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农产品产业发展范文

农产品产业发展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农产品产业发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农产品产业发展

第1篇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产业;钻石体系;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

夜上海论坛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

一、河北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建模

农产品物流产业是以满足人们的农产品物流多样化需求为依据,而进行的一切生产性和经营性组织的集合,是集农产品生产、农产品销售、农产品物流设施和农产品物流服务为一体的综合业域。河北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受多方面影响因素作用的复杂问题,其中大量因素难以量化。本文试借鉴波特的产业竞争理论和钻石理论,采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影响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通过有关方面专家的判断、打分,构造判断矩阵,然后对判断矩阵的各层次进行单排序计量和一致性检验,从而得到制约因素各个指标的权重,得出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影响因素。

1、构建河北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水平的“钻石体系”。按照迈克尔・波特“产业竞争力理论”和“钻石理论”,资源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支持,企业的策略、结构和竞争,政府的作用,机遇因素等6大要素互动形成了“钻石”架构,将影响到企业和产业在某个地理环境下能否产生出持续创新、不断进步的能力。据此,构建影响河北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钻石体系”,如图1所示。(图1)

夜上海论坛 2、建立影响因素结构层次模型,绘制结构层级表。采用德尔菲法分别邀请相关专家对河北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影响因素进行了诊断。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拟定意见征询表、确定征询对象。从研究目标出发,选定了长期从事农产品物流管理、农产品物流经营、农产品物流教育与研究等20位资深专家代表,为其发放意见征询表,并对意见进行反复征询,最后找出影响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共有15个。按照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结合专家建议,可以把制约因素分为四个层次:最高层,即目标层(A);影响因素;中间层,即准则层(B);方案层(C1-C15)。(图2)

夜上海论坛 3、构造河北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的各层判断矩阵。通过构造比较判断矩阵及矩阵运算的数学方法,确定本层次中与其相关元素的重要性排序及相对权值,此步骤主要运用专家打分法来确定两两元素之间的权重cij,主观性较强。c=(cij),i=1,2,…n,j=1,2,…n,cij=ci/cj即:

符合一致性检验要求。

同理,对B层-C层判断矩阵求解,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均符合一致性检验要求。

5、对计算结果进行单排序及总排序,得出权重结果。对总排序进行一致性检验,得知符合要求。(表1)

二、结果分析及对策建议

从单排序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六大类因素对河北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影响程度排序依次为:需求状况(0.352)、政府因素(0.257)、资源要素(0.136)、企业策略结构竞争(0.086)、市场机遇(0.062)。由总排序计算结果可知,河北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影响程度因素按重要程度排列的顺序应是:政府投入、城市化水平、居民农产品物流消费水平、农产品物流企业市场化水平、农产品物流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消费观念、农产品物流相关产业发展、奥运会等农产品物流赛事、科技水平、农产品物流企业竞争状况、农产品物流延伸业发展、自然资源、加入WTO、农产品物流边缘产业发展。由以上分析得知,政府投入、城市化水平、居民农产品物流消费水平、农产品物流企业市场化水平以及农产品物流人力资源是影响河北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充分发挥政府作用。一是要加大政府投入。目前,与农产品物流产业发达的国家比较起来,河北省政府在农产品物流产业方面的投入不足,农产品物流支出在政府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很低。此外,资金投入的结构不合理,资金来源单一化,这样一方面使河北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缺乏资金,另一方面也使河北省农产品物流产业缺乏竞争;二是政府的主管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培育若干个具有导向性、规模化的农产品物流企业集团,支持各类农产品物流企业所有者自主的行业自律组织,逐步将一些不适合政府行使的职能交给行业自律组织,如行业服务标准的制定、行业准入的资格认定等,形成科学规范的行业自律机制,推动各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此外,政府主管部门要经常且及时地制定和河北农产品物流产业优先发展领域的指导性意见,加快农产品物流市场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以从宏观上指导、引导和协调河北省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2、大力推动城市化进程。各国经济、各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同样,发展农产品物流产业、培育农产品物流市场、刺激高质量农产品消费也需要城市化提供人口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来支持。城市化水平低下抑制了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发展,使农产品物流服务供给不足。因此,若想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产业,必须加大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力度。

3、积极引导高质量农产品消费。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发展需要群众农产品物流的支撑,没有大众消费需求的拉动,农产品物流产业不可能得到快速的发展。国际上通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居民家庭生活水平,按照联合国规定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赤贫,50%~59%为勉强度日;40%~49%为小康;20%~39%为富裕状态;20%以下为极其富裕。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伟认为,第三产业、服务业,包括农产品物流消费支出的真正活跃至少要到富裕状态的时期。也就是说,恩格尔系数在40%以下,农产品物流消费才可能在消费需求当中明显地活跃起来。从河北目前收入水平看,给农产品物流产业的支持不是很充分。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河北人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也在发生巨大变化,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农产品的质量。国民农产品物流消费需求的迅速增长,为中国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发展孕育出了巨大的市场。但目前人们的农产品物流消费意识不强,农产品物流消费的总体水平普遍不高,现实的需求状况还达不到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要求。当前,拉动农产品物流消费是促进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最好方式,特别是加强农村农产品物流设施建设。积极引导居民农产品物流消费,培养河北农产品物流产业强大的创新力,将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逐步打入国际市场,将成为河北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新的突破口。

4、促进物流企业市场化。企业是一项产业的主体,它的市场化水平、经营水平直接决定着该产业能否健康发展。河北农产品物流市场化的时间非常短,整体产业化水平比较低,市场机制在农产品物流产业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环节难以贯通,市场配置各类农产品物流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得到发挥,政企不分、行业垄断、限制经营的现象普遍存在。现有的农产品物流经营实体经营内容单一,经营方式落后,服务品牌、服务营销意识薄弱,所有这些因素直接限制了最终的农产品消费,影响了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壮大。因此,要营造适合农产品物流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积极培育农产品物流主体产业的发展,鼓励农产品物流相关产业、延伸产业以及边缘产业的发展。

5、积极培育农产品物流产业人才。农产品物流经营人才缺乏使得很多农产品物流产业项目无法开发,只能停留在单一的低级产业层次上,所以要积极培养高级农产品物流产业人才。农产品物流市场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是进一步培育和拓展河北农产品物流市场、不断满足农产品物流消费者的农产品物流消费需求的重要前提。目前,河北农产品物流市场急需一批既懂农产品物流又熟悉现代经营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农产品物流经营管理专门人才,可以通过组织并鼓励农产品物流经营单位的有关人员岗位培训、在职培训,招聘引进一些非农产品物流部门的经营管理人才到农产品物流经营单位从事农产品物流的经营管理工作,以及通过有关农产品物流院校设立农产品物流经营管理专业,或与财经类大学合作开展农产品物流MBA系列课程等途径,集中培养适应河北农产品物流产业化发展需要的、主要从事农产品物流市场经营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夜上海论坛 (作者单位:1.河北农业大学;2.河北金融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石桥,陈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流通现代化[J].中国流通经济,2008.6.

第2篇

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要求,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下简称“三品”)产业和实施我区精品名牌战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公共消费安全,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政办发[]32号)精神,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就“三品”发展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夜上海论坛 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导向,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公共消费安全,实行政府引导、企业参与、部门配合,开发一批农业精品名牌,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我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主要目标和任务:到年,在全区主要农产品实现无公害化生产的基础上,“三品”开发稳步发展,“三品”品牌开发达到30个,产量18万吨,产值5.2亿元,“三品”技术推广面积达到40万亩,商品率达到60%以上。

二、突出发展“三品”产业的重点

夜上海论坛 (一)突出重点产业。把发展“三品”产业与优势农业板块基地建设相结合,做大做强食用菌、油菜、水稻、畜禽、柑桔、蔬菜、茶叶、西瓜、荸荠等优势特色产业,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技术标准和要求,实行高起点规划、科学化管理、系列化服务、标准化生产,努力形成“三品”基地化、品牌化、产业化。

(二)突出重点企业。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有计划、分层次地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生产资料企业开发“三品”产业。要支持引导本地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扶持引导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发无公害农产品或绿色食品,以重点企业的农产品加工和市场开发带动全区“三品”产业发展。

(三)突出特色产品。着重将我区的“山缘”香菇、“日月”双低油、城北特色米、优质畜禽、“漳河”柑桔、“刘院”西瓜、“迎接”有机茶、“蓝湖”荸荠等优势农产品逐步培植成精品名牌,增强我区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夜上海论坛 三、大力推广“三品”生产技术

夜上海论坛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三品”生产资料和生产技术的开发、推广和应用力度。一是大力推广使用经国家认证的无公害生产资料;二是推广使用腐熟无害化的农家肥料;三是推广使用频振式杀虫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四是以保护环境、保证食品安全性为前提,推广使用符合“三品”标准的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包装材料;五是推广高产、优质、抗病虫的新品种,大力开发和推广“三品”的健康栽培、养殖技术;六是推广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体的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四、不断加强“三品”质量管理

严格贯彻食品和商标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规范“三品”的生产和市场行为。一是技术推广部门要积极督促企业把“三品”生产技术落到实处,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二是绿色食品和食品卫生管理部门要加强生产和市场管理力度,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开展“三品”质量抽检和年检工作,加大市场打假力度,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坚决取消其标志的使用资格,对假冒伪劣产品严厉查处,确保“三品”的质量信誉。

夜上海论坛 五、切实加大对“三品”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夜上海论坛 (一)加强对“三品”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调整区绿色食品工作领导小组,充实区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力量。各地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三品”的开发工作,要有专人负责,将“三品”的开发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结合起来,争取上级的政策扶持和市场关注,切实把发展“三品”产业作为培植我区农业精品名牌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来抓。

第3篇

[关键词] 绿色品牌 品牌经济 绿色产业

近年来,陕西省在“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纲要提出:“陕南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发展绿色产业为重点,实现突破发展”。而地处陕南的安康市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经过多年的发展,安康农业生产能力大幅增强,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但不可回避的现实是:农产品品牌少、知名度低、附加值低,导致增产不增收,优质不优价,农业生产综合效益较低,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而安康最具优势的资源就是“绿色”。而品牌又具有强烈的获利效应、促销效应和产业扩张效应,所以,从安康绿色资源禀赋和市场经济现状出发来打造安康农产品绿色品牌,有利于提高安康绿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附加值,促进安康绿色产业发展。然而品牌的形成与发展是生产环节“造”和流通环节“打”两个过程互动的结果,使两者协调进行是品牌形成的关键。针对安康目前绿色品牌的现状,打造安康农产品绿色品牌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实施标准化的管理,提高绿色农产品质量

夜上海论坛 产品质量是品牌的生命,而对于绿色农产品而言,保证产品质量可以通过实施标准化的质量管理。而政府是质量管理标准的制定者,绿色农产品生产企业是质量管理标准的实施者。一方面是政府相关部门协调组织绿色农产品生产者制定有利于竞争的质量管理标准,保证绿色农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就是研究如何有效实施质量管理标准,目前安康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农户经营分散,集约化程度低,而成功的经验就是借助于“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利用先进的经营模式保证标准化管理的有效进行;第三方面,安康农产品可通过利用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来进行“有机认证”、“绿色食品认证”等认证,来促进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管理。目前很多国家把能否获得ISO9000、ISO14000、HACCP认证作为农产品准入的条件。所以绿色农产品生产一定要通过严格规范的生产流程来保证绿色农产品质量,来以绿色品牌取得绿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来应对市场竞争。

夜上海论坛 二、依靠科技创新,来不断的强化绿色农产品的品牌

夜上海论坛 科技创新是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关键措施。近年来,农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市场上的农产品的竞争已逐步演变成农业科技的竞争。所以对于安康绿色农产品,尽管有良好的绿色生态生长环境,但还存在一些生产、经营上的问题。只有不断依靠科技支持,加大绿色农产品科技含量和质量,才能从总体上改变当前农产品竞争力低下的状况。另外,绿色农产品的核心价值体现在“绿色”二字。这就要求农产品加工生产者利用科技推动,不断提高绿色农产品质量水平,真正体现“绿色”的内涵,为绿色品牌产品营销提供保障,推进绿色品牌的发展。

三、进行准确地品牌定位,突出品牌特色

夜上海论坛 品牌定位是为自己的品牌在市场上树立明确的、有利竞争,符合消费者需要的品牌形象。应从几方面来看:一是找准品牌传达的本质信息。对于绿色农产品而言,其品牌传达的本质信息是“优质、营养、安全、无污染”。二是力求突出品牌特色。安康绿色农产品的一个很大的“卖点”就是“富硒”,这将为安康绿色特色品牌塑造提供支撑。另外就是“南水北调水源地”的水,水是农产品生产的重要资源,利用优质水资源体现安康绿色农产品的卓越品质,利用“南水北调水源地”打造区域特色品牌。

四、建立合理的支持机制,推进绿色品牌的形成和发展

夜上海论坛 打造绿色品牌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转换职能,树立服务品牌发展的服务者形象,从信息和资金多方面,对绿色品牌发展给予支持。首先,要支持绿色农产品质量认证。各级政府应建立支持企业进行质量认证的长效机制,从资金和信息咨询服务等方面对开展ISO9000、ISO14000、HACCP、“有机认证”、“绿色食品认证”等认证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支持。第二,支持农民生产绿色农产品。可借鉴国外的经验,有重点、有选择的利用WTO规则,尝试对安康从事绿色农产品生产的农民给予直接补贴,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第三,支持绿色农产品生产企业。针对安康现状:多数绿色农产品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资金短缺的现状,政府可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优惠政策、技术支持等积极措施引导外资和社会资金流向绿色农产品生产、流通领域,推进绿色品牌的形成和发展。

夜上海论坛 五、整合品牌资源,提高配置效率

第4篇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障碍;对策

农产品加工业在拉动广西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对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十一五”以来,广西农产品加工科技体制、科研人员队伍状况、都发生了根本变化,产学研联合攻关体制基本形成。但是,广西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目前依然面临一系列的障碍与问题。

1.制约广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夜上海论坛 1.1思想观念陈旧,没有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给与充分的重视

广西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与全国相比是比较缓慢的,在其他省市抓住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大好契机的时候,广西并没有意识到发展农业并不只是在农业生产的结构上,同时农产品加工业也是一个重要发展机会。由于政府的意识缺乏,使广西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导致其发展速度及其缓慢,有些年该产业竟然出现了负增长。

1.2农产品资源有效利用低

夜上海论坛 其主要表现:①由于储藏和加工水平低下,导致农产品资源利用率低。尽管广西的水果蔬菜产量比较高,但是这些果蔬一般都是采取鲜销路线,后期加工并不受重视,然而鲜销又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当前广西的储存技术还不高,导致很多果蔬的浪费严重,在发达国家这样的问题是不存在的,他们有比较完善的技术管理方法及较高的储存水平,所以我区的根本问题还是储存技术水平低下。②我区的很多初级农产品不适合进行加工。广西的农产品是种类虽然繁多,但是其中的大部分都不适合再加工后出售,这也是当下我区农产品的生产与加工存在严重矛盾的表现。③我区的农产品加工大部分属初加工,进行深加工的产品无论数量还是品种上都比较少,对加工副产品的利用率低下。经过深度加工或多层次加工的农产品对加工技术的要求都比较高,导致我区的农产品很多都只是进行简单的加工即出售,体现了我区农产品深加工工艺技术的严重落后。

1.3企业技术、加工设备、管理水平落后,跟不上时代步伐

广西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大部分都存在着技术水平落后、加工设备简陋、管理人才素质低下导致管理水平跟不上等问题。很多小企业甚至还没有什么机械设备依旧用老式的手工操作方法,与国内先进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很多的企业管理人员也没有经过系统的管理知识的学习与研究,管理思维与方法亦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1.4产加销联结机制不完善

夜上海论坛 多数企业和农户之间是买断关系。订单农业履约率较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只占农户总数的比例低,农民受益有限。原料生产的品种品质结构不适应加工要求,分散生产与集中加工的矛盾突出。区域优势发挥不充分,发展水平低与结构趋同并存。

1.5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目前农产品加工业税赋重、贷款难、财政支持少等问题较为普遍。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品进项税抵扣率为13%,销项税率为17%,还有4个百分点不能抵扣。企业一次性收购原料,占用资金时间长,一般商业贷款难以满足。很多农产品加工企业为农户提供资金、技术和各种服务,但得不到财政等方面的扶持。

1.6农产品加工制品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

一些产品的农药、兽药残留超标,个别地方畜牧业病疫突出,ISO9000、ISO14000等质量标准体系和GMP(良好操作规范)、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的认证率较低,且没有建立有效的质量可追溯制度,难以与国际接轨,严重影响了出口。

2.促进广西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1)适度调整现有发展规划,重新确定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发展方向。对现有国家及自治区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以及农产品加工产业科技发展规划进行适度调整,对于认同度最高的制糖、淀粉、水牛乳项目要给与重点发展,努力研制一批具有其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从而做强广西的农产品加工业。

夜上海论坛 (2)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主导产业,大力扶持重点龙头企业。依据广西农产品加工业的现有优势及主要问题,在市场的导向下大力发展与本地农业关联度较大、对农业生产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培育发展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培育、壮大、发展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关键。龙头企业规模大、起点高、设备新、技术强、带动能力强,抓好一个龙头企业不但能使农业产业链得到有效的延伸,农产品附加值明显提高,而且还能帮助农民改变观念,将“小农”整合成“大农”,自觉的将自己的产品和大工业、大市场接轨。

(3)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培育农业中介组织。要严格依法行政,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收费事项,禁止乱收费,不得对农产品中工企业新设收费项目。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凡不属于国家明文规定的审批事项,一律予以取消;对保留的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规范审批程序,改革审批方式,提高审批质量和效率,对企业自主投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实行登记备案制;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大力改进政府服务,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

夜上海论坛 (4)增加科技投入,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科技创新是提升农产品质量的有力保证,是农产品加工业从根本上得到发展的必经之路。增加广西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投入,才能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科研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首先,要加大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的力度。其次,要加大国内外先进技术、工艺、设备和管理的引进。最后,要加强人才培养,利用广西人才小高地平台,吸引和引进产业研究带头人,不断壮大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培育和提高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

夜上海论坛 (5)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提高能源、土地及水资源的利用率,推进节约型农产品加工业建设,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

第5篇

夜上海论坛 乌苏发展蔬菜产业的机遇从哪里来?

热闹的2014年新春佳节后刚刚一个半月,人们渴望已久的春天,用融化积雪的方式悄然来临。乌苏大地上的人们,面对这个春天,表现出了很多年来少有的焦虑,哪怕是曾经经历过番茄滞销这样惨痛损失的年份,也都会在新一年确定种植结构、面积。

夜上海论坛 2013年年底公布国储棉调整政策,农民往年对种植棉花的积极性和热情,在这个春天演变成了压力?――不种棉花,种什么?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了当地政府、棉农面前――产业结构调整的窘迫性,并随着天气变暖而加剧。

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产业结构调整的窘迫性在带来压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乌苏坐拥北疆地区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管理一流的果蔬一级批发市场和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乌苏北园春农产品一级批发市场。该市场对乌苏蔬菜产业的影响和发展,因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窘迫性而找到了有力的切入点。

“我们对进一步疏通和扩大乌苏市乃至‘金三角’及周边区域农副产品的流通渠道,减少流通环节,解决农民单家独户小规模多品种生产、市场需求信息不灵、农产品生产流通成本高等问题,对进一步加快乌苏市场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化升级,促进农产品流通,保障农副产品供应都将发挥积极推动作用。”乌苏北园春农产品一级批发市场总经理李沐晓说,作为乌苏周边乃至北疆最大的农产品专业市场,有信心将乌苏本地的蔬菜产业带动并发展起来。

据了解,乌苏北园春批发市场总投资4亿元,占地323亩。2013年12月8日正式运营,是2013年乌苏市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建设、当年投入运营的重大项目之一。目前乌苏北园春农产品一级批发市场每天果蔬菜交易量可达几百吨,为北疆五地州日常农副产品的充足供应提供了保障。

乌苏发展蔬菜产业以什么模式起步?

夜上海论坛 乌苏北园春农产品一级批发市场这艘蔬菜产业里的“巨轮”在乌苏市,对整个乌苏的发展来说是个巨大机遇,对乌苏市八十四户乡来说更是如此。该市夹河子乡、甘河子镇、哈图布呼镇(场)……一些具备发展蔬菜产业条件和基础的乡镇场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农民自发组织或者乡镇政府组织,一批一批地前往乌苏市八十四户乡蔬菜种植基地、乌苏北园春市场参观、咨询。

“我们在听说乌苏北园春市场落户乌苏市了,距离我们不过三五公里,高兴得睡不着觉了!”乌苏市八十四户乡巴海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长柱说,近水楼台先得月,与市场接触得最近、贴得更紧密的巴海蔬菜合作社,最先嗅到了巨大商机。市场项目落地的消息让八十四户乡农民兴奋不已,市场的运营更是让八十四户乡农户农民如鱼得水。

批发市场建在了家门口,巴海蔬菜合作社菜农魏传江2014年接到的育苗订单就是去年的3倍,育苗收入预计可以超过10万元。

“现在有这个市场可以批发,我们就可以批量种植。应该说北园春市场建到我们乌苏特别好,距离近了,办事方便。”魏传江说,作为八十四户乡的菜农,见证了这里的蔬菜种植产业的发展。他说,种植先前只是各家种各家的,从种植品种到种植技术,要么相互模仿,要么自己摸索,一方面无处了解蔬菜市场信息,另一方面无法成熟掌握蔬菜种植技术,产与销严重脱节。

夜上海论坛 乌苏北园春农产品一级批发市场已经开张三个多月了,八十四乡巴海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入驻北园春,理事长王长柱组织、协调八十四户乡蔬菜统一在北园春进行销售,使蔬菜销售更加方便、快捷。截至目前,八十四乡巴海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北园春蔬菜销售量达到3500吨,带动蔬菜种植户410户,效益增加近60万元,为该乡蔬菜品牌的建设、扩大面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蔬菜产业的发展。同时解决了八十四户乡无蔬菜批发市场、所产蔬菜在田间地头销售的困难,也避免了蔬菜交易时易发生的交通事故隐患。

如此一来,乌苏发展蔬菜产业,就要以乌苏北园春农产品一级批发市场和合作社进行产销对接的模式起步。

乌苏发展蔬菜产业的基础有没有?

夜上海论坛 “只要有市场,只要有销路,我们就会放心大胆的种。”乌苏市西大沟镇(场)二台子村村民高万兵,最近在参观了乌苏北园春农产品一级批发市场以后,显得格外兴奋,在了解到胡萝卜种子紧俏这一消息以后,仍然决定2014年春天要扩大胡萝卜种植面积。

“胡萝卜种子紧俏,就说明2014年胡萝卜种植面积一定会很大,市场很可能会饱和。”高万兵说,虽然判断市场饱和会带来风险,但他依然还是将去年种植的50亩胡萝卜,扩大到2014年的100亩。

高万兵说,乌苏北园春农产品一级批发市场落户乌苏并带动乌苏蔬菜产业发展的前景,是一颗让他大胆扩种胡萝卜最大的“定心丸”。还有就是,2013年乌苏市西大沟镇(场)对红山片区的黄萝卜进行了有机认证,其取材全部是他家地里的胡萝卜,这也是一颗“定心丸”。

据了解,乌苏市西大沟镇(场)二台子村、乌兰祖呼村等村被统称为红山片区,该片区种植胡萝卜、土豆的历史已经有二三十年。

乌苏市西大沟镇(场)从2010年就开始进行有机农产品生产。在三年的时间里,该镇克服各种困难,加大宣传、资金投入、生产管理等方面力度,严格按照GB/T 19630有机生产标准体系相关文件和《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选择土壤、水质、空气均无污染的红山片区二台子、乌兰祖湖等基地进行有机农产品生产,实行生态种植养殖。在2013年6月份再次顺利通过北京有机认证中心实地咨询检查。

如果说西大沟镇(场)二台子村是乌苏市胡萝卜、土豆等根茎类蔬菜种植的代表性区域,那么乌苏市吉尔格勒特郭楞蒙古民族乡扎根塔拉村村民李世光就是乌苏市棉农转型菜农的典型代表。

“我连着种了好多年辣椒了,2014年我要种100亩辣椒,到塔城去寻找出口销路。”乌苏市吉尔格勒特郭楞蒙古民族乡扎根塔拉村村民李世光说,由于棉花成本的增大,效益的降低,有种辣椒经验的他,2014年2月底在没有对市场有任何考察的情况下,就育了100亩辣椒苗。

为了给这100亩辣椒找销路,他忽略了家门口的乌苏北园春农产品一级批发市场,奔波千里之外的塔城,找出口这一销路。凭单个农户的力量和资源去做蔬菜出口贸易,李世光的勇气和胆识可想而知有多大了。

夜上海论坛 偶然的机会,李世光接触到了乌苏北园春农产品一级批发市场,这一接触,李世光把销售辣椒的目光全部转向了这个市场,并且在他的带动下,又有几户农户放弃种棉花,改种蔬菜,几个人各种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370亩。

夜上海论坛 “八十四户乡农民种了二三十年的菜,还没有听说,谁家敢一次种100亩地辣椒!”乌苏北园春农产品一级批发市场总经理助理、乌苏市八十四乡巴海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长柱,听了李世光种辣椒的事情以后,很是惊讶,对李世光敢种菜的精神和勇气很是佩服。

第6篇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马铃薯及蔬菜产业;发展成效;问题;对策;宁夏西吉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9-0106-02

西吉县位于宁夏南部,六盘山西麓,是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现辖3个镇16个乡,296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1 87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0.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6万人,是宁夏人口第一大县、少数民族聚居县和国家、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总面积3 130 km2,耕地16.13万hm2。主要有葫芦河川道区、西部黄土丘陵区和东部土石山区3个地貌类型,海拔1 688~2 633 m,年均气温5.3 ℃,年均降水量400 mm左右,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西吉县历史悠久,农产品资源丰富,是“中国马铃薯之乡”和“中国西芹之乡”,“西吉马铃薯”“西吉芹菜”是“中国驰名商标”。近年来,西吉县的经济实力稳步攀升,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城乡面貌显著改观,各项事业持续进步。2015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9.2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1.3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2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 96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 857元。

近年来,西吉县立足资源禀赋,发挥优势,科学定位,大力推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通过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已累计建设马铃薯高标准贮藏窖677座,其中:贮量60 t的339座,贮量20 t的24座,贮量10 t的314座,新增贮藏能力2万 t。累计建设蔬菜冷藏保鲜库34座。通过马铃薯贮藏窖和蔬菜冷藏保鲜库建设,有效化解了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矛盾,促进了农业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1 产业发展现状及成效

夜上海论坛 1.1 围绕产业转型升级,使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真正惠及民生

夜上海论坛 在农产品初加工项目的实施中,西吉县紧紧围绕马铃薯、蔬菜两大产业,把马铃薯贮藏窖和蔬菜冷藏保鲜库建设作为促进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益。一是促进了农民增收。通过实施农产品初加工项目,建成了槽式窖、半地下窖、地下窖等标准化马铃薯贮藏窖,通风条件好、保温效果好、出芽率低,马铃薯在贮藏过程中的损失由15%~30%降低到8%~9%。同时,延长了销售时间,使马铃薯销售时间达到了8个月以上,通过反季节销售,实现增值400~600元/t。在蔬菜生产中相当一部分蔬菜在收获后不能及时销售,失去商品性,造成大量蔬菜在收获后白白损失,既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又减少了有效供给、形成了质量安全隐患,农民还得不到应有的收入。通过蔬菜冷藏保鲜库建设,有效减少了损失,增加了农民收入[1]。二是扩大了产业规模。通过马铃薯标准化贮藏窖和蔬菜冷藏保鲜库建设,当年销售不完的鲜薯第2年可以销售,当天不能销售的蔬菜,放几天可以销售,有效缓解了集中上市造成的销售压力,为农户种植吃了一颗“定心丸”,为扩大基地规模创造了条件。2016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7.33万hm2,预计马铃薯总产量达到170万t以上;蔬菜面积达到了1万hm2,预计总产量65万t。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三是增加了市场份额。通过马铃薯标准化贮藏窖建设,不仅延长了销售时间,并且商品性能保持8个月以上,由于优越的品质,使西吉马铃薯远销全国10多个省(市、区),并打入东南亚、中东等国际市场,年外销达60万t以上。蔬菜通过预冷、加冰销往浙江、江西等地仍新鲜如初,深受外地客商青睐。2016年已累计销售蔬菜62万t,销往国内20个省(市)的50个市场,使西吉马铃薯、蔬菜的市场份额逐年增加。

夜上海论坛 1.2 围绕创新管理方式,使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有效发挥作用

夜上海论坛 在西吉县马铃薯标准化贮藏窖建设中,坚持将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补助对象的原则,10 t和20 t贮藏窖主要由农户建设,60 t的贮藏窖由合作社建设,蔬菜冷藏保鲜库全部由合作社建设。但在管理方面,注重建、管、用并举,结合实际,创新经营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是由合作社为农户统一建设。为解决农户筹资难、农户自行建设标准低、建窖技术落后等问题,通过农户和马铃薯销售合作社协商,由合作社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规格,集中建设,将补助资金补给合作社,建成后将贮藏窖交给农户,短缺资金待马铃薯收获后,由农户兑付给合作社[2-3]。二是由农户以贮藏窖入股,合作社经营。部分农户贮藏窖建设后,由合作社牵头,动员农户加入合作社,成为社员,以贮藏窖入股,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三是农户和合作社以贮藏窖入股,企业经营。近年来,随着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马铃薯种薯生产企业、外销企业、马铃薯批发市场对贮藏窖需求不断增加。部分企业为了减少对贮藏窖建设的投资,吸收农户和合作社以贮藏窖入股,由企业进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形成利益共同体。如田坪马铃薯批发市场、西吉县马铃薯种薯交易市场等,吸纳建有贮藏窖的农户和合作社入股,形成了企业联结农户、联结专业合作社的模式。

夜上海论坛 1.3 围绕项目规范管理,使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落到实处

一是制定方案,加强领导。根据自治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实施意见,制定了《西吉县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实施方案》,成立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农牧、财政、审计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负责项目建设、管理、协调等工作,有效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二是强化宣传,注重培训。通过印发宣传资料、电视、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政策宣传,使广大农户和专业合作社明晰了项目政策、程序和建设要求。同时,请自治区专家指导组对建设农户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进行了培训,使所有建设农户和专业合作社掌握了技术,确保了质量。三是规范管理,严格操作。在项目建设中,严格按照将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补助对象、农民自主建设、集中连片建设、先审批后建设的“四个原则”,坚持2次公示和2次信息录入“两项制度”,严格按程序操作。项目完成后,由农牧局、财政局成立自查验收小组,制定相关验收标准,到项目实施点逐户进行验收登记,经自验合格后申请区级验收,确保项目按要求实施[4-6]。

夜上海论坛 2 存在的问题

夜上海论坛 2.1 马铃薯贮藏设施标准不高

夜上海论坛 全县建成的标准化马铃薯贮藏窖只有1.31万座,仍有17.5万座贮藏窖是传统土窖,这类贮藏窖没有调温、湿度设施,致使薯块腐烂比较严重。

2.2 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滞后

西吉县蔬菜物流以加冰运输为主,缺乏贮运预冷库、冷藏周转库、可移动真空预冷库、冷藏保鲜车、分级包装机械设备,在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比较薄弱,造成经济效益损失较大。

2.3 精深加工链条不长

西吉县大多数马铃薯加工企业规模较小,设备档次较低,设备更新改造滞后,生产工艺落后,主要加工生产精淀粉、粗淀粉和“三粉”,加工深度不够,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较低。芹菜汁加工才投入生产,加工量不大。还没有胡萝卜汁、番茄酱等蔬菜加工企业,精深加工滞后。针对这些问题,下一步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把农产品加工作为促进产业发展的重点环节,促进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发展。

3 发展对策

3.1 继续加大马铃薯标准化贮藏窖建设

夜上海论坛 按照种薯、原料薯、商品薯分级、分类贮藏的要求,改进和创新贮藏技术,加强大中小型贮藏窖建设。重点扶持农户、合作社、企业分别建设10、60、1 000 t的贮藏窖,到2020年,全县马铃薯总贮藏能力达到90万t以上。

3.2 加大蔬菜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重点加强蔬菜分级、包装、预冷等设施建设,提高蔬菜预冷等商品化处理能力。完善蔬菜冷链配送设施建设,发展保温、冷藏运输,稳定商品质量,减少损耗。力争在全县新建2个以上储藏能力在3 000 t的大型冷藏保鲜库,增强市场调剂能力。

3.3 建立马铃薯精深加工体系

紧抓国家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机遇,加强马铃薯主食产品研发,开发马铃薯面粉、面包、馒头、饼干等新型主食产品和富硒马铃薯、马铃薯饮料、马铃薯酒等营养保健食品,力争把西吉建成全国具有影响的马铃薯精深加工集群中心、物流集散中心,形成集制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马铃薯产业大县。

夜上海论坛 3.4 大力发展蔬菜精深加工

在做好芹菜汁加工的同时,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引进胡萝卜汁、番茄酱等蔬菜深加工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蔬菜产业链。

4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 李璐伊.马铃薯主粮化背景下的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6(18):247-248.

[2] 杨帅,闵凡祥,高云飞,等.新世纪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J].中国马铃薯,2014(5):311-316.

夜上海论坛 [3] 孙东升,刘合光.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农业展望,2009(3):25-28.

[4] 吴正强,岳云,赵小文,等.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8(6):67-72.

第7篇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农业经济;发展

当前,农产品物流可以满足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也就增加了农产品的价值。农产品物流指的就是加工、包装、仓库储存、运输农产品,并将其配送到消费的地点,这个过程就是农产品物流。农产品物流的出现和发展,促使我国的农村向城市发展,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也提高了从事农业人员的劳动效率,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夜上海论坛 一、农产品物流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

夜上海论坛 农产品物流指的就是产出、加工、销售农产品,促使其增值的产业链。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模式是由传统到现代,促使农产品由城市化消费到产业化发展。我国具有大量的多种农产品,属于农产品的输出大国,所以依靠农产品物流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可是我国物流行业刚刚发展起来,特别是农产品物流和发达国家相比相差更多。例如,不完善的基础设施、不健全的信息网络、不发达的物流通道,导致物流费用成本很高,农民的收入低,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当前最主要的就是对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各个环节进行完善,最大程度的增加农产品的价值和降低物流成本,有效提高农民的收入,促使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因为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促使我国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提高,并逐渐上升,同时农业经济的增长率也在不断提高,充分表明农产品物流大大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夜上海论坛 二、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情况和问题

因为我国农产品物流刚刚发展起来,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所以在以下几方面存在着问题。

夜上海论坛 1.存储和运输过程中冷冻和保鲜技术落后,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物流成本

我国农产品物流中根类和块类的占25%,水果、蔬菜、肉、鱼等新鲜、容易腐蚀的占50%,这些产品要采取相应的冷藏和冷冻措施。我国农产品的种类和数量都很大,可是在实际的运输过程中都是在常温下运输。主要是因为缺乏较强的物流基础设施。首先是缺乏专门的运输工具和车辆,缺乏先进的冷藏和冷冻设备和技术;其次缺乏专门的存储仓库,特别是用于冷藏、保鲜的仓库。有关调查显示,我国每年在流通环节损失的粮食占12%~15%,在采摘、配送、存储过程中损失的占25%~32%。所以较高的物流成本是对农产品物流和农业经济发展有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

夜上海论坛 2.在流通环节没有大大增加农产品的价值

夜上海论坛 通过对我国农产品产业化结构进行分析,我国农产品在生产和种植中投入很大,可是忽视了加工和流通环节的投入。如果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结合到一起,将会大大增加农产品在物流环节的附加值。比如说我国出口日本的水果和蔬菜,是物流公司重新加工、包装以后,才运往各个超市的,而这些水果和蔬菜的价格增加很多倍,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出口利润。所以我国农产品的销售过程还是传统的,还没达到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导致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增值能力降低。

夜上海论坛 3.没有将农产品物流中介组织的作用发挥出来

农产品物流的中介组织可以促使农产品向市场化发展,促使农产品物流的各个环节联系的更加紧密,促使农业发展转向产业化。例如日本的蔬菜都是经过农业协会统一上市后集中进行拍卖的,通过分散生产环节,促使产品中的70%直接由市场进入零售。可是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还没有成熟起来,缺乏有效的农产品物流中介组织,所以进一步强化农产品物流中介组织的经营和运作,可以促使其更加专业和高效,大大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三、国外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经验

夜上海论坛 从全球来看,美国的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发展一直领先。它的农产品物流的规模很大,物流的业务也很频繁。美国具有庞大、综合、高效、快捷的农产品物流体系。美国农产品物流发展一直的理念是批发商规模化经营。一直以来,美国积极支持大规模的现代化批发商,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有关统计显示西部最大的水果蔬菜批发市场包括25家大型批发商,超过500种的水果和蔬菜,其市场范围包括美国和世界的其他国家;而东部最大的水果蔬菜市场包括21家大型批发商,市场范围包括马里兰周围的5个州。

夜上海论坛 美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政府的宏观调控,创设的一种良好的发展环境。主要是因为美国充分发现物流可以有效的促进经济发展,然后采取各种调控措施发展物流,不仅支持研发农产品,还推广相关技术等,也从政策和法律法规上对其进行引导和规范。还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物流的基础设施,美国政府每年投入将近300亿美元建设道路、水利等。其次,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的农产品物流运输设备和基础设施最为完善,美国的每一个家庭都和公路连通。美国还拥有发达的物流技术体系和信息服务系统,物流过程中的冷冻、保鲜技术和设备都非常完善,大大降低了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耗损。

四、和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措施

夜上海论坛 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可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所以依靠农产品物流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从技术方面加大冷链农产品物流的投入

农产品一般都是鲜活的,尤其是肉、奶、鱼等,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重点就是存储和运输过程中的冷冻和保险。应该积极建设冷藏车、冷库等运输和存储的基本设备,确保农产品保持鲜活,最大程度地降低农产品的耗损。因为当前农产品薄弱的加工技术,对农产品的增值空间显得十分有限,也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阻碍作用。而我国的农产品产量大、种类多、运输困难等,同时还受到社会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区域性,表现出极差的稳定性,所以建立健全农产品物流体系,要大大提高冷链物流的运输、保鲜、存储等技术。

2.对物流的各个环节进行完善,继续提高农产品物流的增值能力

夜上海论坛 农产品物流加工、包装、装配、运输、存储、配送产品等,如果只是从某一个环节提高产品的价值,取得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可是如果对各个环节都进行完善,就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价值,增加企业的利润。根据对发达国家产品发展的研究,可以看出农产品产值中的70%都是通过加工、包装、存储等环节实现的。第一,从加工环节入手提高物流的增值能力,促使经营模式转向产业化,定向的投入、服务、收购,主要的生产方向,并和农民签订协议,将企业和农民的利益联系到一起,达到利益共享的目标。比如,可以进行一条龙服务,也就是将生产、加工、销售连成一体,既确保了农产品充足地供应,也降低了其入市的风险,还提高了资金的周转速度,最终实现农产品增值。第二,从运输环节入手提高农产品的产值。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农产品物流耗损率和发达国家相比高出很多,特别是容易腐蚀的农产品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60%左右。所以,在农产品的物流运输过程中既要确保安全及时、数量准确、质量合格、成本经济,还要促使运输模式更加的科学合理,尽量减少运输的环节,将物流运输成本逐渐降低。第三,从存储环节入手提高农产品的价值。大部分的农产品有保鲜的要求,所以对物流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存储环节中存储设施和设备要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所采取的农产品仓储管理模式,也要与现代相适应。对农产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存储,在存储空间上进行合理利用,能有效地降低农产品在存储过程中的损耗,以提高农产品物流的增值能力。

3.将物流中介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夜上海论坛 尽管我国耕地面积大而广,但我国现有5亿多的农业人口,所以我国当前的国情仍然是人多地少,如果农民进入农产品市场的形式很单一,就存在市场信息不畅、产品难以达成交易、缺乏谈判技巧等问题,也就提高了农户的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了促使小农户也能进入市场,农业协会就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中介作用,解决以上问题。首先,鼓励和支持农民开展农产品种植活动和经营活动,促使他们可以自觉地形成一种组织。当前我国经济和农村在不断地发展,可是从经济方面来说,我国农民在经济市场中还处在比较弱势的地位,尤其是在获取市场信息、合作谈判、拓展市场等方面,难以发挥优势,所以农民要依靠一定的组织来扩大起资源和优势。在国外农业经济发达的国家,非常重视物流中介在农业经济物流发展中的作用,比如日本有近90%的农产品进入了批发市场,而其中超过60%的农产品是通过日本各种农业协会组织起来批发经营的。其次,促使个体运输户和民营物流企业合作,形成联盟。这两者的经营方式都很灵活,可以针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做出不同的反应,重视经营效率,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而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会驱使他们发生投机行为,导致增大经营的风险,所以政府要及时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对两者的经济行为进行合理的规范和指导。最后,促进农产品“会展经济”的发展。当前,“会展经济”可以有效地促进农产品的发展,因此鼓励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及物流企业等农产品合作组织积极参加各种展会,即可以促进这些组织相互交流和学习,又能获取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准确把握市场商机。还要积极建设农产品交易信息网络,将各地的农产品信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充分利用起来,建设完善的农产品网上会展和网上交易系统,促使农产品物流发展和农产品信息网络发展相适应。

4.政府要进行宏观调控和提供相应的服务

夜上海论坛 政府在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发展中要发挥推动、引导作用,企业要发挥运作作用,中介组织要发挥协调作用,只有这三者同时发力,才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农产品物流有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这些环节都需要资金作保障,现代的管理理念为指导,还需要政府的合理规划和政策引导,促进其发展地更加规范和大规模。从规划方面来说,政府要规划建设农产品种植基地和农产品物流园区,尤其是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将地域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促使中心基地可以发展成为具有农产品、信息、资金、人才、技术等的现代化农业物流中心。从政策方面来说,政府要废除和改进不和适宜的政策,出台可以促进农产品经济和物流发展的政策,创设一种良好的政策环境,例如引导金融机构放宽物流设备技术的融资政策等。

夜上海论坛 五、结语

农产品物流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点,也促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提高。而我国农产品物流在基础设施、技术设备、政府支持、中介组织等方面存在不足,所以要从设备技术、物流环节、中介组织、政府等多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措施,促使我国农产品物流可以在良好的环境中,依靠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施设备,发展得更加顺利,从而缩小与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水平的差距,为农业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唐振龙,姜阀.构建冀中南农产品物流基地促进河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J].中国市场,2010(49).

[2]左凤娇.依托农产品物流促进农业经济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3(14).

夜上海论坛 [3]高珊,李红昌.中国物流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作用机制分析[J].物流术,2009(8).

[4]陈超,李斌.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和问题及对策 [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03).

夜上海论坛 [5]许金立,张明玉,殷继勇.农产品物流运行协同风险研究[J].物流技术,2010(12).

[6]韩红莲,张红程.发达国家鲜活农产品物流实践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10(08).

[7]李红,陈治国.新疆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策略选择[J].商场现代化,2010(24).

[8]喻占元.中外农产品物流比较及发展对策研究[J].乡镇经济,2009(2).

夜上海论坛 [9]高珊,李红昌.中国物流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作用机制分析[J].物流技术,2009(8).

夜上海论坛 [10]蔡旺,蔡旺清.广西百色农产品物流基地建设影响因素分析[J].河池学院学报,2009(10).

[11]李红,陈治国.新疆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策略选择[J].商场现代化,2010(24).

第8篇

截止20*年6月,岑巩县共有农副产品市场15个,其中:中心集贸市场2个,沿街道市场10个,村级群众自发开办市场3个。除了两个中心集贸市场经营内容有日用产品和大宗商品如农副产品、农资、服装、五金、建材、餐饮服务等外,另外的13个基本上只是进行一些日用的农副产品的流通交易,融资渠道狭窄,经营规模小。

夜上海论坛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推动,我县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农民经营收入得到较快增长,加之外出务工的人数逐年增多,工资性收入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2年的1408元上升到20*年的1830元,增加422元,但是,与城镇居民收入相比,差距仍然较大。

二、城镇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及比较。

一是经营方式不尽相同,收入渠道呈现多样化。在岑巩县的农村地区,农民收入主要还是以粮食为主的农副产品,科技含量低,商品率低,收入渠道狭窄;而在城镇,居民的经营方式已从传统的以粮食为主的经营结构向反季节蔬菜种植、花卉种植和日用商品流通、房屋租赁、餐饮服务等方面发展,收入渠道相对较多。二是文化素质不同,务工收入差距较大。近年来,在城乡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由于文化素质的差异,使得城乡农民务工收入也不尽相同。根据岑巩县专项调查数据显示,城镇外出务工人员平均月工资在800元以上,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平均月工资为500—600元。三是消费支出不同。农村居民支出近年来虽也逐步向高档家俱、电器方面发展,但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以解决温饱为主的生存型消费上;而城镇已从生存型消费向休闲娱乐、对自身进行教育和再教育等发展型消费方面迈进。

三、农产品市场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农村经济落后,农民购买力不强,这是制约农产品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岑巩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资源相对不足,农民受传统耕作方式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较为缓慢,经济发展滞后,收入增长缓慢。农民的总体消费水平仍然较低,生活消费仍未摆脱以必需品为主的生存型消费模式,从而制约了农业经济和农村市场的发展。

2、农产品市场发育不良。规划不完善,档次不高,功能不全,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影响了市场功能的充分发挥。从而使得交易方式较为原始,一些地方存在“有市无场”、“空壳市场”、“马路市场”等现象。

3、农村交通不便,市场信息不畅通。相对而言,岑巩县的农村信息服务发展还相当滞后,农民获得必要的生产指导和市场销售信息的时间和空间相对较长和狭窄,市场信息指导生产销售的情况得不到较好衔接,使得产销之间的联系度不够畅通,造成“什么好卖就生产什么”,造成部分农产品供不应求,而一些农产品却存在积压和卖难。

夜上海论坛 4、农村经纪人队伍发展缓慢,发育不良,服务农村市场有限。岑巩县县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尚处于初始阶段,大部分农民经纪人还只是以单打独斗的方式融入市场参予市场竞争,形成组织的较少,而且发展相对滞后,对农产品市场和农村经济发展进行正确引导、服务、信息传递的作用还没有得到较好发挥。

5、农民商品意识差。受传统农业和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岑巩县农村60%以上地区群众还处于自给自足的家庭经营状态,农民种植的农产品以自用为主,产品商品率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村市场的发育发展。

四、进一步开拓农副产品市场的对策和建议

夜上海论坛 1、健全农副产品市场体系。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岑巩县的工作重点应着力于建立以区域性批发市场为骨干,县、集镇批发市场为基础,多层次、多形式、多种经营方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规划建设若干个规模较大、辐射力较强、具有区域性影响的以粮食、蔬菜、果品、茶叶、畜产品、水产品、中药材等农产品为主的农副产品产地批发基地,并抓好几个规模较大、设施水平较高、交易方式较为先进、管理规范的销地批发市场(乡镇集贸市场),使产地批发基地和销地批发市场(乡镇集贸市场)结构合理,适应城乡居民的消费品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对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等方面的带动作用。

2、搞好市场规划。要重点抓好市场的规划、建设、管理等几个环节。在规划建设上,产地批发基地应建立在商品农产品的集中产区,主要选择在交通比较方便的公路沿线。销地市场应纳入城市建设规划,选择城乡结合部进行建设。以此建设一批专业性和综合性的产地(基地)和销地批发市场,并形成网络,从而使批发市场的信息集散功能和指导产销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要建立健全政府对重要农产品供求变化和市场价格波动的监测,建立市场信息预警体系和储备体系,从而提高市场的经济效益,使市场成为基本的资源配置方式。

3、加大资金投入。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公益性事业,其建设要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作为政府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用地、投资、信贷、税收及用水、用电的收费标准等方面,要给予优惠和扶持。要多渠道筹集资金,采取贷款、引资、资本置换、股份合作制、租赁制、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等方式,广泛吸纳资金,改建和扩建农产品批发市场,不断完善市场服务功能,为农产品流通提供良好场所。

4、加快推进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要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网络,特别要抓好农产品生产、技术、价格、供求和商品流通等信息的收集与工作,为农民和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要确保调整适应市场,市场引导调整,充分发挥信息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第9篇

栖霞是个传统农业大市,农业在全市经济中占据比较重要的位置。要提升农业质量和层次,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就必须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实现农业的外延增值。

夜上海论坛 (一)单一产业的风险性促使栖霞必须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多年来,农业尤其是果业的快速发展有效地带动了农民增收,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农业的比较效益开始下降,市场风险大,尤其是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的问题比较突出。近两三年来,栖霞相继遭受了较大风雹灾害和严重低温冷冻灾害,造成大部分果园减产或绝产,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和生产生活以及农村的稳定。这种状况使栖霞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加快农业的工业化进程,用办工业的方法抓农业,将农业工业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最广阔、最可行也最有效的途径,确立了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思路。农产品加工业一头联着市场,一头联着农业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一环,是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措施,对农业产业化发展起着直接推动作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既可加工消化大量的农产品,实现农业的外延增值,又可拓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空间,吸纳大量的农业人口就业,加快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促进农民转移增收。

夜上海论坛 (二)丰富的特色优势为栖霞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创造了良好条件。一是丰富的资源优势,全市拥有65万亩果园,年产果品100万吨以上;由果品产业衍生的食用菌产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市食用菌产量达到4000万棒;以奶牛养殖为主导、肉鸡、肉牛、肉羊协调发展的畜牧业迅速壮大,截至20__年底,全市畜禽存栏达到500万头。另外,每年生产粮食作物约25万吨,其中花生约5万吨,产量在周边县市区中位居前列。二是品牌优势,栖霞地处山区,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经过多年的发展,“栖霞苹果”的品牌影响逐渐扩大,享有“中国苹果第一市”和“中国苹果之都”的美誉。三是劳动力资源优势,农产品加工大都需要相当数量的产业工人,劳动成本是关系企业发展速度的重要因素,而栖霞与周边县市区相比,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成本相对较低。

(三)科学的发展规划为栖霞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避免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无序性和盲目性,栖霞市在充分搞好农产品资源普查的基础上,结合工农业发展现状和资源特点,立足资源、品牌、劳动力三大优势,科学编制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将农产品加工作为全市的重点支柱产业之一,围绕粮油、果品、畜牧、菌菜等领域,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拉长产业链条,走公司加基地带农户连市场的发展道路,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以产品多元化开发为核心,大力发展粮油加工;以储藏保鲜、加工增值为重点,加快发展果品加工;以成品化、系列化为方向,提高畜牧加工水平;以延伸产业链条为目标,继续抓好菌菜加工,努力把栖霞建成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

二、多策并举,形式多样,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夜上海论坛 龙头企业因其具有较强的市场抗风险能力、经济实力、融资能力和技术优势,具有带动农户、开拓市场、推广技术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为此,栖霞市把龙头骨干企业的培育放在突出位置来抓,牢固树立建设“大龙头”,搞好“大带动”的观念,围绕主导产业多形式、多渠道发展壮大龙头骨干企业。目前全市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5户,20__年实现销售收入6.5亿元,利税4997万元,出口创汇达到2797万美元,分别占全部农产品加工企业的91.5、91.3和96.4,龙头骨干企业对整个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栖霞在龙头企业建设上主要做到了“四个一批”。

(一)通过招商引资新上一批。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服务意识,通过招商引资解决发展农产品加工缺资金、缺技术的问题。在招商引资中突出三个重点:一是把农产品精深加工作为重点。为适应市场需求,栖霞市把招商的目标瞄准国内外知名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借助外力提升本地企业的发展水平。如总投资5000万元的烟台金茂食品有限公司项目,由美国金茂有限公司和烟台金茂有限公司合资兴建,主要加工冷冻蔬菜、调理食品、水煮蔬菜和奶制品等,产品全部销往日本、韩国等地,年出口创汇500多美元。二是把外资龙头企业作为重点。外资龙头企业的引进,不仅可以加速本地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扩大农产品出口市场,提高出口创汇能力。如总投资3200万美元的源通果汁公司,年加工果品16万吨,年产浓缩果汁2.2万吨,产品全部出口,年出口创汇20__多万美元,成为栖霞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三是把人才、技术、管理的引进作为重点。企业要发展,资金是基础,技术是保证,管理是动力,人才是关键。栖霞从健全机制入手,按照事业留人、政策招人、待遇留人的思路,着力引进和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通过技术改造、加强管理,全面提高企业发展层次和持续发展能力。

夜上海论坛 (二)通过重点扶持现有企业壮大一批。从资金、技术、基地配套等方面加大对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在全市形成了以源通果汁、白洋河酿酒为龙头的果品加工产业链;以万阳面粉、栖阳花生油为龙头的粮油加工产业链;以六和肉食为龙头的畜牧加工产业链;以金茂食品为龙头的菌菜加工产业链。通过四大产业链的拉动,全市农产品加工产业迅速形成了规模。

(三)通过启动民资增加一批。民营经济是最具活力的经济成分,栖霞20__年各项存款余额达到51.2亿元,民间资金具有较大的潜力。为此,栖霞在全力引进外资的同时,千方百计启动社会资金和民间资金,引导社会力量大力发展民营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千家万户搞加工的局面,并不断拓宽其经营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民营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大发展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蓬勃兴起。目前,全市个体私营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0家,占总数的41。

夜上海论坛 (四)通过嫁接改造原有企业搞活一批。积极鼓励、支持本地有实力的 工商企业投资农产品加工领域,并结合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改革,普遍采取破产重组、整体租赁、转让拍卖等多种途径进行改制,实现了农产品加工企业产权主体的多元化。在此基础上,通过资产联营、资源共享等方式规范行业发展,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

夜上海论坛 三、转变职能,强化服务,为农产品加工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夜上海论坛 近年来,栖霞市从政策、生产和市场三方面入手,积极打造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平台,营造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宽松环境,推动了全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和壮大。

(一)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从税收减免、贷款融资等方面给予农产品加工企业以适当的倾斜,制定鼓励扶持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努力形成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政策洼地和服务高地,使政策优势与资源优势共同成为外地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强大吸引力和本地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特别是栖霞将经济效益好、竞争实力强、重合同、守信用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优先推荐各商业银行,给予优先安排贷款。近年来,各商业银行先后为农产品加工企业贷款8000多万元,有效地缓解了企业的资金“瓶颈”。

(二)建设良好的生产环境。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力度,积极引导农民提高诚信意识、质量意识,熟悉市场规则,加强“绿色食品”的生产引导、认证和推广,从源头上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基础。目前,全市已建成无公害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30万亩,生物有机肥应用面积15万亩,并建成了全国唯一的有机苹果示范基地。

夜上海论坛 (三)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优化市场环境,栖霞市每年都深入开展“环境建设年”、行政效能对话活动和千人评机关活动,为企业实行全程“一站式”服务,促进各职能部门转变作风,强化服务,树立了“人人是环境、事事是环境”的理念;严格清理整顿各种涉企收费行为,坚决压缩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为企业发展减轻负担,从而推动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和壮大。

夜上海论坛 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取得的成效

夜上海论坛 近年来,通过坚持不懈地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了农产品的转化增值,加速了农业与工业的对接,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夜上海论坛 (一)促进了农民增收。20__年,全市49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各类农产品6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7.1亿元,利税5473万元,出口创汇2901万美元,带动1000多农户增收800多万元,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同时,这些企业还增加农民就业4600人,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夜上海论坛 (二)加快了向现代农业的跨越。由于农产品加工业对农业和工业具有双重拉动作用,通过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推进了全市农业的转型升级和“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加速了栖霞农业由“传统农业”、“地头农业”向“车间农业”、市场农业、效益农业和生态农业的转变。

第10篇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创新模式;红枣产业;加工业;SWOT分析

佳县地处无污染源的黄河沿岸地区,是中国北方红枣的最佳适生区乃至世界红枣优生区。红枣产业是佳县最具优势和发展潜力的特色主导产业,产值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31%,农民人均红枣收入55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足见红枣产业对佳县经济的重要性。以红枣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是最可行的一条发展途径。然而受资金和技术的双重制约,佳县红枣加工业水平低、规模小,多以原枣出售,产品附加值低,企业利润小,农民收入不高,产业发展严重受阻。因此,构建一种新型产业发展模式迫在眉睫。

夜上海论坛 一、佳县红枣产业发展概述

(一)佳县红枣栽培的历史和现状

夜上海论坛 佳县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红枣栽培历史,是中国栽培枣树的起源地之一,也是中国最古老的枣产区之一,树体生命力强,朱家洼乡泥河沟村仍有一千三百多年树龄的老枣树,被誉为“活化石”,见证了佳县枣树的栽培历史。截至2008年末,佳县红枣实有果园面积24 612公顷,红枣产量145 000吨,产值超过3亿元。

(二)佳县红枣概述

夜上海论坛 佳县现有红枣品种46个,其中优良品种有油枣、木枣、方木枣、锥枣、脆枣等,其中油枣属全国制干枣优良品种。近年来,引进赞皇大枣、骏枣、冬枣、梨枣等优良鲜食品种,增加了红枣的种类。

夜上海论坛 (三)佳县红枣产业现状

1.红枣加工企业。随着退耕还林的推进和红枣主导产业的开发,红枣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加工业逐步深入。佳县共有注册红枣加工企业6家,加工点337处,年累计加工红枣1 500万斤,安排剩余劳动力3 000余名,发展前景广阔。

2.红枣专业合作社。佳县枣农自发组织了红枣专业合作社,例如长源兴红枣专业合作社,经阿里巴巴网站出售红枣系列产品,采取经销批发经营模式。该合作社运作良好,使枣农深刻感受到专业合作社的运作优势、管理优势。然而,只有少数农户参加了红枣专业合作社,其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综上所述,目前佳县红枣产业发展仍处在较低级的阶段,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导致大量红枣以原料的形式直接出售,产品附加值低,进而使得枣农增产不增收。因此,发展红枣就地加工业是振兴佳县红枣产业的当务之急。

二、佳县红枣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一)佳县红枣产业发展的优势

夜上海论坛 1.红枣种植独特的自然优势。佳县地处无污染源的黄河中游秦晋峡谷西岸,是中国北方红枣的最佳适生区乃至世界红枣优生区。境内既没有大型厂矿,也无工业污染企业,是有机红枣① 可持续发展实验基地。现有有机红枣认证基地5万亩,年产有机红枣2 000万公斤,居全国第一。县境深处内陆,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0.2℃,年平均降水量386.6毫米,年平均日照2 710.7小时,4—10月份各月日照均在220小时以上,对红枣生长极为有利。凭借以上独特的自然优势,佳县获得一系列荣誉认证。例如,2001年,国家林业局授予佳县“中国红枣名乡”称号。2004年,佳县获得绿色食品认证。2005年,佳县取得国家有机红枣生产基地和有机红枣产品“双认证”,成为中国第一个通过有机红枣生产加工、标识与销售、管理体系认证的县级区域。2008年佳县红枣通过农产品地理产品标志登记。

2.红枣独特的药用价值以及营养价值优势。佳县红枣的医用和保健早负盛名,北京《同仁堂志》中有“葭州①大红枣,入药医百病”的记载。可见佳县红枣独特的医用价值。同时,红枣中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P、糖粉、果胶、钙、磷、铁、硒等多种氨基酸和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3.红枣品种优势。佳县红枣有46个品种,以大红油枣为主,其果实色泽深红,形状椭圆,个大、皮薄、肉厚、核小,风味甜润,含糖量适中。油枣1996年获陕西省经济林名特新优果品品评会金奖,木枣和酸枣获银奖。

(二)佳县红枣产业发展的劣势

1.红枣加工业发展滞后。一是受资金制约,红枣加工业企业资金筹集渠道相对狭窄,规模小,发展速度缓慢。二是受技术的制约,设备落后,研发能力差,红枣加工水平较低,精深加工微乎其微,具体表现为加工的红枣只占红枣总产量的5.2%,导致加工业产业链条短,市场占有率低。受资金和技术的双重制约,红枣加工业发展落后,大多数红枣仍以原枣直接销售,使枣农陷入增产不增收的困境。

2.红枣品牌知名度极低。佳县红枣实属全国最好的红枣品种,然而目前因加工程度不高,红枣市场开发力度小,尚未形成知名品牌,就全国范围来讲,知名度极低,消费者认可度小,因而市场占有率低。

夜上海论坛 3.红枣种植不规范。佳县枣农大多数是分散经营,红枣种植方式极不规范。其弊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缺乏统一的组织方式、技术规范、人员培训、物料投入和管理,也缺乏统一销售,市场较为混乱。其二,枣农为了增产,大量使用化肥、尿素,任意喷打农药,对枣园的土壤及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导致枣果农残超标,不符合有机红枣的质量标准。造成红枣价格较低且缺乏市场竞争力,阻碍了红枣品牌的提升,制约了红枣产业的发展。

(三)佳县红枣产业发展的机遇

佳县红枣不仅具备了打造知名品牌的条件,而且存在一系列外部机会。首先,国家红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为佳县红枣提供了品牌基础。佳县应充分利用这一认证,不断打出按地理命名的“佳县红枣”品牌。其次,佳县应抓住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各项有利政策。例如,榆林市出台的“扶南”项目,用于有机红枣基地建设。这些政策为佳县红枣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四)佳县红枣产业发展的威胁

就省外而言,目前中国除黑龙江省外,各省、市、自治区均有枣树栽培,市场竞争激烈。有些省份的红枣加工业已经相当发达,产品种类繁多,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高,有各自的龙头企业作支撑。省内来说,陕西省其他县域都在打造自己的红枣品牌,争夺市场,导致本省内也存在一系列威胁。

夜上海论坛 三、基于SWOT分析的红枣产业创新发展模式

针对目前佳县红枣产业发展的瓶颈,本文设计出一种以政府为主导,政府—枣农—加工企业—农信社四方协同运作良性的产业发展模式,以完整佳县红枣产业链条,打造佳县红枣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振兴佳县红枣产业。

(一)政府主导型四方协同运作模式

四方主体参与的创新模式,包括政府、枣农、农信社、企业。政府作为信用中介,给予政策优惠,为农户、企业和农信社提供保证。

1.政府与农信社达成协议,政府以一定的承诺吸引加工企业将闲置资金存放于农信社,目的是让农信社给企业以优惠利率贷款,这样企业有了资金保证,能够进行设备更新,引进先进技术,最终,红枣加工业技术水平提高,红枣加工精深化,产业链条延长,企业利润增加。这样,一方面,企业就能够按时给农信社还款,且达到一定年限后,企业开始按事先约定向政府上缴税金;另一方面,随着企业对红枣需求的增加,在供求机制的作用下,枣农能够以更高的价格出售原枣,收入增加。企业与枣农收入都增加,进而共同增加了GDP。政府财政收入增加,为其继续支持红枣产业发展提供了保证。 2.政府给予加工企业直接的政策优惠,例如税收优惠,即企业创办之初的几年内减免税收,使企业“轻装上阵”,或给予技术扶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同时发展一批科研队伍,使其更容易引进和推广新技术,宣传品牌,开拓市场,进一步增加企业利润,扩大企业规模,促进产业化经营。企业强大的同时,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及原料需求,进而调动了枣农种植红枣的积极性,同时能够吸收剩余劳动力转入红枣加工业。枣农收入增加,其还款能力也同步提高,能够按时还贷,农信社的不良贷款率降低。进而对政府来说,扶持农信社的负担减轻,政府将有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扶植红枣产业发展。

夜上海论坛 3.政府作为农信社和枣农之间的信用纽带,为枣农提供专门的担保,以满足其红枣种植的贷款需求。能获得担保的枣农也应经过严格筛选,并采取签订合约的形式,必要时应通过专业合作社等机构组织,以保证枣农还款能力及还款积极性;同时由于有政府的担保,农信社的贷款风险大大降低。因此这样的机制对双方来说都有实现的可能性。

转贴于

以上构成了政府—信用社—加工企业—枣农四方主体之间的大循环。概括起来,即政府分别给予其他三方优惠政策,农信社向加工企业和枣农提供资金,枣农为加工企业提供原枣,加工企业为枣农提供销路和工资,产业发展后加工企业和枣农又分别通过缴税和提高GDP来回馈政府,通过按时还贷款本息来回馈农信社。各主体的投入都得到合理的回报,并且一旦形成良性循环,自身将产生强大的动力,永续发展。

(二)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此创新模式实质是力图形成四方互利共赢的良性循环局面,其运行的动力来自于各主体参与的积极性,而积极性又来自于成本收益对比。因此各主体的成本和收益情况可以为此模式的可行性提供有力证据。

夜上海论坛 1.政府。政府不但在此模式中居于主导地位,而且作为整个循环的起始点以及联结其他三方主体的纽带,其行为直接关系到良性循环能否形成。从短期来看,政府对其他三方主体有较大投入,包括税收优惠,信用担保等政策优惠。这些是政府依据产业总体发展目标,在自身能力范围内提供的。而短期内政府收益很小,导致短期看似政府投入是非理性的。然而从长期来看,政府的收益要远大于其投入。政府长期的收益包括税收增加,GDP提高等。从这一点来看,政府的投入完全是理性的。

2.农信社。农信社打造了农户、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渠道,立足本地,发挥地缘优势,拓展业务,服务于三农。其性质决定了它参与这一模式的可行性。首先,从农信社自身的发展定位看,它有充分参与这一循环的积极性。农信社的长远发展始终不能脱离服务三农的原则。在此模式中,农信社在政府支持和担保下,充分利用其长期在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经验,针对红枣加工企业和枣农推出贷款新品种,改善服务质量,不仅能够为自己赢得市场空间和获利空间,而且可以为自身长远的发展奠定坚实的资金和品牌基础。其次,从农信社资金来源的稳定性来看,它有充分参与这一循环的驱动力。农信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县域企业和农户,而农户存款数量有限,这就要求农信社巩固农村中小企业存款这一资金来源。对于佳县,红枣产业发展前景好,红枣加工企业资金需求量大,为红枣加工企业提供优惠贷款,扶持其发展,从而达到吸引这些企业将资金存入农信社的目的,不失为一种良策。最后,从农信社长期的发展战略来看,它有参与这一循环的需要。农信社的长期发展应该是立足本土,向周边辐射,最终实现跨区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随着红枣加工企业的壮大,红枣产业链条的延长,红枣品牌的形成,枣农收入的增加,农信社的资金来源将更稳定,市场将更广阔,实力将更雄厚,这就为跨区发展奠定了基础。

夜上海论坛 3.加工企业。首先,加工企业是短期内直接的受益者,政府及农信社都给予其优惠,这对于其成长,无疑是雪中送炭。其次,本地加工企业虽规模较小,但在原料成本和劳动力资源方面都有绝对的优势,同时随着其壮大,也会产生更大的原料和劳动力需求,佳县独特的自然优势能够为其提供强大的后盾。最后,加工企业长期的收益也是相当可观的。政府的税收优惠、农信社的资金、枣农的原料和劳动力,最终都会转化为企业的收入。

4.枣农。首先,枣农最初是小规模种植,质量不高,收购价格低,其收入也低。加工企业的壮大,给枣农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收入。一方面,企业大量的原料需求,使小规模种植者不具备规模化种植的能力,且收益低,最终逐渐被淘汰。这部分种植者会选择转入红枣加工企业,成为产业工人,其土地也可以转让给种植大户来种植,促进了土地流转。既保证了红枣高质量的供应源,又促进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质也是一种分工的深化和农村劳动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无论是继续种植红枣的枣农还是产业工人,收入都较原来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积极性自然高涨。其次,大规模生产的枣农收入增加,信用度自然也提高,能按时还款,还能将剩余收入存入农信社,成为农信社的固定客户,农信社也更愿意向大型枣农提供贷款,使枣农资金来源充足,更利于新技术的推广和红枣质量的提高。转为工人的枣农,其收入直接与企业利润挂钩,企业壮大了,工人收入会进一步增加。

四、结论

夜上海论坛 通过分析可见,这样一种政府主导型四方主体协同运作的创新模式符合佳县的现实需要,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能够作为未来佳县红枣产业振兴的一种途径。同时,这一模式也存在操作上的难点,即政府短期投入与产出不对等,若政府过于短视,则会阻碍此模式的运行。因此,当地政府要充分考虑长期收益,真正从地区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发,当好组织协调者。最后,此模式在实际运用中,不必拘泥于形式,灵活选择具体实施方法,在实践中继续创新。

参考文献:

第11篇

夜上海论坛 一、罗甸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罗甸县以两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蔬菜、火龙果、艾纳香园区,水产养殖园区)为带动,力争把罗甸县打造成贵州山地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县及面向黔渝和粤港澳的鲜活农产品供应基地,以县城为中心,向东(沫阳)西(逢亭)南(红水河)(罗沙)布局菜、果、药、渔四大产业。同时,通过积极实施绿色品牌战略和农产品加工业,全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到2017年,全县发展蔬菜种植面积达40万亩,产量8.27亿公斤以上;火龙果种植面积10万亩,产量10万吨以上;艾纳香标准化生产20万亩以上;生态网箱2万口以上;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个以上,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个以上,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个以上;全县1000吨以上保鲜库3个以上,100吨保鲜库50个以上。

二、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1.蔬菜产业

罗甸县蔬菜经过30多年的发展,获得了无公害产地认定,部分产品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定,并跻身全国蔬菜产业发展500个重点县之一。2013年,全县完成蔬菜种植面积31.25万亩,实现总产量6.2亿公斤。

2.火龙果产业

2001年罗甸县火龙果引种试验获得成功以来,罗甸县火龙果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并获得了地理标志认证。2013年,罗甸县火龙果种植面积达到5.7万亩,投产面积达1.5万亩,产量5250吨。

3.水产养殖业

龙滩库区、双河口水库形成以后,罗甸县水域面积达12.5万亩,优良的水质及水体年积温高的优势为罗甸县渔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罗甸县的渔业产业得以迅速发展。到2013年底,全县网箱养殖近1.9万口,全年水产品产量1.7万吨,带动库区425户1700多人脱贫致富。

三、农产品加工业现状

罗甸县近年来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制定了《罗甸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扶持办法》、《罗甸县中小企业创新奖励办法》、《罗甸县鼓励投资优惠政策暂行规定》等扶持政策,积极引进和扶持农业产业化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社。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州级龙头企业10家,县级龙头企业8家。销售收入7.9亿元,上缴税金5751万元。农村专业合作社211个,会员5691余人,带动农户22682人。

1.产地初加工设施建设情况

随着县域经济不断发展,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加工设施的投入力度,罗甸县产地初加工设施数量不断增多。目前,罗甸县建成产地初加工设施20吨通风库1个,50吨通风库1个,简易冷藏库1个,组装冷藏37个,容量4300吨(其中10吨8个,20吨9个,50吨6个,100吨14个),热风烘房2吨/批2个。

夜上海论坛 2.农产品产后处理的主要方式和存在问题

一是产后以鲜活农产品投放市场。罗甸县的蔬菜、水果、生猪、水产品主要以鲜活农产品投放市场。但由于保鲜设施有限,产品大量上市后,受市场影响,价格下跌较快,市场风险较大。

二是保鲜、预冷外理后投放市场。这里的脐橙销售主要以套入保鲜袋进行保鲜投放市场,但保鲜袋保鲜的脐橙、柑桔储存时间较短;而远销的蔬菜(重庆、杭州等大城市)采取预冷处理、分级包装等措施后便于长距离运输和保证蔬菜质量。但由于县里只有一家大型冷库,满足不了蔬菜预冷处理的需要,保鲜设施的不足给罗甸县果蔬产品储存、销售带来很大的困难。

三是干燥处理后储藏、销售。罗甸县的杜种、砂仁、花椒等中药材和部分辣椒、竹笋笋片采用干燥处理后储藏、销售的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大多产品通过晒干、晾干处理,处理方式落后,产品质量差。

夜上海论坛 四是加工后投放市场。油桐、茶叶等产品通过加工后投放市场,但从整体情况来看,罗甸县的农产品加工大多是初级加工,与产科研相结合的企业少,新开发产品较少,产品附加值不高,导致罗甸县的农业龙头企业难以做大做强。

3.主要农产品产后损失率

长期以来,罗甸县较重视农产品基地的扩大和农产品数量的增多,而对农产品产后的保鲜贮藏和深加工重视不够,导致农产品产后损失率较大。脐橙、火龙果等水果产后由于没有通过保鲜贮藏,损失率在30%左右;蔬菜由于没有保鲜和预冷处理,亦损失率在30%左右;鲜活鱼远距离运往重庆等城市,损失率在15%左右。

罗甸县农产品产后损失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本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少,农业订单少,调节不了农产品市场价格,导致农产品刚上市时价格较高,产品大量上市后,造成产品积压而损坏,价格走低;二是保鲜贮藏库少,县城只有一家1000吨大型保鲜库,各乡镇虽有小型保鲜库,但大多属于农村合作社管理使用,远远满足不了农产品保鲜贮藏的需要。蔬菜等易损农产品,没有预冷处理,远距离运输,容易造成蔬菜脱水、腐烂,品质下降,价格下降。三是交通不便,农产品流通慢,运往贵阳市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要在5个小时左右,到重庆约10小时,到长沙20~24小时,且运量少,成本高。

4.扶持政策及其成效

夜上海论坛 近年来,罗甸县为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并加以落实,取得了一定成效。

夜上海论坛 一是加强冷库的建设,搞好农产品的保鲜贮藏。2009年,罗甸县加大对罗甸县斛龙绿产有限责任公司的扶持,利用农发资金300多万元,协调农村信用社贷款600万元,在县城建成了1000吨冷库。冷库建成后,充分发挥冷库的储藏保鲜作用,有效解决了制约农产品特别是蔬菜长途运输的“瓶颈”,农产品销售从原来的贵阳、重庆等市场向北京、河南等市场拓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例如,板栗经过保鲜贮藏后,有效解决了产后不容易贮藏的问题,延长了板栗上市时间,提高了市场价格。为解决农产品主产区的保鲜贮藏问题,2010年县政府补助资金50万元,争取州助民增收专项资金20万元,补助修建小型冷库10座。

二是加强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罗甸县正在建设的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占地面积33350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市场功能主要是从事农产品收购、加工、仓储、保鲜、包装销售。市场建成后,每年可为全县近万吨脐橙、板栗开展进出保鲜储藏服务;日可处理预冷加工保鲜蔬菜1000余吨;可有效解决罗甸县30000余人(场天)的农产品交易拥挤,改变多年来因农产品交易拥挤而危及交通安全的不良状况,降低农产品产后损失。

三是狠抓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品质。按照罗甸县农产品品牌标识,要求各销售企业、个体工商户订做“黔甸”牌蔬菜、罗甸火龙果、罗甸脐橙等主要农产品包装盒,实行分级包装,保护罗甸县农产品品牌,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目前,罗甸县获“贵州省著名商标”品牌的有信邦公司的“邦消安”牌商标、上隆茶果场的“上隆”牌商标、黔龙食品公司的“宏牛”牌商标,获“贵州省名牌产品”的产品有信邦公司的六味安消、上隆牌茶叶。罗甸县被农业部命名为菜篮子产品先进县、优质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优质柑桔生产基地,罗甸脐橙获得国家级产品优质奖和金杯奖,火龙果在首届中国成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金奖、在第三届贵州农产品展销会上被评为名特优产品。

四是加强专业合作社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通过金融贷款、财政贴息、提高购机补贴标准、强化技术服务等方式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目前,已发展蔬菜营销、生猪养殖、农机、林业、果树、渔业等专业合经济组织211个,有社(会)员5691人,带动农户近3万户。这些专业合经济组织人员活跃在产地和销售市场,有效提高了农产品流通和销售,提高了农产品的商品率,减少了农产品产后损失。

夜上海论坛 四、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产业基地发展与产业加工配套设施矛盾突出

夜上海论坛 近年来,罗甸县加大农业产业发展力度,蔬菜、火龙果、水产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但由于罗甸县财政紧张属国家级贫困县,无力配套相应的保鲜库等基础设施,全县仅有一家1000吨大型保鲜库,各乡镇虽有小型保鲜库,但远远不能满足罗甸县农产品保鲜贮藏的需要,导致农产品产后损失率较大。

2.龙头企业建设滞后,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低

由于龙头加工企业较少且带动能力不强,导致全县水果、蔬菜、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加工水平不高,主要在销售初级产品,产经销互相脱节,贸工农利益结合不紧密,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弱。导致产品的加工能力低,产业链拉不长,农业附加值不高。同时,加工企业与产科研相结合的企业少,新开发产品较少,这也限制了罗甸县农业加工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五、建议

夜上海论坛 今后工作中,罗甸县在加强对各产业基地打造提升的同时,逐渐由初级农产品生产基地向终端市场销售鲜活农产品、加工成品方面转型。

夜上海论坛 一是继续调优农业产业种植结构。通过发展高效益农业产业如火龙果产业、蔬菜产业、特色畜禽水产业等,依靠提高科技含量,提高土地单产,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夜上海论坛 二是引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加工企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目前,罗甸县农产品销售仍以初级农产品为主,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通过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不仅可以解决部分农村劳动力就业,还可以拓宽税源,增加财政收入。

夜上海论坛 三是加大对产地初加工设施扶持力度,满足罗甸县农产品需求。目前,罗甸县农业基础较薄弱,仅保鲜库一项就有近万吨容量缺口。为确保产业的增产增收,在积极引导农户及专业合作社筹措资金修建保鲜冷库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对接,争取项目资金完善相关基础设施。

第12篇

1.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

夜上海论坛 各省区应充分发挥各地的自然资源和传统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业在探索中不断提高,在提高中不断发展,无论是加工规模、加工技术还是结构层次,都有了较快的进步,基本上形成了以粮食加工、畜禽产品加工、林特产品加工等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区域农产品加工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已经具备了进一步提升加工业档次和发展精深加工的良好基础和条件,并且在提高区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繁荣,以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中国食品加工业发展水平较低,损失浪费十分严重,年折合经济损失约 1800 亿元,相当于全国年浪费1.4 亿亩耕地的投入和产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势在必行。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总体可以保持年均 13%以上的增长速度,到 2015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将在现在的基础上实现翻一番。

2.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瓶颈

2.1农产品安全问题将长期处于高压态势

我国人多地少,资源有限,城市化加快了土地流失和环境压力,保障农产品的数量供给将是一项长期任务。而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以及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加大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特别是食品安全管理的要求[2]。

夜上海论坛 2.2农产品的质量不能满足现代加工业的需求

夜上海论坛 长期以来,我国由于人口压力大,土地资源少,农业生产一直强调高产稳产,对农产品的质量重视不够,特别是对食品工业用途及加工质量性状研究不够,不能满足现代食品工业对质量性状的要求。

夜上海论坛 2.3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缺少系统技术支撑

我国对农产品加工业在工程技术领域的特殊性、产业链的中间环节、产业链的全过程研究不够,使整个产业的发展缺少总体战略考虑和系统技术支撑。

2.4农产品加工科技投资和项目设置缺少长期战略规划

夜上海论坛 我国对农产品加工从部门、行业、技术或眼前需求的角度考虑得多,从产业链、产业发展、高新技术需求方面系统考虑得少。

2.5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基础薄弱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创新、技术集成、技术消化能力不足。在国家科学研究体系中缺少专门的研究机构,缺少农产品加工技术和工程的核心研究队伍。

夜上海论坛 3.推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产品核心竞争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重点,调整农产品加工业产品结构、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即在现有产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业政策支持体系,加强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加工业的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加工业的管理与规划。

夜上海论坛 3.1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业政策支持体系

农业是弱质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离不开政府有效的支持与倾斜。建议出台有关农产品加工的税收优惠政策、贷款贴息政策、土地优惠使用等政策,开展政策落实大检查,建立一整套支持加工企业建立、生存、发展、扩张的政策体系,从产业链、产业发展、高新技术需求方面系统考虑战略规划,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优惠政策能真正变成惠民政策[3]。

3.2加强部门协调

政府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成立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联合会,协调部门关系,打破部门和地区界限,通过“超部门”的协调组织,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业的引导和调控,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法律,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建立一个稳定和开放的宏观经济环境指导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夜上海论坛 3.3支持企业推行现代企业制度

一是完善法律法规,确实保护私营企业主的合法权益;二是建立经理人人才库,完善经理人监管措施;三是加强农产品加工企业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管理技能。从而使农产品加工企业成为自觉推行现代管理的主体。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盘明英.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与探索[J].江汉论坛,2006.11

[2]刘巽浩编著.农业概论[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5

[3]杨永坤,赵华.浅议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思路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1.1

第13篇

夜上海论坛 (一)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规模全国最大,产业层次不断提高。“十五”期间,全省建立具有一定规模化、专业化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324个,其中国家级基地52个。全省种植面积50万亩以上、加工产值3亿元以上的县(市、区、场)达到18个。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开发成效显著。有机食品种植面积发展到181万亩,比1999年增长5.2倍。无公害农产品面积发展到5 974万亩,实现了2002年以来零的突破。全省绿色食品企业已发展到329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9家,占全省的82.6%;在省级186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绿色食品企业103家,占55.4%。2005年全省绿色食品企业销售收入160亿元,占我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的29 %。初步形成了贸工农、产加销相联结的绿色玉米、大豆、水稻、乳品、肉类、山产品、饮品和特色产品8大产业体系。

夜上海论坛 (二)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品牌效应不断扩大。“十五”期间,我省已逐步建成了以哈尔滨为中心,齐、牡、佳、大庆等中等城市为重点的大中型绿色食品批发市场以及配送中心、连锁专卖店、销售网点发展到875家,比1999年增长23.3倍。同时在开发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区域市场中取得了长足进展, 2005年全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省外销售额110亿元,比1999年增长30倍。目前,我省绿色食品(有机、无公害)产品已销售到全国除外的所有省、市、区(包括台湾省),远销欧、美、日和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我省经过“十五”期间的努力,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质量稳定、信誉良好、市场占有率高的绿色食品知名品牌。目前,全省4个中国驰名商标中有3个是绿色食品,22个中国名牌产品中有10个是绿色食品;获得省级著名商标的70个,获得省级名牌产品的39个,由此在市场上也取得了显著的品牌效应。

夜上海论坛 (三)绿色畜牧业发展不断加快。由于绿色种植业的快速发展,大力推进了绿色畜牧业发展。 2005年,全省绿色奶牛66万头,家禽1 432万只,分别比1999年增长4.2倍和6倍;绿色肉牛、生猪124万头,实现了大幅度增长。一些县市注意发挥优势,全力发展绿色畜牧业。

(四)绿色食品产业对全省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全省绿色食品产值占农村经济的比重,已由1999年的 5.4 %,提高到2005年的17.2%。2005年全省农民人均绿色食品收入1 10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34.4%,比1999年增加31个百分点。有37个县市区绿色食品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40%以上。 2005年全省绿色食品企业纳税23.5亿元,占全省县级一般预算收入的52.2%。2005年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实现增加值187.2亿元,占农业增加值的21.8 %;实现加工业产值173亿元,占全省食品加工业产值的31 %。由此看绿色食品产业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新的增长点。

夜上海论坛 二、绿色食品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初级产品多,深加工少。(2)标准、认证体系尚需要与国际接轨。(3)配套政策法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绿色农业的本体

(一)绿色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

夜上海论坛 1.绿色农业的内涵。就目前理论界对绿色农业的认识,是指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以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目标,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工业装备和先进管理理念,摄取人类农业历史文明成果,遵循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把标准化贯穿到农业的整个产业链条中,实现生态、生产、经济三者协调统一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夜上海论坛 2.绿色农业的特征。(1)持续性。(2)广泛性。(3)统一标准性。

夜上海论坛 (二)绿色农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夜上海论坛 传统农业中存在一些长时间难以解决的问题:其一是农药残留、地力枯竭、食品污染导致土壤流失、空气和水污染等恶果,使我们生存的环境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其二是农业生产率低,传统农业高度依赖大型农业机具、化肥、农药,高投入,低产出,导致农业生产始终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产品质量不高。

(三)我省发展绿色农业的支撑条件分析

我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绿色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夜上海论坛 1.自然环境成就绿色农业。肥沃的土壤和优越的地理环境是发展绿色农业的有利条件。我省被国家作为生态示范省重点发展,独特的优势表现在:幅员辽阔,拥有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这些平原的黑土,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质较好,耕地平坦。此外,我省具有大小兴安岭这样独特的天然屏障,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2.政策支持,推动农业发展。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对农业高度重视,尤其是在传统农业转型的过程中把绿色食品作为经济发展和绳梯建设的最佳结合点,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最佳切入点,作为发展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打造。

3.科技支持,体现自主创新型农业发展思路。绿色农业是技术农业,我省具备了一定的工业经济基础和科教优势,拥有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一批国内重点学院、学科和科研院所,绿色食品工程专业作为省级重点学科发展,建立了28个省级绿色食品科技示范区49个绿色食品生产规范标准。

四、绿色农业对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夜上海论坛 (一)绿色农业是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基石。“十五”期间,绿色食品产业蓬勃健康发展,但是也应该看到绿色食品只是农业体系中的一类终端产品,单纯的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固然能够在一定的时期内取得成绩,但是却不能维持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因此可以这样认为:绿色农业在绿色食品生产中起到基石的作用,通过发展绿色农业是对整体的农业质量的一次提升,使从产品的生产到产品的加工再回到产品生产都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形成一个循环状态下的农业发展体系,从而保证了绿色食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14篇

【关键词】 农产品加工业 农业产业化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夜上海论坛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农村工业化的有效途径。今后一段时期,如何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是松滋市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以湖北省松滋市为例,对该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些参考性的意见和建议。

夜上海论坛 一、松滋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松滋市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通过政策引导、招商引资、加大投入、龙头带动,有力推动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全市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约120家,规模以上41家,从业人员9000余人,企业总资产33.9亿元。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65亿元。松滋市农产品加工业主要呈现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1、农业龙头企业迅速成长。全市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3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有云祺实业公司、望春花果汁公司、白云边股份公司、金松油脂公司、恒生油脂公司,永盛粮油公司、银舟棉业公司、今阳食品公司8家,荆州级龙头企业11家,松滋市级龙头企业14家。粮油加工企业实力进一步提升。2011年,白云边股份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永盛粮油、银舟棉业两家销售收入过2亿元;恒生油脂销售收入过1.5亿元。森工龙头建设取得突破。武汉凯迪公司投资8亿元,新建了生物质发电厂、生物质油厂、有机肥料厂以及20万亩油茶和30万亩薪炭林基地。

2、产业链条连接方式日趋增多。加工龙头企业与农户已从过去单一的买卖关系逐步向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方向转变。目前,松滋市产销对接的运作模式有:一是订单连接方式,即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实现产销对接。如永盛粮油、绿秀米业、云达米业等企业与农民签订粮食收购合同,带动农户每亩平均增收近100元。二是中介连接方式,即以农村中介服务组织为桥梁和纽带,形成企业+中介+农户的产业链条。如望春花果汁公司以乡镇基层组织和专业合作社为依托,通过中介与农户签订合同,年收购柑桔6500吨左右。三是粮油兑换连接方式。

3、加工业的带动效应已经显现。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板块建设。全市12家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年收购加工稻谷20万吨,占全市总产量近83%,4家油脂加工龙头企业年收购加工油料6万吨,占全市总产量的80%左右,11家棉花加工企业年收购加工籽棉1.1万吨,占全市总产量的70%,直接推动了55万亩优质稻、50万亩双低油菜和20万亩优质棉基地建成。全市15家水果产后商品化处理企业,年加工柑桔近10万吨,占全市总产量的85%,带动发展3000亩以上柑桔大基地11个。全市现有注册农产品及加工产品商标47个,其中,全国驰名商标1个(白云边酒),湖北名牌2个(八宝棉、上明牌柑桔)。

夜上海论坛 4、农民组织化程度日益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也催生和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类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组织达到295家,入社成员2.1万人,占总农户数的11.8%,带动农户9.3万户,占农户总数的52.5%。石桥生猪养殖协会和荆乡源桔棉专业合作社为全省示范社。

夜上海论坛 5、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初具规模。近几年,松滋市通过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建设,以白云边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园区雏形初具,已吸纳神舟纺织、今阳食品等棉纺和畜禽产品深加工企业入驻,且固定资产达到8.5亿元,2011年园内实现销售收入近45亿元。

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夜上海论坛 1、农产品加工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国内发达地区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大都在2.0―2.5:1,而松滋市只有1.5:1,一般都是初级加工,深加工产品较少。

2、农产品加工企业实力不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名牌企业为数太少,加工企业总体规模不大。企业实力薄弱,加工产品档次低,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完备的产业链条。

夜上海论坛 3、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联结不紧。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还是一种简单松散的买卖关系,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利益机制不完善,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

三、农产品加工业跨越式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发达程度的一个显著标志,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是今后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根据松滋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客观实际,今后3―5年,松滋要着力构建粮食、油脂、棉纺、水果、水产、畜禽、瓜菜、林纸等农产品加工七大产业体系,建成一个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力争到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60家以上,主要农产品加工率达到70%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2:1以上。

1、深化认识,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对提升县市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围绕农产品抓加工,用工业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在发展理念上,要树立建大龙头、兴大产业、占大市场、创大效益的雄心壮志;在发展重点上,稳步发展粮油精深加工,扶持发展棉花加工企业,突破性发展肉类、蛋类等畜禽产品加工,重点发展绿色无公害果蔬产品加工,积极发展水产品、林特产品加工;在发展途径上,坚持龙头和基地两手抓,用资本营运的方式培植大龙头,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建设大基地,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农产品加工产业化经营收入占农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60%以上。

2、调整结构,大力构建农业优势产业体系。适应市场需求,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全市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按照品种优质化、种养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和营销品牌化的思路,切实抓好粮食、棉花、油菜、畜牧、水产、瓜果菜、林木等七大优势产业发展,重点抓好生猪、柑桔、水稻、水产业的发展,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力争到2015年,全市粮食总面积达到100万亩,棉花总面积20万亩,油菜面积55万亩,蔬菜总面积20万亩,柑桔22万亩,生猪出栏达到180万头,水产品总产达到4.5万吨,林业建成80万亩特色基地。

3、培育龙头,大力提升农产品加工企业实力。农业龙头企业是带动农民走上富裕之路的火车头。要通过政策扶持、自强发展、引资合作、资产重组、联合经营、农企联合、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努力培植大龙头,不断壮大企业群体规模,切实提高竞争实力。努力挖掘白云边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潜力,扩容升级,开发产品,利用品牌拓展市场,力争3年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努力整合粮油加工企业,在现有云达、永盛、聚丰等粮食加工企业和恒生、金松等油料加工企业中,自主择优组建企业集团,发展粮油深加工项目,力争3―5年实现粮油加工销售收入15亿元以上;把神舟纺织、望春花纺织、飞龙织造和银舟棉业等企业联合起来,将“八宝棉”推向全国,力争3―5年全市棉花加工实现棉业加工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开展精品名牌创建活动,引导企业注重商标注册、“三品”申报和产品质量认证工作。

4、招商引资,大力推动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坚持科学编制园区规划,高标准搞好园区配套建设,打造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制订出台农产品加工业项目招商优惠政策,重点抓好招大企业、引大龙头的工作。招商引资重点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精心包装推出一批重点项目。要建立健全农业招商项目库,及时推出适应招商要求的、可行性程度高的招商引资项目,为投资者提供真实、可信和快捷的信息服务。针对松滋属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和湖北柑桔生产大市的实际,应把主攻方向放在招生猪屠宰加工和柑桔深加工企业上。二是拓宽招商引资渠道。要确立全方位、宽领域的招商理念,坚持内外商齐招、内外资并引、贸工农一体化发展的思路,拓宽招商引资的渠道。三是创新招商引资形式。积极探索农业招商引资的新形式、新方法,组织相关企业参加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项目推介、商贸洽谈等活动。四是强化后续服务与跟踪管理。

夜上海论坛 5、加强引导,大力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建设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服务的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着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建立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使其成为外接加工龙头,内接生产基地,实行生产联合、资本联合、产品流通联合的企业性组织。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全市有80%的农户参与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来。

夜上海论坛 6、保障服务,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一是建立统筹推进工作机制。加强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工作职能,强化服务工作。二是强化政策扶持。认真落实有关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的税收、用水、用电、用地等优惠政策,帮助和指导企业用好用足优惠政策。根据本级政府财力,在现有100万元产业发展基金的基础上,逐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财政资金集中投入机制,整合国家、省级财政可用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资金,扶持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项目。加强银企对接平台建设,充分发挥金融支农作用。建立统一的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为企业发展提供宏观参考消息。三是优化发展环境。相关部门对符合条件的农产品加工项目,在备案、核准、审批等方面应优先办理,并将优势项目纳入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规划,积极向上争取扶持。加强对乱检查、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行为的治理,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认真落实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加强龙头企业运行监测和财政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加大对龙头企业、优秀企业家和优质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氛围。

第15篇

一、切实加强领导,为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提供环境保障

夜上海论坛 我们要把农产品深加工作为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来突破,确立扶持一个加工企业,兴一方优势产业的理念,大力培育和积极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 切实加强领导为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提供环境保障 ,

夜上海论坛 一是成立农产品深加工专门管理机构,建立协调机制,定期召开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会议,经常组织有关部门深入企业调查,具体负责制定、落实全市农产品生产、养殖、加工等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关措施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全力支持引进和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各区市县也要相应建立机构,并设专人负责指导、协调农产品深加工工作,为农产品深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保障,有效地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二是在财政资金、政策上重点扶持深加工型龙头企业。在扶持龙头企业发展资金中,深加工型龙头企业应占2/3以上、建立扶持政策长效机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 将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发展纳入滨海新锦州建设的总体规划,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对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要建立起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由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加大对深加工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可以采取土地优惠,税收优惠,建设园区等方式,招商引资,筑巢引凤.增加对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投入,农业生产需要全社会的支持,更需要社会各方面的资金支援.社会资本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是政府应予积极鼓励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扶持政策的积极引导,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农产品产业化经营,把社会资本引入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是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项重要手段,对做大做强我市龙头企业,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三是在用地审批上给予优先安排。这样,可促进我市加工企业快速发展,有利于形成从初加工向深加工、从单一型加工向综合型加工转变,从主要集中某个类别产品加工向多种类别农产品加工协调发展的格局。

夜上海论坛 二、加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力度,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夜上海论坛 因地制宜,结合本地资源优势,有重点地扶持有规模的加工企业。对加工企业上游产品的基地建设,要给予重点支持,着重解决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产品品种,品质,产量的配套生产,对加工企业收购本地农产品加工的,特别是对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收购的企业,要大力扶持. 从资源优势出发,围绕种植、畜牧、蔬菜、水果和花卉五大优势产业,整合力量,突出重点,狠抓一批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化基地建设。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化良种繁育基地、规模化饲养小区;水果生产基地和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规模化设施基地建设;完善提高花卉基地。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使农业生产方式由“低、小、散”进一步向集约化方向发展,农产品产量、质量和档次得到了全面提升,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夜上海论坛 三、打造农产品品牌,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丰富农业产业化发展内涵

夜上海论坛 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打造农产品品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市积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提高企业科技水平,积极支持和鼓励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争创名牌产品,通过各种招商引资会、农业博览会、产品展销会、交易会,大力宣传我市农业特、优产品,努力打造一批具有特色、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和名牌。 提高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可在农产品加工行业实施推进标准化生产、打造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质量为中心的品牌兴企工程,增强了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四、以开拓市场为重点,推动农产品流通业的发展

我们要抓住农产品流通这一产业化经营的命脉和关键环节,引入工业营销理念,培育市场体系,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搞活农产品流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建设市场促流通,瞄准市场办企业,积极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我们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等方式,在每年的博览会上开辟优势农产品展区进行推介,积极组织企业以优势产品参加境内外各种交易会,开拓销区市场。加强市场配套设施建设和保鲜技术研究开发,吸引外地客商参与市场开拓,扩大农产品辐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