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患者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范文

患者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患者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患者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

第1篇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 风险评估技术;精神科;安全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法治观念及自我保护意识在日益增强,医院面临的风险亦越来越大,尤其是精神疾病患者在精神症状的支配下随时可能导致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出走等意外事件的发生。因此更要求精神科护士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风险意识,做好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我科认真组织学习了护理风险评估技术,并较好地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切实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安全预见性,保障了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有效落实,降低了精神科护理风险,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河南省精神病医院早期干预一科、早期干预二科住院的首发精神障碍患者共520例,诊断均符合CCMD-3精神病诊断标准[1]。根据住院时间先后将2012年11月2013年4月的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2013年5月至2013年10月的住院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共260例,其中男性133例,女性127例,年龄25-53岁,平均(35.98±11.34)岁。诊断分别为:精神分裂症187例,躁狂症35例,抑郁症29例,其它诊断9例。观察组共260例,其中男性128例,女性132例,年龄23-50岁,平均(34.72±12.16)岁。诊断分别为:精神分裂症189例,躁狂症30例,抑郁症31例,其它诊断10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夜上海论坛 1.2.1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按精神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护理风险评估技术,对患者进行细致的精神检查及病情观察后,再与主管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之后按照精神科风险程度评分表的内容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再根据风险等级制定个体护理计划,实施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见表1。

夜上海论坛 1.2.2 评估标准 自杀风险评估共10项,1-7项每项分值为1分,8、9、10项分值分别为8、9、10分,风险程度:1-4分为轻度,5-7分为中度,8分及以上为重度。攻击行为风险评估共9项,1-5项每项分值为1分,6、7、8、9项分值分别为6、7、8、9分,风险程度:1-4分为轻度,5-7分为中度,8分及以上为重度。出走风险评估共4项,1项分值为2分,2项分值为4分,3项分值为6分,4项分值为8分,风险程度:2分及以下为轻度,4-6分为中度,6分及以上为重度。

1.2.3 实行三级护理评估 一级评估: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建立风险程度评估表进行评估,以后由责任护士每周评估1次;二级评估:在一级评估中存在有中、高风险的患者由责任护士进行动态的每日评估;三级评估:护士长24小时内对新入院患者及重点患者进行再次评估,每周带领责任护士进行总评估1次,并指导护理计划及防范措施的制定,检查措施的落实情况。

夜上海论坛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出走等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应用风险评估技术前后护理人员受伤害事件的发生率。

夜上海论坛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 果

2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见表2;应用风险评估技术前后护理人员受伤害率比较,见表3。

3 讨 论

夜上海论坛 3.1 应用护理风险评估技术有利于降低精神科风险事件发生率 精神障碍患者大脑活动异常,思维行为异常,自理能力下降,特别是在受幻觉、妄想的支配下,往往会出现危害自身和伤及他人的行为[2],故精神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和突发性,护理安全存在着极大的挑战。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2),提示应用护理风险评估技术,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实施连续的三级评估方法,横向全面地评估了风险程度,纵向评估了住院期间各个阶段的风险,在危险未发生前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将危险控制在萌芽状态,从而降低风险的发生率[3]。

3.2 应用护理风险评估技术有利于降低精神科护士受伤害率 在精神科病房与患者接触最直接、最紧密的是护理人员,要24小时不间断的照顾患者,被患者攻击的危险性最高。虽然精神疾病患者的风险行为具有突发和难以预料的特点,但发生前大多有先兆表现,其中有严重幻觉、妄想和不服从管理夜上海论坛的患者发生风险行为的可能性最大,因此,开展预见性护理极为关键。预见性护理是在全面了解并评估患者的病情基础上,制定有效的、防患于未然的护理,其根本在于积极认识预防以及处理并发症的发生,采取预防为主的原则,有计划有秩序有目的地给患者提供护理服务[4]。我们通过应用护理风险评估技术对新入院患者实行预见性护理,提前启动防范措施,使护士受伤害率明显下降(见表3)。同时,还有利于将护理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提升了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5]。

3.3 应用护理风险评估技术有利于保障精神科护理安全 风险评估技术对精神科护理有着重要的临床指导作用,通过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风险评估,可以先预测出风险,指引临床护理的方向,使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便于抓住护理的重点,这样既能使护理工作不再盲目又能提高护理安全质量[6]。同时,掌握护理风险评估技术能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专业内涵,使其在临床工作中能有效控制风险,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

综上所述,安全管理是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实施护理风险评估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和护士受伤害率,有效地保障了护理安全。因此精神科风险评估是是切实可行的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具有在临床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89.

夜上海论坛 [2] 郝伟.精神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

夜上海论坛 [3] 邓秋雁,梁艳,谢仲英,等.住院精神病人暴力危险分级及干预的研究[J].现代医院,2008.1,8(1):8-10.

[4] 牟秀华.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骨科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4):16-18.

第2篇

【关键词】 急诊科护理; 风险评估; 管理对策

急诊科护理风险是指急诊科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及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护理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职业风险,不可能完全避免。护理风险能造成对患者身心伤害、导致医院遭受经济损失或影响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和声誉。造成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有护士因素、患者因素、管理因素、医师因素等。如何尽早发现和有效处理各种护理风险隐患,减少护患纠纷和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已成为护理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急诊科是风险系数极高的科室之一,为有效规避护理风险,降低医疗纠纷,保证患者安全,近年来,笔者所在科室采用自制的急诊科护理风险隐患评估表强化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12月,本院急诊室共有护士10名,年龄20~45岁。主管护师1名,护师2名,护士7名;大专学历6名,中专学历4名。

1.2 方法 根据笔者所在科室实际情况,自制急诊科护理风险隐患评估表,评估表评估项目共包括16项护理风险因素内容,包括:(1)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2)岗位责任心不强/脱岗、惰岗;(3)操作规程不完善/执行不严格;(4)知识缺乏/经验不足;(5)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不严格;(6)观察、处置不及时/延误救治;(7)查对不严格/输血、给药错误;(8)手术患者或部位识别错误;(9)告知不当/护患沟通不良;(10)一次性用品或药源性不安全;(11)仪器设备或服务设施不安全;(12)院内跌倒、烫伤、压疮等;(13)护理记录不当,医护记录不一致;(14)人力不足或配置不当;(15)带教不力;(16)其他。对上述每一项不安全因素内容进行评估,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本项护理风险,可能发生护理风险的主要问题及后果、发生护理风险原因分析以及消除护理风险的整改措施及管理对策,最后对评估效果进行评价。责任护士每天对患者评估1次,根据评分调整护理干预方法。统计2010年、2011年急诊科发生护理差错、事故、意外、纠纷例数,并与实施护理风险评估前的2009年急诊科发生护理差错、事故、意外、纠纷例数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P

2 结果

夜上海论坛 实施护理风险评估后,与未实施护理风险评估2009年比较,急诊科2010年发生护理差错事故情况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常见护理风险 护理工作是一种高风险的工作,而急诊科急救因其突发性,是医院救治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问题的一个阶段[2],如护士技术不熟练或动作慢、操作失误或言语不当、出诊记录缺陷或漏记,在急救转运的途中没有向患者或家属交代清楚途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对急救器材操作不熟悉,护士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按操作常规和制度执行医嘱,皮试或注射前未询问患者是否有无过敏史,当医嘱不详时未明确医嘱等直接影响了抢救的质量和速度,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研究结果显示,本院急诊科在实施护理险评估后,与未实施护理风险评估的2009年比较,2010年与2011发生护理差错事故情况分别下降至2009年的15.38%和7.69%,说明进行护理分险评估,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某项护理风险,可能发主护理风险的主要问题及后果、发生护理风险原因分析以及消除护理风险的整改措施及管理对策,是护理风险管理的基础。急诊科风险管理的重点是加强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3.2 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3.2.1 完善医院管理制度,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不断转变服务观念,加强急救业务培训,加强护理管理,建立护理风险管理组织,制定完善风险管理制度。进行急诊专业思想、医德医风教育,规范抢救物品、药品、仪器的应用与管理,增强急诊护士法律意识,加强护理记录单的管理,规范护理文件书写,积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充分体现爱心和真诚,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建立护患告知制度,强化护患共同承担风险意识[3]。

3.2.2 建立预防急诊科护理风险干预流程 对急诊科护士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使每位护士都能熟练地根据急诊科护理风险隐患评估表准确评估患者护理风险。对新入院患者由专职的护士进行评估筛查,对筛查出的有护理风险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和特殊护理干预,如对有褥疮高风险患者使用气垫床、气圈、局部易压部位使用褥疮贴等[4]。对有跌倒高风险患者在床头挂“小心跌倒”的安全警示牌。提醒各级工作人员、患者及家属在患者活动时给予协助和警告,以防跌倒[5]。

风险管理的重点是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6,7]。通过实施急诊科护理的风险评估,使急诊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减少了医疗差错、事故与纠纷,切实为患者提供放心、安全、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提高了患者满意率。

参 考 文 献

夜上海论坛 [1] 缪薇菁.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30.

夜上海论坛 [2] 李小平.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安全工作中的实施及效果[J].护理研究,2007,21(12):3367.

夜上海论坛 [3] 何元风.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与分析[J].现代护理,2007,13(1):83-84.

[4] 杨春莉,杜金莲.骨科患者压疮风险评估与护理干预[J],2011,32(6):1016.

夜上海论坛 [5] 李新辉,陈丽丽.老年病房跌倒危险因素及预防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08,6(11A):2829-2831.

[6] 申萍,孙琳,朱剑萍.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成效[J].护理学杂志,2006,2l(10):85-87.

第3篇

1.1一般资料

夜上海论坛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资料50例,50例患者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22~40岁,平均(25.4±2.3)岁,其中属于本科学历护理人员26例,属于大专学历护理人员13例,属于中专学历护理人员11例。

1.2方法

夜上海论坛 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之前,护理人员需要通过书面形式告知其治疗期间各项注意事项,当患者确认无误之后进行签字;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之前,首诊护理人员评估血液透析期间会产生的事项,由护理组长施行评估,按时检测有关指标,最后由护士长根据有关规定对血液透析每个环节中的风险进行控制;护理人员在全面掌握患者基本情况之后,依照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各类注意事项,如实进行编制并且填写风险评估表,评估表主要包含患者一般资料、病情、透析治疗方案、护理问题以及护理操作等[2-3]。

1.3观察指标

夜上海论坛 记录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风险评估表前后出现并发症情况及护理人员对于药物使用、饮食知识、水分摄入量、并发症、日常注意点知识掌握率。

1.4统计学方法

夜上海论坛 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夜上海论坛 50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在应用风险评估表之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与开展风险评估表之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应用风险评估表之前护理人员对于药物使用知识掌握率为80.00%,对于饮食知识掌握率为82.00%,对于水分摄入量知识掌握率为86.00%,对并发症知识掌握率为82.00%,对日常注意点知识掌握率为80.00%;应用风险评估表之后护理人员对于药物使用知识掌握率为94.00%,对于饮食知识掌握率为94.00%,对于水分摄入量知识掌握率为96.00%,对并发症知识掌握率为96.00%,对日常注意点知识掌握率为92.00%,应用风险评估表前后护理人员对于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对比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夜上海论坛 血液透析护理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同时风险性非常高,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期间会产生部分急性以及慢性并发症,对于患者生命安全产生影响,所以在开展血液透析管理工作中需要有效识别并且评估此类风险,制定风险评估表,开展风险管理措施[4]。风险评估法的开展,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为其开展有针对性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护理人员利用制定并且执行风险评估表,可以掌握血液透析治疗期间会产生的各类风险,利用有效识别风险做到防患于未然,完善风险控制措,利用风险评估表可以保证血液透析护理工作更具专业化以及标准化,为患者提供优质并且安全的护理服务[5-6]。根据本文的研究可见,选取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透析护理人员10名开展分析,对其应用风险评估表,记录风险评估表应用前后患者产生并发症情况,结果表明,选取50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在应用风险评估表之后出现并发症概率与开展风险评估表之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综上所述,对血液透析护理风险管理工作中开展风险评估表,可以减少血液透析治疗导致的低血压以及失衡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出现风险,显著提升血液透析护理人员综合素养,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杨开秀.护理风险管理对血液透析的安全分析及对策[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4):257-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