣传条以上,网络宣传报道条以上。2016年10月,《某白茶》宣传片亮相央视,在CCTV-1、CCTV-2、CCTV-4、CCTV-7、CCTV-13等央视频道高频次播出,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高。
三是参加茶事活动宣传推介。某县把参加茶事活动当作品牌宣传的重要方式,三年来,累计牵头组织茶事活动次,组织参加品茗活动次,推进茶文化六进活动次。
(六)品牌建设情况
一是品牌价值不断提升。2014年,在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某白茶”品牌价值为亿元,2015年为亿,2016年“某白茶”品牌价值超过亿元。
二是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2015年,“某白茶”被指定为“重走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产品,从斯里兰卡到到马耳他,再到米兰世博会的中国国家馆,第一次代表中国茶文化站上世界舞台。2015年9月,由某县人民政府独家授权经营“某白茶”品牌的某茶业有限公司在上海股权委托交易中心成功上市,“某白茶”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三是品牌内涵不断丰富。2015年7月,“某白茶及图”注册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某县历史上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也是全省第六个茶叶类中国驰名商标。
夜上海论坛 (七)市场拓展及销售情况
夜上海论坛 (一)大力拓展目标市场。在北京、大连、贵阳、遵义等地建立了专卖店,与“国品某茶”合作在上海、呼和浩特设立代销点;与北京企业合作在首都北京开设了某白茶体验中心。某白茶通过全国不同地区的家经销商和个终端销售点将某茶叶销往北京、上海、浙江、福建、江苏、安徽、河南、四川、重庆等25个省(市、自治区)。
(二)招商力度不断加大。先后引进某茶叶公司、某县润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某茶业有限公司等家企业,打造茶旅一体化农业园区;引进某投资有限公司,建设某白茶古镇,某茶叶经营主体实力逐渐增强。
(三)积极建立销售渠道。2015年6月,某县人民政府与贵茶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某县家茶叶企业和某茶公司签订茶叶销售合同,某茶叶借助某茶公司经营和销售优势,将某茶叶销往全国各地。通过创建省级出口茶叶示范区,建立了万亩示范基地,办理了茶叶出口资格,打开了茶叶外销渠道,每年出口茶叶吨左右,出口创汇万欧元以上。
(八)产业带动精准扶贫情况
1、全县涉茶贫困户情况。我县万亩茶园覆盖全县个乡镇余个行政村,涉及贫困乡镇个,贫困村个,带动茶农万户近万人,其中贫困户万户万余人,涉及茶园面积万亩。
2、茶叶企业带动贫困户情况。全县茶叶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余户,涉及贫困人口人以上。
夜上海论坛 3、茶叶助推精准扶贫情况。一是安排茶叶政策、项目、资金向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户以及社会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茶叶新型经营主体倾斜。例如:规划实施的双龙茶旅一体化项目促进了贫困户户人增收脱贫;实施建设的某山茶旅一体化扶贫产业路项目覆盖贫困户户人,通过项目带动,大大改善了当地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二是加强对贫困茶农的培训和技术指导,通过授人以渔,提高贫困茶农素质,增强贫困茶农增收致富本领。2014年以来,累计开展茶叶培训期,培训茶农人次;三是加强对贫困茶农的金融支持力度,精准识别贷款茶农中的贫困户户,并对贷款贫困茶农进行贷款贴息,共计贴息元,有效减轻了贫困茶农负担。
夜上海论坛 (九)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情况
夜上海论坛 坚持规模发展、统筹兼顾的原则,推动形成茶叶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相互协作、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格局。一是以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大对龙头企业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了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以“公司+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模式,实行茶叶订单生产,实现茶叶生产、加工、销售无缝对接;二是加大对中小企业、种植大户和新型农场的扶持引导,着力解决其发展瓶颈和资金困难问题;加强龙头企业与合作社、种植大户、新型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合作和联系,实现了产业互补、渠道共建、资源共享的良好局面;三是调整农业结构,推进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细分细化,提升了茶叶组织化程度,实现了茶叶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拓宽了茶企、茶农增收渠道,提升了茶叶产业效益。
夜上海论坛 (十)科技创新、人才支持、金融服务、文化宣传情况
夜上海论坛 1、科技创新。鼓励支持茶农茶企在生产、加工等环节的技术创新和科技运用,推广机械采制,控制采摘成本。创造条件,着力研发茶饮料,茶保健品、茶日化品等茶叶衍生品,推动茶叶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进一步提升茶叶产品科技含量。例如:我县2014年投入余万元采购茶叶修剪机、采茶机,提高茶青下树率,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2、人才支持。实行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相结合,加大对茶叶技术、生产管理、市场拓展、品牌建设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先后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名,培养茶叶中级职称人才人。不断推进茶叶生产加工环节实用技术培训,相继开展茶叶培训班期,培训茶农人次,进一步加快了茶农职业化进程,不断壮大我县茶叶产业技术队伍。
夜上海论坛 3、金融服务。努力推进金融扶持茶产业发展,破解茶农茶企融资难的问题。一是国开行茶产业贷款情况。2012年以来,国家开发银行某省分行累计向我县发放茶产业贷款共七个批次亿元,其中涉及农户户亿元,企业家亿元。二是农村信用社茶产业贷款情况。2012年至今,某县农村信用联社累计发放茶产业贷款亿元,对某茶业公司等余家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4、文化宣传。紧紧围绕某白茶“上善若水,至境为白”的形象特征和文化气质,通过制作宣传片、茶艺表演、茶事活动等推广某茶品牌、展示某茶文化。先后制作了以某白茶青山绿水白茶为背景的《白茶恋曲》;拍摄了展示某纯美自然生态、优良地质条件、生态某白茶的茶叶宣传片;出版了记录某茶产业发展变迁的《某茶叶志》。
夜上海论坛 (十一)基地提升情况
夜上海论坛 1、茶园集中度。2013年末,全县万亩以上乡镇个,亩种茶乡镇个,万亩以上茶叶村个,亩茶叶村个;截至目前,全县万亩以上茶叶乡镇,亩茶叶乡镇个,万亩以上茶叶村个,亩茶叶村个,亩以上茶叶种植大户户,建成亩以上连片茶叶基地个,亩以上连片茶叶基地个,产业化经营程度极大提高。
夜上海论坛 2、配套设施。2014年以来,全县建设茶青交易市场个,安装太阳能频射式杀虫灯余盏,建成灌溉水池余口平方米,完成茶区主公路、机耕道和生产便道建设余千米,茶园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3、产业链拓展。一是茶旅一体化打造。按照全县万亩茶园区域分布状况,结合茶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条件,规划打造六个茶旅一体化园区。即:位于某镇和某镇交界地的某山茶旅一体化园区、位于某镇的某龙茶旅一体化园区、位于某镇的某茶旅一体化园区、位于某镇的某山茶旅一体化园区、位于某镇和某镇交界地的偶洞茶旅一体园区、位于某镇的某茶场茶旅一体化园区。该六个园区分别围绕“茶园八卦图”、“迷宫茶园”、“知青文化”“傣楼”和“山水田园”等特色进行建设和打造。同时,紧密结合生态、人文、养生、休闲、观光等,以全新的视角规划布局,让茶农从单纯的种茶收入增加旅游收入,延长产业链。二是茶叶精深加工。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精深加工力度,研发新产品和衍生产品,创造条件,着力研发茶饮料,茶保健品、茶日化品等茶叶衍生品,推动茶叶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进一步提升茶叶产品附加值;例如:引进中国500强企业某公司建立某县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在某县工业园区建立标准化加工厂平方米,新建清洁化生产线条,进行茶叶深加工,延伸茶叶产业链。
二、存在问题
夜上海论坛 某县作为全国重点产茶县,茶产业规模大、基础好、差异化发展优势明显,自2017年以来,短短几年时间,某茶产业发展取得可喜成就。但茶产业投入力度不大,发展后劲不足成为制约我县茶产业发展的瓶颈。
(一)在基地建设上。茶园老化,产出率低;茶园管理难度大,投入多,茶园水、电、路配套设施不足,导致茶园管护不到位,下树率极其低下,严重影响产量和产值。
夜上海论坛 (二)在加工升级上。老厂机械设备落后,厂房简陋,布局不合理;新设备成本高,更新迭代快;加工企业管理人才缺乏,管理水平不高。
夜上海论坛 (三)在质量安全上。仍然存在对质量安全认识不够的问题,加之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投入大,企业质量安全建设积极性不高。
(四)品牌打造上。“某白茶”公共品牌和周边公共品牌“湄潭翠芽、凤冈锌硒茶、遵义红”等在影响力上还存在较大差距;茶叶企业自主优质品牌不多,宣传经费有限。
(五)科技服务上。基地机械化水平不高,生产成本大;茶叶精深加工投入高,茶叶衍生品开发难度大,科技服务茶产业效果不明显。
(六)产业人才上。重点环节、重点领域高精尖人才缺乏,特别是在茶叶精深加工、检验检测和市场营销等领域,严重制约了茶产业发展。
(七)金融服务上。贷款渠道少,贷款门槛高,融资平台少,.资金流动困难,贷款利息高,企业壮大发展举步为艰。
(八)茶旅一体化打造上。全县多个茶旅一体化农业园区打造进度慢,规模不大,打得响、拿得出、吸引人的茶旅一体化农业园区少之又少。
夜上海论坛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一)抓好茶叶基地建设
夜上海论坛 围绕茶园提质增效,以标准园创建为抓手,加强投产茶园管护,把茶园建设成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渠道。一是以万亩茶园管护为主线,积极创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二是抓好茶园投入品管理,加强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培训。三是抓好生产组织化建设工作,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和质量安全可追朔体系。四是抓好茶叶生产各环节配套服务工作。五是进一步加大茶园质量标准化管理力度,确保“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做到“扶优扶特,扶优扶强”。着力争取财政、科技、税务、金融等部门的支持,加大对茶叶质量安全管理和无公害茶叶生产规划等方面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提高公众对上市茶叶的信心,树立自身茶叶品质优良、安全放心的消费形象。
(三)支持茶叶品牌建设
以“某白茶”为主打品牌,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开设某白茶的专卖店、加盟店、专柜等个以上,把“某白茶”打造成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知名品牌。同步推进企业自主品牌建设,努力形成公共品牌不断发展,企业自主品牌不断跟进的良好局面。
(四)完善市场营销网络
一是继续巩固和发展现有销售渠道和模式,积极开辟外销渠道。二是组织企业参加省外各类茶事活动,支持企业开辟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创汇。三是加强某绿茶品牌建设及宣传推介,大力开拓大宗绿茶出口市场。四是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引导和支持茶企建立并完善销售渠道网络。五是建立品牌专卖,改善交易环境。六是加强产地市场建设,推进电商全网覆盖。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运营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实力雄厚、规模大、带动力强、生态效益好的企业参与某茶产业建设,充分发挥引进企业的带头作用,学习引进企业先进管理技术,推广先进做法,攻坚茶叶发展关键环节,破解发展难题。
为了更新观念、转变思想,为**转型发展出谋划策,12月2日至5日,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队到宜宾市南溪区和贵州省湄潭县学习考察。通过一路考察、一路对比,一路思考,普遍感到触动很大,感受很深,收获很多,受益匪浅。
一、南溪、湄潭基本情况
1.南溪基本情况
南溪区位于四川省南部长江上游,是四川省宜宾市的市辖区。万里长江由西向东横贯区境,南溪自古有“万里长江第一县”的美誉,自设区以后改为“万里长江第一湾”,拥有1500多年的建城史和长江上游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古城门。南溪江滩湿地公园连接长江沿线的古城墙和新城,充分利用长江水,引水入沙、引水入滩、引水入城,在江滩上设置生态绿岛,让丰富的长江水资源浇灌着江滩公园,滋润着城市。
2.湄潭基本情况
夜上海论坛 湄潭县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平均海拔972.7米,是贵州茶叶第一县,全国茶叶第二大县,茶叶总面积达60万亩。从“茶产业大县”跃起为“茶产业强县”,茶产业已成为湄潭的支柱产业,60万亩优质生态茶园托起了数十万湄潭人脱贫致富梦想。
二、几点思考和感悟
一是敢于“打破常规”,善于“无中生有”。南溪交通区位好,城市亲水性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自然资源匮乏,仅仅依赖自身条件难以实现快速发展。为此,南溪充分审视自身实际,在城市建设发展上形成了独特的“南溪模式”,将长江文化、历史文化、休闲文化融入到城市建设当中,做好“古”和“水”两篇文章。善于推陈出新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在河滩地上建新城,目前,已基本建成4.76平方公里的滨江新城。善于画龙点睛,通过打造桂溪古街等亮点景观迅速提升了城市品位。
二是“以地生财,聚财建城”。资金问题是城市建设中的难点,仅仅依靠财政投入推进城市建设难以持续。南溪为适应城市建设资金需求,在原国资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了南溪财源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搭建起了南溪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平台、政府性融资平台和政府性投资平台。将城市建设项目纳入招商引资范畴,城市管理中凡是能够市场化运作的,一律交由市场管理。
三是人大参与,监督到位。南溪区在城市开发之初重开发、轻保护,部分文物已被损毁。区人大常委会在监督中发现问题的严重性,按照文物保护法要求,把文物保护和生态发展作为人大监督工作的重点,及时提出“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建议意见,区政府认真吸取经验教训,采纳了此建议意见,从延续华夏文化,造福子孙后代的角度,开始有意识地重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区人大常委会从城市规划开始全程跟踪监督城市建设,确保历史文物安全。
夜上海论坛 四是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政策。湄潭县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的大好时机,结合农村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大胆地提出了“退耕还茶”的创新思路。湄潭茶从2000年的不足3万亩发展到如今的60万亩,从一山一岭到千山万岭、绿浪连天、茶香四溢,真正实现了荒山变金山、绿叶变金芽、农民变股东的华丽转变。
五是茶旅融合,促进增收致富。湄潭县以茶叶为中心实现“全面融合发展”,立足挖掘历史悠久的茶文化资源,依托优美的茶区环境、宜人的生态气候、名优的茶叶品质,由单一的品茶、做茶、卖茶向与茶文化和旅游结合的方向发展。为推进茶产业提档升级,持续促进农民增收,湄潭以茶产业作为主线,走茶旅融合发展之路。按照“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的茶旅、农旅一体化发展思路,湄潭县探索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城乡统筹发展格局,集采茶制茶、农耕文化、乡土风情体验,茶旅、文旅、农旅、体旅为一体的乡村茶旅一体化发展。
六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湄潭全县119个村全部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盘活20多万亩集体山林、土地资源和其他资产、资金,44万农民变成股东参与持股分红。为打造茶旅乡村,实现“全面融合发展”,近年来,湄潭县还在乡村房屋改造方面下了大功夫,从2006年开始,为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湄潭县累计挤出近7亿元资金,对改建或新建黔北居民的农户实行财政奖补政策:政府统一规划农户建房用地,统一设计外观风貌,农户自建,政府补贴,建好后每户补贴7000元。现在,七彩部落、田家沟、八角山等茶旅乡村旅游点备受游客青睐。
夜上海论坛 七是严格公用品牌使用和管理。湄潭县成立的茶叶协会,制定出“湄潭翠芽”“遵义红”系列产品生产标准,注册地域品牌证明商标。同时,每年筹资4000余万元,用于品牌宣传推介,通过茶王大赛、茶艺节活动,国际茶博会等活动,大力提升了湄潭茶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如今,“湄潭翠芽”和“遵义红”已被列为全省“三绿一红”重点品牌,“湄潭翠芽”更获“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地理农产品标志保护品牌,荣获“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达102.17亿元。湄潭全县生产的茶叶只要品质达标都可以使用该品牌,达到“价格相对统一、减少内部竞争”目的。
三、几点建议和意见
夜上海论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解放思想,成为更新观念的前提;反思工作,作为提升效率的契机;加快发展,成为跨越争先的动力。通过学习,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提几点建议:
一是解放思想实现新突破。在这次参观学习中,干部群众的观念新、思路活,能在纷繁复杂的大环境中找准发展定位,能够在挑战中发现和抢抓机遇,能够在不可能中发现可能,以超前的思维、崭新的理念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实现了地方经济的大发展、快发展。“退耕还茶”的思路决定了出路,观念就是财富。湄潭县茶叶的发展历程有力的印证了这一点。坚持抓发展的劲头不减,同时也要坚决执行原有的科学规划,南溪城市规划分步实施,提高了城市的总体效益,吸引了更多的招商投资,加快城市的建设,从根本上提速了城市的发展,美化了城市的环境。
二是乡村振兴一盘棋考虑。在农业的发展上注重农业产业化的生产,大规模的经营,促进老百姓农业增收、农民增效。积极借鉴湄潭县以茶叶为中心实现“全面融合发展”:茶博物馆记录茶叶历史脚步的印记,挖掘历史悠久的茶文化资源;七彩部落建设新农村的经验,以茶带旅、以旅促茶,打造“全景域·四季游”助推农民增收;推进农村经济由以农业为主,向农、工、商多元化转变,加快对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中国茶城”使更多的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和工商业者,不断提高经营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茶产业园区天凤知青文化纪念馆、民盟同心基地、茶马驿站等,以后都可以打造为茶旅融合的亮点。
刚刚过去的2017年春节,六盘水市接待游客439.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9.9亿元,同比增长83.6%,实现旅游“开门红”。
夜上海论坛 “今年,六盘水将通过‘六个不断’举措,实现接待游客 2718 万人次,增速达45%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180亿元,增速达50%以上的年度目标,塑造‘春踩水城春绿,夏来花海漫步,秋看杏黄果熟,冬在雪上飞舞’的山地旅游新城。”六盘水市生态旅游委主任周应寿说。
不断完善旅游发展规划,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开发。全面优化旅游发展布局,从旅游主体功能区、景区、线路、景点四个层级布局整合产品链、产业链,着力推进差异化、绿色化、特色化、全域化发展,重点抓好夏季避暑、冬季滑雪、温泉疗养、户外运动等新业态精品景区和线路建设,积极构建以旅游业为纽带的现代都市―特色城镇―美丽乡村―旅游综合体联动发展的山地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夜上海论坛 不断加大旅游投入力度,着力增强旅游发展水平。加快旅游景区提质改造,推进乌蒙大草原、野玉海、韭菜坪、h龙溪等10个全省“100个旅游景区”的深度改造,把景区提质改造抓细抓实;开发新建一批旅游景区,重点推出格所河大峡谷、城关古城等一批特色精品景区,重点打造落别龙井温泉、娘娘山温泉等温泉产品。
夜上海论坛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吃、住、行、娱、购、游”传统旅游六要素和“商、养、学、闲、情、奇”新兴旅游六要素,完善停车场、住宿、餐饮、娱乐等配套设施。推进盘县高铁车站、旅游集散中心和哒啦仙谷、娘娘山、韭菜坪等重点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建设,着力完善服务设施。
夜上海论坛 加快旅游商品开发,把推进旅游“三品四进”作为“凉都+”的重要载体和扩大消费的重要抓手,促进旅游商品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努力把旅游商品培育为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推动旅游业持续“井喷式”增长蓄势聚力。
加快A级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力争新增2家以上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争取六枝、钟山辖区内旅游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野玉海、娘娘山、龙溪、韭菜坪等4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试点单位成功获批。
夜上海论坛 不断拓展旅游发展思路,全力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强化招商引资力度,用好旅游优惠政策措施,引进1至2家西部一流、国内知名的大型旅游企业;指导和支持好市旅文司、月照机场公司成立大型旅行社集团,扩大地接旅游业务;积极对接省内外知名旅行社,力争更多省内外知名旅行社在六盘水设立分社(办事处),通过知名旅行社拉动全市旅游业发展;加大全市旅游车队统筹力度,配合发改部门合理规范全市旅游客运包车市场价格,进一步提高旅游车队接待服务能力。
加快精品酒店培育,力争2017年改造、提档升级精品酒店20家以上,引进1家以上国际或国内知名酒店管理品牌,培育2家以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本土精品品牌酒店,基本满足游客需求,全面提升六盘水市酒店业服务水平和整体竞争力。
加快乡村农家乐(民宿)标准化培育,制定全市乡村农家乐(民宿)规范设计和服务标准,从每个县(区)选取2家乡村农家乐(客栈)进行标准化建设,示范带动全市范围内乡村农家乐(客栈)提等改造;继续开展精品农家乐(乡村客栈)质量等级评定工作,拟在全市第四届旅发大会上评定出8家精品农家乐(乡村客栈)。
不断创新旅游营销方式,努力提升旅游整体形象。进一步加强与权威媒体的联系合作,拓展“中国凉都”旅游品牌知名度;开发推出旅游护照,支持全市范围内所有景区免票或打折。
举办好全市第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凉都消夏文化节等活动,继续开展好国际马拉松等赛事活动,借助东盟国际产能合作妥乐论坛在六盘水成功举办的契机,积极与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对接,力争六盘水2017年旅游对外推介系列活动纳入中国―东盟旅游年,推进六盘水旅游走向东南亚。
积极组团参加各类旅游推介会,有计划、有准备地组织深入贵广高铁、沪昆高铁沿线的广州、杭州、长沙、昆明等重点城市以及航空航线目的地重庆、上海等城市进行旅游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
依托黄果树、织金洞、万峰林等周边知名景区,加大全市精品旅游线路宣传,谋划跨省旅游线路整合营销,实现资源共享、广告互换、客源互推。
不断加快旅游扶贫开发,奋力助推同步小康建设。全力推进省挂帮极贫乡镇脱贫,争取将营盘乡等北盘江大峡谷周边乡镇纳入全省旅游扶贫规划盘子,实现整体推进、整体开发;以北盘江大峡谷流域旅游开发为契机,推动营盘及周边乡镇脱贫进程。
夜上海论坛 认真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抓好水城县营盘乡、盘县保基乡两个省级极贫乡镇,水城h北部5个连片贫困乡镇以及盘县英武、普田,六枝牛场、关寨,水城县野钟、陡箐6个贫困乡镇旅游脱贫攻坚,统筹带动173个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寨的旅游开发,整合各类资金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六小工程”(停车场、旅游厕所、垃圾集中收集站、医疗急救站、农副土特产品商店和旅游标识标牌)和“三改一整”(改厨、改厕、改房、整理院落)建设,积极打造一批以山地运动、避暑度假、经果采摘、养老养生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景区(点)。
大力推进旅游“三变”模式,依托旅游景区建设,辐射带动景区周边乡村旅游资源的投资开发,利用好农家乐(精品客栈)贷款贴息政策,扶持一批精品民宿、乡村客栈、休闲山庄等乡村旅游项目,通过项目开发和旅游发展带动贫困户人口脱贫。
不断强化旅游行业管理,全面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强化市场监管,深入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凉都”活动,推进旅游业“大排查、大整治”,联合公安、工商、消防、发改等部门,持续开展涉旅安全和服务环境大检查,加强对景区景点、宾馆饭店、机场车站等场所的动态督查和常态管理,打造“满意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