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三年级语文教学叙事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能力及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改革提倡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即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回归生活,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基于这一认识,近年来,笔者在自身小学语文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一、引导深入生活,丰富学生直接经验
夜上海论坛 与其他教材一样,语文教材呈现的是前人已有的经验。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都是间接经验。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经历少,他们所拥有的直接经验很少。而教材所呈现的知识,有的他们完全没有经历过;有的虽然经历过,但并未留下多少印象。由此造成了教材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距离。语文学习需要以一定的直接经验为基础。缺少这一基础,就不能缩短上述距离,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在平时的各类活动中,我们应引导学生深入生活,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感受生活,获取必要的直接生活经验,为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槐乡五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以优美形象的语言描绘了槐乡五月飘香的槐花和可爱的孩子,表达了作者对美丽的槐乡和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其中,槐花既是作者的写作重点之一,也是作者描写槐乡孩子的重要铺垫。教学前,笔者发现本班学生虽大多来自农村,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对槐花仍缺少足够的认识。为了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槐花,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课前,笔者组织学生来到学校的一棵大槐树下,让他们观察槐树的全貌,欣赏雪白的槐花,品味浓郁的花香,以获得直观的感受。有了这样的经历,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起来显得非常轻松。他们饱含深情地朗读,积极踊跃地发言,绘声绘色地讲解……整节课气氛热烈,效果很好。
夜上海论坛 二、指导再现生活,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用的内容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时代气息,富有童心童趣,而且题材、风格丰富多样,为儿童所喜闻乐见。这些课文,有的饱含深情地描写了祖国壮丽的山水风光,有的生动具体地叙述了感人至深的名人故事,有的形象逼真地介绍了动物植物的美丽可爱……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领悟文本、产生真情实感,我们可以采取种种手段生动地展示文本内容,形象地再现生活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倾听等直观方式,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1.多媒体展示
社会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设备有了质的飞跃,多媒体等设备为语文教学夜上海论坛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与之相配套的教学资源的研发工作也成果丰硕。与传统的挂图、插图相比,多媒体技术的最大优点是把静态的、呆板的内容以动态的、鲜活的画面呈现出来。这对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无意注意多于有意注意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更具有吸引力。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再现生活,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梦圆飞天》(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详细记叙了“神舟”5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行太空的过程,表达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之情。课文中充满各具特色的场面描写:送行的场面肃穆、庄严而又激动、喜悦,发射的场面紧张、壮观,飞行和通话的场面则温馨而又美妙。这样的特点,学生单纯从课文的文字叙述中很难获得切身体会。教学时,笔者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上述三个场面。生动形象的场面,紧张壮观的氛围,温馨感人的对话,使孩子们时而凝神注视,时而紧张万分,时而欢呼雀跃。通过展示,学生真正把握住了各个场面的特点。在研读文本时,他们如临其境,感同身受,饱含深情,准确而又深刻地理解了课文。
2.课本剧表演
所谓课本剧,就是把课文中叙事性的文章改编为戏剧形式,以戏剧语言来表达文章主题。小学生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所以比较容易感受、接受直观的、现实的东西,而且他们有着很强的表现欲和模仿能力。所以,在叙事类课文的教学中,我们适时采用课本剧表演的教学方式,是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优化教学效果的不错的选择。
《谈礼貌》(出处同上)通过几则小故事对学生进行了文明礼貌教育。课前,笔者把牛皋、岳飞问路的故事改编成课本剧。教学时,笔者安排几名学生进行表演。通过表演,牛皋的粗鲁无礼和岳飞的彬彬有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老者对他们二人的迥异态度更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本剧的巧妙安排,使孩子懂得了礼貌待人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使社会更加美好的道理。
需要指出的是,多媒体展示适用的范围比较广,而课本剧表演一般只适用于叙事类课文。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相机选择,正确运用。
三、放手体验生活,实现知识回归生活
夜上海论坛 不管是深入生活还是再现生活,其最终目的还是要回归生活――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自身的生活实际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在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再现生活的同时,我们还要通过学校生活实践、家庭生活实践和社会生活实践等多种活动,放手让学生去体验生活,让他们在生活中验证知识、应用知识、强化知识,实现知识向生活的回归。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作文承接性梯度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67X(2014)07-005-01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框架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可以说这是不争的事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第四学段7~9年级――写作)中明确指出“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里面提出了突出作文的“需要”选择“表达”,在文体上,也提到了“叙事性文章”、 “说明性文章”、 “议论性文章”、 “应用文”等文体,但是,我们的教学实践,不是一下子就教给学生所有的知识,而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充分说明,中学生的写作应该有一个承接性、梯度性,不应该是一蹴而就。
一、对于课标的解读
夜上海论坛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号称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作文,应该更加注重“独立”、“表达”、“文体”的需要。所谓作文梯度训练 ,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认知结构水平,采取与之相应的训练方法,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使之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提高作文水平的一种写作教学方法。
二、训练目标梯度训练设计
为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好这门言语交际工具,充分发挥其基础性作用,为促使学生学好其它学科奠定基础,为使学生全面综合发展,中学生作文教学应从初一至初三年级实行作文系列化的梯度训练,体现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由简单到复杂,由单纯向深刻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训练层次。以下为具体的梯度训练目标分解:
(一)整体目标
(二)能力目标
。
(三)各年级话题梯度目标
夜上海论坛 (四)各年级写作技法梯度目标
(五)各年级积累训练梯度目标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夜上海论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267-02
一直以来,有这样一种现象被教师们所忽视,即使有人谈起,也只是说说而已。这种现象就是高中生的字写的不如初中生,初中生的字不如小学生写的字。这是为什么?究其原因,恐怕人人都知道,那就是作业量的递增是导致书写越来越差的重要原因。就小学语文教学本身而言,它是一个夯实基础的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学主要是培养学习习惯和听说读写的能力,但更重要的是不能扑灭孩子对语文学科的好奇和浓厚的兴趣。因此,就目前我们语文教学的现状,有必要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就是要“增一些”,同时也要“减一些”。
夜上海论坛 一、减少语文课文中对课文的烦琐分析,增加课文内容以外的知识补充
语文课堂教学走到今天,已经有了长效的进步,很少再看到教师在课堂上的面面俱到、“精益求精”了。有些教师虽然在思想上有了认识,但却不知在行动上该怎么操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与实践,我感觉到减少课堂上的烦琐分析,增加与此课本有关的课外知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我发现每次补充一些课外知识,学生的课堂兴奋点立刻高涨起来。当然也不能让课外知识喧宾夺主,对课文的备课就要做到把握重点,这样无形中就增加了备课的时间,但那却是值得的。因为在备课过程中提高了业务水平。由于在每节课中都会给孩子们带来他们预料不到的东西。
二、在选择课外读物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喜好增加一些学生喜爱的课外读物,减少一些理性较强的内容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告诉我们,阅读者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这样才能“像挖宝矿的矿工,把矿渣甩在一边,只拣纯净的宝石”。在指导学生选择阅读哪些读物时,我觉得我一定要进行慎重的考虑。每学期推荐课外读物时,都要先根据学生的兴趣、喜好和他们的年龄特点进行选择。当然不管你选择什么样的书目,主要是学生阅读,因此征求学生的意见也是非常重要的。每学期开学初,先做一个问卷调查,然后对问卷调查表进行整理。每次整理我都会发现学生对叙事性较强的书感兴趣。如《漂亮老师与坏小子》、《我要做好孩子》等。而对纯理性说教的书不感兴趣。于是,可以利用班队课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本学期阅读书目时,会向孩子们解释删掉他们选的一些书的原因,然后会补充一本或两本经典书目,并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读这样的经典书目。当然我们每次讨论后制定的课外阅读书主要还是以叙事为主的。书目定下来之后,会通过家长会将课外阅读书目及具体要求印发给各位家长,提醒家长购买图书,建立家庭书橱,督促孩子读书,检查读书情况,鼓励他们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做智力投资,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定厚实的人文基础。孩子们经过了一学期的阅读,不仅丰富了课外知识,而且激发了阅读课外书的兴趣,提高了阅读课外书的能力。由此可见,教师在推荐阅读书目时,要善于准确把握儿童的阅读期待,激活他们的已有经验,及时满足他们的表现冲力,因势利导,让他们尽情的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表露、沟通、碰撞,从而体验到语言的张力,阅读的幸福和成功的喜悦。
夜上海论坛 三、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减少写的作业,增加背的作业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讲得新课,学生学得浅薄。教师们虽然在找新的途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但总是会被应试教育这个“瓶颈”所束缚。学生们升学考试的压力下,有的已经成了与大量习题进行苦战的“做题战士”;有的已经成了机械接受知识的容器。《语文课程标准》上有这样的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教师和学生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要想达成这样的目标,只有学会增减,即减少学生写的作业,增加学生背的作业。
夜上海论坛 四、中年级的阅读短文教学,要降低阅读题的难度,增加阅读的篇目
目前,一些只顾盈利的人在编写配套练习册中的阅读题时,不考虑学生年段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随便找一些难度较大的短文让学生做。结果三年级的孩子刚接触阅读短文题就尝不到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学生就对它产生了厌恶感、恐惧感。我想这样的阅读题也是影响学生阅读题得分率较低的主要因素。现在看来,三年级的起步是个关键,降低阅读题的难度,让孩子获得成功的喜悦很重要。在阅读教学中,首先应选择一些练习题答案就在短文中的阅读让孩子们做。在孩子们做之前,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就在文中。只要多读短文就能很容易找到。刚开始,有百分之六十的孩子能得到满分。于是可以表扬他们,给他们一些物质奖励。同时邀请他们说说得满分的“秘方”。其他孩子听了之后,就会觉得做这样的题目很简单。之后,再多找一些简单的阅读题给他们做,不断的让所有人都尝到成功的快乐。一学期之后,再跟学生们商量一下能否做一些稍微难一点的阅读。当然孩子们都很乐意。这阶段,找一些习题中一小部分答案不直接出现在文中的阅读。在他们做时,告诉他们,只要再多读几遍,然后再用你们的聪明脑袋进行分析,就会做了。其实,这样做的目的之一是要让孩子们体会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真正含义,目的之二是在多做题时的过程中,还要让他们懂得“题做百次,熟能生巧”的道理。如今,学生们在这样循序渐进的训练下,不仅增加了阅读的量,而且提高了做阅读题的能力。
五、针对中年段,特别是三年级的起步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少写一些“虚作文”,多写一些“实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