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说文解字在语文教学的作用范文

说文解字在语文教学的作用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说文解字在语文教学的作用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说文解字在语文教学的作用

第1篇

夜上海论坛 《诗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可谓中国诗歌的源头。中国作为抒情诗大国,从《诗经》、《楚辞》、汉乐府、魏晋诗再到唐诗宋词,中国文学史的每个阶段,诗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诗歌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比重,而《诗经》教学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纵观全国各种基础教育语文教材,没有哪家教材不选录《诗经》的。以普及性最广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为例,初中阶段九年级下册从《诗经》中选录了两首——《周南·关雎》和《秦风·蒹葭》,高中阶段亦从《诗经》中选录了两首——《卫风·氓》和《小雅·采薇》。

《诗经》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鉴赏能力具有启迪作用。其实,《诗经》不仅在中国,在西方的接受度和辨识度上也高于其他汉语经典。16-19世纪的西方耶稣会教士和基督教新教传教士们都先后研究、翻译过《诗经》,并将其介绍到欧洲。英国汉学家理雅各(1815-1897)三译《诗经》,就是其中突出代表。不过,理雅各用译介《圣经》的态度来译介《诗经》,他对《诗经》“天”“帝”的解读和误读,典型地反映出不同文化背景对文本阅读的影响。

1880年,理氏引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尽管理雅各也知道,中国人所称的“天”,是帝或上帝居住的地方,其人格特点极其模糊,[1]而且中国“只有天,而没有地狱”[2],理雅各还是把《诗经》中的“上天”“昊天”“皇天”“旻天”译为“至高无上的上天”(Supreme Heaven)、“伟大或威严的上天”(Great or August Heaven)、“悲天悯人的上天”(Compassionate Heaven)。“天”已不只是物质性的天,同时还具有了人格神的特点。

理雅各没有从字源学追寻“帝”字的原初意义,却认定其原初意义亦为“主宰”,并且断言:“‘帝’字形成伊始,便是(主宰之)天的人格名。”理雅各认为,“天”“帝”异名同实,在经书中交替出现,彼此的关联“使中国宗教中的一神崇拜始终凸显,确保‘帝’之名未被滥用”。他指出:“上帝具有人格神特点,能够统治天地,决定人的道德本性,统领各个民族”,“信奉上帝是中国最早也曾是唯一的信仰”。[3]“帝是中国人的父,就像God(上帝,造物主)是我们的父。”1853年,理雅各在《中国人的上帝与鬼神观》中也说:“中国人认识真正的上帝,他们所崇拜的最高存有,与我们所崇拜的是同一实体。”

理雅各对“天”“帝”的解读显然是一种文化误读。他依据的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但是许慎时代还没有发现甲骨文,所以,对“天”的本义产生了误解。“天”在中国的甲骨文、金文中皆像人形,小篆才变成人顶上一横的。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颠者,人之顶也。”“天”字在商代主要是指头顶之义,或为“大”的异体字,并不表示天空。

《诗·大雅·文王》“帝命不时”,《易·泰》“帝乙归妹”,“帝”都指人王,没有至上神的意义。《周礼·大宗伯》:“兆五帝于四郊。”汉初《尔雅》:“帝,君也。”东汉《说文解字》:“帝,谛也。王天下之号也。”司马迁《五帝本纪》中的“五帝”,也都为人君或部落酋长。秦始皇将“三皇五帝”集于一身,自称“皇帝”。

农业文明主导下的中国人,出于经验哲学与实用主义理性思维,信奉“天人合一”“天人和谐”哲学,人必须适应自然客观规律的变化,天地万物的自然和谐为之“道”,与西方的“上帝”人格神崇拜有着本质的区别。

夜上海论坛 总之,一元神在中国没有滋生的土壤,中国古代无真正意义上的宗教,只是出于繁衍生息的迫切需要而产生的万物有灵观念之上的原始自然宗教,带有强烈的实用功利目的,这样,天地山川等自然神跃上祭坛。

周初,在一年的农事活动开始时,就要举行隆重的祈谷、藉田典礼,祈求上帝赐丰收,天子亲率诸侯、公卿大夫、农官到周天子的藉田中象征性犁地。秋天丰收后,还要举行隆重的报祭礼,答谢神灵的恩赐。《诗经》中的《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等作品都有所反映。

理雅各对“天”“帝”的“误读”,是源于理雅各的“前见”和“预设”。理雅各是英国新教徒,他和明清耶稣会教士一样,是匍匐在“上帝”脚下的虔诚信徒。他“在理解他种文化时,首先自然按照自己习惯的思维模式来对之加以选择、切割,然后是解读,这就产生了难以避免的文化之间的误读”[4]。

夜上海论坛 理雅各对《诗经》的跨文化误读还有不少。例如《关雎》,理雅各诠释的主题是“赞美文王新娘的美德”,将《诗大序》所说的“后妃”译为“新娘”,他理解的“美德”是不嫉妒,让文王娶有美德的女子到后宫。并认为,西方的妻子不会像文王之妻太姒那样屈尊,西方读者也不会欣赏中国的一夫多妻制。这样,一首优美的民间情歌,成为理雅各抨击“一夫多妻制”的例证。而对《秦风·蒹葭》这首情景交融的抒情诗,理雅各阐释为“求贤尚德”的怀人之作,却又遵从了保守的“诗教”传统。

夜上海论坛 在现在的整个中学教育体制中,语文教育只是一个组成部分,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大背景,语文教育只能通过精挑细选的经典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修养。

比较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从教学实践看,多数比较阅读仅仅局限于同一文化背景,对不同文化背景的跨文化阅读则重视不够。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可见,语文课程改革需要文化观照,语文教学也需要跨文化的视角。在当今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跨文化意识已成为中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学语文教学中引入跨文化阅读教学,改变传统思维定式和教学模式,应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理雅各.中国经典·第3卷[M].中国台北:SMC出版集团,2000:193.

[2]理雅各.中国经典·第4卷[M].中国台北:SMC出版集团,1994:134.

第2篇

【关键词】“俯首称臣”的“臣”; “監”与“鑑” ;居高臨下的“臨”; 此“卧”非彼“卧”

夜上海论坛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夜上海论坛 中学语文课不再教生字了,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课堂不需要讲文字了呢?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里安排了“汉字形体演变”的内容,但这部分内容多被忽略不计了。因为高考不考,我们就可以不讲?似乎大多数中学语文教师还没有认识到汉字所蕴涵的文化信息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对中学生综合素质养成的重要性。有鉴于此,我将以与“眼睛”有关系的“臣”、“ 监(監)”、“临(臨)和“卧”这四个汉字为例,谈谈《说文解字》中所蕴涵的文化意味,以及汉字文化走进中学语文课堂的必要性和汉字文化在中学生综合素质养成上所起的作用等。

一、“俯首称臣”的“臣”

夜上海论坛 “臣”字甲骨文里就有,字作“”、“”、“”、“”、“”,像竖着的眼睛。《说文解字》:“臣,牵也,事君也,像屈服之形。”为什么“臣”是竖目之形?郭沫若的解释是:“人首俯则目竖,故像屈服之形。”郭沫若的说法可以从“監”、“臨”、“卧”等字形中得到证明,下文我们将作详细解释。竖目指的是眼珠的形状,而不是整个眼睛的形状。人低下头的时候,眼珠也下垂,故成竖目状。有个成语“横眉竖目”,讲人生气的时候瞪大眼睛,这时眼珠也是竖着的。人张望远方的时候也是努力睁大眼睛,这时眼珠也是竖着的。甲骨文“望”字作“”、“ ”、“ ”、“ ”。“臣”在甲骨文中皆用作职官名。商代方国林立,殷商王朝征服了许多异族。这些被征服的方国对殷商称臣表示归服。“臣伏”、“臣服”、“臣仕”、“臣事”皆表此义。引申出来的名词则有“臣庶”、“臣民”、“臣佐”;金文中“臣”除了表臣僚之义,还指奴隶。这与《诗经》、《尚书》等的记载相一致。《诗经·小雅·正月》:“民之无辜,并其臣仆。”《尚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臣还可指战俘,如《礼记·少仪》:“臣则左之。” 郑玄注:“臣,谓囚俘。” 孔颖达疏:“臣,谓征伐所获民虏者也。”“臣仆”、“臣妾”的近义词还有“臣隶”、“臣虜”、“臣御”、“臣畜”等;“臣”又引申有“役使”义,故有双音节词“臣使”、“臣役”。

夜上海论坛 通过阐释“臣”所蕴涵的文化内涵,一方面可以引发学生学习汉字文化的兴趣,另一个方面对古汉语教学也大有裨益,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就掌握了许多与“臣”有关的双音节词。

二、“監”与“鑑”

在中国古代,镜子被发明以前,人们是用一个容器装水,然后低头对着水面照见自己的面容。甲骨文“監”字作“”(小屯南地甲骨779),就是一个人低头对着装有水的器皿照“镜子”的形象。从考古发掘来看,古人很早就发明了铜镜。距今约4000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发现了一枚最早的青铜素镜。商代铜镜迄今为止一共发现5面。5面铜镜都出土于商代贵族的大墓,这说明铜镜当时仅为高级贵族所享用。也就是说,普通贫民和奴隶大概还是用最原始的办法,以水为镜。古代称镜子为“鑑”。“監”和“鑑”为古今字。成语“鑑貌辨色”说的就是“鑑”的功用。“鑑”有个异体字作“鑒”。“監”和“鑑(鑒)”的意义有别,“監”侧重于“監督”、“監察”,如“監造”、“監视”、“監考”、“監听”、“監护”等;“鑑”则指“审察”、“明辨”。如“鑑照”、“鑑明”、“鑑定”、“鑑昭”、“鑑达”等。在教学中需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区别“監察”与“鑑察”、“監定”与“鑑定”等的不同。

三、居高臨下的“臨”

“臨”字最早见于西周金文作“”(盂鼎)、“”(伯唐父鼎),像人俯视众物之形。《说文解字》:“臨,監臨也。从卧,品声。”“臨”的初文本是会意字,《说文解字》将它解析成形声字,是错误的。“監臨”是“臨”的引申义,而不是本义。“臨”的本义当指由上看下,居高面低。如《荀子·劝学》:“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臨瞰”、“臨睨”皆表“俯视”义。如唐柳宗元《永州龙兴寺东丘记》:“迴环日星,臨瞰风雨。”南朝梁王屮《头陀寺碑文》:“倚据崇严,臨睨通壑。”“臨鑑”一词也非常形象地揭示了“臨”的“俯视”之义。

因为君主是至高无上、居高臨下的,因此,很多与君主的行为有关的词都带有“臨”。检《汉语大词典》,有如下诸例:

夜上海论坛 【臨照】本谓天日之照耀。多喻指君王的仪范或恩德。《左传·桓公二年》:“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臨照百官。”

【臨御】谓君临天下,治理国政。《晋书·后妃传下·康献褚皇后》:“当阳亲览,臨御万国。”

【臨問】臨视慰问。常指帝王亲自或派人慰问、谘询。《汉书·霍光传》:“地节二年春病笃,车驾自臨问光病,上为之涕泣。”

夜上海论坛 【臨存】亲臨省问。《汉书·严助传》:“陛下若欲来内,处之中国,使重臣臨存,施德垂赏以招致之,此必攜幼扶老以归圣德。”

【臨使】居上使下。《国语·吴语》:“以盟为无益乎,君王舍甲兵之威,以臨使之,而胡重于鬼神而自轻也。”

【臨見】居上视下看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美人居楼上,臨见,大笑之。”

【臨幸】谓帝王亲臨。帝王车驾所至曰“幸”,故称。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晋武帝讲武于宣武场,帝欲偃武修文,亲自臨幸,悉召群臣。”

四、此“卧”非彼“卧”

夜上海论坛 现代人一提到“卧”字,就联想到“卧床”,“卧”必定是躺着。然而,在中国古代,“卧”一开始并非指躺着,而是指伏在凭几上休息。在甲骨文中我们见到了左半作为“立目”的“臣”,右半为人趴在地上之形,此时的立目表示趴下后眼睛向上张望,两形会意,表示趴下;《说文解字》:“卧,休也。从人、臣,取其伏也。”小篆“卧”字“”。 “卧”所从之人、臣原来应该是连体的,作“”或“”,后割裂成两部分,变作“”。 《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宿于昼,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客不悦曰:‘弟子齐宿而后敢言,夫子卧而不坐,请勿复敢见矣。’” 焦循《孟子正义》:“卧与寝异,寝于床,《论语》‘寝不尸’是也;卧于几,《孟子》‘隐几而卧’是也。卧于几,故曰伏。”古代的几有两类:一类是陈物之用,另一类则是凭倚之用。如《诗经·大雅·行苇》中描写兄弟宴会时,“或肆之筵,或授之几。”郑玄笺:“年稚者设筵而已,老者加之以几。”给老者的几就是用于凭倚的,这是一种尊老之举。凭几往往放在座侧,倦则凭之。古人倦乏,靠在几上打个小盹,称之为“卧”。可见,此“卧”非彼“卧”,“卧”的古今含义竟是如此不同。

五、结语

夜上海论坛 汉字是蕴育中华文化的摇篮,汉字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主流文化的集中代表。而作为汉字文化教育的基础,语文教育首当其冲。汉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语言特色,传承着中国的过去和未来,但是如今经过简化的汉字少了很多文化内涵,那么如何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注入新的元素,如何让汉字的文化内涵代代传承,这是作为一个中学语文老师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以上诸例表明,在中学语文课堂引进汉字文化,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文物、考古的兴趣;另一方面,我们的语文课堂也活了,字、词在汉字文化背景下变得鲜活、灵动了,古代汉语不再枯燥无味,学生的畏难情绪也一定能得以消除。因此,我们认为在中学语文课堂讲汉字文化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教与学 学与习 课与堂

一.教与学

教学现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重点在“教”字上,虽然也倡导教学生学,但重点仍离不开“教”。据《说文解字注》: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夜上海论坛 学:觉悟也。(《学记》曰:“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反也。”按:知不足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字谓教,言教人乃益己之学。教人谓之学者。学所以自觉,下之效也。教人所以觉人,上之施也。故古统谓之学也。”)①

夜上海论坛 “教”就是上施下效,就是“教人所以觉人”,即通过老师的示范使学生效仿,从而使学生觉悟领会。如何“上施”?即老师如何示范?示范什么?这是教学的重点,《说文解字注》中给了我们回答:教人乃益己之学,教人谓之学者。其实是在反复传达一个概念,教就是学,教和学是一体的。

又据《基础汉字形义释源》:“教”是地名,与“教学”的“教”无关,而“學”则包含“教”与“學”两个方面,后来由于意义上的区分,导致字形上分化成“敎(教)”、“學”两个字。②

夜上海论坛 这从字源上验证了教和学本来就是一体的,是一个字的两个方面。所以“教学”从其本源上说更加重视学,我们现在则更重视教,这是否是本末倒置呢?笔者不好评判,但是从现在高三学生毕业时流行撕书来看,现行的教学实践确实令人深思。如果那些书上记录的都是学生自己的学习心得,怎么舍得撕呢?

打个比方,有个厨师花了很多心血精心做了一碗香喷喷的豆浆给客人喝,客人喝了都说好喝,但客人喝了这好喝的豆浆就代表他们会做豆浆了吗?而我们的考试往往不考什么豆浆好喝,而是考如何制作豆浆。我们的评价体制考察的是学生做豆浆的能力,而不是喝豆浆的能力。我们现在的不少老师上课就如这个厨师,“上施”的过程不给学生看,只是给了一个最终结果,这让学生如何“下效”?也正是这豆浆不是学生自己做的,所以再好喝,他们都有可能倒掉,如果真是自己辛辛苦苦花了心血制作的,怎么可能轻易地就倒掉呢?

所以我们的教学还是要从“学”字上下功夫。

二.学与习

学习现在指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而《论语》中“学而时习之”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学和习是不同的。据《说文解字注》:

学:觉悟也。(《学记》曰:“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反也。”按:知不足曰教学相长也。③)

夜上海论坛 习:数飞也。月令,鹰乃学习,引申之义为习孰。④

习:从“羽”从“日”,意日出之时鸟扑翅振羽欲离巢飞去。因为屡次鼓翅,所以有重复之意,这在卜辞中就常用。又如《论语》“学而时习之”的“习”即重复的意思。后由此引申为“学习”。⑤

夜上海论坛 学是“觉悟”,是从不知到已知的过程,重点是悟。习是“数飞”,就是反复的飞,是从已知到熟知的过程,重点是反复。整个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从不知到已知再到熟知的过程,求学的人被称作学生,而不是习生,这就已经表明,从不知到已知的过程更重要、更关键。然而我们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往往不然,从基础年级的一课一练、周练、月考、期中期末检测到高三的千模万测、题海战术,无不是学之不足以习补之,甚至是以习代学。尤为突出的是文科生的名著阅读,好多学生根本没有读过原著,直接就是通过大量的反复的练习来强行记住一些答案,这种纯粹应试的做法是违背教育认知规律的,从而也是低效的无趣的,根本谈不上是学习,长此以往必然抹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也无法达到古人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境界。

三.课与堂

夜上海论坛 课堂现在指教室在用来进行教学活动时叫课堂,泛指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场所。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时下的“课堂”已经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如“家长课堂”、“文学课堂”、“优质课堂”等等,“课堂”已经更重视“课”而淡化了“堂”。

古人没有“课堂”一说,因此笔者试从新说文解字的角度来解读这二字。课就是言之有果,要求教师上课时不空谈、不妄言,要有实际内容,产生实际效果。堂就是要言之有度,即上课时老师所讲内容使学生入门登堂即可,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称课堂不称课室,即上课时所教内容不可太深,教师只需引学生登堂,学会方法,入室则是由学生自己完成了。

依据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语文课程要使全体高中学生都获得必须具有的语文素养,同时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这里已经说得很清楚,语文课要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也就是要求老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引学生入门。因此重新审视“课堂”一词,我们不仅要言之有果,更要言之有度。正如江苏省江苏省教研室文科部主任朱芒芒所言:“说得出是种水平,忍得住是种修养。”

夜上海论坛 在如今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背景下,教改的路曲折而漫长,当我们在教学中感到迷惘困惑时,不妨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熟悉的这些词语,寻根溯源,返璞归真,也许就能找到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①(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一二七上)上海古籍出版1981年10月第1版。

夜上海论坛 ②邹晓丽编著《基础汉字形义释源》(第71页)北京出版社1990年6月第1版。

夜上海论坛 ③(汉)许慎撰(清)段玉裁 注 《说文解字注》(一二七上)上海古籍出版1981年10月第1版。

夜上海论坛 ④(汉)许慎 撰(清)段玉裁注 《说文解字注》(一三八上)上海古籍出版1981年10月第1版。

第4篇

1.可以加深学生对古汉语常用字的理解

训诂学通常只是围绕语义转圈圈,如果把它运用于古诗文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古汉语常用字的理解。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幼时记趣 》中有这样一句:“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除了讲解“之”的用法外,我还把“项”字作为重点讲解的对象。我告诉学生,“页”作汉字的形旁,其本义往往和“头”有关。比如在《 说文解字 》(下文简称《 说文 》)中对“页”为偏旁的字有这样的解释:“顾”,环视也;“颈”,头茎也;“硕”,头大也……我问学生:“长时间抬头观看飞舞于空中的蚊子,身体哪个部位比较容易僵硬?”学生不假思索地说:“脖子。”将文中的“项”解释为“脖子”似乎并不完全正确,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明白了应理解为“头后”才更合适。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我还举了成语“望其项背”作例子,把“项”和“背”结合起来,学生一下子就领悟了“头后”的含义。通过细节描写,原文形象地把儿童那种天真可爱的天性展现了出来。对每一个字有了深刻的领悟,学生对文中所表现的“趣”也才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样,古诗《 过故人庄 》中有一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学生对其中的“就”解释为“靠近”觉得很难理解。我便用训诂学的方法,从“就”的本义入手。《 说文 》中“就”的本义是“到高处去”。后由本义逐渐衍生出了“靠近、走近、趋向”等意思,比如“各就各位”“就位”等中的“就”。接着我同样用训诂学的方法,从本义出发介绍了“就”的几个同义词,比如“即”“傍”,它们都有“靠近”的意思。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我扩展出“立即”“即位”“依山傍水”“傍晚”甚至“傍大款”等词语。围绕一个知识点,不断用生活中的一些常用字词加以强化,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理解,而且也激发出了他们学习古汉语的兴趣。

2.有助于学生对现代汉语的学习

夜上海论坛 训诂学知识不仅在古诗文教学中有用武之地,在现代汉语的词语学习中同样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比如,要辨析“试图”和“企图”这两个词语,学生查字典后虽然知道二者的感彩不同,但却不知道为什么有褒贬之分。于是我用训诂学的方法,从“企”和“试”的字形入手来解释二者的区别。《 说文 》的解释是:“企”,举蹱也,从人从止;而“试”是“用”的意思。通俗点说,“企图”就好比一个人踮起脚跟去做某件事,这把一个人削尖脑袋往前钻的形象刻画了出来,那种贬义的感彩自然就体现出来了。运用训诂学的方法,很容易就能形象生动地找出了“企图”和“试图”的区别。

3.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

训诂学从汉字的形音义入手解释语义问题,在注解汉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渗透着经学家的哲学思想及价值观。比如经学家通过声训的手段解释儒家对于“礼”和“义”的理解,《 说文 》中的解释:“礼”,履也;“义”,己之威仪也。清代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 》中说:“义”通“谊”;谊者,人所宜也。这些解释反映了儒家积极的实践观以及“和”的核心思想。中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价值观的重要阶段,运用训诂学的知识让他们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很有必要的。

第5篇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六书”理论; 历史演变; 识字教学

夜上海论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2

夜上海论坛 “六书”理论以《说文解字》为载体,其历史演变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创立期、中兴期、鼎盛期、新时期。我们发现,在前三个时期中,“六书”理论在识字教学中均发挥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近代以来的新时期,“六书”理论在识字教学中发挥的有效性却在逐渐降低。面对当前识字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主张以“六书”理论为视角,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一、“六书”理论的历史演变

(一)创立时期――东汉

夜上海论坛 东汉时期,班固、郑众、许慎分别列出了“六书”的具体名目。三家具体名目依原来排序罗列如下:

夜上海论坛 班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汉书・艺文志》)

郑众: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郑玄注《周礼》)

许慎: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许慎《说文解字・叙》)[1]

夜上海论坛 三家的说明,虽然名称和次序略有差异,但基本内容还是一致的。其中,许慎不仅说明了“六书”的名称,而且还对每一书下了定义,并列举了例字,影响最大。他对“六书”传承、阐发和运用的成果――《说文解字》是“六书”理论的物质载体,在后世绵延不断,久远流传。正因如此,我们有理由说,东汉时期是“六书”理论研究史上的创立期。有了理论基础,“六书”开始应用于识字教学中,并在其后长时期成为我国古代识字教学最主要的方法。

夜上海论坛 (二)中兴期――宋元明

在“六书”理论的研究史上,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

夜上海论坛 在整理研究《说文解字》方面最典型最具影响的代表是徐锴、徐铉,史称“大小徐”。他们无论是以私家著述还是官刊本的形式,校理或传注了载有许慎“六书”理论的《说文解字》,从而,为研究“六书”学说奠定了物质基础。其中的徐锴还首开阐发“六书”之风,并创“凡六书为三藕也”之说。[2]王安石的《字说》,尽管一概用会意说形声字,自多穿凿附会之说,但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对“六书”的研究是有所裨益的。王圣美“右文说”着眼点也在形声字,提出从声符求字义的学说,世称“右文说”。[3]

“六书”理论在这一时期取得了许多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在这些研究成果中,有的是继续性的,继承和整理了文字学的已有研究成果;有些是开创性的,丰富了古文学研究的理论宝库。这一时期学者们的继承与创新,丰富了“六书”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六书”在识字教学中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三)鼎盛期――清

清代是我们所说的“六书”理论研究的鼎盛期,主要体现在:

一是“六书”性质的突破。继杨慎“经纬说”之后,戴震对“六书”进行了“体”“用”的分类,提出了“四体二用”说。他认为,象形、指事、会意、谐声“四者,书之体止此矣”,转注、假借“所以用文字者,为字之用”。二是“右文说”研究在这个时期有新的发展。清代学者发明的“以声为义”、“声近义通”、“因声求义”等训诂方法都是在宋代“右文说”的启发下做出的;对于语源学的研究,“右文说”更是提供了重要门径。三是转注研究,在清代可谓星光灿烂。戴震创为“互训说”。其弟子段玉裁力倡其说“转注犹言互训也”。王筠也指出:“故转互为注,遂为转注之律令矣。”朱骏声创为“词义引申说”。其转注是“体不改造,引意相受”,也就是词义引申。将身创为“立部属字说”。许宗彦、孔广居,张行孚、陈醴等学者均从之,并谓“此真转注之的解也”(孔广居《说文疑疑》)。“立部属字说”与“互训说”不仅在清代二分天下,今亦有从其说者。转注研究绵延到晚近,章太炎曾创为“音转说”,也是一主要派别。[4]

夜上海论坛 这一时期的研究者们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继续对“六书”进行系统地总结与阐发,有些对汉字形体演变规律的探讨虽然很有创见,但在“六书”理论上却没有多少创见。因此,我们说,清代的“六书”理论研究没有多少新的突破。

(四)新时期――近代以来

夜上海论坛 近代以来,传统“六书”理论研究处于一种新的时代氛围之中,具有一种全新的面貌和气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传统“六书”性质的研究。学者们仍有坚持“六书”为“造字之本”者,有继续“四体二用”说的研究者,还有对其进行现代文字学意义上的研究和当做教学条例、识字方法研究的。他们的见解,自成其说,颇有益于现代文字学理论系统地构建与完善。[5]

二是对“六书”各“书”的研究。这一时期的文字学家对形声转注和假借的研究倾注了不少热情。在对“六书”进行的总体分类上,有“四体二用”之说,还有将“六书”分为“形系”和“声系”或“尚形”和“尚声”的。

三是对汉字基本类型及结构的研究。上世纪30年代,唐兰第一个开始批判传统“六书”,提出了关于汉字构造的新理论――“三书说”,即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三书说”之外,汉字结构类型的分类特点,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是詹勤鑫提出的“新六书说”。他将汉字结构类型分为“比传统六书更加明确”的六类:象形、指示、象事、会意、形声、变体。[6]

“六书”理论虽然在这一时期的研究视角有所突破和创新,但是它在识字教学中的地位却开始下降,“六书”不再是最主要的识字教学方法。加强“六书”理论的研究和探析,对于发展文字学和在识字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六书”理论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夜上海论坛 “蒙养之时,识字为先”。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第一个阶段,它与语文教学的各个阶段都有密切的联系。儿童在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字、词之后,就为以后的阅读和写作,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和工作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基础。[7]

(一) “六书”理论在古代蒙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夜上海论坛 张志公先生总结的传统语文教育的识字教学经验中,集中识字便是最重要的一条。而决定集中识字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便是汉字以象形为基础的表意特点,这样,“六书”理论在蒙学中的作用便凸显出来。

“六书”理论一提出来,就一直被汉字研究学者奉为圭臬,成为汉字研究的准绳,并历代沿袭,逐渐形成了我国古代以识字教学为核心,按照汉字结构特点进行识字教学的语文教学系统。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六书”的规则教给儿童,一般先教独体字,再教合体字,清人王筠在《教童子发》中说“先取象形、指事之纯体教之……纯体既识,乃教以合体字。又须先易讲者,而后及难讲者。能识两千字乃可读书。”历史证明,这种识字教学方法卓有成效,历经千年而不衰。

古代蒙学集中识字阶段的识字量以2000字左右为宜。“三、百、千”三本书合起来,单子在2000字左右,刚好达到初级阅读所需要的基本识字量。“六书”理论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古代蒙学的识字效率。中国按照汉字结构分类集中识字的传统教法,起源于西周。六书教学方法的大盛则在小学发达的东汉、魏晋时期。可以说,从西周开始出现的“六书”理论,支撑着中国两千多年的小学识字教学,并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夜上海论坛 (二)“六书”理论对当代识字教学的启示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重中之重。“万丈高楼平地起”,识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它不仅决定语文学科的后继学习,也影响着其他科目的学习效率。统观目前的识字教学,不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而且学生的识字兴趣极差,识字教材大多采用随文识字和分散识字,缺乏必要的系统性。

针对目前识字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回归、借鉴传统“六书”可能是一条很好的出路。

1.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针对部分小学教师文化素养不深、专业水平不高的现状,我们有必要对小学语文教师普及古代汉语常识,特别是以“六书”为中心的文字学方面的知识。

众所周知,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可谓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为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古老的汉字之所以能几千年来一直沿用至今,是因为它与汉语、汉文化至今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它既能反映文化,又与文化相互依存,还能伴随时代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结构。教师在课堂上结合古代字形讲述古代文化,既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字义,又有助于学生区分形近字,避免写错别字。例如:小学生往往容易将“礻”(示) 和“衤”(衣)相混淆,教师只要向学生强调凡是从“礻”的字均与祭祀有关,凡是从“ 衤”的字均与衣服有关,这个问题就轻轻松松地解决了。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还能掌握一系列带有这些偏旁的汉字。

2.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分散,上生字课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很有必要结合“六书”理论制作精美的课件,教师配以生动形象而又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多媒体教学。

有些古文字就像是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很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生字的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古人造字充满智慧的联想和想象,既方便了汉字的产生,又方便了后人好认好记。所以,“六书”应该成为现代识字教学的一个基本方法,如在教“吠”字时,首先告诉学生这是会意字,是“狗”与“口”合形而生意,而且突出了“口”,是狗张大嘴在叫,正好是“吠”(狗叫)的意思。

夜上海论坛 普通的识字方法是把汉字拆开来看,拆开来学和记,这样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字的趣味性丧失,认字成了枯燥的机械劳动,自然难有好的效率和效果。汉字是充满趣味的,形意同位,美如图画的。进行汉字教学,教学生识字记字,应该尽可能多了解一些字的字源,知道汉字书写形式的流变,懂得“汉字六书”理论中包含的种种道理。只有这样,教学才可能更有效果,学生才可能对汉字发生兴趣,从而学好汉字。

3.从识字教材角度看,针对当前常见的小学语文教材生字表中的生字排列缺乏内在联系的现状,很有必要在教材后再附录一个以“六书”作为关联的集中识字的新生字表。现在小学所用的几个版本的识字教材从总体上来说是非常不错的,紧跟时代步伐,融德育与智育为一体,密切学生课内与课外的生活。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这些教材中的生字表顺序基本是按照课文的先后顺序排列的,生字之间缺乏必要的、系统地联系,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记忆。纵观古代识字教材的范本“三、百、千”,在古代蒙学的识字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原因就是这些识字教材言简意赅,容量丰富,其内容包括天文、博物、历史、人伦、教育、生活各方面,从“六书”理论和韵语化角度集中识字,在当时流传甚广。所以我们可以借鉴古代识字教学的经验,按照“六书”理论,采用集中识字的方法对语文教材中原有的生字表重新分类汇总,根据字与字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新的生字表,与原有生字表相结合,供教学参考。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不能过分拘泥于“六书”,对于一些字型、字音发生了很大变化,无法从“六书”角度来分析的字,老师应及时结合其他教学方法来教学。正所谓“教有法而无定法”,我们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字因人而异,才能使“六书”识字法真正达到使学生受益、教师省力的效果。

指导教师:耿红卫

参考文献

[1] 董志翘 杨琳.古代汉语(上册)[M].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91.

[2] [5]韩伟.“六书”研究的历史演变[J].山西师大学报,2004,(1):124,126.

[3] 韩伟.试论宋元时期的六书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9,(3):79.

[4] 韩伟.论六书研究的历史分期及其学术蕴含[J].深圳大学学报,2007,(5):129-130.

第6篇

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相适应,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有语言文字运用的工具性、语言文学赏析的体悟性、语言文化习得的人文性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要在关联,即掌握阅读的手段与技巧,对文言文本进行解读,进而提升运用现代汉语表情达意的能力;第二个层面体现为交融,即融入文言文本与之交流,从而品味其中的人性与艺术;第三个层面实现着传承,即在文言文本的阐释过程中,习得、保存、发展文化。

一、以关联式阅读消解语言障碍,注重语义理解,化知识为能力

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要促使知识向能力转化。与现代文教学在注重阅读欣赏的同时更侧重于表达(写作、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同,中学文言文教学主要限于阅读欣赏能力的培养,是要使学生能“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地运用所学读懂古书,并不是要学生学会用文言创作表达。(高中教材第三册安排了试写绝句、试填词的练习,但规定可以不管平仄,非真正意义上的文言创作)因而其教学过程表现为对历史的不断闪返,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注重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关联。通过这种关联帮助学生从轻松阅读文言文本走向自如运用现代汉语表情达意。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关联是天然的。清人段玉裁在谈到小篆与古籀的关系时说:“小篆之于古籀,或仍之,或省改之,仍者十之八九,省改者十之一二而已。”(《说文解字注》)现代汉语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就像小篆从古籀发展而来一样,其中多有继承,改变也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一是现代汉语中有成语等众多直接承用古代语词的成分,例如“分崩离析”(《季氏将伐颛臾》)、“五十步笑百步”(《寡人之于国也》)、“青出于蓝”“锲而不舍”(《劝学》)、“钩心斗角”(《阿房宫赋》)等,通过文言课文的学习,学生在掌握这些成语的出处的同时,对其含义用法也会有进一步了解。二是现代汉语的基本词汇大都来源于古代汉语,像“山”“水”“牛”“羊”,从古至今并无二致;而现代汉语中大量不成词语素的意义也来源于古代汉语,例如“习”,《现代汉语词典》列有四个义项:“①学习;复习;练习。②对某事物常常接触而熟悉。③习惯。④姓。”前三个义项都不能够独立运用,是三个语素义。而“习”之所以有这三个意义,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单音节词“习”。从古文字形体看,甲骨文“习”字从羽从日,以鸟于晴日学飞会意(一说小篆“习”字从羽从白(鼻),以鸟翅频繁振动致鼻促息会意),故“习”的本义为鸟不断地练飞。(《说文解字》:“习,数飞也。”《礼记・月令》:“鹰乃学习。”)练飞翅膀要重复运动,故引申表示复习、重温(《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重复则易熟悉,引申表示熟悉、通晓(《赤壁之战》:“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熟悉就会习惯,引申表示习惯(《孟子・尽心上》:“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只不过这些意义在古代汉语中单用,现代汉语中不再单用,我们也就“习焉不察”,不以其为古了。与“学”为初接触新知识不同,“习”强调“重复地练”。《师说》:“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教师教学用书》将之译为:“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未能体现“习”与“学”的区别,正是没有注意关联古今汉语,故其现代汉语表述亦不算高明。三是古代汉语的许多修辞、语法手段,我们今天还在使用。例如《史记・陈涉世家》:“将军身披坚执锐。”“坚”是“坚甲”,“锐”为“锐兵(武器)”,“甲”“兵”作为中心词没有出现。这是形容词“以偏概全”的用法,即该词作主语、宾语时意义相当于一个中心词不出现的名词性偏正词组。有的老师觉得这类现象不容易解释清楚,甚至有人将之误解为:“坚”与“锐”由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分别是“盔甲”“武器”的意思。其实只要关联一下现实生活中商店里常可见到的“买一送一”广告,说明其中的“一”就是这种用法,哪个学生还会不明白呢?当学生了解到看似难懂的文言文其实与自己天天使用的现代汉语紧密关联,定会不再以学习文言文为艰;当他们发现了自己早已谙熟的语词和用法原来烙有那样浓重的古代汉语印记,势必学习信心大增;尤其当他们面对文言文本里众多既陌生又熟悉的成语原型时,更会满怀欣喜渴望更多倾盖如故的机会。通过文言文的学习,把握现代汉语语词意义和用法的根,理清其枝叶会更轻松。而了解这些语词的所以然,运用的能力也会加强。

课内课外学习的关联,是关联式阅读的又一方面。这既包括文言课文之间及其与教材其他内容的关联,也包括语文课与其他课及生活的关联。我在《思考》中提到不同意高考试卷翻译题“廷折”之“折”的义项“超纲”的看法,认为学生完全可以由《廉颇蔺相如列传》“廷叱”联想到“廷折”的正确译法,意在文言课文与试题之间可以关联;其实我们还可以利用高中教材第三册《谏太宗十思疏》练习后所附《隋唐嘉话》中的“面折廷争”来帮助完成正确翻译,这是文言课文与教材其他内容的关联。至于语文知识与生活现象的关联,更是留心即有。例如我们到饭店吃饭,服务员常常预先在餐桌上摆好餐具餐巾,一桌上往往有一个座位(北)前的餐巾与其他的不一样,或折法不同(往往高出其他),或颜色有异,很多人误以其为上座,争相让客入其座。其实真正的上座是其右手(西)的座位。(《礼记・曲礼上》:“席南乡(向)北乡,以西方为上;东乡西乡,以南方为上。”)那个餐巾式样与众不同的座位是主人(即埋单者)坐的,硬要让客人入其座,可能使客人误会要他埋单。《鸿门宴》:“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羽坐西向东,是室内最尊贵之位。显然,关联生活知识,有助于理解司马迁的描写。

关联式阅读还有一层含义,即关注文言文本创作之源。例如《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教材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但对出自《诗经・小雅・鹿鸣》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却未出注。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完成这个关联。这种关联,在西方文学批评里叫“文本间性”(intertextuality即“互文性”)。

夜上海论坛 关联式阅读关注的不仅仅是文言课文本身的解读,是要教会学生阅读的能力,并力图使之转化为表达的能力,换言之,文言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现代汉语表达能力中也有重要的作用。

夜上海论坛 二、以交融性赏析还原文本语境,体悟意蕴形象,进而品味意境

夜上海论坛 文学欣赏,是对古代诗文语言的领悟与感受,是一个融入文本、还原语境、体悟形象、品味意境的过程。文言课文的教学,要用科学规范的表述通过对古代诗文的表达手法、文气风格、意蕴形象的剖析为学生指出其时代特征与民族特征。例如《鸿门宴》项羽有一句:“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教师教学用书》译为:“明天早晨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其《教学建议》认为:“本文是叙事作品,多数语句一看就懂,用不着逐句译成现代汉语;诠释难句,也当依靠上下文意,不搞机械的文白对译。”按其标准,此句似无需讲解。其实这句蕴涵着丰富的人物形象心态信息,十分传神。“旦日”指“平旦”,是古人纪时的专有名称(《教师教学用书》在《孔雀东南飞》的《有关资料》中引有张中行先生的介绍,可参看),古人作战,通常在“朝食”之后,项羽传令在“平旦”时开饭,是要将战事提前,体现了他听到曹无伤密报后的暴怒和急于灭刘的心态。但与《之战》中齐顷公“余姑翦灭此而朝食”的轻敌骄傲不同,项羽要“飨士卒”,让将士们吃好有力气,再从容收拾汉军。项羽于战事从不掉以轻心,而让将士“飨”后再战,则与他后来对刘邦的“不忍”一脉相承。暴怒而又细心、急于求胜而又待下仁厚,一道命令显示了项羽丰满的性格特征。我在《思考》中说过教师对古今汉语的微异应当特别留心,这儿的“旦日”即是。能否准确剖析其时其境项羽的反应,即还原语境,是赏析成功与否的关键。

赏析古诗文,应当告诉学生古今诗文赏析既有共同的方法,也有各自的特色,要重点指出赏析古代诗文需从关键语词入手,抓住表达手法,通过揣摩语言,理解人物形象,进而品味意境。现代语言学认为语境是无限的,我们能够还原的只是其中的要素。但只要尽量设身其间,用心体味,得其要旨并不难。例如《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教材注:“〔信手〕随手。”其实“随手”与“信手”并不完全相同,“随”强调跟随,表示跟在某事后发生,有趁便之义,“随手”即手到后发生,如“随手关门”即趁便顺手关门;“信”则强调“任凭”,如“信马由缰”就是不勒缰绳,任马行走;二者境界不同。“信手”是白居易强调琵琶女技艺出神入化,任怎么弹都好,不是趁便顺手弹拨,而是手随心愿抚弄,所以才能“说尽心中无限事”。我们要让学生经历细心品评“信”的语义特征,揣摩“信手”“随手”不同的过程,才能使其掌握赏析方法,正确品味诗句的意境。再如《石钟山记》:“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教材注:“〔遗踪〕旧址、陈迹。这里指所在地。”其实“遗踪”是指石钟山命名由来的遗迹,与“旧址”指曾为某个机构或建筑的地址、“陈迹”指过去的痕迹不同(石钟山从来没迁徙,至今仍然在),更不是什么“所在地”。还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教材注:“榭,台上的房子。”其实“榭”并不是房子,因为它只有柱、顶而无墙壁,是供人们演艺练舞观景的,故称“舞榭”,所以会“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些词语的正确解释上世纪80年代就有学者指出了,遗憾的是至今教材还没考虑吸收,因而影响着我们对原作的正确赏析。这就需要我们在教材所释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带领学生融入文本,反复品评,探赜索隐,钩玄提要,完成鉴赏。

赏析是文言文教学较高层面的目标,各个学生知识程度、兴趣爱好有别,我们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差异设计多种教学形式。这是教学的普遍规律,不是文言文教学独具的特征,就不多说了。

夜上海论坛 三、以溯源式诠释探索语词蕴含,揭示信息积淀,传承构建文化

夜上海论坛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是人类独有的文化行为,是文化产生的重要形式,也是文化存在的重要标志符号,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文化的习得从来都是在语言的习得过程中实现的,文言文的学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相当直接的关联。这首先是因为语言词汇的形成、演变都蕴涵着文化,而这种文化信息更多地是积淀在较古的语词当中。如《季氏将伐颛臾》“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教材注:“〔社稷之臣〕国家的臣属。”《五人墓碑记》:“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教材注:“社稷,指国家。”(按首见出注原则,此注宜移至《季氏将伐颛臾》)“社稷”之所以能指国家,是因为土地与粮食对国家极其重要。但不选取直接指土地与粮食的“土”“谷”,而选用指土神与谷神的“社”“稷”构成该词,则与古人认为“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的文化观念相关――祭土与祭谷比土地与粮食本身更重要。“社稷”一词的形成,积淀着文化。再如“朝”由早晨义衍生出“朝见”“朝拜”义,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有晨见长辈问安的习俗(《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昏定而晨省。”);“昏”由傍晚义衍生出“婚姻”义,则源于古人在黄昏时迎亲(《说文解字》:“婚,妇家也。礼,娶妇以昏时。”)。“朝”“昏”二词的演变,积淀着文化。

第7篇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经过上下五千年的传承与积淀,中华民族的文化可谓博大精深。汉语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语言工具,语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对于青少年学生的人生态度、价值观、文化品位及其审美情趣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来谈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

一、通过朗读范文,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美,激发美的情趣,树立美的意识,增强美的感受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整个中学语文教学的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审美对象的显现是以课文作为载体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内容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要素的美学系统。它主要选取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背景,不同侧面和角度,运用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及其手法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朗读语文课文,不仅可以让学生从最直观上感受文章内容,而且长此以往也可以培养中学生的语感。所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对范文的朗读,让学生从语文课文这些直观材料上初步感受美,激发美的情趣,逐步树立美的意识,增强学生对美的充分感受。

夜上海论坛 二、创设优美情境,以情境辅助语言,用语言表达情境,情境与文字交汇,让学生体会情境美,学会表达美

夜上海论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中学语文教学,尤其是学生的审美教育中,教师如果能够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优美的语文教学情境,就会以情境辅助语言,帮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其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与此同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创设出优美的情境也可以让学生从更深的层次上理解课文的内涵与本质,正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与表达技巧,学会运用语言表达情境与自己的思想感情,更能让学生从直观上体会情境美,学会表达美。

三、说文解字,在分析文章时让学生通过对文字的深刻挖掘从更高层次上体会语言美,学会鉴赏美

夜上海论坛 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如果对这件事情有着极其深入的了解和判断,那么就会做到游刃有余。初中语文教学尤其是审美教育的实施也不例外。而初中语文课程,主要是以学习课文为主。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认真分析文章内容、思想情感、表达方式等,达到对文章的宏观把握与微观理解,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文章的分析,透过语言文字从更高的层次上体会语言美,学会鉴赏美。

四、重视对学生的写作练习,在运用语言文字及其表达方式的基础上,深刻理解美的本质,学会创造美

古人云:“文以载道。”语文是一门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课程,而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语文课程,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教会学生基本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方式。所以对中学生写作的训练,可谓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同时也是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并且,教师更应该知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道理,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他们学会运用语言表达自我的情感。

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尤其是审美教育的实施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写作练习,激发学生的个性,在运用语言文字及其表达方式的基础上,让学生深刻理解美的本质,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去创造美。

第8篇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字理分析;初中语文教学;情感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夜上海论坛 汉字都是有生命的,每一个偏旁部首都有意义,而且汉字千变万化,有着多样化的表意。如果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运用字理分析,那么学生就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字词的含义。“字理分析教学法”就是运用字理的讲解,让学生对汉字的间架结构有更深刻的理解,加深记忆。因此,语文课上我们不妨和学生一起“说文解字”。

一、字理分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在识字教学或者是字义区分的时候往往会用到“字理分析法”,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培训部任教研员的黄亢美既注重宏观理论研究,又深入教学实践;不但讲学“实”、“新”、“趣”、“活”,对字理分析比较透彻。

夜上海论坛 (一)分析字形结构明字理

分析字形结构,可以明确字词的形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循序渐进式,最初学习独体结构字(象形字),可以根据“象形”义,给学生简单介绍,字形像图画一样。如“象、鸟、山、雨”等等,都是比较简单。进而学习会意字,就有偏旁结构的意义渗入;或者是把独体字结合在一起,有了更多的意义包含在其中。

(二)比较形近部首明字义

夜上海论坛 分析字理时,会发现很多的字也是有“姓氏”的,偏旁相同的汉字几乎就是“一家人”。字理分析时要仔细分析偏旁结构,分清“邻居”和“近亲”的关系,可以了解字义。可以归类总结,如“木”字旁结构的字,大多与“木质”有关,“氵”偏旁的字大多与“水”有关。经过分析整理,汉字也可以站站队,排排坐。黄亢美在《活用汉字三千,人生风光百年》中就有归纳:学了“火”字并懂得“火”作形旁时变写为四点底“灬”,就能自觉地析解“煮” 、“烈” 、“烹” 、“照”、“熬” 等字的形义。

夜上海论坛 (三)多媒体展示加深印象

夜上海论坛 字理分析在语文课堂上的应用,现在有了更快捷的辅助手段。多媒体可以随时打开,找出汉字造字的源头,象形字可以展示出汉字演变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识记。形近字也可以根据字理分析来区别。如“即”和“既”。“即”读jí,动作还没有完成,到,开始的意思;本意是一个人正要去吃饭的动作。“既”读jì,动作已经完成;本义是一个人吃过饭后要离开的样子。《说文》中解释为:“即,象人就食;既,象人食既。”可在大屏幕上展示会意字的图解,学生可以更明白的理解二者的区别。

二、字理分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字理分析让识字更有趣味性

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如果语文老师在识字教学时,只是“横平竖直”的把字体结构教给学生,学生就感受不到汉字的生命力,学习起来就没有感情。因此课堂上,我们可以带着学生去“探秘”。

如在一次做题的时候,学生对“好高骛远”和“趋之若鹜”中的两个wù字分不清楚。我在区分这两个字的时候就运用了“字理分析法”。“骛”和“鹜”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马”一个是“鸟”。“好高骛远”意为: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骛”像“马”一样跑得那么快去“追求”。“趋之若鹜”本义是像野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些事物。“鹜”为“野鸭子”,故而应该为“鸟”。这样,学生对这两个词再不会混淆了,学生很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古代劳动人民造字的时候,已经赋予了汉字的意义,每一个汉字都是带着“使命”诞生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老师能够引导学生去探究“字理”,明晰字义,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

(二)字理分析让学生理解更透彻

夜上海论坛 汉字的偏旁结构并非随意组合,在结合之初已经具备了符号的意义。无论哪种造字法,字理意义都是深刻而有趣的。象形字最直观形象,但是老师们如果不是研究古汉语,对象形字的“前身”了解得就不够。不过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尤其是“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推广,很方便地可以调出电子白板的资料库中的古汉语字形。会意字更有趣,就是根据表达的需要而造出了汉字。会意字可以表示出更多抽象的意思,“字理分析”的时候也是最有意思的。比如“小土――尘,小大――尖”,“人”靠在木头上就是“休”。更有意思的是叠罗汉式的会意字,如“三人――众”、“三木――森”等等。这都是很简单的例子,只要在识字之初,教给学生其意义所在,学生一定会理解得更透彻。

当然,有些汉字因为简化,其意义仅从简体字上体现的不大明显,如“只”其繁体字为“”与之相对的“双”其繁体字为“”,只有还原才能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其意义。

夜上海论坛 (三)字理分析有利情感教育渗透

学生和老师一起拆字的时候,不仅能够快速识记字词,理解字词的意思,还能够感受到汉字的博大内涵,从而产生对祖国文字的敬畏和喜爱。在学习《论语十则》的时候,有个重点生字“愠”字解释为“生气、发怒。”提醒同学记住偏旁是“忄”,一般为怒从“心”生。由此又联想到“ 忆、忏、怀、忧、怖、怕、怯、恨、恼、悦等,都是一种情绪。由此积累“人不知而不愠”的意思以及“愠”的写法。学生对这些“忄”旁的字都会写,但是从没有集中在一起审视一番,故而有“恍然大悟”的神情。老师在点燃起学生的兴趣点以后,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对汉字字理的分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句,最容易考察默写,并解释“罔”。“罔”读音为wǎng,最早通“网”此处引申为“迷惑”。从“冂”部,关闭在“冂”里,“亡失方向”即为“迷惑”。此时可以即兴加一点比较简单的拆字游戏,便于学生对字理的理解。如展示一副拆字对联:“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此联巧妙在不但能拆字,意义还能相通。一时之间引发了学生拆字的兴趣。

三、结语

学生对汉字只知道读写,没想到里面还藏着这么多的秘密,对文字学习的热情剧增,爱上拆字游戏,爱上文字。一石可激千层浪,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如果能有意识的运用“字理分析”,那么学习的效果当然就会很好。

参考文献

第9篇

一、常读古文经典

夜上海论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言素养的积淀和提升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有必要坚持诵读古文经典,这是提升我们文言素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一方面,我们可以有选择地阅读自己感兴趣的经典,于品读中陶冶性情;另一方面,我们应当对与教学相关的文言篇章进行拓展阅读,尽可能做到知其人,知其文,让课堂教学更加丰满。这样就能更好地在古诗文的讲读中做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统一。

夜上海论坛 可以说,古文经典常读常新,用心者方得其上。我们不仅要自己做好,同时还肩负着引领学生的责任;不仅要学习、积累文言字词与名句,更要于品读中领会古人的思想精髓。

夜上海论坛 这一点,只要用心我们就能做到。也只有我们“桶里的水多了”,才能轻松端给学生“一碗水”,而不至于离开译文不走路,甚至看着翻译也是糊里糊涂。

二、懂点音韵学知识

知识的传授不能仅仅着眼于应付考试。虽然高考并不考查音韵学方面的知识,但我们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离不开音韵学。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中的“回”字许多学生发现不押韵。其实,稍微懂点音韵学知识就会知道,这里“回”当读为“徊”,二者同属匣母,读音相同(《广韵》户恢切,平灰,匣),这样文意也就不会出现“鸟飞回来”的可笑解释,而是鸟儿在空中盘旋之意。

像古文中经常出现的“徘徊”“彷徨”“盘桓”“盘旋”等词音不同而义一致的现象,实则因为它们只是同一个意义的不同记音形式罢了(也即同源词),不过后来产生了分化,没有再还原,这样我们就能够从音韵学的角度发现其理论根据。

文言文中常见的通假字的现象也需要运用音韵学知识才能讲透。“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课本注释为:“生,通‘性’。”声音相同或相近是汉字通假的条件,因而学习时很多学生会问:“生”与“性”声、韵、调都不相同,何以断定它们是通假关系?实际上,二者在上古音系中,它们韵部相同;声母相近,均为擦音;声调上来说,均为平声。从语音条件来看,以“生”通“性”是没有问题的。“士之耽也,犹可说也”(《诗经·卫风·氓》)中的“说”与“脱”的通假问题也能借助音韵学知识得到较好的解释。

夜上海论坛 上述现象在文言文教学中较为常见,教师不必做非常专业深入的讲解,仅仅需要略加点拨,即可化解学生的疑惑,开拓学生的视野,也在无形之中提升了学生对老师的信服度。

夜上海论坛 三、适当涉猎文字学知识

人教版选修教材《语言文字应用》中“文字初,本为画”一节就涉及文字学知识,教师如果只是含糊地随便说说,甚至以“高考不考”为由一带而过,着实可惜。

实际上,文字学的内容广泛,字形分析对于理解字义尤其是字的本义极为重要。在文言文的阅读中,利用形旁推知词义就要运用文字学的知识。如“彳”表示道路,“彳”旁大都与行走有关,像“徂”“徝”“徙”等;“歹”(本是“歺”字)表示骨头,与之相关的字大都与死亡有关,像“殇”“殁”“殍”等;“示”为祭祀之形,故“示”作形符的字都与祭祀、祈祷有关。此类例子比比皆是,兹不赘述。

如果平时接触到了这些知识和方法,在阅读文言文遇到生僻字的时候,从声符或形符的角度推断其意,往往能助学生一臂之力,使其更好理解文意。

先说形旁通用。汉字在长期的历史演化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产生了大量的异体字,这就在今天的文言文阅读中造成麻烦。教师不仅要注意这方面的日常积累,进行分类梳理,教学中及时点拨,还要了解异体字的产生机制,从理论层面指导教学。其中汉字形旁通换就导致一些异体字的产生。如“光”、“日”通换有了“辉”与“晖”,“辶”“止”“彳”“亍”“辵”等通换就有了“回”“徊”“廻”“逥”……了解这一方面的知识对古诗文的阅读教学大有裨益。

夜上海论坛 再者,造字原理(造字方法)的不同也致使不少有趣文字现象的出现。就如“逆”“迎”二字意义相同,均有迎接之意,只不过前者属于会意字(“彳”、“止”组成的走之旁和倒立人形“屰”),后者是形声字,“逆旅”一词可由此得到很好的解释。

此外,汉字羡余现象也值得注意。如“奉”字的最后三笔就是“两手捧物之形”,后人把它又加了一个“手”(提手旁)变成了“捧”,如此我们就容易理解《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中“奉”字的意义了;《廉颇蔺相如列传》“奉”字出现多次,不少材料和教师将它解释成通假字(通“捧”)。“莫”本为“太阳落于草丛”之形,今人多加一个“日”字写作“暮”,《诗经·采薇》中“岁亦莫止”中的“莫”就用了它的引申义。又如“益”本为水溢出之形,后人为表意需要多添了“水”变成了“溢”,“然”与“燃”的情况也大抵如此。如若不懂,就往往把它们草率地以通假用法来处理了。

文字学知识在汉字教学,特别是字词本义的教学中作用很大,教师如果能够长期积累,建立属于自己的“说文解字”,不仅有利于提升业务水平,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注重古诗文诵读

学生的古诗文诵读环节偏于薄弱,教师的日常教学也仅仅局限于读读背背等一些浅层次的要求,与真正意义上的古诗文学习相去甚远。《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就要求:“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因此,教师不仅要自己能够诵读,乐于诵读,还要指导学生诵读,它的意义和价值当远远高于迎合考试。

夜上海论坛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品读。比如在讲授人教版必修四中柳永的《望海潮》一词时,教师不难引导学生读出这首词意境的柔美与壮美,但要让学生读出作者赏景的喜悦与对太守孙何的赞叹、艳羡之情,以及作为投赠诗(词)的逢迎之态,就要更多地借助教师的点拨了。

夜上海论坛 在古诗文的学习中只要教师悉心指导(包括借助欣赏诵读视频、音频等手段),学生的诵读水平就会很容易得到提高,他们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也会随之提升。

五、其他

夜上海论坛 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文化积淀,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知识财富。教师要注重积累与整理古代文化常识,并将其尽可能地与课堂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将古代的音律、天文、地理、历法、官职、科举、祭祀等知识自然而巧妙地融入课堂,既可以增加课堂的文化含量,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夜上海论坛 此外,尽管网络搜索已经非常方便,但工具书的作用仍然无法取代。如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许慎的《说文解字》、高明的《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唐作藩的《音韵学教程》等,就是我们解决相关问题的好帮手,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除了上述提及的几个方面,其他如语法理论甚至书法理论等方面的知识虽说不必精通,略知一二还是很有必要的。

第10篇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汉字特点 语文教学 文字教学 字本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a)-0109-02

夜上海论坛 语言和文字是汉语教学的基本内容, 汉语教学始于文字教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第一项教学任务就是识字与写字。但与其他汉语教学要素相比, 汉字教学从研究到教学一直都处于滞后状态。

“言者意之声,书者言之记”,汉字是对汉语的再编码,是汉语的视觉符号系统,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神秘图画。与中外历史上已经湮没的,以及正在使用的文字相比,汉字称得上最为璀璨的一种。要学习汉语,特别是要获得汉语读写能力,就一定要学习汉字。因此,该文章将从汉字的特点出发,探究汉字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 汉字教学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思想感情寄托于语言来表达,语言借助于有形的文字传达”,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培养。

汉字教学的基本目的就是教会学生一定数量的汉字,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汉字的能力,具体包括四个方面:读、写、讲、用。也就是说,认识一个字,要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把学过的字运用到实际语言环境中去。

夜上海论坛 2 汉字的特点

要突破汉字教学的瓶颈,就要建立科学的汉字观,换一双眼睛看汉字。作为意音文字,汉字不同于拼音文字,它“本身是一个系统,字母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字母属于字母文字阶段,汉字属于古典文字阶段,它们是一个系统的两个阶段”[1]。作为世界上三大古老文字之一,汉字是唯一没有消亡的从象形字到形声字、会意字交融相合和不断发展的文字。

在寻求汉字特点的过程中,最具积极意义的无疑是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字本位”理论。人们将以字为汉语基本结构单位的汉语研究思路称为“字本位”。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字’是中心主题,‘词’在许多不同的意义上都是辅的副题。”[2]这从汉字的书写上就能看出来,每字呈方块形,不连写,只见字不见词。“字”才是汉语结构的本位,是研究语音、语义、语法、词汇的交汇点,更是汉语言研究的核心和基础。

夜上海论坛 2.1 汉字具有理性和逻辑性

首先,形体固定的汉字,专字专用,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独立性,与缺少形态变化的汉语是相适应的。汉语是单音节语,它的结构单位本身没有语法的变化。一般说来,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一个音节用一个汉字表示,“儿化音”以及少量多音节汉字,如“尽保ㄊ克)、“俊保ㄇЭ耍外。

其次,汉字经历了形体的变化,却还是表示同一个字。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语音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方块汉字没有变,“一个字从篆书到隶书,到楷书,是书写形体本身的变化,还是同一个字”[3]。如“明”字的形体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明”(楷体)。

2.2 融形、音、义于一体

“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3]音、义是语言必备的两种元素,而汉字基本都结合了形、音、义三种元素,以形为核心,以意为内容,以音为物质外壳,有机地构成了一个三维合成信息码。

汉字构形复杂,多数汉字笔画繁多,结构复杂,不易记忆,不易书写,平面型方块汉字,笔画平行或纵横交错,多向展开。汉字笔画、偏旁数量繁多,仅基本笔画及其变体就有三十余种,汉字的偏旁只以现代通用字统计就有1500个左右。

夜上海论坛 每个独立的汉字,无论其内部笔画有多少,结构差异多大,都能表示至少一个音节。汉字的字形与语音发生直接联系始自形声字的产生,《说文解字》收字9353个,形声字多达7697个,占了总数的82%还多。在现代近7000个通用字中,形声字有3975个,占56.7%,形声字在现代汉字中的地位和作用仍然相当重要。

汉字造字之初是根据字义构形的,汉字字形“总是携带着可供分析的意义信息。”[4]在古代汉字阶段,字形与字义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字形与本义的关系上,而现代汉字阶段字形与字义的关系主要是字形与现代常用义的关系。

2.3 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字具有理性化的特点,但这决不意味着汉字是一些互无关联的抽象符号,或是抽象的、冰冷的描述工具,汉字是最基本、最深厚的文化载体。

首先,汉字是古人心理和思维活动的产物。例如,“筷子”的“筷”就反映了古代的民俗,“筷”,古作“箸”,“箸”与“住”声音相同,因船家忌讳“住”,于是反其意取名为快,后来又加上了竹字头,变成了今天的“筷”。

夜上海论坛 其次,汉字是我们解读史前文化,记录当代文化,储存未来文化的重要工具。蔡邕在《笔赋》中赞扬汉字“书乾坤之阴阳,赞三皇之功勋”,将汉字与宣扬儒家思想和政治理想联系起来,赋予其社会政治功能。

夜上海论坛 最后,新字的产生和旧字的消亡反映出某些文化因素的变动。古代不同毛色不同性别不同特点的马都有自己的专门称呼和用字,如:千里马叫做“”,三四岁的马叫做“”,马高七尺叫“Q”,马高六尺为“”。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马的作用几乎完全被现代的各式交通工具给取代了,因此,很多从“马”的字都变成了不再流通的死字了。

3 “授之以渔”―― 汉字特点在汉字教学中的运用

目前汉字教学中采用的策略不外如下七种:主流的“随文识字”“集中识字”“字理识字”,支流的“字族文识字”“韵语识字”“谜语识字”“听读识字”。无论何种方法,都是一线教师和研究者们辛勤探索的结果。不过,为推进汉字教学改革,我们迫切需要将汉字的特点运用到汉字教学中去。

3.1 以字形为切入点

夜上海论坛 汉字是一种记录语言的符号,属于象形表意体系的文宇。自从秦朝统一中国后,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虽然方言各不相同,但是人们却通过汉字增强了民族的认同感。对于汉字,我们以“形”为基点进行研究,在于更好地理解汉字在视觉传达方面所表现出的特征,因为“包括图形在内的视觉意象可以为理论性的观念提供知觉等同物”[5]。

夜上海论坛 比如,“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山、日、月”这些与自然事物比较相似的字形大多意义比较生动易懂,适合讲授给汉字入门阶段的学生,以增加趣味性。象形是独体字,只能孤立地、静态地表达意义,而会意字和指事字则集合地、动态地表达意义,比如,“梦”,其甲骨文为“”,其字形为睡着的人躺在床上,一只手指着眼睛,因此可以分析其字义为“夜间在床上睡觉,眼前模糊看不清”,这就是“梦”。

夜上海论坛 “授之以鱼”弗如“授之以渔”,汉字是一套特殊的书写符号,对于学习汉语的人来说,字形是汉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3.2 归纳汉字读音规律

与印欧语系文字不同,汉字的字音不能通过形体直接拼读,但这并不代表汉字读音无规律可寻。谐音与形声现象是汉字读音的两大特点,分别代表了汉字读音与字义和字形的联系。

夜上海论坛 汉语发音原理有五种情形:拟音、音拟、谐音、紧缩、外来。其中拟音、音拟、谐音这三种方式,无论汉语或其他什么语言,其原始的音义联系都是如此产生的。拟音是模拟事物的声音。如:动作时发出的声音,呼、吸、呵、哈、欠、吼、嚎、号、囔、嗦等,拟音是汉字发音的源头。

夜上海论坛 谐音是汉语语音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汉语普通话共有四百多个音节,平均每个音节有六个同音字。比如,“hàn”这个音节,就可以表示“汉、汗、瀚、焊、旱、憾、撼、悍”等字形。

谐音即音近意通。形声现象是汉语语音的另一特点。形声字是汉字中最多最常见的一种字,有首歌谣对形声字概括的非常到位:“形声字,好识记,声旁帮着读字音,形旁帮着辨字义。”[3]

方块汉字不能直接拼读出语音,但通过建立字音与字形字义的联系,汉字读音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3.3 据形析义

夜上海论坛 “义起于形,形为义设,义为形存”的独特个性使汉字为人们的认读和理解带来便利。“汉字构形的最大特点是它要根据所表达的意义来构形,因此,汉字的形体总是携带着可供分析的意义信息。”[6]汉字是一种象形表意文字,形体上具有可视性,主要表现为汉字能够见形知义,通过考察汉字字形,就可以解说该字的字义,发掘、揭示字中隐藏的丰富意蕴。

夜上海论坛 比如“马”本是象形字,它本身固定下来的“马”这个意义始终没变,当它作意符组成“骏、驭、驰、驯、骑”等形声字时,也是靠它自身固定下来的意义来表示与“马”有关的意思。只要了解“马”的意义,一旦见到以“马”为偏旁的字就会自然地联想到这个字所代表的词的意义与马有关。

夜上海论坛 但是,汉字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正如安子介所说,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基石,它没有像古代的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那样成为历史的遗迹,而是历久常新。例如,“骗”在《集韵》中表示:“跃而乘马也”,“骄”在《说文解字》中表示:“马高六尺为骄”。字义本与“马”有直接联系,可是现代常用义“欺骗”“骄傲”与“马”无关,所以,关于汉字的形义关系,在汉字教学中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

汉字难学,其实只是表面现象,是没有用科学的识字方法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无奈的表白。张志公先生曾说,汉字在初学阶段难,并且很难。所谓初学阶段,指的是学会千把字之前,尤其是五六百字之前这一阶段。等学会千把字以上汉字在学习上的优越性将会越来越充分地显示出来[7]。汉字与汉语的学习是相互促进的,汉字是汉语学习的基础,汉语是汉字学习的前提。总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汉字是汉文化的代表,它在汉语学习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参考文献

[1] 赵金铭.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语言系统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2-34.

[2] 袁毓林.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开拓和发展―― 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64.

夜上海论坛 [3]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63-184.

夜上海论坛 [4] 李大遂.对外汉字教学发展与研究概述[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2):41-48.

[5] 杨开昌,何顺超.“六书”理论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的作用[J].河套大学学报,2010(9):39-41,45.

第11篇

夜上海论坛 一、在识字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汉字是文化的产物,其本身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识字是低年级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重点和难点,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极为关键。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1)在识字教学中引经据典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例如,在《司马光》一文的教学中,对“司”字进行教学时,可给学生介绍司马光的生平,了解司马光是《资治通鉴》的作者,北宋时历史学家,政治家;对“哭”字进行教学时,可引入司马光冷静及勇敢品质的感悟(他为什么哭),对“假”字进行教学时,可造词“假山”,以此引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园林建设的智慧,使小学生从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养成良好品质。(2)在识字教学中说文解字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如在学习生字“珑”时,根据汉字的一般构成原则分析,这个形声字左形右声。左边“王”旁在汉字结构里又被叫做“玉补”,和“玉”相关的很多字都是“王”旁的。古代人大旱时求雨用的玉,上面刻有龙纹,当时认为用玉祭祀是最好的礼物了。右边龙,表示向龙王求雨。通过学习“珑”字,我向学生渗透了,古代人特别迷信,认为神仙具有法力,能帮百姓解除各种艰难困苦,各种磨难,带来百姓所乞求的一切。

二、在阅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古典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积淀极为丰富,能够从思想上给予小学生启发。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将这些古典名著融入其中,可以充分发挥出阅读教学的育人功能,对小学生人文素养进行有效提升。例如《草船借箭》教学时,我围绕诸葛亮、鲁肃、周瑜等人物,紧扣他们言行引领学生体悟人物个性,并进行迁移阅读,将《三国演义》这一古典名著引入。完成课堂上的教学后,给学生提供《三演义》的介绍资料、关于诸葛亮、司马懿的篇章《空城计》,让小学生自主在课外进行阅读,并给小学生设置阅读的任务,你对诸葛亮、司马懿有什么样的评价?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哪些优秀品质?或吸取什么样的教训?这样,不但可对小学生阅读能力进行有效培养,而且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古典名著中人物的智慧,提升其文化素养,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品格。

三、在古诗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夜上海论坛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古诗文是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百年的发展而不衰,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古诗文教学时,仅诵读、理解难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教师还需将其他的古诗文引入。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可引导其阅读《三字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等古诗文经典著作或合集。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可引导其诵读谢灵运、李白、李清照、杜甫、苏轼等人的诗集。同时,在日常古诗文教学中,教师也需要注重相关诗词的引用。例如,在对《泊船瓜洲》进行教学时,可引入王安石的其他诗,如《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也可引入与船有关的诗词,如杜牧的《初上船留寄》、张继的《枫桥夜泊》等。这样,能够让小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古诗,让小学生在对古诗词进行诵读的过程中受到熏陶,养成良好的文化素养。此外,教师也可以将作者的生平、趣事引入,让小学生受到感染,熏陶。如《独坐敬亭山》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力士脱靴”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李白那种不畏权贵、不受拘束的品格,无形中对学生产生影响,促进其良好品质的培养。

四、在写作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需引导其对相关的素材进行积累,以便于写作时可以“信手拈来”。如对关于传统节日写作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将我国寒食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来源引入,给学生讲解这些节日背后的故事,增加他们的素材积累。此外,教师也可以引入与这些节日有关的诗词,如韩的《寒食》、张九龄的《望月怀远》、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陆游的《乙卯重五诗》等。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能够让小学生学习到一些写作的手法,提升其写作能力。

第12篇

关键词: 情智语文 初中语文教学 作用

情智语文是由孙双金老师所倡导的一种语文教学的模式,其基本内涵是什么呢?简言之就是情感和智慧。情,就是情感、情趣。语文教学是情感的教育,文章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也映射着读者的心理活动,读者在思想上和作者产生共鸣,情感是联通作者和读者的桥梁,我们会为作品中的人物留下欢喜的泪水,也会为他们愁绪满怀,这就是情感。语文课堂,就应该是充满情感的课堂,应该有血有肉,鲜活饱满,而不是简单地“说文解字”,不是精细的“解剖”,不是死板生硬的讲解,语文课堂的情感回归,就是语文本质的回归。所谓智,就是智慧、智力。智慧是教育的一个层面,指的是学生所养成的博大的胸怀,广博的知识,机警的头脑,敏锐的反应。语文课堂既要让学生通过文章作品而感动,让情感在教师的引导下恣意流淌,又要能在情感的层面下,激发出思维的火花[1]。

孙双金老师说,情智教学就是立足学生,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智慧,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的情感更丰盈,智慧更清澈。情、智就像语文教学的两个车轮,载着语文教学前行。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智教学呢?

一、情智语文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

夜上海论坛 情智语文,就是饱含情感的语文。文章没有了情感,就像人没有了灵魂,没有情感的文章,就不能算是文章,没有了文章,就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师在进行文章解读的时候,也会渗透进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说明,文章有情,人也有情。作为教学活动的载体,教师、学生、文本也都是感情的载体,那么语文教学就必然是情感的教学。

夜上海论坛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披文入情”,要抓住文本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所思所感,走入作者的思想深处,立足文本人物,能够和作者及文本中的人物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细细咀嚼重点字词的含义,体会其中蕴含的特殊意味。对于重点语句,教师要引导学生由表面意义向深层次分析,例如,鲁迅的《故乡》中“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作者要通过这句话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无奈,凄凉,还是充满了希望?作者回忆中故乡的美好,和现实中故乡的困苦,形成强烈的思想冲突,作者对故乡忧郁绵长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

二、情智语文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

情智语文,就是充满智慧的语文。语言、文字是智慧的产物,语文作为语言文字的总体,也是人类智慧的产物,语文教学,就是在继承发展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发展和继承前人的智慧,通过语文的学习开发学生的智慧,开发学生的思维,教会学生质疑,学生提出问题,远比教师解决问题的意义重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思维,教会学生思考,深入文本的思想内涵。

夜上海论坛 不会思考的学生是不能进步的,没有问题的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就不会深刻,对于文本的情感体验也就会流于肤浅。情智语文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教会学生思考,培养学生会提问,敢提问,乐于问的学习品质。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例如经常对学生说:“对于这句话,谁还有想问老师?”“对于这个同学的想法,谁还有其他不同的意见?”慢慢地帮学生形成提问意识,然后引导学生提出有思维含量的问题。例如在赏析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反复引导学生对不相交的铁轨提出问题,因为这个物象表达出海子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冲突,也是海子选择异样人生归宿的理由,只有理解了这些,学生才能从内心去领会海子的内心矛盾冲突。

教师要善于利用文本中学生理解上的冲突之处,作为讲解的切入口,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智慧。

三、情智语文可以教会学生使用语文。

夜上海论坛 情智语文,就是熟练应用的语文。语文作为交际的工具,就要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这些方面的教学中,生成情智。无论是情智的倾诉,还是涌动,都融合在语文教学的点点滴滴中。语文教学最后都要落实在听说读写上,学生能够清楚表达出自己的意愿,能够运用语文知识和语言进行书面表达,能够流利地阅读书籍,并能在阅读中产生情感的悸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阅读的作用,在阅读中让学生实现自我感悟和提升。

四、情智语文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情智语文,是包含着人文素养的语文。语文教学中每一个文本都体现着作者的智慧,饱含着作者的情感。学生作为情智语文的接受者,是否喜欢语文,是否会学习语文,是否自觉地进行语文的学习,是否坚持不懈地进行语文学习,这些都是我们要关注的方面。带着感情,立足学生,方法得当,智慧参与,这四个方面就是情智语文的基本特征。只有带着感情的语文,才是真正的语文。只有立足学生,才会和学生进行思想的沟通。教学方法得当,才能搭建起文本和学生的桥梁。只有学生的思维真正参与到语文思考中去,其思维才能得到开发锻炼。

情智语文就像是语文教学中的一朵奇葩,它让每一个学生有思想、有感情、有灵活的思维和智慧,让每一个学生鲜活生动,而又各不相同。好的课堂就应该是情智共生的课堂,以情促智,以智生情。

第13篇

夜上海论坛 摘要:规律又称法则,是事物发展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有自己内在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对待客观规律,人们只能遵循,不能违背,否则就要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语文教学也是这样。

关键词:试论 正确 认识 小学 语文 教学 规律

教与学的双方,如果遵循其自身的规律,语文教学就能打碎应试教育的桎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语文教学就能沿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反之,语文教学就会变味异化,就会受挫低效,与素质教育相背离。因此,不管语文教学如何发展,如何改革,不管语文教学产生多少新的理念,产生多少新模式与新方法,也不管是选修课还是必修课,都不能违背这一规律。因为语文教学的自身规律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母规律。它制约着语文教学的原则、方法、过程与结果。可以断言,能否遵循语文教学的自身规律,是语文教学能否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语文教学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归根结蒂,最重要的问题是认识和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的问题。什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呢?按道理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应该对这一重要问题作出明确而规范地表述,但结果却令人失望。《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有一句:“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教学建议”中只是有一句:“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但小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到底是什么,却未作有诠释。那么,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究竟如何表述呢?笔者通过学习研究《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学论,认为,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有序地感知课文,领悟思想内容,积累知识和语言,并通过运用(即训练或实践)提升学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简言之,就是感知——领悟——积累——运用。

一、重视感知。

从认识论的角度说,语文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而感知即是这特殊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是对文本的感性认识。学习任何课文,不论是选修课还是必修课,都不能超越这个阶段。都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大体弄通词语、理清思路、概括要点,初步领会作者的思想倾向观点和感情。那么,如何感知呢?感知的方法多种多样,阅读是感知文本的主渠道,应根据文本的特点或默读、或略读、或跳读、或精读、或查资料、或述情节、或列提纲等等,一句话,要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根据不同的体裁和内容加以选择。可是有的老师往往超越这个阶段,以长篇累牍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自我感知,这正如张大文先生所指出的问题,是对其规律性和工具性的忽视,而空谈思想性与人文性。

二、重视领悟。

夜上海论坛 如果说,感知是阅读教学的初级阶段,那么领悟则是阅读教学的深化,是对课文的理性认识,是阅读教学的高级阶段,是知识形成能力的前提。所谓领悟,就不仅是知,知道是什么,而且要懂,能回答为什么,能够举一反之,闻一知十。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悟,觉也,从心,吾声。”可见,领悟从人的心智上、思想上启发人的“悟”。这种“悟”的特点是由感性的量的变化到理性的质的飞跃。在具体操作中,就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从文本的特点出发,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对文本或其经典段落进行默读、品读,读出重点、节奏、韵律、感情和意境,鼓励学生讨论、质疑。使学生不但明白文本写什么,而且还要明白为什么写,怎么写,这样写妤不好,好在哪里。同时,对文本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进行深层的探究、评价与鉴赏,这也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本质要求。

三、重视积累。

积累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基础。素养,顾名思义,靠平时的积累和修养。何谓积累?即积累语言,积累思想,积累文化、文学常识,积累生活素材。积累要做到“三多”,多读、多背、多记。多读就是多读课文,多读文学名著经典、科普书刊和其他有益读物;多背就是多背诵名篇名句,特别是古典诗歌和优美散文;多记就是多记笔记,或存入电脑,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古今多少硕儒、大师级的博学人物,其渊博的奥秘之一是善于积累罢了。当然,这种积累,不仅是简单的量的增加,而且通过梳理、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序列化、网络化的过程。

四、重视运用。

第14篇

夜上海论坛 那么,什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呢?按道理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应该对这一重要问题作出明确而规范地表述,但结果却令人失望。《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有一句:“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教学建议”中只是有一句:“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但小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到底是什么,却未作有诠释。

夜上海论坛 那么,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究竟如何表述呢?笔者通过学习研究《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学论,认为,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有序地感知课文,领悟思想内容,积累知识和语言,并通过运用(即训练或实践)提升学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简言之,就是感知——领悟——积累——运用。

夜上海论坛 一、重视感知。

夜上海论坛 从认识论的角度说,语文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而感知即是这特殊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是对文本的感性认识。学习任何课文,不论是选修课还是必修课,都不能超越这个阶段。都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大体弄通词语、理清思路、概括要点,初步领会作者的思想倾向观点和感情。那么,如何感知呢?感知的方法多种多样,阅读是感知文本的主渠道,应根据文本的特点或默读、或略读、或跳读、或精读、或查资料、或述情节、或列提纲等等,一句话,要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根据不同的体裁和内容加以选择。可是有的老师往往超越这个阶段,以长篇累牍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自我感知,这正如张大文先生所指出的问题,是对其规律性和工具性的忽视,而空谈思想性与人文性。

二、重视领悟。

如果说,感知是阅读教学的初级阶段,那么领悟则是阅读教学的深化,是对课文的理性认识,是阅读教学的高级阶段,是知识形成能力的前提。所谓领悟,就不仅是知,知道是什么,而且要懂,能回答为什么,能够举一反之,闻一知十。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悟,觉也,从心,吾声。”可见,领悟从人的心智上、思想上启发人的“悟”。这种“悟”的特点是由感性的量的变化到理性的质的飞跃。在具体操作中,就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从文本的特点出发,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对文本或其经典段落进行默读、品读,读出重点、节奏、韵律、感情和意境,鼓励学生讨论、质疑。使学生不但明白文本写什么,而且还要明白为什么写,怎么写,这样写妤不好,好在哪里。同时,对文本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进行深层的探究、评价与鉴赏,这也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本质要求。

夜上海论坛 三、重视积累。

积累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基础。素养,顾名思义,靠平时的积累和修养。何谓积累?即积累语言,积累思想,积累文化、文学常识,积累生活素材。积累要做到“三多”,多读、多背、多记。多读就是多读课文,多读文学名著经典、科普书刊和其他有益读物;多背就是多背诵名篇名句,特别是古典诗歌和优美散文;多记就是多记笔记,或存入电脑,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古今多少硕儒、大师级的博学人物,其渊博的奥秘之一是善于积累罢了。当然,这种积累,不仅是简单的量的增加,而且通过梳理、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序列化、网络化的过程。

四、重视运用。

第15篇

关键词: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理论基础

中图分类号:G4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4-0317-02

夜上海论坛 任何一种学说都有其自身的理论基础,个性化作文教学也不例外。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教育学、写作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等。其中,教育学是从教育角度对一位现代国民在写作上的基本要求;写作学是从写作本身来讲作为写作者必须尊重写作的基本规律;心理学从心理角度要求教育者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做到因材施教;哲学则从个性与共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的角度,论述在实践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社会学则从个性化与社会化的角度来要求教育者尊重个体的个性,促进个体的发展。

一、哲学基础

夜上海论坛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的学说:

(一)人的本质

“人是有个性的存在。人既是一种类存在,也是一种个体的存在。人不仅以其作为类的共同体和特征而区别于非人的存在,也以其个性而区别于他人”[1]264。

(二)人的价值

“人的需要是人的价值的根据和前提。人的价值也离不开对人的需求。人的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既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不过首先是满足生存的需要,其次是满足发展的需要”[1]266-267。

夜上海论坛 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实现个体依照自身愿望和有效条件而得到解放和发展,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实践,合作探究,平等交流,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让每个人的独有的潜能得到充分的释放和发挥,使他们得到全面、自由、和谐地发展。

夜上海论坛 二、教育学基础――素质教育理论

(一)“素”、“质”的含义及素质的含义、特征、分类

夜上海论坛 1.“素”的含义:《说文解字》:“白致缯也,从系取其泽也,凡素之属皆从素,桑鼓切。”“素”[2]273的本义是:未经染色的白色丝绢。

夜上海论坛 2.“质”的含义:《说文解字》:“质:以物相赘,从贝从斤斤阕,之日切”[2]130“质”的本义是:抵押,如《战国策・赵策》:“必以长安君为质”。

夜上海论坛 3.素质的含义:

A.在古代汉语中,它一般泛指事物的天然性质或者人的天赋。如晋代的张华的《励志诗》:“如彼梓材,弗勤丹漆,虽劳朴斫,终负素质。”这里“素质”本来指梓木的品质,但借此比喻一个人的天赋、才质。

B.《心理学大词典》解释为:“素质指有机体先天具有的某些解剖和生理特性,主要是神经系统、脑的特性以及感官和运动器官的特性。”[3]650

C.教育学中的“素质”:狭义指人的身体器官及其机能上的特点;广义指以先天遗传的生理特点为基础,在后天环境(包括教育)的作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身体和精神各方面相对稳定的品质结构。

夜上海论坛 D.在英文中的“disposition”,德文中的”anlage”,法文中的”aptitude”,都是称为素质,是一个极其多义的概念.日本最权威的《新教育学大事典》:“素质一般是作为与环境对立的概念使用,各种倾向的综合体是素质。它分为身体性素质、精神性素质,特别是精神性素质又被分成智力性素质(智能)、感情性素质(气质)、意志性素质和精神活动三大种类,而这些概念属于此系统各种能力、各种倾向、各种素质的概念。”

(二)素质教育的含义、特点及主要观点

夜上海论坛 1.素质教育发端于基础教育的改革,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生的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全体发展、有个性发展的教育。

夜上海论坛 2.素质教育永远是不断发展的,不断变化的,不断创新的。科学性是它的内容,丰富性是它的内涵,多样性是它的形式,创新性是它的灵魂,优化教育过程,使之生动活泼、充满活力则是其精神实质。当然,“素质教育”是由“素质”加“教育”构成的一个偏正短语,也是一个集合概念,所以内容广泛,涵盖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自我教育、自我创造;“包括文化知识、音乐美术、劳动技能、为人处事、忠孝仁爱廉耻的教育;也包括家法家规、族规族法、乡规民约、传统习俗的教育;还包括胎儿教育、职业教育、终身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也是一个社会化的工程”[4]197。“每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时时、处处、事事都在接受素质教育;或者说在素质教育范围内进行着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学习、工作、生活、做人等”[5]53-58。

3.素质教育的特点。素质教育的特点是:A.主体性与成功性;B.基础性与发展性;C.全面性与个别性;D.全体性与个体性;E.内化性与外化性;F.理论性与实践性;G.交互性与层次性。[5]53-58。

夜上海论坛 4.素质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个性化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包括两个方面:A做人;B.做事。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我们的素质教育就是首先要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当然了解、尊重这些个体之间的差异不是为了消灭他们的个别差异,更不是把他们置于一个统一的标准的模式中加工出一个标准件,而是要根据他们的各自特点,因势利导,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的需要,分别给予支持、鼓励、引导、帮助,使他们的个性得到自由、充分、和谐、统一的发展。

夜上海论坛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将缺乏生机、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转变为生动活泼、民主协商、主动探索的课堂氛围,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心理学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

1.建构主义教学观:

A.教学评价:由于个人经历、成长过程、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不同,人们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也会不同,个体知识的形成取决于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合作而形成的理解。因此,评价学生对知识建构的标准,往往是看其对事物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教学目标:教师的责任是促进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建构主义教学更应该注重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从人出发,以人为本,真正把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放在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的首位。

C.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D.教学方法: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通达教学;自上而下的教学;情景性教学。

2.建构主义教师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给予者”。

3.建构主义学生观: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获得了丰富的经验、知识,这些知识、经验包括大量的错念、先见、另类框架等,它们是学生学习新的科学知识的唯一基础。

夜上海论坛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其个体差异,在合作、探究活动中传授知识、塑造人格。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学习观点。必须尊重学习者,必须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价值观;必须相信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够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并且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教育、教学过程就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发挥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过程;学习是人格的发展,人的本质是积极向上的、能够自我实现的,学习是人的固有潜能的自我实现过程。

在作文教学中,尊重学习者的愿望,提出不同的作文要求,采用有差异的评价方法,不断激励学生,从而不断满足他们的需求,促进他们不断进步。

(三)社会学理论基础

社会化的含义。社会化:“就是指个体在特定的人类社会物质文化生活中,通过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由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6]48。其实质就是人的需要与教育的辨证统一,是个体自我选择与社会教化的矛盾的有机结合,是个体和社会相互作用的双向过程。

夜上海论坛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强调学生的独立性、学生的自主与需求,进而促进其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四)写作学理论基础

1.现作学认为:从形式上看,写作是人们运用语言文字抒写思维成果的行为活动;从本质上说,写作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和抒发,而且也是为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进行精神生产的创造性劳动过程。

2.个性是不可重复的,而每一个人、每一个作家的这种个性的独特性,正是他(她)进行审美体验的个人独特性的基础。所以说文学创作只能在个体亲身体验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个体体验是包括文学创作在内的一切艺术创作活动的唯一途径。

夜上海论坛 3.写作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生命运动,就是一种鲜活的生命个体在言说生命和完成生命,是对自身充满了痛苦、欢乐等复杂感情的心路历程的真实记录。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立地写作的权利,要让他们写出自己想写的内容,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让他们在作文中无拘无束地倾泻思想感情的潮水,用一颗善良之心、真诚之心,去拥抱寻常的生活,从中感悟人生的真谛,触摸时代的脉搏,寻觅生活中的真善美,并将它们诉诸笔端,这就是我们作文教学的最高追求。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夜上海论坛 [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63.

夜上海论坛 [3]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4]陈磊.素质教育新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197.

[5]燕国材.素质教育概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53―58.

夜上海论坛 [6]邹害燕、柳礼泉、张君.社会心理学[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48.

[7]曹明海、李洪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夜上海论坛 [8]程达.教学目标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9]段建军、李伟.写作思维学导轮[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0]杜书瀛.文学原理――创作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