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农业发展的源头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农业;起源;水稻;粟
夜上海论坛 农业作为一种经济生产方式,在当今社会仍然有其重要作用。它的产生表明人类从攫取性经济转向生产性经济,是人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生产形式。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同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文化传统等因素密切相关,而农业起源的原因应和全球气候骤变有关,这样使得体型巨大的野兽灭绝,地球的统治权被小型动物取代,这样使得人类谋取生存的方式更加多元化,狩猎动物以获取食物来源逐渐转变成以植物为主,人与植物之间的生存地域靠近,联系密切,这样不仅提供了人类了解种植植物的知识,还能对其培育和优化,这样植物作为一种食物来源逐渐被人类广泛接受。但农业的具体起源因素有几种不同观点:
夜上海论坛 一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农业起源以“发现论”为代表,这种学说认为,原始社会的采集狩猎效率偏低,且流动性较大,而对植物的有选择种植,能大大提高收获效率,人们发现这种方式,并很快被采纳和传播。
二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另一种学说――“人口压力说”,这种学说以博赛洛普为代表。认为人类在冰期消退时,生存环境随之扩大,人口剧增,食物不能满足骤增的人口,为了生存,不得不为食物的获得进一步考虑,因此产生了农业。这种学说被提出后很快得到了许多学者的支持,成为主流理论。
夜上海论坛 三是海登提出的“宴享说”,他认为农业起源之始,产量十分有限,并不能直接满足人类对于食物需求,在人类的食物结构比重中占不到多大,因此农业初始所驯化的植物,应该是为了增加美食的种类而已,如调料或是香料等。
目前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的说法是:气候变暖,冰雪消融,这为农作物的培植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再加上人口剧增,食物短缺,这也使得人类为了寻求更多生存机会,制作工具,以栽培作物,饲养动物,从而获得食物的来源。
那么作为中国农业两大核心的粮食作物:水稻和粟,它们的源头又在何处?这就需要进一步探讨。
夜上海论坛 水稻的起源地是何处?国际上的争议一直不断。过去大多认为亚洲稻作物是起源于印度,而后逐渐传入中国、日本等国家。现在多数认为是印度阿萨姆邦到中国云南一带,日本农学家渡部忠世在《稻米之路》一书中明确提出了这一论点。但这种观点未能获得明确的考古证据,而在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发现了远远早于云南地区的炭化稻谷遗存,这使得更多的学者倾向于水稻作物的起源是在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这里地处亚热带,降水充沛,气候温暖。东南部地区在一万年前左右,根据孢粉的研究,是森林草原向森林植被型转变,属于落叶阔叶树木。这种气候和环境十分利于作物生长,通过对今天水稻物种的研究可知其生长的条件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水分,而当时的古代气候条件正好满足了这些要求。
相对于南方稻作农业的复杂性,粟作农业就显得相对简单一些。由于粟作物对周围的生长条件要求较低,环境较恶劣的地区也可成为其发展壮大的生存之地,对于石器时期并不稳定的自然地理因素,这种广泛的可适应性,为粟作农业的起源及发展带来极为有利的竞争力。因此对于稻作物的起源晚于粟作物的观点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只是随着考古证据的越见丰富,才认识到以稻作农业为主的南方和以粟作农业为主的北方,二者是平行发展且起源时间相差并不太大。
夜上海论坛 粟起源于中国北方地区,河北、山东、辽宁、黑龙江等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炭化的粟。这些地区相对干旱,气候较冷,植物生长条件较为恶劣。而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有关粟作物的遗存,是于1986年到1977年先后进行过的三次发掘的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经过C14的测定,其年代约为一万年左右,属于可确认的最早的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但并未发现确切的粟的遗存和痕迹。除南庄头遗址外,在距今七、八千年前的磁山遗址、裴李岗遗址、老官台遗址和北辛遗址等,均发现粟作物遗存,通过检测,这些遗址的粟作农业应该已经相当成熟,所以学术界对于粟作农业的起源应该是这一时期的论点被提出。不过前面已经提到了在这一时期的粟作农业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因此应该和稻作农业一样,有一个更早的粟作物的起源时期,但不可否认的是,粟作农业的起源应该是北方地区,只是最早确切的起源地和起源时间仍然有待考古学界的进一步发掘和探索。
农业的产生使人们从适应自然转变成改变自然,有了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就能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对于手工业的发展产生了进一步的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人类与植物之间的密切关系促使农业的产生和发展,而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更是使人类不再完全局限于地理位置的影响,也不再对于自然界的约束束手无策,这对于人类的长期的发展又起到了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渡部忠世(日)、尹绍亭等译、程侃声校:《稻米之路》[M],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夜上海论坛 [2]王伟铭:《中国稻作农业溯源》[J],《大自然》2011年02期.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农业产业;农民增收;做法;发展思路;浙江庆元;岭头乡
2009年,岭头乡按照“北承长三角,南接海西区,当好桥头堡,谋求新跨越”的战略目标,突出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和农民增收三大重点,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优良的发展路子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 633.5万元,比2008年增长18.8%,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 478元,比2008年增长14.5%。现将其做法及思路总结如下。
1做法
夜上海论坛 1.1大力实施香菇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提升工程
优化食用菌产业结构,促进食用菌产业的提质增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引导菇农理性对待食用菌产业发展,全乡食用菌生产800万袋,其中香菇600万袋,以灰树花为主的其他菌种200万袋。加大标准化生产核心基地建设,加强食用菌精深加工探索,提升食用菌产品的附加值,使食用菌产业向“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
1.2大力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
夜上海论坛 将高山蔬菜作为农民增收致富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大力培育和扶持高山蔬菜产业,全力打造“全县高山蔬菜第一乡”。确保了全年种植面积达到333.33 hm2以上。为了提高高山蔬菜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乡政府专门从福建建瓯聘请技术员,加强对菜农的技术指导,加大技术服务。小菜篮蔬菜专业合作社实行“二次返利”,提高了农民种菜的经济效益和生产积极性,促进全乡高山蔬菜进一步发展。
夜上海论坛 1.3大力做好毛竹产业的提升扩量工程
结合各村实际,因地制宜,出台毛竹散种扶持政策,全乡新种毛竹7 000余株,18.7 hm2。鼓励和引导农民对毛竹林进行抚育和管理,积极推行“竹腔施肥”新技术,切实抓好全乡现有548.7 hm2毛竹林抚育,加快低产林改造步伐,加强竹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毛竹产业增效、增收。
夜上海论坛 1.4加强管理锥栗园区
加强对400 hm2锥栗园区管理,积极探索管理新路子,鼓励散种流转承包经营,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的收入。通过努力,全乡锥栗产业得到有效管理,抚育面积达到166.7 hm2以上。
1.5巩固田鱼产业
夜上海论坛 继续扩大稻田养鱼规模。全乡稻田养鱼面积达333.33 hm2以上,精养100 hm2,进一步巩固田鱼产业,继续在后续加工做深文章,提升产品价值。
2发展思路
夜上海论坛 2.1调整食用菌产业结构,增加新品种,提升食用菌产业
确保2010年生产食用菌1 100万袋(其中夏菇300万袋,灰树花100万袋),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提升技术产业支撑[1-2],促进食用菌产业的转型升级。
夜上海论坛 2.2大力发展高山蔬菜产业,打造生态经济农业园区
充分依托“庆元——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的优势和岭头乡山高水秀空气好、环境优美无污染这一不可替代的自然优势,坚持以科学为支撑、市场为导向、人才为根本,大力实行农业招商引资,积极引进茭白等新产业、新品种,推广高山蔬菜种植面积,确保高山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00 hm2(其中茭白80 hm2、小尖椒、西红柿20 hm2),并加大技术服务与指导,提高产量和质量。积极推行小菜篮蔬菜专业合作社“二次返利”的做法,促进高山反季节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壮大和发展[3]。
2.3加强毛竹产业发展,促进毛竹产业提质扩面工程
围绕“北有安吉,南有庆元”的目标,大力培育、发展毛竹产业,通过毛竹散种、竹林抚育改造等措施,进一步扩大竹林面积,全年争取新种毛竹1万株,抚育毛竹林333.33 hm2。
2.4建立东溪、徐洋、后仓坑等村稻田养鱼示范片
夜上海论坛 以点带面,继续做好田鱼干制作和销售,继续加强对466.7 hm2锥栗园区的管理,增加农民收入。着力拓展市场,加强农产品流通和品牌建设,通过市场推介、产品宣传等途径,提高农产品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2.5继续推进生态乡建设,积极开展国家级生态乡创建工作
夜上海论坛 以“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为载体,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水土保持、生态河道建设。加快实施生态移民工程,以村道硬化、村庄洁化、环境美化、改水改厕和垃圾处理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推进新农村建设,切实改变农村面貌,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产生活质量[4]。
3参考文献
[1] 郭丽虹,胡冬英,集定双.拓宽农民增收新思路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高效创建食用菌产业活动情况调查报告[J].现代园艺,2008(1):16-18.
[2] 夏建红,夏建美,夏建平.浅谈加快丽水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6(7):111.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农业发展
夜上海论坛 中图分类号:X5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632155
粗放型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发展中具有非常密切的关联,这就使得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不断推前。所谓面源污染,实际上就是深入到地表或者是地下水体中的,以一种较为分散的、广域性的并且微量形式所存在的污染物。从目前的调查来看,农业面源污染属于水体污染的一种。结合我国农业发展国情,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是由于种植过程中出现了农药以及化肥等过量使用,或者是在畜禽养殖的过程中出现了乱排乱放的行为,出现钾、氮等养分过剩的现象,过剩养分经过雨水进入到水体中,这样就产生了地表水面的污染。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过度施用化肥促使耕地土壤结构受到了影响,养分流失速度不断加快,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同时种植农产品也存在着品质下降,地下的水体系统受到了破坏,人们生命健康受到了威胁。政府需要明确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工作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间的重要的关联,发挥自身的先锋作用,有效缓解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面源污染问题,提升农业发展效率。
1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分析
1.1 政府强化自身工作责任
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过程中,根据相关管理要求,有效控制面源污染扩散,在面源控制工作中可以采用源头控制的治理方式,更加强调在更大流于内的农田治理工作,重视养分管理工作,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有效的削弱磷以及氮等的总含量。政府需要认识到农业面源的污染防治工作的复杂性以及必要性,同时了解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紧迫性,实现农业工作部门、科技工作部门以及水利工作部门之间的协调,明确各个工作部门的责任以及目标。在进行农业面源的污染防治工作中,需要明确工作目标以及工作人员,实现市县各级政府相关工作的协调,明确自理区以及保护区之间的利益协调,提升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效率。
1.2 重视农业生产的限定性技术
夜上海论坛 在进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过程中,需要认识到水源涵养地以及保护区的重要作用,重视面源污染源头方面的控制,在施肥过程中需要重视磷成分以及氮成分的有效控制,尽可能减少农业发展中的面源污染。同时,在农业面源控制中需要重视水土流失控制工作,实现水土资源的综合性管理。例如,在进行坡耕地的种植过程中,需要重视耕地的改造工作,通过还林还草等形式来实现土壤养分以及资源的综合性管理。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中需要重视施肥技术改进工作,有效推广科学的施肥技术,实现平衡施肥理念的有效推广,提升肥料实际利用率。总之,在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中,需要坚持资源化、无害化以及减量化发展目标,特别需要重视家禽以及牲畜等粪便的处理利用开发工作,提升技术实用性,提升行业化的污染处理水平。为了能够有效推广污水以及粪便处理效率,可以构建实验示范点,有效带动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提升污染实际处理效率。
夜上海论坛 1.3 重视人工干预工作
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中,需要重视技术操作方面的简单性以及便捷性。在养分管理工作中,需要从轮作类型、施肥的时间、施肥方式等方面进行细化,从源头上来控制面源污染。在进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过程中,需要重视单向性治理工作,适当性加入人工干预,提升实际的治理效率。例如,在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中,植被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考虑到屏障性以及过滤,需要借助植被的过滤以及沉积等来削弱地下水地污染量治理工作,有效降低土壤中的氮磷钾成分,借助粘土矿物来改善土壤类型,提升土壤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吸收能力,同时也能够为植物增长提供了非常充足的养分,提升污染物实际的截留能力。同时,还需要重视面源污染治理思路。结合小流域自然经济情况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等,发挥小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中心地位,坚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断的优化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优化农田产业结构,发挥水土保持的重要作用,构建小流域治理模式。
2 结语
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中,需要重视政策创新工作以及治理政策完善工作,重视农户在政策方面的接受能力以及反应能力,实现农业资本日渐深化。农业资本不断深化促使经营主体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倾向,农业的经营主体也出现了家庭式的农场、农业合作社等,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传统的小型农化相区别,农业方面的经营收入成为了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来源,这就需要结合市场发展形势,制定品牌化发展战略,提升生产情节性,满足消费者在农产品绿色化以及有机性方面的实际需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中,需要重视农业经营模式方面的创新,实现无害化以及减量化生产,有效优化面源污染,提升实际的优化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