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中语文教学要求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正确看待学生差异性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研究教学对象,针对语文教学目标要求和高中生实际能力状况设计周密科学的教学方案,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教师首先要正确看待学生的语文学习差异性,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学生两级分化现象日益明显,教师既然无法在短期内迅速扭转这一状况,就应该在教学中区别对待,对学生设置不同的目标要求,从而为学生提供量体裁衣的教学活动。
夜上海论坛 二、立足实际扎实有效组织开展高中语文教学工作
夜上海论坛 在阶梯性要求背景下,教师要紧扣五个方面扎实有效开展语文教学。
1、目标设定体现阶梯性。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的方向引领,设置正确的目标可以让语文教学少走弯路、直达目的。目标设定要体现阶梯性,根据学生语文学习实际状况,可以细化为三到四个阶梯,分别对应不同基础能力的学生。设置阶梯性目标可以让班级每一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都能够寻找到对应的目标,这对于缓解学生语文学习消极情感具有重要意义,当学生看到学习目标和自己的能力较为接近时,可以提高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情感。
2、教学组织体现阶梯性。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不同教学流程、环节都要体现阶梯性教学要求。例如在教学提问环节,教师不能仅仅提问班级的优秀生,也要提问中等生和学困生。针对不同对象所涉及的提问内容和提问难度要体现差异,尤其是为了照顾到班级语文学困生的情绪,要适当设计一些难度较低的内容对他们进行提问,通过兼顾全体的方式让更多学生融入到语文学习互动中来,这是增强语文学习有效性的重要抓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小组分析研究对学生进行有效组织,设置的探究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每一个小组既要有优秀生也要有学困生,使整个语文课堂更加和谐,设计的思考题中也有一些难度较低的内容,便于学困生在小组中也有参与的机会。
3、能力要求体现阶梯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着眼于知识点传授,还要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构思能力、表达能力乃至书写能力等等,大部分能力要求与学生的差异性要形成对应关系。例如在背诵方面,中等以上学生要对照背诵内容不折不扣地完成,而学困生则可以删减一些内容,或是择其精华要求学生背诵,减少背诵的量。在背诵准确率方面也可以适当降低,使能力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状况保持吻合,通过这种阶梯性的能力要求,提高教学工作与学生实际的吻合程度,这对于促进学生最大化发展具有明显帮助。
4、检测考试体现阶梯性。高中阶段检测的频率较高,如果完全按照一种标准进行检测考试,学习活动就会演变为优秀生的天堂、学困生的地狱,一次次的低分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久而久之甚至产生消极情感。因此,教师在检测考试环节要体现出阶梯性,重点针对班级一定层面以下的学生单独设置检测内容,侧重于基础性知识,降低能力要求,在计分标准上也要单独设置,这样班级的学生所接受的检测与自身能力基础相一致,可以较好地体现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和自尊心的保护,这也是语文教学中提高教学成效的有力抓手。
夜上海论坛 5、评价总结体现阶梯性。定期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和学生进行谈心交流,这也是做好语文教学工作有效辅助手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总结时要体现阶梯性原则,对优秀生要多表扬其成绩,对中等以下学生要多肯定其进步或情感态度方面的转变,要立足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表扬激励,让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都能够展示在大家面前。通过教师的总结评定,学生之间要形成正确的认识,避免以分数论英雄这样的片面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积极程度。
三、高中语文阶梯性教学实施注意点
夜上海论坛 一、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具备的条件
夜上海论坛 我们在接受任何新鲜事物时都会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对新课程改革的接受也不例外,但随着教育教学问题的突出,教育矛盾的升级,新课程的改革又是迫在眉睫的一项工作,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尽快掌握和立即实施,这就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荷和教学压力,因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们要改变已经习以为常的教学模式,探索新课程改革后的新模式,并且要面对学生家长和同事的质疑。毫无疑问,多数家长的观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他们只关注考试成绩,对新课程改革缺乏应有的认识,就别惶论对新课程改革的信心了。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思想严重地制约着新课程改革的进度。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侧重于知识传授的倾向,要将学生的健全人格、综合素质作为新课程教学的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反映的社会生活是个大千世界,涉及各种领域,重视各种观念的交叉与共存,语文与思想道德、社会生活、历史文化以及自然科学等有密切的关系。这些都要求语文教师要具备全面、开放的知识结构。提高独立钻研教材的能力。一些教师凭借教学参考书去教课,教死书。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教活的知识,培养活的能力,教师必须提高独立钻研的能力。高中语文教师要能抓住高中语文教材中作品的立意,分析文章结构,分析人物形象,找出语言特点、艺术特色等。而一般教师会局限于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即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自主性学习,认为只要有对话和提问就是最新的教学方法。其实新课程强调的是学生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灵活地选择探索、接受、体验或者模仿等多种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辨证地看待语文学习方式的改善,不能因循守旧,一劳永逸地安于现状。
夜上海论坛 二、高中语文教学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夜上海论坛 1.要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下功夫
学生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接受教育,基本上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不敢越雷池一步,被动的接受知识已经形成了习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尚未提上议事日程,自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高,这已经是一个普遍的问题。高中生在经过小学、初中阶段的学习下,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语文学习基础、独立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将学生引入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之中。自学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学生把知识内化的重要途径。自主学习能力关系着学生能否在学习的道路顺利前行。因此,学生应在课堂听课基础上,全面系统的认真阅读课本,并利用包括多媒体在内的各种资源获得相关的辅导资料。在课堂上,语文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设计探究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开展学习活动,自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组间巡视,对后进生开展辅导,对其他学生进行思维方式上的点拨、启发、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按照正确的方向发展,用自己的思维获取知识,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系统认知,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夜上海论坛 2.在学生语文学习方法上教师要重视指导工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了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能力、情感的生成,使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课前预习,让学生对需要学习的内容提前介入,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语文教材中的各类注释,研究课前提示、课后习题,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情感,感受语言特色。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会思考,依据学习要求及提示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展阅读,课文中有答案的要划出来,养成作批注,做笔记的习惯,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活学活用,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3.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个人能力等都有差别。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存在的学习基础与认知能力上的差异,采取因人而异、因需而导、因材施教等有效教学措施,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教学中开展分层施教,使全体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发展、提高。教师在备课时就要统筹考虑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在课堂提问设计上既要有拓展性较强的问题,也要有难度一般、基础性的问题,既要考虑优等生的认知能力,也要兼顾后进生的学习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实际,尽量兼顾更多的学生,在开展分组探究时注重优秀、中等、一般合理的搭配,课堂提问时向优秀生提问一些难度较大的思考题,并要求他们讲述自己的思考过程,供其他学生借鉴。对于优秀生,可以在课堂作业以外专门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练习,防止他们在学习中出现“吃不饱”的现象,学困生则注重基础知识训练。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因生夯实语文基础,注重课本知识理解与语言文字的基本运用,对中等以上学生强调灵活运用与深入理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4.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互动精神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课改教改的不断深入,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电教媒体,在声、影、形等方面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的优势,活化了教育方法,优化了教学结构,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现代化多媒体的介入课堂,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一个人唱戏,学生被动听课的局面,将一种全新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理念带进课堂,这种教学方法势必会给课堂教学带来革命性的影响。教师应该重视课堂的这种互动,开展课堂讨论,积极启发学生思考、分析、讨论,以便在互动中解决教学问题,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去。
1.为往圣继绝学,从自己做起,从扎根的教育抓起。
语文教师肩负着继承弘扬发展传统优秀文化的艰巨使命。宋学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投身教育事业,理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从自我的修身做起,学习儒家经典,力行学做谦谦君子,从儒家的根“孝悌”做起,从《弟子规》做起。近年来,老师越来越难当,学生在家里对父母不恭敬,来了学校对课本、对圣贤、对老师缺少恭敬。《弟子规》成为中小学生的必读书,从孝敬父母抓起,有助于良好学风与做人态度的培养。相信一个孩子有了孝心,时时处处想到让父母放心、宽慰,这个孩子就将不让人担心了。学习《弟子规》,不是喊口号,而是要抓落实。我利用课前二到五分钟时间与学生共同学习《弟子规》,适当讲解并穿插古今小故事,得益最大的是自己,大多数孩子都能有所觉悟,可喜的是个别孩子学习态度有明显的好转。
2.央视《百家讲坛》可以成为教材最好的补充与注本。
央视《百家讲坛》一贯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栏目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达到普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鲍鹏山的《孔子是怎样炼成的》、曾仕强的《易经的奥秘》和《胡雪岩的启示》、于丹的《论语心得》和《庄子的智慧》、吕立新的《水墨齐白石》、钱文忠的《三字经》等,都是我课堂教学最好的补充。比如讲《逍遥游》、《愚溪诗序》关于天人合一的理论时,就可以引用曾仕强教授《易经的奥秘》中对“亦一亦二”的解释。
夜上海论坛 3.关于作文教学。
夜上海论坛 3.1我对学生耳提面命,审题,如果没有把握做到出奇制胜,就老老实实按常规思路去考虑,掌握各类文体的基本要求和各种题型的操作要领,注意结构安排,要自圆其说,语言要得体,表意要明确。如果能较恰当地用上一些成语、诗文名句或古今中外名人名言什么的,就会使你的文章大为增色。
3.2我开诚布公地告诉学生,作文得分常常会受到阅卷老师当时的情绪和心境的影响,因此,除了不能跟命题者叫劲之外,如何博取阅卷人的欢心就成了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比如,字迹清楚、卷面整洁、语句通顺、结构合理,自然会让阅卷老师感到心情舒畅。
3.3我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跟学生说,写记叙文也好,写议论文也好,你心里究竟怎么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写出来要像真的一样,哪怕懵住阅卷老师一会儿也行。事实上,你心虚气短,你腹中空空,你自己都觉得不知所云,但写作文那会儿,一定要表现得煞有介事、理直气壮、情真意切等。
4.关于阅读教学。
夜上海论坛 4.1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铸魂”。
语文学科是滋养人文精神的沃野。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人文资源,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具体地讲,就是语文教学要坚持用课文中饱含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提高人生境界,净化心灵,塑造健全人格。为此,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不断融入人文精神,使学生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展现“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情,树立“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信念,获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感悟,确立“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愁苦而终穷”的高尚人格……在语文课堂中要融入“人文味”,只有让学生充分阅读才能使语文课堂成为铸造学生灵魂的主要手段。
4.2注入“人情味”,让语文教学“育情”。
夜上海论坛 语文课堂上,教师注入“人情味”,引导学生与优秀的文化接触,与古今中外的高贵灵魂对话,充分挖掘和发掘教材(课文)的情愫,让学生始终涌动情感的生命源泉,培育热爱祖国、关爱社会、眷念故土、珍爱青春、感恩亲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感,不仅可以实现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还可以实现教育的育人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背影》中感受父子深情,从《我与地坛》中体会母子情深,从《边城》中认识祖孙、兄弟之情,从《我愿意是急流》中领悟无私恋情,从《雨霖铃》中体悟“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离情别绪,从《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悟拳拳赤子之情……的确,语文教学确实是情意绵绵,怎一个情字了得。要想使语文课堂“育情”,只有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才能达到。
夜上海论坛 5.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语文教学应该注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的个性倾向渐渐明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的差异逐渐增大。高中语文教学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的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个性化选择,努力满足其学习要求,支持其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学生对于应用性目标、审美性目标、探究性目标可能各有侧重,教师应该指导他们通过适当的选修课实现自己的目标。
6.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