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生德育的重要性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夜上海论坛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A
夜上海论坛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1―0018―01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可是由于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和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又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正处于人的发展的基础阶段。儿童的品德行为正处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阶段,可塑性强,只要正确地引导,就能促进儿童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变得更加优秀。反之,如果在德育的某一环节上出现偏差,则将使儿童向不良的方向发展,就成了大家眼中的“坏孩子”。因此加强小学生的思想教育是摆在我们学校和家长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思想教育必须从小学生抓起。它对于人品的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让小学生及时了解思想道德的内容,他们就可以用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指导自己的行为,知道自己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对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夜上海论坛 二、小学生德育的实施策略
夜上海论坛 小学生思想品质受多方面的影响,所以,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完成学生良好品德形成这一艰巨的任务。
1. 学校方面。小学生喜欢模仿老师的言行,因此教师要注意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牢固树立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信念。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学校对教师的评价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把政治理论水平、育人效果、师德作为衡量教师的重要内容,而不要单一凭分数论高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把班主任单独评议改成与自评、互评、家长评议相结合;缩短评议时间,及时与家长沟通。保护学生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发现好的学生及时表扬鼓励,对差生不体罚、不歧视,尊重爱护他们,使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在集体中充分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看到希望,感到有了前途,有了奋斗目标,有了人生价值,认识到个人成长离不开集体,要为集体的荣誉而奋斗。良好的环境,正确的班风、学风对小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很重要。当然,学校良好的环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采取“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的教育方法,使学生“积善成德”,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夜上海论坛 我们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但学生对于实际的意义不甚明确,我们不仅要从理论上对学生进行教育,而更应该教育学生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才算是爱国主义。要让学生知道要爱国,首先要爱家乡、爱学校,让他们从小事做起。教师要引导学生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让学校内的一草一木都成为我们教育学生的阵地,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只有教育的思想正确,把学校德育摆在重要位置,才能把学校真正办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基地。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教育;爱心教育;实施策略
夜上海论坛 小学德育工作是学生人生启蒙和成长的关键教育,对于形成小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目前的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一方面有利于广大小学教师形成爱岗敬业、服务社会、奉献学生的高尚职业道德和行为标准;另一方面,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热爱祖国、热爱学习、热爱劳动、团结奋进、积极进取的优良作风。在小学教育中,加强德育工作是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德育工作的开展,能够确保学生在今后的道路上,朝着积极进取、昂扬向上,有利于国家、社会、人民的道路前进,也是使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必要措施。
一、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教育界在对小学课程改革中,倾注了大量心力,但是在国内外环境形势的影响下,德育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实现德育工作的圆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夜上海论坛 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视对小学生智力能力的培养,忽略对德育工作的开展。在日常的常规课程教学中,德育和智育的天平严重失衡。一手硬一手软的育人方针,与社会主义素质教育总工作背道而驰。德育教学的开展,往往采用旧有的方针,手段和方法都相对滞后,且缺乏必要的目标和实效性。在社会全员领域,德育工作仅仅是作为一种模糊的形式存在,失去了其最初的使用价值。教育课程研发部门并没有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做强制性的要求,相应的机制和教学之风与德育工作的总目标和要求相比,还存在着极大的差距。
夜上海论坛 由于很多小学生,尤其是农村小学生,父母大多出外打工,作为留守孩子,需要社会和学校予以关爱。但是,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对后进生,缺乏必要的关怀和奖励机制,对学生的成长带来了一定的阴影。在环境的浸染下,学生缺乏必要的安全感和存在感。德育工作环节,都是在枯燥的书本中体现,在理论实践上,都只是满足其内在的需求,缺乏必要的、良性的生存土壤。
二、爱心教育的必要性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教育始终要体现浓烈的人文关怀。在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采取行之有效的“爱心”教育方法,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保证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爱心教育符合我国教育事业“礼仪之邦”的公民身份,更与飞速发展的教育事业相适应。古往今来,成功的教育家们,尽管教育思想各有千秋,但是共通的一点就是“爱心教育”,以爱的力量引导、教育学生,给予他们关怀、鼓励,让他们学会对学习、生活充满信心,学会自爱,学会正确面对生活中的磨难。爱心教育是将小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有文化、有礼貌的高素质学生的同时,以“心灵的召唤”让学生在学校里能够认认真真地学习、开开心心地受教、健健康康地成长。
夜上海论坛 三、小学生德育教学中爱心教育的实施策略
1.用爱引导学生,用心浇灌
教师以爱引导学生,用心浇灌,才会同古人一样,形成“桃李满天下”的盛景。教师通过爱心教育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甚至对人生的态度,这样无论是品德还是智慧,学生都能够从中得到自由发展。“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内容,也是热爱教育事业的表现,在现实面前,切实承担起教育的重任。不仅是教育界以及党和国家对广大教师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实现价值和彼此尊重的有效武器。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通过心灵感应,爱心教育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完善自我、成就自我。教师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子女那样,将“爱”贯穿在教育的各个环节。在班级中,自由发自内心的真正的爱的教育,才能使学生感到温暖,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事务管理,对他们的人格予以尊重,耐心教导,不厌其烦。要以孩童的心理跟小学生交流谈心,接触他们的心里世界,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在实施爱心教育时,对学生的情感要充分了解,以人文理念治班,以一颗博大仁慈的心去关爱学生,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德育人。对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对缺点及时引导改正。
夜上海论坛 2.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
夜上海论坛 教师作为德育工作中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员,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把小学生培育成健康优秀的好少年起着直接作用。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努力增强服务学生意识。在日常的智育过程中,融合渗透德育工作内容,积极开展有益于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各项校园活动,加强对小学生积极分子的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是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德育工作的建设之上,来提高小学教师职业素养。教育界培养合乎德育工作建设的优质教师队伍,调动教师积极性,将德育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德育工作要发挥教师主力军的作用,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保障机制。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中小学校长还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采取切实措施保障国家规定的德育目标、内容和要求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得到落实。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改善措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全员参与,各部门通力协作,才能保障小学生健康成长。在社会上通过新闻媒介等平台,宣传正确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消除影响小学生正常成长的文化垃圾。
3.家长、学校、教师三方紧密合作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十分有限,离开学校的时候,尤其是各种节假日和周末等时间段,学校和教师便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管理。这时,就需要家长积极地配合学校和教师的培养工作。教师在根据学校的相关规定制订出具体的培养计划后,可以及时通过召开班会或者家访等形式,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把相关内容和注意事项等以书面的形式传达给家长。并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最大程度争取家长们的认可和配合。家长要注意抓住机会,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培养。首先,家长也应该全面认识什么是爱心教育以及爱心教育的重要性,以身作则地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方面的学习榜样,在工作之余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和爱护。其次,家长不能一味溺爱孩子,而是适当地为孩子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锻炼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例如,在节假日,可以适当地指导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培养孩子的劳动积极性和家庭责任感;在路上遇到有人出现困难的时候,家长也要积极鼓励孩子去帮助他人;见到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家长也可以及时向孩子讲解不文明行为的不良影响,并告诫孩子要引以为戒。
小学生是未来祖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实施综合教育,是教育环节的主要内容。学校教育“重技轻德”,忽略对他们的“德育教育”是当代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又因为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如果不善于用正确的方式加以引导,很可能会使教育失败。爱心教育是温暖学生心灵的汤汁,也是党和国家对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考验,以正确的积极的态度将爱心教育贯穿到教育的始终。
参考文献:
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及时把握当前中小学生的德育重点,使中小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崇高的理想和追求,增强他们勇于前进和创造未来生活的信心。
一、对中小学生开展德育的意义
一个国家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在一定的社会氛围中会形成一整套道德、价值观念体系,作为文化传递工具的德育课程,是向中小学生传递符合国家发展要求和时展要求的思想、政治、道德观念。而德育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人为德不立,这是人性的最重要的一种标志,也是人在社会群体中生活的一种情操的追求与修养,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基本的需求。对于国家来说,德育是一个国家理政的旗帜,也是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向导,是民众共同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的精神基础。对于中小学教育来说,德育工作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对中小学生进行德育,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培养中小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对中小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课堂教学的同时,对中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激励学生爱国、爱人、爱劳动。
夜上海论坛 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的方法
夜上海论坛 1.注重学校教育,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应尽量避免理论的说教。中小学生经过了多年的“填鸭式”教育,对理论的说教或多或少有厌倦或逆反心理,教师可采用对学生进行实践锻炼的方式,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对中小学生进行德育的同时,教师也应不断进行自我完善,提高个人修养,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老师以高尚的人格,博学多才的品德赢得学生的认可,共同在校园中营造一个文明、高尚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德育的力量。
夜上海论坛 2.强化理想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夜上海论坛 德育也是一门艺术,也需要“留白”。德育艺术的“留白”不是说留下空白,什么都不说,而是把学生看成德育的主体,把他们当作动力之源、能力之源。他们是受教育者,同时也是教育者,依靠学生的内驱力,发展学生的向善天性,释放学生的个体潜能。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辅导,和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当学生的理想目标与现实差距较大时,要对学生进行善意的提醒,指导学生结合现实,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并为之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教育学生以坚韧的心态,面对可能出现的困难与挫折,追求理想,完善人生,实现卓越。
3.重视家庭教育
夜上海论坛 中小学生德育的开展,还离不开家庭教育。对于家长来说,要密切关注中小学生的成长,多与孩子谈心交流,成为孩子最信赖的人,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家长要加强自身修养,在日常的生活中,言传身教,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培养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树立公平的现代意识。
夜上海论坛 三、结语
除学校的常规教育、家庭教育外,还要让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让中小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培养正确的政治观点、道德情操、价值观念和文明行为。总之,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关系国之未来。
参考文献:
[1]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高建国.科技发展与思想政治工作[J].发展论坛,19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