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初中地理微型课范文

初中地理微型课范文

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地理微型课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初中地理微型课

第1篇

卫星照片是一种遥感资料,是通过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按一定比例缩小了的图像,它能比较准确、客观 、全面反映地表地物的几何形态信息和电磁波辐射信息。

卫星照片的判读方法,概括地说可分三种:常规目视判读、光学增强技术判读(包括多光谱彩色合成和假 彩色密度分割)和电子计算机图像自动识别等。光学增强技术判读和电子计算机图像自动识别,必须利用一些 光学仪器或电子计算机才能进行,一般中学都不具备这些设备。常规目视判读则简单方便,室外和室内都能进 行,用普通的放大镜即可开展工作。

要掌握常规目视判读的方法,必须了解目视判读的标志,国为常规目视判读就是依据这些标志进行的。目 视判读的标志主要有:

1.色调和色彩。地物的光谱特征,通过色调和色彩反映。照片上色调和色彩的差异正是区分各种物体的依 据。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夜上海论坛课本上采用的几幅卫星照片,基本上都属于假彩色合成照片。在假彩色的合成照片 上,一般植物是红色,城市是蓝灰色,水体是蓝色(较深部分是黑色),荒地是灰色,砂地为黄色,均和自然 色彩有明显的区别。在第三册封底的“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是云雨区,白色的 程度越浓,表明云层越厚,这种云区下面往往下雨越大。每天晚上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时采用的卫星云图,就 和第三册封底的卫星云图一样。

夜上海论坛 2.形态标志。进行卫星照片判读时,地物的形态标志常以它的宏观影像、地貌特征、水系特征和组合图案 作为识别基础。

地物的宏观影像:如第三册封面底图“太湖流域卫星照片”上,太湖和太湖以北的长江河段的轮廓;第二 册封面“北纬26°附近尼罗河一段河谷及其周围地面的卫星照片”上,尼罗河河谷的形状;第四册封面“北京 市地区的卫星照片”上,北京市区轮廓和长城位置,卫星照片上都有良好的显示。

地貌特征:借助卫星照片的阴影,可以衬托出各种地形地貌的立体效应。这样可以比较容易地看到地势起 伏,使平原、山地、盆地条带状的山脊、层状的岩层组合和河流切割面等地面特征明显地反映出来。观察时, 要注意阴影方向,要让阴影朝向自己。如果阴影背向自己,观察效果与实际物体凹凸正好相反。例如,在第一 册封面“喜马拉雅山脉及其周围地面的卫星照片”上,让阴影的方向朝向自己,就可以较明显地看到喜马拉雅 山脉及其周围地区的条带状山脊和山谷走向,以及这个地区的地势起伏特征,还可以看到白色的冰川沿山脊的 分布情况。

夜上海论坛 水系特征:水系的组合反映一定岩性和构造特征。黄土地区水系呈密集的树枝状,花岗岩地区的水系是树 枝状与钳状沟头组合;格状水系反映两组构造的扭裂面,放射状水系反映穹隆构造等。水系的变迁在卫星照片 上也有明显的显示,可以研究古河道与新构造变动。例如,第三册封面“太湖流域卫星照片”上,就能较清晰 地看到长江三角洲地区河网稠密、纵横交错、湖泊众多的特征。

图案:通常以点、斑、条、格、垅、链、栅、环、圆等条纹重复出现。说明它的数量和质量特征时,还可 冠以粗的或细的、稀的或密的、显的或隐的等。每一种纹形、反映一定的物质性质,如线状反映地表断裂构造 或沉积岩地面的层面,在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地理课本第四册的“北京市地区的卫星照片”上,象长城这 样的线状地物,就有良好的显示;而块状可能为岩块、地块和田块,或链状的沙丘;栅状可能为直立岩层。

形态特征信息往往要与色调和色彩特征信息结合起来使用,以图形引路,结合色调色彩识别不同物体。例 如,在第一册封面“喜马拉雅山脉及其周围地面的卫星照片”上,白色表示冰川,它主要沿地势较高的山脊分 布。如果判读成冰川分布在地势较低的山谷中就说明你没有把卫星照片上的阴影朝向自己,所以观察效果与实 际物体的凸凹相反。

3.相关位置:相关位置特征是一种间接的判读标志。由于卫星相片比例尺小,有的物体看不见,有的物体 被掩盖,但可根据相关位置特征进行判读。如判读阶地的新老关系,常与河床位置相关联,近河床为一级阶地 ,两侧为二级、三级阶地。在“喜马拉雅山脉及其周围地面的卫星照片”上,只有判读为冰川沿地势较高的山 脊分布才是正确的,这就是根据冰川分布与山脊相关位置这一特征。

第2篇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地理课堂 兴趣 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法宝。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因此,教师要熟练地掌握教材,充分准备好每一节课,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建议。

一、注重新课导入

夜上海论坛 新课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提高授课效率的关键环节。风趣幽默,激情澎湃且紧扣主题的导入,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能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提高听课质量。例如在教授“地球仪”这一课时,先给学生讲一个小故事:有一位县城中学的地理老师去给乡下中学的同学们讲课,老师指着讲桌上歪着身子的地球仪问学生:“是谁弄坏的?”大家都说不是自己。这时校长正好从门口经过,赶忙进来替那位同学解释到:“这不怪学生,是学校经费紧张,这些地球仪是从地摊上买来的便宜货。”那位老师听罢便给同学们解释:“老师只是跟你们开个玩笑而已,这个地球仪并没有坏。其实地球仪本身就是围绕着地轴斜着身子在转动”。通过这样的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了求知欲望。

二、课堂联系实地

初中生初步具备了直观感受外界事物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尽量拓展和使用日常生活中潜在的兴趣材料。在讲“地球的运动”时,通过身边的事例:太阳的东升西落,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规律,让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理解。通过这种课堂与生活相联系的模式,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一些地理知识概念,使学生明白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其实就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用生活中的现实教材加以辅助,培养他们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夜上海论坛 三、做到寓教于乐

夜上海论坛 作为地理老师。应该积累更多的知识,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把生动有趣的故事运用到课堂中,会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化得妙趣横生,很受欢迎。如讲到“季风气候”一节时,“季风”本身就是气候方面的一个难点,学生难于理解,在授课中我建议引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故事引出季风这一难点。

四、融入多元模式

地理课堂不仅可以让学生树立空间概念,同时我觉得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审美观念。因此,把历史背景巧用于课堂中,会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般的教学意境,能起到出“奇”制胜的作用。如在教学“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影像资料,使他们从一开始就明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由于种种原因使其与大陆不能团聚,但两岸人民都在努力,台湾最终还是会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样就能唤起学生对台湾的无限向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既提高了学生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一举多得。

五、重视探究解惑

夜上海论坛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其实各种授课方式贵在巧设疑问,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思维。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学会善于设问,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达到培养兴趣的目的。

夜上海论坛 六、拓展想象空间

夜上海论坛 对于生活在西北内陆的孩子们来说,在教学“海洋资源”时显得格外神秘,学生们都没见过大海是什么样子,所以我就会给同学们讲:大海是生命之源,她不仅美丽壮观,而且十分富饶,有人称海洋为“盐类的故乡”、“能量的源泉”等,再加上用多媒体手段把更多的海洋图片展示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更加直观的感受大海。通过恰当的比喻,既拓展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第3篇

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社会室编著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地理课本中,采用了大量的卫星照片 。例如,第一册的封面底图“喜马拉雅山脉及其周围地面的卫星照片”、第一册封底的“地球卫星照片”、第二册封面底图“北纬26°附近尼罗河一段河谷及周围地面的卫星照片”、第三册封面底图“太湖流域卫星照片 ”、第三册封底“卫星云图照片”、第四册封面底图“北京市地区的卫星照片”,等等。课本第一册“地图” 一节中,穿插了“绘制地图的新技术”一段“读一读”课文,简单介绍了遥感技术和卫星照片在绘制地图方面 的运用。

卫星照片是一种遥感资料,是通过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按一定比例缩小了的图像,它能比较准确、客观 、全面反映地表地物的几何形态信息和电磁波辐射信息。

卫星照片的判读方法,概括地说可分三种:常规目视判读、光学增强技术判读(包括多光谱彩色合成和假 彩色密度分割)和电子计算机图像自动识别等。光学增强技术判读和电子计算机图像自动识别,必须利用一些 光学仪器或电子计算机才能进行,一般中学都不具备这些设备。常规目视判读则简单方便,室外和室内都能进 行,用普通的放大镜即可开展工作。

夜上海论坛 要掌握常规目视判读的方法,必须了解目视判读的标志,国为常规目视判读就是依据这些标志进行的。目 视判读的标志主要有:

夜上海论坛 1.色调和色彩。地物的光谱特征,通过色调和色彩反映。照片上色调和色彩的差异正是区分各种物体的依 据。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本上采用的几幅卫星照片,基本上都属于假彩色合成照片。在假彩色的合成照片 上,一般植物是红色,城市是蓝灰色,水体是蓝色(较深部分是黑色),荒地是灰色,砂地为黄色,均和自然 色彩有明显的区别。在第三册封底的“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是云雨区,白色的 程度越浓,表明云层越厚,这种云区下面往往下雨越大。每天晚上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时采用的卫星云图,就 和第三册封底的卫星云图一样。

2.形态标志。进行卫星照片判读时,地物的形态标志常以它的宏观影像、地貌特征、水系特征和组合图案 作为识别基础。

地物的宏观影像:如第三册封面底图“太湖流域卫星照片”上,太湖和太湖以北的长江河段的轮廓;第二 册封面“北纬26°附近尼罗河一段河谷及其周围地面的卫星照片”上,尼罗河河谷的形状;第四册封面“北京 市地区的卫星照片”上,北京市区轮廓和长城位置,卫星照片上都有良好的显示。

地貌特征:借助卫星照片的阴影,可以衬托出各种地形地貌的立体效应。这样可以比较容易地看到地势起 伏,使平原、山地、盆地条带状的山脊、层状的岩层组合和河流切割面等地面特征明显地反映出来。观察时, 要注意阴影方向,要让阴影朝向自己。如果阴影背向自己,观察效果与实际物体凹凸正好相反。例如,在第一 册封面“喜马拉雅山脉及其周围地面的卫星照片”上,让阴影的方向朝向自己,就可以较明显地看到喜马拉雅 山脉及其周围地区的条带状山脊和山谷走向,以及这个地区的地势起伏特征,还可以看到白色的冰川沿山脊的 分布情况。

水系特征:水系的组合反映一定岩性和构造特征。黄土地区水系呈密集的树枝状,花岗岩地区的水系是树 枝状与钳状沟头组合;格状水系反映两组构造的扭裂面,放射状水系反映穹隆构造等。水系的变迁在卫星照片 上也有明显的显示,可以研究古河道与新构造变动。例如,第三册封面“太湖流域卫星照片”上,就能较清晰 地看到长江三角洲地区河网稠密、纵横交错、湖泊众多的特征。

夜上海论坛 图案:通常以点、斑、条、格、垅、链、栅、环、圆等条纹重复出现。说明它的数量和质量特征时,还可 冠以粗的或细的、稀的或密的、显的或隐的等。每一种纹形、反映一定的物质性质,如线状反映地表断裂构造 或沉积岩地面的层面,在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地理课本第四册的“北京市地区的卫星照片”上,象长城这 样的线状地物,就有良好的显示;而块状可能为岩块、地块和田块,或链状的沙丘;栅状可能为直立岩层。

形态特征信息往往要与色调和色彩特征信息结合起来使用,以图形引路,结合色调色彩识别不同物体。例 如,在第一册封面“喜马拉雅山脉及其周围地面的卫星照片”上,白色表示冰川,它主要沿地势较高的山脊分 布。如果判读成冰川分布在地势较低的山谷中就说明你没有把卫星照片上的阴影朝向自己,所以观察效果与实 际物体的凸凹相反。

3.相关位置:相关位置特征是一种间接的判读标志。由于卫星相片比例尺小,有的物体看不见,有的物体 被掩盖,但可根据相关位置特征进行判读。如判读阶地的新老关系,常与河床位置相关联,近河床为一级阶地 ,两侧为二级、三级阶地。在“喜马拉雅山脉及其周围地面的卫星照片”上,只有判读为冰川沿地势较高的山 脊分布才是正确的,这就是根据冰川分布与山脊相关位置这一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