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景观设计问题范文

景观设计问题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景观设计问题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景观设计问题

第1篇

关键字:建筑设计景观设计 融合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环境,尤其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都离不开的建筑外部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整天面对钢筋水泥的城市居民对这样的生活早已厌倦,他们渴望得到的是大自然的绿色。然而,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使他们这样的愿望遥不可及。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商针对客户回归自然的这一心理,开始加强对建筑外部环境的宣传,实现建筑与景观的统一。显而易见,当代人在选择住房时不仅关注建筑的结构和功能,更加关注所处社区的环境,人们渴望得到的是建筑与景观的融合体。

夜上海论坛 一、建筑设计中的景观设计

夜上海论坛 (一)景观设计可对建筑设计做出人文艺术的表达

夜上海论坛 景观设计中配置的一些元素体现地域特点与民族文化,它并不是照抄照搬其他的设计,而是配合当地建筑的设计风格,共同表达出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或社会历史。例如我们看过许多我国的江南水乡景观,那里有许多南方水乡的身影和抽象的元素符号,这种设计具有一种特殊空间延伸的人文艺术,具有一种很强的生命力,给人一种愉悦感和舒适感。

夜上海论坛 建筑完善景观环境的积极策略。

夜上海论坛 (二)细部设计与景观的协调手法。

细部设计是从整体出发,对细部进行精加工的过程。细部是整体的一部分,而且是需要特殊考虑的一部分。建筑细部设计应符合建筑的整体意向,体现整体风格,使各个细部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为整体服务。以景观意识来看建筑的细部设计,目的在于将细部与人的尺度紧密联系。好的建筑设计,从宏观到微观,从大尺度的意象整合到小尺度的细部呼应,每个级别都体现着设计师的精细考量。如果建筑与景观的细部协调地组织在一起,共同处于一种稳定的有机系统中,那么就可称为完整的作品。

(三)建筑存在于环境之中,相对成为环境中的主角,它决定了环境的表情、控制着景观中的重音。建筑应从被动地单方面追求环境和谐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以积极的策略向环境延伸,寻找与景观的结合点。

夜上海论坛 ( 1) 建筑先入式的整体设计导则。当代建筑师有责任在深入建筑单体设计的同时,对整体的建筑环境提出设计导则。摒弃个人的、极端的单体形态的创作模式,分析基址环境 周边环境 视域环境等因素,并且提出系统的设计导则。导则内容应该包括具体的风格、主色调、环境铺装景观设施等设计建议,在建筑的生命周期内产生辐射式、制约式的影响,并确保建筑与环境的统一联系。

( 2) 建筑后入式的改造与实施原则。在既有环境中嵌入新建或改建项目的实践中提出改造与实施的原则,可将变被动地适应环境转变为主动地调整建筑与环境问的关系。新建或改建单体的加入,势必对环境产生影响,如同景观的“缝合”理论,因此我们应该寻找适合的元素并进行适度调整以保证建筑与环境的整体意向。

夜上海论坛 二、景观设计中的建筑设计

夜上海论坛 (一)运用建筑理念挖掘景观设计深度。

我国景观设计的实践还处于初步阶段,学科发展不够系统完善,理念还停留在表层美化的层面。设计水准良莠不齐,盲目抄袭现象严重。以建筑的理念对待景观设计问题夜上海论坛,或许可以成为目前阶段可取的方式,它使得景观设计不再是花花草草的粉饰、平面化的硬地延伸、对漏洞的简单的遮盖,而是用建筑分析、决策、设计的方法来造就景观美学。运用建筑的思维创造出每个层面不同的功能,以科学的方式将广场与周围的建筑、公共设施结合成为系统化的环境。

(二)以建筑手段实现造景创意。

在景观创造的过程中,复杂性与技术性往往制约着造景创意,现代城市中视觉景致的实现同样依靠建筑的支撑以及技术的辅助。

( 1) 以建筑技术拓展景观空间。景观的畅想空间似乎大于建筑。但同样会面对如何实现的问题。与传统植物造景的风景意象不同,现代的城市景观更关注用技术来表现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因此,技术手段成为景观实现的关键。伦敦西部帕丁顿地区的卷曲步行桥,在技术的支撑下成为可动的景观。桥体是而是收起的圆,时而是打开的弧,时而是放下的直线跨越水面,让人们领略了技术的魅力。现代技术手段拓展了景观的想象空间,为景观创作带来意想不到的创意。

( 2) 用建筑的思维解决景观限制的问题。城市中的建筑与景观往往要面对许多制约,包括场地的限制、经济的限制,在设计过程中,采用建筑的思维方式可以解决很多限制性问题,比如城市中的夹缝地带,无法实现模式化的城市造景: 或不具备植物条件,或无法实现硬地,但又存在功能性的要求的空间中,可以借鉴建筑思维中分析研究的方法,选择最经济适用的原则,来解决景观设计中的限制性问题与复杂棘手的难题。比如,在城市建筑高密度的狭窄区域,以彩色喷涂地面的方式划分出进出的道路以及人行与车行的路线,既满足了道路的功能要求,同时也为高层居民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对象。这种用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也是源于建筑思维。

三、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统一

(一)建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紧密结合

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密不可分。景观设计是进行微观的景观空间设计,而建筑设计是进行具体的建筑单体设计,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三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任何一个步骤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建筑的整体效果,必须使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相统一,利用建筑赋予景观内涵及思想,使精神文化得到淋漓尽致地表达。

(二)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要具有科学性

夜上海论坛 科学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人们更加重视其可持续性和生态性,因而在进行建筑和景观设计时必须尊重景观的地域性,尊重当地的自然文化遗产及格局,最大程度的顺应自然,尽量依照生态原则进行设计。在设计材料的选择上,要尽量利用当地可再生的自然元素和材料,保留当地自然及文化遗产,发挥其实用及审美功能;体现建筑和景观设计的和谐之美,避免一味地最求富丽堂皇的效果,实现建筑和景观设计的科学性。

(三) 建筑和景观设计应具有“以人文本”的设计理念

夜上海论坛 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体现尊重自然发展规律与尊重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致性。在建筑和景观设计时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要保护好大自然环境,这样才能给人类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在建筑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是要求建筑成果能在更深层次地体现对人充分关怀,使作品发挥更大的价值。

结束语

夜上海论坛 总之,没有成功的建筑设计,再好的景观设计也是一个没有实用性空壳,而没有与之融合的景观设计,再好的建筑设计也不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所以寻找各种途径,达到两者的完美融合则是当今乃至以后的一个目标。而且随着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景观设计,都需要舒适、环保、实用美观,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都有其各自特点,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使得建筑景观以更好的姿态展现给世人。这不仅是设计师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也是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求。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王婕,胡东海. 建筑景观设计浅谈[A].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7

[2]华晓宁. 建筑与景观的形态整合新的策略. 东南大学学报. 2005( 7)

第2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景观设计;融合

一、前言

夜上海论坛 在整体建筑设计进行过程中应该辩证的看待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融合问题,只注重建筑设计而忽略周围的景观设计,就会使得建筑只具有本身的使用功能,而缺乏实际的观赏性,如果出现了过分注重周围的景观设计,而忽略了建筑设计本身的现象,这样的建筑设计就已经失去了其本身的使用功能。这样在实际建筑设计中就要求设计人员要具有坚持景观的意识,让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做到很好的融合,既兼顾了建筑设计,又可以使景观设计融合在其中,从而设计出实用又具有观赏性的建筑。

二、二者相融合的现状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在城市规划设计上设计形式过于单一,格局也很单调,大部分格局形式呈现条形排列方式,而且朝同一方向的行列式,这样的住宅构建模式大都采取一梯两户、或多户的结构,虽然这种单元结构可以使居民拥有安静的生活氛围,但是这种设计结构具有高度的秩序性,实际上的构图又缺乏多样的变化,给人的印象虽然简洁整齐,但是过于单调有,没有新鲜感。没有让人值得欣赏回味的地方,小区里的绿化形式大多是以乔木植物的栽种作为堆积植物的设计形式,从而使建筑外部环境营造景观设计有一定的困难,而外部环境的设计又被局限到了经济方面的使用水平上,没有给居民精神上带来美的享受,忽略了建筑设计要以人文本。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进一步提升,针对这一现象,居民建筑设计也提出了人――建筑――环境的观点,使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人们的心里环境和生态环境可以相互融合。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城市建筑环境有意识的在进行改变,人们在对于居住环境和精神上的追求时,景观设计必将成为人们越来越重视的方面。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口增长过快,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融合发展必将受到限制。现阶段我国的建筑景观设计还处在初级阶段,设计方案主要从视觉、绿化、活动空间三方面进行设计。从前的建筑设计只注重了实际使用功能,却忽略了与周围自然结合,在设计中融入自然部分,使居住建筑中体现自然景观的美。所以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融合要根据实际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具体体情况因地制宜,突出自然景观的美,并且还要兼顾当地特色的建筑景观。

三、建筑与景观设计的具体方法

夜上海论坛 在对建筑设计的主体设计之前,就应该周围环境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是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进行有机的融合入,运用科学的手法控制景观的形成,用建筑理念加深景观设计的深度,用建筑手段完美的实现景观的创新设计。关于城市建筑的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例如,单体建筑界限分明化、外延化、设计形态抽象化、立体化等,我们对其方法进行具体分析。

夜上海论坛 (一)单体建筑界限分明化、外延化

在居住小区中单体结构建筑高度密集,对于景观的设计,在增加活动范围区域后,不能再种植大面积的草坪,可以适当的修建一些花坛,然后栽种各种花卉,虽然同样是环境绿化,却可以看到不同的效果,单体结构的建筑也可以延伸一部分到周围的环境中,设计开放式的室内空间,与外部环境相融合,让建筑成为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让建筑融合到外部环境中,但是要做到外部环境和建筑的界限要分明,使建筑和景观设计相互交融而不乏味。

(二)设计形态抽象化、立体化

实际的景观设计不能脱离周围的自然环境,实际结合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的相融合的整体设计,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搭配立体抽象的线条,跟自然线条的美相比较起到对比鲜明又显得不单调,城市的建筑规划需要建筑与景观设计相融合,运用巧妙的手段使自然环境有整体的建筑和景观设计相融合,给建筑使用者带来精神与物质的双重享受,又可以形成良好的景观层次,让建筑与景观相融合,提高建筑和景观设计层次感和观赏的艺术性。

夜上海论坛 四、建筑景观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夜上海论坛 现如今,让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在提倡环保、提倡绿色生活的今天,城市建筑景观化也会成为今后城市建筑的发展趋势。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

现代建筑设计在满足于人们的基本使用功能的同时,越来越驻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生活质量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提高、给实际工作带来便捷,但是这种想象的背后带来的是人们的冷漠,人们很少会出现邻居碰面时的寒暄,少了原本应该有的热情,社会发展脚步的加快,会使人们和自然和周围环境发生隔离。所以城市居住建筑的设计就应该尽量贴近以人为本,让人们与社会与自然环境相连,建筑的设计的布局要和人文景观相融合,始终让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实际设计中

(二)让居住的建筑景观具有共享功能

小区的景观环境,使在此居住的居民能够拥有共同享受和使用的权利,在对其进行规划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原来就有的自然环境,对其原有的自然环境加以改造,把它改建成人工的景观环境,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中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设计出让全体居民能共同享受到的公共场所,让居民们能更好的进行交流和娱乐。

(三)建筑景观向可持续性发展方向迈进

当今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建筑景观设计的实质就是给居民的生活环境更加的良好健康,所以建筑景观设计要做好通风,提供良好的日照等最基本的要求时,还要尽可能的减小建筑区域内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建筑景观设计时尽可能避免破坏环境,使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融合,根据人性化、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来进行对建筑景观的设计工作。

夜上海论坛 五、结论

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融合可以有效的提升建筑的的观赏性,与建筑设计不同的是景观设计是随着建筑的施工完成而逐渐完善的,在整体设计过程中只有将二者有意识的进行融合,才能真正的完成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融合。但是根据我国现状,因为不够重视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融合,所以相对专业的设计人员还是比较稀缺的,这些问题都会造成融合的新理念探索实施的影响。尽可能的做到让城市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相互协调最后达到统一的目的。这些问题值得我们重视,我们要实际的解决这些问题,相信人们以后的生活水平和城市的美化会由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融合来尽行推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温亚利.浅谈城市景观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科技大视野.2010.(12)

夜上海论坛 [2]金俊.试论景观建筑创作中对文学修辞法的运用 [J] .华中建筑.2007.(02)

夜上海论坛 [3]徐德才.孙永平.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J].2008(03)

第3篇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生态

1景观设计的原则

1.1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有机结合

建筑的风格是景观设计风格的基础,景观设计的风格取向必须考虑建筑的特色。建筑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和景观,景观设计应崇尚艺术效果。应在整体规划设计上,对中式传统住宅形式进行现代手法的演绎,展现了项目对实现人文自然的现代中式居住观的追求和探索,整个项目给人一种古朴典雅而又不失现代的亲和感。

1.2强化中心、创造层次感和围合感

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应着重于强化中心景观,层次感是对环境设计好坏的重要标准,景观设计应提供私密空间,并且各层次之间应有平缓的过渡,应努力营造一个“围而不闭,疏而不透”的空间氛围,对塑造应与空间性质的不同而细致地变化。

夜上海论坛 1.3 体现地方特色,因地制宜的原则

夜上海论坛 园林景观的设计,一定要符合地方特点,因为景观是供当地人们休息娱乐的场所,所以要充分的体现地方特色,我国地大物博,各地的人文景观和环境差异较为明显,所以对于园林景观设计来讲,要突出地方的环境特征和自然景色。对于园林景观的设计不仅在注重地方特色,还要充分的利用景观地的自然环境,进行加以改进,变成景观的一部分,让自然环境与景观融为一体,这样的景观环境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远,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同时景观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不仅具有创意,还具有独特性。

夜上海论坛 1.4 人性化的设计原则

人性化的设计原则,在外部空间景观设计中,还表现为满足居民的心理需求,为此将外部空间景观环境塑造成具有浓郁居住气息的家园,使居民感到安全、温馨及舒适,产生归属感,被居民所认同。人性化设计原则即想居民之所想,居民之所需。

夜上海论坛 2 景观设计中造景的应用

夜上海论坛 园林构成因素中面积最大的是植物,惟绿色植物,既可与山水自然景观亲和,又可与人工建筑物亲和,并可有效地综合生态环境与景观两方面来隔离过于密集的建筑景观,再就是水景对景观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1 植物造景功能多样化植物材料的应用范围从传统的建筑

物周围种植、假山上种植,发展到行道树、绿篱、广场遮荫、空间分割等;从传统的花台发展到花坛、花境、室内花园、屋顶花园、温室等造景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植物景观和功能。

2.2 注意科学配置耐荫植物现代园林作为人们游憩、休闲活动的场所,以室外活动空间为主,绿地比例要高。配置植物时要做到适地适树。

2.3 注重生态效益和生态景观在自然界中,植物群落所创造的生态效益最高。因此植物造景中遵循自然群落组成、结构进行植物的组合。

夜上海论坛 2.4 现代园林重写实现代园林作为大众的一种公共空间,与传统的诗情画意相比,开阔的树林草地、城市广场、森林公园则更加合乎现代人的口味。

2.5 水体景观与园林植物的配置

夜上海论坛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重视水体景观的布局,与周围的自然景观和谐统一,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美轮美奂的感觉。无论是静态的湖水还是动态的池水,只要能够合理利用,巧妙的设计,都会给整个园林的氛围增色,使园林活起来,处于一种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美境中。人们享受园林景观视觉冲击的同时,也会从其中感受到蕴含在内的文化气息,所以一个成功的水体景观可以表达很多的文化氛围,让人在其中不仅可以有身体的享受,还可以在精神上陶冶情操,达到净化灵魂的作用。

3设计中体现园林景观的意境之美

3.1象征

象征的手法是利用艺术手段布局植物景观,通过人们的联想意识来表现比实际整体形象更广泛、更复杂的内容。象征寓意的植物造景,大都伴随着一定的主题目的而成为整个景点空间的核心。运用现代象征寓意的植物造景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是一切植物景观的核心“意境”所在。

3.2抽象

抽象的手法是对事物特征的精华部分经过提炼、加工,并通过植物景观表达出来的艺术形式。它可以使较为深奥、复杂的事物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易被人们理解。

3.3 隐喻

夜上海论坛 隐喻的设计手法是为了体现自然理想或基地场所的历史与环境,在设计中通过具有认知

夜上海论坛 、感知的植物空间来创造具有一定情感和主题的植物景观。用隐喻手法设计的植物空间大多在视觉上带有文化或地方特色的印迹,具有表述性,易于理解。

夜上海论坛 4 景观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夜上海论坛 4.1 植物作为园林景观最重要的一部分,在对园林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植物的特点及特性,根据当地土壤及生态环境对植物加以选择和利用,并要充分考虑植物生长期内的变化,所以在设计时要注意植物对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不宜对园林植物随意配置。

4.2 天然的地形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与当地的环境的和谐统一。因山势,就水形,景自境出。不应忽视与当地环境的和谐统一,破坏整体的生态环境。

夜上海论坛 4.3 生物多样性出于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是稳定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同时也构成了自然景观。城市景观要有生气就必须建立在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基础上,如果只种植一种植物不利于病虫害的防治。

4.4 城市园林建设的目的是美化人的生活,陶冶人的情操,因此在设计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以人为本。不宜缺乏人文关怀,不顾人的需要。

夜上海论坛 4.5 每一件园林作品都要有其特有的风格及地方特色,要深刻体现该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不宜盲目模仿,照搬照抄,缺乏个性。

5 结语

夜上海论坛 每一个园林景观都具有其不同的场所特征,场所的环境特性、功能要求、资金投入量以及景观设计者本人的创造力等因素决定了该景观的观赏价值。对于设计者来说,园林工作是一个很有潜力和挑战性的职业,它是一种朝阳产业,是给人们创造美的行业。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与设计,将大大推动园林学科的发展,拓展和深化城市园林绿化的外延和内涵,设计之前应深刻了解场所精神并综合各种因素进行创作。

参考文献:

[1]曹峰,刘桂林,王倩.住宅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J].河北林果研究,2013,02.

夜上海论坛 [2]章采烈.中国园林艺术通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3]陈浩信.环境设施设计方案[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