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中西方教育理念差异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差异;影响;重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文化通过语言的各种形式被传承、记载、表达出来。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没有语言,文化就失去了载体;没有文化,语言就成了无源之水。要想真正学会一种语言,就必须懂得该语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如果只懂语言而不懂文化,就好像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语言与文化的这种密切关系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文化教学。
夜上海论坛 一、文化差异与中学英语教学之间的关系
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不同的文化有着种种深刻而广泛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英语学习的障碍是多方面的,并且渗透到新教材和英语学习的其他领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介绍,能够使学生对文化的内涵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也是正确理解、把握和运用英语的关键所在。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夜上海论坛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听力理解的影响
听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我们了解信息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是我们日常交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或通过媒体或通过面对面的方式进行交流。与母语一样,听力也能使我们扩展知识和信息,愉悦身心和陶冶情操。而由于中西方在文化方面的诸多差异,使其成为影响学生英语听力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听力材料的文化色彩越浓,理解起来难度越大。很多学生由于不了解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尤其是不了解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在听力过程中,虽能听到每个词句,但对整个听力信息的理解仍然有困难。如下列一段对话:A: Can you speak German? B: Oh, no. It’s all Greek to me. “It’s Greek to me”出自莎士比亚。据说他只懂一点拉丁文,而对希腊文全然不懂。在口语中,用来表示“我全然不懂;我全然不知”。由于不了解这个文化背景知识,在听的过程中仅从字面上去理解是会有困难的。
因此,学习英语必须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学习他们的风俗习惯、价值信仰。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有必要介绍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注重语言形式的同时关注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文化素养,以更好地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口语的影响
夜上海论坛 口语能正确表达一个人的思想、 情感 ,这种表达能够促进交流 ,帮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体现一个人的形象、学识、气质和修养,得体的口语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由于中西方国家的历史、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文学艺术和价值观念的不同 ,两种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相应地在语言的表达内容和表示形式上有着跨文化的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各个方面 ,如打招呼、 委婉语、感谢与赞美等。因此英语教学既是一门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语言教学,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接触与传播。所以 ,我们平时的英语口语教学中应注意跨文化因素 ,即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了解所学内容的文化内涵 ,了解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史地、文学及当代社会概况 ,体会中西方价值观念。
夜上海论坛 (三)中西方文化差异对阅读理解的影响
夜上海论坛 许多英语学习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即使掌握了足够多的词汇、相当多的语法知识和阅读技巧,对所阅读的材料仍然难以理解。这种理解上的障碍大多源于跨文化因素。一个语言学习者,如果对使用该语言的民族的文化不够了解,那么在阅读该语言文章的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大的障碍。学生的文化知识越丰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也就越强,只有这样才能在阅读理解中真正地领悟作者的意图。
(四)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学生写作的影响
中西方在语言应用方面的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写作具有很大的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化的具体表现。随着英语综合运用水平的提高,由非语言因素,即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语篇结构、语言风格、篇章主题等问题则突显出来,成为影响英语写作能力提高的潜在因素。因此,在英语写作的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写出地道的英语,就应从文化的角度培养学生掌握汉英在词法、句法、语篇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增加西方文化知识教学内容,将文化教学融入语言教学,提高学生文化意识,增加写作实践,从而有效地提高其英语写作能力。
总之,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每一种语言都反映了使用该语言国家所特有的文化现象,只有对中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学生才能把握英语的语言本质和思想内涵,才能更准确地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也不能只是单纯的“语言教学”,还应融入“文化教学”,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有机地结合地起来,帮助学生较好地了解英美国家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掌握汉语和英语之间的文化差异。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缩短学习周期,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消除文化障碍,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使英语教学真正成为“在学中用,在用中学”,以交流为目的的教学。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文化即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4.
关键词:文化差异 英语教学 体现
夜上海论坛 在实际的中学英语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及教学进度的影响,教师普遍较为注重对单词和词组的记忆,课文的讲解及语法点的灌输而忽视了对有关文化差异知识的讲授。其实,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如果对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不了解,就会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交流上的障碍甚至带来对方的误解。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有必要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夜上海论坛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体现
1、
夜上海论坛 佛教在中国有着千年的历史,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很大的影响。佛教认为生命是一个轮回(即前生、今生、来生),固汉语中用“三生有幸”来表达无比的荣幸。也因为佛教的缘故,和尚、尼姑在汉语中出现率极高,如“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等成语。而在西方国家,人们普遍信仰基督教,相信上帝(God)创造了人类,所以常说:“God bless me!”(上帝保佑!)“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传说耶稣是在星期五受难的,所以英语里有“Black Friday”(意为“灾难的一天”),如果你不知道这个渊源,就不会明白”Black Friday”的含义。
2.答语和感谢
汉文化的“谦虚”根植于儒家“礼”的传统思想,而西方文化强调个体与个人的价值,提倡“实事求是”与“自信”。因此在接受赞扬时,就有不同的表现。有个笑话能很好的体现这一点:在聚会中,Jack称赞中国同事的妻子漂亮,这位同事的妻子谦虚地说:“哪里哪里”,但是Jack不明白这是中国人自谦的一种表达,就说“眼睛漂亮”,这就是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困惑。
3、打招呼
无论是听相声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知道中国人习惯也喜欢以“你吃了吗?”作为一种日常的打招呼的方式,这样的打招呼语几乎不分时间和场所,让人感到熟悉和亲切。而如果你以这样的方式和西方人打招呼,他们会误以为你想请他吃饭。因为英语国家的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所以和不同国家的人打招呼时,应当注意不同类型的话题和方式。
4、介绍
在英语课本中”What’s your name?”常被用来询问对方的名字,在中国学生中这样的询问方式也较常见。而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 am?”“My name is?”,这样对方如果愿意的话会很自然地说出自己的姓名和相关信息。当在面试等特定的场合需要问及对方姓名时,常说“Your name,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倘若使用“What’s your name?”,会让人觉得不礼貌。
夜上海论坛 5、个人隐私
由于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的不同,中国人初次见面时喜欢询问对方年龄、婚姻、收入等问题以表示关心、拉近距离。而英语国家的人对此很反感,他们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再如中国人表示关心他人去向时常用:“你去哪儿?”(Where are you going?)和“你在干什么?”(What are you doing?),而这在英语国家中也被认为窥探别人隐私,是不恰当的谈话内容。
6、称谓
在中国,由于庞大的家庭及家族体系,在称谓中有七大姑姨之多,但在英语中一个简单的aunt就可以代表这一切。在汉语中,因不同的成员间的关系,在称谓中有舅舅、叔叔、大伯、姑父等多种表达,在英语中一律叫uncle,似乎简单了许多。但英语中对女性有着多种称呼,如“Mrs”(用于已婚女性),“Miss”(未婚女性)等。
夜上海论坛 7、礼仪
拿餐桌礼仪举个例吧:中国人待客时为表示热情周到,通常会摆满一桌佳肴,席间敬酒夹菜。而西方人往往觉得太过浪费,通常待客菜肴较为简单,也不劝酒夹菜,一切都只是一句:Help yourself!让人觉得较为随意。
夜上海论坛 再如,在西方国家常可看到男士为女士开门;扶女士下车;在马路上,男士走外侧,女士走内侧,以给女士提供保护;女士进餐厅时,所有的男士都要起立;餐桌前,男士要为女士拉开椅子,等女士站好了位置再把椅子送回女士的身后,请她就坐。这就是英语课本中提到的“Lady first”的解释。
夜上海论坛 二、有效减少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所产生的影响的措施
减少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教学的影响,需要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在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清楚地意识到文化差异,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正确的使用英语。
1、鼓励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外阅读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对语言的学习有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外阅读。并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合理选材,通过阅读学生对不同的文化会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在以后使用英语的过程中更能准确的选择语言形式。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改变,派生出许多新的语言,而这些语言往往率先出现在一些较时尚的报纸、杂志、广播中,如:walk on air(非常高兴),cost an arm and leg(非常昂贵)等,因此鼓励学生阅读将成为一个有效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良好方式。
(2)多举行介绍中西方文化的讲座
夜上海论坛 除了在课堂上进行比较差异教学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经常在本校开设有关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讲座,或以校本课程的形式进行补充来激发学生了解世界的热情,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只注重语法和词汇教学而不注重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讲授是不可取的,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是在真正学习一门语言,才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敏锐性和洞察力。当然这也对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师必须要有较高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英美文化素养,并尽量多挖掘教材中的文化信息,进行针对性的讲解。
参考文献:
[1]关士杰.跨文化交流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P57-59.
[2]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P112-115.
关键词:大学校训 教学教育理念 价值取向
基金项目:本文获2014北京市本科生培养-大学生科研训练“从中西方大学校训析中西方教育文化之差异”的资助
一、引言
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不仅反映学校办学教育理念、治校精神,也集中体现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是大学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大学教育理念是人们对大学的理性审视、理想追求及所持有的教育观念或哲学观点。价值取向指的是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取向。
由于地理、历史、文化等因素,中西方大学校训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中西方大学校训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西方大学教育理念中价值取向的不同,而大学教育理念中价值取向的变化、发展也影响着大学校训的变更。
夜上海论坛 校训为比较研究中西方大学教育理念中的价值取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突破口。迄今为止,虽然也有一些学者对此话题作过一些探讨,如《近代中国大学校训――大学教育理念的追求》(周谷平,2005)、《中西方大学校训之比较研究》(张竞碧,2009)、《中西方大学校训之比较研究》(陈静,2011)、《中西方高校校训的价值取向比较研究》(向鹏,陈凤,2008)等,但是将校训与大学教育理念中的价值取向结合起来的研究并不多。基于对百来所中西方名校校训的搜集和比较,本文将简要分析其反映出的中西方大学教育理念中的价值取向。
夜上海论坛 二、中西方大学校训比较
(一)内容
1.中国大学的校训大多强调培养人的品性,内容以崇尚道德、学习知识为主
例如,清华大学的校训为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倡导学生养成自强的品性、博大的胸怀和德行。南京大学的校训“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其中“励学”二字在古文中常出现,宋真宗写过一首名为《励学篇》的诗,劝勉人勤奋学习;“敦行”见于《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是激励学子努力学习,多行善举,养成良好品德的意思。武汉大学的校训“自强、弘毅、求是、拓新”除了“拓新”是鼓舞学生开拓创新外,“自强、弘毅、求是”都要求学生养成良好品德,并寻求知识。还有很多中国名校的校训都有这一特征。如: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东南大学的校训“止于至善”;湖南工业大学的校训“厚德博学、和而不同”;中山大学的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兰州大学的校训“博学笃行,自强为新”;华南理工大学的校训“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等。
夜上海论坛 2.由于很大程度上受到宗教的影响,西方大学校训的内容主要是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
例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校训“真理必将使你获得自由”(拉丁文:Veritas vos liberabit.英译:The truth shall make you free.);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校训“愿知识之光普照大地”(拉丁文:Fiat Lux.英译:let there be light.);芝加哥大学校训“让知识充实你的人生”(拉丁文:Crescat scientia, vita excolatur. 英译:Let knowledge increase so that life may be enriched.)。
(二)表达方式
夜上海论坛 (1)中国大学校训句式工整,常用对偶句、排比句,如广州大学校训“博学笃行,与时俱进”、长沙大学校训“德求崇,学求悟,体求健”、中国地质大学校训“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等。
(2)西方大学的校训多为单一陈述句结构,简洁明了,如:英国剑桥大学的校训:“Here, light and scared draughts.”(此地乃启蒙之所,知识之源。)哈佛大学校训:“Let Plato be your friend and Aristotle but more let your friend be truth.”(拉丁文原文:Amicus Plato,Amicus Aristotle,sed Magis Amicus VERITAS.中文译文: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
夜上海论坛 三、价值取向比较
夜上海论坛 (一)中国大学教学教育理念中的价值取向
从中国大学校训的内容和表达形式中,不难看出以崇尚道德和学习知识为主,对仗工整的中国大学校训沿袭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儒家文化中厚德、博学和寻求四平八稳的价值取向。
夜上海论坛 中国大学校训中频繁出现的词如厚德、自强、行善、博学等,究其源头大多来源于《论语》《大学》《礼记》等中国儒家经典,强调道德价值和求知价值。道德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核心,这种传统文化就决定了中国大学校训以德育为先,注重培养学生的品行,然后才是智力的培养。在求知这一价值取向中,中国校训主要强调去获取知识、学习知识,而关于创新的很少。中国大学校训句式工整的表达方式也主要受中国古代家训和对联的影响,要求对仗工整,显现出四平八稳、力求严谨工整的价值取向。
(二)西方大学教学教育理念中的价值取向
西方大学校训的内容和表达形式中,虽然受到宗教的影响,但是主要内容还是追求真理和自由,这种简单流畅的陈述句式校训体现了西方大学教育理念中追求自由的人生价值和追求真理的求知价值。中国社会注重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然而西方社会则注重个体价值和个人的发展,这也体现在了校训上。中国大学校训时常会出现“团结”“奉献”等字眼,注重个人对集体作出的贡献和集体的力量;而西方大学校训则频繁出现“freedom(自由)”“liberty(解放)”等词,强调个人对自己本身的自由状态作出努力和个体的力量。西方大学校训中的求知价值则更侧重创新,而非被动接受前人的思想。
四、结语
夜上海论坛 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精髓,它充分体现着一所学校甚至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大学教育理念中的价值取向。好的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精神财富,不仅可以在本校学生和教师当中形成一种向心力,也可以给外人留下对这所学校的深刻印象。在中西方校训对比中,浅要分析中西方大学教育理念中的价值取向,可以通过校训这种客观存在的事物,反映出抽象而复杂的大学教育理念价值取向。由于地理、历史、文化等因素的不同,中西方大学教育理念的价值取向也稍有差异。中西方大学教育理念都重视求知,不同的是中国大学教育理念更重道德、重集体,西方大学教育理念更重自由、重个体。文化使然,校训和价值取向却无好坏之分。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 周谷平,陶炳增.近代中国大学校训[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2)
[2] 刘略昌.国外著名大学校训荟萃[J].科技英语学习,2007(10):30.
夜上海论坛 [3] 王彩霞.试探中西方校训之差异[J].大学教育科学,2006(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