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经济增长贡献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索罗模型,余值法,科技贡献率
一、引言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水平的提高。那么在北京经济发展过程中科技发挥了多大作用呢?从 1978 年到 2008 年,在北京经济增长夜上海论坛中科技的贡献如何衡量,以及如何指导今后北京市的科技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更好地发挥科技在北京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模型与数据
夜上海论坛 (一)扩展的索罗模型
首先引入一个规模报酬不变的索罗生产函数Y KαtLβt,将其化为要素投入形式,设生产函数为:
夜上海论坛 Q=F(K,L,t) (1),则:lnQ=lnA+αlnL+βlnK (2)
(二)实证模型与数据
1.实证模型。以(2)为基础,用 GDP 代表产出、用资本存量 K代表资本投入、用从业人员数量 L 代替劳动投入,我们提出如下回归模型并用多元最小二乘回归可以估计出式(3)中的参数lnA,α,β:lnGDPt=lnA+αlnLt+βlnkt+μt.......(3)
2.科技贡献率测算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索洛余值法,即:ΔA/A=ΔGDP/GDP-α×ΔL/L-β×ΔK/K (4)
由式(4)可求出科技贡献率:EA:EA=(ΔA/A)/(ΔGDP/GDP)×100%(5)
夜上海论坛 3.数据。
夜上海论坛 数据来源是历年《北京统计年鉴》。其中,选取北京市固定资产存量数据作为资本投入指标。本文使用永续盘存法对中国资本存量进行估算:公式为:kt=It+(1-θt)kt-1 其中,kt表示第 t 年末的资本存量,It表示第t 年的投资,θt表示第t 年的折旧率。本文选定固定资产折旧率为6%。
夜上海论坛 三、回归结果及贡献率计算
(一)回归结果
夜上海论坛 使用 Eviews6.0,采取 Cochrane- Orcutt 的两步迭代和White加权的方法消除序列相关和异方差问题,得到如下结果:
lnGDP=-1.25+0.14lnL+0.896lnK+102AR(1)- 0.12AR(2)
夜上海论坛 (- 0.81)* (0.618)* (42.59)*** (4.99)*** (-0.63)***
R2=0.99 R2=0.99 F=2369.183*** D.W.=1.99(注:*、*** 分别表示在 10%和 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
(二)贡献率计算
夜上海论坛 回归结果从整体上表现出较高的拟合优度和总体显著性。lnL和lnK对lnGDP的影响都具显著性。根据公式(4)、(5)计算出科技边际产出ΔA/A,科技贡献率EA。
结果如下表1所示:
夜上海论坛 四、对科技贡献率的分析
剔除 1981 年的异常值,由上面统计可知:
夜上海论坛 1、 在1979~2009 年间,北京市经济发展中科技的贡献率平均为 -23.39%,而且波动性很大,最小值为 1989 年的 - 186.08%,最大值为 1992 年的 52.76%。
2、 从科技的边际产出来看,1979~2008年北京市科技边际产出最低的年份为 1986 年,边际产出为 - 0.1246,说明GDP每增长1%,科技在其中的反向作用为- 12.46%,最高的年份为1992年,科技的边际产出为0.059,说明 GDP 每增长 1%,科技的作用为5.95%,而其它年份的变动都比较平缓。
夜上海论坛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结论可以判断,北京的经济增长仍主要依赖于资本投入,要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把握好经济增长与资本投入的关系,特别要注意防止资本投入大起大落,使资本投入保持稳定较快的增长,发挥资本投入促进科技边际产出的作用,在资金投入方面加强政府对科技投入的引导,改变目前资本投入对科技贡献的挤出效益。
第二,更加重视劳动者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对目前劳动质量的改善促进科技边际产出提升的作用进行积极引导,增加科技创新在劳动所得中的比重,在职业教育、技能培训、项目科研制定更具吸引力的政策。
第三,积极调整科技政策,强化财政科技投入,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明确资助重点,全方位支持技术开发和高新技术,完善科技投入的政策法规,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的结构。
参考文献:
[1]曾国平.“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中的科技进步贡献率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 9)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技术进步;经济增长;贡献率
夜上海论坛 中图分类号:F22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6-0163-01
夜上海论坛 前言:狭义上的技术进步具体表现为对旧设备的改造和采用新设备改进旧工艺,采用新工艺使用新的原材料和能源,对原有产品进行改进研究开发新产品,提高工人的劳动技能等。从广义上讲,技术进步是指技术所涵盖的各种形式知识的积累与改进。经济增长是指一国经济总量与能力的增加和扩张,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近些年来,新疆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等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下,充分利用自然、劳动等资源优势,较快实现了经济起步和增长。本文从定量角度对资本、劳动、技术进步对新疆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分析。
一、理论结构
(一)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由美国数学家Charles Cobb和经济学家Paul Douglas提出,假定技术进步为Hicks中性,并以一个固定指数比率增长,那么在两种投入要素下,用于估算的C-D生产函数形式为:Yt=A0eλtKtaLtβeu,其中A0表示初始技术水平,λ表示技术进步比率,K为资本要素投入量,L为劳动要素投入量,α为资本产出弹性,β为劳动产出弹性,α,β均为待估参数。假定规模报酬不变,即α+β=1,则有0≤α≤1,0≤β≤1。对上式进行转换得:Ln(Yt/Lt)=LnA0+λt+aLn(Kt/Lt)+u根据表1的数据,应用最小二乘方法估计出上式中α、β值。
夜上海论坛 (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夜上海论坛 目前经济增长要素分析中最常用的仍然是索罗模型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他模型。1957年由Solow提出用总量生产函数度量技术进步的总量增长方程,认为产出量的增长是由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增长的共同贡献的结果。
夜上海论坛 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经济增长率,反映在一定时期内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用下式定义:λ=y-αk-βl (1) 其中:α为资本产出弹性,β为劳动产出弹性;y为产出增长率,k为资本投入增长率,l为劳动投入增长率;λ为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经济增长率,是指剔除由于增加资本投入、增加劳动投入因素之外的其余因素部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
夜上海论坛 二、技术进步对新疆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测算
夜上海论坛 (一)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本文涉及的数据主要有总产出、资本存量和劳动力数量。本文使用国内生产总值(Y)代表总产出;资本(K)投入是指当年资本的总存量,本文用历年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来代替;劳动(L)投入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实际投入的劳动量,要考虑劳动人数、劳动时间、劳动质量等因素,但由于数据缺乏,本文采用历年年末从业人员数量来代替。
(二)参数估计和检验。
夜上海论坛 将上表数据进行整理,运行Eviews6.0软件包,输入C-D生产函数线性转化模型,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估计结果为: Ln(Y/L) = 1.355 + 0.224 + 0.653Ln(K/L)
从而可得:K/L较高,R2 =0.98,呈高度正相关,模型的拟合效果很好;F值和DW值较大,在5%的置信区间内,模型的各项检验均获通过,参数估计是显著的;资本产出弹性α=0.653,劳动产出弹性β=1-0.653=0.347,在其他要素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存量、劳动投入每增长1个百分之一,将分别带来新疆经济增长0.653、0.347个百分点。资本的产出弹性要比劳动的产出弹性高,说明新疆经济增长对资本投入增长的敏感度要远高于对劳动增长的敏感度。
夜上海论坛 (三)技术进步贡献率计算。
由表1数据可计算出2001-2010年间新疆国内生产总值、年投资完成额、年末从业人员平均增长速度为:y=15.02%,k=19.2%,l=2.79%。将α和β的值带入(1)式得新疆经济平均技术进步率为:γ=1.51%,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EA=γ/y×100%=10.03%,资本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EK=aK/y×100%=83.49%,劳动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El=βl/y×100%=6.48%。
三、结论分析
(1)α值较高,达到0.653,这说明资本投入是该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
(2)β值为0.347低于资本的产出弹性,这是由于新疆劳动力资源较丰富,但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影响经济的增长。
(3)GDP的增长速度为15.02%,平均技术进步率(γ值)为1.51%,而资本投入平均年增长率为19.2%,劳动投入平均年增长率为2.79%,说明该区技术发展水平较低。
夜上海论坛 (4)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03%,而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3.49%和6.48%,说明近些年来新疆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大量资本投入实现的。
四、政策建议
一方面,要提倡以创新为核心的技术进步,继续加大研究与开发的投入。2010年新疆GDP为5437.47亿元,R&D经费投入总额约为26.7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为0.49%,远低于内地等经济发达地区。新疆不仅需要引入先进技术,投入大量资金和劳动力,还需要通过创新培育核心竞争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新疆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人力资本的素质。近年来新疆在科技人员的投入方面还是有所进步的,但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为加快新疆经济的增长必须加强对科教的投入,提高全区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助于新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杜江.计量经济学及其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3.
夜上海论坛 [2]张明祥,郭民生.技术进步对河南省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研究.
[3]李晓宁. 经济增长的技术进步效率研究:1978-2010[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4月第29卷第7期.
夜上海论坛 [4]蔡玲玲,罗燕婷.技术进步对安徽省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分析[J].安徽科技交流与探讨.2006,(1).
夜上海论坛 一、湖南省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分析
1.计量模型的构建
夜上海论坛 为避免多重共线性影响,我们对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溢出模型:
(1)
进行对数变换,则用来估计产出弹性α、β、γ的回归模型为:
(2)
式中,ht表示从业人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 Yt代表产出,KT代表物质资本投入量,Ht代表人力资本存量,α、β分别表示资本和人力资本存量的产出弹性,且0
夜上海论坛 为了将方程应用于离散数据,可将增长方程变成差分方程:
(3)
式中分别表示经济增长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物质资本增长率和人力资本存量增长率,表示人力资本水平的增长率。、和分别表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水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夜上海论坛 2.对人力资本溢出模型的回归分析
夜上海论坛 (1)无生产规模约束的模型回归结果:
将数据代入公式(2),用EVIEWS软件回归得到结果如下:
夜上海论坛 (0.783)(12.952)(0.059)(1.269)
(0.445)(0.000) (0.954)(0.223)
R2=0.992,=0.990,F=632.719,D.W=1.128
结果表明,相关系数R2,调整后的判别系数和F统计量都很高,且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零,说明检验效果是显著的,回归方程的拟和效果很好。虽然物质资本弹性系数的t统计量较高,很好地通过了检验,但是人力资本存量、人力资本水平和常数项的t统计量都不高,且显著性水平大于0.05,都未通过检验。
夜上海论坛 (2)有生产规模约束的模型回归结果:
为避免上述所说的几个问题,本模型对生产规模报酬给予部分约束,假定α+β=1,且满足0
夜上海论坛 对(1)式取对数并整理后得:
回归得到:
夜上海论坛 (4.04)(13.256)(3.245)
(0.001)(0.000) (0.005)
夜上海论坛 R2=0.981,=0.979,F=435.365,D.W=1.124
α=0.772,β=0.228,γ=0.650
结果表明,相关系数R2、调整后的判别系数和F统计量的值都很高,回归方程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零,说明检验效果是显著的,回归方程的拟和效果很好,弹性系数的t统计量也较高,显著性水平均在0.05之下,都通过了检验,弹性系数可以说明问题。
夜上海论坛 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水平的产出弹性分别是0.772、0.228和0.650。从此看出,物质资本在湖南省经济增长中的产出弹性大于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水平的产出弹性,经济仍处于物质资本拉动型状态,但是人力资本水平在湖南经济增长中的产出弹性已经大于人力资本存量的产出弹性,即,人力资本的外部性作用已经开始生效。
夜上海论坛 3.湖南省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夜上海论坛 利用上文计算出的产出弹性和增长方程公式(3),计算出各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以判断各要素在湖南省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大小。
从表中可以看出,物质资本对GDP的贡献率高达86.15%,人力资本水平对GDP的贡献率超出人资本存量的贡献率居第二,说明在本文的样本空间内,劳动者的质量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已经十分显著。并且全要素生产率(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负。由于人力资本溢出模型已将人力资本单独列出,人力资本的产出作用也从TFP中分离出来,因此,这里以技术、制度等来代表的TFP值过低,说明技术、制度等其他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明显。
夜上海论坛 二、政策建议
夜上海论坛 首先,增加对教育的投资。1986年以来湖南省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总贡献率低于全国水平。从边际效益来看,投资教育方面比投资物质资本更能促进经济增长。因此,湖南省应该继续加大对教育投资的力度,不仅要加大对于教育的财政支出,也要依靠社会力量,可以有条件的向企业和个人开放对教育的投资。
其次,改善教育结构和教育体制。不仅要重视基础人力资本的培养,更要重视专业化人力资本的培养。政府在加大对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投资的同时也要加大对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投资,重视专业化教育。
第三,重视人才引进。引进人才是快速增加人力资本存量和提高人力资本水平的捷径。湖南省必须要做好人才引进的工作,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要为引进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如可以设立人才引进专项资金,可以帮助安排其家属的随调和随迁,提高引进人才的待遇等。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沈利生 朱运法: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71~75
夜上海论坛 [2]薛贺香 杨建云:河南省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24(3):66~69
夜上海论坛 [3]王金营: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5~6
[4]张晓峒:计量经济学基础[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4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