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高中生物学科活动范文

高中生物学科活动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中生物学科活动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中生物学科活动

第1篇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微课;生物教学;应用

微课顾名思义就是微缩而短小的课,它借助视频技术将教学的单个知识点内容录制成5~8分钟的微视频,并应用于教学中。微课的核心是课堂教学视频,这个视频的内容可以是教师对某个知识点的讲解或与课堂有关的教学视频,也可以是围绕教学内容辅的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传统课程相比,微课时间短、内容精、针对性强,深受广大师生欢迎,本文通过实例从四个方面介绍微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以供同行参考。

夜上海论坛 一、创设精彩情境,激情导入新课

夜上海论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设计得好,使得课一开始就给学生以激趣、激情、激志、激疑、激思、激智,让学生以最佳学习状态进入所学内容,就为一堂课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反之,开始时的几分钟抓不好,出现形式化、假问题、偏离真实情境、牵强附会攀搭、不能引发正迁移,就会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的完成,甚至还会关系到整个教学的成败。因此,教学引入是高效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如果能在刚上课之际,播放一段像、图、声并茂的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学视频,就可以有效聚焦学生关注点,引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唤醒学生智慧。

夜上海论坛 当然,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够充分挖掘一个主题情境所负载的教学情境,并搜集筛选资料将其制作成微视频。在教学《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时,可以先播放一段震惊全国的2004年大头娃娃事件或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视频来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奶粉怎么了?通过让学生了解重大社会事件来激发学生学习蛋白质的热情。在教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教师可以首先播放新闻报道《生物圈2号》,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地球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引起学生思考自然、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夜上海论坛 在教学《胚胎工程》时,可以播放视频《多利羊的诞生》,在教学《基因的表达》时,播放视频《人体的阿波罗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两者展现了人类探索生命、改造生命、揭开生命奥秘的灿烂的前景,以此点燃学生的梦想,为他们的明天插上腾飞的翅膀。

二、利用微课资源,突破教学难点

高中生物学的内容多以微观领域为主,已经从细胞水平深入到了分子水平,其具体变化是微观的。很多生命现象、生化反应、代谢途径等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学生也无法深刻感知,而微视频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于一体,化静为动,化虚为实,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视听等感官的需求,搭起思维递进的脚手架,降低了认知难度,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如《细胞的增殖》这节中,增殖的具体过程是一个较难理解、较难记忆的知识点,若在课堂中直接通过教师讲解和课本的简单呈现,显然无法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即使通过实验课借助显微镜对学生进行了该节的感性认识,但每个时相的切片似乎也并不能让学生理解整体的变化和意义。如果教师通过动态的微课程来演示细胞增殖过程的具体变化,并将每个人为区分的阶段分别演示,再总体连接成一个连续的过程,配以文字解说,让学生去体认微观物质的变化细节,就能有效地前串后连、突破时空局限了。同理,在《神经调节》中兴奋的传导是一个难点,如果用微视频模拟兴奋在神经元内和神经元间的电位变化和突触内递质的释放过程,以及电位传导和化学刺激的转化,学生就很容易在头脑中形成刺激――膜电位变化――突触递质――膜电位变化这条一体化兴奋传导路线,从而准确理解兴奋的传导机制。再如,在《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节中,关于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如果只利用静止的图片来做演示,是很难真正让学生理解这一问题的。但如果给学生视频动态演示DNA的结构、解旋过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的转录过程,m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最后完成翻译过程合成蛋白质,表达出基因控制的性状,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其他诸如: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及功能特性、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DNA结构与复制等,无不如此。可见,制作形象逼真、动态直观、富有立体感的微课程,会使微观问题宏观化、宏观问题模型化,有助于解决教学重难点、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三、展示探究实验,提升学生能力

在人教版教材中有大量针对学生的探究实验。如必修一中的“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必修二中的“探究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必修三中的“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等。由于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或课时不足的影响,这些实验时间长,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教师多选择用讲述法或观看教学录像的方法开展,使得学生对这些实验毫无体验,听得索然无味。如何既能顺应国内实验教学尚在发展中的现实,又能为学生的实验体验开辟更大的空间呢?微课就发挥了作用。

夜上海论坛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材中“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节的“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探究性实验,对巩固光合作用过程原理、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和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时紧张、实验设备不齐、教师教学任务重等问题,特别是该实验耗时长,而且实验中间有大量等待实验现象的时间无法得到合理利用。大部分教师对这一实验的处理常常是课堂上讲实验,不再安排学生做实验。如此一来,该实验形同虚设,没有达到教材编写者的期望和要求。鉴于以上情况,教师可以在本节课进行微课教学,既能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又能真实地呈现实验过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以上教学的实际情况,可以录制三个短小精悍的微视频。分别探究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三个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夜上海论坛 四、广泛联系生活,提高学生兴趣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更是将“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可见,只有回归生活,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课程和教学,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倡导生活化教学,就是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强调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重视并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和促进学生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实现学生生活世界和学习领域的统一。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这本教材中展现了生物学科夜上海论坛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中的“果酒与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中的“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等专题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并日益成为高考的热点。如何能够将果酒、果醋的制作以及微生物培养过程展示在学生面前又不耗费大量的时间?微课无疑又是最佳选择。

在网上有很多关于果酒、果醋制作的操作视频。但是这些视频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讲述制作的流程,没有突出学生必须掌握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条件,而这两点却是高考的热门考点。教师可以针对以上情况,将视频进行剪辑拼接,中间再配以对知识重、难点的分析讲解。学生既能观看到果酒、果醋的酿制过程,又能将教材中枯燥的实验原理形象化,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2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生活化 有效性

一、高中生物课堂的现状

1.课堂活力不足

目前,许多高中生物课堂都会出现课堂氛围沉闷、严肃,“满堂灌”的现象也时有出现,缺少小组讨论和自我探索的时间,许多内容都必须让学生死记硬背,课堂活力不足;没有结合学生的生活,学生对生物学习不积极,甚至排斥,造成厌学情绪的产生。

2.教师的上课方式陈旧

夜上海论坛 部分教师忽视了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在传授相关知识的时候缺少实例导入,缺少情境教学,从内容到形式都缺少与生活的联系和实用性,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不感兴趣。

3.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对

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差、态度不端正、自觉学习的意识不强,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对老师所讲知识没有兴趣,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也没有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仅靠死记硬背,没有掌握学习方法。

夜上海论坛 二、“生活化”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为了改变上述的状况,我们可以进行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改革。

夜上海论坛 教学应该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周围的事件中,获得最直观的经验,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理解、掌握所学知识,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的生活经验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生活讲生物,体现“生物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运用生物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可以使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更加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主动参与探究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进入课堂学习的时候,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中形成了自己对周围事物发生现象的理解和看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教育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与教育关系紧密,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达到教与学的最好效果,因此,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有效的。

三、“生活化”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途径

夜上海论坛 1.课堂教学导入生活化

教学一旦离开了生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物课本中很多知识都可以和生活巧妙地结合起来,生物教学不能离开学生的生活,必须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创设情境,创造充满生活气息的生物课堂,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欲望,教师要在生物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使课堂教学导入生活化,贴近生活,学习生活。

夜上海论坛 例如,洗衣粉的使用在生活中十分普遍,每一位同学都对洗衣粉相当熟悉,在学习酶的活性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现场试验,比较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的区别,加酶洗衣粉因为加入了蛋白酶、脂肪酶等,去污能力更强,让学生通过这个事例思考酶是什么样的物质、化学成分是什么、酶的活性与哪些因素有关、需要注意什么等问题。

夜上海论坛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新闻,以新闻热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乐趣,将生物知识转到新闻热点上,结合相关生物知识,将课堂教学导入其中。例如,甲型流感传播速度极快,疫情受到全球的关注,以此为切入点,让同学结合免疫学知识,对流感疫苗引起的免疫反应做出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夜上海论坛 2.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

生活就是人们的日常活动,学习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学习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二者一体,都来源于生活。生物课堂教学内容必须要回到生活中,教师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生物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选取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内容,将生活问题和学习内容充分联系起来,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自己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中深切地感受生活。

3.课堂教学过程生活化

夜上海论坛 课堂教学过程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体现生活化、开放性和创新性等特点,激活课堂氛围,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课堂教学过程生活化,让学生体验生活、启迪思维,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探索和实践活动为主,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者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情境,以形象、生动、具体的场景帮助学生进入情景体验,从而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实现生物教学过程的生活化,体验运用知识的成功与快乐。在教学的环节中引入生活元素,不断加强生活和学科知识的联系,让学生通过生活,用正确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强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的导入、运用和延伸,提高课堂活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达到高效课堂教学。所以,课堂过程生活化,使学生能够获得真正运用知识的机会。

四、结语

课堂教学生活化,主要强调教学在内容上和过程中要联系生活和学生的实际,目的是实现生物教学的生活化和实用化,生活与教育是紧密相关的,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 学生活动 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80112

夜上海论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利用一定的学生活动,丰富生物教学,让学生“乐学”生物。那么,教师应设计什么样的学生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应以什么角色出现呢?下面笔者着重分析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学生活动设计。

夜上海论坛 一、设计话题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计学生活动,首要的是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关注,引起学生共鸣;再引出一定的生物话题,让学生结合话题进行讨论活动,从而逐渐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生物“伴性遗传”这一课时,教师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设计话题讨论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两张红绿色盲检查图,里边有数字和动物,让学生看图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数字或动物。这个图片情境竞猜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引出文字材料,科普“红绿色盲是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最后,教师出示一份权威的统计报告:我国男色盲患者的比例为7%,但女色盲患者的比例为0.5%。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为什么我国女性红绿色盲发病率远低于男性?你能用所学习的生物知识解释吗?这样设计话题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课堂氛围逐渐活跃起来。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需求来设计话题活动,这样效果会更好。

夜上海论坛 二、设计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生物学习能力

学生主动获得知识比教师传授获得知识印象更深刻。生物学是一门极具探索价值的课程。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探究兴趣,顺应新课改潮流,设计一定的探究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

夜上海论坛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生物“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这一课时,教师针对性地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主动的状态下完成知识学习。探究活动的主要内容为:1.基因控制与生物的性状主要有什么途径?2.基因与性状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吗?结合以上探究问题,学生以异质分组形式进行高效合作学习。需要明确的是,探究活动的设计是基于学生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基础上的,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为了避免学生“跑题”探究,教师要注意监控课堂,有收有放,以调控者、参与者等多重身份参与课堂,保证探究活动的顺利展开。学生思考后,开始与组内人员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当学生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时,教师要立即进行引导。探究活动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探究生物的能力。

三、设计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生物实验能力

夜上海论坛 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的传统实验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学生的主体性也得不到突出体现。为此,教师应设计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学习的实验活动,以逐渐提高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

夜上海论坛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生物“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这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本次实验的主题是“探究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教师可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然后依据所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并总结出实验结果。在这次实验活动中,从实验的步骤设计,到实验操作过程,再到实验观察,最后到总结实验结论,学生都全程参与,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利地完成了实验。在学生进行实验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实验的详细步骤列出来,再结合实验主题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假设,从而避免操作不误、条件限制等导致实验失败的不利影响。实验结束后,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呈现本组的实验结果,然后综合所得观点。这样的实验活动使学生由“看”变“做”,兴趣逐渐增强,实验能力逐渐得到提高。

夜上海论坛 四、设计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生物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课外活动。生物课堂上的学生活动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和学习需要,因此,教师有必要设计课外活动,让学生的内在潜能得到发展,并且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个性的发展。此外,设计一定量的课外活动,是课程改革的呼唤,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要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物学习实际,设计多彩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