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经济的稳定发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国经济现阶段面临几个失衡问题,亟须在“十二五”期间进行调整,重新协调好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一是储蓄与消费或投资与消费失衡,二是经济增长过分倚重第二产业,三是经济增长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四是生态总体恶化趋势高未扭转,五是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努力缓解上述几大失衡问题,实现经济的再平衡,是促进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主要内容。相信在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引下,全面落实建议提出的各项方针任务,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定能稳定协调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首先是稳定发展。“十二五”期间,需要逐步缓解2003年以来经济超常规增长(其中“十一五”前四年GDP年均增速达11.4%)、连年突破了一般公认的潜在增长率(9%左右)而带来的资源环境不堪重负、产业结构失衡、社会建设滞后、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等矛盾。中国经济面临从追求数量规模扩张型向注重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历史性任务,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改革分配制度,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这就要求恢复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均衡,不再一个劲儿追求GDP短期高速增长,适当放缓经济增速至8%左右,以便致力于转方式、调结构,实现常态的可持续的增长。最近,货币政策已确定回归稳健,宽松的财政政策看来在一段时间后也会回归中性,以利于经济的稳定增长。
走向稳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20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后,外需和出口急剧下滑,大批出口企业停工或倒闭,上千万农民工返乡。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2008年11月,政府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启动四万亿投资等一揽子计划,2009年和2010年分别新增长贷款9.6万亿元和约8万亿元。这就使货币(M1和M2)增速大大高于GDP增速加CPI上涨率。2009年底,M2同比增长27.7%,超出年初预定指标17%十多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32.4%,增速比上年加快23.3个百分点。2010年货币增速仍处于高位,至11月底,M2增速为19.5%,M1为22.1%。其结果,是市场上流动性过剩,大量游资到处冲击,主要是冲击房地产市场,使房价2009年上涨25%,2010年上涨15%左右。接着是带来CPI的逐步攀高。年初许多权威机构和经济预测专家都认为2010年CPI涨幅将在7月份登顶,然后回落,但是CPI在7月份上涨3.3%以后,8月份上涨3.5%,9月份上涨3.6%,10月份上涨4.4%,11月份上涨5.1%,预计全年涨幅将超过计划的3%。2011年上半年CPI涨幅可能还要高一些,达4%—5%左右。当然,中国这轮CPI节节攀升还同部分农产品供应结构性季节性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有关。面对逐步加重的通货膨胀压力,政府正在用更大的力气抗通胀,一再重拳调控房地产市场,最近国务院又出台16条措施,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因此,今后为了逐步消化和吸收大量过剩的流动性,为了抵御主要发达国家实行定量宽松货币政策、零利率政策致使全世界流动性过分充裕容易导致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的冲击,政府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下大力气稳定经济、稳定物价,以保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201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确定2011年要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夜上海论坛 其次是协调发展。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而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坚持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中国经济现阶段面临几个失衡问题,亟须在“十二五”期间进行调整,重新协调好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一是储蓄与消费或投资与消费失衡,储蓄率太高,消费率特别是居民消费率太低,低得离谱(2009年只占GDP的35.1%)。政府正在采取措施,一些专家建议应逐步提高消费率并在“十二五”期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二是经济增长过分倚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我国人均GDP从2001年起达1000美元,到2010年增加到4000美元,但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并没有随着人均GDP呈几倍增长而提高,一直在40%左右徘徊,同现代化进程脱节。为此“十二五”规划建议已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服务业,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三是经济增长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资源环境瓶颈约束越来越突出,主要矿产品如铁矿石、精铜矿、原油等的对外依存度一路走高至50%以上。今后将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继续把节能、节水、减排等列为约束性指标缓解矛盾。四是生态总体恶化趋势高未扭转,祸及子孙后代。今后既要努力做到生态局部改善而且要求在总体上也要改善,建设生态文明。五是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基尼系数接近0.5,超过了0.4的警戒线。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3.3∶1,如加上医疗、教育、社保等公共服务的城乡不平等,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则进一步扩大为5∶1。注重公平分配,加快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和消费水平,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让人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今后五年最现实最紧迫的任务,已成为各界共识。
夜上海论坛 可见,努力缓解上述几大失衡问题,实现经济的再平衡,是促进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主要内容。相信在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引下,全面落实建议提出的各项方针任务,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定能稳定协调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中国经济现阶段面临几个失衡问题,亟须在“十二五”期间进行调整,重新协调好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一是储蓄与消费或投资与消费失衡,二是经济增长过分倚重第二产业,三是经济增长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四是生态总体恶化趋势高未扭转,五是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努力缓解上述几大失衡问题,实现经济的再平衡,是促进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主要内容。相信在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引下,全面落实建议提出的各项方针任务,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定能稳定协调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夜上海论坛 首先是稳定发展。“十二五”期间,需要逐步缓解2003年以来经济超常规增长(其中“十一五”前四年GDP年均增速达11.4%)、连年突破了一般公认的潜在增长率(9%左右)而带来的资源环境不堪重负、产业结构失衡、社会建设滞后、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等矛盾。中国经济面临从追求数量规模扩张型向注重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历史性任务,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改革分配制度,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这就要求恢复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均衡,不再一个劲儿追求GDP短期高速增长,适当放缓经济增速至8%左右,以便致力于转方式、调结构,实现常态的可持续的增长。最近,货币政策已确定回归稳健,宽松的财政政策看来在一段时间后也会回归中性,以利于经济的稳定增长。
走向稳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20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后,外需和出口急剧下滑,大批出口企业停工或倒闭,上千万农民工返乡。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2008年11月,政府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启动四万亿投资等一揽子计划,2009年和2010年分别新增长贷款9.6万亿元和约8万亿元。这就使货币(M1和M2)增速大大高于GDP增速加CPI上涨率。2009年底,M2同比增长27.7%,超出年初预定指标17%十多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32.4%,增速比上年加快23.3个百分点。2010年货币增速仍处于高位,至11月底,M2增速为19.5%,M1为22.1%。其结果,是市场上流动性过剩,大量游资到处冲击,主要是冲击房地产市场,使房价2009年上涨25%,2010年上涨15%左右。接着是带来CPI的逐步攀高。年初许多权威机构和经济预测专家都认为2010年CPI涨幅将在7月份登顶,然后回落,但是CPI在7月份上涨3.3%以后,8月份上涨3.5%,9月份上涨3.6%,10月份上涨4.4%,11月份上涨5.1%,预计全年涨幅将超过计划的3%。2011年上半年CPI涨幅可能还要高一些,达4%—5%左右。当然,中国这轮CPI节节攀升还同部分农产品供应结构性季节性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有关。面对逐步加重的通货膨胀压力,政府正在用更大的力气抗通胀,一再重拳调控房地产市场,最近国务院又出台16条措施,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因此,今后为了逐步消化和吸收大量过剩的流动性,为了抵御主要发达国家实行定量宽松货币政策、零利率政策致使全世界流动性过分充裕容易导致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的冲击,政府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下大力气稳定经济、稳定物价,以保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201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确定2011年要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夜上海论坛 其次是协调发展。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而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坚持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中国经济现阶段面临几个失衡问题,亟须在“十二五”期间进行调整,重新协调好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一是储蓄与消费或投资与消费失衡,储蓄率太高,消费率特别是居民消费率太低,低得离谱(2009年只占GDP的35.1%)。政府正在采取措施,一些专家建议应逐步提高消费率并在“十二五”期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二是经济增长过分倚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我国人均GDP从2001年起达1000美元,到2010年增加到4000美元,但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并没有随着人均GDP呈几倍增长而提高,一直在40%左右徘徊,同现代化进程脱节。为此“十二五”规划建议已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服务业,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三是经济增长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资源环境瓶颈约束越来越突出,主要矿产品如铁矿石、精铜矿、原油等的对外依存度一路走高至50%以上。今后将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继续把节能、节水、减排等列为约束性指标缓解矛盾。四是生态总体恶化趋势高未扭转,祸及子孙后代。今后既要努力做到生态局部改善而且要求在总体上也要改善,建设生态文明。五是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基尼系数接近0.5,超过了0.4的警戒线。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3.3∶1,如加上医疗、教育、社保等公共服务的城乡不平等,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则进一步扩大为5∶1。注重公平分配,加快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和消费水平,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让人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今后五年最现实最紧迫的任务,已成为各界共识。
夜上海论坛 可见,努力缓解上述几大失衡问题,实现经济的再平衡,是促进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主要内容。相信在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引下,全面落实建议提出的各项方针任务,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定能稳定协调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夜上海论坛 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有赖于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夜上海论坛 农业现代化带来农产品价格相对降低,会产生国民实际收入提高的明显效应,并对国民择业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增强国民创新活力。研究表明,食品价格相对越低(恩格尔系数越低),国民在择业时越会受到兴趣偏好的支配,增大职业岗位创新的概率。当职业岗位不被当作“饭碗”,而被看作实现人生追求的平台时,人们在择业时的胆子就大,并敢于为提高职业技能做长期投入,全社会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就有了动力。一个社会有了这样的内在要素,才可能成为创新型社会。
在提升效率的前提下相对降低主要农产品价格,使国民吃饭成本相对下降,有助于改变我国的“消费―储蓄”模式,推动消费创新,扩大内需,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我国国民的平均消费倾向显著低于发达国家,致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长期难以改变。导致这一模式的因素之一是恩格尔系数过高对家庭财务预算的影响:当人们对未来的食品保障充满忧虑时,会以高储蓄作为降低不确定性的应对手段。基本食材价格相对低廉还可减轻政府以食品援助穷人的财政负担,同时增加优化家庭财务预算的正向调节因素。美国的食材价格相对低廉,政府有能力给约1/7的家庭发放食物券,这无疑对美国家庭的财务预算有着极大影响,能够使美国国民的实际福利与经济增长相适应。提高农业竞争力,使我国农民在整体上由兼业小农转变为职业大农,会让农民成为中产阶级,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分割问题,从而实现城乡一体化。小农兼业虽然可以提高收入,但社会经济效率不高。如果农民保持小农状态,在竞争规律的作用下,无论怎样调整经济结构,其收入也不会赶上城市居民。依靠农产品的政府提价与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绝不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长久之计。只有让农民与农业经济充分卷入世界分工体系,才是农民富裕、农村繁荣的可靠基础。
夜上海论坛 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对于保持主要立足于国内供应的重要农产品的市场均衡,确保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是人口大国,如果重要农产品特别是谷物过度依赖国际市场,会放大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传导效应,加剧国内价格水平的不稳定。如果农产品价格波动过度,即使有国家储备来调节,也会造成财政负担,不利于国民经济整体协调稳定发展。如果重要农产品依赖国际市场,即使供应国不明显使用“制裁”武器,其某种“不配合”的策略就足以给我国经济稳定带来困扰。
农业竞争力弱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核心问题
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推动我国农业深度卷入国际分工,殊非易事。近年来,随着人民币稳步升值,国际贸易平衡有所改善,但农产品价格在国际比较中已显示劣势,这说明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不足。我国谷物已连年出现净进口,其中某些品种的进口数量已超过低关税配额。如果国内主要谷物的价格继续提高约60%,即使按照配额外关税标准,谷物的到岸价格也会低于国内价格,进口的压力将越来越大。这个趋势若得不到遏制,谷物增产将遇到“天花板”,价格提高将很难刺激国内产量的提高,财政补贴将有可能让进口商享受。
夜上海论坛 造成我国农业比较优势差的原因,一是农产品生产的劳动成本比较高。我国谷物劳动生产率平均水平约为美国的1%;按实际劳动时间折算,这个数值也不超过5%。而我国农业领域日工资水平已达到美国最低日工资的20%。劳动成本高缘于我国农业经济的纵向专业化水平低,农户经营规模过小。二是我国农业的技术模式内含了高成本因素。欧美的谷物生产一般为雨润农业,较少灌溉,极大地节约了劳动成本与固定设施的维护成本,并有利于大型机械耕作。而在我国主产区的谷物生产中,灌溉因素形成了劳动总成本的30%左右,近年华北地区越来越多的农户因灌溉综合成本高而放弃了小麦种植。三是我国农业的化肥、农药等流动性投入也比较大,单位面积使用的化肥量约为美国的3倍。四是我国农业科技转化率低。“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4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此外,财政支农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隐形成本。据不完全数据统计,去年我国中央加地方对“三农”的投入,在去除农村社会保障支出以后,仍为欧盟农业支出的4倍左右。
认清挑战的同时必须紧抓机遇
以人力成本为例,我国降低人力成本的空间有很大潜力。据笔者大略计算,如果我国全部农户数量减少到3000万户以下,其中谷物生产农户降低到1000万户左右,其余农户主要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则我国按实际劳动时间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将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动态地说,在这个水平上,农业居民的平均收入将与城市居民相当。如果按农村人口为农业人口的4倍计算,这意味着我国的城市化率必须达到70%左右。今后我国城市化率每年递增1.2%,大约在2030年前后可实现这个目标。
夜上海论坛 从土地资源状况看,实现我国农业竞争力跃升的目标也并不悲观。按最新资料,我国有耕地13538.5万公顷、园地1481.2万公顷、林地25395.0万公顷、草地28731.4万公顷。如果按耕地户均13公顷,园地户均2公顷,林地户均100公顷,草地户均300公顷计算,再加上养殖业对农户的吸纳能力,3000万户职业农民按适度规模经营标准所需要的土地资源是有保障的。我国草地的品质不好,承载牧民的能力较弱,但要知道,荷兰这样的牧业发达国家户均草地也不过40公顷左右,却达到了很高的产出效率。
夜上海论坛 我国土地产出效率提高的空间还很大。如果我国播种17亿亩谷物,每亩产出500公斤,大体达到美国旱作农业的产出水平,即可产出8.5亿吨的谷物,远远超过我国人口高峰期对粮食的总需求。只要有了成本优势,我国就还有潜力成为粮食出口大国。据笔者调查,甘肃定西地区发展旱作玉米生产,在没有灌溉的平常年景,每亩产量也能达到600公斤以上。近几年,我国在荒漠治理上也取得了骄人成绩,数十亿亩的草地有望提高产出效率。另外,从国际比较看,荷兰的人口密度超过我国3倍以上,但它通过土地整治,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竟能成为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我们这样一个传统农业大国有什么可悲观的?从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看,资源是制度与技术的函数。只要我们下大力气深化改革,提高农业的技术水平,我国农业的国际比较优势是可以形成的。
关键词:全民参保登记;统计应用;经济效益
夜上海论坛 一、统计学的普遍性与全民参保的相容性
统计思想发展至今,已成为探求各门科学真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其应用领域已发展至整个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经济等多个领域,统计学在社会保险中有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十八届五中全会统一部署在全国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工作。全民参保登记工作以社会保险全覆盖为目标,通过信息比对、入户调查、数据集中管理和动态更新等措施,对各类群体参加社会保险情况进行记录、核查和规范管理,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避免重复参保、重复补贴、重复领取待遇,提高公共资源使用效率。对于现代政府来说,统计学是达到特定的经济和社会目的制定长期或短期计划一种应用工具,全民参保登记工作要取得理想效果,必须用好统计学这一必备工具。
二、全民参保登记工作中的统计应用
夜上海论坛 通过对全民参保登记工作进行全面的分析,发现统计理论渗透于全民参保登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下面从具体的实施步骤中来阐述统计是如何服务于全民参保登记工作的。
(一)全民参保登记工作准备阶段中的统计调查方案。1、确定调查对象。全民参保登记的目标是把所有人员纳入社会保险范围,因此应以村(居)为单位,以全部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2、设计调查表。确定全民参保登记工作需要采集的信息,按照综合性、具体性、规范性的要求设计《个人信息采集表》,必填项目包括:人员姓名、身份证号码、参保状况、学历、就业信息等,其中家庭住址和联系电话,为后续摸清参保基数、社保卡应用、社保账单邮寄工作奠定基础。另外,从整个人社业务范围考虑,可以将学历信息、职业资格信息纳入调查范围,运用高拍仪采集相关证书的照片信息。3、确定统计调查方式。经过多年的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各地已经形成了区-镇-村三级经办平台,统计调查以村(居)为单位采取入户调查再逐级汇总上报的方式,由村(居)协理员根据常住人口入户采集信息,《个人信息采集表》由村(居)民个人填写,年纪较大或不识字的由协理员,由镇以及负责信息的汇总与录入。4、调查组织方式与经费预算。全民参保登记工作由当地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和协调,成立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为该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统筹协调和保障任务、措施、人员、经费、设备“五到位”,指导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二)全民参保登记工作实施阶段中的统计信息整理。1、按照大数据环境下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路,应开发全民参保登记信息系统,整合城乡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信息,通过与公安联网,建立全省统一的、以身份证号码为唯一标识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人员信息集中管理,有利于通过统计分析实现各类社会保险已参保和未参保人员的动态管理。2、督导检查与组织保障。建立全民参保登记信息调查工作的质量责任制,协理员对本村(居)采集信息数据质量负责,如果发现数据不实、有空项、字迹潦草的必须返工。区、镇一级要成立督导组,深入村户,监督《个人信息采集表》填写采集情况,指导相关工作。3、对人员信息的查缺补漏。人员信息采集以入户调查为主,同时在区、镇基层公共服务平台设立信息采集窗口,人员在办理人社业务的同时可以补充录入基本信息和证件资料。
(三)全民参保登记工作完善阶段中的统计分析评估。1、实现金保工程与人员基础信息数据库资源共享,按照统一的数据字段对数据进行归集,横向上与各类保险中现有的登记信息进行对比,纵向上与部省级平台数据进行对比,全面摸清本地区人员参保状况,通过对人员信息进行全面摸底,摸清未参保人员底数,可以对未参保人员进行精确定位,并对未参保人员数据进行分析,分类施策,进一步规范用工及参保行为,从源头上全面提升了扩面征缴工作水平和实际效果。2、通过对人员基础信息数据库数据管理,定期对参保登记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将有关数据分析报告,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对全民参保登记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总结,向省一级部门书面报告全民参保登记情况,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等。3、对各类群体参加社会保险情况进行记录、核查和规范管理,实现参保登记单位、人员的全员管理、动态管理、精准管理,通过查询对比,避免重复参保、重复补贴、重复领取待遇。4、挖掘对社保基金的预测分析能力。通过对人员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分析,进一步发挥全民参保登记基金监控的积极作用,为基金动态分析、预算、评估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为制定科学的保险基金运行提供。
参考文献:
[1]刘汉良.统计学教程[J].上海财经大学1997.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辩证关系;绿色经济
夜上海论坛 一、生态文明提出背景
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这一理论,它是我党在分析我国基本国情、战略需求和我国现代化发展路径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新的战略目标。并且随着党的十胜利召开,会议将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进行集中论述。可见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在“十三五”规划时提出五个新的发展理念,而且近年来我国始终强调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保定市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其工业结构以加工制造业为主,门类齐全。在农业方面,保定市资源丰富,农副产品种类丰富,其总体产量很高。从地理位置上说保定市地处京津冀核心,因此其发展速度对整个京津冀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但近年来保定的雾霾天气在一年中的天数居高不下,企业排污、浪费等现象依然存在。因此,本文通过清楚呈现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进而为保定市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一)经济发展的内涵
的绿色发展理念是把生态理论与现今时期发展特点相结合,又加入了东方文明而形成的新的发展理念。这一发展理念是全新发展理念,即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其中在这里着重强调两点:一是绿色经济理念。它是指建立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础上而创造的新型经济发展理念,它的根本目的在于人类获得更多福利、社会更加公平。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经济要环保。任何经济活动都必须以保护环境和生态健康为基本前提,同样一切经济活动都要做到利于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的健康发展。其二,环保要经济。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而获得经济效益,普及维系生态健康也是经济的增长点的观念。我们要树立牢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实施同志提出的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基本方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道路。二是绿色社会发展理念。绿色也就意味着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循环发展,同样也指人类和大自然和平相处。“十三五”期间的城镇化要着力推进发展的绿色化、循环化、低碳化,节约一系列的能源、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尽量不去损害大自然,有效推进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绿色社会会成为一个时代的航标,引领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夜上海论坛 党的十强调建设美丽中国,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把它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共同组成我国“五位一体”的新型战略目标,走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之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由四个层次有机构成:生态物质文明、生态精神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第一,生态物质文明建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载体,物质文明的发展是建立在良好的生态系统的基础之上的。生态物质文明建设要求我们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必须维护好生态环境、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二,生态精神文明建设。首先,必须形成和树立先进的生态理念。其次,弘扬和宣传生态道德观念。最后,使人们的行为发生改变。第三,生态制度文明建设。它的重要性在于为有益于生态的行为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制度,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及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系统,从而解决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促进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使得人民的生活富裕幸福。第四,生态行为文明建设。生态文明不能只停留在思想与观念的层面,更应该上升到一种社会行为实践层面。
(三)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夜上海论坛 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对立,表现为:从中国近十几年经济发展的情况可以看出工业化进程和生态文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是矛盾的,认为两者不可共存,只能实现一方面的发展,无法在保证社会良性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两者的和谐共生。一方面,在初期为了将经济发展上去,提高国家竞争力,将发展当作一切的根本出路,就出现了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特征的粗放型工业化发展进程,但却忽视了以保护环境、改善生态为特征的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反作用。另一方面,近年来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空前破坏,工业化就必须为生态文明做出让步,优先集中精力发展生态,直接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而忽略了当前中国的发展程度还需要工业化发展的辅助,为其提供物质基础。两者相互联系、相互统一。表现为:一方面,生态文明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的核心,显然易见,经济的发展也不能独立于生态环境而存在。另一方面,生态文明的建设同样也依赖于经济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经济的发展为其提供物质保障。生态文明是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利用和改造自然,有效地调整产业结构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而建立新型的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只有经济得到发展,那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问题才能得以解决。总之,经济的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的辩证统一关系。目前,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也相应提高,我们开始越来越注重协调发展,所以,我们应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理念,在生态文明观的指导下进行经济活动,那么经济的增长才会又好又快。所以,环境与发展问题解决的首要关键就是充分了解其症结在于利益冲突,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利益关系,也需要处理好人类自身的利益关系。
夜上海论坛 三、如何有效促进保定市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
我们既要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切实解决好贫富不均、社会公平等一系列社会发展问题,又要维护生态平衡,切实解决好生态问题,让人们都能获得幸福感。
夜上海论坛 (一)以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保定应使第一产业绿色增长。第一产业一直以来都肩负着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它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物质保证,也是我们“中国梦”实现的重要基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对于发展方式的方面,应该大力推进生态涵养型和循环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节约能源和环境资源。其次,全力提高农业和林业的生产效率,培育高效、稳定的新品种,同时推广绿色农业生态产品。最后,提高研发和科技创新水平,研究和开发先进的农机装备。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因地制宜,推广保护性耕作,采取节水、省肥的能源种植模式,使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得到体现,加强对农业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这就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减小了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提高了劳动生产利用效率,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进一步有利于激发了人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同感,更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另一方面,对于第二产业保定应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和绿色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可以使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达到双赢。一方面它全面提高了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实现物质的循环使用和再利用,这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这些技术的实现使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自然资源得到了节约,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更加融洽,更有利于促进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使得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可以顺利有效开展。
夜上海论坛 (二)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促进经济的发展
应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推进转型升级,不断壮大绿色生态产业,着力体现在农业和旅游业。对于农业来说,应发展绿色农业,夯实产业转型基础。可以从三方面来考虑:第一,实现以现代科学技术作支撑的绿色农业的发展。要大力推动标准化生产,尽早实现主要农作物的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建立以高效的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为目标的服务组织,着力降低防治病虫害;高效利用畜禽粪污做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秸秆还田及秸秆的有效利用。第二,实现以市场机制作牵引的绿色农业。培育农产品品牌,为产品贴上生态标签,这样消费者为绿色生产付费也同样愿意为信得过的品牌产品付费。等到建立了品牌,就能增强购买意愿。还要相应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发展农业合作社,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风险。第三,加强政府的引导。要实现发展道路的转型,即从依靠资源消耗转向资源节约、产品安全、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这就需要政府去引导。制定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如: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污染监测及治理也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对于旅游业来说应发展绿色旅游,加快产业转型。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要想的是资源的问题。旅游业可持续的发展,需要从教育年轻人抓起,应该让他们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态旅游的观念,我们应该坚持传承与发展并重的原则。第二,应该考虑规划。无论旅游业如何发展或者说对经济带来了多大的利益也要坚持“用地”底线的原则。即旅游业要坚持走慢而美的路线,要坚守的是生态型、休闲型、乡村型的旅游。并且应该注意所有的与交通运输相关的车辆和设备都是低碳的,在建设旅游业的基础设施时,使用低碳的建筑材料等,以提高能源使用的效率。第三,不可忽视的应该是创新。需要我们用善于经营的思维去发展。要延续保定市各个地区的自然延伸,应该以善意设计与经营为项目主张,营造优越的人文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可云.生态文明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D].北京大学,2014.
夜上海论坛 [2]沈满洪,程华.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M].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2.
夜上海论坛 [3]颜晓丽.保定两会[R]河北新闻网,2016.
夜上海论坛 中国加入WTO的日子正在临近,“入世”后的财税改革及其相关政策取向为各方所关注,在此试作简要讨论。
(一)入世带来的制度创新压力必然要求加快和深化财税改革
入世,是改革开放的中国和日益“全球化”的国际社会的共同选择,大势所趋。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应看到,入世将是中国经济管理体制模式与经济增长模式“两个转变”的一种催化剂,必然产生国外制度规范、竞争机制、科技水平、市场辐射等方面带来的冲击,增加中国调整经济机制与经济结构、提高科技含量的压力,短期看虽有痛苦,长期看却将是良性的效应,逼着我们上下一心,转换机制,加快市场化和现代化步伐,推进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靠创新调动潜力,焕发活力――竞争力是竞争出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要在全球化的大市场环境中发展确立的。
中国财税体制是政府经济调控体系和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有力工具,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但在许多方面,仍存在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新体制不相适应的矛盾。入世以后,这些矛盾将表现得更加明显和突出,因而入世带来的制度创新压力,必然要求我们加快和深化财税制度改革。
夜上海论坛 (二)对关税将分步调减并改进结构与管理
夜上海论坛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名义关税税率的算术平均水平,已由1991年初的42.5%,逐步下降为1994年的35.9%,1996年的23%,1997年的17%和2000年的15%。当中国成为WTO正式成员后,还将依照WTO的要求和自己的承诺,将关税进一步降低。根据协议,将继续有若干年的过渡期,分步实施,至2005年要把关税平均税率降为10%。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将合理调整关税税率结构,依照比较优势原则对国内产业进行适当保护;将继续严厉打击走私和大力清理、整顿、削减关税优惠减免措施,提高实际征收率(现仍大大低于名义税率);也将加快建立反倾销税、反补贴税制度。需要指出的是,我国进口产品中近半数是加工贸易的来料,对这些来料,现行规定是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流转税,允许在不提供确切担保的情况下,分散到各地自由进行加工,属于世界上最宽松的开放型全优惠征管办法,漏洞与弊病很大,今后可能的改进方向,是借鉴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把加工贸易纳入保税区、出口加工区或指定的保税工厂实行保税管理。其他不进入这些地点的进口原材料,一律照章征收关税与进口环节流转税,或缴纳一定数额保证金,在加工成品出口时,退还所征税款或保证金。
夜上海论坛 (三)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率,并扩大出口退税税种范围
中国出口产品的退税率经近年的调整,已达平均15%的水平,但仍低于一般产品17%的法定税率,留有一定的出口税负。另因现在采用的是生产型增值税,产品生产中使用、消耗的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劳务则缴纳营业税,除交通运输业外,一般也不得抵扣增值税,所以实际退税额是低于已征税额的,依据WTO规则和国际惯例许可的全额退税原则,今后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率,直至实行全额彻底退税,以加强中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另外,中国目前出口退、免税的税种只有增值税和消费税,而依据WTO规则,可退税的间接税,还包括营业税、销售税、印花税等。为加大鼓励出口的力度,今后可考虑把营业税和随同增值税、营业税征收的附加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列入退税范围。
(四)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按“国民待遇”原则减少内资、外资的税收优惠
在企业所得税方面,目前内资、外资企业适用不同的法规,外资企业所得到的优惠明显高于内资企业,这一政策旨在吸引外资,有其积极作用。但从发展趋势看,WTO的“国民待遇”原则和市场经济发展所需的公平竞争环境,都必然要求在今后适当时候实行两套企业所得税制的并轨统一(包括统一税前扣除规定和资产税务处理规定)。当然,为照顾外商实际利益和平稳过渡,不排除分步并轨或一般时间内保留一定优惠待遇的实施方式。
夜上海论坛 与此同时,“国民待遇”原则的普遍实行,还必然要求逐步取消目前内资、外资企业分别享受的名目颇多的税收优惠(现对内资企业的税收优惠主要侧重于劳动就业、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等方面,对外资企业则主要侧重于区域性优惠)。今后的方向是构筑所有企业一视同仁的税收环境,真正形成“一条起跑线”上的公平竞争。
夜上海论坛 (五)增值税需要转型
夜上海论坛 中国1994年财税改革后,增值税在生产、流通领域得到比较普遍的推行,已成为税收总收入中占据最大比重(50%左右)的税种。目前的一大问题是生产型的增值税不允许企业固定资产所含的进项税款得到抵扣,不利于鼓励投资和鼓励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因此有必要借鉴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考虑生产型增值税向避免投资重复征税的消费型增值税转变。由于受到财政状况的制约,中国增值税的转型很可能无法采取“一揽子”方式,而是仍然采取渐进方式,先在部分行业或部分项目实行,再逐步扩展到全部。加入WTO,可能会形成这种转型的更迫切的要求和更强大的现实推动力量。
(六)税费制度的配套改革势必加快
中国转轨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具有突出特点的问题,是政府各部门和权力环节的税外收费过多过滥,造成政府行为扭曲,企业、农民负担沉重,“民怨沸腾”(朱?基总理语)。乱收费的现状,也造成了对外资企业的不利影响,是外商设想、考虑来华投资时对投资环境的顾虑之一。近年政府有关部门已抓紧进行了清理整顿收费项目、取消不合理收费的工作,并研究准备了以道路、车辆收费改征税为突破口的“费改税”方案,将择机推出,农村税费改革正在实施,规费、使用者付费的制度建设和政府部门预算外资金进一步的加强管理,也将配套推出。加入WTO,会使税费制度改革的要求更为迫切,从而加快这方面配套改革的步伐。
夜上海论坛 (七)入世还将推动其他税种的改革和税收征管的加强
入世还将在其他税种的改革、完善方面提出新的要求,市场经济的国际惯例和普遍经验有望进一步得到重视和引为借鉴。现在可以预期,今后社会保障税的设计与开征将会提上决策的议事日程;财产税类的健全与发展(包括准备开征遗产税、赠与税等)将更受重视;个人所得税由分类征收转为综合征收的转变条件也要积极地逐步创造(如金融实名制,金融机构信息处理联网);地方税税种的丰富和必要税权的下放,在深化改革中也将会循序渐进。
此外,依法治税原则的实施和税收征管的加强将会不断取得进展,因为这些都是市场经济下健全的投资环境的必要组成因素,是与WTO并行和呼应的国际惯例与潮流。
就外商特别关心的方面而言,我个人认为,中国加入WTO和必然由此而加大其力度与步幅的税制改革,虽然形式上可能会减少外商原来享有的某些优惠,但总体上将提供一个更加适宜外商投资和长远发展的完善程度明显提高的税制体系、更加稳定的法治政策环境与公平竞争局面。
四、财税政策及改革方向的展望
(一)积极财政政策的相机抉择
夜上海论坛 2001年积极财政政策继续实行,但力度上还有相机抉择的问题。2000年经济形势的好转,既有近三年反周期调节中经济内生方面的积累因素,也有国内国际某些外生方面的阶段性因素,好转的基础尚不牢固。有几个突出的方面值得特别关注和作进一步的观察:
夜上海论坛 第一,民间投资的跟进状态如何。
夜上海论坛 积极财政政策的代表性事项是扩大国家举债规模,运用筹得的资金安排政府投资,从而在扩大内需的同时,改变市场预期,拉动民间的投资和消费趋于活跃,使整个国民经济回暖转旺。民间投资是否真的跟进了,是关于积极财政政策效应是否发挥到位的一个重要判断。2000年上半年,国有企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接近12%,民间投资的增幅则在6%左右,后者虽然比前两年的情况有所好转,但还明显低于国有部门投资增幅。全年的情况如何,统计数据要待2001年一季度得出。只要不能认定民间的投资充分跟进了,积极财政政策就不宜改变,以防止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夜上海论坛 第二,世界经济的变化趋势如何。
2000年世界经济运行情况较好,大部分时间中,最具影响力的头号强国美国的状态尤佳,欧洲、亚洲和周边国家的情况总体也不错,因而我国的外贸增长相当强劲,全年进出口总额增幅甚高(达30%以上)。但接近四季度时,美国经济已露疲态,人们甚至开始议论其如何避免“硬着陆”的问题,而2001年,另一关联密切国家――日本的经济恐难见大的起色,某些亚洲国家的状态甚至可能恶化,一些经济学家已经提醒“防止又一次的金融危机”。总体而言,我国2001年外贸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很可能明显劣于2000年,这样,外需减弱,扩大内需的任务便相应加重,从这个角度看,积极财政政策也有必要继续实行。
夜上海论坛 第三,深层结构调整、体制与机制转换的进展如何。
夜上海论坛 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直接表现为在经济运行状态层次上的政府支出扩张,而要解决好中长期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问题,仅靠这种扩张是不行的,必须利用这种扩张所带来的一定时间内的“喘息之机”(操作余地),努力化解深层的结构制约和体制制约,推进结构调整、制度创新、机制转变,深化政府、企业、市场诸方面的改革,从而为经济今后的中长期发展提供支撑。1998年以来,在推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工作有所进展,但客观地说,还有不少方面不能令人满意,结构、体制问题常常十分明显地表现为增长的障碍(试观粮食结构、钢材结构等的现状和“建个商品交易市场要盖112个行政图章”的事例)。因此,从操作层面看,在经济形势好转、但基础并不稳固的情况下,继续实行一段时间的积极财政政策,同时充分利用操作空间大力推进结构的调整和体制的改革,是一种追求长期发展的较合理的选择。
(二)税费改革和预算管理改革方兴未艾
1998年以来,在施行反周期经济调节的同时,决策层和实际工作部门对如下一点也逐渐形成了明确的认识,即要把运行层次调节与深层的、中长期的制度创新、机制转换结合起来。几年间,在财税制度创新方面的努力,突出地表现在经过酝酿、筹划、试点而渐具轮廓、方兴未艾的税费改革和预算管理改革方面。
夜上海论坛 1994年的分税分级财政体制,使各级地方政府消除了对中央“平调”本地财力的担心,改变了以往“藏富于民”、“藏富于企业”的行为模式,开始关心弄清本地财力的全貌和对本地预算内、外政府资金实行统筹协调管理运用。各地纷纷成立收费局来监督、管理行政性收费,实行预算外资金专户存储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在此形势下,1996年国务院29号文件进一步形成了全国性的清理整顿预算外资金并加强管理的指导规范;1998年之后,国务院更明确提出了“费改税”和税费改革配套的思路。税费改革的基本目的,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要求,促进政府行为的法治化、规范化,减轻企业、农民负担,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和建立有利于廉政的理财制度。近两年在清理中取消了近千项不合法、不合理的基金、收费,并加紧研究税费改革实施方案,原准备以道路、车辆的收费改收税为突破口,逐步推开,后因多方面原因,燃油税、车辆购置税的出台还需等待时机,但于2000年实行了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安徽全省和其他省选择部分县)。可以预期,2001年以后税费改革将出现新的重大进展,总体的走向将是形成政府税收、规费、公共设施和服务的使用者付费、经过规范的公共选择程序的集资、以及企业化单位经营性收费的各行其道、分流归位,从而大大提高政府税费征收和政府行为的规范化与合理化。
夜上海论坛 1998年以后,国务院、财政部领导明确提出尽快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在此导向下,一系列预算管理改革的举措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试点、推广,并逐渐在指导上形成了今后若干年推行此项改革的通盘考虑。这方面的要点包括:
――继续深化以推行招投标为主的集中采购为代表事项的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政府采购法》立法工作正在加紧进行;
――加快研讨试点和设计国库集中收付制度,2001年将在几个中央部门和部分省率先实施,2003年将全面推行;
――继2000年中央级在科技、教育、农业、社保四个部门试编部门预算之后,2001年要求将部门预算编报范围扩大到国务院所属的29个部门;
――2001年在国家计委等10个部门将开始试行定员定额和项目预算;
――酝酿现行预算科目的调整;
夜上海论坛 ――对财政部门内部机构设置作进一步调整,负责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部门分开,各司其职,强化制衡,并适应部门预算等改革举措的推行;
――健全预算编制程序,逐步消除每年年初一段时间的“法律空当”,强化人大预算工作委员会的作用以及公众参与的作用;
夜上海论坛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作为我国沿海经济发达的省份,经济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从1978年到2006年这28年间,平均的增长速度为12%左右。但是在此期间,有些年份也出现了大的经济波动。比如1989年只有2.5%,1992年却达到25.6%,高低相差23.1个百分点。根据经济发展的规律,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短缺经济时期,而且是在基础设施薄弱、环境压力不大、资源相对充裕的情况下,经济增长或高或低是难以避免的现象。然而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比如由温饱进入实现小康与现代化的阶段,经济增长就不能再延续越快越好的模式了,而是要考虑到多方面的约束因素,寻求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的增长。所以,在新的发展时期,江苏逐步形成了新的增长理念,力争保持高位持续稳定增长的状态,将经济增长的周期拉长,峰谷差缩小,波动的频率放慢。
夜上海论坛 近几年来江苏经济的高位稳定增长,其根本原因就是认真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具体表现在:
夜上海论坛 第一,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形成了江苏重要的增长极或增长带。沿江地区在江苏经济过去的发展中,是极具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资源(水)优势的地区,理所当然是最具增长活力的地区。沿江地区通过实施沿江开发战略,最大限度地配置和利用资源,形成沿江产业的集聚优势,必然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全省经济高位增长的带动地区。自2003年实施沿江开发战略以来,沿江经济增长明显超过全省的平均水平,基本保持在15%以上。
第二,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深化,苏北经济开始从低谷起飞。加快苏北发展,是江苏经济保持高位增长的重要环节。从实践来看,近几年省委省政府加大了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力度,通过加快苏北振兴,苏北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面貌有了很大改善,苏北经济增长也出现加快的势头。例如,2006年1月―11月,苏北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147.2亿元,增长21.2%,比苏南高0.2个百分点。苏北实际到账注册外资同比增长76.24%,分别比苏南及全省平均水平高38.8个和33个百分点。
第三,民营经济发展加快,所占份额逐渐增大。民营经济是天然的市场经济,最富竞争活力。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乡镇企业改革的基本到位,加之全民创业热潮的兴起,民营经济正在成为江苏经济增长中最有活力的部分。2006年,江苏民营经济总量在高位上实现再攀升,全年完成增加值9879.51亿元,同比增长15.3%,占GDP的比重在上年45.1%的基础上继续提升至45.8%,上升了0.7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6.3%,拉动全省经济增长6.9个百分点。
夜上海论坛 今后一段时期,由于就业压力、富民压力,以及环境和资源压力的影响,江苏经济仍然需要保持高位增长的趋势。因此在策略选择上,今后的发展应倾向于主要依靠发展方式的转变、区域发展重点的重新选择、新兴产业的发展等。具体包括:
推进苏南产业发展的技术自主创新。现在,苏南经济发展明显受到能源原材料、环境、土地等多重约束,新时期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主要是自主性的创新,具体包括利用外资模式的创新、产业发展主体的创新、具有优势技术的创新。利用外资必须强化与本土产业的配套,强化本土企业经济地位的提升,强化对外资技术的吸收、消化和创新,籍此提高对外部资源的利用水平和利用效率,培植具有长期发展优势的增长机制。
夜上海论坛 加快沿海开发及沿海等重要结点的建设。前几年,在江苏经济发展的区域选择上,人们讲得比较多的是,“山东、浙江的优势在沿海,江苏的优势在沿江”。近几年,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随着沿海高速、沿海铁路的逐步建成,江苏沿海发展的优势日趋凸显。在今后较长时期里,江苏经济发展正在由南向北、由沿江向沿海推进。沿海城市正成为重要的发展结点或增长极,将带动沿海和整个苏北经济乃至全省经济的加速发展。关键是在现有交通设施基础上,突出港口建设,填补上海作为经济中心的海运南移留下的空间。通过港口建设,建设大城市,培育大市场、发展大产业,扩大集聚与辐射效应,形成巨大的流量经济。
加快服务业发展成为主导性的产业。服务业发展作为新的产业分工的产物,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的推进,服务业发展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核心是要提升工业化的水平和改变人的消费理念、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制造业中注入先进的科技内涵,在产业分工中增加协作和专业化的因素,让人们的消费享受到更多完善的服务。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师角色;专业发展
夜上海论坛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一次重大变革,在课程教学上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理念上不再局限于单一知识的传授,更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课程内容要求体现时代性,倡导多样的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等。面对这些变化,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进行角色转换,怎样进行专业发展,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夜上海论坛 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将当前中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归纳为以下几点:
1.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在教学活动中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这是就管理方式而言。按照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管理者,在课程、教师与学生三者之间,教师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课程的从属品,没有自主发挥的空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看似永远是一对矛盾体。而新课标强调教学方式上的改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参与。因此,教师必须给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在学习过程中组织学生采取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一个组织者的作用。
2.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与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1]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需要教师的参与。教师参与其中,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还可以拉近师生关系,有助于师生关系的改进。
夜上海论坛 3.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新课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多样方式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对象面向全体学生。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适时引导,让学生体会自身价值,明确学习目的,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并且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将对学生的评价贯穿于整个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4.由“教书匠”变为“教育家”。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全新的教育理念对教师自身素质要求提高。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教”,要从单一的知识传授向学者型教师过渡,从“教书匠”变为“教育家”。新课程要求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从单一的依赖教材,向图书、影像、报刊杂志等多种媒介获取教学资源,同时还要将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中。这些要求是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不断学习来丰富自身学术素养,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与调研能力,向学者型教师靠近。
夜上海论坛 任何事物只有在不断的发展完善中才能促进自身的成长,面对新课程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与内容,中学语文教师只有适应这些变化,努力调整自身角色的转变,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实现自我的发展。
二.中学语文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措施
夜上海论坛 面对新课程改革在教学领域带来的新变化,中学教师不仅要对自身的角色重新定位,而且需要在转变角色的同时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结合中学教师的角色定位,将提升中学语文教师自身发展的措施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知识结构。新课程在语文课程设置上体现出综合化、多样化与个性化的特点,即课程内容上体现多学科的综合交叉、教学载体的多样化与授课方式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采取不同方法的因材施教,这对语文教师提供更大自由发挥空间的同时,在知识结构上透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教师的知识结构中,能够与时代精神相通,体现未来教师创造性和专业性的知识和技能明显不足”[2]现实情况与理想状态总会出现差异,因此语文教师需要调自身的知识结构。在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同时,需要了解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同时要具备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以及课程与教学论的知识,并根据实践教学的要求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适应教学需求。
2.落实新课程教育理念。新课程改革推行以来,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比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教育教学的育人功能等等,但是受升学、学业评比与考核等的压力,在实际教学中这些教育理念的落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新课程改革不是短期内就能完成的,这些新的教育理念要想全面落实,也非一日之功,只能循序渐进的慢慢落实。一线中学语文教师,需要认真领悟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内涵,并将这些教育理念落实到具体的实际教学中去。
夜上海论坛 3.丰富教学技能。新课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参与,因此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中学语文教师要想将教学过程进行的顺利完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中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采用多媒体的音视频技术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采用何种形式需要根据现实情况灵活处理。
4.加强教育调研,提高学术素养。“教育科研是教师发展的动力,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保障。如果把教师的专业发展比作宝藏,那么教育科研就是打开宝藏之门的金钥匙。”[3]根据中学语文教师由“教书匠”变为“教育家”的角色定位,中学语文教师需要加强教育科研能力。
当前许多中学教师教学水平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重视科学调研,不会在教学过程运用新理论与新成果,教研意识不强。因此,增强中学语文教师的科研能力首先要增强他们重视教育科研的意识,只有在思想上重视才会把时间与精力在教育科研方面倾斜。同时要时刻关注教学领域的最新成果,在教学过程中参与教育调研。理论结合实践,在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不断开发新的教学内容,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使课程的实施更加适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使教学的效果更加完美。
5.强化教育信念,增强职业道德。“教育信念是人们对教育理想、教育观念、教育理论及基本教育主张的确认和坚信。它是教师生活中的精神向导,直接影响教师的行为和发展方向。”[4]教学工作做好的一个前提是教师本人必须要热爱教育工作,具有较高的教育信念,只有在教育信念的引导下教师本人才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具备较高的师德也是做好一名教师的必备条件,高尚师德所形成的人格魅力会拉近师生距离,营造良好师生关系,对教学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面对新课程在中学语文教学上的新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只有不断的进行角色转变,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才能在教学工作中获得突破,实现教师的职业追求与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宛容.试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行为的变化.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4(2):84-86.
[2]黄红师.教师专业化发展之我见[J].基础教育研究,2005(6):12-14.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文化整合;协同发展;集群创新;“互联网+”
[DOI]10.13939/ki.zgsc.2015.43.139
夜上海论坛 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保证经济高速优质增长是区域发展的首要目标。从深层次上分析,文化在区域整合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新常态下,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保定文化整合研究不但有助于打造保定文化名城的品牌,还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后盾,并能够引导经济优质持续发展,更能提升区域凝聚力,扩大保定在京津冀地区的影响力。
夜上海论坛 1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保定文化整合的契机
夜上海论坛 自古京津冀地区位于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交界之处,为多民族文化融合沉淀之地,使得京津冀地区文化具有同源性,呈现出文化包容性强等特征,这种相同的文化根基使得保定文化可以依托北京及天津地区的优势资源来发展自身文化,如利用好京津地区群体文化消费需求量大,消费水平高等资源带动文化经济的发展。京津冀地区又因政治、经济等诸多原因,区域内又各自呈现出不同的特色。保定地区可以根据自身特色有效规避同质化竞争,打造自身文化名牌。
作为新兴朝阳产业的文化产业是经济文化,文化经济化,以其巨大的经济效益得到政府层面的大力支持,不论是“文化强省”,还是“文化强市”的规划提出,以及政策、资金、技术的支持对文化产业的发展都是一个契机。京津地区文化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与保定对口文化部门的合作加深,包括高校间、高校与企业间的合作加深,为保定文化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
此外,保定市地处京畿,交通便利,具有文化资源丰富、高校众多、人力资源相对丰富等诸多自身优势,能更好对接京津文化经济发展。
2 京津冀协同发展形势下保定文化整合面临的问题
京津冀区域文化既有历史的传承性,也存在演变的异质性,这使得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既有必要性,又存在不小的发展阻力。宏观上,京津地区明显的优势导致虹吸效应的存在对保定文化整合影响不小。微观而言,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文化管理体制亟待来理顺,管理文化部门从党委宣传系统到文化部门,如文物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还有一些协会等,且部门间沟通较少,造成部门和行业的分割,原本完整的市场产业链被断裂。对企业而言要接受多头管理,增加了交易的费用;就管理部门而言,无法完整的掌握整个行业发展情况以及对行业的发展做出快速的反应。造成掌握政策的不一定了解企业信息,了解企业信息的不掌握政策资金的现象,为保定文化有效整合带来了一定阻力。
第二,现有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不足,新兴文化资源规划不合理,整体开发、宣传、营销不到位。值得注意的是历史文化资源并不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唯一核心。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保定自身的特色,旅游和历史文化名城的打造是保定城市的一个名牌,但不是唯一可发展项目。将历史文化资源以新形式和方法呈现出来,才能更好融入进大审美经济、体验经济的发展趋势之中,才能更好地塑造出文化名城的形象。而这便需要与京津地区优势文化企业更广泛和深层次的合作。无论是从建设之初的规划和投资,还是到市场管理和运作,还是到后期宣传和维护,技术、人员、资金的支持是必要的,通过多种形式合作不仅能够节省成本,更能有效带动保定市文化提升。而在保定自身资源为依托的基础之上的建设,也能有效规避同质化竞争。
夜上海论坛 第三,以文化在经济所占比重和贡献率来论,保定文化发展趋势虽然稳步前进,但落后态势明显。整体性文化建构有待于提升,优质文化项目缺乏,文化基础设施薄弱,市民层面文化消费亟待开发,文化营销渠道不畅通等。诸多被动因素相互关联,制约着文化整合。
3 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机制下保定文化整合
夜上海论坛 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们生产和消费的大部分都是文化。加强保定文化整合能够更有效地带动保定经济持续、健康而高速的发展。
第一,利用互联网加模式,做集群创新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一种必然。如做科技产业区及开发区,保定市有些条件是不具备的,在这种情况下,推进整体创新战略,必然会碰到一些困境,如科技资源要素不具备、相关技术人员缺乏等。那么互联网和大数据能带来重要的突破,就是打破地域边界,通过相关行业集群模式,利用互联网时代的这个科学工具、技术工具,能够实现北京和天津优势文化产业园区对保定一些相对偏远地区,在技术资源条件不够密集的情况下的支持,通过互动共享,使得这些区域也能复制一些创新样板的集群,一些能够集聚的区域。文化科技融合业态是发展趋势,把握好趋势才能搭上“顺风车”,为经济发展提速。
第二,文化发展必须依靠创新,而在文化科技创新领域,在文化领域的建设政府从来都是“有形的”,而且应该是有为的。尤其是公共文化层面,政府的作为是不能缺失的。因为公共文化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如果公共文化也采取市场的方式会出现市场失灵的现象,且公共文化在文化中所占比重很大,但是并不能产业化,主要是政府来提供并承担。
能依托市场调节的文化经济,并不意味着政府完全放手,也需要政府的作为。这种政府有为并不是传统意义的直接出面干涉,而是利用政策指引和多方关系协调。首先要打破思想瓶颈,不仅要打破政府固有地方保护主义倾向的思维方式,更要引导优势创新型文化企业对外共享信息资源、科技资源才能实现互联网加模式下文化创新,建设相关文化产业平台,不止停留在表层网站建设和宣传招商引资上,而是深层次的互动,真正的交流。而这种思想交流和碰撞会引发更大的创新火花,创新理念通过保定地区较廉价的人力和产业资本转化为实际效益,不但会使文化企业保持优势地位,更会扩大其领先优势。其次,政府除给予小微文化企业,创业群体资金贷款支持外,还应引导创司对缺乏资金而又有潜质的文化项目予以支持。政府专项财政拨款毕竟有限,而文化投入相对来说需要长期资金及技术支持,且较短时间内不易看到利润。文化创业群体和小微企业由于自身资质原因,银行贷款较为困难。如大学生毕业依靠自己创意很难得到银行贷款,将创新理念转换为现实利润,而广泛吸收民间资本的创司又苦于没有好的合作项目,政府通过一些平台建设和有效的宣传,降低准入门槛,与创司合作,使优质文化创意项目落地。以保定自身发展来说,作为文化古城,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并未得到充分挖掘,也未和互联网加技术广泛结合。引进技术、加强创意的这种深层合作是日后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宣传及运用好资源优势,利用互联网加的技术建立一个共享平台的创业群,既能节省产业园区建设的成本,又能突破土地和地域限制,有效避免产业园区投资失误或是过度投资带来的弊端。
夜上海论坛 第三,文化发展要以人为本,将人的因素放在首要位置。移动互联的时代不仅改变了人的生存状态,也改变了人的需求,改变了人的生产消费娱乐模式,所以文化服务商提供服务模式也要改变。如果顺利的吻合了新型人类的这种需求,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自然就能壮大,取得好的社会效益。如果没有吻合需求,自然会逐步淘汰。文化消费群体按年龄、职业等划分有不同的需求,根据不同群体制定不同消费策略才能更有效地推动文化经济发展。总体来说,适应时代性的年轻层面文化消费需求旺盛,积极性也相对较高,审美经济和体验经济的时代到来,因而在发展保定自身文化消费中要突出新时代特色,提高文化产品档次,兼顾其他群体特别是乡镇文化消费,拉动文化经济快速增长。而打造文化城市,不仅仅是文化产业园区的建造,更是保定整个文化整体水平的提升。从饮食文化、城市街景文化、军校文化、民俗体育文化、绿色节能文化等全方位打造城市文化建设,突出时代性创意。此外,政府更应注重引导和宣传文化理念,培养市民素质,突出人文保定的城市特色。
强调人的因素不仅要从文化消费层面注重人的需求,更要在文化创新层面注重吸收和培养人才。文化产业建构及创新的关键是人才,没有人才,创新无从谈起,没有创新,文化体系建构处在低层次复制,毫无竞争力可言。驻保高校数量较多,但人力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和开发,人才流失现象较为突出。将创客和微客等新兴个人状态,通过大数据汇集到一个创业大平台,以互联网思维方式实现共享,需要政府和高校的投入及引导,不仅要吸引人才,更要注重从保定现有高校资源中培养人才。
区域经济发展可以说是带动整个国家经济走出经济新常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最重要的,也是最佳途径之一。文化发展又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驱动力,加强保定地区文化整合有利于提高文化对区域发展的贡献率,促进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亦对京津冀协同而高效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孟祥林.以旅游拨动河北经济――京津冀一体化理念下的发展对策分析[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09(2).
[2]陈旭霞.京津冀都市圈文化软实力建设思考[J].济南大学学报,2012(1).
[3]冯石岗.京津冀文化圈的渊源和载体[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2).
夜上海论坛 [4]苑帅民.京津冀文化产业圈区域链接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2).
夜上海论坛 一、“十一五”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期间,在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指导下,在全国上下特别是亿万农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2009年,我国粮食实现了总产10600亿斤,连续3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总产、单产双双连续6年增长,双双超历史最高水平,粮食总产量在较高的基数上仍然实现了6%的增长。粮食、油料、蔬菜、水果、肉类、禽蛋和水产品等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二是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一、二、三产业比重由2006年5.9:55.5:38.6变为2008年的27.6:45.3:27.2;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由2006年的49.8:3.7:31.5:10.2逐步优化为2008年的50.1:3.8:36.8:9.3。乡镇企业增加值由2006年的6.09万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6.20万亿元。三是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剔出价格因素,2006年农民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了7.4%,2007年比上年实际增长9.5%,2008年比上年实际增长了8.0%,2009年农民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3587元增加到2009年的5153元。四是农村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截至2008年年末,全国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为5595万人,2008年全年共有512万农民领取了养老金。截至2008年6月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覆盖,到2009年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4.0%;截至2010年2月,已有2328万户、4840.4万人得到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低保工作正向“应保尽保”的目标迈进;农村义务教育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对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促进了农村教育公平。
二、“十二五”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加速阶段,也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将面临重大的变化,农业农村经济的外部环境将更加多变,自身发展的要求将更加提高,支持的政策将更加有力。适应这一形势要求,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思路应重点突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以稳粮增收为主线,保持农业稳定。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6年增产,但在耕地不断减少,人口持续增加,需求明显增长背景下,粮食供求平衡任务仍然艰巨。要继续按照稳定面积、增加单产、改善品质、提高效益的总体要求,坚持粮食生产的“三条底线”,即: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着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确保我国95%以上的粮食自给率;实行更加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坚守全国18亿亩耕地的红线;提高粮食产量,确保人均粮食占有不低于400公斤。同时,加快推进耕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制度改革,形成集约、节约、高效用地的新机制。进一步完善对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增加对产粮大县的奖励补助,并加快研究其他相应的扶持政策。要加大粮食收购价格提升幅度,继续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和销售补贴。
夜上海论坛 2.以改革分配方式为手段,夯实发展基础。要改革收入分配体制,改变农业的弱势地位,改变农民在分配中处于被动和底层的局面,建立有利于劳动作为分配依据的社会初次分配制度,提高农民劳动在社会分配中的比重,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物质经济条件。加大转移支付等手段在平衡社会收入方面的调控作用,实行国民收入二次分配向农村倾斜的政策。要继续深入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强化农业发展的基础。
夜上海论坛 3.以培养农业人才为方向,培育新型农民。针对农村青壮劳动力日渐减少的现状,采取多种手段,培育一批有知识、有技能、有方法,乐于务农、善于务农,适应规模化、市场化、现代化农业生产新要求的新型农业生产者。要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开展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培养一批农业生产能手和农民技术骨干。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发挥其技术和人才培养的优势条件,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服务。联合有关部门选拔培养一批科技致富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农村产业致富带头人,带动周边农民的发展。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或者“一村一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农业科技服务;完善有关政策,引导有文化知识、有专业技能、有市场开拓能力的专业人才到农村发展创业,为农业产业发展聚集新生力量。
4.以转变发展方式为重点,促进提质增效。要转变传统农业粗放经营的方式,不断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效益,加强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生态农业产业、生物质能产业、农业创意产业、现代农业服务业等新型农业产业。要继续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资金实力雄厚、企业责任心强、科技管理水平高的公司进行合理的产能扩张或兼并收购,使农产品由数量向质量提高方向转变,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要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发挥科技在促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夜上海论坛 5.以农村经济组织为纽带,提升服务能力。要继续扶持和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技推广机构、龙头企业等农业农村服务主体。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尽快研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对从事市场营销、农资采购经营、信息服务、技术推广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农产品加工运输贮藏、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给予财政补贴、贷款支持或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并积极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承担或参与政府建设项目的有效机制,扶持其不断提升服务能力。继续支持各类农业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组织发展,充分发挥其开展技术服务、整合行业力量、提升谈判地位的功能。研究制定和完善在开展农业保险、组织实施有关工程建设项目等方面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各类农业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组织的政策措施。
6.以对外开放为导向,拓展发展空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的深入推进,我国农业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这一趋势,大力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要大力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既要积极吸纳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人才发展农业,又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科研单位和农业企业“走出去”,开辟境外农业资源开发新渠道,积极参与农业国际竞争;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加快建设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鼓励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投资开发外向型农业,扩大优势农产品和加工制成品出口。加强农产品进出口宏观调控,规范和完善农产品进口管理,建立农产品贸易快速反应机制,有效保护我国农业。
7.以统筹城乡为基础,促进社会公平。要彻底消除阻碍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各种要素的机制。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建设城乡统一的资源要素市场,加大金融扶持农村发展的力度,最大限度的吸纳农村人口、拓展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大力提高政府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形成农村教育、医疗、文化和社会保障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力度,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范围,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和保障标准,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三、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夜上海论坛 “十二五”期间,要在继续完善和深入实施现有各项行之有效政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出台新的扶持政策,以加快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1.继续增加农业投入。加快出台《农业投入法》,依法保证国家财政对“三农”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尽快建立农业建设发展基金,建议出台文件明确土地出让收益的一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的80%作为农业建设基金的主要来源,把这部分资金集中到中央农业部门统一调配使用。完善农村信贷体系,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引导各种经济成份投资农业,鼓励农民以多种形式参与农业的投资和经营。调整农业投入结构,使农业投入向农业科技研究、中小型农田建设和粮食主产区建设等方面转变。
2.完善各项补贴政策。坚持“补农民、补农业、补农村”的基本原则不动摇。在稳定“四补贴”的基础上,增加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完善补贴办法。大幅度提高对大豆、油菜籽等实行单一低关税且非常重要的敏感产品主产区生产者的直接补贴;全面实施农业生产保险补贴,继续推进家电、汽车、摩托车等耐用消费品下乡补贴政策,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补贴,实施草原生态补偿制度,适时开列新的补贴种类。
夜上海论坛 3.加强农业支持保护。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要在WTO规则允许的框架内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强对我国重点农产品产业安全状况的分析和研究;加快建立统一的、权威的全国性大宗农产品产业安全的监测预警系统,及时预警并制定相应应急预案;加强对种子产业的管理,完善种子产业体系建设,确保种子质量,切实保障农业生产。
夜上海论坛 4.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要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支持力度,对主导产品关键技术着力加强,力争在动植物遗传改良、节本增效技术、产后加工升值、动植物疫病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等重大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加快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加强对生物质能源相关技术和设备研发力度,制定生物质能发展战略;稳步推进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实施一批国家重大转基因工程,尽快培育一批抗病虫、抗逆、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新品种,提高农业战略性技术的储备水平。
夜上海论坛 5.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实施粮食和大宗农产品高产创建,经济作物集中生产,园艺作物设施化发展,畜牧水产健康养殖,大力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农业生物质能产业、现代农产品加工业、高效设施园艺业、有机农业、农业文化产业、现代农业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不断满足国内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加强动植物种质资源与育种、有机农业、循环农业、智能化农业等的建设,全面实现农产品优质化、营养化、功能化,实现农业的信息化、数字化、精准化,建成物质生态系统持续良性循环、功能完善、效益一流的新型农业。
今年年初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主要是经济增长率趋高,物价涨幅加大,货币供给增长加快,外贸顺差继续较快增加。
经济增长率提高主要受外贸顺差扩大影响
2006年第四季度以来,在投资增长趋缓的影响下,经济增长率也呈现回落态势。今年第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9%;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7%(3月份同比上涨3.3%,环比下降0.3%),涨幅比上年同期上升1.5个百分点。比较突出的是外贸顺差达46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31亿美元。综合三大需求的情况看,外贸顺差扩大是拉动经济增长加快的主要因素。分析外贸顺差的结构,一般贸易对国内工业增长的拉动更为直接。
夜上海论坛 物价涨幅提高,主要受食品价格的影响
夜上海论坛 今年第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2%,居住价格上涨3.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1.4%,其余商品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大体持平或略有上涨。食品价格上涨是影响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2006年10月以来国内粮食价格上涨,有其合理性,主要是由于粮食生产成本提高,消费和加工需求增长,国际市场粮价持续走高,以及国家按最低收购价“托市收购”。最近两个多月市场粮价已经趋于稳定。今年上半年和全年粮食价格将会保持基本稳定,继续上涨的空间很小。目前,国家掌握小麦、稻谷大部分粮源,调控市场的能力较强。预计食品价格难以持续上涨,消费价格的涨幅也不会持续提高。
夜上海论坛 货币供给量增加较快,主要是M1增长较多,这与股市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今年第一季度的货币供给增加较多,3月末,广义货币M2比上年同期增长17.3%,狭义货币M1增长19.8%。M1增加较多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企业扩大生产和采购;二是资金流向股市。考虑到股市开户增加较快的情况,股市对货币供应量增长的影响估计更大些。
综合来看,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特点,还不足以改变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
夜上海论坛 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短期难以解决
资金流动性过剩主要指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偏大。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2002~2006年,中国外汇储备由2864亿美元迅速增加到10663 亿美元。按照对应期的汇率计算,增加的外汇储备导致人民币资金投放约6.3万亿元,相当于同期M2余额增量的34%。由于结汇渠道的人民币投放属于基础货币,考虑到货币乘数的作用,增加的货币供应量还要大。因此,结汇已成为人民币投放的主渠道。为了控制货币投放的增加,近年来央行较多地运用了公开市场对冲操作的手段,并收到明显成效。但随时间的推移,因对冲操作形成的大量银行票据,正在成为货币投放的新因素,被对冲操作延迟的货币供给,开始加快释放出来。这些情况,对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带来很大冲击。
引起外汇储备增加的主要因素是外贸和外资的双顺差。从未来的外贸顺差情况看,预计仍将保持较大规模,这主要是由于:第一,国际产业转移带动了中国加工贸易出口大幅度增长。第二,国内竞争压力将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推向国际市场,例如轻纺、服装、家电等,而中国劳动力的资源优势,以及民营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推动了一般贸易出口大幅度增长。第三,受国内市场激烈竞争,以及替代进动的(国内产业升级导致很多产品国产化程度提高)影响,进口增速提高的空间不大。第四,汇率升值幅度不大,比较平稳,考虑美元对欧元贬值的情况、国内物价水平较低对进出口的影响等因素,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幅度更小一些。2005年6月至2006年7月,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升值4.56%,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2.71%,因此,汇率变化对外贸顺差的调节力度不大。从投资角度看,预计国外对我国投资仍将大于我国对国外的投资,主要由于:我国正处于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时期,经济成长性好,投资回报率高,同时劳动力、土地价格较低,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必然会吸引较多的外商投资;而国际市场资金流动性过剩,投资空间比较狭窄,竞争激烈,风险较大,必然限制中国向国外投资的增长。综合两个方面的发展态势,可以认为,外贸外资双顺差的格局还会持续一定时间。
调控措施得当,资金流动性过剩不会对宏观经济稳定产生大的影响
货币供应量偏大,直接的作用是扩张社会总需求,可以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个部分进行分析。
一方面,实体经济的需求,包括居民和政府的消费需求,企业和政府的投资需求,居民的住房投资需求等。目前这些需求的扩张受到不同的约束,货币供给增加对这些需求的扩张作用也受到一定抑制。具体分析,居民消费主要决定于家庭收入和财产情况,收支安排比较理性,受消费信贷等因素的影响不大。企业投资主要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目前投资风险较大,预期回报率较低,因此,即使资金比较充裕,对其投资行为的影响也不大。对于政府投资则需要注意,出于中长期发展目标,很多政府参与的项目亟待启动,对资金需求量很大,资金充裕的情况对其很容易形成推动。2006年在控制各级政府投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是控制土地供给,严把准入门槛,按照产业政策审查信贷资金等,对违规项目采取了必要的行政处罚。目前来看,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在这些措施的作用下,货币供给量偏大对政府投资的影响也受到一定控制。居民住房投资,主要受支付能力影响,2005年以来,为了抑制过旺的买房需求,在房贷政策方面作了必要调整,因此,住房贷款扩张推动买房需求扩张的可能性也较低。另一方面,实体经济的供给增长潜力则较大。2003~2006年,我国粮食产量由8614亿斤增加到9949亿斤,增长了15.5%。2002~2006年,轿车产量由70.36万辆增加到387万辆,增长了4.5倍;城镇住宅建筑面积由44.1亿平米(2000年)增加到107.7亿平米(2005年),增长了1.44倍;微型电子计算机产量由877.65万台增加到9336万台,增长了9.6倍;手机产量由8023万部增加到48014万部,增长了4.98倍;钢材产量由1.6亿吨增加到4.7亿吨,增长了1.93倍;水泥产量由6.6亿吨增加到12.4亿吨,增长了88%;烧碱产量由788万吨增加到1597万吨,增长了1.02倍;原煤产量由13.81亿吨增加到23.8亿吨,增长了72.3%;发电量由14808亿度增加到28344亿度,增长了91.4%。在需求受到不同程度的约束,而供给能力比较强大的背景下,物价涨幅不会很高,不会出现货币增发导致的通货膨胀。综合以上分析,货币供给量偏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大。
虚拟经济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股票、债券等证券需求的刺激方面。当前我国证券市场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股权分置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券商和上市公司管理逐步完善;受宏观经济向好的影响,上市公司业绩改善,一批国有大企业,包括国有商业银行、中石化、中国人寿等企业在境内上市。总体看,证券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大发展时期。货币供应量偏大,为证券市场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也容易推动相关需求过快扩张,引起虚拟经济过热和价格泡沫。如果股价上涨过快,一方面会重新造成极高的市盈率,重现投机性为主的股市格局,影响证券市场改革成果,对企业股份制改革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资本市场过热会通过企业资金增加,居民收入预期增加的链条,传导到实体经济,推动投资(包括居民住房投资)和消费需求扩张。这些对宏观经济稳定十分不利。
以上分析表明,货币供给量偏大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证券市场方面。稳定证券市场,是资金流动性过剩局面下稳定宏观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对策思考
夜上海论坛 鉴于以上分析,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之一是稳定证券市场。2006年以来,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较快,股指持续上升。稳定证券市场的重点,还是加强基础性建设,强化管理,完善规则,规范秩序。特别要严格管理违规资金入市炒作。同时,加强信息披露,注意风险意识宣传,防止盲目炒作导致的非理性需求膨胀。
关键词:城市传媒;文化产业;传媒;电信
城市传媒是中国近年来新媒体市场难得的好方向,也有利于文化产业的迅速活泛发展。文化产业,顾名思义,与文化密切相关,是现代网络世界的新宠,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生存发展的事业,结合先进的技术和长盛不衰的文化,推进城市传媒产业突破试点实施阶段,进入普及阶段。“城市传媒”的小苗正在我们身边渐渐发芽。
一、城市传媒的新产业形态定位
城市传媒新产业形态的形成主要是对原产业技术的融合、业务( 市场) 融合和企业组织融合等各个方面。
夜上海论坛 (一)城市传媒的技术形态
现在与过去相比,不会再过分依赖固定的传送网络线路和终端技术,不再把各种媒体设施与技术业务割裂开来,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巨大飞跃促成了现代媒体的简便化、生活化,将文档、相片、声音、信息转换成计算机能识别的数字,这就完成了传统电信、广播电视、计算业务的联合发展,同时淘汰了一部分过去的功能单一的信息产品,促进新的产业产品的火热发展,融合了各个产业原本独立的通信链。
可以把城市传媒简单的解释为各种网络形式在继续发展优势特点的基础上朝着一致的方向前进。从网络的各个层面来说,首先走向传送技术的统一巅峰,其次把网络连接起来便于共同进步,最后在功能和实用方面,交叉运行,同步起来,达到一软件多网络形式的目标。技术融合最重要的两方面是传输通信层和中间网络层。
夜上海论坛 (二)城市传媒的业务形态
如何在业务上达到融合,应该从技术融合得到的成果出发,把计算机网络、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进行拓展,推陈出新,取旧精华,去旧糟粕,延长产业链,铺开产业网络。计算机网络借助音频信号的发送接收可以达到降低成本减轻用户付费压力的效果,朝着这个目标发展也能够有效率的推进IP网络走向多媒体业务的支持。在电信业的发展中,保存了过去低速数据和语音传输的优点,并扩展到视频通信等宽带业务发展。广播电视网已经进入新领域,主要方向是数字电视、数据传输、电话业务、高清晰度电视以及点播电视,与此同时还要扩大其传统的有线电视业务。通过扩展这些业务使他们之前产生交叉。
夜上海论坛 (三)城市传媒的企业形态
夜上海论坛 三大产业从之前激烈的竞争关系转为队友关系,并行发展、通力合作,业务和市场的融合交叉促进了其相似产品的研发与出售,具有相互替代的特点,技术上的飞跃使他们之间又发生了竞争关系,三个产业即合作又竞争,形成良好的企业融合状态。新的融合关系的出现可以淘汰掉原来单独发展、竞争激烈的模式,在并行中互相竞争,在交叉中优势互补,有利于市场环境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大促进了企业的高速发展。诸如华数传媒这种优质企业,产业之前交叉融合,无法清楚判断其产业归属。
二、城市传媒集团产业发展经营管理创新
在未来城市传媒发展趋向平稳之际,会产生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叫做“大文化产业”,凯文・曼尼(Kevin Maney)曾经提出“大媒体产业”,用来概括包揽多个信息传播行业的大型传媒集团组成的产业体系,而“大文化产业”表达的是数字融合、媒介融合和城市传媒,通过跨越传统的产业界限,由信息传播技术形态升级转变带动产业形态的改变。进入新的阶段,产生新的产业管制并严格遵守,更好的服务于民众的信息传递。这就是对于新兴的文化产业的展望与目标。
夜上海论坛 大文化产业的进展可以由产业融合的不同范畴和发展状况进行划分。大文化产业,首先是本文重点解释的城市传媒问题,也可以简单的阐述为技术融合的进展,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依托,多项技术合理利用,极大的促进城市传媒的发展;其次是产业之间的融合,不同产业之间打破原有的严格的界限,实现不同程度的融合。具体表现在互联网行业、广播电视行业以及电信行业的融合,通过企业组织、市场、业务和监管的融合统一,跨越更远一步的障碍。最后是大文化新产业逐渐成型的阶段,在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方面,一个以互联网为生存基本,一个以广电业为核心业务,两相并行协调发展,从而能够覆盖全方位的信息产业文化。由此我们推出,这场产业的大变革将不止步于简单的在微观范围内的融合和改变,它会放眼于更广阔的大文化产业群的发展。当然,这是一次新的质变,是一个不断的融合和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进行组合和叠加,不同的技术形态、不同的产业形态充分结合,利用相互的优势作用形成最佳的效果,以达到最终的改革发展的目标。
三、结语
夜上海论坛 综上所述,文化产业的出现及运行是由大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构建出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的文化产业体系,使之结构合理,具有创新意识和可持续性,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怀亮,罗霆. 城市传媒集团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定位与经营管理创新[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01:18-20.
【关键词】会计计量属性;经济稳定
夜上海论坛 一、问题的提出
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会计的计量属性是解决“是多少”的问题,研究的是价值的属性。但是目前的计量属性都是滞后的,或者说是被动的反映。目前会计准则(2006)允许使用的会计计量属性有五个,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历史成本是滞后的,我们不用讨论。其他四个计量属性我们可以通过两类事件来说明被动反映的事实。首先说的是美国的次贷危机,这使得原本受世界各国推崇的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的地位发生了动摇。美国和英国的多家银行都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使得其财务报告中的账面数字螺旋式的减少,导致企业资产缩水。似乎为股东所创造的财富,都被公允价值无情的否定了,对于投资者而言,这强烈地冲击了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导致投资者的信心锐减,出现了市场上对资产恐慌性抛售的行为,造成恶性循环,严重恶化了次贷危机,从而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很快席卷了整个国际金融市场。其次是现在国内的通货膨胀,2011年各种商品的价格都在攀升,所以各个会计主体又再螺旋式上升的计量自己的资产,其价格远远偏离其实际价值,市场显示繁荣假象,从而导致商品的价格更高。所以有人说,会计对这些情况的蔓延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我认为这都是会计计量被动反映的结果。
会计应该是反映客观的经济情况。那么什么叫做客观。客观应该是经济稳定发展的反应,当经济的发展出现扭曲的时候,那么会计也要按扭曲的事实来反映吗?
夜上海论坛 二、假象的构建
夜上海论坛 会计的不断发展的目标就是要真实客观的反应现实的经济情况,并对决策有支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后,会计理论界对资产内涵的定义从“成本观”转向了“未来经济利益观”,这就要求计量属性必须要反应计量对象的未来经济利益这一根本属性。计量属性从而变得的更加丰富。
但是即是是计量属性丰富了,也还是被动的接受市场反应的结果。例如公允价值的使用,准则这么解释其定义,在公平的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使用有个前提,就是存在活跃的市场的交易。但是当经济发展扭曲时,市场定价就失灵了,那么还按照准则的要求来做账务处理,肯定公允价值不公允。就难免掉入入推波助澜的漩涡。
对于这种情况,FASB最终决定对准则相关条款做出调整,给予公司管理层更大自由来决定计价方法。IASB修改国际会计准则相关条款,允许企业把手上的金融投资工具重新分类,对非衍生工具的金融资产毋须按市值计入损益表,从而避免必须按市值计价(Mark-to-market)的结果。
夜上海论坛 FASB和IASB这样做的前提假设是:市场参与者在得到所有可以获取信息的基础之上,可以合理理解资产、负债和交易。但是我们知道市场参与这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在经济出现扭曲的时候,他们肯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会计处理方式。而FASB和IASB却把这种会计处理的权利交给了企业管理当局,我认为这是不妥当的。也就是说,企业管理层所做的计量未必是最符合经济稳定发展的客观事实的。
因此,为了避免公允价值计量不能简单依赖活跃市场下的交易价格,应该“通过对价格上涨和下滑时间长短,涨跌幅以及市场流动性的判断,以及借助估值模型和假定条件,来确定金融资产的价值”。(王岩,2009)
夜上海论坛 本文就是从价格上涨或者下降的幅度上提出自己的假设。为了避免单个企业组织掌握不了应当获得信息的充分性,而做出不恰当的反应。我觉得应该设置一个商品价格随着经济发展正常发展的波动的区间,在这个区间内,企业可以有自主计量权,价格的波动超过了这个范围,就只能按区间的最高价格或最低价格来计量,这样就不会被动的去反应了,而是在经济发展出现扭曲的是时候,去主动稳定反应商品的而价格,从而稳定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如图所示:
夜上海论坛 这种假设的前提是:
夜上海论坛 1.会计域不存在规则性失灵。也就是假设制定准则的机构比企业界更掌握更多的信息,更能把握经济发展的稳定趋势。
夜上海论坛 2.经济稳定发展的趋势可以合理的预测。也就是我们可以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我们可以合理的预测经济增长或者降低的幅度,经济的指标最终反映在商品或者劳务的价格水平上,从而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也应该在一定的幅度内变动,否则就是不正常的。就表明市场定价的机制失灵。
三、实施可能存在的问题
夜上海论坛 1.经济稳定发展的状况,我们可以预测吗,怎么量化?经济稳定的含义通常是指要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经济稳定还包括有经济增长的内容,就是指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通过定义来看,经济稳定在三方面有定量的指标,也就是说政府明了经济稳定的标准值。当经济的发展偏离这个标准的时候,或者说偏离的幅度超过一定水平的时候,就意味着经济发展出现问题了。例如中国目前的经济稳定发展就遇到很多状况,物价上涨压力加大、房地产面临调整、制度制约消费性持续扩张、贸易摩擦不断增加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余斌,2010)从会计计量的角度看政府宏观调控的目的就是让经济在稳定的范围之内发展,让企业去自主的对资源和权利进行计量。政府不会过多的干预。但目前经济发展的程度很复杂,有时会超出企业可控的范围。这时政府必须运用自己的信息优势来规范会计的计量,从而使经济能稳定的发展。
2.在虚拟经济领域,会计对象的价格被动的被资本力量扭曲。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的手段,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本身并没有价值,但是它有价格,它可以在短时间和小范围领域,操纵扭曲会计对象的价格。这是资本的逐利的本质决定的,由于经济的全球化和资本的社会化,使资本集中的程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集中以后就要扩张,就要逐利。针对这种国际资本的流动和逐利,政府监管的压力很大。也给政府预测经济稳定发展的趋势带来很大的困难。经济稳定发展的幅度界定不清楚,就无法明确政府和企业对会计计量的权限问题。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M].人民出版社,2008,12.
[2]吴联生.当代会计前沿问题研究―创新与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5.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作用
夜上海论坛 一、分析农村经济管理
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国家及社会进步有着重要意义,农业发展中的经济管理工作为一项重点内容,需要根据当今社会发展环境及发展形式、政策方针等进行全面管理。根据地区情况对经济管理目标及形式进行确定,对农村生产、消费及支配等进行分析,保证农村经济发展逐渐走向正规。
夜上海论坛 二、分析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性作用
夜上海论坛 农村经济管理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指导现代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市场经济已经发展成为经济主体,农村经济发展应该着力于经济体制角度,将个体经济活力有效激发,这种发展积极性一般来源于自利行为,农民可以根据自身努力满足自身发展及社会发展情况删除。从此角度出发,要想促进现代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将农民自身潜能进行挖掘,将农业经济管理加强,保证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农村经济管理不仅仅可以采用合适的手段进行农村经济的辅助,还可以保证国家采取有效的经济政策。农村经济管理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支撑,一方面能够为现代农村经济发展指引道理,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方法,避免农村经济在实际发展中迷失方向,利用此将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及效率全面提升,保证其能够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求。
夜上海论坛 三、分析农村经济管理未来发展趋势
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国家经济基础上对其提出了非常高的发展要求,管理水平已经得到了逐渐提升。
夜上海论坛 (一)农村经济管理思维需根据实际进行转变现代农村经济的稳定建设及发展已经让农村经济管理模式逐渐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建设,此种管理方式已经与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各项内容充分结合,管理工作主要从农村经济加工产业链出发,对于产品质量、安全及加工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观具体内容,农村经济管理模式的不断进步将会对农村经济模式进行不断优化。
(二)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现代社会当中的各个行业发展都在被信息化管理影响着,其中包含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经济的信息化发展已经与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多个内容进行了结合,使用科学方式将农村生产力不断转变,将农民自身经济能力提高,促进农村经济建设的稳定发展,从而提升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提升农业管理效率。现代社会的信息化发展建发展从目前情况分析来讲,已经对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非常大的改变,为整个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贡献,这不仅能促进经济建设,还能提升农业在我国经济体制当中的地位。
夜上海论坛 (三)农村经济管理产业化农村经济产业化的出现已经带动了现代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及建设,农产品发展迅速。农村经济与其他经济组织进行的充分合作能够将其发展空间扩大。其他合作组织与农村产业进行的有效合作能够将农村经济生力扩大,合作组织同样能够保证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合作组织进行结合,促进整个农村产业机制的稳定及合理发展。我国很多中大型企业都能够在实际发展中无形带动农业产品影响力,将农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让农村生产逐渐朝着标准化方向发展。
夜上海论坛 (四)进行管理制度改革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管理制度对整个经济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管理制度的改革能够将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各类影响因素及障碍进行清除,让农业发展更加平稳健康。对经济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及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建设。
1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夜上海论坛 1.1 农村农业基础相对薄弱
改革开放后,受到我国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影响,农民家庭收入水平逐渐提升,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而在此背景下,国家认识到工业建设的重要作用,开始大力支持工业经济的发展。但是在我国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部分地区缺乏规范化管理,导致大量的耕地资源遭到破坏,对农民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即使针对破坏的耕地国家已经给予了一定的经济补贴,但是耕地的减少对农业基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严重限制了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国家农产品保障供给平衡也受到不良影响。
夜上海论坛 1.2 农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夜上海论坛 近几年,我国各地区农民为了进一步增加家庭收入,改善家庭生活状况,一般会选择农闲时期到城市中打工,甚至部分农民直接放弃了土地耕种,完全以在城市中打工为生,但是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并且这些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工就业竞争压力,农民工就业困难,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大量农村劳动力的不合理转移也造成农村地区农业生产水平下降,农民对农技创新不够重视,务农积极性降低,严重限制了农村农业的发展,不利于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1]。
夜上海论坛 1.3 城乡经济差距仍然存在
夜上海论坛 城乡?济差距问题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城乡经济差距的存在造成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教育文化等建设水平偏低,无法有效支撑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我国政府部门要想真正推动农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就应该针对城乡经济差距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为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夜上海论坛 2 新时期推动中国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主要措施
针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新时期政府部门在充分分析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可以从以下角度探索相应的经济建设措施,为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
2.1 合理转移农村劳动力,提升农民整体素质
农村经济的建设发展实质上是提升农村生产力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因此在建设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应注意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为农村生产力水平的逐步提升提供良好的支持。同时,在提升农民整体素质的基础上,在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应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合理规划,保证既能够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也可以推动农业发展[2]。具体而言,一方面应该发展农村地区职业教育,对广大农民群众实施相应的教育和培训,提升农民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农村住房保障、医疗保障、教育保障和社会保障等工作现状,全面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样,在提升农民素质的基础上合理控制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就能够打牢基础,有利于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夜上海论坛 2.2 引入资金,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进程
夜上海论坛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在建设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人才资源短缺和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因此要想推动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政府部门还应该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多渠道引入资金,争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保证农村经济获得持续稳定发展。同时,在建设农村经济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农村金融税收杠杆的作用,将更多的信贷资金向农村地区引入,以充足的资金支持加快农村经济建设发展进程。
夜上海论坛 2.3 优化农业生产组织方式,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在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引导农民群众以市场为先导,结合市场需求探索科技化农业生产工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3]。具体而言,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开展农业生产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引入先进生产技术、优化种植品种,实现增产增收,促使农产品、畜牧业以及水产养殖业等都得到良好的发展,保证农产品的附加值得到有效的增强。同时,在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挖掘地区优势,全面加强第三产业建设,以第三产业发展带动农业经济发展,为农业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支持。唯有如此,农村经济才能够真正实现健康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也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