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范文

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范文

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

第1篇

为了解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所面临的一些新问题,也可以说是为了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中央从去年以来密集出台了多项政策,助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休闲农业现在在国家层面也定义为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新型的战略性产业。国家大力推进这一些列新政,一方面说明了中央对发展休闲农业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满足新常态结构调整的需要。

特别是中央今年发的一号文件,把休闲农业的内涵和主要任务说得非常清楚,提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依托农村的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宝贵资源,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要强化规划引导,设立产业基金,从国家层面进行政策的创设以及资金方面的整合。要积极扶持农民发展休闲旅游业合作社,从国家层面来讲,还是要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特别提出要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开发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休闲旅游项目。社会资本进入休闲农业将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要加强乡村生态环境和文化依存的保护,发展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风情的特色小镇。要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魅力村庄以及宜游宜养的森林景区。同时要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休闲度假产品,这些在休闲农业版块里面都可以做出来,要做得各有特色、更有魅力。要通过盘活农村闲置的房屋、集体的建设用地、四荒地、可用林场和水面等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文件还专门强调要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的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作为整个国家建设的基础支持。

二、推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夜上海论坛 休闲农业从富裕农民、繁荣农村的角度来讲,可以将农村的闲置土地利用起来,现在农村闲置了很多的土地,并且这些土地资源是非常宝贵的。

要使农民闲暇的时间充实起来,现在农民不富裕是因为有效劳动时间很短,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可以使农民不仅从事第一产业,还可以从事二三产业,可以大大增加他们的收入。可以使富余的劳动力流动起来,使传统的文化活跃起来。

夜上海论坛 要通过发展休闲农业使村庄变成景区,使田园变成公园,使劳动变成运动。要把空气变成人气,农村这么好的空气资源,可以让很多城里人去享受,不仅可以吃喝玩乐,还可以带走喜欢的农产品。

夜上海论坛 通过发展休闲农业,使农业的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旅游功能、教育功能得到综合的发挥。

发展休闲农业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有效途径。到2014年底,我国休闲农业的主体达到180多万家,接待人数达到10亿多人次,经营收入达3000多亿元,带动3000多万农民受益,近年都保持在了10%以上的增速。

发展休闲农业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有效手段。特别有美丽乡村情结,提出美丽中国里面的美丽乡村,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通过发展建设可以整体改变农村的基础设施,使城市的很多资源都能够延伸到农村去,把农村的山水林湖作为一个共同的生命体去美化,这样也为城里人创造一个良好的休闲环境。

三、休闲农业产业的发展趋势

夜上海论坛 休闲农业产业是国家战略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来讲,乡村旅游现在是最火、需求最旺盛的,同时贯穿了农业的一二三产业,把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农业新的业态,也是现代旅游和现代消费的新业态,所以发展休闲农业符合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符合市场需求,符合大众的期待,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发展休闲农业是利城、利乡、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是一个朝阳产业、新兴产业。2015年我国的休闲农业旅游达到22亿人次,国内的总旅游人数是40亿,乡村旅游达到22亿,国内旅游达到人均857块钱的消费额,乡村旅游只有200块钱的消费额。游客数量在迅速增加,并且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带动就业的能力非常强,2015年达到550多万从事休闲农业的农民。另一方面,人均消费还比较低,表示提升的空间、发展的潜力还非常大,很多产品还没有开发出来。

从休闲农业来讲,它的客群主要是本地化、家庭化,出游率高,一到周末,大家都想到农村去,享受一下清新的环境和空气,所以这也是它的特点,并且是以休闲度假为目的,回归生态的乡村体验,是引领当前和未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主要形式,要充分挖掘乡村资源的特点形成特色。

本地城市家庭旅游休闲者是乡村旅游的主要客群,包括儿童、学生、老人市场的开拓都有很大的潜力。从休闲农业来讲,主要具有本地化、城市化、家庭化、科普化的特点。

1.产业之间融合加速

夜上海论坛 休闲农业以前是大家去农村转一转,吃一吃农家饭,在村庄里转一转,很单调的、很简单的方式,现在与旅游、科普、教育、养老、养生、地产、文化、运动、影视等产业和行业之间的跨界融合,在不断加速,不断催生出了一些新兴的产业,这个产业在蓬勃发展,休闲农业也是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

夜上海论坛 2.装备水平显著提升

现在看我们休闲农业的项目,很多都是高科技含量的项目,整个环境由于硬件装备的提升、技术的提升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从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来讲,由于现代技术装备的提升,有了很大的改善。

3.经营主体更加多元

现在很多返乡的农民工、学生都投身到休闲农业的创业之中,同时现在休闲农业跟乡村旅游正在成为社会资本投资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的重要领域。

4.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从开始的自然发展阶段、农家乐的低端消费到现在需求升级、快速发展,到大景区、大园区,到规范标准、水平提升,现在到了乡村酒店等,所以从品质提升这个角度来讲,正处于一个迅猛发展的阶段,国家的政策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新兴的业态各种融合在不断涌现,发展模式不断创新,总体布局不断优化,消费的需求也在个性化、多元化。

夜上海论坛 5.个性需求导向日益明显

夜上海论坛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消费群体特征、消费习惯、个性需求等都带来新的业态涌现。

夜上海论坛 “互联网+旅游”推动个性化旅游定制时代的开启,通过“互联网+”以及大数据,为休闲农业提供了很好的渠道。现在自由行、主题游发展得越来越快。

6.创新模式盈利模式不断丰富

我们要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核心和切入点,探索开发农产品的众筹、认养农业、托管农业、文创基地、休闲地产等相关领域,带动休闲农业产品的融合,提高了社会资本投资休闲农业的成功率。

四、共享产业融合发展新机遇

通过前面的内容可以看出,产业间的融合形成了休闲农业一些新的业态,农业内部通过发展休闲农业也促进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现在的发展重点就是要在丰富类型和融合集聚上实现重大提升,在文化传承和创意设计上实现重大提升,在产业升级和利益共享上实现重大提升,在人员素质和设施改善、规范管理和生态保护、典型示范和氛围营造上实现重大提升。

休闲农业融合发展的方向,主要是在生态治理与大地景观的融合、新农村建设与乡村风情的融合、科技创新与旅游业态的融合、原乡文化与旅游体验的融合、生活方式与旅游行为的融合、公共服务与旅游服务的融合、农产品与旅游商品的融合,等等。本文仅列举几个成功案例,以供参考。

夜上海论坛 1.农业公园――山东省苍山国家农业公园

该项目主要有农业科技、产品销售、生态餐厅、农事体验、农业节庆等,现在已经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6年五一游客人数达到50多万,全年达到了上千万,带来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建了十个主题园区,形成了乡村旅游综合体。借助景区打造景观农业、体验农业和节庆活动,加上游乐设施,形成农业公园。

2.农场度假村――新加坡的克兰芝农场

夜上海论坛 该项目每年接待游客50多万,由36家农场组成了这样一个农场度假村,每个农场有自己的特色。每个农场都有旅游休闲的业态和盈利模式形成了一个群体。业态有别墅度假酒店、餐馆、啤酒花园、种植园等。越来越多的农场注重综合性的旅游开发,在以农业资源为基础的休闲农业领域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价值。

3.乡村酒店――北京密云山里寒舍

该项目把原来的古村落改造成乡村酒店群,非常有特色。因为临近北京,消费层次也比较高,原来这个村庄属于闲置状态,现在通过公司进行整体打造,形成了“农业+商务娱乐+养生康体+体验休闲”的业态,形成了高端的精品酒店,每个院子每晚在1988―8800元的范围。引进马来西亚的酒店管理公司进行管理,是比较高端的乡村酒店,在这里形成了很好的融合。

第2篇

在中国休闲农业发展早期的自发发展阶段,多数休闲农业经营者品牌意识不强,不注重品牌建设,导致项目形象模糊,品牌影响力弱。目前,全国各类休闲农业经营实体都开始重视创意品牌策划,注重面向乡村旅游消费群体打造市场吸引力。品牌的终极目标是归宿感,成功地塑造一个品牌,需要完成一个相当漫长的客体心路体验过程。创意是品牌塑造的先期策划,休闲农业发展历史相对较短,历史沉淀型品牌相对较少,因此创意设计就成为休闲农业品牌塑造的重要基础。创意策划完成以后,品牌塑造是一个实践创意和履行创意的漫长过程,市场是检验创意策划和品牌塑造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夜上海论坛 第一,“诚信、低碳、环保、生态”是休闲农业创意品牌策划的基本要素。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业态,休闲农业的消费群体主要是距离较近、相对固定的人群,诚信显得更为重要。“低碳、环保、生态”实际上是一组交叉的概念,低碳强调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环保强调区域环境质量、景区环境状况以及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生态则强调和谐、协调、绿色和安全(包括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诚信、低碳、环保、生态”都是基于解决社会焦点问题切入的,容易获得社会认同,创意策划一般都应考虑这些基本要素。

夜上海论坛 第二,创新具有特定文化感染力和市场冲击力的发展理念。旅游消费者具有在旅游过程中了解文化、学习文化、体验文化的心理需求,这种心理需求的满足,既包括对未知文化的渴望,也包括对文化的过程感受和心理共鸣。文化感染力强调对消费者的心理共鸣,激发消费者的参与欲。因此,休闲农业的创意策划应注意挖掘、传承、弘扬特定的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以激发消费者的参与欲和心理共鸣。例如,“绝壁上的古纳西族宝山石头城”、“城市文明尚未触及的查济村”、“西宁乡趣农耕文化生态园”等,对于身处闹市的城市居民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吸引力。市场冲击力强调对消费者的心灵振憾。“幸福在哪里,开远告诉你”,这一创意,很容易使你产生去开远看看的想法;一听到“开心农场”的名称,可能不由自主地想去感受一下那里是怎样使人开心的。

夜上海论坛 第三,创新具有乡野魅力和技术含量的休闲体验模式。休闲农业既是一种农业生产经营实体,同时也是一种旅游资源,但它始终不能脱离农业、农村、农民这一中心主题。休闲农业的阵地在农村,田园风光、山水风景、乡风民俗、农业文明(包括传统农耕文化和现代农业技术)、乡野风味等,都是其重要特色,立足于休闲农业的特色资源,创新具有乡野魅力和技术含量的休闲体验模式,对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例如,“中南百草园——清风拂面;风挟松香,啾啾鸟语;无市井之喧哗,似山野之情趣”、“梦寻廊桥:隐藏在田野间的奇迹”、“响水湖王大姐农家院让您体验原汁原味的农家生活”等,都是较好的创意策划。

夜上海论坛 2要素组合集约化趋势

夜上海论坛 休闲农业的要素组合集约化,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1)作为乡村旅游资源,休闲农业经营实体集成当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田园风光、乡风民俗以及农业生产设备设施和生产过程等,为游客提供了游憩度假、休闲观光、娱乐欣赏、生产体验、科普教育等多样化的旅游资源,为乡村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

(2)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产业形式,休闲农业集成整合了中国生态农业运动、庭院经济、一村一品以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等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巧妙组合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及其他农村工副业等生产经营项目,灵活运用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的独具特色的高效益生产系统,从而体现出更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休闲农业重视农村文化产业或文化消费项目与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和渗透,注重将精神层面的文化内涵以物质文化和多样化的文化表现形式展示给旅游消费者,鼓励旅游消费者直接参与或体验这种过程,激发其心理共鸣,实现弘扬传统文化、繁荣农村文化事业。休闲农业以农业为依托、以农村为阵地、以农民为主体、以城镇居民为客源,使城乡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为环境,实现了大农业与大旅游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了更大跨度的要素组合集约化。

(4)进入21世纪后,休闲农业迅速发展,政府积极介入休闲农业的指导和引导,逐步形成了区域整体推进的特色化休闲农业集聚区,这类休闲农业集聚区主要集中在城市周边、名胜风景区边缘、少数民族地区、传统特色农区等,实现了地域分布上的集约化。近年来,随着工商资本的大量投入,休闲农业经营实体积极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大型休闲农业园区占地数百上千公顷,日接待规模最高可达上万人。休闲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有利于经营实体拓展生产性项目和规模,增加文化消费项目,规范接待条件和设施,专业从业员人管理,扩大乡村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打造休闲农业大品牌,实现休闲农业的整体提升。

3技术集成模式化趋势

休闲农业继承和发扬了中国生态农业运动和庭院经济建设的成果,使各类休闲农业经营实体表现出明显的技术集成模式化趋势。20世纪80年代,受国际生态热和环保热的影响,国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生态农业运动,生态农业的建设成果,使农业在发扬传统农业优势、吸引传统农业精华的基础上,形成了立体生产技术、循环养殖物质能量多级利用技术、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等一系列生态农业技术,以及以基塘系统、稻萍鱼系统为代表的多样化的生态农业体系,实现了农业从单一种植或单一养殖向综合利用资源和空间的方向发展,为休闲农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庭院经济迅速发展,巧妙地将各类生态农业技术和生态农业体系应用于庭院生产中,形成了中国庭院经济建设高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庭院自净生产系统、庭院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庭院空间绿化美化系统等,为农家乐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南方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西北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为代表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在服务三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国各类休闲农业经营实体都很注意继承和发扬生态农业和庭院经济建设成果,多样化的生态农业模式或庭院经济模式在休闲农业经营实体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和应用。与传统的生态农业模式或庭院经济生产模式不同,休闲农业强调模式的优化设计和要素间的量比关系,使模式具有更高的综合效益。

夜上海论坛 近年来,工商资本投入建设的休闲农庄或休闲农业园区,一般都根据园区的面积、区位特征、地形地貌、旅游资源状况等进行了科学的规划设计,使园区内的种植业项目、养殖业项目、农副产品加工或其他工副业项目具有更优化的系统结构和功能,实现了产业链的合理衔接。同时,在休闲农业规划设计中,根据品牌创意策划,将文化消费项目和文化内涵与生产性项目进行巧妙的对接、融合或嵌合,使生产性项目成为承载农村文化的载体,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休闲农业的技术集成模式化发展,使各地涌现出了丰富多样的田园观光休闲度假模式、生产体验果蔬采摘模式、有氧运动和素质拓展模式、农业新技术示范科普教育模式、手工艺实践和农耕文化体验模式、民俗文化演艺和农事节庆模式等,多样化的模式在同一休闲农业集聚区的合理布局,为休闲农业的品牌打造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夜上海论坛 4生产建设标准化趋势

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农业部门和旅游部门的高度关注,政府部门开始介入休闲农业产业的指导和乡村旅游业务的规范化管理,陕西、四川、湖南等省分别制订了休闲农业或乡村旅游的地方标准,农业部正着手制订《农业观光采摘园建设规范》、《休闲农业星级企业(园区)建设规范》、《农家乐建设规范》等行业标准(规范),着力推进中国休闲农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全面提升行业的整体水平。随着休闲农业的不断发展,在生产建设标准化方面,突出休闲农业集聚区的品牌建设以及基础条件的改善和提高,积极推进以生产体验、生态观光、人文创意、生活服务为重点的产业功能区建设,不断提高休闲农业产业的自我发展能力、核心竞争力和对外影响力。在生产体验区建设方面,强调特色产品标准化生产与示范,围绕具有特色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建设标准化的种植和养殖基地,配备必要的标准化生产设施,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标准化生产与示范,有不少休闲农业园区的食用农产品达到了A级绿色品标准,并能承载生产、体验、观光、采摘、科普教育等基本功能,整体提升农业生产过程体验服务、农产品采摘服务、科普教育服务、游憩观光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在生活服务设备设施建设方面,注重游憩服务辅助设施建设,游憩区内建设了必要的给水排水设施、供电设施、交通设施和公共停车场等并有专人管理;休闲农业重视餐饮和住宿条件建设,具有完善餐饮设施和良好的防蝇、防尘、防鼠、防火设施,客房舒适、整洁、卫生,床上用品注意突出地域特色并形成统一风格,给游客形成了价廉物美的良好印象。休闲农业经营实体,重视农耕文明和民俗文化挖掘、保护与传承工作,通过当地典型的农耕文化整理和展示、民俗文化演艺和传承、传统手工艺展示和体验,实现创意策划品牌化。一些大型休闲农业园区,结合农业生产过程和自然生态条件,依托生产性项目,着力打造大型农业景观,充分利用自然生态景观,尽可能安排不同生产季节的特色景观,尽可能增加园区内的游憩资源。

5资源利用循环化趋势

休闲农业的资源利用循环化遵循3R原则,其中减量化(reducing)是指通过适当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尽可能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污染排放的过程,这主要是针对乡村旅游过程中所形成的生活污染物,通过垃圾回收和集中处理实现减量化;再利用(reusing)是指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多种方式地使用物品,以防止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休闲农业是种养加结合的复合生产系统,通过系统内的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完全可以实现系统的自净生产;再循环(recycling)是把废弃物返回某一生产环节,作为原材料融入到新产品生产之中,如畜禽粪便作为废弃物,可以作为沼气生产的原料;沼渣作为废弃物,可以用于生产食用菌等。按照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而设计的良性循环休闲农业园区,某一生产环节的产出或副产品是另一个生产环节的投入或生产原料,使得系统中的物质、能量多次循环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转换率和资源利用率,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并有效防止废弃物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在进行休闲农业规划设计时,通过人工食物链设计,将多种生产性项目,通过食物营养关系连接起来,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在资源利用循环化方面,沼气发酵、食用菌生产、腐生动物养殖对实现系统内物质能量多级利用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最典型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是,种植业生产的副产品和秸杆作为养殖业的饲料,养殖业生产的畜尿通过沼气发酵生产沼气能源,沼渣沼水作种植业生产的肥料,实现系统内的良性循环。

夜上海论坛 休闲农业重视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除对植物秸秆和残体、动物排泄物等生物质能源的循环利用以外,根据当地特色资源情况,在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等开发利用方面,涌现了许多建设典型,这类项目的引入,不仅提高了系统的生态效益,而且增加了园区景点,拓展了休闲农业的科普教育功能。休闲农业的资源持续利用循环化,以实现园区环境“净化、美化、绿化”为主线,以建设低碳环保、环境友好型休闲农业发展平台为目标,以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环境美化、村镇绿化为重点,进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秸秆等生产、生活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通过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建立新型物业化管理模式。在环境净化方面,通过家园清洁设施建设、田园清洁设施建设、社区公共清洁设施建设,实现园区环境的无污染、无废物生产和消费。环境美化方面,在主要道路、社区设置休闲农业观光休闲景点指示牌及广告牌,改造各接待户和景点与公路的连接道路,接待户建筑物的墙面粉刷和风格化装饰,庭院美化建设等,使休闲农业集聚区内村容整洁、村貌风格化,形成了本休闲农业集聚区的特色和风格化特征。园区绿化方面,通过项目区绿地建设,推动休闲农业集聚区的美化绿化工作;因地制宜,合理种植和配置花、草、树木,以进一步增加村庄绿地面积,提高环境质量。

6产品优质生态化趋势

夜上海论坛 无论是休闲农业集聚区,还是各种形式的休闲农庄或休闲农业园区,其生产性项目的产成品都尽可能实现高产、优质、安全(生态)、特色,并高度重视产品的品牌建设。据调查,2010年全国各类休闲农业经营实体依托乡村旅游,实现年农副产品销售总额604.2亿元,平均每个经营实体通过游客直接销售农产品44.89万元。依托乡村旅游直销的农副产品,主要是各类鲜活产品、绿色食品、特色产品和各类高端农产品,其价格一般高于当地市场价,部分高端农产品的价格达到当地市价的3~8倍。截至2010年12月31日,国内有各类休闲农庄或休闲农业园区39846个,其中获得A级绿色食品认证的有11045个,占27.1%,还有不少休闲农业经营实体或休闲农业集聚区正在认证过程中。休闲农业的产品优质生态化趋势,是打造休闲农业品牌和提升经营实体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休闲农业经营实体所推出的各类高端农产品,包括有机食品(AA级绿色食品)、特色农产品、手工艺精品等,面向中、高收入群体和乡村旅游消费者,全面体现了产品的优质化、生态化、精细化、特色化趋势,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夜上海论坛 7服务人本规范化趋势

夜上海论坛 休闲农业作为乡村旅游的基地或载体,以农业为依托,以农村为阵地,以农民为主体,以城镇居民为客源,在长期存在城乡差异的我国农村承载乡村旅游业务,不可避免在文化差异和服务上出现一些问题。例如,早期的农家乐,家庭主妇接待游客用餐时使用抹布擦干筷子或擦拭碗沿,导致游客心理承受障碍。近20年来,休闲农业迅速发展,服务人本规范化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1)道路建设规范化。“十六大”后是中国三农发展的黄金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新建、改建272万km农村公路,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交通状况。同时,地方政府的专项投入或工商资本投资休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实现了硬化路面通到每个接待户或园区,而且各类休闲农业集聚区或休闲农业企业大都建设了专用停车场,园区内主要景点之间一般也都建成了硬化路面或艺术化廊道,充分考虑了游客的需要。

(2)标识标牌人性化。为了方便游客进入休闲农业集聚区或休闲农业企业,一般都在主要道路的分岔口设置了指路标牌,避免游客路途浪费时间。为了方便游客在园区内游览,各景点间设置指路标牌和景点标识牌,注意合理配置游客观赏途中的休息场所和设施,游憩途中适当设置景观小品,甚至配备导游或解说人员,使乡村旅游消费者能充分感受休闲农业的人性化服务。

(3)接待服务礼仪化。近年来,休闲农业经营实体和政府职能部门非常重视从业人员的培训,使休闲农业的从业人员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为接待服务礼仪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了加强休闲农业经营实体的接待服务礼仪化意识,部分省市开展了星级乡村旅游点的认证工作,督促休闲农业经营实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从业人员素质培训,提高整体接待服务水平。部分建设较好的休闲农业集聚区,建立了乡村旅游接待中心和特色产品展销中心,建立了良好的管理体制。

(4)简易设施艺术化。一些建设较好的休闲农业集聚区和民俗文化村(镇),通过“穿衣戴帽”改造原有民居,实现建筑外观的风格化、特色化、艺术化;游憩区内的植物景观、地面构筑物景观(门楼、凉亭、坐櫈、栅栏等)以及景区内的基质、斑块、廊道,都充分考虑了艺术化设计和风格化装饰,从而形成园区整体景观和特色文化。

夜上海论坛 (5)消费项目多样化。休闲农业所承载的乡村旅游,通过多样化的消费项目,保证游客的游憩时间,多方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休闲农业一般都包含有特色餐饮、特色住宿、田园风光与自然景观、名胜古迹与人文景观、特色娱乐、垂钓、猎狩、果蔬采摘、会员制种植、畜禽认养、特色有氧运动、乡风民俗或演艺观赏、传统手工艺实践、农事操作体验、特色农产品或珍稀物种观赏、现代农业新技术示范等消费项目中的若干类,以多样化的游憩资源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8产业经营联盟化趋势

休闲农业的产业联盟能形成更大的合力和影响力,从而成为各休闲农业经营实体或同一休闲农业经营实体内的各种产业,实现优势互补,降低经营风险,拓展发展空间,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首先,强化区域横向联盟,提升休闲农业集聚区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休闲农业经营实体,一般都集中分布在城镇周边、景区边缘、传统特色农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滨水区或库区等地。区域内先行产生效益的经营实体,往往能带动一批后继者从事休闲农业并承接乡村旅游业务,从而形成休闲农业集聚区。在同一休闲农业集聚区内的各休闲农业经营实体,如果处于一种无序竞争状态,必然导致内耗;反之,如果强化区域内各休闲农业经营实体的横向联盟,通过特定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进行统筹和管理,结合品牌创意策划整体提升休闲农业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通过合理布局和定向培育不同休闲农业经营实体的特色消费项目,通过休闲农业集聚区的规划设计定向培育旅游资源和打造大型农业景观,从而提升休闲农业集聚区的核心竞争力,吸引更多的乡村旅游消费者,形成更大的市场竞争力。农业部推出的“魅力乡村”建设项目,有力地推进了休闲农业的区域横向联盟。

夜上海论坛 目前全国各地已有不少休闲农业集聚区,通过村民委员会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乡村旅游接待中心,集中展销休闲农业集聚区内的特色产品,统一管理区域内各类经营实体,集中调度乡村旅游接待任务,从而形成了一种良好的运作机制。其次,推动异业联盟,实现第一、二、三产业的巧妙融合和协同发展。各类休闲农业经营实体都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性经营项目,这些生产性经营项目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或其他工副业,种植业和养殖业无疑属于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的范畴,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其他工副业属于第二产业的范畴。同时,休闲农业以其特有旅游资源承载乡村旅游,实现对旅游消费者的服务,因此也具有第三产业的基本特征。所以说,休闲农业是贯穿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紧密联结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现代服务业的新型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休闲农业重视文化消费项目与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和渗透,以各类生产性项目和消费性项目承载传统农耕文明、乡土文化,使休闲农业经营实体成为传播农村文化的特殊平台。休闲农业推动产业集聚,以第一产业项目为社会提供优质特色农产品,以第二产业项目为社会提供优质食品和传统手工艺精品,以第三产业项目为社会提供旅游服务和文化消费,全方位提高系统的整体功能和效益,逐步形成区域优势产业带或产业集群,成为促进农民致富、农业增收、农村发展的朝阳产业。

9结语

第3篇

创意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创意农业与休闲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结果,是创意农业、休闲农业的更高级发展阶段。结合创意农业和休闲农业的概念,本研究认为创意休闲农业是指以农村自然资源、山水田园景观、人文历史、民俗风情、农耕文化、生态环境等农业资源为基础,以“两型社会”建设为目标,围绕农业产业对其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中的农业生产经营过程、形式、环境、工具、模式、方法、技术、产业、产品、销售、物流等通过科技、文化、生产、生活、生态、景观、信息、营销、品牌、服务创意等手段进行创新性与新颖性设计,为国民精心营造新技术与新品种试验示范、新产品展示与交易、会议交流与科技培训、科普考察与科普教育、参与体验与民居生活、乡村旅游与休闲娱乐、康体养生、农民增收、农业增产与增效、农村繁荣的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1-2]。相关统计框架并未明确将哪些产业门类列入创意休闲农业产业,甚至根本没有创意休闲农业产业的相关分类,但不可否认的是休闲农业所包含的创意成分日渐增多,创意甚至逐步成为休闲农业的核心所在,从这一意义上说,本研究认为在理论探讨时将休闲农业认为是创意休闲农业的萌芽或起步阶段。

二、湖南创意休闲农业发展的方向

(一)产业集聚化

从关联的角度分析创意休闲农业产业,主要有产业纵向关联与产业横向关联等模式。其中产业纵向关联形成的创意休闲农业产业集聚,即创意休闲农业产业上游产业(如研究开发、设计等)、中游产业(如生产加工等)、下游产业(如包装、销售、物流、服务等)等互相关联、互相协作、互相依存的产业链聚集网络;产业横向关联形成的创意休闲农业产业集聚,主要分为核心层次(如创意休闲农产品生产企业)、辅产业(如创意休闲农业产业发展所需的设施设备加工业)、中介服务产业(如科技咨询机构等)、新延伸产业(如农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等四个层次。近年来湖南创意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全省基本形成了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依托的以城市居民假日休闲娱乐、购物、农业教育等为主的多功能创意休闲农业区;以湘中南山水文化为依托的以休闲健身、体验农耕文化等为主的山水创意休闲农业区;以环洞庭湖区水乡为依托的以“渔家乐”、“花家乐”为主的湖乡观光特色休闲农业区;以湘西地区民族文化和奇异地貌为依托、以原生态、民俗风情、山林景观为主的创意休闲农业区[3]。

(二)渗透融合化

产业渗透融合不是产业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渗透融合形成新的产业形态,从根本上改变了产业的原始形态。文化与科技的发展是创意产业的主要推动力,20世纪70年代,信息处理技术与通信技术推动了传媒间的相互融合;而20世纪90年代由于互联网、数学、通信网络等技术的应用,推进了音乐、影视、出版等文化产业的融合。借助创意产业的融合模式,本研究认为创意休闲农业产业的融合从主体上看有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模式是传统休闲农业产业与农业产业(包括创意农业、养殖业、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的渗透融合,而科技与文化元素及创意手段的巧妙运用,使渗透融合具有可行性;另一种模式是创意休闲农业产业内部产业的渗透融合,这种渗透融合是产业内部的一种重新整合的状态[4]。

(三)平台化

夜上海论坛 会展经济是创意休闲农业产业的重要表现形式,它是以主题参与为基础,以现代高新技术与产品、文化交流与文化产品展示交易、人文历史与社会经济信息交流为主要内容,体现全球一体化、产业化与市场化经营理念的市场经济模式;同时也具有高“溢出效应”、高附加值、生态环保的特征。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推进,与创意休闲农业相关的各种会展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机,会展带来的产值占整个创意休闲农业产业产值的比例不断提升,会展经济将逐步成为创意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与创意休闲农业相关的会展经济已成为现代社会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直接推动旅游、餐饮与住宿、包装与设施设备加工业、建筑业、商业等众多产业的发展与繁荣。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法国巴黎大型国际会展的年直接收入达30多亿欧元,而德国会展经济的年收益都在200亿欧元以上,同时提供了23万个就业岗位[3]。

(四)体验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在追求物质消费数量和质量的同时,更多地希望获得参与体验,需要在有限的时空内获得更多的愉悦身心的享受;消费的目的是为了追求附在消费产品之上的快乐和文化,有形的物质产品只是一个平台。体验因素广泛地涉及创意休闲农业产业的各个领域,如从生态餐厅到生态农业庄园、从创意休闲农业庄园的产业特色品种试验示范到消费者参与农事劳作、从农耕文化的展示到农具的简单制作、从特色开心农场到创意休闲农业产品购物中心。体验因素融入创意休闲农业产业的趋势不可改变,消费者对一般化的参与体验逐渐丧失兴趣,只有新、奇、特、时尚化且经常地变化花样并保持新鲜的参与体验才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创意休闲农业企业为了适应消费者的消费趋势和实现消费者的多次消费,必须对参与体验的内容、形式等经常进行创新。

(五)信息化

信息与交通的发达是全球化的重要支撑,而全球化的本质是精神产品、物质产品在全球范围内能自由地流动。根据创意休闲农业的产品形态,本研究认为创意休闲农业的产品可分为“在地产品”、“在场产品”、“在线产品”三种基本形态。“在线产品”是利用数字和电子模拟技术通过互联网,把创意休闲农产品和相关内容以文字、图片等形式上传,进而流传世界各地的产品形态。“在地产品”与“在场产品”的知名度取决于信息传播的最大化,“在线产品”以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作为载体,能为创意休闲农业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更广泛、更快捷的传播,从而具备“溢出效应”和全球化的特征。可以预见,“在线产品”将逐步发展成为创意休闲农业产业的主角之一。

(六)生态化

创意产业商品的核心是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是知识和文化,是一种无形的产品,其本身是不需要消耗任何原材料和能源的,更不会产生环境污染,只是需要一些有形载体作为传播手段;同时创意休闲农业又能创造巨大的社会财富。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大量转移其国内的传统产业,而大力发展城市创意产业、无烟工业。生态化已成为创意产业发展的一种趋势,这种生态化不仅是指有形的生态,也指无形的生态。在农业领域,或以自然景观为载体,通过作物品种改良、科技运用、地方文史、民俗等多元素的组合,引发人们对创意农业的感悟,体验原乡生活的鲜奇成果,实现农业增收、“观”者休闲双赢的目的。或者运用园艺、园林手法对农场、农庄、林场、牧场进行创意设计,场景“公园式”、建筑“山庄式”或“别墅式”、休闲娱乐式,体现人居生活的理念。用生态的理念贯穿并指导创意休闲农业的各个环节,已成为其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3]。

(七)农业文化化

夜上海论坛 湖南农业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也非常深厚,但由于湖南创意休闲农业产业缺乏对农业文化的开发,其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同时由于农业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依托农业而发展起来的农业文化自然也是人类文明的基础,而农业文化是人类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与农业有关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的总和,因此农业文化是创意休闲农业产业进行创意的主要元素。创意休闲农业的发展,要深度挖掘农业文化的内涵,寻求农业文化与创意休闲农业产业各个环节的最佳结合点,寻求农业文化与当地区域农业资源的完美结合点,通过文化创意,赋予农庄独特的具有地方乡土文化特色的文化内涵。农业文化创意是发展创意休闲农业的重要途径,湖南不同区域举办的柑橘节、葡萄节、桃花节等都融入了农业文化的元素;体现不同农业文化的创意休闲产品如桃木工艺品、玻璃西瓜、水果南瓜、蝶翅画等,都有浓浓的文化韵味[4]。

夜上海论坛 三、湖南创意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夜上海论坛 根据湖南创意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现状,通过整合资源并改造提升发展模式使之更科学、更完善、更符合实际,同时结合创意休闲农业的属与特征及发展方向,本研究把多元创意引领型发展模式、文化传承型发展模式、资源导向品牌型发展模式、市场引导型发展模式、产业融合链条型发展模式、主题公园型发展模式、产业集聚型发展模式七大模式作为湖南创意休闲农业今后发展的主导模式。

夜上海论坛 (一)多元创意引领型发展模式

该模式是指利用区域农业资源优势,结合农业产业发展要求,依托创意理念并运用科技、文化、生产、生活、经营、生态、服务、品牌等多种创意手段与途径,贯穿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一步突出传统创意休闲农业的主题和品牌效应,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核心理念,既能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又具有区域示范作用[5-6]。

夜上海论坛 (二)文化传承型发展模式

该模式是在依托农业资源,结合市场发展趋势和需求,深度挖掘当地文化(农业文化、非农业文化)资源,寻求文化与农业产业或农业资源的结合点的基础上,达到以文化引领农业产业的发展,使其农村繁荣、农业增产与增效、农民增收,拓展农业产业发展层次的目的,创造出以文化内涵引领创意休闲农业发展的典范[5]。

夜上海论坛 (三)资源导向品牌型发展模式

该模式是围绕区域优势农业资源和品牌资源,运用创意技巧促进农业产业与休闲农业、旅游业、创意农业、文化业、商业等产业的高度融合并达到产业升级,以此来推动区域内主导产业的发展和龙头企业的培育,提升区域农业的整体形象,形成新的农业发展模式,产生更大的综合效益,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大发展。该模式不仅要求资源是特色农林牧渔、特殊民俗风情和农业文化等,而且还需要具备区域品牌优势、规模优势和先发优势[5]。

(四)市场引导型发展模式

营销学认为根据市场需求而创新出的具有新颖性、唯一性、独特性的创意休闲农产品,更容易被市场认可,生命力更长久。为此必须在最初的创意休闲农业项目规划设计时,就应注重市场的调研,以市场需求来定创意休闲农业项目和相关产品,并且所有的项目在建设与生产中都应始终贯彻市场的需求,并根据市场需求适当地调整相关项目与产品,达到与市场的完美结合,才能使项目永葆生命力[5]。

(五)产业融合链条型发展模式

该模式是资源充分循环利用和产业融合拓展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发展模式,即以第一产业(农产品生产)为基础,以第二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为延展,以第三产业(休闲度假)为龙头,形成一条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休闲娱乐、科普教育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与开发,逐步挖掘创意休闲农产品的附加值升值潜力,达到提高创意休闲农业产业利润空间的目的,从而获得一、二、三次产业相互融合在一起后产生的综合高额效益。

夜上海论坛 (六)主题公园型发展模式

夜上海论坛 农业公园或农业某一主题公园(如葡萄公园、南瓜公园等),不仅具有农业的内涵,还兼有公园与园林的特征,而主题公园就是创意休闲农业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该模式是把城市公园的经营理念融入农业生产中,巧妙地利用科技、文化、生产、生活、生态、服务、品牌等创意元素,将农业生产过程与场所、农产品销售与消费场所、农业休闲与乡村旅游场所融为一体,依托区域特色农业资源、农村景观与民俗风情、农业生态环境等开发农业生产的生态与服务创意,确立农业公园化的创新理念,打造主题农业公园,从而使农业具有休闲观光、科技示范、科普教育与培训、参与体验等多种功能。

(七)产业集聚型发展模式

将多个创意休闲农业项目集中在某个区域或地带,而形成创意休闲农业产业集聚区。该模式通过把小规模的创意休闲农业企业集聚在一起,按照策略联盟的形式统一经营组织管理、统一品牌,形成风格各异的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创意休闲农业集聚区。该模式要求在某一特定区域内具有各具特色的优势资源和地理环境或者具有相同的资源优势和地理生态环境,以该区域地带范围内农业产业资源、农业自然田园风光、农村民俗风情、农业文化等为发展基础,以农产品及创意休闲农产品生产、农业新品种和高新技术示范、科普教育与培训、农业休闲与乡村旅游、休闲娱乐与健身、康体养生与美容、参与体验、产品展示与交易等为主要内容,通过对区域内自然生态环境、农村自然景观、民俗风情、农业种养加产业等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建成形式各异、内容多样、产业高度融合与发展的具有相应规模和特色的、体现科技与文化为核心的创意休闲农业产业集聚区[3]。

第4篇

(一) 休闲农场定义

夜上海论坛 根据台湾地区农业发展条例,休闲农场是“经营休闲农业之场地”,指农场主人运用农场环境或农业活动等资源,提供以农业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及接待服务[1]。陈昭郎(1996)提出休闲农场应综合农业经营与服务业之特性,具备游憩、教育、社会、经济、环保及医疗功能[2]。休闲农场蕴涵台湾乡土特色,郑健雄(2002)认为此类乡土性餐旅服务业具有乡土教育、农业体验、生态与文化等观光农业的意涵[3]。郭笙如(2012)在对消费者选择休闲农场之消费价值的研究中指出“休闲农场要素包括运作中之农场环境、农业活动、观光旅游活动、接待设施”[4],意指休闲农场依托于农业与观光,即休闲农业。休闲农业是指农场主人运用农场环境或农业活动等资源,提供以农业为主题的接待服务,是一种以农村、农民与农业为根本,结合农业生产、加工及服务的休闲生活产业[5]。由此可将休闲农场定义为“以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环境及农村生活为资源,为游客提供农业体验、生态教育等旅游活动以及住宿接待设施,使之能达成休闲、学习与体验之目的的农业经营场所”。作为具有传统与现代双重特性的产业,休闲农场与休闲农业的发展相辅相成。

夜上海论坛 (二)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历程

台湾地区早期以传统农业社会发展为主,1984年台湾农业事务最高机关“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成立。1989年台湾农业委员会委托台湾大学农业推广学系举办“发展休闲农业研讨会”,会议确立了“休闲农业”名称,并对台湾休闲农业定位及发展方向进行讨论。在20世纪90年代间,台湾农业委员会大力推动并督导台湾地区的休闲农业发展,颁布并施行了一系列相关制度:《发展休闲农业计划(1990)》、《休闲农业管理办法(1992)》、《休闲农业辅导办法(1996)》、《休闲农业发展办法(1999)》等。其中,1990年农委会开始推动“休闲农业区”的概念,并于1996年公布的《休闲农业辅导办法》将“休闲农业区”与“休闲农场”做出了区分:休闲农业区是指为供休闲农业使用的地区;休闲农场则是指经营休闲农业的场地[6]。1998年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成立,成为第一个以发展休闲农业为宗旨的非营利组织,至今已吸纳200家会员农场。

夜上海论坛 台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为适应其所带来的冲击,台湾农业委员会将永续农业发展作为重要农业政策,提倡农业精致化,从早期的“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并存”迈向“四生(生产、生活、生态、生命)共荣”,传统农业转型向休闲农业发展。同时政府实行周休二日制,鼓励民众从事休闲旅游活动,带动地方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发展。2003年学术界成立台湾休闲农业学会,协助台湾农业委员会制定休闲农业发展规划与相关政策。之后台湾农业委员会设立休闲产业科,加强休闲产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提高台湾休闲农业产业水平,大力发展国际旅游市场。2009年休闲农业被纳入精致农业健康卓越方案,成为台湾地区六大新兴产业,以乐活农业作为发展主轴,打造新概念的休闲农场旅游产品。至2010年底,台湾地区从事休闲农业者总数达到1,971家,其中17.7%为休闲农场,在此基础上,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推行“休闲农场服务品质认证制度”,为休闲农场提升服务品质提供标准,也帮助中外游客更好地选择休闲旅游目的地,让旅游更有保障。

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经历农产业转型、农产业升级、休闲农业法制化、休闲农业服务化,列入国家重大农业发展政策,将一级农业结合二级加工业与三级服务业,带动农业转型,增加农村就业机会,促进乡村发展。时至今日,休闲农业已成为台湾地区的观光主力产业。

二、台湾地区休闲农场发展现状

(一) 台湾地区休闲农场发展特点

夜上海论坛 2015年在台湾地区休闲农业旅游网登记许可的休闲农场已达314家,其中获得休闲农场服务品质认证的场家仅有50家,占登记总数的15.9%[7]。根据台湾网络地图,北台湾与中台湾地区农场分布较为密集,分别为北部69家,中部76家;东南地区农场则较为分散,南部30家,东部29家。台湾休闲农场以农为本,结合农业特色与创新力,发展成为独具台湾地区本土特色的行业。其发展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明确“主题式”体验经营

夜上海论坛 翁廷?y(2004)在研究台湾经营休闲农业之策略时曾指出台湾休闲农场主题定位不明,“多停滞于周末摆摊促销农产品的短期市场形态,缺乏卖点”[8]。而随着台湾农业转型,休闲农业发展蓬勃,现今休闲农场多采取主题式经营,业者根据其文化背景设定农场主题,为游客提供不同形态的农业体验。如香格里拉农场的果园自由采摘、走马濑农场的牧草料理等,游客不仅只是走马观花式的观光,通过参与农场生活,收获了平日喧嚣都市里无法体验到的经历。

夜上海论坛 2、差异化发挥资源特色

陈昭郎(2015)认为“休闲农业的竞争优势应建立在充分发挥其资源特色,所谓的资源指的是农业、农村景观、自然资源,以此为基础,再加入高品质的服务,这就是休闲农场与其他休闲服务最需掌握的竞争优势”[9]。台湾至今拥有的休闲农场数量已超过三百有余,但却未出现恶性竞争、大打价格战等市场秩序混乱的行为,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各休闲农场善于利用其差异化的资源特色进行开发,并达到效益最大化。

夜上海论坛 3、着力于研发绿色产品

夜上海论坛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台湾民众对于绿色元素的需求日益递增,除平日里采购生活饮食原材料时增加对绿色食品的关注度,节假日出游时对于休闲农场所提供的农产品是否为安心食材的要求也更高了。段兆麟(2007)曾提出休闲农场经营者应致力于维护环境,提供新鲜空气、洁净水、无毒蔬果,设计养生餐饮及健身运动,附合绿色饮食的潮流,以利游客维护身心灵的健康。因此,近几年台湾地区的休闲农场纷纷以绿色为经营核心,加强内部职员对绿色饮食指标等相关政策的培训,对外则响应群众对于绿色饮食与健康的追求。

夜上海论坛 (二)台湾地区休闲农场类型

台湾地区生态资源丰富,休闲农场主题各异,学术界通过分类以呈现其经营形态,既有利于管理,亦可善加利用资源。郑健雄、陈昭郎(1996)基于资源论,以休闲农场的核心产品之自然或人为资源基础为主要区隔变量,从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和以人文资源为基础两个角度出发,将“农”作为主要经营形态对台湾休闲农场进行分类。随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发展,休闲场所的经营形态也日渐丰富。结合台湾休闲农场的资源类型与经营形态,主要可分为乡村度假型、观光果园型、农牧体验型、生态教育型以及综合型四类休闲农场,消费者可根据不同需求选择欲前往观光的农场。以下将通过个案分别对不同类型的农场进行介绍。

1、乡村度假型休闲农场:走马濑农场

乡村度假型休闲农场依托乡村自然景观而建设娱乐设施,依循“三农四生”原则呈现多样化的农村生态,提供综合性的服务与休闲场所。台南县农会经营的走马濑农场是全台第一座休闲农业主题乐园,占地面积120公顷,以热带景观为主题,饲有超过150种畜牧与野生动物。此外,农场设置“古农具体验区”,为游客提供农耕体验,突出了乡村生活的天然性。农场广植盘古拉牧草,以牧草生产为主,园内餐饮多以自种牧草为原材料进行加工与烹饪,作为走马濑农场的竞争优势,牧草料理为消费者带来了独特的绿色享受。2013年走马濑农场游客人数总计875,326人次[10]。

2、观光果园型休闲农场:香格里拉休闲农场

观光果园型农场富有传统农业文化特色与景观,拥有多样化的农业资源与生产,开发程度较小,体验活动与农产资源结合良好,消费者可在农场开放的蔬果园中尝试采摘农作物并享受劳动的果实。以香格里拉休闲农场为例,农场位于宜兰大元山麓海拔250米处,拥有广袤的原生态环境,装潢朴素。观光果园内依四季种植多种果树,游客可进入园中采摘果实与野菜食用或烹调。餐饮中心提供的料理均来源于农场在地食材,符合现今市场内的绿色餐饮潮流,也满足了消费者的健康需求。

3、农牧体验型休闲农场:清境农场

夜上海论坛 农牧体验型休闲农场以农牧体验为主要旅游产品,多具有较明显的牧场产业文化特质,同时满足游憩功能与生态保育双重需求,在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鼓励游客参与动物饲养以及延伸产品的生产制作,发挥农场设施休闲化的特点,提供与众不同的农场感受。农牧型休闲农场位于台湾中部的清境农场占地共720公顷,规划有各具风情的六大步道,以马牛羊畜牧为主,通过开放蓄养过程参观、销售在地食材加工而成的料理,引导游客了解农牧产业,并结合园内动物表演,生动地展示了畜牧农场风情与牧场产业特色。清境农场是台湾地区最受欢迎的休闲农场之一,2013年农场游客总人数为1,143.287人次,其中2月、7月及8月为游客人数最多的三个月,游客人数分别为122,607人次、124,152人次以及124,399人次[10]。

4、生态教育型休闲农场:福田园教育休闲农场

夜上海论坛 生态教育型休闲农场利用自然生态资源为游客展示自然界动植物及昆虫的成长历程,多为中小学户外教学场所,将丰富自然知识及参与农业体验相结合,帮助入园者在学习中成长。位于阳明山内的福田园教育休闲农场融合农村及生态元素,从自然、人文、科技面向提供多元化的体验活动,展现地方特色。同时提倡“以大自然为教室,请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当老师”的理念,致力于休闲农业概念的推广,注重生态保育,并配置相关设备教导青少年将自然资源运用于生活中,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夜上海论坛 5、综合型休闲农场:新光兆丰休闲农场

综合型休闲农场资源丰富,融合多类休闲农场特色,具有多元文化特质。以新光兆丰休闲农场为例,其坐落于花东纵谷,占地面积广达726公顷,结合自然景观、农林牧生态及娱乐资源,是全台最大的综合型休闲农场。农场草原广阔,采自然放养式饲养牛只,生产与加工乳制品。农场还分有观光果园、可爱动物园、沙漠植物区、欧式花园等多样化的自然、生态与人工造景园区。此外,度假区内以富含钙镁离子等健康元素的石材建造而成的温泉区也是兆丰农场的一大特点。园区整体规划有序,园内工作人员训练有素,并获得休闲农场服务品质认证,是为台湾地区综合型休闲农场代表。2013年前往新光兆丰休闲农场的游客总人数为222,774人次,由于农场客群主要为亲子旅游家庭以及公司集体旅游的上班族,台湾经济繁荣地区多集中于北部及中部,而新光兆丰农场位于较偏远的东南地区,加之温泉优势,前往该农场的旅客多选择在休假时间较长的春节假日进行旅游活动,是以农场2月份游客人数最多,达37,676人次[10]。

三、台湾地区休闲农场发展趋势

台湾地区休闲农场成长时间尚短,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面临着一些待解决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四方面:其一,产业升级迫在眉睫,产业化、品牌化与国际化趋势不可逆转,台湾休闲农场较为偏重资源利用,多为独资或合伙经营,忽视市场运作,而要实现规模化经营与国际化则不可避免要选择产业化道路,形成品牌化经营;其二,中远期规划部分较为薄弱,这也是目前台湾一些休闲农场出现文化内涵缺失、教育意义缺失等现象的重要原因,这种现象不利于休闲农场实现长期可持续经营,同样也会在后期出现一系列后遗症;其三,人才缺位,现今休闲农场工作人员大多为通才型劳力,涉猎的范围广而不精,缺乏管理人才及高科技农业人才,人力需求与供给不平衡;其四,资源整合不完善,休闲农场的运营应涉及生产、创意、产品、营销、资金、电商等各大方面,但台湾地区休闲农场经营者多为老农民,电商方面的能力相对较薄弱,难以实现资源整合,尚不足以支撑其实现国际化与品牌化的野心。

虽然现今市场仍有以上弊端,但台湾地区的休闲农业学者与经营者在休闲农场的发展也做出了许多努力,并存在以下趋势:

(一)开发手作产品,推广体验式旅游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协会顾问李益辉(2015)指出“体验式的感动旅游是未来的大趋势”[11],体验经济的到来对休闲农场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关注游客的游憩体验,增强游客满意度,提高重游率和塑造口碑效应才是实现休闲农场可持续收益与发展的必由之路。经营业者结合“六级产业化”概念,根据自身农场的特点深度开发手作产品、加强游客对农产品的认知、获得“体验式”的感动旅游是现台湾地区休闲农场的发展大趋势。农产品的DIY体验满足了游客对于新鲜感、刺激感与参与感的需求,在结束农场旅游之后满载而归的不仅只是特产手伴,更多的是自己的劳动成果与流连忘返的回忆。

(二)提升服务质量,高效化品质认证

夜上海论坛 为实现农业转型,发展休闲农业成为台湾农业委员会“精致农业健康卓越方案”的重要政策,包括改善休闲农业环境、提高休闲农场服务品质及发展农业主题游程与强化行销等手段。台湾地区的休闲农业结合了农业与服务业,而服务业的核心在于服务品质,为推动台湾休闲农业的永续发展,2010年台湾农业发展协会建立了“休闲农场服务品质认证制度”,确立了认证评鉴标准细则,同时从农场、餐饮、住宿三个方面纳入专家评鉴与暗访体验诊断,以达专业、公正、客观的标准。早期台湾地区休闲农场多为对外开放经营的私人果园,未在休闲农业协会通过登记,也没有参与休闲农场服务品质认证,近年来在政府及公会的呼吁下,农场经营者逐渐理解了认证的重要性,通过认证即意味着休闲农场具备在地环境教育资源、积极维护产业与人文风貌、提供专门对口教育人员等重要元素,是提供民众环境教育的最佳场所。休闲农场服务品质认证制度对农场业者有着监督与鼓励作用,推助农场的永续经营,为台湾地区休闲农场业的有序发展提供了一套有效地检验标准。台湾地区通过认证并较具规模的休闲农场现已超过了50家。

(三)绿色健康发展,施行“六级产业化”

第5篇

1.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是新技术支撑条件下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技术和介质,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和媒体形态。“新媒体的概念不断变化,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与计算机相关的,都是新媒体。”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杂志四大传统媒体,新媒体被称为“第五媒体”。

2.新媒体营销解析

夜上海论坛 新媒体营销是基于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利用新媒体来进行市场定位、产品促销、品牌推广等一系列营销活动的总称。其具有成本低廉、应用广泛、模式健全与前景广阔等特征。

3.新媒体营销的类型

夜上海论坛 基于新媒体的传播载体,将其营销类型分为四类:网络新媒体营销、手机新媒体营销、数字电视新媒体营销及户外新媒体营销。

4.新媒体动态营销模式

新媒体营销模式下的双向信息流通使得营销的主客体界限模糊,在节庆筹备及推广的初期阶段,征集更多的想法和需求同样是营销过程的一部分。在新媒体营销的模式中,沟通的方式是信息双向传递和沟通,并且多向交叉的互动过程,不仅可以及时反馈效果,还可以随时改进产品,引发主体和客体以及客体与客体之间的交流,实现定制化营销。

二、休闲农业营销

1.休闲农业概念

夜上海论坛 休闲农业是指在城郊和农村范围内,以城市游客为目标群体,以休闲为目的,利用农业和农村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与经营、农业设施、农耕文化、农家生活等旅游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和开发设计,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娱乐、度假、旅游或农事体验、健身等多项需要的旅游经营活动,休闲农业是具有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和一、二、三产业功能特性的新型产业形态。

夜上海论坛 2.休闲农业市场需求分析

夜上海论坛 从休闲农业在经营上表现为产、供、销及旅游休闲服务等三级产业于一体的农业发展形势,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1)发展休闲农业,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摘、体验、了解民生、享受乡趣,还可度假、休闲游乐、参与体验农耕,休闲农业可增加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功能,提升旅游品质,提高农民收益。近年来在政府的推动下,社会对休闲农业发展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

夜上海论坛 (2)城市环境的恶化使人们特别是城市人群更加向往接触大自然,而城市人的根就在农村,他们骨子里就对农村有一种向往,休闲农业带来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城市人生活的一种新时尚。

夜上海论坛 (3)人们的闲暇时间快速增加,周末、黄金周、国家法定假、带薪休假等使得人们的休闲时间越来越充裕,加之交通运输的便利,带来了休闲消费的急剧增长。人们对旅游的消费逐渐从传统的旅游景观发展到结合以农业景观为主题的休闲农业园、休闲农庄等的需求。

夜上海论坛 3.传统休闲农业营销及存在问题

(1)传统休闲农业营销解析

休闲农业营销主要是指农产品营销,传统休闲农业营销活动贯穿于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交易四大部分。由于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资产品同质化严重,农户缺乏对农产品深加工的认识流通渠道呈现“两头下,中间大”的不平衡性,“买难、卖难”的现象同时存在。同时,农产品在营销成本较大,投资回收期长,回报率低等条件制约下,品牌价值难以实现。

(2)休闲农业营销存在的问题

夜上海论坛 ①休闲农业产品营销观念意识薄弱,营销组织化程度较低。当前农户生产多以分散式为主,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缺乏统一的经营指导与营销培训。绝大多数农户对农产品进行随机售卖。

②流通环节过多,流通半径过小,销售渠道单一。农产品的脆弱性导致其在物流环节中容易腐败变质,这就对物流系统的时效性与稳定性要求极高。所以,保证物流运输的安全性就成为流通环节的重中之重。同时,多数农户自产自销,辐射范围有限,农户的上级组织合作社在渠道对接过程中难免有信息失真的情况,导致销售价格不高。

③营销销售信息闭塞、对市场的分析处理能力差。农产品销售缺乏网络等交互性强的覆盖范围大的工具,产品宣传信息不到位。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农产品成熟后大量的积压在家没有销售渠道,给农民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夜上海论坛 4.新媒体时代的休闲农业营销

夜上海论坛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营销模式的发展已呈现出不可阻挡的潮流和趋势,休闲农业及农产品的新媒体营销也显得十分必要,加强网络营销,繁荣农村经济势在必行。新媒体营销模式对于农业增产增收、树立农产品特色品牌、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解决农产品产销对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夜上海论坛 (1)借助新媒体营销思维,提升农户农产品营销信息意识

夜上海论坛 三屏合一和互动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即把电脑屏、手机屏、电视屏“三屏合一”,积极主动联合信息产业、通信管理等相关部门,引导农民参与新媒体营销知识体系培训。具体落实到休闲农业的营销需要做到,网络上要有休闲农业品牌特色、服务项目、自有产品的相关信息,这才能进入顾客的电脑屏;手机上要求休闲农业要能够通过微信、微博发布有价值的图文,这些图文能够在消费者的手机流转起来。

(2)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农产品物联网追溯体系

夜上海论坛 近来,越来越多的大型农民合作社开始采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溯源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管理,实现农产品从“田地到餐桌”的产业链全过程管理、监督、展现,提升百姓食品安全意识。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品牌化建设。

(3)构建新型的农产品电子销售渠道,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进一步利用现代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拓宽网络营销渠道,多视角、多维度与电商进行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共享、网络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核心优势。进行农产品产销直面对接。而且,通过全球定位系统保证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物流交易,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让消费者可以直面的利用网络浏览农作物生产、加工、运输、交易过程。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转化率,进而实现农民收入的增长。

夜上海论坛 (4)力促农产品信息发布,加强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建设

通过建立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利用地方的资源优势、文化优势及政策优势对地方特色农产品进行整体定位、包装、宣传。引导消费者大众农产品品牌感知,树立良好形象。

我国休闲农业的营销还处于起步阶段。实践证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营销本质上是一种方法论、一种工具、一种介质,借助新媒体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改善或解决农产品营销过程中的生产、流通、信誉、品牌等问题。新媒体+农业对农产品市场营销而言是一种全新的形式,通过新媒体营销能够更全面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信息,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以促进我国休闲农业的新媒体营销快速、有序、健康的发展。

三、新媒体下广元市青川县大坝乡休闲农业营销探索

夜上海论坛 1.大坝乡农业产业现状

大坝乡位于青川县中部,全乡幅员面积62.39平方公里,总人口3313人,耕地9307亩、林地80477亩,森林覆盖率84%。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以外出务工和传统农业生产(种粮、养殖、药材、食用菌)。

夜上海论坛 境内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半山、高山地带地多冬闲轮歇,大春作物多种植一季玉米或在上年种一季老头油菜,后种玉米或春荞后种黄豆或马铃薯后种秋荞或巴山豆、小豆,小麦收后种黄豆或小豆。在半山以下或河谷,以前有在玉米地里间种油菜,或在油菜子、豌豆收后种中晚熟品种玉米,或种黄豆、秋荞,或小麦,豌豆收后种黄豆或黄豆、玉米间种,沿河有田村社,一般在冬季轮歇后栽早、中熟品种水稻,近年来亦有在油菜子或小麦收后插栽早、中熟水稻品种。

夜上海论坛 2.休闲农业营销的趋势

夜上海论坛 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如何运用“互联网+”,创造更多的价值,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链接”助拓展宣传渠道,方便消费者获取产品。而休闲农业恰恰缺少链接,目前消费者获取休闲农业产品渠道较为单一,消费者仅对部分大型的、发展较成熟的产品有所了解,而对小型的、有特色的产品知之甚少。因此,休闲农业亟须通过链接,搭建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打造宣传推介平台。

新媒体时代,信息扁平化。休闲农业的新媒体营销要做好两个关键,一个是营销内容,一个是营销渠道。内容里面重要的是话题和创意。渠道里面重要的是阵营和平台。话题和创意,关键要构思巧妙,能够吸引眼球,引发关注,激发公众的讨论热情。说到阵地和平台,关键要形成自己的阵地,如微博阵地、微信阵地。要在这些平台建立阵营,创造可供传播的内容、开展话题营销或创意营销,让更多人分享休闲农业产品、服务等。休闲农业应该及时适应营销大趋势的变化,用更细更精巧的手段来获得更好更明显的效果。

夜上海论坛 3.新媒体下大坝乡休闲农业营销探索

夜上海论坛 (1)整合资源、节庆营销

整合郊区特色农产品资源,推出“休闲农业季”系列活动(包括草莓季、樱桃季、花季、香草季、瓜季、鲜桃季等),带动青川市民到大坝采摘、休闲、体验,把农村产业与休闲农业发展有机结合。除此之外,还应该结合各自特点,举办农耕节、美食节、采摘节、登山节、赏花节等宣传推介活动。

夜上海论坛 (2)虚拟社区、网络营销

随着手机互联网的发展,针对青少年等特定消费群体,通过手机客户端、微博、微信等开展营销。推出“农田观光使者”招募、农田观光使者采风、农田观光博客大赛等活动,吸引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的一批博主参加,通过发表农田观光主题博文,转发、评论,吸引青川县都市休闲旅游者的眼球。

夜上海论坛 (3)“互动”助建立信用评价,提升产品透明度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用户不仅接受信息,而且在创造信息,从网络论坛到社交平台,再到承载着自媒体的各种APP,用户评论信息促成了用户与用户的互动。在互动下,催生出B2C、C2C、O2O等电子商务平台,消费者可在平台内对消费体验做出评价,碎片化的评价信息构成了产品的信用评价,让未来消费者了解到更加全面的产品信息,进而做出购买决策。

第6篇

关键词:休闲农业发展意义;态势;前景

夜上海论坛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116

夜上海论坛 1 休闲农业发展的意义

1.1 有助于新思路农业生产模式的发展

夜上海论坛 休闲农业的发展依据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的高质量进行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当今社会,休闲农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它使农业生产由最初的落后形式转变为与城市发展具有一定关联性的新思路农业生产模式,其存在意义十分重大,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夜上海论坛 1.2 促进农村的产业类型及规模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标准

休闲农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灵活性,使大量的闲散劳动力得到有效管理,增加就业率,由于休闲农业更加强调的是生产力及劳动服务质量,这就说明休闲农业在运行过程中不但对劳动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要求,更加需要部分从事餐饮及商务管理的服务类工作人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方面提供了重要保障,从而使得农村人民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1.3 增强了城市与农村的联系性

夜上海论坛 休闲农业增强了城市与农村的联系性,使农村生活更加贴近城市,促进城乡之间的文化及信息交流,使城市人民能够深入到农村对农业文化进行体验及了解,促进城乡的共同发展。

1.4 对农村的传统文化进行科学保护及发扬

夜上海论坛 休闲农业可以对农村的传统文化进行科学保护及发扬,这既可以使农村的基础文化得以保留,更能够促进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使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现实意义。

2 休闲农业发展的态势

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进程具有如下形式:休闲农业受到发达国家的影响而兴起,从1980到之后的10a时间内,在经济环境较好的改革开放地区推行了可供观赏的采摘农业;在1991年之后的10a时间内,休闲农业逐步进入探索发展阶段,其主要在部分发展较快的大城市及海水分布广的沿海区域,使休闲农业及观光农业得到了落实;在2001年至目前的一段时期内是发展速度最为快速的阶段,生产经营模式已经逐步趋于现代化应用水平,各项与农业有关的观光旅游项目得以较好发展,并且对其发展规模及价值定位制定了具体的评判方案,使经营方式更加科学化及长远化。

夜上海论坛 通过对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过程进行研究,休闲农业在最初的发展阶段,延伸至目前,已经具备基本的流程规范;休闲农业的规模由最初的小试牛刀,到目前的广泛发展,已经逐步向着扩大经营方向进行运作;休闲农业从最初的单调、单向特点向着更加符合现代化特色的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方向进化,并从只能采摘观赏到目前的休闲度假胜地,集交流、体验、观赏为一体的全面经营;经营管理意识已经从最初的注重于生产及经营为主转移为休闲与体验,使休闲农业更具观赏性及休闲性,并将生态意识及环保意识始终贯穿于休闲农业运行始终;休闲农业与促进农村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农村内部结构更加稳固,并能使农村经济与人民生活质量共同提高;休闲农业的发展前进趋势为从东部向西部进行拓展,从城市向郊区拓展,从大城市向小城市发展,因此休闲农业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共同发展是有理论依据的。

3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前景

我农业建设面积较广,农业基础好,自然环境比较美观,植物类型多样化;农业资源储备量大,农业类型多种多样;地区与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这就形成了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性文化景观;农业发展过程较为漫长,农作经验较为丰富;不同乡村具有独特的文化特点,农村生活乡土气息浓厚;随着城市化和经济的发展,城里人到农村观光休闲的人会越来越多,休闲旅游的市场需求大;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广大人民的心声。这些都是我国发展休闲农业的有力条件。因此可以说未来中国不仅是旅游大国,而且也应是农业休闲旅游大国。展望未来,中国发展休闲农业的前景十分广阔。

4 总结

休闲农业就是观光农业、旅游农业,是以农业资源、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农业设施、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家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为资源条件,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教育、娱乐等多种服务的农业经营活动。休闲农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可以促进城市与农村的共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休闲农业,处于不断发展的进步阶段,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常运书.浅议城市休闲农业发展的意义、态势与前景[J].论苑,2015(23).

第7篇

关键词:北京 休闲农业 发展模式

夜上海论坛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对外交往中心,土地面积16807km2,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633万人,北京城市的发展目标是,2050年建成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进入世界城市行列。根据北京城市性质和总体规划的屏障,同时,依托京郊良好的环境条件和资源条件发展休闲农业,不仅可以为北京城市居民短期休憩度假提供良好的选择,并且把旅游业和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业致富紧密结合,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发展休闲农业是利用有限资源发展休闲产业提高远郊区县居民收入的最佳途径。休闲产业作为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或者更确切地说,作为现代社会的产物。它发端于欧美,19世纪中叶初露端倪。进入20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休闲相关的产业便逐渐的应运而生。20世纪7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休闲农业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时的必然产物。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北京市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适应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郊区休闲农业应运而生,并呈现出较快的发展势头,进入21世纪,休闲农业成为北京市重点发展的“六种农业”之一,是北京市都市农业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他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由自发发展到政府引导,进而再到规范管理启动时期。每一步的发展都有其历史意义,都为后来的休闲产业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夜上海论坛 一、北京发展休闲农业的意义

国务院最新批复的《背景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中,将北京的发展定位于“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党的十六大提出来城乡统筹的发展策略,因此可以说在首都北京发展休闲农业拥有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而且可以预料的是它必将也拥有一个灿烂辉煌的发展前景,发展休闲农业的意义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夜上海论坛 1.休闲农业对都市居民具有强烈的吸引

休闲农业是一种具有生态性的绿色产业,北京郊区休闲农业的发展可以充当北京市都市区的藩篱和绿化隔离带,对于防止城市无限制的扩张,改善城市环境,作为北京都市的肺和绿色景观,防治城市污染,营造宁静、清新的生活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可以为北京、天津等城市居民提供游憩、交流的场所,使得二元文化相互交融。增加了旅游者的心理需求。休闲农业出现是后工业文明社会渴望已久的回归自然的旅游主题。今天,已拥有了辉煌工业文明的后工业社会,却正在失去与自然的和谐相依:熙攘的城市,忙碌的身影,林立的高楼大厦疏远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距离,紧张、烦躁压迫着现代人的神经,于是“生态热”、“休闲热”成为都市人的追求与渴望,而与此强烈对照的乡村田园扑面而来的泥土气息与花香、一望无垠的大地、纯朴的农民、清新的绿色食品则构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另外,目前我国城市居民与农村的千丝万缕的血缘联系,加之过去“上山下乡”的历史经历,寻根的潜意识趋势他们寻找一个恰当的时机与方式,于是旅行社的“当一天农民”、“插队落户”等项目已经推出,即产生了强烈反响。

2.休闲农业的发展可以缩小城乡差别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农业和旅游业生产和消费的有机结合,形成一种“农游合一”的新型交叉高效产业,使农业产生旅游附加值,使旅游业开拓广阔的资源利用渠道。旅游业和农业相互渗透,促进和补充。高效益的休闲农业,为我国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发展农业是我国的国策。休闲农业改变了我国传统农业仅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把发展的思路拓展到关注人-地-人和谐共存的更广阔的背景之中,这也正好契合了长期以来农民渴望脱贫致富的愿望。可以预见,基于“天时、地利、人和”的新型休闲农业,将成为我国传统农业向高精尖、高附加值深度开发转移的农业现代化主流方向之一。北京市开展民俗旅游的村大多比较偏远,经济条件、自然条件较差,农民收入低。开展休闲农业旅游以后,收到旅游特定环境和规范化标准的影响,村容村貌变得整洁了,村风民俗变得文明了,农民的精力和心思都用在发展旅游挣钱上,大家比着致富,矛盾少了,实现了社会稳定。几年来,随着郊区民俗旅游业的发展,市、区、镇、村逐步加大了对山区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开展旅游的镇和民俗旅游专业村,对水、电、路、通讯的投入和积极性非常高。一部分农民将从事民俗接待的收入用于改造餐饮、住宿和卫生设施,为扩大接待能力和提高服务档次创造条件。

3.休闲农业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夜上海论坛 即民俗旅游发展,使落后村转变为先进村,上访村转变为专业村。昌平麻峪房子村发展民俗旅游之前,是远近文明的穷困村、上访村,村民怨气大,社情不稳定,发展民俗旅游之后,村民生活富裕起来,心情顺了,精力集中到了民俗旅游致富上来,甩掉了上访村的帽子。怀柔镇官地村民俗旅游户单淑芝,在开展民俗旅游接待活动中业绩突出,被评为全国农村“双学双比”女能手,并获得北京市京郊民俗旅游第一女强人称号,在优秀个人各种荣誉的刺激下,郊区农民生产和生活的积极性被带动起来,对全体农村居民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同时,可以陶冶生活情趣,给游人提供学习农业生产技艺、了解农业生产知识和体验农家生活气息的空间。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改革开放,增强旅游关联带动作用。尤其是在转移剩余劳动力,安排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夜上海论坛 4.休闲农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夜上海论坛 休闲农业的发展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结构,优化农林经济组织,开拓农业和土地利用新型模式和领域,在分流和疏导区域旅游流,使部分游客走进农业这一广阔的旅游界面,以减轻北京作为旅游中心城市内部观光型景点的压力,开辟农业休闲市场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郊区民俗旅游已成为部分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郊区特别是山区农民主要从事种植业生产,种植结构单一,生产的农产品商品化率低,没有竞争力,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随着休闲农业市场的兴起于进一步开拓,农民针对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种植结构,生产的目的性强,效果好。

二、北京发展休闲农业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1)自然条件

夜上海论坛 北京地处华北平原西北部,太行山、燕山山脉自西向北环抱,山岭雄伟险峻,峡谷奇特幽深,永定河、潮白河水系纵贯京郊,河湖矿泉散布,溶洞瑰丽神秘,融南方山水和北国风光的雄壮于一体。北京地处暖温带,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山区夏季可以避暑,冬季可以滑雪,具有发展自然生态旅游的良好条件。

(2)资源条件

夜上海论坛 北京地貌类型多样,其中山区面积占62%,平原区面积占38%,山区果林业发展迅速,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盛产核桃、柿子、板栗、苹果、桃、梨、白杏等多种温带水果,这些名特优传统品种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食品来源,而且还为开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提供了有利条件。平原区农业资源丰富,已建立了生态农业、高科技农业、观光农业、绿色度假村等多种农业园区,为了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可能。

(3)人文条件

夜上海论坛 北京作为一个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创新中心,也是一座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它的文化淀积深厚,具有开展休闲度假、科教旅游、文物博览、森林和生态旅游等多种休闲旅游活动的得天独厚优势。老北京积淀了大量的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北京郊区广大农村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多样的民俗风情,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奠定深厚而朴实的基础。

(4)市场条件

夜上海论坛 北京市发达的经济水平和庞大的人口基数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和消费潜力,从消费能力来看,2007年前11个月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081元,其中教育、文化和娱乐服务支出高达2251元,32.2%的恩格尔系数显示出在满足了吃、穿的基本需求之后,人们的消费倾向逐渐转向文化、旅游等消费领域,据北京市调查,每年大概有67.3%的家庭选择到郊区休闲旅游,其中有16.9%的家庭每年到郊区旅游3-5次。全市有15.3%的市民到郊区旅游5次。由此可见,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相应的城市规模拓展、城市人口增加,为发展乡村休闲观光农业提供了巨大的客源市场。

2.劣势分析

(1)服务项目单一,同类化、同质化趋势明显

北京现有休闲村庄,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服务设施齐全的综合接待型山庄,具有会议接待、餐饮住宿等综合接待功能;另一种则是农户利用自家房屋、水塘、菜地发展的以餐饮垂钓为主题的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典型民俗型农家乐,以普通的餐饮、垂钓、棋牌娱乐、蔬菜自采为主导项目。这些休闲农庄大部分缺乏特色,服务项目单一,内容较少,缺乏农事体验、拓展训练、科技教育等功能,不能满足多层次游客的需要,且功能项目的重复使得农庄之间缺乏相对优势,容易引起恶性竞争。

(2)“小农经济”的旅游经营模式,发展空间有限

北京目前的农家乐以自发、分散、粗放的小农、个体、私营等经营形式为主。一方面,专业人才缺乏,经营管理能力薄弱,缺乏现代服务观念,服务意识低下,综合接待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其内部接待由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自负盈亏,经营规模有限,旅游产品粗放,而且在品牌形成、整体营销、科学管理等方面存在实际困难和问题,导致相应的产业化发展空间难以形成,辐射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

(3)消费群体固定,缺乏新的客户群

夜上海论坛 北京郊区目前的休闲度假村或旅游点主要是面向北京本地的政府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以及一些散户,而判断休闲农庄经营状况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回头客户人数的比例,新客户群体的拓展能力非常有限,据此认为,新的客户群体是影响农庄发展壮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

3.机遇分析

(1)各级政府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大力支持

夜上海论坛 近几年,北京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十分重视,组织了各种活动和争优项目,对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民俗文化旅游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由于政府制定了休闲农业旅游规范标准,推动乡村旅游向规范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并将在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和鼓励。同时,合作组织迅速发展,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较快、健康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机遇和条件。

(2)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产业多层次的发展

近些年北京市的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逐步增加,2006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978元,2010年度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073元,2010年度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9934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方便和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城市生活压力的增加和对自然环境的疏远,使人们产生了暂时远离单调紧张的城市生活,回归轻松惬意的自然环境的愿望,乡村地区绿色、生态、环保、质朴的环境为城市居民亲近自然,回归田园提供了理想场所。

休闲不仅仅是有钱、有闲的“贵族”阶层和中产阶层的享受,在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应当让广大民众包括大量低收入阶层也能够享受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成果。休闲产业正在向着层次化方向发展。生态休闲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使人融入自然的一种生活状态和行为方式为追求健康、科学文明休闲的需求者所推崇,网络博客使得知识阶层从社会名人到默默无闻的普通民众都能找到交了思想、展示才华和自我释放的空间,登山旅游、滑雪运动又使酷爱运动、善于冒险体育爱好者在紧张与浪漫的惊险中找寻到运动对心理的调解与放松。

夜上海论坛 (3)部分经营者的多元化发展

夜上海论坛 有一些头像清醒、经营理念比较成熟的经营者已经不满足于盲动跟风,而是从实际情况出发,朝着个性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其一是社区休闲服务的兴起。由于闲暇时间的增加,人们更多的时间生活在家庭和社区中,社区休闲服务的供给对于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重要。

4.挑战分析

(1)传统的乡村文化和公共资源面临破坏

夜上海论坛 传统文化是休闲村户吸引顾客的原因之一,而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将不可避免的破坏传统乡村文化,如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乡村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等等,也可能由于社区成员缺乏责任感,导致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地域文化被外界同化,并逐渐流失,此外,由于休闲农业大多是农户分散经营,投资主体多元化,以及造成个体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如公共资源利用过度,公共秩序混沌失序,公共福利供给短缺,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等。而且由于自身环境保护意识不够,加上环卫配套设施不齐,自然环境也面临威胁与挑战。

(2)危机意识淡薄,淡旺季明显

目前虽然部分休闲农业村户经营者意识到经济危机资源危机和其他各方面危机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但这部分群体并没有积极行动来应对危机,只是采取消极观望的态度,只有极少数经营者采取了措施,推出各种新颖的项目和消费套餐,但成效却不大,此外,由于乡村旅游景观四季差异、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生长周期性影响,导致一些旅游景点出现产品、设施“季节性短缺”和“周期性闲置”并存的双重困境。

(3)融资困难,规模约束

郊区的大部分经营者以当地农户或回乡创业人员为主,资金缺乏,融资困难是难以上规模上档次的原因。如果进行贷款申请,手续麻烦,周期较长,很多农户宁可另找出路,导致丰富的资源与有限的资金难以形成有效地合力,大致大部分休闲农业长期处于粗放、低水平的阶段。

夜上海论坛 三、加快北京休闲农业发展的建议

夜上海论坛 对于北京休闲农业的未来发展建议可以基于这样两个认识,一个是北京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一个是其他城市休闲观光产业的经验。

1.向健康方向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执政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战略全局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人与人之问的和谐相处。因此,北京休闲产业的发展内容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具有一致性。在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全面发展体闲的各种要素,倡导科学的休闲思想、休闲价值观、人性观.营造合理的休闲氛围,净化休闲环境,科学规划、正确引导和规范休闲产业的健康发展。通过清理和整治非健康休闲市场,支持和提供良好的休闲市场,积极探索科学的休闲教育等多种形式陶冶人们的情操,力求使人真正领悟休闲的真谛。社会主义的发展也致力于通过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休闲需求来实现人们的休闲权利,以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健康发展。

2.向乡村化方向发展

休闲产业的乡村化发展原因有三:其一,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休闲产业走向乡村化方向的发展动机。在人类从乡村走向城市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城市生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的变化,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和心理负担的不断增加,人的紧张和焦虑情绪不断增加。于是人们重新将目光回到乡村,重新回归自然,以调解情绪、调整身心.求得瞬间的解脱。其二,北京休闲产业的乡村化发展对农村经济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发展休闲产业,将城市居民的休闲需求更多地引向广大的村镇,也带动村镇经济的发展。其三,北京的偏远郊区地区,也拥有发展休闲产业的良好资源,适合开展绿色、生态及环保型休闲项目,不适合大面积进行资源消耗型工业项目的开发。因此发展休闲产业,对于实现北京的经济平衡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同时,休闲产业对环境污染小,对能源的需求也少,对于那些生态本来就很脆弱的相对落后地区,如贫困的远郊区县,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条可行之路。

3.向人文化方向发展

夜上海论坛 休闲的最大特点,是它的人文性、文化性、社会性、创造性,它对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西方文化和观念的熏陶下,西方主张的休闲就具有享受平静自然的休闲、偏好健康运动的休闲、追求刺激冒险的休闲、崇尚娱乐体验的休闲等特点。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自己休闲产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影响和带动作用,但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北京市的实际情况出发,休闲产业的人文化发展也有自己的特点。台湾学者叶智魁就在《逍遥:中国式的体闲》一文中以庄子逍遥游思想为主体,分析了中国文化背景中的休闲思想和休闲活动。认为中国人以“心闲体静”、“心宽体健”、“闲能生慧”来达到修生养性提升人格的目的。与西方人推崇的“生命在于运动”有所区别,中国人更习惯于“从静中观动物”,“处闹市中能取静”。因此,国人的传统休闲文化以静态为主。善于打太极拳、练气功、棋盘博弈,养鱼种花、昕戏品茶这些趋于柔和舒缓恬静的养生法。在当代,我国学术文化与休闲的结合的趋势日益突出。近年来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成为大众休闲关注的一个重点,从金正昆的礼仪讲座到易中天的品读三国,再到闲来读书的热潮,充分显示了中国新一代休闲的时尚热潮。从文化角度来审视休闲,我们则可以清晰地看到,休闲是人在完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向社会提供剩余劳动之后,为满足人的多方需要而处于的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构建的生命状态和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就体现人们越来越多地在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体育场馆、康乐中心、老年大学和各种庆典活动的参与之中。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刘海鸿.我国休闲产业的特点.态势与前瞻.山西财经大学旅游管理学院,2007

[2]马惠娣.21世纪与休闲经济、休闲产业、休闲文化[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5)

夜上海论坛 [3]张广瑞,魏小安,刘德谦.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4]叶文.《城市休闲旅游》[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夜上海论坛 [5]李春生.生态体验.从休闲到生态休闲[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10)

[6]梅良勇,李源.城市本质视野中的休闲理念[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

[7]郭焕成,孙艺惠,任国柱,吕明伟.北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地球信息科学,2008,(10)

夜上海论坛 [8]卢云亭,刘军萍.《观光农业》.北京出版社,1995

夜上海论坛 [9]孙艺惠,杨存栋.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现在及发展趋势.经济地理,2007(9):835

夜上海论坛 [10]王婉飞,王墩娴,周丹.中国观光农业发展态势.经济地理,2006(5):854-856

夜上海论坛 [11]郭焕成.休闲农业前景广阔.农村工作通讯,2009(7):11

夜上海论坛 [12]史亚军.《城郊农村如何发展观光农业》.金盾出版社,2009年2月第1版

第8篇

模式一:农业生产过程利用。浙江千岛湖乘坐机械船休闲观光园那巨网捕鱼,水花飞溅,群鱼狂舞,景象壮观,很快成了千岛湖旅游的一张金名片。每年游客能看到巨网捕鱼次数达到150次上下,仅船票收入就达到300多万元。同时,由于生态优良和游客的共同参与,该景区的鱼也成为市场上供不应求的热销产品。

模式二:农业文化资源的开发。对有条件、有特色的农田进行精雕细琢,赋予它文化内涵和生态价值,使其成为市民休憩的家园。大连市的农民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迷宫图案种玉米,长成的玉米迷宫吸引了大批游客;北京市大兴区包装了150多个各类蔬菜园、瓜果园和花卉园,以休闲体验为主题的精品旅游线路有10余条,每年接待的中外游客达100多万人次,总收入近6000多万元;南京农业嘉年华举办螃蟹节、梅花节、葡萄节等20多个农业节庆活动,促进了农产品销售,提升了当地农业旅游的知名度。

模式三:农业生态功能的开发。北京市门头沟区在煤矿和非煤矿山关闭后的废弃地发展蘑菇栽培,将废弃的采石坑变成一个景观湖。建成休闲公园、果园和特种养殖基地,发展干鲜果品、食用菌等特色经济,实现了生态修复与改造环境、发展经济有机结合,成为全国首个生态修复示范基地。

夜上海论坛 模式四:农业生态环境的利用。上海奉贤每年4月上旬前后举办菜花节,除了观赏“油菜花海”外,还推出了田园爱情派对、菜花写生、奉贤农副产品展销等24项主题活动,让游客真正感受到田园闲趣。

夜上海论坛 模式五:农业废弃物和农产品的创意利用。用废弃的鱼骨或农作物秸秆作画,编织手提袋、动物、宠物篮等。麦秸工艺画已经成为不少地区的地方特色旅游商品。模式六:农产品奇异化生产。培养特大南瓜、方型西瓜、饲养袖珍宠物、特种颜色花卉以及其它具有特种极端品质的农产品等。随着休闲社会的来临,休闲经济会飞速地增长,定会带动从业队伍快速壮大。由于我国对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的要求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标准,专业类人才紧缺,在强大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休闲农业的从业人员鱼龙混杂现象相当普遍,造成了休闲农业市场严重的混乱局面。除了管理体制、相关法律、法规滞后,人才匮乏是造成该产业人才发展迟缓的重要原因。

一、高校开设休闲农业专业的必要性

1.休闲农业自身发展需要。近年来,全国各地根据市场需求及时优化调整农业发展定位,在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积极发展都市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农业新形式,农业正在由单一提供农产品转变为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发展旅游文化等的重要手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休闲农业借助创意产业理念,融入农业生产生活。随着我国农业转型和新型农业系统的构建,休闲农业实践为我国农业经济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休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渐成趋势。休闲农业的蓬勃兴起急需专业类人才的培养与之相匹配和适应。

2.社会发展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迅速兴起,使得我国社会开始由温饱型向小康型全面发展,并在21世纪初向发展型目标迈进。在今后数十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这意味着中国人民对包括休闲、观光等在内的自我个体现实需要将得到可持续性的发展。然而,要将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还必须具备其它几个重要的条件:其一是社会的政治目标。这一点无疑已有确切的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这一政治目标的强有力的支撑;其二是社会休闲文化的发展认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对外融合的推进,休闲意识不断地与国际接轨,休闲文化积累丰厚,有着极为丰富的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并且与中国的传统哲学、伦理道德、审美观等交织在一起,为中国民众所喜闻乐见。休闲农业教育的发展有着深厚的民众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势必得到空前的发展。

3.传统农业专业调整改造的需要。目前,我国大多数农业高等院校都设置了农业发展学科,培养不同程度的农业专门人才,而且对已经设置的学科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重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拓宽专业口径,适应我国农业发展和转变过程对农业人才的需求。但是,以往的改革大多为数量和内容上的变化,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以专业为中心的高校培养模式,学生的创造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实践和发挥,导致学生实际工作适应能力较差。在西方,高校农业类专业口径较宽,涵盖体系比较完善,不同的专业课程之间相互渗透,课程所学知识与实际农业发展水平和应用紧密相连,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学到全面、新颖的农业专业发展现状和将来发展趋势。

夜上海论坛 二、休闲农业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内容分析

1.理论教学方面。如何将休闲教育与农业学科教育进行有机结合是一个新的课题。目前各式休闲教育在我国已经蓬勃开展起来,比如休闲体育教育学、休闲社会学、休闲经济学等等,而休闲农业教育的发展比较滞后。相对于大陆的休闲农业教育,台湾之所以发展休闲农业教育比较好,是因为随着休闲农业的不断发展,需要有专业的人才熟悉休闲农业的管理、经营及发展趋势,以便更好地指导现实工作。有效的将休闲学科教育与农业发展紧密结合,不仅仅要从理论上增加休闲学科的相关内容,加深对休闲产业的理解和认识,还要从实践的角度认识发展休闲产业的目标和要求,使得学生从思想的高度对休闲产业学科有一个系统、全面、详细的了解,同时,对休闲产业发展实际需求趋势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真正实现通过体验式的教学环节实践这一积极、动态休闲方式的学习,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休闲农业课程学习意识,为将来步入休闲农业管理这一领域打下认识与技能的准备。农业专业课程已经开展了多年,但是休闲农业的发展在国内属于刚起步阶段,因此在理论教学方面还需要深入地联系经营、管理理论,实现农业课程的休闲化特点转变。这也是实现高校农业课程开放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同时,需要积极的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从简单的说教教育逐渐的发展成为一个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不仅仅从理论上理解所学知识,更从实践的高度去认识所学内容。

夜上海论坛 2.实践教学方面。休闲农业课程目标是制定教学内容的根本出发点,应该全面地服务于学生身心对于专业的发展需求,从实践出发,突破以知识灌输为教学为主的旧体系,建立以增强专业技能,把握知识前沿理论,提高实际运用能力与就业本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线的课程内容。依据休闲教育的需要,休闲农业课程的理论课教学内容应以休闲教育的相关知识为主体,实践课的内容则首选休闲特征和体验特征突出的休闲农业模式和典型的地区为体验基地。因为只有广泛参与休闲活动,才能促使学生在充分的“休闲体验”过程中,不断感悟休闲、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感受农业发展的无穷魅力与光明前途,从而树立正确的学科观和休闲观,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夜上海论坛 3.休闲农业教育课程的结构设计。课程结构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与配合,即讨论课程各组成部分如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问题。休闲农业教育课程新体系的建立必须从学校农业教育、休闲教育整体的角度去考虑。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休闲农业体验纳入到农业学科课程的改革中去思考。体验类项目的教学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和空间内完成,所以,课外和校外时间都被纳入到休闲教育的视野中。休闲农业学科的课程设置可分为多层次:(1)低年级(大一至大二)阶段以开设常规型教学课,课程内容以农业学科教育、休闲教育课程、经营、管理理论学习为主。具体课程可根据授课时数前后相继,衔接安排,也可平行安排整体推进;(2)三、四年级则主要开设综合活动课,内容按照实践要求、结合学生爱好为依据,这一改变使得高校农业教育得到拓展,给学生留下更大的发挥和学习空间;(3)鼓励课堂内部知识向实践的转化,积极主动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使得传统以学生为辅逐渐改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是指导者、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实践参与能力和积极性。4.休闲农业教育课程的重点内容。休闲农业专业课程的重点是介绍休闲农业的基本概念,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不同地区发展休闲旅游农业产业的特点、休闲农业管理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各相关专业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休闲农业的基本概念,理解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了解发达国家和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以及如何高效地进行休闲农业方面的管理等等。

夜上海论坛 三、结论与建议

第9篇

农村居民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变化随着我国居民整体生活质量的提高,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居民的生活已经逐渐由温饱型转向小康型。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在农村消费中的数量与质量也在大幅度的提升,且消费形式日趋多样化。尤其是在我国东南沿海等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农村地区,由于受到城镇居民以及海外华侨等影响,当地农村人口的消费观念与消费意识均发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休闲体育文化消费额度也大为增加,并且形成了其特有的体育消费价值观。当然,在强调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数量与质量上的飞跃性突破之时,我们不能不认识到,休闲体育文化消费观念的形成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没有充分的物质基础作保障,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活动是无法进行的。众所周知,中华民族一直以勤俭持家作为千年来的传统美德,这也是自古以来受小农意识思想影响和渗透所形成的消费观念。另外,目前来说,在我国还有很多偏远地在经济上依然处在严重落后阶段,居民基本物质生活依然处在温饱阶段,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在短时期内,这种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水平低下的现象是无法实现根本性转变的,进而直接影响到我国农村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整体发展趋势。这不但是我国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发展的一个瓶颈,亦需要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加大投入力度,以先富带动后富,全面提升我国居民整体的消费水平。

高档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势头强劲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居民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在数量与质量上都实现了突破性的进展,形式逐渐由低层次的基本消费向更高层次方向发展,高档体育消费品的发展愈加迅速。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在物质性休闲体育文化消费上,主要以体育报刊杂志以及高端的体育运动服装为代表;在观赏性休闲体育文化消费上则以体育赛事欣赏为主要消费形式;在培训性休闲体育文化消费上,主要以健身娱乐和提高竞技运动成绩为主;还有一些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形式如体育彩票消费等,发展势头十分迅速。从我国当前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发展趋势来看,此种发展形势将于国际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发展齐头并进,其实现持续的时间也将更为稳定。

夜上海论坛 休闲体育文化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发展

休闲体育文化消费需求受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目前来说,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不平衡现象,这种现象造成了居民收入、体育消费需求等多方面差距的扩大,加之区域经济收入水平之间的差异,使得我国居民在实际体育消费水平上仍然存在着十分严重的分化现象[1]。作为从属于体育消费的休闲体育文化消费也必然呈现出消费需求受区域经济差异影响的特质。

夜上海论坛 休闲体育文化消费需求受家庭收入差异的影响即使是同一区域的居民,在其家庭收入水平以及社会阶层上也有着很大的差别,这使得他们在休闲体育文化消费需求以及休闲体育文化产品的购买能力之上也不尽相同。对于较高收入的家庭来说,在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选择上,“高档次、贵族型”体育产品已经成为其消费选择的经常性内容。尤其对于高收入群体来说,其对高档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品的追逐更为强烈,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他休闲体育文化消费者亦产生了很大的带动与引导作用。然而对于我国大部分休闲体育文化消费者来说,价格实惠且质量有所保证的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品仍是其消费的主流。

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多样化趋势下的分层现象由于不同阶层的消费者有着不同的休闲体育文化消费需求,故此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市场必然会形成一个社会分层的现象,这一现象在短时期内表现的十分明显。对于经济收入较高的消费者来说,越是高端的休闲体育文化产品对其而言越具有吸引力。而对于较低收入阶层来说,恰恰与此相反,只有在保证基本物质生活基础的条件下,其休闲体育文化消费需求才会得到一定的满足,且消费额度不会太大,尤其是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来说,此种现象尤为明显。

休闲体育文化消费者的消费理性大为提高消费者的消费理性的提高是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多样化发展趋势的又一明显特征。较之于上个世纪晚期来说,我国居民休闲体育消费档次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对休闲体育文化产品的选择上也不再盲目跟从,而更具个性化特征。消费者在追求休闲体育文化产品的质量保证的同时,对于产品的外形、色彩乃至于流行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另外,对于休闲体育文化产品的服务性、适用性等方面也更为注重,不再单纯的被动接受,而是更多的注重自身主观上的消费体验。2.5休闲体育文化消费范围日趋扩大随着居民休闲体育文化消费需求的提升,我国居民休闲体育文化消费范围的范围也在日趋扩大,尤其是在体育医疗保健、体育营养以及相关健身培训上的消费规模大幅增长,居民对其消费额度有着明显的增长趋势,服务性消费迅速形成且发展形势大好。对于传统体育消费品来说,这些消费形式在很大程度上起着分流的作用,这也是造成休闲体育文化产品供不应求的一个重要因素。

夜上海论坛 消费方式和消费制度趋向于市场化

夜上海论坛 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市场化改革趋势受制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市场化问题一直以来都为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一些休闲体育文化消费上的问题依然属于社会制度下的福利性活动。长此以往,在政府或企事业的大包大揽之下,必然会形成一定程度上的无成本的社会福利制度,进而导致了休闲体育文化消费项目的供不应求、部分产品数量的缺失以及产品质量上存在的种种缺陷,对我国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市场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制度造成的负面影响,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新的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政策,全力支持社会各界对于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市场的投入力度,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近年来,我国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市场化占有率逐年提高,人们的休闲体育文化消费需求得到了满足,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权利顺利实现。

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发展趋势逐渐以市场化为主流随着我国休闲体育文化消费限额供应制度的取消,我国居民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居民休闲体育文化消费行为具有更大的自主选择性,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经济行为。这也是体育经济产业化发展的一个良好势头。体育社会化消费与市场化消费体制形成的重要因素,便是在劳动制度与收入制度带动之下休闲体育文化消费保障制度的全面改革。目前来说,我国政府之于居民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市场的宏观调控依然存在,但是对于日常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活动的直接干预力度已经减弱。

夜上海论坛 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市场化的形成从体育设施和体育场地建设上,我们可以看到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市场化最为明显的表现。自上个世纪中期开始,在我国一些城市的体育场所中便以营业性消费体制代替了社会福利制度,进而将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消费门槛迅速的降了下来,为居民提供了十分宽泛的消费空间,保证了居民的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权利。其后,众多盈利型休闲体育文化消费项目纷纷进入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市场,并在市场化的带动与调控下,迅速向服务业领域扩展,太极拳、台球、保龄球等诸多大众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形式日益涌现,很快的打开了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市场。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休闲体育文化消费项目也紧跟经济形势需要大力拓展消费市场。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如体育健身消费、体育福利彩票消费以及各种形式的户外运动消费,其市场化改革已经全面展开。

夜上海论坛 消费群体趋向于知识化

文化素质与提高带动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意识的增强一般情况下,居民的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水平与其自身的经济收入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其现期收入较高的情况下,其进行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水平也随之提高,反之亦然。与此同时,个人休闲体育文化消费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对其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水平也有着一定的影响。总之,当个体的文化程度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受其自身所处的社会地位、文化环境以及进行社会交往等诸多外界环境的影响,其在进行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提高自身的消费水平,进而满足身心发展的需要。

第10篇

Abstract: Leisure Sports Culture Consumption in China present many characteristic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s following: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leisure sports cultur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erfect, the consumer demand for leisure sports culture is diversification, the consumption mode and consumption system tends to market, the consumer groups tend to knowledge.

关键词: 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发展;特征

夜上海论坛 Key words: leisure sports culture consumption;development;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8-0307-03

0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态势十分迅猛,国民经济的总体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居民社会购买力与社会消费水平均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规模与总量迅速扩大,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发展呈现出许多特征,值得探讨。

夜上海论坛 1 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结构日趋完善

1.1 整体消费结构的变化 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日益开展,我国居民的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水准日趋高级化。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整体结构发生了显著性的变化,已经从最初的“初级型”转变为现阶段的“小康型”发展模式。部分收入较高的社会群体在体育消费上的经济投入体现出了“贵族化”趋势。在全民健身的号召与带动下,居民体育消费的需求迅速扩大,且传统的实物性消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大众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多的人们将视野投向了休闲体育文化消费之上。综合性体育消费逐渐取代了单一的体育消费形式,消费个体在对于个性的拓展以及主观情感体验的提升上也更为注重。体育消费需求的日趋高级化从根本上带动了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结构的完善与发展。

1.2 休闲体育文化消费领域的拓展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据统计,至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9%,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7%。通过这一指标我们可以看到,在我国大部分城市地区,居民的生活消费已经达到小康状态,在居民家庭消费中,随着恩格尔系数的下降,发展性消费与享受性消费所占的比重已经远远超过了基本生活消费在家庭消费中的比重。居民体育消费的额度也大幅提升,休闲体育文化消费逐渐成为社会消费的又一重头戏。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一般以实物性消费为主,还有部分的体育赛事欣赏性消费以及廉价或免费的参与性消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这些基本的体育消费在消费数量与消费质量上都发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我国部分经济较发达地区居民体育消费需求与消费的重心发生了改变。首先,居民由最初的基本体育消费模式逐渐转向高级化消费,如瑜伽、高尔夫、保龄球等等。其次,对于各类体育用品,如体育运动服装、体育运动器材、体育场地等方面的要求也大为提高。另外,在体育医疗保险的注意事项上也加大了消费比重,此方面的消费支出大为增加。

夜上海论坛 1.3 农村居民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变化 随着我国居民整体生活质量的提高,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居民的生活已经逐渐由温饱型转向小康型。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在农村消费中的数量与质量也在大幅度的提升,且消费形式日趋多样化。尤其是在我国东南沿海等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农村地区,由于受到城镇居民以及海外华侨等影响,当地农村人口的消费观念与消费意识均发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休闲体育文化消费额度也大为增加,并且形成了其特有的体育消费价值观。

夜上海论坛 当然,在强调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数量与质量上的飞跃性突破之时,我们不能不认识到,休闲体育文化消费观念的形成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没有充分的物质基础作保障,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活动是无法进行的。众所周知,中华民族一直以勤俭持家作为千年来的传统美德,这也是自古以来受小农意识思想影响和渗透所形成的消费观念。另外,目前来说,在我国还有很多偏远地在经济上依然处在严重落后阶段,居民基本物质生活依然处在温饱阶段,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在短时期内,这种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水平低下的现象是无法实现根本性转变的,进而直接影响到我国农村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整体发展趋势。这不但是我国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发展的一个瓶颈,亦需要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加大投入力度,以先富带动后富,全面提升我国居民整体的消费水平。

1.4 高档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势头强劲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居民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在数量与质量上都实现了突破性的进展,形式逐渐由低层次的基本消费向更高层次方向发展,高档体育消费品的发展愈加迅速。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在物质性休闲体育文化消费上,主要以体育报刊杂志以及高端的体育运动服装为代表;在观赏性休闲体育文化消费上则以体育赛事欣赏为主要消费形式;在培训性休闲体育文化消费上,主要以健身娱乐和提高竞技运动成绩为主;还有一些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形式如体育彩票消费等,发展势头十分迅速。从我国当前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发展趋势来看,此种发展形势将于国际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发展齐头并进,其实现持续的时间也将更为稳定。

夜上海论坛 2 休闲体育文化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发展

2.1 休闲体育文化消费需求受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

目前来说,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不平衡现象,这种现象造成了居民收入、体育消费需求等多方面差距的扩大,加之区域经济收入水平之间的差异,使得我国居民在实际体育消费水平上仍然存在着十分严重的分化现象[1]。作为从属于体育消费的休闲体育文化消费也必然呈现出消费需求受区域经济差异影响的特质。

2.2 休闲体育文化消费需求受家庭收入差异的影响

夜上海论坛 即使是同一区域的居民,在其家庭收入水平以及社会阶层上也有着很大的差别,这使得他们在休闲体育文化消费需求以及休闲体育文化产品的购买能力之上也不尽相同。对于较高收入的家庭来说,在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选择上,“高档次、贵族型”体育产品已经成为其消费选择的经常性内容。尤其对于高收入群体来说,其对高档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品的追逐更为强烈,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他休闲体育文化消费者亦产生了很大的带动与引导作用。然而对于我国大部分休闲体育文化消费者来说,价格实惠且质量有所保证的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品仍是其消费的主流。

2.3 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多样化趋势下的分层现象 由于不同阶层的消费者有着不同的休闲体育文化消费需求,故此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市场必然会形成一个社会分层的现象,这一现象在短时期内表现的十分明显。对于经济收入较高的消费者来说,越是高端的休闲体育文化产品对其而言越具有吸引力。而对于较低收入阶层来说,恰恰与此相反,只有在保证基本物质生活基础的条件下,其休闲体育文化消费需求才会得到一定的满足,且消费额度不会太大,尤其是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来说,此种现象尤为明显。

2.4 休闲体育文化消费者的消费理性大为提高 消费者的消费理性的提高是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多样化发展趋势的又一明显特征。较之于上个世纪晚期来说,我国居民休闲体育消费档次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对休闲体育文化产品的选择上也不再盲目跟从,而更具个性化特征。消费者在追求休闲体育文化产品的质量保证的同时,对于产品的外形、色彩乃至于流行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另外,对于休闲体育文化产品的服务性、适用性等方面也更为注重,不再单纯的被动接受,而是更多的注重自身主观上的消费体验。

2.5 休闲体育文化消费范围日趋扩大 随着居民休闲体育文化消费需求的提升,我国居民休闲体育文化消费范围的范围也在日趋扩大,尤其是在体育医疗保健、体育营养以及相关健身培训上的消费规模大幅增长,居民对其消费额度有着明显的增长趋势,服务性消费迅速形成且发展形势大好。对于传统体育消费品来说,这些消费形式在很大程度上起着分流的作用,这也是造成休闲体育文化产品供不应求的一个重要因素。

3 消费方式和消费制度趋向于市场化

夜上海论坛 3.1 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市场化改革趋势 受制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市场化问题一直以来都为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一些休闲体育文化消费上的问题依然属于社会制度下的福利性活动。长此以往,在政府或企事业的大包大揽之下,必然会形成一定程度上的无成本的社会福利制度,进而导致了休闲体育文化消费项目的供不应求、部分产品数量的缺失以及产品质量上存在的种种缺陷,对我国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市场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制度造成的负面影响,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新的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政策,全力支持社会各界对于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市场的投入力度,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近年来,我国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市场化占有率逐年提高,人们的休闲体育文化消费需求得到了满足,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权利顺利实现。

3.2 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发展趋势逐渐以市场化为主流 随着我国休闲体育文化消费限额供应制度的取消,我国居民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居民休闲体育文化消费行为具有更大的自主选择性,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经济行为。这也是体育经济产业化发展的一个良好势头。体育社会化消费与市场化消费体制形成的重要因素,便是在劳动制度与收入制度带动之下休闲体育文化消费保障制度的全面改革。目前来说,我国政府之于居民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市场的宏观调控依然存在,但是对于日常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活动的直接干预力度已经减弱。

夜上海论坛 3.3 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市场化的形成 从体育设施和体育场地建设上,我们可以看到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市场化最为明显的表现。自上个世纪中期开始,在我国一些城市的体育场所中便以营业性消费体制代替了社会福利制度,进而将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消费门槛迅速的降了下来,为居民提供了十分宽泛的消费空间,保证了居民的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权利。其后,众多盈利型休闲体育文化消费项目纷纷进入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市场,并在市场化的带动与调控下,迅速向服务业领域扩展,太极拳、台球、保龄球等诸多大众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形式日益涌现,很快的打开了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市场。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休闲体育文化消费项目也紧跟经济形势需要大力拓展消费市场。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如体育健身消费、体育福利彩票消费以及各种形式的户外运动消费,其市场化改革已经全面展开。

夜上海论坛 4 消费群体趋向于知识化

4.1 文化素质与提高带动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意识的增强 一般情况下,居民的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水平与其自身的经济收入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其现期收入较高的情况下,其进行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水平也随之提高,反之亦然。与此同时,个人休闲体育文化消费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对其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水平也有着一定的影响。总之,当个体的文化程度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受其自身所处的社会地位、文化环境以及进行社会交往等诸多外界环境的影响,其在进行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提高自身的消费水平,进而满足身心发展的需要。

4.2 政策宣传与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水平之间的关系

夜上海论坛 从政治政策的宣传上来看,文化素质较高的人通常对此有着极大的敏感性。因此,当一定的政策通过媒体进行宣传之后,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休闲体育文化消费水平。纵观现阶段我国整体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形势,尤其是在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结构体系的设置上,还存在很多不尽人意之处,因此,积极而有效的政策宣传对我国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的影响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李一玉,黄小波.新时期我国体育消费需求的发展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10):22-23.

第11篇

【关键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两岸合作;产业链整合

一、对休闲农业定义的再认识

基于近年来休闲农业的迅速发展,加之对休闲农业的大量研究,使人们对休闲农业的看法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夜上海论坛 1、休闲农业的本质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休闲农业在本质上是结合农业产销与休闲观光的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是以农业生产为主,以农民利益为依据,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条件,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农业新型经营形态。具代表性的主流观点如郭焕成(2004),蒙睿、周鸿(2007)等均认为休闲观农业是旅游业与农业之间的交叉型新兴产业,体现着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形态,是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延伸和渗透。概括起来我国学术界对休闲农业概念的界定普遍上强调其农业生产的本质特性,同时具有与旅游业交融的独特特性,把旅游业的经营模式运用到农业生产中,从而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

2、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联系与区别

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有关的术语非常多,从最初的农村旅游,到后来的农业旅游或旅游农业,以至演进到当下欧美国家惯用的乡村旅游(rural tourism)和日本、台湾等亚洲国家和地区流行的观光农业(agro—tourism),休闲农业等等,概念问题仍未统一,探索还在继续。大多数概念可以替代使用,但在大陆和台湾,普遍认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概念是存在差异的,前者是一种农业经营形态,后者是一种旅游方式,所以对两者一直保持平行研究,虽有交叉性,但也保持有各自的独立性。

乡村旅游是指旅游者在乡村及其附近逗留、学习、体验乡村生活方式的旅游活动。(世界旅游组织,1997)。对乡村旅游的研究,国外主要集中于乡村旅游供给、乡村旅游者及其市场细分、乡村旅游影响、乡村旅游营销和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其中乡村旅游供给和可持续发展与休闲农业研究具有重叠性。有学者指出,今后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的重点将主要是跨学科、多角度进行的实证和理论研究,以及国际合作层面的跨地区、跨文化的乡村旅游发展。

因此,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的产业类型并不完全相同,产业价值链的构成也不完全一样。由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本身的交叉性和复杂性,两者几乎成了整个社会科学所共有的研究对象。到目前为止,对休闲农业的研究侧重于将之视为一种新兴农业经营方式,对乡村旅游的研究则侧重于从旅游规划角度,将之视为一项旅游服务产品来开发。

夜上海论坛 二、休闲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Sharpley(2004)、Walmsley(2003)等普遍认为,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廖军华(2009)提出休闲农业的新价值,不应再仅限于生产农产品、粮食与原料的传统功能,特别在永续发展的理念下,休闲农业被视为兼具保护自然环境、维护乡村景观、承传文化产业与奠基乡村发展等多面向的角色与功能。

1990年后,台湾已将休闲农业的发展作为地方发展的“成长极”(growthpole),休闲农业区作为农村发展的“成长中心”(growth center)(王春熙,2004),休闲农业成为振兴地区农业的新产业。台湾农委会从1990年度起在农建计划中成立“发展休闲农业计划”,主动积极推动休闲农业的规划建设工作,同时加强辅导业者经营休闲农场,并于1996年公布了“休闲农业辅导办法”,2004年后,休闲农业发展细分成“休闲农场”“休闲农业区”与“乡村旅游”三个层次。(萧崑杉2008)

近年海峡两岸学者对休闲农业的研究表明,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是集多类休闲农业园区连接在一起,并结合休闲农场、民宿、乡村餐饮、古迹、文化产品及自然景观等多项休闲资源而形成多元化产业发展模式,具有资本密集产业的战略联盟的特性。

三、两岸休闲农业合作的新视角

夜上海论坛 1、两岸休闲农业合作的迫切性

夜上海论坛 目前台湾休闲农业产业处于较高的发展阶段,在全台遍地开花,处于饱和状态。随着台湾工业化进程中土地与劳动力资源要素稀缺性的提高,台湾休闲农业增长面临高成本的挑战。台湾的农业资金、技术等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开始向岛外移动,以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夜上海论坛 大陆的休闲农业发展较晚,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资金和技术等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缺乏是限制大陆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相对于台湾而言,大陆土地资源丰富,土地综合利用与集约利用还有很大的提高潜力,同时劳动力资源丰富并价廉。这种由于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而形成的资源要素禀赋结构的差异与这种差异的互补性,增强了两岸休闲农业合作的迫切性。

2、从产业集聚角度看两岸休闲农业合作

从产业集聚角度研究两岸休闲农业合作的文献还不够多,但显然该领域已成为两岸休闲农业合作创新的突破口。陈茜(2009)认为,基于比较优势的视角,两岸休闲农业合作的空间广阔,即不仅仅只是单方面的利用台湾休闲农业项目经营的优势,还可利用台湾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上的优势,以及生态维护、环境保护、文化创意、生物技术、食品医药美容方面的优势,结合大陆丰富的自然农业资源、人文资源;实现两岸资源全面的优化配置。

随着休闲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相关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顾客、竞争和变革一同构成了影响休闲农业生存和发展的三个最主要因素。因此,休闲农业的产业链条应该进一步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形成网络化关联,使两岸多产业的共同参与,同时在这个开放的网络状产业链上,继续耦合关联行业如文化创意产业、生物工程产业、环保产业、养生美容产业,甚至会展产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赋予休闲农业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和创新能力。

夜上海论坛 3、两岸必经的休闲农业产业链整合之路

休闲产品与服务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决定了休闲农业产业链需要进行纵向分解和横向延伸,以各环节的专业化发展替代单一企业一条龙式的经营模式,才能让目前众多面临相似困境的两岸休闲农业企业找到新的发展空间。努力延伸可拓展产业链条,增加每一个产业链环节的企业种类,提升各个环节的服务能力与质量保障,才能形成休闲农业新的核心竞争优势。

要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意味着原先一体化的产业链应该被更精细化的产业链替代,形成更加专业化的生产单元。当专注某个生产环节的企业越来越多时,本身的集合就可能形成一个新的产业。目前休闲农业领域,已经出现了大量环节的分解,如对乡土美食餐饮产业的开发,单以健康养生为主线的餐饮就能发展出花卉餐饮、水果餐饮、药膳餐饮,田园餐厅,采摘烧烤DIY等多种具附加价值的环节。当共同参与同一环节的企业达到一定数量,便能形成稳定的产业联盟,产生集聚效应。

四、基于产业链整合的两岸休闲农业合作新途径

夜上海论坛 基于两岸合作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两大产业链为核心进行横向与纵向整合,形成新型的产业合作模式,产生新的分工环节,可以不断创造新的价值。

夜上海论坛 1、实现餐饮与民宿产业的模块化分工。

夜上海论坛 在大陆的休闲农业普遍表现出餐饮与民宿产业链环节较为落后,缺乏特色。由于地处农村,餐饮服务的提供往往过于粗糙,缺乏层次性、精细化服务,缺乏对餐饮环境、餐厅风格、服务水平的提升,而城市来的顾客将餐饮作为一项重要的整体消费,其要求相当高,因而目前的餐饮环节远远不能满足顾客的需要。民宿的提供就更缺乏档次,导致大多数的顾客并不留宿在休闲农场。

夜上海论坛 休闲农业的餐饮企业和民宿企业应该根据定位和服务种类实现模块化分解,实现深度分工与合作,如同一农场的多家餐饮和住宿实现功能互补,做好特色定位,增加灵活性、创新性。使合作企业能够找到共同使用彼此资源的方式,从而创造出新的核心竞争力,并产业集聚效应。通过不同价值模块之间的协作、创新和竞争,实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 (下转第108页)(上接第106页)

台湾休闲农场的餐饮与民宿是一大品牌,特色鲜明,服务水平高,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之一,有巨大的价值增值效应,许多的顾客因喜爱休闲农场的美食和独特舒适的住宿而多次前往,因而该产业链环节也赋予了休闲农业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在台湾,不少会展与体育赛事等均加盟休闲农场,使产业链得到新的延伸。因此,大陆在这一环节需要尽快吸引台湾相关企业的引入,带动该产业的发展提升,形成有效竞争力。

夜上海论坛 2、建立食品养生、医药保健与美容产业的战略联盟

当前这三者的社会需求极大,大多数的休闲农业观光顾客都有获取更加天然健康的乡村食品的渴望,加之养生热潮的出现提出了对天然绿色保健品、有养生保健疗效的当地特产、有美容功能的当地中草药利用等产业的需求,将这些产业与传统休闲农业产业的结合将会创造出更多的产业附加价值,提升产业竞争力,如果能将台湾资金、技术与管理优势结合进来,发展前景广阔。

3、延伸生态保护产业环节

台湾有许多以赏萤火虫或观青蛙、蜻蜓、蜜蜂为主题的休闲农场,将休闲与娱乐、教育融为一体,让顾客参与各种生态保护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即提升了农村自然资源的价值,又有效横向延伸了休闲体验的环节,增加了产业价值链。由于台湾长期注重生态保护与环境保护,已成为各休闲农业产业的基础性环节,并通过各种休闲活动来强化提升其无形价值。而这正是大陆休闲农场项目的空白,即大陆尚缺乏通过挖掘以动植物保护和环境保护为主题的休闲农场,寓教于乐,来丰富休闲项目和提高产业价值,两岸在这一领域可进行较多的合作。

夜上海论坛 4、提高对民俗文化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

文化资源如果能进行合理的利用与转化,通过“创意”的推动,可以创造新的产品和新的市场需求。近年来大陆逐渐认识到文化创意对传统产业的巨大增值效应。在休闲农业的产业链中,民俗文化属薄弱环节,缺乏深层次的挖掘,而文化创意产业刚刚兴起,尚未完全与民俗文化资源相整合,导致休闲农业项目与乡村民俗与文化产业结合度不高。

夜上海论坛 而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是发展较为成功的产业,在农业休闲消费环节中成功通过文化创意产生消费者与农村互动参与的民俗歌舞体验,民俗生活体验,当地民间手工作坊、民间美术参与体验,特色民俗纪念品开发等大大增加了一系列消费增值的环节,扩展休闲农业产业链。因此,该领域合作空间巨大。

两岸休闲农业合作在经过新型产业链整合之后,将吸引众多关联性、服务性企业或组织,如房地产业、金融业、餐饮零售业、物流业、交通运输业等等,从而实现全面的产业升级。由此可见,今后发展重点应是着眼于基于多元产业的新型休闲农业合作的理念,提出进一步提升附加值与竞争力的战略构想。地方政府应从产业政策导向的角度,对休闲农业各产业链模块进行引导和规划,采取一系列的促进措施。

参考文献:

[1]芮明杰.论产业链整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3.

夜上海论坛 [2]芮明杰,张琰.产业创新战略[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10.

[3]郭焕成,郑健雄.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1.

[4]廖军华.对我国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思考[J].湖北农业科学,2009,8

[5]黄跃东,邓启明.闽台农业合作的现状、趋势与推进策略探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1):4-9.

[6]陈茜.两岸产业合作之下的休闲农业合作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7]Sharpley R,Roberts L.Rural Tourism:10 Years on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2004,6:119-124.

[8]Walmsley D J.Rural Tourism:a Case of Lifestyle 2led Opportunities [J]. Australian Geographer,2003,34(1):61-72.

第12篇

夜上海论坛 资源、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作为产业集群产生和发展的形成基础和产业集群获得竞争优势的基础来源。按照要素的可获性,可将其分为静态要素和动态要素2类。静态要素是低层次的、根植性的传统自然资源、地理区位、文化、制度等要素,是产业集群产生的基础,只能获得静态比较优势;动态要素来源于竞争优势的高层次的、基于创新学习网络而获得的高级要素,是产业集群的发展核心,其形成强劲、持续的动态竞争优势。这2种要素在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其作用路径表现为静态要素在产业集群产生初级阶段具有孤立性,并且在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随着市场需求的提高,某些要素的作用会呈现消退的趋势,因此具有不稳定性。在这种不稳定性下,各种要素受到产生动力的作用诱因,经过相应的动力作用机制促使产业集群形成随着产业集群的形成,并随着政府行为的加强、制度的完善,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的不稳定性逐渐减弱,其规模经济优势、区域品牌优势、持续创新优势等动态要素对产业集群发展动力作用的逐渐增强,促使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趋于稳定。因此,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过程中,要素是形成基础,市场需求的诱因是推动力,在稳定动力机制的作用下获得持续竞争力是产业集群成长、成熟的标志。产业集群的产生、发展的内在逻辑可以归纳为:将拥有的要素通过产生动力诱因和发展动力诱因诱导促使产业集群产生、发展,产生和发展中形成的规模经济优势、区域品牌优势、持续创新优势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动态要素,成为促进产业集群继续发展的动力形成基础,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回路(如图1)。由此可见,充分利用要素、理清市场需求,培育成熟的动力机制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

2休闲农业产集群动力机制构成主体分析

依照上节内容,在产业集群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动力机制是集群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促使集群发展的理论依据,因此动力机制的分析成为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分析休闲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的前提是对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的分析,根据上节内容,结合休闲农业的产业特点和集群的影响因素,分别从动力基础、形成诱因和形成路径这3个构成主体阐述休闲农业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

2.1禀赋要素整合——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基本动力基础

夜上海论坛 禀赋要素包括资源、区位等根植性要素。休闲农业的地区根植性决定了其在地域空间上的集聚受制于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区位条件等禀赋要素[15]。休闲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依托,将休闲旅游融入农村生活的特殊生态旅游业,农业对自然的依赖和旅游业对区位条件的依赖使自然资源和区位成为休闲农业产业集群的基础条件。一方面,休闲农业是以乡村景观为基础,农业生产为依托而发展起来的供人们观赏自然风光、体验农村生活的休闲娱乐活动。独特的地形地貌、适宜的耕种条件、优美的自然景观等,这些都是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自然资源禀赋。郁郁葱葱的森林、美丽的花圃、清澈的河流等资源是创造优美景色的天然资源,平坦的耕地是耕种果树和农作物的优势条件,也是提供充足农产品、土特产的基础。因此,只有依靠优越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才能将休闲农业集群化发展、规模化经营。另一方面,休闲农业的产品无法移动和带走,游客们只有亲自到达目的地才能体验其产品价值,因此区位条件对于休闲农业的产业集群发展至关重要。所谓的区位因素主要是指交通区位因素,即游客到达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区域的可通达程度和空间距离。休闲农业客源多数是周边中大城市的城市居民,区位优势是休闲农业产业集群产生、发展的原始动力。据调查发现,距离中心城市100km之内,车程在1~2h之内的城郊地区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发展休闲农业成功的机率较高,更易形成产业集群[16]。

夜上海论坛 2.2产业链专业化分工——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关键动力基础

产业集群组织结构一般分为核心层、引致层和支撑服务层3个圈层。休闲农业作为一种集吃饭、住宿、观赏、体验等娱乐活动于一体的综合产业,涉及众多部门和行业。休闲农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作为核心层,围绕核心层逐步聚集了引致层和支撑服务层的相关行业,例如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业、清洁业、培训机构、园林绿化、卫生保健等。3个圈层形成紧密的横向或纵向联系,交易费用的降低和规模经济使得相关行业企业围绕休闲农业区域扩散发展,逐步形成集群。例如洗碗店和干洗店等专门负责清洁的行业随着饭馆、宾馆需求量的扩大而出现,专业化的分工提高了各经营主体的效率和收益,规模经济和较低交易费用使得这些相关行业在休闲农业发展的区域不断集聚。医院、银行等服务行业为在游玩中的人们提供了方便,增加了休闲农业对于人们的吸引力。产业集群的联动效应和协同效应决定了休闲农业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离不开完善的相关引致、支撑行业体系,休闲农业产业集群是集群内部各个成员密切合作的结果。

夜上海论坛 2.3创新能力——休闲农业产业集群源泉动力基础

产业集群和创新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产业集群为创新提供条件,创新是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导致区域内农户、政府、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业等主体在空间上集聚、分工合作,不仅有利于新知识、新技术在集群内部的快速扩散,而且有助于创新资源获取,降低创新成本和创新风险,加快集群内部创新。而创新是产业集群突破式发展的重要保障,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通过创新获得的竞争优势往往比通过要素资源禀赋等集群自身条件获得的竞争优势更具有竞争力,更能促进休闲农业产业集群跨越式、持续性发展。集群内的竞争压力和市场需求作为推力,示范效应和激励机制作为拉力,共同促进了集群内的创新能力,从而推动了休闲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同时集群成为休闲农业创新的良好平台,一方面提供了新知识和新技术,通过知识外溢获得外部经济;另一方面集群式发展易引起政府的关注,为创新提供激励和支持。

2.4市场需求——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形成诱因

在现代经济社会里,市场是促进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动力来源之一。消费者通过市场向生产者发出需求信息,影响市场供给,及时的需求信号使市场充分发挥了维持供需平衡、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因此,当代各行各业只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社会中谋得生存和发展。休闲农业是一种新型产业,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市场需求逐渐成为推动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根本动力。当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支付能力增强,在越来越大的工作、生活压力下,人们开始寻求身心上的放松和娱乐。休闲农业是一种时间成本和价格成本都较为低廉的平民化的休闲娱乐方式,客源范围较广泛,消费都在城市普通居民的承受范围之内,其自然性的本质使得人们能够在原始的田园生活中感受自然的气息。平民化的消费决定了休闲农业的客源对象是普通民众,休闲农业的市场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中大城市200km之内都是城市居民周末放假出游的高频地带[16],休闲农业所处的城郊100km左右的地段正是游客密集、客源充足的地带。

夜上海论坛 2.5政府培育——休闲农业产业集群主要形成路径

夜上海论坛 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中国的发展仍未步入成熟阶段,农业的弱质性决定了休闲农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引导和扶持,此外规模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范围内的规划也离不开政府支持。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重点发展现代农业,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充分发挥农业的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连续几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将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的科技创新的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休闲农业作为改变传统的农村经济结构的新型产业,成为发展现代农业中的政府重点扶持的产业。为此,国家中央政府先后出台了相关政策,要求流转农村土地,实行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大量农田迅速向果园、林地转化。农民凭借已经形成的带状、片状的农业资源和农村自然景观等禀赋优势,逐渐发展经营起了休闲农业,并呈现扩张的趋势,最终形成具有规模的集群地带。除了政策扶持以外,地方政府近几年投入了大量财政资金支持休闲农业的建设和发展。交通、通讯、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得农村地区的服务接待能力加强,政府的招商引资引入了更多的发展资金和专业化人才,为休闲农业的集群化发展提供了保障。政府的介入,解决了公共物品投入大回报少的问题,降低了交易成本,引导形成规模经济,将农村地区的自然禀赋充分转换成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势,最终形成良性循环、集群发展的区域系统。

3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的演变分析

夜上海论坛 休闲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通过动力机制对一些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则、方法进行整合,并形成持续竞争优势的过程。同一般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一样,休闲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也分为产生、成长和成熟3个阶段(图2)。由于休闲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是一个动态过程,在不同的阶段,3个主体的侧重点及表现形成各不相同,但是各个阶段的3个主体又存在更迭性。因此,在分析完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动力机制3个构成主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在不同演变阶段动力机制3个主体的内部演变作用关系。在产生阶段,以自然资源、区位等禀赋要素为代表的形成基础和以市场需求为代表的形成诱因是导致休闲农业产业集群产生的决定性因素。休闲农业的早期形态是在农村地区零星兴起的“农家乐”,对于存在较强“地理根植性”的休闲农业而言,资源、区位、创新能力和市场需求等决定了休闲农业在当地是否能够顺利产生。本地的资源禀赋包括自然禀赋、社会资本、劳动力资源、信息技术资源等,是休闲农业产生的物质基础,也是当地发展休闲农业的资源优势。农民可以免费利用天然的自然资源,只需要将自己的住房和周围环境稍微改造,就可将简易的休闲农业开办起来。低廉的成本投入,高额的利润收入诱使周围农户的参与,形成了最初地理上的集聚。此外,产业集群一般产生在交通便利、靠近市场的地带,休闲农业的产品一般是无法移动的,需要游客亲身体验,因此集群区域与客源较充足的市场之间拥有便利的交通无疑成为本地发展休闲农业的比较优势,从而成为休闲农业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在成长阶段,主要形成基础则变为资本投入和产业链上的专业化分工,两者成为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休闲农业产业集群产生之后,随着区域内农户数目的增加,区位因素和资源禀赋等静态因素的作用逐渐减弱,社会、市场以及相关产业等动态因素开始发挥越开越重要的作用,并呈现出稳定性和规律性的特点,成为制约产业集群发展速度和规模的关键性因素。政府培育在产业集群成长过程中表现为集群政策和集群资金,用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例如:集群形成之后,公共基础设施成为制约集群跨越式发展的阻碍,公共资本投入成为制约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因素,这时政府可以解决这个难题。随着国家对现代农业建设重视程度的提高,政府在休闲农业发展方面投入了越来越多的资金,完善公共基础设施,为休闲农业产业集群的突破发展排除了障碍。此外,休闲农业作为休闲产业的朝阳产业,拥有需求递增式的城市市场客源。市场需求的扩大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参与其中,出现了专业化分工,形成了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经营项目。随着竞争性的市场需求激发的产业集群的进步和发展。产业链上的清洗行业从提供餐饮、住宿的行业中分离出来,形成专门的后勤保障行业,各行业之间进行专业化的分工合作,提高了集群内部的效率。在动力机制的整合作用下,通过政府、市场、产业链专业化分工的作用,区域内要素逐渐转换成成本优势、产品差异化优势、市场优势等显性的竞争优势。在成熟阶段,良性的社会资本和持续创新成为休闲农业产业集群持续稳健发展的形成基础。由于休闲农业属于资金回报周期较强的行业,因此早期阶段的资本来源主要是政府投资。随着休闲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要开始引进社会资本,逐渐降低对政府的依赖性。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竞争优势不仅来源于静态竞争优势(区位、资源、市场等),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其动态竞争优势,即学习创新能力和新技术、新知识的扩散能力。在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区域内部,稳健的血缘、地缘社会网络系统保证了集群的持续性创新,制度、模式及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创新以及经营农户高效的学习创新能力成为集群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集群获得持续竞争力并走向成熟的标志。在休闲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发展阶段,3个主体虽各有侧重,但不难看出各阶段3个主体的构成内容是紧密相关的,一般来说,较高阶段的主体的构成内容是由低阶段主体构成内容的更迭或升级而成。对于整个过程而言,要素是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的基础,市场需求是将区域自身的资源禀赋优势有效转化为竞争优势的推力,获得持续的竞争力优势是休闲农业产业集群成长的标志,竞争力优势又可能成为集群系统新的动力因素,促进休闲农业产业集群新一轮的发展[17]。也是就说,区域内的要素在休闲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动力机制逐步转换成显性的竞争优势,而一些竞争优势又成为促进休闲农业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的动力要素,如此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回路。由此看出,集群动力机制、休闲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以及竞争优势三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获得竞争优势是休闲农业产业集群的本质特征,而集群动力是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内在作用,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成熟的动力机制是产业集群产生发展的核心,决定了发展的速度和效率,如图3。

4结论

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扩散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是其必然态势。经过对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的分析,发现了基础、诱因和路径3个主体在休闲农业产业集群产生、成长并成熟的作用。自然资源和区位条件等禀赋作为静态要素是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产业链上专业化分工、持续的创新能力作为动态要素是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充足的市场需求作为诱因、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作为路径,是休闲农业产业集群走向成熟的必要条件。因此,为促进休闲农业产业集群高效、快速发展,政府应该在政策、财政、制度等方面对休闲农业予以支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为整个循环系统不断输入新的血液,促进休闲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以充分发挥休闲农业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带动、促进作用。

5讨论

第13篇

关键词: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策略

夜上海论坛 1我国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和特征

发展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是我们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进行的重要举措。近年我国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在创新驱动、政策推动、市场拉动的作用下,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的经济效益不断凸显,产业规模也得到有效的扩大,对农村经济的带动有了显著的增强,已经成为农村环境美化,提升农业产值,带领农民富裕,消除贫困人口的重要产业[1]。

夜上海论坛 1.1类型多样,内涵丰富

不同地区深入的对自身文化进行挖掘,利用各种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风情特色等等,通过不同的形式构建出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氛围,创作出一批有着鲜明特色,较强文化吸引力的农家文化体验模式,利用不同种类、特色和功能多元化的休闲农业类型与模式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如以农家生活和农业采摘为主的各种农家乐,以参与体验与度假休闲作为主要内容的农庄,以农业科技和农业文化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以特色地域文化和农耕文化为代表的民俗村庄。此外,各种特色小镇、高端民宿、农业综合体公园等等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

夜上海论坛 1.2多元化发展,市场需求旺盛

当前,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发展已经逐渐形成了以企业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家庭经营等等多种多样的经营方式,在市场上共同发展,仅2016年就比上年增长了15%,达到了30万家,行业营收年均增长30%。伴随着我们国家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的收入也相应有了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休闲时间的空余,城市化生活压力等等,使现代都市人们产生一种远离都市生活的愿望。在这种背景下,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产业的投资额不断上涨,到2016年已经达到了3000亿元,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50%[2]。

2我国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产业发展展望

夜上海论坛 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是我国休闲产业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农业在发展中的重要举措,所以在目前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有着非常难得的机遇,背后蕴藏着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主要体现在:1)市场消费端的需求快速上升,按照国际的发展惯例来看,当一个国家人均收入突破5000美元后,会产生较强的旅行度假需求。我们国家已经突破了这一人均收入水平,在消费的能力和旅游的意愿上较为强烈,呈现出多元化和快速的发展趋势,为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产生较强的发展动力。2)政策推动持续加强。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我们国家的公共假期已经接近了全年时间的三分之一,并且国家在不断的推动节假日汽车免费通行高速,职工带薪休假等等制度后,居民利用这种假期进行旅行逐渐成为一种主流化、大众化的休闲方式,为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提供了充足的客源。3)居民对于健康生态的追求逐渐提升。由于大城市的工作节奏较快,空气环境较差,交通状况拥堵,人口过于集中,城市居民对农村生态环境的追求更加强烈,对农村旅游消费的参与度逐渐提升,为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提供了巨大的需求活力[3]。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的发展前景以及趋势可以从三个层面对其进行分析。一是完善乡村旅游主体和休闲农业消费者的具体行为与感知能力,对旅游产业中的旅游消费主体行为和利益进行探讨与研究。二是要增强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中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要从产业布局、发展模式、概念等等角度进行探索,农村资源与旅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在这种发展中应当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更加良好的实现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以及乡村旅游进行研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文特色与自然背景进行发展,这也是实现偏远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升的重要渠道,做好对偏远地区文化的研究,可以更好的实现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的有效发展[4]。

第14篇

关键词:乡村振兴;休闲农业;产业联动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休闲农业发展导向

在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框架设计中,报告明确提出两个导向:鼓励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鼓励拓展农业的生态功能,从发展主体和发展方式上强调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这有利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有利于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有利于农民就近就地创业,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有利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提供看山望水忆乡愁生态文化产品的同时,满足民众融乡土与时尚、传统与现代、观光与体验的多元精神生活需要。20世纪40年代,费孝通在《乡土重建》一书中提出,“乡土中国之重建,主要还是要依靠于其内在的、自生的力量”,“在乡土重建的过程中推动老百姓向现代化生活迈进”,并寄望于“将来乡村社区里自会长出新的社会重心和新的社会人物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乡村振兴是农民依靠自己、发展自己的全程参与过程,应放在乡村现代化这个宏大背景下加以深刻认识,从而把握它的重要意义。作为振兴乡村的主体的农民,休闲农业产业更能体现农民稳定就业和收入持续增长需求,能充分发挥农民参与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经营智慧,从而开创从全面参与到有效参与、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从宏观参与到细节参与的新时代农民产业振兴新局面。

二、西安休闲农业发展演变历程

西安从2000年左右开始,以“品农家菜、住农家屋、观农家景、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的农家乐形式开启了乡村休闲消费时代。之后很长时间里,农家乐在西安空间分布和消费形态上一直居高不下,几乎成了休闲农业的主要内容和代名词。以至于在相当长时间里,人们直接以农家乐取代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而忽视了休闲应有的本义和产业发展的内核。随着消费需求多元化,西安农业园区、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区相继形成,并呈现不断优化提升的势头。尤其是在园区评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等系列文件出台下,西安的休闲农业产业有了质的改变。不管是产品提供、环境改善、服务意识、项目设计,还是营销手段、活动策划、乡土文化传承等方面有着较为全面的开发。

夜上海论坛 (一)初创期(2000~2010年)

夜上海论坛 西安发展休闲农业最早始于2000年,以吸引城市居民来农家餐饮、观光为主,各种形式的农家乐是这段时期的主要形式。长安区滦镇街办上王村是全市发展最早也更具代表性,周末全家乡村游日趋盛行。随着农家乐的盛行,一些传统的农业园区也开发多样的农家菜系和民俗活动,以增强园区应对新生消费需求的吸引力。到2010年年底,规模园区达到90家,吸引游客64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8.2亿元。这段时期的休闲农业,更准确地讲,应该是休闲农业的最初始业态———农家乐业已形成并成为城市居民乡村休闲消费的主要选择。带来人流收入流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强大的休闲消费需求长期被压缩在最低级形态,休闲业态供给的不足和项目的单一致使此后休闲农业企业也面临转型的阵痛与市场淘汰的高风险。

(二)成长期(2011~2015年)

鉴于乡村休闲的巨大需求空间,农业园区在这个时期迅猛发展。为了统一休闲农业园区的认定和评价机制,2013年西安市农业委员会(后来改为农林委)出台了《西安市休闲农业示范园区认定暂行办法》(市农发〔2013〕103号),规定休闲农业示范园区可以是单个或集中连片的多个休闲农业经营实体,包括休闲农庄、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技示范园、休闲农家等四种形态,且每两年评定一次。作为第一个休闲农业规范性文件,大致厘清了休闲农业园区的经营范围、主要业态以及评定规则,这为市级休闲农业企业的申报提供了认定依据。随着休闲农业园区认定办法的出台,2013年8月,西安市第一批36个市级休闲农业园区应运而生。次年,又评选出了休闲农业“十佳园区”以及7条休闲农业最佳旅游线路,重在示范园区和成熟休闲路线的推广。截至2015年年底,规模园区200余家,吸引游客146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16.1亿元。这个时期,市场休闲消费需求进一步激活,休闲农业园区功能日趋完善,逐步走出了有观光无体验、有产品无文化、有餐饮无产业的发展瓶颈。

(三)稳定期(2016~2019年)

夜上海论坛 随着休闲农业企业的规范化发展和政府的有序引导,西安休闲农业产业的空间布局日趋体现生态禀赋及文化资源的差异。在2016年,先后出台了《西安市2016~2020年休闲农业发展规划》、《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实施意见》,以及《休闲农业提升八大行动计划》,旨在加快休闲农业的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园区景区化建设步伐,实现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在政府政策引导和支持下,先后于2016年3月和2017年11月,分别评定了第二批23个市级休闲农业园区和第三批25个市级休闲农业园区。至此,西安市休闲农业业已呈现出“两带三区”的总体布局。共有市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园94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6个。到2017年年底,吸引游客2350万人次,年经营收入达到24.1亿元,休闲农家经营户年收入超过10万元。这段时期,西安休闲农业企业有了跨界融合、产业联动的发展态势,从经营规模、业务范围、项目策划、个性体验、网络营销等方面都有了广泛拓展。

夜上海论坛 三、制约西安休闲农业产业品质提升的影响因素分析

西安历经18年,从单一的农家乐发展到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区、农业科技园区、休闲农家等多种经营主体、经营业态,客流量及营业收入都有了稳步增长。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应该看到仍然存在诸如产业链短小、附加值不高、农业科技支撑不足、文化创意匮乏等问题。

夜上海论坛 (一)重规划轻策划,项目主题定位针对性不强

从笔者对西安市级以上休闲农业园区企业的调查发现,基本都做了园区整体规划,甚至不惜重金聘请高校院所为园区做了规划图案。从空间布局到项目选址、从门店分布到经营用地配套、从景区美化到控制性详规一应俱全,却没有围绕主题定位所做的市场调研、客流分析、包装设计、创意提炼,导致园区人为建造景观,缺乏科学性、真实性、艺术性和趣味性,没有自己的主题特色。

(二)农耕文化开发肤浅,经营项目体验参与度较低

夜上海论坛 从不同批次评定的市级休闲农业园区来看,西安市休闲农业园区绝大部分是从普通农业园区和农家经营发展而来,经营内容主要以农事观光、瓜果采摘、水面垂钓、农家餐饮为主,较少有深度的农耕文化体验项目。多则以农器具的展览为主,消费者无法近距离体验。即使可以亲身操作,也没有从农耕文化中开发出个性化的深度体验项目,很难将农耕文化与现代消费项目融合起来,从而失去了乡土本真。

(三)文化创意应用不足,产品开发缺乏吸引力

整体而言,西安休闲农业企业所提供的产品主要有初级农产品、地方餐饮、民宿客栈、婚礼宴会、会务培训等。经营项目十多年来从单一的农家餐饮拓展到了乡村度假、农产品初级加工、康体养生等门类,但经营范围拓展的同时并没有提升项目的品质本身。文化创意只是简单地用到了建筑小品

夜上海论坛 (四)农业科技创新应用较少,关联产业附加值较低

西安作为农业大市,截至2017年年底,累计培育引进农业新品种165个,推广应用新技术290多项,累计获得省市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成果198项。但这些新品种新技术主要应用在传统农业种植领域中,缺少针对休闲农业领域特殊品种的引进和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应用并没有带来休闲农业产品科技含量的提高,也没法体现休闲文化底蕴,从而不利于关联优质产品的开发,最终很难实现产业附加值的提高。

夜上海论坛 (五)重硬件轻服务,本土创新意识不足

总体而言,经过十几年的园区提质增效和政策的不断完善,西安休闲农业产业基础逐步优化,“两带三区”的休闲农业产业空间分布初步形成,相关产业门类较为完备。但仍然存在简单模仿、偏重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而忽视根植本土特色基础上的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平台创新、文化创新、体制创新,缺乏彰显西安休闲文化特色的主题项目,缺少行业高端的进取精神和高端行业的工匠作为。

第15篇

[关键词]休闲农业;模式;特点;发展策略

序言

随着时代的变革发展,我国的各大产业结构都开始发生变化。不光是工业产业结构做出了调整,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在大刀阔斧进行着。这其中一项就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休闲农业即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利用农村特有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以第一产业配合第三产业的模式,有机地将农业生产转化为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度假休闲的一种新型产业。总的来说,这依然是第三产业的新型发展。我国土地广袤,民族繁荣,农业生产形态多种多样,具有发展休闲农业的硬性条件,各地不同的农村生活文化各具特色,足以形成特有的人文旅游资源,这是我国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势。根据现今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休闲农业必将逐渐成为现代农业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

1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

休闲农业的产生远早于“休闲农业”这个词的诞生,这是一项在农业资源、农村风貌、农家文化基础上自发自主开发而来的新型产业。最早的休闲农业脱胎于各地的自然旅游资源,作为天然的旅游资源,中国各地的自然风光吸引了许多游客来往,基于天然的景观资源,各地的旅游业相关部门在景观资源的基础上开发了休闲度假模式的旅游活动。从一开始大规模建设招待所、旅游景区,到依托于当地人民建立新的旅游模式,这期间又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和变化。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经济发展带动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其中旅游业更是因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而逐渐兴盛。游客们不再满足于拍照留念或是大型游乐项目的旅游方式,开始需求更加多元化、层次丰富的体验,这也就促成了农业旅游的形成。这种体验式的农业旅游产品经过发展,逐渐形成了“农家乐”的形式。游客们在这种新兴旅游模式中具有更高的自由度,是旅游活动的主体。“农家乐”提品的收集采摘活动,农活的体验活动如垂钓、耕种等项目,以及吃住皆在当地农户的农村民俗文化体验……等休闲农业的项目。“农家乐”吸引了大量城市游客的观光体验,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家庭旅馆的出现,带动了当地GDP的提升。但在当时,这种模式同样具有一定弊端,家庭旅馆质量层次不齐、大量非法“农家乐”出现,当地部门疏于管理导致不可控的后果,尤其是在现代人越来越重视绿色、环保、健康的前提下,这种只重经济利益的“农家乐”模式最终不利于管理和产业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相关部门同样开始重视“农家乐”模式的弊端,逐步介入管控,一种新的休闲农业模式出现,即“农村示范区”模式。这种“示范区”更符合管控要求,更绿色环保、更具科技含量,由个体经营转为企业合作的经营模式也让这种休闲农业更具有发展的硬性经济基础。“示范区”的新型农业旅游模式将成为休闲农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2休闲农业的特点

显而易见的一点是,休闲农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尤其与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消费水准密切相关。休闲农业其实映射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变化和调整,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休闲农业的功能也在不断变化,从单纯的观光式体验逐渐演变成如今的吧交通、住宿、当地特产、民俗文化等结合起来的系统性的农业生态旅游,其功能也从观光转化为休闲娱乐。在现代的休闲农业体验中,游客可以体验田园生活,观感现代农业生产,同样还可以参观当地自然生态资源、感受当地人文景观,比起传统的旅游模式,新型的休闲农业旅游模式更具综合性、也更有生命力。

3休闲农业未来的发展策略

夜上海论坛 尽管现代休闲农业的旅游业发展较之前的“农家乐”模式、纯观光模式有了长足发展,但也并不是完全没有缺憾的。企业合作模式的引入,必将引起资本追逐、资源和利益争夺。资本的过度竞争、规划的不足很容易就会导致市场混乱,从而影响到整个休闲农业产业的发展。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认为一定要根据城市化进展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生态自然环境未来的发展战略方向来进行规划,突出地方特色,这样才能促进休闲农业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也能够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得当地经济水平可以进一步增长。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消费者需求对于休闲农业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休闲农业模式的创建时,则需要根据消费者需求来创立不同的休闲农业品牌,以此更好的符合当前市场要求。最后,就是休闲农业的发展还需要充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这是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休闲农业模式的构建,对于当前新农村的发展与建设有着极大的帮助,丰富农村中的产业结构,遵循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帮助农村居民获得更大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够调节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为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帮助。需要注意的是,休闲农业的发展与建设,除了要个体意识的重视以外,考虑到其发展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与资源,因此可以结合相关旅游协会或者社会力量来共同建设休闲农业产业,这样可以对休闲农业市场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服务质量、构建品牌,加深休闲农业的开发深度。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地方政府以及相关主管部门的帮助,可以出台相关的支持政策,以此来促进当地休闲农业进一步的发展,为休闲农业模式的发展和建设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环境,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当地经济水平的增长,为农户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扶蓉.长沙市休闲农业发展特点、问题及对策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2)

夜上海论坛 [2]孙向军,高纲领.休闲农业的模式、特点分析和发展策略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4(10):22-22

夜上海论坛 [3]舒锡慧,颜毓.广西休闲农业发展的特点及经营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21):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