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表演艺术论文范文

表演艺术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表演艺术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表演艺术论文

第1篇

同样一部音乐作品在不一样的音乐表演夜上海论坛艺术个性中的艺术表现是不相同的,个性指的是和他人之间的差异,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势必要引起人们精神世界与思想体验上的反思,这也为人们个性的探寻打开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作品依托演奏者自身的思想反思与精神感悟,把曲子之中的情节故事通过声音展示在我们面前。举个例子,在2008年举行的中国古代音乐交流研讨活动上,加入活动的民族音乐家李丽与王晓红同时演奏了一曲高山流水。李丽演奏的是“齐鲁大板”的方式,演奏过程中有较为频繁的智慧,在她的演奏下这首名古曲旋律在各个高低音域间变换,将高山之巅,云雾缭绕之感呈现。而王晓红演奏形式的则是“中州古调”,真正表现了一种澎湃沸腾的观感,让人仿佛乘坐危舟穿巫峡。二人结合进行此曲的演奏,真的是一个让人感受众山之巅,另一个则让人感受流水无常。

二、共性的作用

(1)审美共性和整体性

真挚的情感是一部优秀作品不容忽视的重点和关键,大部分的演奏家善于找寻到作品中的本质美与深层价值,都是因为对作品赋予了深刻的感情,依托表演方式让听者能够从听觉上了解到作品内在的表现内容与诚挚的情感。其实本质上这种审美的追求是依托于演奏家自身体验的基础上,演奏家在自身和观众之间搭建了一座无形的沟通桥梁,而让听众能够同步感受演奏家的情感表达。这种审美观念在音乐表演层面就是演奏家所必须具备的共性特点。

(2)尊重一度创作

音乐表演艺术家进行表演诠释的过程中,不可忽视作品创作过程中的原创性与创作性要求,不能够忽视创作本意与创作主体。音乐艺术表演家需要站在作曲家的角度上,对艺术作品做深度理解,而不能单纯地凭借自己的兴趣和想法随意更改之前的作品。在这方面要求演奏家基本功要扎实,了解清楚作品产生的背景,并且详细全面地理解和探究作品产生的背景以及作曲家所处的生活环境、当时的社会环境等等各个方面的特点。不但要从外部进行作品的分析,也要从作品里做深入讨论,进而全面有效地了解作者和作品表达的意图。

夜上海论坛 三、结语

第2篇

忽然他一个筋斗又翻下场去,随即牵着白龙马引唐僧上场。孙悟空一步一步在山路上行进着……那翻上翻下场的孙悟空,和孙悟空一步步牵马前行的腿脚,都是另一位做孙悟空“下手活”的演员表演的。因为木偶演员在操纵木偶时一个人只能控制木偶的身腔和双手,那腿脚的操控只能由另外演员帮助完成。而翻上翻下的孙悟空也是担任“下手活”的演员表演的,因为主要操纵孙悟空的演员一待翻上的孙悟空木偶落于山峰后,他马上就要用另一个孙悟空木偶出现在山峰之巅,继而完成“探路”的表演,这在我们木偶界亦称之为“二换头”。(同样的一个木偶角色替换表演,即一个木偶落下另一个木偶立即出现,观众是看不出其中“奥妙”的,因两位演员的配合十分默契。

夜上海论坛 2.丰富木偶表演动作和塑造人物手段

木偶表演毕竟是用木偶演戏,故有很大的表演局限性。有些细致的动作就需要“下手活”演员帮忙。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巡山”一折,笨拙、懒惰的猪八戒在大青石上睡觉的那段戏,要两位做“下手活”的演员和主演猪八戒的演员三个人才能共同完成:主演将木偶猪八戒的身体仰卧在立体大青石上,另两位“下手活”演员,一位操纵八戒右手枕于脑后,一位则配合操纵八戒的“二郎腿”,这样一个完整的猪八戒睡觉的形象就出现了。最有趣的是当孙悟空变化黄蜂叮咬八戒“二郎腿”时,八戒的双腿可以相互搓动蹭痒……生动逼真,煞是有趣!

3.展示木偶表演特技

只见胡传魁用手指从阿庆嫂的烟盒中夹出一支香烟,就着阿庆嫂擦亮的火柴,深深地吸了一口,立即从他的鼻、口喷出缕缕青烟,这些惟妙惟肖的特技动作,使观众感到木偶角色“不是真人,胜似真人”,取得了强烈的舞台演出效果。实际上阿庆嫂擦亮火柴与胡传魁吸烟、喷烟的特技展现,也是分别由两位“下手活”演员担任的。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说得好:“每一出戏,不是仅靠一个主角就能唱得好的,配角也占着重要的地位。”

第3篇

音乐以声音为媒介,抒发艺术情感。琵琶演奏者须将自己人生经历转化为自身的审美体验,以技巧和表现的统一为桥梁,进而化作音响,在感性情感的宣泄下,动用理性思维传达音乐的表现形式,世间喜、怒、哀、乐,尽在琴弦倾诉之中。音符、音色、节奏、音响首先直接作用于欣赏者的听觉,或轻松欢快、或低哑深沉、或高亢嘹亮、或清幽静谧。而当人们从轻松欢快中感体验到成长与欢乐,从低哑深沉中听到沉郁悲痛,从高亢嘹亮中听到命运的抗争,从清幽静谧中体验到生命的永恒时,已经与音乐产生了共鸣。

(二)琵琶演奏中声音与情感表现的关系

夜上海论坛 《乐记》中讲:“凡音之起,人心之动”。音乐是人类生活情感的表现,是抒感、传达思想的艺术[2]。它可以给人以爱的美好感受,也可以给人以失败后的低落和惆怅,这些都与演奏者和聆听者的情感经验相关。

其节奏、其色彩、其力量,可以占据情感,也可以消减情感。当琵琶演奏者走向舞台,将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和自身的情感有机融合,以纷繁的音色变化来表现时,五味杂陈的内心感受和艺术情绪便随之而来,听众结合自身阅历,进行心理关照才能踏进真正的审美之境。

夜上海论坛 (三)声音变化与情感想象控制

夜上海论坛 人类情感是复杂却又真实的存在,抽象化的情感可经音乐转化为可以感受的想象,而想象又是琵琶演奏和聆听的情感转化媒介,抽象却通感,随着理解清晰深入,意境渐渐鲜明。在表演过程中,抽象的符号、音色、节奏以听觉感观的形式作用于欣赏者,当欣赏者深入到音乐创造的环境中,把音乐与自身生活经验、情感阅历进行关照与融合时,情感体验便得到了升华。中唐香山居士于勾留江上听一曲《琵琶行》,慨叹“同是天涯沦落人”,可见听音知人,听音有感、听音触情。在表演《春江花月夜》时,要让听众联想到春天的夜晚,联想到江水、花朵与明月之间的交相辉映。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