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初中地理基础知识范文

初中地理基础知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地理基础知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初中地理基础知识

第1篇

【关键词】基础知识 归纳 有机结合 知识迁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110

高考地理考查的内容繁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到科学复习,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是每位考生都应该认真思考和研究的。我认为在高三地理复习中,我们一方面应紧紧围绕地理基础知识的复习,通过地理知识的系统整理、归纳,形成完整、科学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按大纲规定的能力要求,通过原理分析、规律总结和解题训练加强能力培养,提高创新意识,不断提高认识水平。本文仅对此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落实基础,突出主干,注意与初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

基础和主干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念、结论。它们分布在教材的各个部分。但总体来看,能够体现地理学科学习功能的、能够形成再生知识的、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部分多为高考复习的重点所在。如:地图、地球运动、大气运动、人类活动、人地关系等。对于基础和主干知识的学习及掌握,不是要死记硬背,而是要深入理解和具体应用。

高考试题往往通过大量引用课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问题角度,从而考查学生的能力。但是无论如何,其考查的落脚点仍然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主干知识。所以我们必须抓住各部分的基础和主干知识,寻找各部分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综合的思维方法,才能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在重点复习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初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

夜上海论坛 初高中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都应该掌握,决不能回避。要正确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区域地理,当涉及到相关初中地理知识时要进行串联复习,并落实到区域图上。只有把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产生的原因、特点,预测它的发展变化趋势。通过这样处理,不仅使初高中地理知识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便于提高综合分析地理知识的能力。由此可见,抓住多角度观察地理事物的空间性质,综合分析地理系统内部与外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运动与转化这些大问题,一方面能使地理知识学习更加透彻、完整,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拓展思考与解答地理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夜上海论坛 二、掌握基本原理,训练解题思路,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夜上海论坛 地理是一门“讲理”的学科,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要注意理解重要的地理原理、规律和观点,训练答题思路,提高答题水平。

夜上海论坛 1.全面思考,综合分析解答问题。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弄清自然地理环境的内涵及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人文地理要素的内涵以及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影响等。对于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注意进行对比分析。可纵向对比分析,如按时间顺序比较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生产、工业布局的影响,也可以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如比较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气候特征、地区分布,比较几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发展条件、主要特征等;可采取列表分析,也可以通过图像来通过设计题目进行对比分析。认清相似问题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明确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掌握概念的实质内容,排除干扰因素,形成正确的认识。

2.要多角度训练,促进知识正迁移。地理学习中有很多图形、图文之间可以不断变化,如太阳高度角可以有旗杆影子、窗户光线、楼房间距、地球经纬网、太阳能热水器、变化曲线坐标图等多种题型;晨昏线问题更是变化多端,侧视图、俯视图、仰视图、局部图等。对于一些可从多角度思考的地理问题,要从整体上把握,注意发散思维的训练。解题中注重加强一因多果、一果多因问题的研究,充分利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训练解题思路,提高应变能力,研究各种可能造成知识负迁移的因素,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3.要联系实际,运用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高考试题的另一大特点是注重联系实际,把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巧妙地与当前热点、焦点问题或区域联系起来,以考核我们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感性材料的认识,理解和掌握许多抽象的、难以耳闻目睹的地理知识和现象。这样不仅使地理学习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了扩展,而且有助于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整体综合素质。

第2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知识竞赛活动设计秦岭―淮河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108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活动教学法,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角色扮演、调查、动手制作等活动,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为例,谈谈知识竞赛活动的设计。

一、活动设计

1.活动背景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应“中国的地理差异”的教学内容,提出了“围绕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开展专题知识竞赛”的“活动建议”。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学生在中国地理总论中《地形》《气候》《河流》《农业》章节中已学习,这为开展活动奠定了知识基础。从能力看,八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读图用图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地理语言表达能力;从年龄特征看,初中生课堂上乐于表现,喜欢合作、竞争。

2.活动目标

(1)运用地图和已学知识,归纳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说明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不同自然地区划分中的地理意义,分析导致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夜上海论坛 (2)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夜上海论坛 (3)通过活动,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合作、竞争意识,增进对地理要素紧密联系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3.活动准备

(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学案,进行知识的自我理解和内化,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并借助互联网、报刊等媒体进行拓展阅读,查漏补缺。

(2)教师将活动试题制作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

(3)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为各小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竞争打下基础),将全班学生分成8个合作学习小组,每组5―6人。各组推选一名工作负责、基础扎实、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进行小组管理。

(4)推荐或自荐主持人一名。

4.活动要求

夜上海论坛 为保证比赛公正、有序开展,培养学生按规则办事的意识,师生共同制定体现集体意志的活动要求:

(1)以组为单位参赛,组内合作,组间竞争。

(2)每道必答题分值100,每组必答一题,经小组讨论后在2分钟内回答完毕;如果回答不出、不完整、错误或延时,由其他小组抢答,给予相应的分数奖励。每道抢答题分值30,如抢答错误,倒扣10分(避免学生不认真审题就盲目答题;对课堂气氛不活跃的班级,为调动学生答题积极性,不实施倒扣分)。

(3)小组中每位成员只有两次答题机会,违者每人次扣10分(避免少数学生唱“独角戏”,鼓励全员参与)。

5.活动试题

根据课标、教学内容、学情,精心设计体现趣味性、知识性、生活性、创新性的竞赛试题。

必答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运用水平,难易适中,面向全体学生。部分试题如下:

1.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问题。

①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我国1月℃等温线、mm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夜上海论坛 ②从我国温度带的划分看,秦岭―淮河一线大致是带和带的分界线;从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看,秦岭―淮河一线大致是区和区的分界线。

夜上海论坛 ③秦岭―淮河一线大致是我国气候和气候的分界线。

2.读《中国东部地区的农作物分布示意图》,填写表1。

抢答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探究与发展。部分试题如下:

1.下列语句中,描写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景观的是()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意思是说淮河以南的橘子树移栽到淮河以北,会变成小灌木,橘子就变成又小又苦的“枳”。请结合已学地理知识,解释此现象。

3.假如没有秦岭这条高大、绵长的山脉,我国东部的1月0℃等温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可能会向什么方向移动?

在适当的时候,可尝试让学生命题,经教师审阅、修改后使用。

6.活动过程

(1)欣赏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景观图片,进入活动意境。

(2)解读活动要求。

夜上海论坛 (3)组织答题,记录各组得分。注意观察课堂动态,鼓励信心不足和游离于活动之外的学生勇于表现,积极参与;解答疑难问题,不把模棱两可和错误的答案留给学生。

夜上海论坛 (4)构建知识体系。

(5)合计各组总分。

7.活动评价

夜上海论坛 从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方面,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开展自评与互评(认识自身的优点与不足,学会欣赏他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各小组所得分数为参考,评选出本次活动的“优胜小组”,颁发奖品(如小地球仪),将评价结果记入学生“地理学习评价档案袋”中。如时间允许,请学生发表获奖感言。对暂时落后的小组和个人也要通过发现“闪光点”,予以鼓励,使其获取前进的动力(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

夜上海论坛 二、活动感悟

夜上海论坛 1.知识竞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夜上海论坛 将竞争机制引入地理课堂,学生因渴望获胜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比赛中。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情绪状态中,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学生这样说:“地理课最有趣、最紧张、最期盼的就是知识竞赛活动。在这个充分展现自己的舞台中,与同伴合作、竞争,体验着成功的乐趣,增强自信;经历失败的磨炼,获取经验、教训,不断成长。”

夜上海论坛 2.知识竞赛活动能挖掘学生的潜能

赛前,学生认真复习、预习,查找、编辑资料,自主获取知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潜能被挖掘。组内分工合作,组间竞争,增强了学生合作竞争意识和能力。快节奏的竞赛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多个感官,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发展。

第3篇

一、运用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目前教学现状和新课改要求,地理教师应该尝试运用创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学会学习,那么,地理教师如何运用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呢?

(1)改革教学方法,运用创新教法。传统地理教学就是因为单调的形式让地理课堂枯燥乏味,学生难以体验生活中的地理之乐趣。教师通过创新教法,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启发和引导,注意讲究教学方法的启发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激发积极地思维,启发、诱导学生在课堂中主动进行创新性活动。

(2)运用激励机制,培养创新情感。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参与讨论、答问,各小组根据提问和答问的情况记分,进行评比。这种运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情感,锻炼其创新能力十分有效。比赛的内容和形式很广泛,如读图比读懂,画图比准确和创意,提问、答问比创新,思维比敏捷等等。如笔者在讲中国分区地理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时,把学生分成两个大组,分别代表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然后,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各组派代表列举自己所代表的这个区的发展优势,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3)让学生走进自然,走向社会,拓展创新的空间。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条横标:“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深刻地概括了西方的教学思想,他们提倡的教学是“活动课模式”,重视学生直接参与解决问题的实践,培养创新意识。借鉴于此,笔者在实验研究中,加大了学生动手和课外活动的比例,如让学生动手制作地球仪、地形模型,气象观测和星空观察,地理测定等。

二、运用地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教学质量

在“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第一个理念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重要的是要以“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为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组织实施。

夜上海论坛 (1)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地理环境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影响深远,可以说自然地理中的每一个因素都会对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作用,每一种日常生活又会受到多种地理因素的影响。衣着方面。在讲述到气候或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给同学提出生活中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夏天更多的人穿白色衣服,而冬天则有更多的人穿深色衣服?”同学们讨论总结之后,一些头脑反应较快的同学则能举一反三地列举其他一些例子。

行的方面。除了书本上学生掌握的“南船北马”外,针对现在机动车(摩托车、家用车)越来越多的现象,在课堂中,讲到交通规则中的“红灯停,绿灯行”之后,再适时地给学生提出“为什么机动车的尾灯都是红色的?”这个问题,尽管当时只有一部分同学能知道“因为散射的红光最少!”更重要的是在接下来的讨论中,还有的同学能在课堂中举一反三地把“上个世纪围困在极地冰原地区轮船上的船员如何用煤自救走出困境”的故事娓娓道来。

教学中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地理的学习内容,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充分适应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索欲和好奇心,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地理,从中体验学习地理的成功乐趣,增强学好地理的自信心。

夜上海论坛 (2)结合学校教学、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室里贴的一个学期变动几次的作息时间表,其实也是很好的教材,从变动的作息时间表来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等内容。例如,当学校更换作息时间表的时候,我在课堂中问学生:“上个学期18点30分上晚自习,天已暗下来了,而现在为什么19点30分上晚自习,天仍大亮?”身边的事物与书上的知识有意识地联结在一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而且无意中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策略来了解生活中的地理。地理与生产的联系十分密切。农业在地区间、部门间虽然差别很大,但都离不开当地一定的地理环境,而农业类型的选择及农业发展方针与措施的制定,都可以说是对地理知识的运用,使学生体会地理对于生产建设的巨大作用,也是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的具体体现。提倡“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使学生感受到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在他们了解当地农业发展政策时充分认识到生活离不开地理,从而产生学习地理的需要,消除学生对学习地理的畏难情绪。

三、用知识竞赛提高教学质量

夜上海论坛 针对初中学生争强好胜、表现欲望强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开展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赛中学”、“学中赛”,是地理课堂从沉闷走向活跃的简单易用的好形式,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这种做法的优点是:

夜上海论坛 (1)改变了地理学习方式。积极主动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地理学习。知识竞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习,寓教于乐,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热情,学习思维始终处于兴奋和活跃状态,在“我要学”“我爱学”的氛围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愉快地接受知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学习地理的种种乐趣。

夜上海论坛 (2)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为了能使本组在竞赛中获得好成绩,他们课堂上听讲格外认真,唯恐漏掉一个知识点,这有利于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竞赛式教学的优点不仅在于竞赛本身,还在于学生成功的参与,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丰富的课外知识。学生往往在课前就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他们去查阅相关书籍、资料,这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