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医院环境卫生监测范文

医院环境卫生监测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医院环境卫生监测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医院环境卫生监测

第1篇

【关键词】医院环境卫生监测夜上海论坛;医院感染;物体表面;手部

医院环境卫生监测与消毒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事件发生、保障患者及医护人员健康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1]。当前医院消毒隔离监测工作包括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无菌包、口腔科用水、室内空气、消毒后内镜、使用中消毒液和医院污水等[2]。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入院时既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有学者认为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监测是降低医院感染的有效途径,只有开展有效的医院环境卫生监测、控制与管理工作,才能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护质量[3]。本文具体探讨了我院环境卫生监测及其对医院感染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夜上海论坛 本文的研究资料来源于我院2011年到2012年感染管理科对所有出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调查及环境卫生监测所获得的资料。

1.2 调查方法

夜上海论坛 在医院感染调查中,我们采用医生自报、专职人员调查、患者自身报告相结合的方法,制定医院感染前瞻性监测调查登记表,包括调查日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入院诊断、入院日期、标本送检情况、诊断情况等。在医院感染诊断中,我们根据临床症状、细菌学培养、X线诊断临床用药等资料进行确诊。

1.3 医院环境卫生监测

在医院环境卫生监测中,我们对治疗室与换药室的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空气、使用中的消毒液、无菌物品进行卫生监测。

1.4 统计方法

夜上海论坛 采用SAS9.5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夜上海论坛 2.1 环境卫生监测结果

我们共采样了2400份空气、物体表面与手、消毒剂、手术器械等样品,其中有2150份合格,总的合格率为90.0%,其中消毒剂的合格率最高,而物体表面与手的合格率最低。见表1。

2.2 医院感染与环境卫生监测

夜上海论坛 经过观察与统计分析,医院感染率与环境卫生监测合格率呈现相关分析(r=-O.16,P

3 讨论

夜上海论坛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与质量监控水平的提高,我国医院环境的消毒效果合格率有逐年增加趋势。同时环境卫生学监测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而加强医院消毒灭菌管理,是防止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4]。本文显示我院环境卫生监测样品的合格率为90.0%,有比较高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物体表面与手的合格率最低,有些医务人员卫生习惯差,洗手意识淡漠,造成手的污染。同时个别病房紫外线灯管使用时间过长,照射强度不够,达不到应有的杀菌效果[5]。

当前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医院感染日益突出,我国每年大约有500万住院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达百亿人民币,尤其是随着现代医学技术与药物应用的迅速发展,使医院感染有增无减[6]。本文结果显示医院感染率与环境卫生监测合格率呈现相关分析,医院感染发病率随医院环境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的升高而降低。为此我们需要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规范布局;严格洗手制度,养成良好习惯;严格消毒剂及消毒物品的使用与管理;将医院候诊室等公共场所的温度、风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醛、可吸入颗粒、空气细菌数、噪声和照度等卫生标准的检测结果定期上报与公示[7]。

夜上海论坛 总之,当前我院环境卫生监测合格率比较高,但是存在的弱点也可造成医院感染,我们还需要积极加强防控。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 申正义,田德英.医院感染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1830.

[2] 张卫东,袁媛,范秋萍,等.某医院泌尿道医院感染的分布与长期趋势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40(6):1119-1112.

夜上海论坛 [3] 王俊蕾,王辉.手与医院感染[J].临床军医杂志,2006,34(6):773-774.

[4] 向锦华,向春道,邢彦.医院感染目标监测与常规监测效果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5,2(4):39-40.

夜上海论坛 [5] Fabry J,Morales I,Metzger MH,et al.Quality of information:a European challenge[J].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2007,65(2):155-158.

第2篇

[关键词] 环境监测;医院感染;合格率;感染率

夜上海论坛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28-0142-04

夜上海论坛 医院是患者高度集中的场所,病原微生物会在医院环境内通过各种途径侵入抵抗力低的易感人群而造成医院感染[1],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院感染管理已成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感染控制以科学监测为依据,感染管理为手段,能进一步达到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目的[2],目前我国的医科院校中尚无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学科[3],本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也没有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员,目前本院已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等进行医院环境卫生监测多年,现将日常环境卫生监测结果与医院感染率进行比较,判断监测是否有意义、监测手段及监测频率是否合宜等因素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夜上海论坛 2008~2015年环境卫生监测项目、数量和合格率以及医院感染监测例数、感染例数和感染率均来源于本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主办的《医院感染管理简讯》。

1.2 标本采集

夜上海论坛 由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专职人员依照《消毒技术规范》等规章制度的操作程序,对相应部门的采样点进行采样。

1.3 方法

夜上海论坛 监测方法和结果判定,按照原卫生部《医院消毒卫生标准》、《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执行,空气采样用平板暴露法(沉降法),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和无菌物品用棉拭子涂抹法,湿化液、消毒液、透析液、水(污水)用倾注法。

1.4 诊断标准

夜上海论坛 根据原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诊断。

1.5 统计学方法

夜上海论坛 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2008~2015年医院环境监测合格率

共监测标本20179份,其中空气14526份,占72%,合格率最高的是消毒液(100%),最差的是湿化液(76%),具体的监测情况见表1、2。

2.2 2008~2015年医院感染率

共监测234160例,感染3096例,平均感染率1.32%,其中以2009年感染率最高(4.64%),2013年最低(0.70%),见表3。

3 讨论

医院感染情况:共监测234160例,感染3096例,平均感染率1.32%,低于刘开琴等[4]报道的1.73%,更低于杨金燕等[5]报道的2.66%,2008~2015年医院感染率依次为3.09%、4.64%、1.33%、2.22%、1.44%、0.70%、0.80%、0.78%;均低于国家原卫生部三甲医院感染率

医院环境卫生监测合格情况:共监测标本20179份,合格18634份,平均合格率为92.34%,高于徐北霜等[11]报道的90.50%;空气平均合格率为94.00%,均高于陈淼等[12]报道的78.00%和张月红等[13]报道的92.72%,医务人员手平均合格率为86%与李六亿等[14]报道的干预后医务人员手的卫生可达的85.17%和赵爱华等[15]报道的87.82%相近,物体表面平均合格率为83.00%,低于赵丽仙等[16]报道的98.3%,却高于刘芳菲等[17]报道的58.14%;湿化液平均合格率为76%,高于朱小玲等[18]报道的使用24 h合格率60%,却低于此报道的一次性吸氧装置中湿化液合格率100%,无菌物品平均合格率为99%,与杜江等[19]报道的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合格率为98.87%相近,消毒液合格率高,几乎达到百分之百,与刘娟等[20]报道的100%相近。2008年和2009年进行透析液监测,2010年至2013年却停止监测,2014年又开展了监测;监测期间平均合格率为97%,低于曾玉辉等[21]报道的98.79%,却高于于明明等[22]报道的87.3%;水(处理后的污水)平均合格率为91%,高于黄金波等[23]报道的75%,8年中经统计:χ2空气=786.55,χ2医务人员手=79.08,χ2湿化液=76.34,χ2物体表面=15.19,P均0.05;说明医院环境卫生监测中空气、医务人员手、湿化液、物体表面的合格情况变化有差异。2009年医院环境卫生监测项目中的空气、 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湿化液的合格率是最低的,而当年医院感染率却是8年中最高的,2010年以后明显加大了空气、 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监测频率,逐步调整监测方案后,医院感染在2010~2012年波动中明显降低,证明调整监测是合理的、有意义; 2013~2015年合格率维持较高水平,经统计χ2医务人员手=1.14,χ2物体表面=5.46,χ2湿化液=0.35,P均>0.05,空气χ2=86.69,P

总之,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目前的监测均明确了监测目的,确保了监测质量,保证了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人群的监测,发挥了监测作用,但是本文认为医院环境监测工作还可以在节约资源的情况下发挥其更科学的作用,所以仍然有需要完善的方面,建议停止无菌物品的监测或者改善微生物室达到监测条件时再进行此项监测;停止物体表面、湿化液的常规监测,改成目标性监测;空气和医务人员手可以适当减少监测频率,消毒液需保持现在监测频率;透析液每月至少用量化法对其进行一次细菌学监测;提倡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监测并加大监测频率。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暴发调查以及工作中怀疑与任何环境和用品等有关时,应立即进行其目标性监测。

[参考文献]

[1] 周慧,白丽霞.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31(1):78-79.

夜上海论坛 [2] 钟振锋,萧帼穗. 医院感染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179-180.

[3] 李六亿,郭燕红,赵艳春,等. 全国医院感染管理专业设置的调查[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3):309-311.

夜上海论坛 [4] 刘开琴,孙莉,范九波,等. 2010―2012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13(8):497-499.

夜上海论坛 [5] 杨金燕,索继江,许玉冰,等. 综合医院两年医院感染情况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8):1898-1900.

[6] ⒄裆,金大鹏,陈增辉. 医院感染管理学[M].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819.

[7] 朱小芳,赵霞,郑润菊,等. 2014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0):2239-2241.

夜上海论坛 [8] 康运凯. 某医院2013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调查[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1):60-61.

[9] 李丹,徐丽丽,王国权,等. 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1):5294-5295,5317.

[10] 李金梅,李家斌,王进. 综合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102-104.

夜上海论坛 [11] 徐北霜,董健,郗德凤. 2012-2013年德州市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析[J]. 预防医学论坛,2014,20(8):598-600.

[12] 陈淼,陈岩,许欣.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31(21).257-257.

[13] 张月红,吴奕征,陆建红,等. 医院连续4年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3):284-285.

夜上海论坛 [14] 李六亿,袁建峰,赵艳春,等. 医疗综合目标评估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的影响[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 14(1):16-19.

夜上海论坛 [15] 赵爱华,韩书林. 泰安市医疗机构消毒效果分析[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3):222-223.

[16] 赵丽仙,王缓,钱丹,等. 2010-2014铜陵市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监测[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3):218-219.

[17] 刘芳菲,李金娜,何小静,等. 应用ATP生物荧光法调查医院环境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清洁度[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1):52-55.

夜上海论坛 [18] 朱小玲,王华,张艳,等. 氧气通路中连接口及湿化液细菌污染的监测与分析[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7):81-83.

夜上海论坛 [19] 杜江,刘南,朱兵,等. 重庆内部分医疗机构消毒与灭菌质量监测分析[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3):224-226.

夜上海论坛 [20] 刘娟,徐勇,于雪岚,等. 内江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十年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4):324-325,328.

[21] 曾玉辉,林香玉,蔡水波.血液透析室透析液及透析用水细菌污染调查分析[J]. 医学动物防制,2016,(1):85-86.

[22] 于明明,徐斌. 2012-2014年淮坊市各级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分析[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8):756-757,760.

[23] 黄金波,蓝云清,潘孝猛,等. 丽水市各类医疗机构消毒质量调查与分析[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1):42-44.

第3篇

【关键词】 医院食堂;监测;分析;对策

夜上海论坛 有医院就有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当今医疗机构面临的重大挑战,关系到医疗质量和患者的安全,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突出的公共卫生课题[1]。医院作为一个特殊的服务机构,在给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的同时,还为患者、医护人员提供食品,餐饮等后勤保障[2],医院食堂区别于普通的食堂饭店,服务的对象特殊,各种标准要求不同,医院内与食堂相关的经食物传播疾病主要波及患者、患者家属,也可波及工作人员,不仅可发生初次暴发,也可造成继发传播[3],医院感染控制科针对医院食堂这一特殊部门,调整思路,制定目标,从2009年开始有计划地对医院食堂环境卫生进行监测,取得了明显成效。

1 方法

夜上海论坛 对医院食堂工作人员所有可能接触和使用的物体的表面、各类工作人员(厨师、配菜师、服务员、卫生员等)的手进行抽样监测。采样方法:对案板、操作台面等规则物品用沾湿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1支,在5 cm×5 cm的标准灭菌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对不规则物体表面如盘子、勺子、刀、柜子把手、碗及工作人员的手可直接用棉试子涂擦),剪去手接触部位后,棉试子投入10 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将采样管有力振打至少80次,用无菌吸管吸取1 ml样本接种于灭菌平皿,置于37℃左右温箱培养48 h,计数细菌总数,判定标准参照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细菌总数≤10 cfu/cm2,不得检出大肠杆菌等致病微生物。

2 结果

2009~2011年共计采样物表340份,手35份,2009年采样78份,合格35份,合格率为44.87%;2010年采样180份,合格154份,合格率为85.55%;2011年采样117份,合格109份,合格率为93.16%,平均合格率连续三年逐年上升。(见表1)

3 讨论

3.1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夜上海论坛 3.1.1 食堂管理不到位 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2009年由太原,第二医院感染控制科

于医院就餐人员多,食堂少,患者、患者家属、工作人员、实习生、职工等挤在一起进餐的现象严重;进入食堂没有严格规定,临床工作人员穿白衣、患者穿病号服打饭的现象时有发生却没人制止,食堂管理制度难以落到实处。

夜上海论坛 3.1.2 食堂布局不合理,卫生状况较差 餐厅内两个消毒柜没有全部投入使用,停一个用一个,餐盘、碗堆放太满,空隙小,影响消毒效果;清洗间混乱、无序、无流程;生、熟食操作间没有分开,刀具、案板生、熟食共用,清洗简单,没有具体的消毒方法和措施;凉菜制作间有生肉在准备加工,刀、案板没有上架,无空气消毒设备。

3.1.3 食堂人员饮食卫生安全意识较差 由于多数工作人员为聘用人员,缺乏饮食卫生及手卫生的相关知识,炊管人员没有岗前培训,对预防医院感染的概念更是一问三不知;人员的体检和年检不能有效落实。

3.2 对策 ①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改善食堂饮食卫生 医院领导于2010年初下决心建章立制,强化管理,投入大量资金,先后新建、扩建、改建的员工食堂和病区休养灶投入使用,在更好的就餐环境中,把患者、患者家属和工作人员分开,分流就餐人员,改善膳食质量,生食、熟食、主食分区操作,刀具、案板上架并有明显标志,每个食堂的两个消毒柜按实际就餐人数投放盘、碗进行消毒,保证物品之间的空隙达到消毒效果;安装紫外线灯管进行定时空气消毒;严禁工作人员穿工作服、工作裤进入食堂就餐,严禁患者穿病号服打饭就餐,通过这些措施,对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及时发出警报,达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的目的[4]。②加强对食堂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随时征求工作人员和就餐人员各方面的意见 提高工作人员的主动性,食堂的饭菜不允许有隔夜菜,未卖完的饭菜一定要冷藏处理,每餐后,都要对食堂的厨房设施、地面、用具以及餐厅桌面、地面、洗刷池及时清理,注意灭鼠、灭蝇工作,确保饮食和环境卫生,要求工作人员自觉搞好个人卫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自觉用流水洗手,防止洗手后再污染[5],不得穿工作服随意外出、上厕所等,由于严格管理,措施得当,医院食堂从未发生过一起食物中毒事故,就餐的患者、陪护人员及本院工作人员越来越多,良好的环境卫生提高了医院食堂的收益。③医院感染控制科积极参预食堂工作,一是对工作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各岗位的操作规范、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不断强化食品安全意识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认真做好工作人员上岗前的健康体检与年检工作,确认无传染病方可参加工作;二是加强对食堂工作人员包括对餐饮具消毒的卫生知识培训,使他们熟悉掌握餐具的各种消毒方法,能主动、认真的作好餐具的消毒工作,从根本上保证餐饮具使用前的清洁、消毒,符合国家卫生标准[6];三是有计划地对食堂环境卫生进行监测,经常督查餐饮具清洗消毒设施的正常使用情况,对餐具监测采样和消毒效果进行评价,积极预防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四是积极和院务部门沟通,对食堂卫生问题随时发现随时给予纠正,做到对医院食堂卫生状况心中有数,确保在这一环节上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4 效果

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改进,医院食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食堂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及重视程度有较大提高,能自觉执行医院食堂的各项规章制度,从而使医院食堂的各项监测合格率连续上升,良好的卫生环境确保了患者的康复及患者家属、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有效提高了医院的质量和声誉,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参 考 文 献

[1] 李六亿,刘玉树. 医院感染管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

[2] 吴昊,李乐,朱新辉.医院食堂熟肉制品卫生微生物学指标调查分析.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9,21(9):2316—2319.

[3] 张三云,何美云.医院食堂环境卫生状况监测.Chinese Journal of Disinfection,2011,28(4):496.

[4] 王友水,蒋小平,张铁坤.重大活动食品安全风险量化评价指标的研究.实用预防医学,2011,1,18(1):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