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毕业设计的前期工作范文

毕业设计的前期工作范文

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毕业设计的前期工作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第1篇

关键词 工程管理 毕业设计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2.017

夜上海论坛 Abstract The graduation design is the last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teaching in college is a concentrated reflection of the basic theory of knowledge, professional skills,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students, the students go to work before an important practice, its teaching quality directly influences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graduates, school personnel training goal the implementation of. However, due to various objective reasons,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graduation design, and the teaching quality is not satisfactor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duation design for engineering management major and key problems based on the proposed reconstruction of the graduation design preparatory work, the formation of the group guidance mode, set up new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ampus, teaching platform, improve the quality of graduation design project management, improve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students'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advantage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mployment of the students.

Keywords engineering management; graduation design;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毕业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创造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内容贯穿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包括能够从事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工作,具有进行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一般土木工程设计、工程项目全过程的投资、进度、质量控制及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协调、指挥、决策等方面的管理能力,要求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1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及关键问题分析

夜上海论坛 1.1 选题单一,内容重复,与实际工程结合不紧密

目前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课题主要是由相应的指导教师选定,很多情况下是模拟工程生产实践的课题,有时会出现不符合工程复杂实际情况的问题,学生的工作态度,主动性、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再有教师的设计课题多年不变,多个同学做相似课题,造成抄袭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状况也不利于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践性较强的工作岗位。教学资源的局限性对毕业设计也有一定影响,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普及,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而学校教学设施、教学资源增长速度则落后,尤其是图书资源的更新速度c数量明显落后,造成学生人均教学资源占用率不足,从而影响毕业设计质量。

1.2 学生精力投入不足,知识储备不够

毕业设计的质量与学生具体工作密切相关,部分学生精力投入不足或知识储备不够造成毕业设计成果不理想,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毕业设计的时间与学生找工作时间重合,也和考研复试面试有一定的交叉;

夜上海论坛 (2)就业压力使得一些学生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寻找工作,没有落实工作单位的同学忙于参加各种招聘会,而落实了单位的同学又觉得毕业设计题目和自己的工作联系不紧密,从而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还有些同学在毕业设计期间参加公务员考试、参加资格证考试、驾照考试等;

夜上海论坛 (3)对参考资料的应用能力较弱,开题报告工作不到位,所应用的一些文献与毕业设计的内容没有太大的联系;

夜上海论坛 (4)有些同学平时就不努力,知识储备不足,对毕业设计无从下手,跟不上进度,干脆放弃,等待抄袭,只要及格就行了。

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质量,影响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3 教师指导不力,工程实践经验不足

夜上海论坛 目前毕业设计指导一般采用的是一名教师指导多名学生的方式,而教师大多要承担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一名教师指导多名学生,致使教师精力分散,指导过程不能尽责,缺少过程管理,导致指导的毕业设计质量不高,也容易导致抄袭现象产生。另外,部分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导致指导工作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总之,由于一名教师知识的不全面性,使学生得不到全方位、及时的指导,因而所完成的毕业设计往往缺乏较高的现实价值。

1.4 过程管理缺乏实效

夜上海论坛 (1)论文选题盲目,只是为了应付学校所布置的任务,并没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在进行论文选题的时候,还有一些学生只是简单的在知网、万方上找寻一些相关的题目进行拼凑,并没有真正实现对大学阶段所学工程管理知识的有效整合。

(2)开题报告粗糙,文献阅读不够,对设计主题、内容、现状了解不深,在出现问题时直接略过或是在搜索引擎上进行简单搜索,并没有有效利用校内以及网络平台资源。

(3)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缺乏,交流不畅通,学生不主动地向指导老师寻求帮助,而指导教师也没有对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全过程进行有效跟踪。每周虽然有2次答疑,但部分学生走过场,报个到,不能按计划完成任务,到最后急于求成,抄袭现象也时有发生。

夜上海论坛 2 工程管理毕业设计改革策略

2.1 重构毕业设计前期工作

夜上海论坛 (1)实行导师制。在进入大三学习后,先由指导教师给学生2~3个方向的选题,然后学生再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论题,同时指导教师要求学生重视与毕业设计有重要关联的专业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这些课程考核成绩要达到良好以上成绩,这样提前做好知识储备,有利于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工作。在毕业设计前期,导师可向学生提供毕业设计的一些参考思路,促进学生思维广度的提升,打破他们固有思维的束缚。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选题进行严格监督,确保学生能够拟定好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题目,并且督促学生完成对工程管理专业相关资料的查询。

(2)动员会。提前介入毕业设计时间,在专业课开始前,系部要组织召开专业课介绍和毕业设计动员第一次会议,重点介绍专业课与毕业设计之间的关系,动员学生从现在开始就要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加强对与毕业设计相关知识的储备。另外,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初,还应该进行一次动员会,让学生进一步对毕业设计的重要作用加以了解,让他们明白毕业设计是对其所学知识的系统性整合,能够进一步加强他们对工程管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也要特别强调实习与毕业设计的关系,要求学生重视实习工作,教师和学生要多沟通,扎实实习,在实习中明确自己的毕业设计方向,收集相关资料,增强对工程的实践认识。

夜上海论坛 (3)以学生为中心的选题模式。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关键,一个良好的、实用性强的课题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在对学生的选题过程加以指导的时候,必须要通过与学生的及时交流来了解每一个学生,并针对学生所存在的实际问题与个性特长等为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给予指导,进而促使学生能够充分结合自身优势完成毕业论文的选题。

(4)开题报告会。撰写开题报告是学生对自己所做毕业设计工作的全面了解的重要环节。要重视学生的开题报告工作,对学生完成的质量要加强检查,增加开题报告会,虽然工作量较大,但有一个好的开端是予至关重要的。可借助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团队的指导完成毕业设计开题,分组组织开题报告会,让学生更全面地对毕业设计的任务、内容及手段进行了解,重视文献查阅工作情况的检查,对开题报告完成不好的不得开题。

2.2 落实对学生专业实习的管理与监督

(1)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大多集中在工程投标文件编制、工程施工组织与造价确定、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等方面,因而关键是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工程项目,与实际工程相结合使学生在项目管理某一阶段的实际工作方面得到应有的锻炼;

夜上海论坛 (2)课题来源可以是实习单位的实际工程项目,真题真做,切实为实习单位提供服务;

(3)为学生落实好实习单位,通过实习调研为毕业设计做好前期准备,在收集资料、资料查询等环节得到必要的训练,可根据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初选毕业设计题目。

2.3 采用群体式过程指导模式

夜上海论坛 群体式过程指导模式其实质为在对工程管理学生毕业设计进行指导的阶段中,对不同类型的毕业设计开题必须要借助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教育者进行分时期的群体性指导。采用多个相关专业内容相互交织、融合以及学校教学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的方式,以确保学生能够基本具备对工程进行高效管理的潜力与能力。在进行毕业设计指导时,应当从选题、指导、答辩、评价等多个环节进行系统管理,同时,考虑到工程管理专业学生需要很强的专业技能作为就业保障,必须加强毕业设计与实践的联系,充分落实学生对实习过程的总结任务,并且由专业指导人员对学生在实习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加以指出,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同时,为其工程管理毕业设计的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2.4 搭建校内、外毕业设计实践教学平台

校内成立毕业设计专门机构,负责项目基地建设,收集联系各老师提供的横向在建或已建实际工程,定期轮流到实际工程上锻炼,收集资料,回来后归档整理成资料库,也可由学生自己在实习单位收集资料,由系里负责整理成题库,可以改善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和落实学生实习问题。

夜上海论坛 以本校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为例,由于本专业侧重公路、桥梁工程的管理,因此可通过建设毕业设计实践教学平台提高教育者的实践教学能力,让学生以实践的方式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进而使得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与工程践系统相对应。

可选择一个真实的工程项目,围绕其各个阶段,设置与其对应的一体化毕业设计题目,加强学生实际问题研究能力。这样保证了毕业设计题目具有真实性,内容也更具严谨性,其设计的内容即为其所在岗位所要承担的工作。以此将毕业设计内容转换成岗位工作。另外,还可以使学生到实际项目单位实习,接受相应岗位工程人员更针对性的指导。这样增强了毕业设计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同学们毕业设计工作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由于各阶段工作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实际的检验性,使得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会注重进度、保证工作质量。

夜上海论坛 3 结语 (下转第42页)(上接第34页)

夜上海论坛 总之,目前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求,甚至影响了学生就业竞争力与工程管理专业发展。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国内各大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必须充分结合现实情况,积极采取措施完善毕业设计工作。加强毕业设计前期工作,加强过程指导实效,同时增加指导教师的实践经验,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动能,让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同时实现自身所学知识的系统化,进而让学生能够在激烈的市场中具备较强的竞争能力,同时推动我国工程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 李红民.工管专业毕业设计指导的管理实践与探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1):68-68.

第2篇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工程管理;毕业设计;问题;对策

毕业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创造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内容贯穿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包括能够从事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工作,具有进行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一般土木工程设计、工程项目全过程的投资、进度、质量控制及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协调、指挥、决策等方面的管理能力,要求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1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及关键问题分析

1.1选题单一,内容重复,与实际工程结合不紧密

目前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课题主要是由相应的指导教师选定,很多情况下是模拟工程生产实践的课题,有时会出现不符合工程复杂实际情况的问题,学生的工作态度,主动性、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再有教师的设计课题多年不变,多个同学做相似课题,造成抄袭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状况也不利于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践性较强的工作岗位。教学资源的局限性对毕业设计也有一定影响,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普及,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而学校教学设施、教学资源增长速度则落后,尤其是图书资源的更新速度与数量明显落后,造成学生人均教学资源占用率不足,从而影响毕业设计质量。

1.2学生精力投入不足,知识储备不够

夜上海论坛 毕业设计的质量与学生具体工作密切相关,部分学生精力投入不足或知识储备不够造成毕业设计成果不理想,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毕业设计的时间与学生找工作时间重合,也和考研复试面试有一定的交叉;(2)就业压力使得一些学生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寻找工作,没有落实工作单位的同学忙于参加各种招聘会,而落实了单位的同学又觉得毕业设计题目和自己的工作联系不紧密,从而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还有些同学在毕业设计期间参加公务员考试、参加资格证考试、驾照考试等;(3)对参考资料的应用能力较弱,开题报告工作不到位,所应用的一些文献与毕业设计的内容没有太大的联系;(4)有些同学平时就不努力,知识储备不足,对毕业设计无从下手,跟不上进度,干脆放弃,等待抄袭,只要及格就行了。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质量,影响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夜上海论坛 1.3教师指导不力,工程实践经验不足

夜上海论坛 目前毕业设计指导一般采用的是一名教师指导多名学生的方式,而教师大多要承担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一名教师指导多名学生,致使教师精力分散,指导过程不能尽责,缺少过程管理,导致指导的毕业设计质量不高,也容易导致抄袭现象产生。另外,部分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导致指导工作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总之,由于一名教师知识的不全面性,使学生得不到全方位、及时的指导,因而所完成的毕业设计往往缺乏较高的现实价值。

1.4过程管理缺乏实效

夜上海论坛 (1)论文选题盲目,只是为了应付学校所布置的任务,并没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在进行论文选题的时候,还有一些学生只是简单的在知网、万方上找寻一些相关的题目进行拼凑,并没有真正实现对大学阶段所学工程管理知识的有效整合。(2)开题报告粗糙,文献阅读不够,对设计主题、内容、现状了解不深,在出现问题时直接略过或是在搜索引擎上进行简单搜索,并没有有效利用校内以及网络平台资源。(3)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缺乏,交流不畅通,学生不主动地向指导老师寻求帮助,而指导教师也没有对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全过程进行有效跟踪。每周虽然有2次答疑,但部分学生走过场,报个到,不能按计划完成任务,到最后急于求成,抄袭现象也时有发生。

2工程管理毕业设计改革策略

夜上海论坛 2.1重构毕业设计前期工作

(1)实行导师制。在进入大三学习后,先由指导教师给学生2~3个方向的选题,然后学生再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论题,同时指导教师要求学生重视与毕业设计有重要关联的专业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这些课程考核成绩要达到良好以上成绩,这样提前做好知识储备,有利于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工作。在毕业设计前期,导师可向学生提供毕业设计的一些参考思路,促进学生思维广度的提升,打破他们固有思维的束缚。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选题进行严格监督,确保学生能够拟定好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题目,并且督促学生完成对工程管理专业相关资料的查询。(2)动员会。提前介入毕业设计时间,在专业课开始前,系部要组织召开专业课介绍和毕业设计动员第一次会议,重点介绍专业课与毕业设计之间的关系,动员学生从现在开始就要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加强对与毕业设计相关知识的储备。另外,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初,还应该进行一次动员会,让学生进一步对毕业设计的重要作用加以了解,让他们明白毕业设计是对其所学知识的系统性整合,能够进一步加强他们对工程管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也要特别强调实习与毕业设计的关系,要求学生重视实习工作,教师和学生要多沟通,扎实实习,在实习中明确自己的毕业设计方向,收集相关资料,增强对工程的实践认识。(3)以学生为中心的选题模式。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关键,一个良好的、实用性强的课题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在对学生的选题过程加以指导的时候,必须要通过与学生的及时交流来了解每一个学生,并针对学生所存在的实际问题与个性特长等为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给予指导,进而促使学生能够充分结合自身优势完成毕业论文的选题。(4)开题报告会。撰写开题报告是学生对自己所做毕业设计工作的全面了解的重要环节。要重视学生的开题报告工作,对学生完成的质量要加强检查,增加开题报告会,虽然工作量较大,但有一个好的开端是予至关重要的。可借助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团队的指导完成毕业设计开题,分组组织开题报告会,让学生更全面地对毕业设计的任务、内容及手段进行了解,重视文献查阅工作情况的检查,对开题报告完成不好的不得开题。

夜上海论坛 2.2落实对学生专业实习的管理与监督

夜上海论坛 (1)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大多集中在工程投标文件编制、工程施工组织与造价确定、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等方面,因而关键是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工程项目,与实际工程相结合使学生在项目管理某一阶段的实际工作方面得到应有的锻炼;(2)课题来源可以是实习单位的实际工程项目,真题真做,切实为实习单位提供服务;(3)为学生落实好实习单位,通过实习调研为毕业设计做好前期准备,在收集资料、资料查询等环节得到必要的训练,可根据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初选毕业设计题目。

2.3采用群体式过程指导模式

群体式过程指导模式其实质为在对工程管理学生毕业设计进行指导的阶段中,对不同类型的毕业设计开题必须要借助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教育者进行分时期的群体性指导。采用多个相关专业内容相互交织、融合以及学校教学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的方式,以确保学生能够基本具备对工程进行高效管理的潜力与能力。在进行毕业设计指导时,应当从选题、指导、答辩、评价等多个环节进行系统管理,同时,考虑到工程管理专业学生需要很强的专业技能作为就业保障,必须加强毕业设计与实践的联系,充分落实学生对实习过程的总结任务,并且由专业指导人员对学生在实习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加以指出,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同时,为其工程管理毕业设计的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2.4搭建校内、外毕业设计实践教学平台

校内成立毕业设计专门机构,负责项目基地建设,收集联系各老师提供的横向在建或已建实际工程,定期轮流到实际工程上锻炼,收集资料,回来后归档整理成资料库,也可由学生自己在实习单位收集资料,由系里负责整理成题库,可以改善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和落实学生实习问题。以本校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为例,由于本专业侧重公路、桥梁工程的管理,因此可通过建设毕业设计实践教学平台提高教育者的实践教学能力,让学生以实践的方式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进而使得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与工程实践系统相对应。可选择一个真实的工程项目,围绕其各个阶段,设置与其对应的一体化毕业设计题目,加强学生实际问题研究能力。这样保证了毕业设计题目具有真实性,内容也更具严谨性,其设计的内容即为其所在岗位所要承担的工作。以此将毕业设计内容转换成岗位工作。另外,还可以使学生到实际项目单位实习,接受相应岗位工程人员更针对性的指导。这样增强了毕业设计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同学们毕业设计工作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由于各阶段工作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实际的检验性,使得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会注重进度、保证工作质量。

3结语

夜上海论坛 总之,目前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求,甚至影响了学生就业竞争力与工程管理专业发展。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国内各大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必须充分结合现实情况,积极采取措施完善毕业设计工作。加强毕业设计前期工作,加强过程指导实效,同时增加指导教师的实践经验,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动能,让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同时实现自身所学知识的系统化,进而让学生能够在激烈的市场中具备较强的竞争能力,同时推动我国工程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红民.工管专业毕业设计指导的管理实践与探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1):68-68.

[2]王燕,唐文彬.我校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1(30):233-234.

第3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应用型高校,毕业设计指导,实训体系

1引言

夜上海论坛 高校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是整个大学系统化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要也是最后一个环节,其主要目的在于巩固学生所学专业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通过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治学方法和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计算机类专业本科学生而言,本科生毕业设计工作中,既要涉及一定的学科理论性知识,也要使研究内容能够较好地面向实际应用,突出毕业设计和开发系统的应用特性。在符合本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基础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前,校企合作联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在这一培养模式平台下,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如何将校内偏理论的教学和校外重应用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紧密模式,并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现阶段本科毕业设计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对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培养符合行业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IT人才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毕业指导方案设计

对于高校毕业设计工作而言。综合来讲主要是两个阶段:一个是毕业设计(论文)的前期准备阶段,这个阶段涉及的主要工作包括毕业设计的选题、调研与收集资料,以及相关系统开发技术和方法的掌握;另一个是毕业设计(论文)的具体实施阶段,在这个阶段涉及的主要包括编写论文提纲、撰写论文初稿、修改定稿等。

2.1突出毕业设计选题的应用性

在毕业设计的各项工作中,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是毕业设计各项工作的先导性工作,但是,毕业的选题也恰恰是当前学生和老师在毕业设计工作中面同时,由于计算机专业本身的特性,选题的应用性和实效性也不能忽视。从指导老师的角度来看,校内的专业老师,由于大部分时间是进行理论教学,实际开发经验和与社会应用需求接轨等方面相对匮乏,因此,给指导老师的毕业设计出题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从学生的角度来说,经过学校的专业理论培养和背景知识的普及,已经具备了一定系统设计和开发潜质,但是,在知识与社会需求对接上相对盲目,也比较缺乏对当前社会人才技能热点需求的了解,不知道自己真正该在哪方面下功夫和存在哪些具体的不足之处。自2008年以来,作者所在学院通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走与社会需求发展相适的方向,基于IT行业应用型人才需求,探索了将传统的“3.5+0.5”、“3+1”办学模式,改为“全过程、深层次”的“6+1+1”运作模式,即以校企深度合作的方式,前6个学期在校内重点进行专业理论学习和课程教学,最后两个学期重点进行面向社会需求和提升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实习实践锻炼,包括项目化实践、就业教育与科研实践,以及毕业设计预备选题、调研等实践,奠定毕业设计工作的前期基础。通过真实的项目化实践、深入企业的就业教育与科研实践项目等校企合作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开拓学生专业视野,引导和启发学生在该过程中完成毕业设计前期选题工作或进行自主学习和选题。

2.2构建“5R”实训体系提升应用开发能力

在校企合作平台上着力打造“5R”实训体系,借助校企合作平台的“5R”实训提升毕业生毕业设计的系统开发能力。近年来,作者所在学院通过校企合作实践基地,构建多方位的学校与企业沟通的平台,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的新机制与实训解决方案,在计算机类专业中,实施以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为基础的特色“5R”实训路径,即真实的企业环境(RealWorkingEnvironment),真实的实训项目(RealTrainingProjects),真实的项目经理(RealProjectManagers),真实的工作压力(RealWorkPressure),真实的工作机会(RealJobOpportunities)。基于校企合作平台,对学生实施“5R”实训,在学习体验过程中,通过工程化实训过程使学生真实感受到软件公司的真实工作环境,并了解当前社会对IT人才的基本需求情况。合作企业对多年积累的行业项目进行裁剪、二次开发,并通过公司工程师的辅导培训,体验真实项目的开发流程及业务流程,使企业相关开发项目之成为学生实践和毕业设计的项目案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感受到了真实的社会需求,又能够更贴近实际地学习到相关系统的开发技术和方法,将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的社会需求进行对接和相互补充。使学生在毕业设计的前期工作中,自觉地将毕业设计的工作更多地面向社会的真实需求,提高在毕业设计中进行系统开发和实现时体现系统的实用性。

2.3改进和完善毕业设计指导方式

夜上海论坛 基于校企合作机制进行教学资源调控、整合,建立“双师型”师资体系,打造具有工程实践能力与研究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团队,能够极大地改进和完善毕业设计各个阶段的工作,同时满足对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学术水平和实际应用水平的要求。通过建立和实施“教师进企业,工程师进课堂”制度,一方面,通过“教师进企业”提高和丰富校内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项目开发实战经验,使之在毕业设计指导中紧跟社会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工程师进课堂”,聘请有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授课相关系统开发技术和方法,辅助指导毕业设计中相关系统开发和设计工作,使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和设计内容更加面向社会需求和具有实用性。在毕业设计的前期准备阶段,学生更多在企业进行体验学习,有企业工程师进行系统的实际动手和开发能力的指导和培养,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相关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在毕业设计的后期阶段,回到学校整理毕业设计的系统需求分析和调研素材,由毕业设计指导老师进行指导,对拟设计和开发的系统进行完善,并着手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重点在于使学生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理论分析,更好地体现出毕业设计(论文)撰写的规范性及工作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3总结

校企合作模式是当前应用型高等院校改革和发展教育的必由之路,近年来许多应用型高校在计算机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创新模式和运作机制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本文主要考虑了通过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来培养和提高毕业生毕业设计选题的应用性,以及学生综合实训能力的培养。本文探讨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的“5R”实训体系的建设全面提升毕业生毕业设计的系统开发能力;同时,考虑了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师资体系改进和完善毕业设计指导各个阶段工作。通过这系列工作机制的改进和完善,对毕业设计工作中的企业指导和校内指导进行了有机整合,使教师的毕业设计指导水平,以及学生实践能力和毕业设计工作的实用性和科学性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以往单一教师毕业设计指导中选题内容社会应用性和实用性不足和学生动手开发能力缺乏的问题。但同时,如何实现深度的校企合作,在各项机制建设以及合作双方的资源有机整合方面都还有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空间。如何结合校企合作的平台背景,强化计算机类毕业生毕业设计工作的实用性水平,并在毕业设计这一重要培养环节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提升专业综合素质等方面还需更多时间进行积累和经验总结。

参考文献:

[1]赵子明.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36):170-171.

[2]易新河,益民,陈智勇.我国校企合作研究二十年综述[J].高教论坛,2014(2):36-41.

夜上海论坛 [3]华小洋,王文奎,蒋胜永.校企合作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相关问题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91-94.

[4]马成荣.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23):8-10.

[5]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4):62-66.

[6]陈小燕.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新思路[J].中国大学教学,2010(1):72-74.

[7]邓志辉,赵居礼,王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重构人才培养方案[J].中国大学教学,2010(4):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