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金融硕士论文范文

金融硕士论文范文

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金融硕士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金融硕士论文

第1篇

关键词:金融夜上海论坛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夜上海论坛 一、 金融学硕士与金融硕士的关系。

金融学硕士与金融硕士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的两个重要方面,是处于同一层次,类型不同,更有侧重。主要以下区别:

(一)培养方式不同。金融学硕士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建设所需要的金融高级专业人才。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积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事业服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掌握市场经济国家金融发展的理论和实务,具有坚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够独立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科研、教学、管理工作。既能从事金融理论与政策的研究,又能从事金融实务工作;金融学术型硕士,全日制硕士生一般为三年,在职(不脱产)硕士生一般为四年。培养方式自费、公费或委培培养。金融硕士培养目标为具有扎实的经济、金融学理论基础,良好的职业道德,富有创新的精神和进取的品格,较强的从事金融实际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卓越能力是金融专业硕士最核心的目标。旨在为社会培养具有卓越实践能力的金融专业人才,包括金融分析师、风险(财富)管理师、产品设计师和金融企业领导者。属于应用型硕士,学制一般为2年,也有些培养单位根据自身情况为2.5年。

夜上海论坛 (二)导师制度不同。金融学硕士是由校内导师负责培养。2009年教育部文件指出要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1] 2011年,全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倡导高校全职教师与实践部门具有良好理论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为共同导师,实行“双师制”。

金融学硕士与金融硕士教育相互补充、使得我国由单一的学术型培养转化为学术、应用、复合型多远人才培养。金融硕士培养可借鉴金融学硕士培养的优势、经验。金融硕士项目刚刚出现,社会接受度不高。部分培养单位把金融硕士当成创收项目,把金融硕士低于金融学硕士来培养。这些错误倾向的存在,从本质上没有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这势必会影响金融硕士的长期发展。

夜上海论坛 二、 金融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关系。

夜上海论坛 金融硕士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要求金融硕士以金融理论为基础,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卓越能力是金融专业硕士最核心的目标。金融硕士应该突出实践性的特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实践性与学术性相结合。金融硕士教育必须保证必要的理论知识。金融硕士跨专业的考生比例较大,更要把关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合理的课程体系、学习现代金融学知识体系和理论范式,掌握金融最前沿的知识理论。为实践做好准备,也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分析、解决我国金融实际出现的问题,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夜上海论坛 三、 办学标准与培养单位特色的关系

统一的质量标准是金融硕士发展的必要条件。2011年3月18日全国金融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通过《全日制金融硕士(MF)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是规范金融硕士教育的最高文件及标准。其中对培养目标、招生对象与入学考试、学习方式与年限、培养方式 、培养工作学位授予进行了规定。但是这个办学标准过于笼统、还需经过实践的检验,进行调整。金融硕士教育标准既要体现质量规格,又要体现培养特色。在教育指导委员会办学标准的规定下,各个培养单位根据自身发展金融的基础、地方经济特色培养金融硕士。培养金融硕士最终要经受市场检验。金融硕士培养也是为地方输送合格的金融人才。既要在一定的办学标准下办学,也要突出各个培养单位的特点,两者有机结合。

四、 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之间的关系

金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即校内、金融企业导师联合指导,培养中,两位指导老师共同完成对金融硕士的教学和管理。校内外导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研究生教育方式的创新革命,有效的拓宽了学生的学术视野,丰富了现有的教育教学手段,调动学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面的资源,为学生搭建了创新实践的平台,将学术研究和社会生产紧密结合在一起金融专业学位校内导师绝大部分是原来指导学术型研究生的导师,长期从事理论研究。多数未在银行、证劵等金融机构工作过,对于实践环节不够重视且缺乏指导方法与实践经验。经过多年的培养金融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培养方法,校内导师未能及时转换身份。金融专业学位双导师作用的发挥,需要校内导师及校外导师通力合作,密切配合,一方面,负责金融理论、基本经济理论知识的传授,另一方负责金融实践的培养及前沿理论的传授。校外导师必须加强沟通,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指导为辅。在校外导师的沟通中,由于责任大及校外导师的工作性质,校内导师需主动。才能形成优势互补,发挥双导师制的优势。双方必须明确责任,通力合作。金融专业学位校外导师往往是银行机构、证劵公司、金融集团高管,他们做导师的目的是不是为了得到金钱的回报,而是为了回报社会、把自己的知识与经验,教给学生。学校提供的金钱激励往往起不到激励作用。需要提高校外导师的社会责任感,邀请校外导师做学术讲座,把自己的成功经验传授给金融硕士。

五、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的关系

夜上海论坛 课堂讲授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达信息、传播思想、传授知识,开发其智力,提高其能力的授课方法。[2]课堂讲授法是人类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之一,是教师最长用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以教师预备好的案例为线索,学生通过个人自学、小组讨论、班级讨论,分析研究案例及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从MBA教育中发展并广泛地应用于各级各类教育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金融硕士教育采用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方式,教学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企业家和监管部门的人员开设讲座或承担部分课程。[3]金融硕士教育的职业性要求在理论学习阶段,仅是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新的培养模式。必须建立属于金融硕士教育的案例题库,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有机结合,把实际的知识带到课堂上。利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增加金融硕士课堂的实践性与内容。

六、 金融专业学位与金融类职业考试的关系。

专业学位与职业任职资格、从业资格相互衔接, 是专业学位顺利实施的内在要求。金融专业学位与金融类职业考试的联系,是金融专业学位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源泉。也是金融硕士走出本土化,走向国际化的必经之路。现阶段,金融类职业考试包括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保险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保险公估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统计师、经济师等。金融专业学位与金融类职业考试的结合的方式。可以在金融领域内推进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另一方面可以与国际机构共同认证。由于金融硕士教育设立的时间较短,且我国专业学位缺乏与职业考试链接的经验,建设衔接需要较长时间。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积极推进,企业,社会,高校共同努力。积极探索金融硕士教育发展规律,提高培养质量,提高金融硕士素质。(作者单位:广东财经大学金融硕士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 [Z]

第2篇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金融硕士;实践教学;创新实践

夜上海论坛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9-0183-02

根据国家和教育部的规划方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今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这种背景下,青岛大学经济学院获得了金融专业硕士的授予权。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突出专业硕士学位应用型的特色,构建金融硕士专业学位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培养目标,摆脱传统的学术型硕士课程体系的桎梏。

一、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意义

夜上海论坛 罗伯特・M・赫钦斯在其著作《美国高等教育》中写到:大学存在两个目标的冲突,一个是纯粹对真理的追求;另一个也是大学所公认的,就是为人们毕生的事业做准备。这很好地解释了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培养重点之间的区别。与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相比,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明显偏向于应用型。例如我院的金融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是:熟悉金融理论与实务、系统掌握投融资管理技能、金融交易技术与操作、金融产品设计与定价、财务分析、金融风险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解决金融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专门人才。因而实践教学被置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突出地位。实践教学一般是指“通过实验、实践等科学活动方式使学生直接通过感性的学习、研究等手段获得新的理论知识,实现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提升”。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指出,“要切实转变办学观念,强化目标导向,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办学新模式。突出实践教学,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学分的比重。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坚持一线实践,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对实习实践进行全过程的管理、服务和质量评价,确保实践训练的质量”。该《方案》表明,主管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在专业学位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由于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比较晚,因此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还需要不断丰富和探索,实践教学理念还需不断加强和深化。

我国传统的研究生教育偏重于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这和社会对于硕士研究生需求由科研人才转为高技能专业人才的变化不相称,也和发达国家中硕士研究生培养偏重于专业人才的通行做法不一致。世界上专业学位教育最发达的国家是美国,美国的专业研究生教育在二战后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规模不断扩大,种类不断增加,现在专业学位获得者所占比例大约占三分之二以上,已经成为美国研究生教育的主体。英国的这一比例更高,大约在75%左右。我国下一步要大力发展专业硕士教育,但是如何整合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的教育资源,避免专业硕士成为学术型硕士的“微缩版”,突出专业硕士培养的特色,就成为需要在探索实践中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希望能够以金融专业硕士实践教学体系作为切入点部分回答上述问题,为专业硕士的培养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二、国内外同类研究状况

夜上海论坛 国外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专业硕士的发展较早,相关研究也已比较成熟。国内受制于教育实践的现实,相关研究比较笼统,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一部分研究主要介绍国外专业硕士发展情况,进而进行中外比较研究。如,高益民(2007)介绍了日本的专业硕士的发展情况,邓涛和孔凡琴(2010)对澳大利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进行了介绍,马永红和郑晓齐(2009)等从教育供应链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工程硕士的特征以及与美国的区别。一部分研究主要反思中国的传统研究生教育和部分已开办的专业硕士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专业硕士的发展思路,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如,王海民和郑佩荣(2005)对于会计专业硕士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反思,于东红等(2010)分析了我国专业学位教育中存在的自我意识迷失成为学术型硕士衍生品等问题。还有少量研究,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各个环节,如质量保障体系[别敦荣等(2009)、邓光平(2010)、熊玲(2010)]、师资队伍[梁其健(2003)]、课程体系[唐仁华等(2010)]、实践环节[文冠华(2010)]、奖助体系[李忠(2010)]。

综上所述,国内现有的关于专业硕士的研究未能将中国实际和国际经验更好地结合,更多的关注专业硕士教育开展的必要性和发展趋势等整体问题,缺乏对于专业硕士教育各个环节包括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细致探讨。目前还没有见到对于金融专业硕士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三、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目标

夜上海论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目标。为达到此目标,需要构建多层次、模块化、开放型、全过程的金融硕士实训教学体系。综合利用案例、实验、实训、实习、以及毕业设计和创新实践活动五个实训教学环节,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标。

四、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内容

夜上海论坛 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教学形式,是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鼓励教师密切关注金融实践的好方式。金融硕士案例教学急需发展,金融教指委已经全面启动全国金融专业学位案例中心建设,青岛大学也开始立项专业学位教育的案例建设项目。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包含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拓展性实验几种类型。在教学计划中设置与专业证书相对应的课程,鼓励学生获得CFP、CFA,FRM等相关证书。实训教学:通过开设金融产品模拟设计、证券仿真交易、银行交易业务仿真等实践课程,可以使学生能够在实训情景中强化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类实训以综合性和设计创新性实训为主,讲求实训内容的适用性和实训课程的开放性。实习教学: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必须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它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我院已经与青岛的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签署了多份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协议书,这些实践教学基地基本能满足金融专业硕士实习教学的要求,并且能与产学研一体化相结合,能够达到基地建设双飞互惠互利,相互支持。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金融硕士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金融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形式有案例分析、产品设计与金融实践问题解决方案、调研报告或基于实际问题分析的政策建议报告等,论文选题应该紧密结合实际,不提倡过于学术化的论文。创新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列入学校管理体系的竞赛以及《青岛大学学生创新性与研究性学习实验项目》等课外创新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诸如证券模拟交易大赛、金融产品模拟设计大赛等实务竞赛,培养学生金融产品设计和风险意识,提高学生专业素质能力,倡导产学研合作教育。

夜上海论坛 五、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实践教学的保障是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富有专业精神的实践教学队伍,是开展金融实验教学的基本条件。现在的金融专业硕士的教师大部分都没有在业界工作的经验,而少量的有业界工作经验的教师大都脱离业界时间比较长,与飞速发展的业界实践也有一定的脱节。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金融机构实践经验,为加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可以有计划地派教师到校外的实习基地挂职锻炼,亲身参与到金融业务中去,可以加深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融合,进一步了解业界的工作难点和重点,从实践中提炼金融硕士的培养方案,从实践中找寻有意义的研究问题,提高教师的培养专业硕士的水平和科研水平,鼓励教师争取横向课题,帮助金融机构解决实际运营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另一方面,可以考虑招聘兼职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从金融机构聘请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来自第一线,了解金融行业的最新动态,可以给学校带来最新的信息,是学校与业界加强联系的重要渠道之一,同时也为学生的技能学习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我们现在给每一位金融硕士都配备了一位校外导师,可以为专业学位硕士生从事课题研究及专业实践创造必要的条件,参与审查研究生的选题报告和研究方案,并指导该方案的实施,参与学位论文的评审。

总之,对金融硕士专业学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综合运用案例、实验、实训、实习、学位论文和创新实践活动各个教学环节,构建多层次、多模块、开放性、全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别敦荣,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反思与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9,(3).

夜上海论坛 [2]王海民,郑佩荣.对我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5,(7).

夜上海论坛 [3]马永红,郑晓齐.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供应链的形态表征研究[J].管理世界,2009,(2).

夜上海论坛 [4]邓涛,孔凡琴.澳大利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色与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0,(10).

[5]于东红,杜希民,周燕来.从自我迷失到本性回归―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0,(12).

[6]李忠,熊玲,陈小平.建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奖助体系、实践教学基地的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2).

第3篇

1.美国金融研究生的商学院培养模式及其启示

2.强化金融研究生金融计算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

3.多维互动式:研究生金融双语教学模式探究 

夜上海论坛 4.高等院校金融学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初探

5.关于金融学专业研究生层次实行双语教学的探讨 

6.校政企研联合培养金融硕士模式创新与策略研究——以南京审计学院为例

夜上海论坛 7.关于发展我国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若干思考

夜上海论坛 8.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9.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10.工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研究 

11.我国金融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分析

12.“分类协同型”金融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3.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的研究生就业问题探索

14.金融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调查与探析——以苏州大学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为例 

夜上海论坛 15.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录取1982年度硕士研究生

夜上海论坛 16.美国金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分析

17.金融危机背景下硕士研究生报考的实证分析与引导机制构建

18.金融危机背景下女研究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19.协同创新视角下金融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20.知识结构·素质要求·创新能力——以金融学专业研究生为例

21.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讨——以金融学研究生培养为例

22.金融危机对医学研究生就业与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23.我国金融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分析 

24.金融学研究方法论的思考

25.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讨——以金融学研究生培养为例 

26.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改革的建议

27.关于金融学专业研究生层次实行双语教学的探讨

28.金融专业研究生基础理论课教学改革浅议

夜上海论坛 29.后金融危机时代研究生就业分析与探讨 

夜上海论坛 30. 财经类研究生“三个自信”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以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研究生为例

31.金融危机形势下研究生就业情况探析

夜上海论坛 32.探讨当前金融学研究方法及研究生教育存在的缺陷——基于金融学研究生论文特点的分析

33.对金融学研究生教育的探讨 

夜上海论坛 34.在硕士研究生教学中开设金融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夜上海论坛 35.对金融学研究生教育的探讨

36.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浙江工商大学为例

夜上海论坛 37.金融危机下研究生的就业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夜上海论坛 38.校企协同模式下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研究

39.金融数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 

夜上海论坛 40.西部地区研究生就业竞争力分析

41.谈金融学专业研究生论文写作 

42.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改革的建议 

夜上海论坛 43.金融危机前后中国通胀惯性特征及货币政策研究

44.对金融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思考

45.金融学中大数据思维的应用研究

夜上海论坛 46.试论金融学研究中大数据思维的运用

47.金融危机条件下硕士生的择业心理与政策评价——基于高校硕士研究生的问卷调查

48.地方高校金融工程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需求分析

夜上海论坛 49.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浙江工商大学为例 

夜上海论坛 50.协同创新视角下金融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51.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夜上海论坛 52.金融危机对医学研究生就业与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53.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的研究生就业问题探索

54.金融危机下研究生创业的几点思考

55.金融危机形势下研究生就业情况探析

56.论金融危机背景下研究生就业机制探析

夜上海论坛 57.高等院校金融学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初探

夜上海论坛 58.对匈牙利银行改革的考察——刘鸿儒同志在总行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的报告(摘要)

59.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一九八八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60.金融危机形势下研究生择业状况调查分析——以上海市三所高校的调查为例

61.金融危机条件下硕士生的择业心理与政策评价——基于高校硕士研究生的问卷调查

夜上海论坛 62.金融与财务管理专业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夜上海论坛 63.金融危机背景下女研究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夜上海论坛 64.金融危机背景下硕士研究生报考的实证分析与引导机制构建

夜上海论坛 65.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1983年招考研究生试题

66.金融危机笼罩下美国高校研究生资助的理念、策略与价值借鉴

夜上海论坛 67.金融全球化新时期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转型之思考

夜上海论坛 68.首届财经院校研究生经济理论讨论会(金融组)综述

69.我国金融业人力资源现状及需求预测

70.我国金融从业人员学历结构及供求状况研究

71.金融院校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践探索——以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72.浅析研究生就业压力成因及调适

夜上海论坛 73.财经院校金融数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74.金融危机下硕士毕业生求职状况调查

75.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艰难探索

76.理工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

77.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

夜上海论坛 78.金融学专业《计量经济学》双语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探讨

夜上海论坛 79.关于金融学科界定的探讨

夜上海论坛 80.统计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研究——《金融统计学》教材编写初探

81.基于校企合作的金融专业硕士培养“双师”制探索

夜上海论坛 82.金融学术硕士与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比较探究

83.东南亚金融风波与港元联汇制

84.全球金融危机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

85.战后日本的政策性金融

86.浅谈应重视金融电教教材建设

87.加拿大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科技发展的新举措

夜上海论坛 88.衍生金融市场的正面经济效应

89.金融危机时医学教师的职业素养培养探讨

夜上海论坛 90.黑龙江省金融人才培养的现状调查

91.以科学发展观构建金融学专业硕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夜上海论坛 92.构建适应金融人才差异化需求的课程体系

93.转被动为主动——金融IT人才培养机制当与时俱进

夜上海论坛 94.金融专业硕士培养对接新兴服务业发展研究

夜上海论坛 95.新疆与全国金融学课程内容及体系差异分析

96.数理金融研究前沿与公司理财问题探讨

夜上海论坛 97.知难而上 创新突破 积极调整产业战略应对全球金融风暴

98.高层次金融人才培养途径之浅见

99.吕家进——结合邮储实际积极做好农村金融创新

100.英语专业硕士金融翻译课程教法探索

夜上海论坛 101.全日制金融专业学位“双导师”制

102.一个执著金融梦想的人——记80级校友高飞

夜上海论坛 103.我亲历的中国金融教育历程

104.在国际金融的研究道路上

夜上海论坛 105.面试闯关终结金融职场“七年之痒”

106.总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甘培根谈——当前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

夜上海论坛 107.美经济学家认为控制资本并非防范金融危机的良方

夜上海论坛 108.基于双导师制培养模式的金融硕士教育研究

109.金融硕士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110.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     

夜上海论坛 111.探讨当前金融学研究方法及研究生教育存在的缺陷     

112.金融危机影响下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的问题与对策      

113.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已婚女研究生压力源探析  

第4篇

夜上海论坛 依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要求其培养模式改革必须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而为达到这一目标,其培养方案需要围绕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良好职业素养而展开;课程设计需要更多考虑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着重于案例教学、模拟训练等教学方法的创新运用;其培养过程需要立足于互动式、探究式的教学,更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金融?R邓妒颗嘌?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人才是金融发展的关键。而在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人才的短缺现象正日益严重,依据《金融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 ( 2010-2020年)》,未来金融人才需求的重点将逐步从数量转向质量,拥有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占比、拥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或职业资格人才占比将大幅提高,而那些同时具有扎实的金融学理论功底和对金融市场实际运行有深刻理解的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人才将成为相当长时期内市场追逐的焦点。金融专业硕士理应存在着广阔的市场需求。

但从现实看,金融发展创新步伐的加快正和高层次金融人才的供应之间出现日益严重的结构性错配,国内高校培养的金融专业硕士并不能有效满足金融机构对高层次金融人才的实际需求。这不仅反映于实际教学内容往往与金融市场操作实践相脱节;也体现在无法更好映射不同地区不同方向金融专业硕士培养的独特性,无法培养出能够真正立足于本地实际需求、符合现代金融业发展要求的人才;更体现在无法围绕金融市场创新加速和互联网化的新趋势,无法培养出涵盖金融产品研发、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分析与理财、信托与资产管理等不同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专业技术人才。所有这些,实际上都已经成为制约金融专业硕士教育发展的重要障碍,并成为国内金融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瓶颈。

相对于法律和会计等专业硕士,金融专业硕士培养面向的是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其创新速度明显高于其他领域,对学生培养模式的动态调整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无论是投融资模式的创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还是金融机构的融合与变迁,都会深刻影响其教学培养内容,也使得其培养过程需要与外部资源进行更加广泛、深入、积极的互动,更由此使得相对于其他专业领域,金融专业硕士和学术型硕士培养在目标、原则和方法上存在着更加显著的区别。如何基于金融市场的创新变化以及应用导向的内在需求,使金融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既符合金融业创新趋势,又符合金融发展的现实目标,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夜上海论坛 二、现行金融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金融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始于2011年,总体仍处在探索阶段,所以现有的对于金融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改革的相关研究成果相对较少。王琦(2011)对中外金融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进行了比较;曹伟(2011)对高校如何培养高素质金融专业硕士进行了初步探讨;吴晓求(2012)对我国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进行了初步思考;孙龙建和辛清(2014)发现金融专业硕士培养尚无法对接新兴服务业发展;周春喜(2014)以浙江工商大学为例对现行金融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概括;李国义(2015)认为我国的金融专业硕士培养尚未与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培养进行清楚明确的区分。

夜上海论坛 由于长期以来高校研究体系和金融实践体系的相对隔离,使得当前国内学术型硕士和应用型硕士的培养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趋同现象,而因为金融学本身的应用性学科特征,上述缺陷在兼具较强专业性和较高变化性的金融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也造成当前的金融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无法匹配不断创新的金融市场,无法适应金融领域变化的新趋势,也由此无法满足现实的人才培养需求,甚至导致供给和需求的错配,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课程设置与教案更新滞后于实践变化,且存在较为严重的同步性问题。虽然针对金融专业硕士培养的独特要求,现有培养方案都进行了相对差异化的课程设置,但各培养单位在师资使用上基本都和学术型硕士存在明显重叠,由此导致相应的教案更多是基于较长时间前的通用教材,不仅无法满足金融专业硕士培养本身的实践要求,也与金融市场最新情况存在较为明显的脱节或滞后。

二是培养方案的体系性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欠缺。相对于学术型硕士,专业型硕士理应在基础理论学习之外,重点突出以下实践性内容:第一,涵盖股票、债券、商品等不同类别的金融市场介绍;第二,对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共同基金等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进行全面比较分析;第三,对ETF、REITS、场外期权、结构化产品等不同的创新金融产品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第四,让学生能够真正有效地学习了解资产配置和资产定价的方式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微观市场结构认知。但是,现有培养方案在这种整体性设计上存在明显不足,既缺乏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的介绍总结,也无法通过DDM模型、有效市场假说、微观市场结构理论等金融学基础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让学生真正了解金融运行的本质,进而掌握理论到实践的基本技能。

夜上海论坛 三是教学的互动性和实践性存在明显的不足。受制于师资力量的背景约束,现有的金融专业硕士教学更多聚焦于单纯的理论知识传授,而针对实际案例的具体分析和介绍存在明显不足,或者是引用的实际案例与金融市场最新实践存在明显的时间差,也缺乏组织学生形成有效课堂互动的形式和方法,而所有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和实操能力的提升造成一定的拖累。

四是外部资源的整合流于形式,实际利用明显不够。虽然目前国内多数的培养单位均已在金融专业硕士培养的过程中引入了外部导师制度,但现有的外部导师选聘更多只是考虑声誉因素,而没有考虑其对硕士生培养过程的实际投入能力;外部导师在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多数限于面上的一对多交流或是偶尔的公开讲座,在教学环节的融入度明显不够,且缺乏明确稳定的机制保障;外部导师的领域配置与专业培养的目标和方向的实际契合度并不高,更多是为了选聘的门面工程,由此影响到外部专家资源在金融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的实际利用效果。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部分培养单位已开始进行相关的积极探索,比如在课程设置上更多考虑我国金融体系的特色及金融实务的创新方向,通过开设更多的讲座,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从业能力;同时也引入“双导师”制度,为学生同时安排校内导师和外部导师进行同步指导,并依据教学过程的互动需求设置导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制,以此来满足个性化培养目标等等。但总体看,这些探索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金融专业硕士和学术型硕士培养的趋同性问题。完善金融专业硕士培养模式,仍需要进行整体性的架构设计,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

三、金融?R邓妒颗嘌?模式改革的目标方向

综合以上分析,相对于其他领域,金融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具有更强的时效性和综合性,需同时考虑金融市场的现实变化以及培养体系的完整性和差异性。就时效性而言,金融市场变化和金融创新速度远快于其他领域,因此金融专业硕士的培养方案应当有更高的更新频率,在培养过程中动态反映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最新变化尤为必要。就综合性而言,强化金融专业硕士培养的应用型特征,就必须在教案的及时更新、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外部资源的导入优化等方面进行全面优化。金融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改革应依据金融市场实际情况变化,在时效性和综合性两方面对金融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变革进行全方位探索,通过重塑专业硕士的“应用型”内涵,使金融专业硕士的培养更多地与金融市场的最新变化相对接,更多地与学术型硕士培养相区别,进而推动金融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与实践需求变化的真正互动,全面提升金融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

夜上海论坛 具体而言,金融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改革应致力于完成以下几项目标:一是依据金融专业硕士的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构建一个更加契合于现代金融市场实践变化的课程体系,使得金融专业硕士的培养课程能够及时动态地反映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最新变化,并与学术型硕士培养相区别;二是依据金融市场的最新变化对相关教案进行及时动态更新,完善实践性课程的教案内容,依据学生兴趣和课程教学实际寻找到能够有效提升师生互动的方式方法,使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得以迅速提高;三是依据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对金融专业硕士的外部导师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利用,防范金融专业硕士外部导师选聘过程中的门面工程,使外部导师能够更多参与到培养的过程和实践当中,并对整个教学培养过程形成良性驱动。

夜上海论坛 四、金融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内容

夜上海论坛 依据前述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和目标,基于应用导向的金融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改革应当立足于以下四点:第一,依据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创新变化完善现有课程设置,使其更加符合现实需求;第二,让教案更充分反映金融市场的最新数据和案例,更好地满足应用型需求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第三,更好地在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和有序性之间实现动态平衡,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也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第四,让外部导师资源真正融入金融专业硕士培养的实际过程之中并发挥更大作用,避免外部导师更多充当门面工程而无法发挥实际作用的问题。

从实践角度出发,金融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改革应当重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一)对金融专业硕士培养的课程体系进行梳理并进行课程设置的补充

依据金融市场的最新变化以及金融机构业务类别的动态调整,对现有金融专业硕士培养的课程体系进行系统性梳理,对专业必修课和共同选修课进行相应的优化,同时对目前课程体系设置中的空白或薄弱环节进行补充。建议增设《金融研究方法》的基础课程,重点介绍金融学相对于其他学科的独特性以及资产定价和资产配置的基础原理和方法;增设《微观市场结构》的必修课,了解微观市场结构变化以及交易制度设计对于金融体系运行的影响;增设《现代金融市场》《现代金融机构》《现代金融产品》三个专题课,让学生能够真正了解和掌握金融体系的现实变化,并由此提升实践能力。

夜上海论坛 (二)对金融专业硕士培养重点实践课程的教案进行及时更新

为满足金融创新提出的新要求,金融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改革应当对当前培养环节中涉及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重点实践课程进行相应的教案更新,使理论传授更符合现实变化。建议对金融市场的历史变迁和未来趋势进行重点介绍;对金融机构的具体类别及其角色差异、金融机构的混业分业模式、金融机构的具体业务模式进行重点讲解;对金融产品创新的背后逻辑、基础方法论、现实变化趋势进行专门深入的探讨。

(三)推进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寻找提升课堂互动性的方式方法

针对金融专业硕士培养的应用性要求,可以尝试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剖析、专家讲解等方式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和提升课堂互动性,使学生能够提前熟悉机构路演、公司交流、投价分析等金融实践的日常情境,并能够基于课程教学的时间设置,适当安排对应实务界人士的对口交流,包括到对应金融机构的实地调研观摩等活动,通过教学组织形式创新真正提升学生的现实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强化外部导师在培养环节的配置,优化其参与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夜上海论坛 现有金融专业硕士培养中的“双导师”制度多流于形式,核心问题在于两个方面:第一,外部导师的筛选环节过多注重岗位和职位,而缺乏对其覆盖领域的配置研究,使得外部导师的领域配置不尽合理;第二,外部导师更多只是挂名,而缺乏对实际教学过程的具体参与。建议依据金融专业硕士未来的就业方向和潜在岗位,对外部导师资源的配置进行系统研究,并由此进行合理配置。同时积极探索外部导师参与教学过程的有效路径,在外部导师选聘过程中不仅关注岗位和职务,更多关注实际的参与程度。

五、金融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改革的路径方法

夜上海论坛 综合上述分析,基于应用导向的金融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改革应当遵循以下思路:一是依据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创新与变化完善金融专业硕士现有的课程设置,使其更加符合应用导向的实践需求,并与学术型硕士培养显著区分;二是让教案更充分地反映金融市场的最新数据和案例,更好地在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和有序性之间实现动态平衡,更好地满足金融专业硕士培养本身的应用型需求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三是让外部导师资源真正融入金融专业硕士培养的实际过程之中并发挥更大作用,拓宽外部导师选聘的范围,而不限于面子工程,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增加外部导师的教学参与度。

第5篇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法;金融硕士(MF);实践能力培养;作用

夜上海论坛 金融专业学位是我国目前39种专业学位中的一种,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培育具有卓越实践能力的金融专业人才[1]。自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简称金融硕士MF)以来,全国目前已有85所高校获得了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11年,金融硕士专业学位首次正式招生。金融专硕的培养目标明显区别于金融专业学术型硕士[2]。其培养目标是:“培养扎实的经济、金融学理论基础,良好职业道德,富有创新的精神和进取的品格,较强的从事金融实际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3]。随着各培养单位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如何培养培养具有卓越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已经成为当前各办学单位值得认真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金融硕士(MF)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实践能力培养严重不足和教学方法陈旧落后的问题,提出将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法运用在金融硕士(MF)的课程教学中,试图通过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来推进金融硕士的教学改革,将原来案例教学法的两个维度拓展为多个维度,将静态单向讲解转变为动态互动教学,让任课教师、事业导师、学生、业界人士共同参与案例教学,共同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

夜上海论坛 一、金融硕士(MF)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

金融实践的转变和人才市场的超额需求推动以实践为导向的金融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发生变化[4].金融硕士课程设置和教学要充分反映金融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注重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专业硕士的实践能力应该包括一般实践能力、专项实践能力和情景实践能力三个方面。一般实践能力包含了身体能力、智力能力和心理能力,主要是个人的一些基本能力,专业硕士需要具有从事职业工作的正常的身体、智力和心理。专项实践能力是指个人在解决专项问题时需要的专门实践能力。专业硕士的此类能力是专业知识所带来的实践能力,它包括了专业知识的获取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情境实践能力是指在具体的情境中,实践者根据现实情境的相互关系,有效分析问题,提出解决策略,恰当地决定行动路线并指导实践行为的能力。情境实践能力是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情境实践能力可根据问题解决的流程分为识别能力、分析能力、战略决策能力、沟通协调能力、领导能力、总结能力等综合能力。一般实践能力是一种基础性能力,是另外两项能力得以发挥的基础和前提。专项实践能力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专门能力,情境实践能力则是一种综合能力[5]。

夜上海论坛 二、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法对金融硕士(MF)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

(一)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法及角色定位

所谓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方法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案例为基础,从任课教师、学生、事业导师和专业业界人士等维度,进行案例编写、案例教学、案例培训交流、案例共享、案例评价等方面的建设和教学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教学方法。对任课教师、学生、事业导师和业界人士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进行定位。

1.任课教师角色定位。任课教师的角色应该是课程总设计师和导演。任课教师课前对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案例设计、案例讨论流程、案例讨论评分细则等内容要根据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要求进行周密的设计。课中要有序地组织学生讨论,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解决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对于案例讨论的内容要提升更高一个层面和深度,让学生通过案例讨论真正有所收获。

2.学生角色定位。学生的角色应该是演员。课下要认真练习基本功,扎实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同时把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把握与相关的学科前沿犹。学生之间还要进行认真讨论、交流和归纳总结。课堂上进行表演时要充分展示自己的学识和表达应变能力。课后学生通过编写案例和完成学习心得体会来检查自己思考和探索的效果。

3.事业导师角色定位。事业导师的角色应该是协助员。事业导师是学校为学生聘请的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实践部门的老师。由于他们不可能全程参与教学活动,需要的时候可以协助搞专题讲座和学术沙龙等活动,也可以接受学生的问询和实地调查,帮助学生完成相关案例资料的收集和编写。

4.业界人士角色定位。业界人士的角色应该是急救员,当任课教师和事业导师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出现时,可以临时聘请专业人士来帮助解决。

(二)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法对金融硕士(MF)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

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促进学生一般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促进学生奋发向上、积极思考;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促进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将系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很快的对接社会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情景实践能力的提高,应用理论知识积极主动地去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夜上海论坛 三、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法在《金融机构经营管理》课程中的实践

夜上海论坛 (一)《金融机构经营管理》课程的性质

《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是金融硕士(MF)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金融活动中的具体问题。着重培养学生金融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金融市场分析能力、金融服务能力和通晓国际金融能力。本课程要求学生在具有充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后,对金融机构具体的经营管理进行学习,强调学以致用,更加强调金融专业硕士教学要求的实践、创新、实用能力的培养。虽然许多学校的老师在《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教学中也运用了案例教学,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诸多因素,仍然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夜上海论坛 (二)《金融机构经营管理》课程传统案例教学中的问题

1.教师所使用的案例多数是例证型的事例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案例。大部分金融学教师没有实际从业经验,也不太熟悉案例教学方法,不少教师对案例教学的实质并不是十分清楚,甚至将课堂教学中的举例教育与案例教学混淆,不能很好地运用案例教学方法。学校有关教学管理部门在促进案例教学方面缺乏对教师的激励措施,致使很多教师在主观上应用案例教学方法的动力不足,更不可能到金融部门去收集和编写真正意义上的案例,大多数是通过网络、报纸收集的第二手资料来源进行的例证型教学,导致纸上谈兵,流于形式。

2.学生对案例的熟悉程度和课堂参与度不高。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不同于MBA的学员,他们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几十年的传统教育方式使他们习惯于被动接受理论知识,对案例的内容仍然感觉抽象难懂,课前准备讨论不够充分,课堂中无法很好地参与讨论,经常出现案例讨论不激烈甚至冷场的局面。

夜上海论坛 3.案例的选择与教学培养目标存在差异。目前金融方面案例比较少,有些老师使用的案例多来数自于二手资料,没有经过实地调研和认真编写,还有一些案例是针对MBA学生编写的,比较复杂,单个案例的教学时间很长,不适合几乎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硕士使用。

夜上海论坛 4.反映当地经济金融发展情况的本土化案例缺乏。由于和本地的实际经济、金融部门联系接触比较少,所采集的反映当地经济金融发展变化的案例资料不足,缺乏能够反映当地经济发展情况的案例,不太接地气,感觉距离学生太远。

5.案例教学使用的具体教学方式单一。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应该包括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辩论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而目前我们的案例教学基本停留于分析这个方式上,而其他的方式采用的很少,这对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实践能力明显不足。

夜上海论坛 (二)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法在《金融机构经营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1.任课教师总体设计和引导。任课教师根据要求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要求提供案例,课前将案例资料发给学生,让学生预习准备,课堂上创设案例情景,将案例资料按照“案情―设问―讨论”的形式穿插于课堂讲授内容中,引导学生的感知和观察。教师在课堂案例讨论前,可对课程理论知识内容进行适度讲解和提示,促进学生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具体运用。教师在案例讨论结束后,进行点评分析并讲授其中蕴含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处理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2.学生讨论和展示。学生在接受教师提供的案例资料后,学生个人或以小组的形式在课前完成案例的阅读与学习,并做好针对相应选择的设问的PPT课件,课堂进行展示和讲解,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由学生代表进行讲解,此外还可以要求学生自己编写案例,通过案例的收集整理达到提高学生探究问题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事业导师指导和协助。事业导师可以参与到自己所带学生小组去参与案例讨论和指导,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如果有时间也可以参与到任课教师组织的课堂案例讨论中。帮助学生和任课教师进行案例的收集和编写,进行案例的评价和改进。

夜上海论坛 4.业界人士解决更专业问题。如果遇到任课教师和事业导师都不能解决的专业问题时,可以临时聘请专业人士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以他们实践部门的运作和经验来分析判断案例的内容和价值。同时可以依靠行业人士收集现实的案例资料,使案例更具有新颖性和可靠性。

四、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方法在《金融机构经营管理》课程教学中使用的成效及建议

(一)成效

1.促进了学生一般实践能力的提高。通过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挖掘自身的潜在能力,不断激发自己的智力潜能,努力进行思考、探索和创造,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克服怯场、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敢于向老师和同学发表自己独立见解,也敢于与他人进行争辩,寻求真理,促进了学生一般实践能力的提高。

2.促进了学生专项实践能力的提高。通过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方法学生在专业知识的获取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有很大提高。首先,学生自己知道怎么去查阅、归纳、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多种路径去获取知识,一改以往只通过课堂老师讲授和教材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其次,多维互动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很好地将系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的实践能力,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和原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型思维和适应社会能力。

3.促进了学生情景实践能力的提高。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Π咐中的问题进行识别,然后查阅各种相关的理论知识,运用理论知识积极主动地去分析问题,组织小组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或与老师沟通,形成意见和建议,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案,这一系列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情景实践能力。

(二)建议

夜上海论坛 由于使用时间比较短,存在着诸如案例本身还不够成熟、学生还不太适应、聘请事业导师和业界人士的不易等问题,以后还需要在这些方面进行改进。

夜上海论坛 1.加紧进行案例库的建设。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案例的收集、调研和编写,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和时间安排。与实际单位的同志联合进行案例开发、案例跟踪、案例编写等工作,尽快建立适合于金融专硕教育的案例库。

夜上海论坛 2.鼓励学生主动配合参与。学生要尽快改变本科阶段被动接受知识的观念,要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究,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积极参与到案例教学活动中来。

3.聘请一批事业导师。尽快聘请一批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事业导师,给予他们一定的经费支持,明确他们应该履行的职责和相应的教学任务,促进他们配合和协助任课教师开展案例教学活动,真正帮助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晓求.关于发展我国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若干思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

夜上海论坛 [2]封思贤,范存斌.肖泽磊.我国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比较及优化[J].江苏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12 (11):51-53.

[3]李心丹主编.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第1版.第3页.

[4]罗春婵.“互联网+”背景下金融专业硕士培养模式转变探析[J].金融管理研究,2015 (1).

第6篇

夜上海论坛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夜上海论坛 二、学习年限

夜上海论坛 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法学院、商学院学习年限为三年;经济学院、财经研究所、金融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统计与管理学院、应用数学系、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会计学院学习年限为四年。

夜上海论坛 三、招生专业见专业目录。

四、招生名额

夜上海论坛 拟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220名左右(含硕博连读生50人左右)。录取时将视教育部实际下达计划数、生源状况和学校发展需要,对学校招生总数及各专业招生数进行适当调整。

夜上海论坛 五、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已获得硕士学位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入学时未取得国家承认的硕士学位证书者,取消录取资格);同等学力者;

同等学力者须符合获得学士学位后满6年或6年以上(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修读过硕士生的主要课程,在核心刊物上发表(第一作者)与硕士学位论文水平相当的本专业学术论文。同等学力考生须于2013年10月31日前向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提出申请,附上相关材料的证明。未提出申请或申请未获通过者,考试成绩无效。

夜上海论坛 3.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教育部规定的体检标准;

4.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夜上海论坛 5.现役军人报考博士生,按解放军总政治部有关规定办理报名手续。

夜上海论坛 六、报名手续

夜上海论坛 1.报考流程:网上报名(填写报考信息,网上支付报考费)下载并递交报考登记

表查询报名成功与否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初试资格审查(仅针对进入复试阶段的考生)复试、递交相关材料。

2.网上报名:符合上述报考条件的考生请于2013年11月20日至12月31日通过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招生管理信息系统(yz.sufe.edu.cn/)在线报名。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报考资格审查将在复试阶段进行,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3.递交报考材料:

报考者应于2014年1月15日前将报考博士研究生登记表特快专递、挂号或直接交送至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网上支付未成功的考生将报考费(250元)通过邮局汇款或直接交送至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否则按放弃报名处理。

4.资格审查:来我校参加复试的考生请携带①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原件、②准考证、③硕士学位、学历证书原件(应届硕士生带研究生证原件;获得境外硕士学位的考生,须携带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报告)于复试前来我校进行报考资格的审查(具体时间、地点届时请查看网站通知)。通过资格审查的考生方可参加复试。

夜上海论坛 七、考试与评价

1.初试:初试科目为外语、两门业务课。初试科目均为笔试,时间为3小时,每门满分为100分,总分共300分。初试将于2014年3月中下旬进行,地点由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安排,具体时间、地点以准考证为准。

2.复试:由招生院(系、所)自行组织,包含学术水平考查和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学术水平考查以面试等形式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对本学科前沿领域及最新研究动态的掌握情况等,并对考生进行外国语的听、说、读等能力的测试;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学习(工作)态度、道德品质、守法表现等方面。

同等学力报考者在复试过程中需加试:马克思主义认识方法论及两门硕士学位专业课(笔试),其中经济学、管理学门类统考经济数学(运筹学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夜上海论坛 3.申请材料审查和科研创新能力评价

夜上海论坛 通过考生的硕士课程成绩、硕士学位论文(含评议书)、考生参与科研、发表论文、出版专著、获奖等情况及专家推荐意见、考生自我评价等材料对考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进行评价,该结论作为录取环节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考生应于复试前提交以下材料:

夜上海论坛 (1)两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专家的推荐书(由推荐人密封并签名);

(2)硕士课程成绩单原件;

夜上海论坛 (3)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交所在单位研究生院(部)证明;

(4)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含正反面);

(5)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和目录;

(6)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它研究成果证明;

(7)其他获奖证明或报考学院要求提交的材料。

以上材料请自备底稿,恕不退还。

4.体检

体检要求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考生应在初试结束后到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自行体检,体检报告于复试阶段提交。

八、录取

夜上海论坛 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对复试合格考生,综合考生申请材料审查和评价结果、考生的初试和复试成绩、以及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结果、体检结果等做出综合判断,确定拟录取名单。

夜上海论坛 对在报名或考试中有弄虚作假或其他违规行为的考生,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其报考、录取、入学资格或学籍,还将视不同情况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理。

九、学费和奖助学金

夜上海论坛 按照教育部规定,自2014年起研究生教育开始实行收费制度。我校将根据国家和上海市的政策,制定研究生学费标准和奖助学金资助办法,并及时公布。研究生还可通过参加学校、院(系、所)设立的各类奖学金评选,通过申请研究生助研、助教、助管的“三助”岗位工作获得资助。

十、有关招生培养改革的说明

1.2014年我校继续实行按专业或按门类(经济学院部分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学习一定期限或经综合考试进入论文阶段后,再双向选择确定专业或导师。

2.为进一步深化博士研究生招生培养改革,探索和构建符合博士研究生培养规律的体制与机制,以提高研究生选拔质量为核心,不断选拔和培养适应现代科学发展要求的优秀创新人才,我校在经济学院、金融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和会计学院招生培养上采取系列改革措施的基础上,经济学院、会计学院2014年继续试点“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招生方案详见《经济学院2014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方案》和《会计学院2014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方案》。

夜上海论坛 3.金融学院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专业的02金融风险计量与控制方向和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金融信息工程的02 金融智能决策支持方向,依托上海市金融信息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以金融行业的应用需求为导向,借助实验室丰富的数据库、分析与仿真工具等支撑环境,依托实验室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和应用研究项目,培养金融、信息交叉领域的优秀人才。具体事项请查询《上海市金融信息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研究生招生简章》。

夜上海论坛 4.商学院借鉴国外商学院DBA(Docto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培养模式,自2014年起招收工商管理博士研究生,在博士层次进行现代高级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具

体事项请查询《商学院2014年招收攻读工商管理博士研究生简章》。

夜上海论坛 5.学院采取的其他招生培养改革措施内容如下:

(1)经济学院

①各专业实行统一招生、统一培养,入学后通过双向选择确定指导教师和论文指导小组。其中西方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四专业按“经济学”门类招生,在完成基础课学习通过综合考试的基础上,双向选择确定专业、指导导师和论文指导小组;

②指导教师为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论文指导小组一般为3人,其中2名为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

夜上海论坛 ③ 博士生自二年级开始,须参加每学期学院组织的博士生午间seminar,并报告自己的研究进展;

④博士学位科研标准注重科研成果质量,鼓励博士生在国际知名期刊和国内期刊发表论文,具体考核标准见经济学院相关规定;

夜上海论坛 ⑤培养过程中实行博士生资格考试,每年举行两次资格考试。如未能按规定通过资格考试,将被取消博士生资格,具体见学院相关规定。

(2)金融学院

①金融学、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专业金融工程与投资管理方向、信用管理专业实行统一考试、统一排名、择优录取;

②金融学、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专业金融工程与投资管理方向、信用管理专业博士生的教学计划中包含多门由海外特聘教授主讲的课程和学院组织的博士论坛;

③博士生由导师小组共同指导,导师小组至少包括三人,其中第一导师由金融学院博士生导师担任,其他成员可包括正、副教授及海外特聘教授;

④在博士学位申请的科研考核标准上,弱化论文数量要求、注重科研成果质量。具体考核标准参见金融学院相关文件规定;

⑤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专业金融风险计量与控制方向由我校的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金融信息技术研究实验室牵头进行培养。

夜上海论坛 (3)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夜上海论坛 ①自2010年起,博士生培养实行四年学制,加强了学位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研究方法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与授课内容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

夜上海论坛 ②对博士生培养实行学位论文指导委员会制度。每位博士生的论文指导委员会一般由2-3人构成,其中一位为该生导师,其他成员为本院专职或兼职博士生导师(含具有海外高校终身教职的特聘教授)或者具有博士学位的本院教师。博士生指导委员会制度将大大增强对博士生的指导力量;

③在博士学位申请的科研考核标准上,弱化了论文数量要求、注重科研成果质量。具体考核标准参见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相关文件规定;

④对博士生发表高质量论文给予科研奖励。具体参见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相关文件规定。

(4)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①除金融信息工程专业金融智能决策支持方向外,其它专业和方向按照“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进行博士初试报名,不分专业统一进行复试和录取,报名阶段报考专业仅供参考;

夜上海论坛 ②除金融信息工程专业金融智能决策支持方向外,其它专业和方向实行统一培养,招生阶段不确定导师,入学一年内通过双向选择确定指导教师和论文指导小组,论文指导小组一般为3人;

③金融信息工程专业金融智能决策支持方向由我校的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金融信息技术研究实验室牵头进行培养。

夜上海论坛 十一、其他

夜上海论坛 1.2014年我校将继续按照教育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有关规定招收2名该计划博士研究生。

第7篇

夜上海论坛 1.1P(计划)——明确培养目标定位,制订培养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的经济学、金融学、法学、商学等学科居全国领先地位,与这些优势学科相结合,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是学校工程硕士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我们设立了5个研究方向,其中金融信息工程方向是软件工程学科与金融学科的结合,企业信息化与电子政务是软件工程学科与工商管理学科的结合,计算机取整与司法鉴定是软件工程学科与法学的结合,大数据与云计算方向、基础软件方向都是我校计算机学科的重点研究方向。这5个研究方向与学校的优势学科紧密结合,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学生可根据兴趣自行选择研究方向,根据研究方向选修相应的课程。中国人民大学在工程硕士的招生、培养模式方案设置、学生实践落实、质量体系控制的过程中都与人文社科学科紧密结合,目标明确,过程严谨。

夜上海论坛 1.2D(执行)——实施培养方案,严格培养过程,完善质量保障

工程硕士培养要经过3个重要环节:课程学习、企业实习和学位论文。在每一个环节中又有若干环节,为保证培养质量,我们严格规范每个环节[2]。图2是一套完整的工程硕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1.2.1课程环节

夜上海论坛 在课程环节,除严格执行培养方案外,每门课程都有教学大纲。授课期间要进行教学评估,学生给每位授课老师在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打分,也可给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评估结果和学生给出的意见将会反馈给老师,让老师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提高。每个年级的硕士班设立一名班主任,协调课程安排,了解学生动态,组织课余活动。

1.2.2实习环节

面向行业进行专业实践是培养模式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落实实习基地和实习制度是保障实习环节有效完成的关键。我们选取与软件工程学科相关的高新技术型企业、金融信息化企业等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在实习基地聘请企业导师,具体指导学生的实践环节。在实习过程中,制订实习管理办法,明确实习的时间、形式、要求,通过《企业实习手册》对实习环节进行过程控制。

1.2.3论文环节

夜上海论坛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是工程硕士研究生掌握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全面体现,也是衡量培养质量和授予学位的重要标志。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与工学硕士的学位论文侧重点不同,它更加重视解决工程实践的问题,因此论文的形式和评价标准也有不同的要求。我们将工程硕士论文划分为系统研制报告、IT管理类论文、工程设计类论文以及学术研究类论文4种类型,每一种类型都对论文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为保证论文的最终质量,我们在论文阶段设置了开题报告、、预答辩、论文评阅、论文答辩5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要求规范及实施办法,任何一个环节不通过,都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这就保证了能够进入答辩的论文基本质量。具体实施如下:(1)开题报告环节。学院组织不少于3人的开题报告评审组,对学生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进行评审。基于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我们制订了开题报告评价标准。相关文件包括《开题报告模版》《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评价标准》。(2)环节。为了有效惩戒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我们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专门审查,采取软件检测的方法,务求论文重复率不超过10%。相关文件包括《信息学院开展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审查工作办法》。(3)预答辩环节。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对进入答辩环节论文的又一轮筛选。相关文件包括《信息学院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工作实施办法》《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评价标准》。(4)论文评阅环节。由两名专家对论文进行评阅,其中至少一名校外企业评阅专家针对论文的应用性给予评审和评价。(5)论文答辩环节。严格执行学校关于学位论文答辩环节的规定,保证通过的论文质量。

夜上海论坛 1.3C(检查)——培养质量检验

夜上海论坛 培养质量的高低可以从论文质量、教师学生的反馈、就业情况3个方面来检验。

1.3.1论文质量

夜上海论坛 论文写作过程5个环节的把关保证了通过答辩的论文已经过至少3次专家评判、1次。在某个环节被淘汰的论文,需要重新修改后才可以再次进入答辩。

1.3.2学生和教师的反馈

我们定期举行授课教师、学术导师、企业导师座谈会和学生座谈会,通过座谈会的形式,收集学生和老师对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习安排、论文等环节的意见和建议,听取学生和老师的评价意见,听取导师反映的培养和指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下一步改进方案作准备。

1.3.3就业情况

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面向企业、面向实践,因此学生的就业情况最能反映我们的培养质量。企业在选拔人才时有它所关注的指标,企业的人才需求是否与我们的培养目标一致,从就业率及就业情况就能反映出来。2012年人民大学第一届全日制工程硕士毕业生和2013年第二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均为100%,毕业去向为金融机构、国家机关、大型国有企业(非金融类)、外资企业和国内其他知名企业,有的学生甚至同时拿到几家单位的录用通知。以2010级为例,50名学生的毕业去向数据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近一半的学生被金融机构录用,这与我们最初设定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我们秉承与人文社科优势学科相结合的理念,将金融与软件工程结合起来,学生在课程学习、企业实习等环节都接受了相应的培养和训练,这样的毕业生一定是用人单位所欢迎的。

夜上海论坛 1.4A(处置)——总结、反思及改进

PDCA理论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对于既往的总结与反思,提出改进措施。通过检验和反思,我们对培养方案进行更精细化的调整,对开题、评阅、答辩的各个环节以及管理流程进行改进,使之更适应工程硕士的培养。

2结语

第8篇

财经类大学的专业构成

我们国家的财经类大学的主要学科是经济学和管理学。具体涉及到经济学的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管理学的工商管理学。这里的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并不是具体的专业,而是一级学科。我国几家主要的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都已经取得了这三个一级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这意味着学校可以自主地设立此一级学科下的硕士专业,不需经教育部审批,只需到教育部备案,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在该学科的实力。

本科阶段理论经济学主要专业是经济学,还可以加上经济学基地班,其他的则很少。应用经济学则包括大量的专业:金融学、保险学、统计学、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国外称为公共经济学);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包括的本科专业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所以,将财经专业这么一划分,就可以清楚地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喜欢的专业,而不会像有些高中毕业生说自己适合财经类专业那样笼统了,毕竟财经类专业在理论与实践上有不同的侧重。

夜上海论坛 主要专业的就业分析

(1)经济学。因为该专业侧重理论的研究,所以在就业上显现出明显的劣势。除了北京大学的ccer的经济学双学位(还不是真正意义的本科)有很好的就业前景,其他的院校此专业就业问题严重。因此如果你不打算读研究生,也不喜欢理论研究,单从就业的角度出发,不建议选择此专业。

(2)金融学-保险学金融专业一直都是各财经大学的门面专业,加之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和金融体制的改革,就业前景乐观。金融专业的毕业生进入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单位的占很大比例。如果你能力确实很强,进入花旗银行、汇丰银行也是有机会的。

(3)金融工程新专业。以2007届毕业生来看,就业中没有显现出明显的优势,与金融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岗位基本一致。

(4)工商管理这个专业的知识很广却不专,虽然基本涉及了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的所有知识,但是没有独树一帜的东西。主要培养人待人处事的能力,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但是在招聘的时候就会显现出无奈:综合素质不是一时半会儿能看出开的,而拿得出手的专业技能又不专业。新浪的报考专业的排名上,工商管理名列前五。就业率在90%左右,主要面向企业,岗位主要是管理、财务、营销。

(5)会计学-财务管理是现在热度最高的专业,是进入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捷径。工作相当好找,并且薪水不低,工作环境好。如果你是一个男生并且学习说的过去,那么你根本不用为工作发愁,但是要进外资企业的话,还需要努力一把的。

(6)人力资源管理就业状况好。现在的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相当重视,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极大。但是现在的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很难跳出人事劳资管理的圈子,所以在工作中你会发现自己就是一个算工资、算保险的人员,与理论上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不小的差距。

夜上海论坛 (7)市场营销就业好但是不建议报考。现在学此专业的人在高考时被调配过来的居多。现在此专业的需求量大,是因为企业对营销的重视,而重视是因为现在的产品难卖、竞争激烈。所以做营销的工作压力大,工资由于有提成的存在很不稳定,况且此类工作门槛低,各种学历的人都争相从事。所以如果你没有对营销的特别偏爱,报考时建议回避此专业。

上面分析的专业,就业状况都不错,但是这是客观的。因为这些专业是财经大学的核心专业,是他们的优势所在,就业状况年年都很稳定,前景良好。但是财经大学的中文、英语、计算机、广告、公共管理类专业,就很尴尬,因为他们并不是财经大学的强势专业。因此在报考时要在正确的院校学习正确的专业,才能有以后更好的就业前景。

全国财经类大学巡礼

上海财经大学历史悠久,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并进入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项目行列。1997年,同志亲笔题词:“面向新世纪,把上海财经大学建设成为具有一流水平的社会主义大学”。

夜上海论坛 学校是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经、管、法、文、理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重点大学。在全国财经院校中,学校最早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81年国家首批),也是首批设立社会科学(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的高校之一。1996年,学校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00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2007年,学校进入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项目行列。

学校设有经济学院、金融学院、会计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法学院、人文学院、统计学系、应用数学系、外语系、体育教学部、国际文化交流学院、MBA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教学单位。学校还设有财经研究所、会计与财务研究院、高等研究院等20多个科研机构。

数字校园: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财政部重点学科,3个国家级基地;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6个本科专业。

夜上海论坛 西南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重点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坐落在享有“天府之国”美誉的成都平原,校园绿树成荫,环境优雅,是著名的“园林式院校”和“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夜上海论坛 学校建有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国家级社科研究基地,以及金融学、工商管理、会计学、财政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英语等9个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拥有(含4个硕士专业学位),设有26个学院(中心、部)等教学单位;拥有西南地区首家工商管理硕士(MBA、EMBA)教育基地及全国首批注册会计师(CPA)培养基地,是会计硕士(MPAcc)、法律硕士(J.M)和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办单位和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单位。设有“中国人民银行模拟银行实验中心”和“全国金融系统出国备选人员外语考试(BFT)培训中心”、“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西南财经大学出国培训中心”。国家“211工程”专项建设有“金融科研实验中心”、“会计电算化”、“统计分析”等一批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截至目前,有66项教学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5门课程列为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2004年,学校接受了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标志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达到国内高校先进行列。

夜上海论坛 数字校园:12省(部)级重点学科,3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后流动站。35个博士学位培养专业、62个硕士学位培养专业(含4个硕士专业学位),9个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35个博士学位培养专业、62个硕士学位培养专业,31个本科专业。

夜上海论坛 东北财经大学地处国家级风景区――大连市星海公园西侧。

夜上海论坛 东北财经大学是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现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五个学科门类和全日制普通教育、非全日制普通教育两种办学形式。在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五个学科门类中,学校均具有教授职称评审权;在已设立的博士点中,学校均具有博士生导师遴选权。

东北财经大学下设研究生部、MBA学院、MPAcc教育中心、MPA教育中心、JM教育中心、财政税务学院、电子商务学院、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国际商务外语学院、国际商学院、金广建设管理学院、金融学院、富虹经济学院、会计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自学考试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数学与数量经济学院、统计学院、人文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等29个教学机构,此外,在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还设有一个独立学院――津桥商学院。

在学校工作中,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十年来,东北财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在95%以上。在行政管理部门与事业单位,先后走上省、部级领导岗位的有数十人,走上市、厅级领导岗位的有数百人。在中央与各省(市)的财政、金融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均有东北财经大学毕业生担任重要领导职务。

数字校园:59个硕士点(含自主设立16个)、35个博士点(含自主设立13个)、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7个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70个硕士学位培养专业,54个本科专业。

夜上海论坛 山东财政学院是由财政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创办的普通高等财经院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领导管理体制。学校始建于1986年,邓小平同志题写校名。学校面向全国招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现设14个二级学院,现有39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专业可选为辅修第二专业、攻读第二学士学位,拥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计算机应用技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等2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授予权、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授予权和开展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的资格。财政学、会计学、金融学、企业管理、国际贸易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为山东省重点学科,其中,财政学、企业管理为省级重点强化建设学科。已形成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文、法、理、工等六大学科门类相结合的学科结构。

学校以培养高质量、高层次人才为己任,大力实施“学科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依法治校”战略,积极推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为核心的综合改革,确立了“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业务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完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被中央机关、国家部委和著名公司录用,大批学生考取名牌高校研究生。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在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在高考招生中,学校普通本科文、理录取分数线连年位居山东省高校前列。近几年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居山东省高校前列。

数字校园: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二级学院,39个本科专业。6个省级重点学科。

山东经济学院是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与积淀,学校现已成为以经济与管理学科为主,文、法、理、工、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水平较高、规模较大的普通高等财经院校。

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突出优势学科,强化特色学科,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高学科建设水平。设有16个教学学院,44个本科专业;拥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有2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并拥有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授予权和开展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的资格。拥有企业管理学科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会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金融学、数量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6个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基础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课程;货币银行学、西方经济学、企业财务管理等10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政治经济学、统计学等8门课程为省级重点建设基础学科课程。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以经济与管理学科为主,文、法、理、工、教育等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不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的创新,构建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多年来,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就业率高,二是就业去向好。每年都有优秀毕业生被财政部、海关总署等单位录用为国家公务员,部分优秀毕业生被录用为山东省各级政府公务员和被选拔为选调生,大批优秀毕业生被财税、金融、电力、电信、邮政等系统录用;各地大中型企业、知名企业也主动与学校建立联系,要求录用我校毕业生。学校的毕业生以其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专业素质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广大考生踊跃报考我校,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越来越高,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

数字校园:16个教学学院,44个本科专业,2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升级重点学科,10们省级精品课程,8们省级重点建设基础学科。

天津财经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财经大学之一,是一所以应用经济和工商管理学科为主干,兼有文学、法学、理学、工学、教育等七大学科门类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夜上海论坛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学校经教育部批准,成为我国最早设立国际贸易、企业管理、金融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硕士点和会计学、统计学博士点的院校之一,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199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为可以招收工商管理硕士(MBA)的院校,拥有在职人员以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授予权。学校现设有商学院、经济学院、理工学院、人文学院、法学院、艺术学院、旅游系、体训部、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研究生部等12个教学系部,并设有现代经济管理研究院、房地产研究所、金融研究中心、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数学经济研究中心、法学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学科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理学、法学、工学、教育学等7个学科门类,33个本科专业;统计学为天津市13个重中之重发展学科之一,金融学、会计学、国际贸易学、财政学为天津市重点学科,企业管理学为天津市重点发展学科;拥有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拥有14个博士点、24个硕士点和工商管理(MBA)、会计硕士(MPAcc)、公共管理硕士(MPA)等专业硕士点,形成了包括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高职生教育,以及层次齐全、形式多样的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从业资格培训等在内完善的人才培养序列,是教育部首批确定的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之一。

第9篇

夜上海论坛 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金融专业硕士(以下简称金融专硕)的设置方案。2011年共有75所院校面向应届生招收金融专业硕士,标志着我国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育将逐渐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国内对于金融专硕项目的研究多是基于本校实践的经验性探讨,或者基于相关政策对如何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从理论层面提出建议,而在广泛调研、比较基础上的研究相对较少。对国外知名金融专硕项目的研究较为匮乏。为此,通过对泰晤士报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发布的2011-2012年世界大学排名前50名院校中的代表性院校的金融专硕项目做了详细调研和分析,Ⅲ在此基础上对国内金融专业硕士项目的建设、发展和完善提出相应的可操作层面上的建议。

一、国外知名金融专硕项目特色

为深入了解国外知名金融专硕项目的特色,查询了国外知名金融专硕项目的官方网站(这些院校包括英国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牛津大学;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卡耐基梅陇大学、纽约大学、康奈尔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大学、范德堡大学等;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皇后大学)、向在国外知名金融专硕项目就读的对外经贸大学校友发送调查问卷、与已回国的校友进行面对面的访谈等多种方式获得第一手资料,并予以归纳总结。

1.目标定位――立足商学教育

夜上海论坛 国外的金融专硕项目一般设置在商学院下,职业目标明确,在加强学生金融专业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商科知识基础,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夜上海论坛 MBA in Finance即工商管理硕士――金融方向。此类项目一般是在MBA下面所开设的金融方向,依托于MBA的师资、设施、环境等各种条件,学制一般为2年,对工作经验的要求较高,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金融职业经理人。

MFE为金融工程硕士(数量金融,计算金融都算此类),是金融硕士中技术性最强的一类项目。金融工程广泛使用模型,用数学方法分析股票走势、收益率曲线,研究各种金融产品的定价、风险管理以及交易策略,对数学的要求较。高校也更倾向于招收理科生,培养具有设计、开发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创造性解决金融实务问题的基本能力,开展金融风险管理、公司理财、投资战略策划以及金融产品定价研究,能在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从事金融财务管理、金融分析和策划的高素质复合型金融人才。

MSF是纯金融类的硕士,定位于培养金融方面的通才,开设金融专硕项目的大部分高校均定位于培养MSF。美国开设MSF的最好的学校是普林斯顿(MFin),一般也要求有工作经验,加拿大和英国开设此项目最好的学校有皇后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牛津大学。

与之相比,国内的金融学科一直在应用经济学的学科下设置,受此影响,国内的金融硕士项目更重视经济学理论而非商学基础,很少开设涉及商学类的课程或特意招收有商科背景的学生。

2.教学内容――课程契合资本市场现状

全球资本市场发展日新月异,业界的实践创新也经常领先于学术界。受此影响,国外金融专硕项目的课程设置尤其注重切合资本市场的实际,体现在学校教师紧密地与业界人士进行交流,根据市场需求定期更新课程内容,教授学生最实用的金融专业理论模型和研究工具。例如:卡耐基梅隆大学、纽约大学在网站中就明确指出课程设置都是学术界和业界人士共同讨论而开设的,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平时的课程学习中,国外金融专硕项目大多设置助教以提高教学质量。助教一般为高一届或几届的学生。为了提高学生自学和研究能力,金融专硕项目有大量课外作业与阅读材料需要同学课外自主完成。每周有一门两学时的由教师或助教主持的习题课,专门讲解习题与作业;每周还在固定的时间专门向选修该门课的学生开放金融实验室,助教会在作业实验室值班,学生可以到实验室做作业,向助教或其他同学请教问题。这样既鼓励了学生自主学习,还能够调动其自主学习积极性,开发团队合作学习的潜能。

夜上海论坛 相比而言,国内的教师受体制的限制,不能同时在学术界和业界任职,高校教师与业界交流较少,课程内容大多仍停留在理论层面。与市场实际情况脱节严重,科硕和专硕项目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差异性也不明显。实验课程较少,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关注不够。

夜上海论坛 3.教学方式――金融理论与市场实践相结合

金融专业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极强的专业,国外金融专硕项目极为重视学生的实践经验。实践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研究项目的形式,这种项目一般由企业资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运用各种技术解决现实问题。例如:康奈尔大学要求所有学生参加工程设计项目(Engineering Design Project),客户一般是工业、金融业和政府部门。学生需要在项目中处理客户关系,处理真实的数据,并在客户面前做报告。在项目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很有可能得到项目资助人的青睐,直接获得该公司的就业机会。而从资助人的角度看,他们也非常愿意通过这种方式招收人才,这种方式可以有很多机会和时间来考察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这可以大大节省招聘成本,而且能赶在其他招聘雇主之前提前锁定优秀人才。另一种是必须全职参与的企业研究实践。普林斯顿MFin项目要求学生在两年内完成该计划的学生必须在其第一年年底完成暑期实习(3个月),并提交详细的实习报告,并对学生实习成果进行专业评估。学生在参与实习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今后职业发展中所必需的技能,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还能通过实习的方式厘清自己的职业规划,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夜上海论坛 相比之下,国内高校金融专硕的培养方案中虽然一般也有实习安排,但目前的实习仍处在学生自发寻找的阶段,缺少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不能与专业方向有机结合。

4.科研能力培养――软硬兼施

国外知名高校金融硕士培养对金融理论和实践的重视不仅体现在多样化的课程设置上,更体现在对于硕士应用型科研能力的培养上。普林斯顿MFin项目对研究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向研究所主任申请科研课题,研究课题范围广泛,地域上涵盖了从美国等成熟市场到中国等新兴市场,领域上从对冲基金到CDM交易机制等。相关研究项目在网上都会公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申请。为了顺利开展这些项目,学校还提供了专门的金融实验室,从硬件方面提供了标准的计算机环境,购买并维护了大量的金融数据等。另外还定期举办金融研讨会,学生们通过参加会议或者通过一些选修课能参与到项目研究中来,这些是不计入学分的。MIT的项目通过计入学分的方式强制学生参加研究类的学习。在金融专硕项目提供了深入且实用的课程,不仅帮助学生储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提高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术研讨会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向行业从业者学习的机会,讨论的都是业界实际问题。研究实习主要内容为小组参与金融项目或研究,由业界人士指导。解决由校外赞助方提出的问题,部分项目会在赞助方全职实地完成,部分会在学校完成,还有一部分为前两者的混合。

夜上海论坛 国内高校的金融专硕项目对科研能力的培养尚存在差距,体现在不能为学生提供很好的研究课题,或者不能为具有科研兴趣的学生提供软件、硬件上的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的发展。

夜上海论坛 5.就业辅导――全流程服务

国外的金融专硕项目时间较短,一般为1-2年,学生找工作也较早,因此及时的就业辅导则显得尤为重要。其全面就业辅导具有鲜明的特色。

夜上海论坛 在硬件方面。学院建设有完善的就业指导网站,向学生公布就业信息,同时向潜在的雇主提供学生信息,提供各种宣传册和指导材料等。学校网站会公布正在找实习或者找工作学生的照片和简历,便于潜在雇主浏览。除此之外,就业指导办公室还定期为金融专硕项目的学生专门举办校园招聘会。康奈尔大学的就业指导办公室举办的招聘会每年有超过250家公司进行招聘。除了邀请企业来学校举办招聘会之外,就业指导办公室还会向各大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推荐自己的学生。对来访的业界人士,也会邀请浏览简历册。另外,就业指导中心还会利用在金融圈内的校友资源,举办企业参观等非正式活动。

在软件方面,国外金融专硕项目的就业服务则更为细致,从学生刚入学时学校就组织一系列金融职业规划的活动。例如:普林斯顿MFin项目,在9月学生刚入学时为每一个班级举办为期三天的职业方面的“新兵训练营”,对各种职业相关的问题提供帮助(包括简历写作,一对一的录像采访会议,面试技巧等),并每周组织已就业的毕业生返校举办座谈会,讨论职业发展与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普林斯顿会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放假时间都在网站上公布,方便企业挑选合适的时间来校招聘。

除此之外,校友联系在美国高校金融专硕的就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例如:范德堡大学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历届校友的就业单位、联系方式、找工作的经验教训,这些只对校友内部公布,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学校专有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查看。密歇根大学的MFE项目的校友会会不定期的发布招聘信息或者接受校友的简历。

相比之下,国内高校硕士培养的就业辅导服务则较为粗糙,仅在学生毕业时提供就业信息或者安排招聘会,缺乏系统的、具有专业针对性的辅导体系。

夜上海论坛 二、对我国高校金融专硕培养模式的启示

夜上海论坛 在我国金融专硕项目刚刚起步的背景下,国外知名院校的成熟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夜上海论坛 1.以市场为导向制定培养方案

首先,从培养目标上,课程建设应以金融业界的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力图为金融市场的主流岗位提供有效供给。

夜上海论坛 其次,从检验标准上,应秉承应用和就业导向,教学成功的检验标准要具有可验证性。如:能否对经济热点问题有独立见解、能否正确解读国家的经济政策、能否掌握应用型研究的一般流程等。最终检验标准可以为:短期是否能够找到主流岗位就业,长期是否能够有较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夜上海论坛 第三,从内容设置上,教学内容应紧贴中国金融市场的实践,剔除过时的内容。在教学材料的选取上,材料不应仅限于教科书和参考书,教学材料更加开放,包括券商、基金、研究机构的研究报告,业界的主流媒体和刊物,应用型学术论文都是可选的教学材料。

夜上海论坛 第四,从教学手段上,通过实验教学、案例教学法来提升教学效果。采用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技能和动手能力,做到知行合一。采用案例教学使学生了解实际商业环境的复杂性,意识到在实际金融实践中,金融工具和交易策略的使用要结合企业的自身状况。

最后,从建设手段上,应以应用型科研带动教学,从科研的角度来提升教学水平,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提高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可拓展性。

2.实行双导师制

高校可以引入具有良好理论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为校外导师,实行“双师制”,解决高校教师“理论强、实践弱”的局面,引入最新的资本市场实践作为教学内容,对于指导学生应用型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夜上海论坛 此外,高校还可以依靠校外导师建设金融专硕培养的外部支持系统,包括第二课堂的建设,系列高水平的讲座、实习基地的建设、学生参与校外导师的科研项目等等。

第10篇

夜上海论坛 010-51656177 010-51651981。全国免费直拨:4000-716-617;(24小时咨询热线) 咨询QQ:864429365,976457629

夜上海论坛 浙江大学法学专业公司与金融法方向(同等学力)

夜上海论坛 申请硕士学位课程 招生简章

夜上海论坛 经济的全球化,使得金融业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上升,也使公司与金融法成为各国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金融业是一个以规则运行为特征的特殊产业。实践证明,经过高素质法律训练的人尤其适应该行业的竞争与生存,因此,法律人往往会从事该行业工作,已经具备其他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员,如实现与法律专业知识的复合,成为复合型高端人才,则优势凸显。具备传统法律知识的人员,对于专业很强的公司与金融法律也有知识转型、更新和提升的需要。

浙江大学法学院为应对这种社会需求,特开设公司与金融法硕士课程班,综合浙江大学法学院和国内高校、研究机构及金融管理实务部门的优质资源,为学员提供硕士层面前沿热点国内外公司与金融法律知识,使学员的公司与金融法理论和实务能力得到跨越式提升。

【课程对象】

公司、证券、银行、保险、信托、期货、担保、贷款公司等相关行业人员;公安、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及仲裁委等公司与金融法律从业者;政府金融办、人民银行等“一行三会”监管官员。

专业背景不限,免试入学。

【课程设置】

夜上海论坛 法理学、法学前沿、硕士生英语、民法总论、物权法学、债权法学、商法、金融法、票据法、公司法、股权投资法、证券期货法、保险法、银行法、投资基金法、信托法、国际金融法、金融刑法、行政法(金融监管)、房地产法、民事诉讼与仲裁、货币金融专题、证券投资专题。

富有特色的实战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并进。

【学习时间】

夜上海论坛 1年半,双休日学习。

【证书颁发】

夜上海论坛 经考核合格后颁发浙江大学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课程班结业证书。符合条件,通过考试和硕士论文答辩可获得浙江大学法学硕士学位。

【课程费用】

学费:21000元。

夜上海论坛 书本费:1000元。

教学地点:浙江大学之江校区

【联系电话】 010-51656177 010-51651981

【免费直拨】 4000,716,617

第11篇

夜上海论坛 浙江大学法学专业公司与金融法方向(同等学力)

申请硕士学位课程 招生简章

夜上海论坛 经济的全球化,使得金融业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上升,也使公司与金融法成为各国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金融业是一个以规则运行为特征的特殊产业。实践证明,经过高素质法律训练的人尤其适应该行业的竞争与生存,因此,法律人往往会从事该行业工作,已经具备其他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员,如实现与法律专业知识的复合,成为复合型高端人才,则优势凸显。具备传统法律知识的人员,对于专业很强的公司与金融法律也有知识转型、更新和提升的需要。

浙江大学法学院为应对这种社会需求,特开设公司与金融法硕士课程班,综合浙江大学法学院和国内高校、研究机构及金融管理实务部门的优质资源,为学员提供硕士层面前沿热点国内外公司与金融法律知识,使学员的公司与金融法理论和实务能力得到跨越式提升。

【课程对象】

夜上海论坛 公司、证券、银行、保险、信托、期货、担保、贷款公司等相关行业人员;公安、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及仲裁委等公司与金融法律从业者;政府金融办、人民银行等“一行三会”监管官员。

夜上海论坛 专业背景不限,免试入学。

【课程设置】

法理学、法学前沿、硕士生英语、民法总论、物权法学、债权法学、商法、金融法、票据法、公司法、股权投资法、证券期货法、保险法、银行法、投资基金法、信托法、国际金融法、金融刑法、行政法(金融监管)、房地产法、民事诉讼与仲裁、货币金融专题、证券投资专题。

夜上海论坛 富有特色的实战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并进。

【学习时间】

1年半,双休日学习。

【证书颁发】

夜上海论坛 经考核合格后颁发浙江大学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课程班结业证书。符合条件,通过考试和硕士论文答辩可获得浙江大学法学硕士学位。

【课程费用】

夜上海论坛 学费:21000元。

书本费:1000元。

教学地点:浙江大学之江校区

【联系电话】 010-51656177 010-51651981

【免费直拨】 4000,716,617

第12篇

夜上海论坛 随着国内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国际接轨,形式也更加多样。除了传统的培养模式外,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创新了院校之间的联合培养模式,校企项目合作、校企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校企协同培养研究生模式。

夜上海论坛 (一)院校之间的联合培养模式

夜上海论坛 在金融学科采用联合培养的模式已经取得一些成效,但大多仍处于起步阶段。例如上海财经大学与上海金融学院两校联合培养金融硕士专业学位项目“卓越金融专业学位硕士班”,复旦大学与法国里昂商学院开展金融硕士双学位培养模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与重庆大学探索实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云南财经大学采用“政校企”模式协同办学培养专业硕士等。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一般是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这种联合培养有两种模式:一是不稳定的联合培养单位,比如北京市、海南省开展的“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二是有固定的联合培养单位,比如: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与华东师范大学开展联合培养金融研究生,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与香港大学联合培养经济学硕士和金融学硕士,湖北大学与湖北经济学院联合培养金融学硕士等。院校之间的联合培养对研究生的职业能力并不能带来显著的提高,更多的是集中院校之间的优势资源,实现师资力量和科研成果等方面资源共享的模式。在新形势下对于没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地方院校,在培养学术型研究生过程中要侧重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要将行业专家请进来,要将研究生送出去,协同培养研究生的研究能力与职业能力,进可继续攻读博士,退可作为具有创新研究能力的高端专门金融人才。

(二)校企协同培养研究生模式

夜上海论坛 校企协同培养研究生的模式,在国内外均有提倡,但是一般都集中在理工科专业。由于这些专业在国内外的成熟度较高,有利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形成,易于培养和造就科技创新和工程技术领域领军人才。作为经管类专业,校企协同的模式大都应用在专业学位上。近年来教育部加大了专业学位硕士的招生比例,专业硕士以培养应用实践能力为主,淡化了学术科研能力。但从社会的认可度来看,单单进行不少于6个月的专业实践来提升实践应用能力还是不够的,只有坚持实践与科研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才能真正有利于提升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目前很多高校取消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招生,采用硕博连读的方式培养学术型硕士,比如清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对没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地方院校,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该如何定位,如何避免专业硕士和学术型硕士的趋同性,尤其是如何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是地方院校进一步深化研究教育改革的重点。

二、地方院校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应采取校企协同培养模式

夜上海论坛 各高校培养的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就业方面并不存在太大困难,但据调查,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用人单位都希望受聘者有不少于3个月的实习或者实践经历,这是传统的培养模式无法满足的。在研究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方面,教育部直属重点院校的情况还比较好些,而地方院校由于受经费和实验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对所聘请的校外合作导师缺乏吸引力,难以真正在研究生实习实践过程中进行指导及参与其他培养环节,校内导师由于没有经费支持无法去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所以欠缺有效的研究生实践应用方面的指导。因此,地方院校培养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打破完全靠学校自己培养的模式,应采取与相关金融机构合作的协同培养模式。例如,地方院校与相关金融集团、投资机构、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通过各联合培养基地之间的资源协同为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实践能力培养的保障,通过产学研成果的转化为研究生培养补充经费支持,根据合作单位的人才需求确定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为金融业提供适用的高端专门金融人才。如此可实现校企双赢,使培养模式具有可持续性。不过,协同培养模式并不完全适合两年制研究生,因为许多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是跨学科考生,对这些研究生需要较长的金融专业课程学习时间,两年制留给实践教学和研究的时间太少,因此我们认为,校企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适用于三年制。

夜上海论坛 三、校企协同培养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的模式探讨

校企协同育人是通过高校与企业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合作的一种稳定而长效的产学研合作之路。校企协同育人的参与主体包括研究生、高校、协同单位和教育主管部门等。地方院校协同育人的关键是如何吸引优秀的研究生生源选择进入协同平台培养,同时,协同平台需要为研究生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甚至是明确的职业规划。高校作为主动方,如何引导校内导师联合研究生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需要有长期的制度保障与激励机制。协同单位一般是企业或者机构,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参与到协同育人中的积极性,取决于协同培养的模式能给企业带来多大的直接或者间接效益,教育主管部门(行业部门)要对协同平台提供政策支持,对师生要提供相关的技能培训。地方院校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协同培养成效取决于各方的积极性和认可度。但目前协同培养各方的职责不明确,激励机制不完善,易造成高校与协同单位对研究生培养在一定程度上脱节,协同平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难以提高。如何让所培养的硕士研究生真正成为区域金融经济建设的高端专门人才,需要校企合作各方结合金融经济实际情况达成一致的合作目标和明确的合作内容。地方院校探索校企协同培养金融学硕士研究生可参考以下三方面的要求:

(一)明确协同各方的职责,倡导双导师的培养体制

由院校主导成立协同管理机构,明确相应责任人,制定专门的制度文件,确保研究生的协同培养正常运作和产学研成果的转化。为保障协同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每名研究生均采用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以学术研究指导为主,要专门安排校内导师赴企业了解市场需求,熟悉新产品开发流程,提升校内教师实践能力。校外导师从企业高级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中遴选。鼓励导师严谨治学、因材施教。建立以导师负责制为主的,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长效机制和内在激励机制。采用校内培养、校外指导的联动机制,在研究生的培养中发挥校内导师的科研特长,利用校外导师的实践经验,提高研究生科研成果的实践应用性,实现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为产学研转化提供成果。设立学术年假制度,对校内校外导师在学术年假期内没有任何考核,校内外导师可带领研究生在学术假期内参加各级各类国内外学术活动,或者从事社会调研等。

夜上海论坛 (二)制定专门的培养方案,开展多样化的课程学习形式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

并非是简单的校内学习加校外实践,需要合作双方展开深层次的合作,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己任,为联合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创造学术科研环境,提升实践应用能力。为保障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协同平台要保障研究生培养经费的来源,争取生均经费达2万/年,通过设置专项奖学金以满足研究生在读期间的各项支出,确保协同培养的研究生能在3年培养期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培养计划所规定的内容。协同培养的研究生前3个学期在校内进行理论课程的学习,第4、5学期在企业单位进行实习实践和创新项目开发与研究。协同培养的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的选题上,要注重实践应用能力,学位论文的选题和指导以协同单位的校外导师为主,校内导师只进行理论和方法的指导,每篇硕士学位论文采用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的形式,经费由协同评审小组确定,项目经相关评审结项后方可授予学位。

(三)采用订单式的培养模式

夜上海论坛 实现产学研的高效转化为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地方高校可选择大型的企业进行协同培养。由协同企业根据近几年内具体的人才需求状况,提出相应的人才培养要求,与协同高校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各司其职,在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的各个环节后,对达到协议预定标准的研究生原则上由协同企业负责安排就业。地方院校可利用接收推免生的机遇,吸引重点大学优秀应届毕业研究生进入协同育人平台,协同培养研究生单列硕士生招生计划,研究方向为协同企业(行业)发展中所遇到的前沿金融具体理论问题。协同企业每年根据发展中的具体金融问题创新实践项目申报通知,协同培养的研究生需申请创新实践项目立项,以项目研究代替课程学习、专业实践的方式,实现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研究生成果的产学研转化提供平台和途径。

四、结论

第13篇

会计专硕和金融专硕是规格不同的两种学位类型,各有侧重,其招生办法、教育内容、培养模式、质量标准等要突出职业要求,注重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紧密结合。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又称专业会计硕士是经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设立的一种专业学位。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系统掌握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具备会计工作领导能力的高素质会计人才。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面向金融职业,培养较好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德智体全面发展,具

夜上海论坛 (来源:文章屋网 )

第14篇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 西部地区 硕士研究生 就业竞争力

西部地区硕士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的SWOT分析

在后金融危机这个特殊时期,西部硕士研究生在就业竞争上有着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同时又受到环境带来的各种影响。对他们就业竞争力的分析,应从内部、外部、有利因素、不利因素等多角度、多维度进行分析,因此,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

优势(Strength)。从西部地区硕士研究生的人数来看,西部地区硕士研究生数量招生数量相对较少,毕业人数不足高校毕业生总人数的5%。从人力资源角度考虑,硕士研究生是稀缺产品。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硕士研究生仍然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宠儿,在西部建设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就业竞争上,有着其他就业者不可比拟的优势。

夜上海论坛 从西部地区硕士研究生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来看,他们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功底,有较强的研究能力、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大。目前在西部地区,硕士研究生教育还属于精英教育,高校在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上无论是从师资力量、研究设备、保障机制等各方面都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硕士研究生在知识、能力上都比本科生更胜一筹。

夜上海论坛 从西部地区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去向来看,金融危机对教育、卫生、研究所等事业单位的影响不大,而大中院校、医院、研究所等事业单位对毕业生的门槛一般都要求硕士研究生以上,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教育、卫生、研究所吸纳硕士研究生的容量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劣势(Weakness)。西部地区高校在名气和规模上与发达地区高校有一定差距,因此报读西部地区高校的硕士研究生的入学分数与发达地区高校的硕士研究生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这说明西部地区高校硕士研究生的基础存在一定的劣势。加上东、西部地区高校在办学经验、办学规模等方面的差距,这就使得西部地区硕士研究生在整体水平上与发达地区硕士研究生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这是他们就业竞争力的一个弱势。

夜上海论坛 西部地区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相对较弱。由于西部地区硕士研究生教育起步晚,很多学校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还是以理论的探索、研究为主,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研究还不足;而且,由于西部地区经济不够发达,不能为硕士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产学研方面的培养力度不够,这使得西部地区硕士研究生在实践方面的能力比发达地区的研究生相对较弱。

西部地区硕士研究生在就业观念上相对落后。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由于西部地区整体经济水平低,首府城市与普通城市之间差距明显,因此,西部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即使愿意留在西部地区就业,大部分也是只选择在西部地区省份的首府城市。据我们对西部5个省份600名被访者的抽样调查显示,95%以上的硕士研究生表示如果在西部地区就业,只选择首府城市。

二是有些研究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读研只是为了规避本科毕业时的就业压力,没有把学习与个人职业发展进行结合,就业时只看短期经济利益,不考虑长远发展,因此导致就业时期望与现实存在较大的落差,“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严重。

机会(Opportunity)。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调整为西部地区高校研究生提高就业竞争力提供了就业空间。金融危机尽管对整个就业形势带来了一系列的不利影响,但同时也呈现了机会,使得西部地区硕士研究生在后金融危机时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这表现在:

夜上海论坛 后金融危机时期正好是西部大开发加速发展的新阶段。经过10年不懈努力,西部大开发取得巨大成就,有力地促进了西部地区发展,西部地区如今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2010年到2030年,西部开发在前段基础设施改善、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制度建设成就的基础上,进入冲刺阶段,这一阶段将巩固提高基础,培育特色产业,实施经济产业化、市场化、生态化和专业区域布局的全面升级,实现经济增长的跃进。

经济危机中,受影响的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而高新企业、高端技术企业等受影响不大。接纳硕士研究生的企业主要是高新企业、高端技术企业,硕士研究生在企业中从事的也大都是产品研发或技术管理工作。因此总体来说,金融危机对高技术的硕士研究生的冲击远没有对农民工、对本专科毕业生的冲击那么大。他们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将体现出势不可挡的就业竞争力。

夜上海论坛 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硕士研究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全球金融危机对每个世界市场的经营者来说都是一次新的洗礼。世界制造业企业将更加专注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这使得一些新产业快速发展。如:企业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有意缩短产业链,把原本在一个企业内完成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和服务的产业生产过程进行分解,外化到其他企业或社会当中,这就使得生产活动外置、服务外包等成为独立的服务业商品形态。

威胁和挑战(Threat)。目前,国家逐年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这意味着在未来的几年中,硕士研究生人数将大幅度上升,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就业问题更加凸显。

后危机时代,企业的用人政策将越来越务实,硕士研究生的学历标签越来越失去优势。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企业在用人上将会更加理性,在录用人才时更看重人才的实用价值,即这个人能为企业带来什么样的经济效益。而硕士研究生所从事的产品研发、企业经营管理等工作,一般不能较快地体现在企业效益上。这就使得硕士研究生的学历标签逐渐失去了优势。

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素质要求将来越来越高,对西部硕士研究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危机过后,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要求从业者特别是管理者所具备的知识结构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对社会的高层次人才硕士研究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实要求他们不断掌握新知识,适应新的环境变化,具有良好的应对手段,去解决后金融危机时代市场转型所带来的种种新难题。

夜上海论坛 由于经济危机引起的经济形势动荡,首当其冲的是企业,尤其是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的民营企业,这就使得硕士研究生对到企业工作的决心产生动摇。另外,使得硕士研究生创业意识和创业想法更加淡化,而功利价值取向会更加凸显。

夜上海论坛 提高西部地区硕士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

政府方面。应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强相关优惠政策的扶持,根据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制定西部地区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积极促进西部地区研究生教育的大发展,建立长效机制,加大积极就业政策的落实力度,完善操作办法,帮助硕士研究生更好地发挥高层次人才的作用。

高校方面。后危机时代,我国将进行长期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劳动力结构的需求、劳动力技能的需求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硕士研究生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高级人才和重要劳动力,因此,高校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应及时调整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培养出适合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型高级人才。

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提高其就业竞争力的根本。高校应在导师队伍建设、培养目标、学习纪律、管理手段、考试要求、考核标准等方面下重锤,切实抓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使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就业竞争力名副其实。

硕士研究生在求职方面的能力欠缺。因为缺乏系统的就业指导与职业指导,导致许多硕士研究生有专业能力而无“市场能力”(如获取职业信息的能力、自我展示的能力、正确作出就业决策的能力等)。高校应组建和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就业指导人员队伍,建立系统的硕士研究生就业指导体系,对硕士研究生开展全程就业指导,使得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得以充分发挥。

硕士研究生个人方面。首先,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应把职业生涯贯穿始终,在报考研究生时就要正确分析社会形势、经济发展状况,正确分析自我职业兴趣和职业目标,正确分析职业素质要求和自身条件,根据职业生涯规划作出正确的报考选择,而不能为了暂时规避就业压力或仅为了提高自己的学历标签而读研。

第15篇

【摘 要】我国现行的商科专业硕士培养模式亟待完善,本文对武汉某重点高校的商科专业硕士培养模式进行了调查分析,指出了当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专业课程的教学与考核方式不合理、导师对专业硕士的指导质量不高、课程数量过多且学时安排过于密集以及实践环节管理不完善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为进一步优化我国全日制商科类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 商科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实践能力

夜上海论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0-0004-02

夜上海论坛 自2009 年我国开始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以来,我国专业硕士报考人数不断增加。据教育部统计,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为164.9万人,其中报考专业学位人数为72.6万人,占报名总人数的44%。尽管至2015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总数有所下降,但专业硕士报考人数却呈上升趋势,几近与学术硕士持平,尤其是会计、金融、旅游管理及国际商务等应用性强、社会需求大的商科专业硕士报考人数增长更快。随着专业硕士招生人数的增加,我国许多高校已经初步建立了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但由于我国全日制专业硕士起步较晚,当前的培养模式不够完善,亟待创新。基于此,本文以武汉某重点高校的会计、金融、旅游管理及国际商务四个全日制商科专业硕士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从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学时安排和实践环节四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全日制商科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一、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内涵

学术界对培养模式的界定,理论上主要体现为“结构论”和“过程论”两种观点,“结构论”观点认为,“培养模式是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把与之有关的若干要素加以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系统结构”;“过程论”观点认为,“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和特定需求的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形成的培养过程中诸要素的有机构成及其运行方式”。教育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则融合了上述两种理论观点。自专业硕士设置以来,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就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焦点。国外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包括美国的“多种类型”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法国的“高等专业学习文凭”培养模式与日本的“专门职大学院”培养模式。近几年,我国学者通过对我国现有专业硕士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如宋伟伟提出“二段制、双导师、三种经历”等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叶志明建议推行分类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黄锐认为应构建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1-3-3-4”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即“一个目标+三个模块+三种方法+四项保障”。钟晓军与楼百均提出“产—学—研—用”的递进式培养模式,即先实践、再理论学习、到实践问题研究、再到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循环培养模式。这些培养模式的提出为我国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提供了参考。

夜上海论坛 二、商科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调查分析

夜上海论坛 本文从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指导质量、学时安排和实践环节四个方面对武汉某重点高校的四个商科专业硕士(即会计专业、国际商务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和金融专业)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夜上海论坛 1.课程设置合理,但是教学与考核方式需完善。我国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公共类课程,包括英语(或其他语种)、政治类课程;二是专业课程,主要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三是选修类课程,主要是学校为扩展学生知识面而设置的一些公选类课程。对于公共课程,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的课程设置基本一致,仅仅只是英语涉及的专业领域不同。而对于专业课程的设置,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差别很大。专硕课程更多偏向于实际应用,如金融学专硕开设了“财务报表分析”和“企业并购和重组案例”等课程,旅游管理专业开设了“旅游规划与开发实务”、“会展与节庆管理”等课程,这些课程能较好培养专业硕士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夜上海论坛 对该校商科专硕学生进行深度访谈的结果表明,专硕的授课方式仍然是以老师课程讲授为主,辅之以案例分析。学生对于这种授课方式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他们认为授课方式需要创新,以培养未来工作实践所需的各种能力。在课程考核方面,专硕与学硕区别并不明显,专硕与学硕的很多专业课程都是采用课程论文方式进行考核,课程论文的选题由授课老师直接指定,完成形式也多是基于文献研究的定性分析报告,学生并不需要实际调研便可完成报告。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培养专业硕士生的实践能力。

2.导师对专业硕士的培养不够重视,指导质量不高。调查发现,该校导师一般指导5~6个专硕学生,同时,各个学院还为商科专业硕士生聘请了一些比较知名的企业家作为校外导师,实行双导师制。但由于校内导师一般同时指导专硕和学硕,博士生导师还会需要指导博士生,由于单个导师指导学生过多,造成对专硕的指导力量不够。调查还发现,导师对专硕的指导次数和深度上均不如学硕,有的专业,例如某商科专业的导师甚至很少与其指导的学生见面,仅仅在毕业论文阶段给予专硕学生一些指导,如果专硕学生不主动找导师寻求帮助,导师一般不会主动联系学生;这表明部分导师对专业硕士的培养不够重视。另一方面,一些导师无企业管理经验,不熟悉企业实际运作,无法给专业硕士提供有效指导。此外,尽管专硕学生非常认同双导师制,但由于校外导师日常工作繁忙,对学生缺乏实际指导,这种校外导师多是流于形式。

3.课程数量过多且学时安排过于密集,实践环节管理也不完善。商科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两年,研究生一年级一般主要学习专业课,研究生二年级主要进行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调查发现,该校四个商科专硕的课程学习时间主要安排在研究生一年级,仅仅只有旅游管理专硕有一门课程安排在研二上学期。以金融硕士为例,该专业第一学期开设8门课程,而第二学期开设13门课程。接受访谈的多数学生认为课程集中安排在一个学年不合理,课程安排过于密集,感觉学习时间不够,学习效果不理想。在实践环节方面,学校和学院鼓励专硕学生参加实习,但是对实习机会的推荐方面做得不够。接受访谈的学生中只有少量学生听说过学校有校内外共建实习基地,并且多数学生认为学校或者学院安排的实习单位不理想,实习过程中管理也不完善,他们更倾向于自己寻找实习单位。

三、商科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优化策略

夜上海论坛 1.优化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在课堂教学方面,要改进传统讲授式的授课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商科专业普遍采用的案例教学方式,强调教与学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可以针对不同的主题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并充分利用学校与学院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展实践教学。商科专业硕士项目的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企业各个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基于此,课程考核方式也应突出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考核方式也应该体现学生创造性和实践能力,授课老师要创新考核形式和内容,如课程论文,授课老师可以指定某一研究主题,但不应对具体选题做过多限定,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选题,同时课程论文不能仅仅停留在文献研究层面。要鼓励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地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分析企业实际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夜上海论坛 2.加强师资管理,提高对专业硕士生的指导质量。商科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需要商科专硕导师了解企业在相关领域的运作模式与规律,否则无法有效指导学生,也达不到专硕设定的培养目标。因此,学校应鼓励产、学、研相结合,支持导师在工作之余去企业调研,了解企业运营情况与行业发展趋势,积累实际经验,从而在培养过程中为专业硕士生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师资力量较强的专业还可以将专硕和学硕分开指导,即一个导师不再同时指导专硕生和学硕生,将对企业实践感兴趣的导师单列出来专门指导专业硕士生,这使导师能专注于企业实践领域的研究,从而提高指导质量。此外,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导师对学生指导的过程管理,提高导师对专硕的重视程度,并量化对专业硕士生的指导时间。当前针对专业硕士生实行的双导师制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实践证明,校外导师是专业硕士指导力量的重要补充。但针对校外导师对学生缺乏实质性指导等问题,管理部门应细化校外导师的管理制度,让校外导师真正发挥作用。一方面,学校应进一步增加校外导师的数量,对于校外导师的资格评审应当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突出对校外导师实践能力的要求而放宽对其学术水平的要求。另一方面,学校管理部门应制定校外导师的指导工作计划,确定指导形式与指导时间,从而保证指导时间,提高指导质量。

3.科学安排课程学习时间,强化实践环节管理。专业硕士学习时间短,应适当精简课程数目,并在课程结构方面合理设置理论课程与实务类课程的比例,以应实务类课程为主,理论课程为辅,突出商科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此外,鉴于当前专业硕士课程安排过于密集的问题,可适当调整课程在各学期的学时安排,在专业硕士第三学期可以适当开设专业课程,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在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学校应重视实践环节的管理,改变当前粗放式的管理现状,特别应细化完善学生实习涉及的实习导师管理、实习内容选择以及实习成绩考核等方面的内容。学校可充分利用其丰富的校友资源,积极推进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优质的实习基地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还可以成为学生的就业平台,实习基地所在公司也希望通过学生实习的表现挑选所需的人才。因此,公司会积极配合学校加强对学生实习过程的管理,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较好的实习效果。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李硕豪,阎月勤.高校培养模式刍议[J].吉林教育科学,2000,(3).

[2]刘小芳.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12,(6).

[3]庄玉琳,仝泽民,张日军.中外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模式比较研究[J].石油教育,2014,(5).

夜上海论坛 [4]宋伟伟,李阿利.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文献研究[J].文教资料,2011, (11).

[5]叶志明.对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模式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2).

[6]黄锐.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探究[J].教育研究,2014,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