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高中语文字音字形归纳范文

高中语文字音字形归纳范文

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中语文字音字形归纳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第1篇

摘 要:高中文言文教学一直都是高中语文夜上海论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劝学》(荀子)作为教学案例来阐释“六书”理论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试图将汉字造字法推广到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与学之中,让其成为文言文教学中“应试”与“应需”的均衡器。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 :汉字造字法 六书 文言文教学

一、造字法引入让语文教学从“应试”走向“应需”

文言文作为高中语文的核心部分,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意义重大。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指导意见·语文(2012版)》(简称《意见》)对高中文言文的学习作了以下说明:“1.理解并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理解版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文言句法和词类活用现象,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培养筛选文中信息、归纳文章内容、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3.理解常见文言文体的特征和常用的写作技巧,明确文体和技巧对于表情达意的作用,赏析文章在构思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等方面的精妙。4.赏析人物形象、体验作者情感、体会作品思想,从中汲取民族文化精华,并从历史视角和当代立场评价文章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5.背诵《意见》中规定的经典名篇,汲取语言营养,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这一说明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是相一致的。它能够使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这五个维度中获得发展。

然而,一方面由于文言离现代学生生活时代较远,语言使用环境悬殊,字词生疏难懂,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普遍兴趣不多。另一方面,文言文词量大,用法灵活,这对于文言基础比较薄弱的高中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再者,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奉行“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以致在学生中流传着“一怕作文,二怕文言文”的说法。因此,无论在心理层面还是实际兴趣方面,文言文是绝大多数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的内容。

然而,教师可以将汉字的造字法引入高中文言文的常规教学中去。造字法是极具语文味的教学内容。它指的是一种文字系统里的每个字是怎样从无到有被造出来的。一方面,在“六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汉字形成演变的特点,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趣味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真正打心底里喜欢上了文言文,他们才能够迈出第二步去接受、学习文言文。其二,这也可以让学生在感受汉字音夜上海论坛形义相糅合的构造之美的同时,触摸源远流长的汉字文化的脉搏,嫁接起古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的传承之桥,从而促进文言文教学。

也就是说,将汉字造字法推广到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与学上去,让造字法成为文言文教学中“应试”与“应需”的均衡器。所谓“应需”,即通过对学生进行某种刺激,让其内心主动地形成一种对文言阅读的强烈渴求,这种内心主动的渴求是推动学生行动最首要的动力。受这种由兴趣而产生的渴求的刺激,学生就会积极投入到文言学习中去,自主地寻找培养良好古汉语语感的方式与途径,从而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深化热爱祖国母语的感情,更深层次地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所谓“应试”,即一名高中生在该阶段所要具备的高中语文文言最基本的素养。这属于应用的层面。即要求学生能够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功利性来讲,“应试”直接的评价方式呈现在卷面或成绩上。

夜上海论坛 “应试”的结果可能导致学生对语文文言文学习兴趣的下降,而汉字造字法选取一些典型性的汉字的变形历史或造字意义来进行解释,语言文字的魅力便可一览无余。将造字法引入高中语文文言教学中来,让学生内心对文字产生真正的兴趣,文言文教学课堂便瞬间“活”起来了。

二、“六书”理论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与实践

汉字起源于图画文字,但汉字又是表意文字,因此我们说汉字的理据性是与生俱来的。但随着语言文字的不断演变发展,有限的文字符号,其词语意义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引申,文字符号变得越来越抽象。汉字这种演变过程中的隶变、简化等在某种程度上大大降低了汉字的理据性,但是汉字的理据性依然存在。

许慎《说文解字》提出的“六书说”便是对汉字理据性的有力证明。它系统地阐释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并提出了“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法。其中,“六书”不能单纯地认为就是造字法,前四种象形、指示、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而转注和假借则为用字法。而前三种造字法——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的理据性可通过汉字的演变历程清晰地看出。形声字的理据性可从形声字形夜上海论坛旁的形体上直接看出。“六书”理论对汉字变化规律和构成的阐释,有力地说明了汉字的理据性。汉字的理据性运用对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重大的意义,它可以大大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学生识记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提高我们文言教学的效率。

在实际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汉字的特点,对汉字进行“六书”分类,根据不同分类的特点,结合汉字的发展和历史,揭示汉字的内部理据,将汉字内部结构的理据充分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兴趣。

“六书”理论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应用的一般步骤为:首先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即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的演变过程。展示图片或由教师在黑板上勾画,这是一个直观的过程,学生会很容易理解这个字的意义。再次,根据所展现出的图片,教师再仔细说明其演变成现代汉字的过程,这很容易帮助学生记住现代汉字的字形,并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个汉字会是这样写的。最后,记住该汉字的读音,这样学生便可以很好地理解这个汉字的整个系统——形、音、义的结合体了。

例1,以前在教学荀子的《劝学》后得到的反馈是:很多学生对于文中两句话的默写总是出错。这两句话是“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与“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两句中的“致”和“至”,学生总是屡写屡错。因此在这一次的教授过程中,笔者参考《说文解字》,运用“六书理论”试图将这两字的区别告诉学生。

“至”,象形字。“从一,一犹地,指事,不去而下来。古文从土,上亦象飞下之形。尾上首下。”“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说文》)因此“至”的本义为“到来、到达”。

“致”,形声字,《说文解字》:“[卷五][夊部]:致,送诣也。从夊从至。陟利切。”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送诣也。言部曰。诣,候至也。送诣者,送而必至其処也。”“致”,左边为“至”,右边为“攵(反文旁)”。

“攵”即“攴”。“攴”字象形,《说文解字》:“攵,小击也,即手执竿轻敲。”甲骨文象以手持杖或持鞭击打之形。从“攴”“攵”旁的汉字,本义大多与鞭打、敲打有关。

夜上海论坛 从“至”“致”“攵”三者的甲骨文可以看出,“至”“致”二字的区别就在于“攵”。两者都有“到达”之意。但“致”因多了“攵”,这个“到达”的意思,确切地说是“凭借他人的帮助而到达”。这正与文中“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一句意思吻合。相反,“至”就是指“不借助外物的自然到达。”

许慎将象形字定义为:“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诸拙,日月是也。”象形文字,每个文字就像一幅图画,形象地展现出上古先民们对客观现实世界事物的认识。根据象形字这样的特点,教师在文言文的教学活动中,可以运用图画进行教学。图画直观而形象地展示了汉字所要表达的意思,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告诉他们汉字在演变过程中,沉淀着中华上古先民的智慧,让学生对中华文化更感兴趣。

例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中“就”为何有“接近、靠近”之意?

夜上海论坛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就,就高也。从京从尤。尤,异于凡也。”桂馥注:“此言人就高以居也。”孔广居注:“京,高丘也。古时洪水横流,故高丘之异于凡者人就之。”因此,“就”的本义为“到高处去住”。后来词义又引申为“靠近(高处);走进;趋向(高处)”,再引申为“担任”(如:就职、就事)、“完成”,即“已到达高处”。而后来的这几个引申义都是从本义出发,意义上都是有联系的。

例3,“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中“疾”的词义形成过程。

甲骨文= ,像一个人在战场上被箭所射中。《说文》:“疾,病也。从疒矢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矢能伤人,矢之去甚速,故从矢会意。” 因此,“疾”的本义为“中箭受伤,卧床休养”。又因“从矢会意,矢之去甚速”,因此,“疾”又有“快,速”之义,联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该语境,“快,速”之义又引申为“(声音)洪亮”。

后来“中箭受伤”这一本义引申为形容词“疼痛的”之义(如:痛心疾首)、动词“厌恶、憎恨”之义(如:疾恶如仇)等。

例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绝”的词义形成过程。

《说文解字》:“绝,断丝也。从糸,从刀,从卩。,古文绝。象不连体,绝二丝。”因此,“绝”本义为“将丝线切断”,引申为“断,断绝”“停止、消失”之义。两山断绝,如何到达?那么只有“横渡”了。因此,“绝”又引申为动词“横渡”之义。

三、对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建议

夜上海论坛 在中学教学中,文言文教学有着较高的认识功能,它是广大中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起点。它使学生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与两千年前的大师直接对话,了解并深刻地认识我们的祖先,懂得我们的历史,从而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利用“六书”理论进行文言文教学,这是一件值得推广与普及的文言字词教学方法。汉字的形体结构很有奥妙,通过对汉字形体的分析,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由形而义的过程,又是有道理可言的。因此,学会用此知识进行文言文的学习,便可以形成师生之间语文文言文教与学的快乐气氛,以此来代替机械地死记文言词义的方法。

当然,教师也不能简单生硬地套用传统“六书”理论。一味地理论解释或许会让学生陷入新的枯燥中去,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时,不妨采用一些能激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解说象形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图示教学法、联想教学法。图式教学是一种直观的图片呈现,它能将字形、字形演变过程以及中国祖先的造字意图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而联想教学法则是一种在图式教学基础之上的适应学生年龄层次的教学方法。它需要学生展开想象与联想,寻找各个义项之间的联系点,从而更好地记忆、理解词义。

总而言之,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瑰宝,它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如何让学生从中汲取更多的营养,或许汉字造字法可成为一渠活水,让高中文言文教学课堂真正“活泛”起来!

参考文献:

[1]杨自俭.字本位理论与应用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

第2篇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字词学习 方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113-01

夜上海论坛 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语文?平时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的叫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和在一起说,就叫语文。”新时期语文学习实践中,受到网络媒体的影响,规范的字词学习渐渐淡出课堂,如果任凭网络媒体肆掠,后果不堪设想。笔者认为应该紧紧贴合高中新课标的要求,进一步从语言的认知规律中,探索新的领域,着力提高字词教学的质量。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高中语文字词学习的看法:

1 在字词学习中渗透人文观照,从我们的传统文化自身出发,寻求字词学习的高质量

新课标指出语文学科的特点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字词教学不禁不容忽视,也同样需要渗透人文观照,特别是着眼于汉语言文字自身的特点的剖析,在正确理解传统文化中正确掌握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在字词学习中,早就有人研究集中学习,如同声旁归纳集中学习(争、挣、睁、诤、铮、筝等)这主要着眼于汉字特点,我们汉字中80%左右的形声字,从形声字的声旁形旁特点分析,可以降低识字的难度。但如果在此基础上遵循民族文化自身特点,掌握字词就会更加准确而便捷。如很多同学易把“安详”的 “详”与“吉祥”的 “祥”混淆,如果从汉字的文化特点分析,就可以很容易地把这两个字区别开来。

夜上海论坛 因此,从中国的文化着手,渗透人文观照,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使看似枯燥的字词学习充满生机,更能让我们在接受祖国文化的熏陶中,准确地掌握字词,从而达到快捷、有效提高字词学习效果。

夜上海论坛 2 在遵循语言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倡导合作学习

字词学习属于语言基础学习,当然要遵循语言自身的的规律。我们的汉字从早期的图画文字发展而来,逐渐形成以 “六书”为造字法与用字法的成熟文字。它属于世界几种文字形式(表音、表义、既表音又表义)中的表义文字。针对这一特点,高中在字词学习中开掘合作探究空间,即学生在对认知理解的基础上,以积极探究合作的方式有效地掌握字词。

首先要从探究字词的本义入手,可以通过字义掌握字形,也可以通过字形探究字义。

现代汉语中的许多字词的意义与用法是从这些词的本义演化或引申而来的,探究这些字词的本义往往易于区别形近字词。如“今宵”中的“宵”与 “云霄” 中的“霄”两个词易混,如果引导学生去思考,“云”原来没有简化时为“”与高空的自然气候有关,以“雨”作形旁来表义,那么“直上云霄”就不会用错了;再如“脱颖而出”这个词中的“颖”学生常会与“颍”字相混,如果深入探究下云,这个字是个形声字,从禾顷声,表义为禾。《

在字词学习中体现探究性,探究偏旁来历

夜上海论坛 在运用中学生易把“病入膏肓”的“肓”字写成“盲”,而“肓”的形旁为“月”(肉),这里与人的身体部位有关,而“盲”形旁为“目”,与眼睛有关,而深入探究下去,中医认为,膏指人的心脏尖部脂肪,肓指膈膜与心脏之间部位,而这两个部位正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这样,既可以区别字形,又可理解意思。还有“混账”的“账”易写成“帐”,如果探究偏旁就分辨了。人类社会早期用贝壳作为货币使用,是财物的象征,因此用“账”。像“财、赃、购、贮、赋、债(原来为责)等。再如“名列前茅”这个词中的“茅”,学生易写成“矛”。如果引导学生探索来历,就会认识清楚,古代行军中士兵手拿茅草,谁第一个到达目的地,举起茅草,以示第一,这样就不会忘却了。

夜上海论坛 还有像“忄”与人的心理有关,“寸”与动作有关,“目”与眼睛有关。

因此,通过深入探究,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字词。

3 以灵活的方式着手字词学习,事半功倍

字词学习如果以纯笔画、字音的记忆模仿,显得枯燥而不易掌握,且是不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我们要把字词学习形象化,达到长久学习的效果。

如许多同学用“急躁”这个词时,易错作“急燥”,如果形象化去理解,就容易轻松中记住这个词。设想人们在急躁中人们易跺脚,而干了才要到起火的程度,就不会混用了。再比如,在区别“火中取栗”这个词时,学生易写作“粟”,这是一个成语故事,如果让学生设想:把粟放在火中后,取出来的只能是爆米花了。而“膏粱子弟”的“膏梁”有些学生不易理解。膏是肥肉,粱是细米,让学生认识古代吃肥肉、细米是富裕之家,与今天有钱人家吃瘦肉相反。以灵活方式在愉悦中学习,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夜上海论坛 当然,高中语文字词学习,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的有效性还是不容忽视的,许多时候运用它们又是必要的。用以记住形声字的同根词常常很有效,如“分”的读音为前鼻音,氛、份、芬、等都是前鼻音,“主”是(卷舌),住、柱、拄等都是卷舌,而分散学习也可以区别一些特殊情况等。

第3篇

夜上海论坛 1 “言”于律己,提高素质;言传身教,以准示生。

夜上海论坛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彰显更多源自口头语言的表达,因为课程的生动与否,学生课堂知识吸收的多少都和老师的讲课水平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我力求上好没一节课,准确与学生交流,把握好课堂语言,带给学生正确的语言知识。有时个别字把握不太准确,我总是翻阅字典查正读音,而我把握不准的字音也恰恰是学生知识的盲点。在通过各种形式反复训练,强化记忆,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为此,专门在课前五分钟开展揭短PK活动,通过互相指摘错字别字、方言土语,强化学生对规范语言的识别。

2 深入精髓,巧记准授;有规可循,彰显能力。

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来说,尤其是高三的语文老师,面临着更现实的问题,针对每年的考试大纲: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形,这一要求,可以推究命题点聚焦于常用和应用,着眼于认读和写作。为了提高在高考中答题的命中率,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想象联想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我在教学中总结了一些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常用规范字识记和正确运用的方式方法。

夜上海论坛 2.1 知己知彼分析错误原因。

夜上海论坛 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总结了如下三条常见错误,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拿来和学生一起共勉。

2.1.1 音同致误,学会以义辨形。这里面又分成2类,其中一类是混淆含义,张冠李戴。比如松弛和驰骋中的两个不同的驰字。神采和色彩中的两个彩字;另一类是误记误写,生造词语。例如一筹莫展很多学生写成一愁莫展;渐入佳境写成渐入加境。导致一字之差贻笑大方。

2.1.2 形近致误,学会以音辨形。这里面也归纳为2类,其一单纯形似造成误写。例如徒和徙,肆与肄,盲与肓等。第2类是偏旁相似造成误写。如“阻”与“狙”,“滔”与“谄”,“扛”与“杠”等。

2.1.3 义近致误,音同义近看语境定搭配。语体色彩不同,一般指书面语和口语,如成语中“宁缺毋滥”和“毋庸置疑”不能用“勿”,“弱不禁风”中不能用“经”。在成语固定形式中,“长吁短叹”中“吁”与“仰天而嘘”的“嘘”都是叹气的意思,但不能互用。

2.2 运筹帷幄辨析字形技巧。

夜上海论坛 这一章节总的指导原则是以义为纲,据义辨形。具体方法有如下几条。

2.2.1 看字义字形:辨别错别字的技巧主要是“以意辨形”根据偏旁来辨别正误。比如辽阔和寥廓,不胫而走独辟蹊径和泾渭分明里的几个同音字。辐射和幅度等等。

2.2.2积累固定搭配:如破釜(斧)沉舟 ,开门揖(缉)盗,再接再厉(励)等等。

2.2.3 分清特殊语境:有时候一个词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还要看词所在的句子给出的语境。如厉害和利害得失,变换与变幻莫测。启示与招聘启事等。

2.2.4 注意特殊用法:如含有比喻意义的川(穿)流不息,水龙(笼)头;拟人手法的挖墙脚(角)不胫(径)而走等。

2.3 招兵买马积累识记方法。

这一章节里我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了四条方法。

夜上海论坛 2.3.1 对比记忆法:对比意思偏旁甚至感彩。如融洽和恰当,发轫和柔韧,门可罗雀和声名鹊起等。

夜上海论坛 2.3.2 联想推测法:如投奔和走投无路,坐镇坐落坐标,人才荟萃和出类拔萃(粹)等。

夜上海论坛 2.3.3辐射织网法:如自诩——栩栩如生——雁翎队;裨益——裨将——婢女——髀肉复生;日暮穷途——帷幕——坟墓——羡慕——募捐等

夜上海论坛 2.3.4留心生活法:如旋律——频率,学籍——籍贯,捡破烂——挑肥拣瘦——披沙拣金等。

通过这些方法的探究和运用,在学生复习备考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这些风趣的方法更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了识字教学效率。

夜上海论坛 3 练好基功,影响学生;沟通大众,服务社会。

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他的一笔好字可以带给学生更多的教益。因为教师是学生的崇拜者,也是学生的模仿者。

教师的一笔一画,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不但在授课上要生动精彩,而在黑板上演示的时候更要潇洒自如,在作业本试卷上写批语的时候给学生赏心悦目的感觉,叫学生佩服信服并更好得师生互动和谐默契。因此老师必须练好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