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金融系统行业分析范文

金融系统行业分析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金融系统行业分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金融系统行业分析

第1篇

技术创新的动力和导向源于管理思想的进步与实践需求,而管理创新又是建立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之上;在这个相互联系和制约的系统中,统计分析是一个技术创新的典范。今天建立在概率、数理统计理论及各种信息化系统、数据库的数据挖掘等分析技术基础上的统计技术的应用正在许多领域改变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对于金融行业风险管理来说,其管理对象是未来不确定性,量化分析评估风险、合理预测未来是其核心价值所在,也是难点所在;而统计分析带来了新的技术、方法和思路,为此提供了有力支撑。系统地了解统计分析的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对提高金融企业风险管理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2 统计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

2.1 最小平方法

利用各年份的不良贷款数额与时间变量之间的线性变动趋势,拟合一条反应不良贷款随时间变量变动的趋势直线方程曲线,以此作为预测模型,来反应不良贷款作为因变量随时间自变量变动而发生相应变动的规律。只要外部宏观经济环境没有出现根本性变化,银行自身的经营条件等内部环境因素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不良贷款额一定遵循自身的规律而变动。银行一旦发现某一期不良贷款额实际值和预测值偏离较大,就要及时找出问题根源,基于这个意义,这个预测模型为实现银行的稳健经营的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了起控制和导向作用的手段和方法。该方法具体过程如下:假定时间变量为x,不良贷款额变量为y,二者之间的关系为:Y=a+bt

①∑y=na+b∑t

②∑ty=a∑t+b∑t2

解由①、②式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就可确定a/b两个参数,预测各年不良贷款额的直线预测模型也就建立起来了。

2.2 加权平均法

夜上海论坛 从商业银行角度讲,客户信用等级的划分和评级常常是用来指导授信风险的管理过程的重点依据,应通过多个维度去综合考虑客户的信用风险评级。此时综合分析授信客户的财务状况、市场经营环境,以往信贷诚信度等等对于评估贷款的安全性类别是很有必要的。在授信实践中,银行的经营业绩对其授信资产依存度较大,可是授信资产的单位资源报酬率却不高的授信客户大有人在,以此相反的客户也不在少数。在风险可以接受的条件下,商业银行应努力开拓前一类客户的市场,并尽力提高单位资源报酬率,以谋求获利最大化。因此在分析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时,既要仔细考虑客户从总体上给银行带来的绝对意义上的获利总额,也要重视授信资产的单位报酬率。建立客户授信等级的多维度评判方法可采用如下步骤:首先,第一,在综合评价基础上界定客户信用等级及其对银行的贡献等级,并赋予相应的权重系数。第二,依据加权平均法进行定量总体评估,以确定其授信等级。第三,依据有关评判标准及定量综合评估结果,对客户授信等级作出判断。

利用加权平均法把客户授信划分成不同的等级,不同的等级又可分为不同的具有优先先后顺序的类别,这样就会产生多个具有不同优先先后顺序的级别。授信决策必须建立在客户授信等级级别的划分的基础上,客户的贷款的前后次序可依据客户授信等级的优劣表现确定。下一步就可以对贷款的额度大小、发放的先后顺序、利率的高低等影响银行收益和风险的各方面因素予以恰当安排。这种管理技术其意义非常明显:如目标清楚,资源组合管理的效率较高,即可以将有限的授信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优选配置,对银行的总体风险和各种不同性质的风险进行总量管理。从而确保银行在总体安全的基础上实现盈利的最大化。授信业务员也可以根据先前对客户授信等级的界定,去分析客户财务风险的状况、发展趋势,同时通过财务风险向贷款风险转化规律来判断其对信贷风险的现实影响程度,也可以及时有效的确立防范客户财务风险向授信风险转移的对策与措施。

2.3 指标法

夜上海论坛 银行经常采用的衡量授信资产质量的指标是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指标。银行作为经营货币和信用业务,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生产的顺利进行提供资金融通等方面的金融服务的特殊企业,经营风险可以说是其最本质特征,风险因素的衡量对于考评银行的授信资产质量是必不可少的。采用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综合考核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克服了传统授信资产盈利目标未充分反映风险成本的缺点,将银行的收益及风险二者联系起来,体现了风险与业务发展二者辩证统一的关系:在业务的发展中必须关注风险,在规避风险的同时考虑到对业务的不利影响,始终追求二者的最佳动态平衡。使用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从根本上改变银行过去的一味追求利润而无视潜在风险的经营方式,促使银行在审慎经营的前提下发展业务、创造利润。在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中,目前被广泛接受和普遍使用的是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夜上海论坛 RAROC=(收益一潜在损亏)/经济资本(或非潜在亏损)

资本的收益与潜在的亏损之间的差值与经济资本的二者比值决定了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的大小。银行在投资决策时,决定资金的投资方向不是依据收益的绝对水平,大多依据剔除风险损失值后的资金投资盈利贴现值来做判断。

第2篇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 溢出指数;金融系统;风险溢出效应

夜上海论坛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The financial system in China mainly includes insurance, real estate, banking sector, securities and allfinanz.Starting with the related financial data of above plates, the study analyzes and researches the risk spillover effect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based on the overflow index, and summarizes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results. It is found that the banking sector has one-way positive spillover effect on the real estate industry, securities and insurance in the financial systemic risk control. Therefore, financial markets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trol of banking sector, so as to have positive influence on othe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promote the better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Key words: overflow index, financial system, risk spillover effect

前言

夜上海论坛 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和2010年的欧洲债务危机对全球经济均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令全球的金融体系出现了较大波动,金融体系风险是金融危机爆发的最根本原因。基于此,必须要重视对金融系统风险溢出效应进行研究与分析,避免金融系统风险与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虽然至今为止我国并没有爆发过比较严重的金融危机,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深,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使得金融业的混业经营比较明显,系统风险不断积累,若不能够进行良好的金融系统风险监管,必然会对我国经济造成严重负面影响。本文基于溢出指数对我国金融系统风险溢出效应进行分析和研究,主要目的在于为防范与控制金融系统风险提供参考。

夜上海论坛 一、溢出效应概述

溢出效应主要是指一个组织在进行某一项活动时所产生的活动所预期的效果,同时亦会对除组织之外的人或者社会产生的影响。具体而言,溢出效应主要是指某项活动能够产生外部收益,且活动主体不能够获得收益,一般分为知识溢出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和经济溢出效应[1]。本文所涉及到的为经济溢出效应。宏观经济分析中一般强调将全球经济世界金融市场的溢出效应和经济链环相联系,希望说明各个部门以及国家之间存在着相互的经济影响。在全球经济下滑速度较快的情况下,各个国家的经济效益便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反之各个国家的经济效益则亦会获得增长。基于此,本文展开了对我国金融系统风险溢出效应的研究。

二、国内外金融系统风险溢出效应研究

对于金融系统风险溢出效应的研究,国内外目前均形成了一定研究成果。国外学者Adrian等在其研究中主要对金融系统性风险以及不同金融机构风险进行了研究,认为某种金融机构出现风险时对于整个金融系统均会产生一定风险影响,需要作出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度量。各个国家的金融系统当中均主要包括保险、地产、券商、商业银行等,分析金融系统风险溢出效应应该从上述几个模块入手。我国学者卜林(2015)和沈悦(2014)在其研究中基本上均针对金融机构系统溢出作出了探讨,认为各个行业板块之间均存在着一定风险波动溢出[2-3]。此外,米咏梅等(2014)亦对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进行了分析,其认为在金融市场当中存在风险溢出效应,因而必须要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以及相关政策的协调,更要从金融市场全局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政策进行完善,保证政策实施具有良好效果[4]。刘向丽等(2014)基于AR-GARCH-CoVaR方法的情况下展开了对房地产金融体系风险溢出效应的研究,认为房地产金融系统风险存在周期性,并且国家大经济环境较差,房地产金融溢出风险效应便较大,反之较小[5]。

夜上海论坛 三、基于溢出指数下的我国金融系统风险溢出效应

(一)溢出指数

夜上海论坛 溢出指数这一方法主要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通过方差分解得到各类所需信息并将其提取成为一个指数,用于十分直观的描述各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了解决向量自回归模型当中由于变量的次序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结果差异问题,必须要对该种方法作出进一步的调整与改进,并且要能够应用溢出指数对各个变量之间的溢出效应进行度量,同时要能够进行相关指数的拓展。具体的计量模型如下所示:

从该溢出指数计量模型中可以发现其主要计量的应该为N个变量之间相互的溢出效果对总预测误差方差的贡献。其中,i代表市场,j代表其他所有市场,在j≠i的情况下,其溢出指数为S,即得出公式:

夜上海论坛 此时,市场i对其他所有市场j,j≠i的溢出指数便可以表示为:

通过该公式最终得出相应净溢出指数后能够对单个市场和其他所有市场的净溢出效应进行反映。

(二)数据说明

本文在基于溢出指数下对我国金融系统风险溢出效应进行研究时主要沿用了金融系统的一般分类,选取了房地产业、证券业、保险业和银行业而四个大板块作为主要的金融系统组成部分。其中,房地产业板块主要包括了150家房地产相关上市公司,证券业模块包括了含有证券以及期货业的15家从业者,保险业模块则主要包含了4家保险公司,银行业板块则包含了17家上市银行。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选择了金融指数用于代表金融系统,并且选取的数据区间在2010年12月1日至2015年12月1日的相关数据。具体研究的过程中,本文主要选择了收益率数据标准差作为风险度量的具体指标,并且借鉴了国内外先进的做法通过当日的股价数据对收益标准差进行了计算。计算后可以对各个板块指数的年化收益率标准差即波动性进行明确,发现全指金融板块的波动性相对较小,而证券业板块的波动性则相对比较大,银行业板块的波动最小但是标准差最大,保险业和房地产业模块的波动性亦相对比较高,由此可以推断全指金融指数的风险应该最低。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三)溢出指数时间特性

基于溢出指数对我国金融系统风险溢出效应进行分析和研究时可以采用滚动窗口期的做法,对所选取的样本区间内我国金融市场当中溢出效应和变化的时间趋势。在此过程中需要将滚动窗口的样本容量设定为500个,且要预测出12期的步长,而后方能够采用标准化的滚动计算对溢出指数进行计算[6]。本次研究中总溢出指数岁时间变化的结果基本上如图1所示:

夜上海论坛 从该图可以发现,横轴上所显示的日期应该为滚动预测窗口期的最后日期,即2011年至2013年所显示的总溢出指数区间基本上介于77.2至78.2之间,并未产生比较大的波动范围。其中,2011年总溢出指数的数额相对较高,该时期我国房地产业的资金链相对比较紧张,主要受到了国家出台的“国八条”以及二手房买卖正式营业税,抑制房产需求的影响。2012年上半年的溢出指数出现了小幅度的波动,但是总体上呈现了下降的趋势,该时期我国为了增加资金的流动性由央行积极推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等。2013年总溢出指数基本上在上半年围绕着77.5波动,直至9月份以后方趋于平稳,该阶段仍旧受到了我国楼市调控政策的影响。

(四)板块间溢出效应

夜上海论坛 与总溢出指数的计算方法相同,分析各个板块之间的溢出效应时同样选择500个滚动窗口样本容量,预测12期步长,具体观察某板块与其他板块之间所产生的溢出效应,具体如图2所示:

夜上海论坛 从上图的相关内容可以发现,全指金融板块与银行业板块与其他板块之间的风险溢出均比较大,但是房地产板块、保险板块、证券板块对其他板块所产生的影响则比较小,差距十分明显。综合而言,全指金融板块与银行业板块对与其他所有板块所产生的净风险溢出基本上为正数,而房地产板块、证券业板块和保险业板块对于其他板块之间所产生的净风险溢出基本上为负数。

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溢出指数下的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研究中需要对溢出指数、溢出效应等作出详细的了解和掌握,并且在选取研究对象时,即选取金融系统组成部分时要多样化,本文所选取的对象主要为房地产业、保险业、证券业、银行业和全指金融的相关金融数据。通过研究可以发现,金融系统性风险控制当中,银行业对房地产业、证券业、保险业均会产生单向的正溢出效应。房地产业对证券业、保险业亦会产生单向的正溢出效应,保险业和证券业则对其他金融市场模块不会产生较大影响。鉴于此,我国金融市场必须要对银行业也加强控制,继而对其他金融机构产生正影响,促使我国的金融系统得以良好建设和发展。

[参 考 文 献]

[1]陈建青,王擎,许韶辉.金融行业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溢出效应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3(9):89-100

[2]卜林,李政.我国上市金融机构系统溢出研究――基于CoVaR和MES的比较分析[J].当代财经,2015,11(6):55-65

[3]沈悦,戴士伟,罗希.中国金融业系统溢出效应测度――基于GARCH-Copula-CoVaR模型的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4,6(6):30-38

夜上海论坛 [4]米咏梅,王宪勇.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4,7(11):63-67

第3篇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系统;协同发展

夜上海论坛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5-0129-02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几年供应链金融系统得到了飞速发展。其较好地解决了处于供应链之中的中小型企业发展资金问题,支持了企业的发展。但由于供应链金融系统中会出现多种行业、多种企业合作的局面,势必会出现企业与企业间、行业与行业间的不平衡,协调同步运作就会因此而发生困难和失控,就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已经出现了诸多问题。为此,本文通过全面分析供应链金融系统协同发展的诸多影响因素,结合实际提出供应链系统系统发展的策略。

一、供应链金融系统协同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夜上海论坛 根据供应链整体系统各阶段发生的资金缺口,可将其协同发展模式分为预付账款、存货质押、应收账款三种融资模式。

夜上海论坛 从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预付账款融资模式的影响因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现金存量水平的变化。供应链金融机构的风险高低以及其利润的获取与中小企业的现金存量水平变化高度相关。因此,关注中小企业账户中现金存量水平的变化极为重要。首先,金融机构要对中小企业账户进行动态观察,设定现金存量下限值,当出现下限值预警时,应该及时通知企业对保证金进行追加。同时,金融机构要建立与物流企业的紧密关联,一旦出现资金风险,如现金存量不足时,即敦促物流企业停止发货,同时通知企业及时进行处理。以此保证现金存量的波动总处于合理的区间内,共同达到最佳协同效应。二是控制保证金提交额度。所谓保证金即金融机构在进行融资过程中,为防止中小企业在一些不可控外在因素,如滞销等影响下发生违约行为所设立的一种防范措施。值得注意的是,保证金的提交数额并不与最终协同目标呈现正相关态势,保证金并不能保证金融机构获取更多的利润。因此,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保证金以科学的提交比例进行浮动,才可保证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获得双赢。

存货质押融资模式是企业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并以存货作为质押物的模式,影响因素有:一是质押率对融通仓模式的影响。融通仓运作过程中,企业质押物随时间的推移出现价值贬值,就很有可能出现企业违约、拖延欠款甚至不予支付欠款的情况,这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是最危险的问题。因此,控制质押率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金融机构应当注意,企业以存货作为质押物申办融资,其货物的价格是否存在幅度较大的变化,如果存在就应为该质押物设置较低的质押率。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可以看到,一般金融机构对于质押物贬值给予较大的关注,设定的质押率均较低,以保证在风险出现前即可进行预警,金融机构可以有足够的时间督促企业加仓或加注保证金,使贷款额度与企业质押产品的价值保持一个相对的平衡。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质押率过低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使其正常获利来源变得局限。因此科学控制质押率的设定,是系统协同发展的重要保证。二是中小企业现金存量水平变化对融通仓模式的影响。质押率的设定、赎货保证金提交比例对供应链金融系统的整体协同运作会产生一定影响,实际上这种影响直接体现在了中小企业现金存量水平之上。我们知道,融通仓模式运作过程中,金融机构在放贷后进行管理的操作手续,如设定质押率等同样会影响企业经营情况,导致中小企业现金存量水平发生变化,因此,企业销售能力、渠道开拓、金融机构管理手续均可影响中小企业现金存量水平。因此,金融机构应当将融通仓运作惯例—强制性支付结算业务放置在开展融资业务的前提之中,保证金融机构对受贷企业每一笔交易资金的流动情况进行准确了解,将融资风险最大限制降低。

夜上海论坛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即债权单位以没有到期的应收账款申办贷款的融资模式。债权企业通常位于供应链上游,多为中小企业,而债务企业则为核心企业。因此,金融机构在运行该模式时可按照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充当第三方担保人介入。金融机构控制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可将贷款利率和融资比例进行整合加以利用。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仅2007年部分企业的应收账款动产就高达5.5万亿元,而相当数量的企业60%的资产均会以应收账款和存货形式存在。据此,金融机构应当重视指导企业将这部分资金进行良性运作,使其成为为双方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和形式。

二、供应链金融系统协同发展的策略

夜上海论坛 由于影响三种运作模式运作的因素各有不同,我们认为,在协同系统协调、有序的前提下,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最大限度减低资金风险系数,保证协同系统稳定、持续的发展才是该系统最主要的核心实质。为此,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加强行业间企业的合作。供应链金融系统涉及了多行业、多领域、多单位,因此,其持续、稳定的发展离不开系统内所有行业和企业的协作、配合、努力、理解。在供应链金融系统中,金融机构与物流企业会建立一种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二者的关联直接影响该系统的发展。在与物流企业进行合作前,金融机构应对其资质、实力、信誉等方面进行透彻的了解,以期搭建具有良好合作关系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利用双方的能力互补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在融资运作过程中,物流企业只有和整条供应链中所有相关主体进行紧密、良好、和谐的合作,才能提升供应链企业运作水平,使供应链金融系统协同良性、稳定的进行发展。

第二,要建立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供应链金融具有非常明显的行业特征,需要诸多方面的支持,其中包括技术因素和非技术因素,通过多方参与,实现优势互补。在整个供应链金融系统协同中,企业与企业间、行业与行业间既存在着合作关系,又存在着竞争机制。这就需要将技术因素与非技术因素进行统筹规划和考虑,既有利于共享机制的建设,也会促进系统的各种协调功能,保证各企业的利益和权益。

夜上海论坛 第三,要提供规范有效的制度支持平台。系统运作过程中,融资企业、物流企业、银行等众多企业均会参与其中,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变化无常,转瞬即逝,因此就造成供应链金融业务具有了高难度、高复杂性、难控制的特征。金融机构必须制定具备统一规范性的、完善的业务流程和标准的合同,使每一个运作条款与系统内部协调步调一致,达成规范化业务运行。

综上所述,强化系统中各企业间、行业间的合作是供应链金融系统协同发展的重要先决条件,统一系统化管理思想的认知是协同发展的基石。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 李思.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的成本蓝海[N].上海金融报,2013-07-16.

夜上海论坛 [2] 严广乐.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博弈分析[J].企业经济,2011,(4).

[3] 毕家新.供应链金融:出现动因、运作模式及风险防范[J].华北金融,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