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谈谈对社会心理学的认识范文

谈谈对社会心理学的认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谈谈对社会心理学的认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谈谈对社会心理学的认识

第1篇

【中图分类号】 B8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6-180-1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创新人才培养对于高校来说,是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高校改革的重要战略任务。目前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效果有待提高,为此,高校需要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体系,努力培养一批适应学校和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

夜上海论坛 一、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意义

创新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许多国家都把培养创新型人才摆在战略的高度加以重视,许多知名大学都建立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创新人才关系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高校培养的学生需要注重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不仅仅要求学生学习成绩好,更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受到社会的青睐。因此,创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社会建构论心理学的建构思维

(一)社会建构论心理学概述

社会建构论心理学(social constructionist psychology)是社会建构论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在心理学中的反映。格根1985年发表于《美国心理学家》(American Psychologist)杂志上的《现代心理学中的社会建构论运动》一文被视为社会建构论心理学正式开始的标志,也是社会建构论心理学的宣言书。在该文中,格根将社会建构论心理学的基本立场从元理论层面概括为四个基本假设,这四个假设在格根此后的许多论文和著作中不断复现,可视为社会建构论心理学的基本纲领。

夜上海论坛 (二)社会建构论心理学的建构思维

第一,社会建构论主要阐释人类(如何)描述、解释、说明他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包括他们自己)的过程。

第二,社会建构论心理学主张放弃对个体内在心理结构或心理过程的研究,转向人与人之间沟通、互动、对话、协商、冲突、修辞等社会性过程。

第三,社会建构论认为,被人们作为反映工具使用的语言,其意义受社会、文化、历史的制约。正因为此,一切用语言表述出来的都是建构的。

夜上海论坛 三、社会建构论心理学建构思维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夜上海论坛 (一)大学生自身创新意识的实践探索

第一,构建创新愿景

夜上海论坛 高校大学生要想培养创新能力,首先需要的是在他们生活的世界中构建创新愿景。高校大学生一般年龄在17-23岁之间,处于思维活跃、精力旺盛、容易接受新事物的阶段,具有创新潜力,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敢于打破定势思维。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高校大学生若是能够具有创新的强烈欲望,能够在头脑中构建美好的创新愿景,将对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夜上海论坛 第二,培养创新意识

社会建构论心理学强调创新知识主要在于学生自身与外界互动中主动建构而生成,学习是一种主动的知识建构的过程。在社会建构论心理学指导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强调学生对于创新知识的主动建构,强调个人在创新中的作用,要主动培养创新意识。在创新意识不断丰富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创新素养。

夜上海论坛 (二)高校创新环境的实践探索

第一,营造创新氛围,促进团队优势互补,培养高校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夜上海论坛 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经过专门学习培训后所拥有的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与结合方式。能力结构,指一个人所具备的能力类型及各类能力的有机组合。

夜上海论坛 在社会建构论心理学的理论指导下,高校营造浓郁的创新氛围,促进团队间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互补,帮助大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水平。

夜上海论坛 第二,通过资源共享,达到团队协作共赢,培养高校学生的个性品质。

在心理学中,个性是指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的、独特的、整体的特性。人们常把那些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心理持征称作良好的个性品质。社会建构论心理学正是要建构资源共享的氛围中重点培养高校大学生合作、共赢的个性品质。

(三)社会创新环境的实践探索

第2篇

关键词:社会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策略

思政课程贯穿于学生的所有课程当中,并且能够融入每一个教学环节,向学生不断的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思政课程能够达到目前学校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因此如何挖掘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教学元素,并将其有效地衔接在一起,我们目前还在探索当中,我们将以社会心理学课程作为案例,为思政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

1社会心理学课程融入思政教学的优势

1.1二者的融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时常遇到学业、生活、情感方面的挫折,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成为大学生成长和成才道路上的阴影,因此当前大部分高校都开始积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将其纳人了思政教育的体系之中。而社会心理学中的很多内容都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学习社会心理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用社会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来分析自己和他人在社会中的一些心理和行为,正确的看待自我。社会心理学教师可以挖掘出社会心理学课程中蕴含的很多的德育元素,例如正确的沟通方式、合作能力、价值观的培养、自制力的培养等,这样能够有效的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的綜合心理素质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从而达到思政教育的目标。

夜上海论坛 1.2思政元素可以渗透进社学心理学中

夜上海论坛 课程思政是要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这就需要找到二者的契合点,而社会心理学与思政教育之间具有非常多的契合点,二者可以实现自然的融合,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是人在社会中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以及其内在的心理活动规律,而这些都是发生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的,这个背景就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程度以及文化背景,可以说这些因素都会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也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而这些都与思政教育内容有着广泛的联系。因此,社会心理学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例如教师在讲解社会政治制度、角色规范等内容时,都可以适时的引入思政内容,引导学生对我国的政治制度、法律法规等进行了解与思考。

2社会心理学的思政教学策略

夜上海论坛 2.1精准提炼社会心理学中的思政元素

夜上海论坛 在社会心理学课程当中不断的挖掘其所存在的思政元素,教师还要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找准思政元素的契合点,不断的将社会心理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入到一起,在挖掘思政教育元素的同时,还要在不影响专业课程的情况下限制课时。教师还应当研究人们在社会传言中所在的心理状况以及行为规律,并结合专业进行学习,精准的提炼社会心理学当中的思政元素,使得社会心理学和思政教育不断的融会贯通,也不会受到专业教学的冲击。

夜上海论坛 2.2积极应用网络平台,适时引入思政内容

在社会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利用网络平台,适时的引入思政内容。当前网络信息技术非常发达,网络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社会心理学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例如教师在讲授“自我意识”这部分教学内容之后,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发起一个小词论,让学生谈谈什么是“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生的发言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适时的进行教育,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特别是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理想的自我,以及现在的我与理想的我有哪些差距,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价值观,并引入一些革命先烈和当代奋斗者的事迹,鼓励学生勇于追求自我,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融为一体,实现自我的价值。

2.3创新社会心理学课程评价机制

夜上海论坛 在教学过程当中,通过评价活动本身的效果保证目标能够顺利的进行并完成,因此这个过程一般我们将其称之为过程性的评价。在社会心理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多使用过程性评价方式,将其作为结果性评价的重要补充,注重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在设置社会心理学考试时也要加入一定的思政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对思政内容的重视。

2.4教师要加强自我综合素质的提升

夜上海论坛 如果想要让学生的心理健康健康完善的发展,教师就应当对自身的行为进行约束,并不断地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教师要不断的调整是自我的心态意识,并且完善自身职业道德水平的建设。教师每天以乐观的态度,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断地感染学生,对学生的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社会心理学教师要用自己高尚的师德、正确的价值取向、饱满的教学热情对学生产生影响,实现显性思政教育与隐性思政教育的融合。

3结语

我国目前对于思政课程的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就目前情况来看,社会心理学的课程思政还是有着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对社会心理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初步优势进行探索,不断的挖掘教材当中所原有的思政元素,将其和专业知识融入到一起,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断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使教师完成专业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刘海鹰,刘听.社会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分析与设计[J].大学教育,2020(04):25-28.

第3篇

关键词: 社会心理学 高中物理教学 教学方法

夜上海论坛 高中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由一些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理论组成体系,严谨精密定量的科学,这就决定了物理是比较难学的基础学科之一。面对学生的困惑,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跨世纪的教育工作者迎难而上,从教育角度进行了积极而有效的思考与探索。那么,能否另辟蹊径,从社会心理的角度借助社会心理规律这个“交通工具”研究物理教学呢?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与过去任何时候相比,我们现在更加重视人的社会性。中学生是社会的人,所进行的学习生活当然就是一种社会活动。社会心理是指集体的习惯,不成文的规定、智力、体力水平、愿望、兴趣爱好及学习态度等。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甚至决定了人在社会活动中的行为。由此可见,如果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了解中学生的社会心理活动,充分运用社会心理方法展开教育教学工作,则对于调动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夜上海论坛 那么,怎样才能成功地把抽象的社会心理规律应用到物理的教学实践中呢?下面我就根据自己在教学第一线的体会谈谈见解。

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作为教育改革具体实践者和教育效果直接见证者,教师首先应明确社会心理知识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意义。教师在认真钻研本身业务的同时还应熟练掌握社会心理学知识,并用好这一种武器,使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得到全面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对症下药”,取得显著效果。

二、按照社会心理活动的重要规律――动机、行为规律、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营造学习物理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确定一个目标,也就确立了一个努力方向,让学生在目标的指引下,奋发向上。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机、目标等的确立不都是由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关系(教育者、学校)所决定的,而且受学生直接学习和生活的具体环境的影响。因此,一方面要提高对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非常有必要创设物理学习情境。物理学习的情境和氛围不要仅局限于教室、学校,还要扩大到整个社会这样一个广阔的天地。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一处不蕴含物理规律或物理知识,要鼓励学生多从社会生活中发现物理,多运用物理,把物理与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课题研究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做到人人都参与,个个有课题,努力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从电冰箱到臭氧层》、《ABS与车轮防抱系统》、《菜刀上的学问》等课题的研究有的是跨学科的,有的需要用到高科技的知识,还有的与实践密切联系。所有课题的研究的评价,我们注重的是整个研究努力的过程而不是重视学生研究的结论。这样,就能使全体学生都学物理、爱物理、用物理,形成良好的学习物理的氛围,从而更有助于物理教学。这样的良性循环一旦形成,学好物理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三、根据社会心理学的需要理论,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我们满足了学生的这种需要,同学间的相互协作、相互帮助,关系和谐发展,对学生物理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因此,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也有义务发展中学生这方面的需要,并给予积极的支持引导,这些表面上看似与教学无关的需要,一旦得到满足,有时往往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利用被社会认同的规律。

夜上海论坛 在许多情况下,中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自己所学的学科重要性的认识及对集体的热爱等从根本上说比物质性的刺激对他们的影响大得多。因此,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时,渴望同学、老师、学校、社会的认同。我们可以开展物理竞赛活动,并举行隆重的授奖仪式,使学生有机会获得社会的认同。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能认识到物理这一学科的重要性及学习物理的重要意义,从而形成一种群体心理定势,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物理。

夜上海论坛 五、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看,教师威信是教育教学有效开展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