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女性语言特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东西方 女性 语言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b)-0143-01
引言
随着社会进步和国际交流的发展,东西方的交流更加频繁,这必然会涉及到和女流,东西方女性由于历史,地域,宗教,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的不同,她们在实际的交流中出现或多或少的差异。这种差异往往会导致彼此理解的失误乃至很多矛盾的产生, 从而产生了语用失误,影响交流顺利进行。本文将对比东西方女性的语言特点,分析其原因,或许对实际交流有一定的意义。
1 东西方女性语言差异的特点及原因
夜上海论坛 由于东西方女性从小的历史文化背景完全不一样,那她们的语言特点也有很大的差异。笔者只是小小地归纳了如下几点:
1.1 言语目的不同
夜上海论坛 Tannen曾用九个词概括女性的会话目的:亲 密(intimacy),联系(connection),融合(inclusive),关系(relationship),和谐(rapport),社团(community),问题(problem),新手(novice),倾听(1istening)[1],这同样符合中国女性。中国女性由于受到几千年的封建文化思想的影响,她们更多地被儒家思想束缚。她们害怕孤独,所以语言交流的目的就是为了不被排斥,有集体归属感。东方女性使用的语言也比较顺从,消极。
对于西方女性却又一定差别,西方女性性格开放,前卫,这与西方的女权运动比东方早有关。西方女性语言直接,随意和坦诚,不会转弯抹角地。
1.2 话题的不同
夜上海论坛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是东方女性的典型特点。她们的话题主要是围绕生活,情感和家庭等等。这是因为东方女性价值观决定的。东方人的传统思想是女主内,男主外。女性在一起的话题是围绕与她们戚戚相关的东西,那就是闲聊东家长西家短的。
西方女性由于很早就被女权运动所影响,她们比东方女性早许多年进入社会,因此,西方女性的话题主要偏向于工作,社会环境,或许还有大众关心的国家大事等等。她们思想意识比东方女性要觉悟得早些。这也是由于西方女性没有对家庭的依赖性。
1.3 言语表达的不同
东方女性喜欢使用正规含蓄的话语,喜欢虚张声势,夸大其词。东方女性通常会避免非此即彼,这是中庸之道。有句谚语“The mouth is the cause of calamity”(祸从口出)[2]。东方女性多采用调节式的结构和问句结构,比如说模糊语、附加疑问句的使用。
夜上海论坛 西方女性个性强,独立,并且有忍耐力,她们对人对事有独立的价值观念。由于她们的耐力极强,在许多事情上都敢于大胆尝试,事业心强烈。因此喜欢使用霸气,命令性的语言,比如说必须,应该等比较强势的语言。
夜上海论坛 当然,东西方女性语言的差异还有很多,这里仅仅是点到为止。
夜上海论坛 2 东西方女性语言的共性
夜上海论坛 2.1 语音语调方面
夜上海论坛 由于生理特征都相同,因此,在语音方面,东西方女性的声音都比较高和细。在语调上,由于受到社会心理的影响,女性的语调都比较丰富,更偏向于温柔委婉,多轻柔上扬,变化丰富而且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语调上的表现,充分显示了女性的内心世界、心理体验和感彩的一面,同时也显示了女性语言在语言交际上礼貌、温柔、善感的一面。
2.2 词汇方面
夜上海论坛 许多研究都表明,东西方女性在语言交际中使用了较多的描述性词语,如形容词、副词和叹词等。女性在表达自己的思想、看法,在描述一个事物或事情的时候,会使用带有感彩的词。也正是由于这些词语的存在,才使得女性语言在表达上更具有具体性、明确性,也更具有感彩。
夜上海论坛 2.3 话语风格方面
夜上海论坛 在交流中,会话双方采用的交流方式和言语行为与会话的意图紧密相连,会话的意图直接决定了话语的风格和方式[3]。女性表达主要目的是为了交流感情,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能够深化彼此的人际关系,比如说表达对朋友的关心时,东西方女性在交流过程中会经常使用委婉的方式,把自己置身于说话者的立场,并试图去理解对方的感受,让对方得以安慰。
3 女性语言和跨文化交际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与东西方女性的交流中,一定要注意到西方女性象火,东方女性象水,她们的话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西方女性崇尚独立自主,个性发挥,某种程度上,西方女性不拘小节,语言也比东方女性嚣张。而东方女性是五千年文化的影响深远,是温柔贤静的,语言比较内敛,也不如西方女性那么犀利和坦诚。因此,在交际中,我们得注意这些共性和个性,以免导致语用失误。
4 结束语
夜上海论坛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东西方女性的语言由于受到不同的社会地位,心理因素,个性发展,思想意识等等的影响,她们的语言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同时表明语言和历史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语言特点很大程度上由文化决定的。
参考文献
[1] .
关键词:女性;言语特点;产生原因
夜上海论坛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7-0224-03
一、引言
语言与性别的关系,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受到了关注,当时的研究仅处在零散的阶段。1922年,丹麦语言学家Jesperson在他的著作Language: Its Nature, Development and Origin中阐述了女性语言的特点,成为最早从语言学角度研究女性语言的人。60年代,欧美兴起了大规模的妇女解放运动,也波及到了语言学领域。Lakoff在她的论著Womens Place in Language中提出了女性语言的说法,并系统阐述了女性语言不同于男性的几个重要特点。Lakoff的研究奠定了女性语言研究的基础,之后的研究者们便顺着她的研究继续发展,围绕着探求和证实男性与女性语言上的差异展开,Coats、Kramerae和Trudgill都围绕着性别与语言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直到80年代,语言与性别引起了人类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等的关注,性别语言研究达到空前的。
在我国,一些学者如李经伟、肖建安、于国栋和吴亚欣等人,对国外语言性别研究的发展变化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言语行为性别差异和影响因素。大部分的研究都限于性别与语言的关系或不同性别在语言中的表现等等,详细的针对女性语言的方面,阐述女性语言特有的风格特点的研究尚不多见。
夜上海论坛 不同社会群体的人们有不同的社会生活。语言作为历史的产物,反映了不同社会群体的差别,因此,不同社会群体的人们拥有各自特殊的语言。撑起人类半边天的女性也拥有自己的语言。姚亚平先生曾在《论性差交际学的理论和方法》一文中指出:“女性的言语行为,就有感情浓厚、色彩含蓄、风格细腻、情调温和等独特的性别特色。”
多情是女性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大多数女性通过抒感来表达自己,而非强调对事理的阐述。另外,女性在情感方面比之男性较为细腻,易于表露情感。因此,在语言交际方面倾向于使用感彩浓重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二、女性语言特点
女性语言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的三个方面:
(一)词汇上
女性在描述一件事情或一个物体的时候,通常情况下会使用很多形容词,并且加入很多夸张的表达方式。如可爱的、美丽的、超级无敌的、疯狂的等等。在叙述一件事情的时候通常会运用夸张的手法,如今晚的月亮真的是好圆好大好亮啊等等。很多词语也因为带有很强的感彩而成为女性的专用词语,如亲爱的、宝贝等。
另一方面,女性倾向于使用更为复杂的颜色词来精确地形容和描绘事物。女性对这个多彩的世界观察得细致人微,她们普遍地具有特殊的能力,比如知道哪种布料、什么颜色适合什么样的人。所以女性知道更多的不同布料的名称,而且她们所掌握的描写色彩的词汇要比男性多得多,像米色、天蓝色、淡紫色等一些精确、复杂的颜色词很少出现于男性的语言之中,女性常用这些颜色词来描绘自己喜欢的事物或风景,这也恰是女性心理细腻丰富的体现。
由于女性的社会心理的作用,大部分女性在表达上都会使用委婉的温柔的词语,以示文雅和含蓄。因此,女性很少像男性那样使用粗俗直白的禁忌语。在生活中,男性的粗俗话随处可见。而女性则恰恰相反,无论是表达快乐幸福的情绪,还是表达沮丧悲伤愤怒的情绪,女性都不会像男性一样直白粗俗地表达,她们通常会使用一些文雅的温柔的有时是可爱的词语来表示。如“这样的幸福我简直想不都敢想,我不是在做梦吧”等等。而当女性遇到悲伤或者愤怒的情绪时,也不会像男性那样粗暴地表达,可能会说“这件事简直就要把我气死了”等。
夜上海论坛 在对人或者事物的称谓上,女性比男性更多地使用词缀、儿化和重叠形式。如小丫头、小鬼、调皮鬼、小狗狗等。在称呼别人的时候,女性会比男性使用更多更丰富多彩的昵称,如亲爱的、哥哥等。有关调查显示,女性使用昵称的频率远远高于男性。
(二)句式上
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倾向于使用一种试探性的方式。因此,在女性语言的表达中,更多的是使用委婉、征询或疑问的方式。如女性在说话时,很少武断地打断对方的谈话,通常情况下是会倾听完之后,使用我认为、我觉得、我想等委婉的方式来表达不同的看法。同时,在女性语言中,疑问句的使用也大大超过了命令句。即使是在用陈述句表达一种看法时,女性通常也会在句尾加上是吧、对不对、是这样的吧等辅助语,以获得对方更多的支持。
另外,女性在表达时,也会使用大量的夸张的表达方式,夸张地表现自己的各种情绪。例如,女性经常会使用太棒了、我太喜欢了、你实在是太好了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夸张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并试图用样的情绪来感染对方,营造一种更积极互动的对话氛围。而在表达否定的或相反的情绪时,女性更倾向于使用语气较弱的句式,如“这样不是很好”、“还可以”、“还行”等。
(三)会话方式和内容上
在两际中,由于性别的差异,即使是表达相同的意图,女性也会采取一种与男性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由于男性总是倾向于表现自己的知识、能力或者是社会地位,因此,男性在交流过程中会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提出建议为主。与之相反,女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交流感情,拉近彼此的距离,深化彼此的人际关系,因此同样是表达对朋友的关心,女性在交流过程中会经常采用委婉的方式,将自己置身于说话者的立场,并试图去理解对方的感受,给对方以安慰。而男性通常情况下都会采取比较直接的建议方式,以达到影响和说服对方的目的,显示自己在交流中的控制和自主地位。具体表现为,女性在会话过程中经常会采用比较委婉的表达方式,会比较注意对方的反应,很少打断对方的谈话,在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女性通常也会不时询问对方的意见,或者停顿下来,给对方发言的机会。相反,男性通常在交际过程中会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很少会询问对方的意见或想法,表现了很强的主导性。
美国著名女作家DeborahTannen认为,交流分为两类:一类是信息交流,还有一类是感情交流。信息交流的目的就是交流信息,有很强的针对性,目标明确;而感情交流则主要通过交谈加深感情,拉近距离。由于男性与女性在社会中的定位不同,导致了男女性在会话的内容上有很大不同。女性的交流主要在感情交流上,目的是通过交谈而加深感情,深化人际关系,因此,女流时话题通常都是琐碎的日常小事,内心感觉;而男性谈论的话题常以客观的信息为主,信息量大,话题涉及的范围也比女性的话题广。
三、女性语言特点产生的原因
语言不仅反映文化,更反映男女两性的文化情感、理性思辩。女性在使用语言时会不自觉地考虑到社会已经赋予她们的身份、地位、模式,从而形成某种言语风格。语言的性别差异是历史的产物,经过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才发展到现在的状况,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很多,本文仅从如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1.在心理机制上,女性的成长环境使其情感体验较男性深刻、细致。男女早期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各自的感受自然不同。男女两性各自不同的经历和情感道路受社会和人际间相互关系的制约,两性对人际关系的感受和需要是不一样的。女性性别认同的实现侧重于注意与他人的情感联系。也就是说,男女两性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得到的性别认同是不一样的,女性得到的是更多的情感启示而不断向更具女性特色的角色发展。多情、温柔、柔弱等具有传统意义的色彩便与女性结下终生之缘。这种色彩在作为人的社会化表现形式的语言中,即体现为丰富的情感因素。
夜上海论坛 因此,中国女性的谈论话题多为生活、情感类的话题,这与她们的生理、心理以及女性特有的性格等方面是密不可分的。一些永久性的话题如着装、爱情、家庭、生活琐事,某事的经历、感想、感悟,抱怨、发牢骚,对某些事物的幻想等,这些和女性天生细腻的情感和思维是分不开的。
夜上海论坛 2.从社会意义上看,封建传统文化形成的强大社会氛围,给女性语言以深刻的影响和渗透。社会按不同性别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人们逐渐接受社会和群体对自己的性别角色期待,并将性别规范自觉内化到社会期待模式中。在中国古代,世界由男人来掌握,女性是无权的,中国封建制度对女性的角色定位,从《易经》“男刚女柔”的性别分类就开始了。随着男权社会的强化,《易经》不断被历代儒学赋以时代色彩和政治倾向,成为男尊女卑的补充说明。而当这种思想逐渐潜移默化到社会文化中时,柔顺成为女性角色的合理模式了;温柔的性格、温雅的举止、温和的语言自然成为女的规范。于是,女性只好更注重语言的情感性,注意语气的柔和、语调的和缓、表达的委婉等。因为只有这样,才具有人们认可的女人味,才更像社会期望的女性形象。
3.从家庭意义上看,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以及女性对家庭的感情也使其语言更具人情味和亲切感。封建家庭中的女性作为妻子其地位是低下的,但作为母亲,在一直重视母教的中国传统中是受尊敬的,两种角色合成的家庭妇女往往更注重对家庭的情感管理。因此,她们特别注意家庭人际关系,极小心地处理复杂的家庭事务,维系着大家庭的各种关系,由此也养成其善于观察、慎于言辞的能力。她们不能在社会工作中得到荣誉和地位,而只有正确的语言和优雅的举止才能使她们获得较高的声誉。
夜上海论坛 因而她们对能反映人们地位和身份的语言形式更加敏感。为了不因触犯别人而受到歧视,女性特别注意语言形式,尽量使用正确而温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她们交谈的目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性别歧视养成了女性较强的言语防范意识。受压迫的地位压抑了女性人格的健全发展,却从反面提高了女性对语言的观察力、感悟力。
四、小结
夜上海论坛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发展。在当今社会的迅速发展下,中国女性的思维、思想也在不断改变,现代女性的“个性”被提上了一个新的议程,因此,女性言语风格将会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女性的自我中心意识加强,重视个性的自由发展。语言具有社会性,语言的变异同样具有社会性,女性语言变体只是从一个角度反映了语言及其变化的社会特征性。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女性用语的构造特点及其演变的方式、规律还会有更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这也将成为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又一新课题。
参考文献:
〔1〕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夜上海论坛 〔2〕赵容晖.语言与性别[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张玲玲.浅论女性语言的风格特点[J].焦作大学学报,2010(3).
〔4〕姚亚平.论性差交际学的理论和方法[J].汉语学习,1988(1).
关键词: 英语 女性语言 特点 语音语调
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承载着交际功能,同时语言的使用必然反映着社会观念、风俗。由于男女的性别差异,传统观念、社会因素等影响,男女语言文化呈现出一定差异。在日常生活中,以何种方式进行表达为主流社会文化所决定。本文试图分析英语中的女性语言特点,借以透析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一、英语中女性语言的特点
(一)语音特点
夜上海论坛 较之男性,女性语音往往更为标准和规范,在相同的年龄、阶层、地位及相类的教育背景下,女性通常能够比男性有更为准确的发音标准和规范。女性使用语言时,相较男性会更加注重语言的正规性,研究表明,女性说话时语言的发音标准率要明显高于男性。例如美国英语的元音中,r的发音有一定的特色,女性比男性在该发音中标准率更高。女性在说话时的语调更青睐用声调,充分利用语调的变化来表达自身的情感。研究者们通过对以往的语言材料分析,发现女性在生活中喜欢用疑问句的形式进行表达,通过疑问句的表达方式,可以体现出女性礼貌和更加温柔的一面,同时表现出女性在生活中缺乏自信、优柔寡断的特点。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有着较大的联系。通常情况下,社会依然是男性掌权的社会。例如同样使用“――May I come in?――Yes,please!”这一表达,女性在表达时、在说请时,更喜欢用升调,从而表现出女性客气和温柔的一面。
(二)词汇特点
1.多用恭维语
长久以来的观念所致,女性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在这种观念影响下,不少女性自视如此,因此,不乏女性有较强的依赖性。在交际过程中,女性会更多地采用恭维语维系关系和讨好对方,甚至使用那些有较强感性色彩的形容词进行赞同和评价,以赞叹、惊讶的语气附和对方。
2.多用闪避词和委婉语
在日常交谈中,女性对闪避语的应用也较为常见,如I guess,I think等,尤其是在涉及令人不悦的表达时,以闪避语进行模糊表达而避开正面回答,以此表达模棱两可的意思,包含着试探、迟疑的意味,这也是长久以来歧视观念所致的女性普遍心理。
(三)句法特点
在句法结构上,女性语言同样与男性存在差别,前者的句法结构更为严谨。通常而言,女性更多地使用标准句法形式,而疑问句的附加也体现出征询的心理状况,语言委婉而不具有攻击性。
1.多用虚拟语气句
知晓自身地位上的从属性质,相当一部分的女性在谈过程中均会刻意回避直接命令的方式,而更多地选用婉转的虚拟语气词。她们更多地回避直接命令,如在需要别人帮忙拿东西的时候,她们在女性的潜意识中,也认同女性的附属地位,因此在交谈时,一般会规避命令或请求的语气,使用更加恭敬和委婉的表达方式。请求别人帮忙带东西,会用Could开头的句子,请求别人帮助时也会询问对方的意见的语气,同时说出自身想法的表达方式。
2.多用反义疑问句
女性在表达自身想法时,一般会采用委婉的方式。在陈述一件事情时,会在后面采用附加反义疑问句的形式,达到礼貌、客气的目的。男性在表达你可以这样做时,会直接说:You can do it.女性则会在后面加上一句询问的话。当称赞他人时,女性与男性的表达也有区别,例如“He’s a nice guy,isn’t he?”,类似这些表达的运用,都表现出女性不自信、不敢直接表达自身意见的性格特色。
每一N语言都是在独特的文化背景中产生,都有其自身的特色。在日常交际中,会不同程度地受到这些传统文化的影响。社会对女性的歧视体现于英语语言中则呈现出女性语言的多种特点,也体现出传统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和男性的特点。
夜上海论坛 二、英语中女性语言的性别歧视
夜上海论坛 以上叙述了妇女语言表达的特点,从中可以看出妇女的地位属于附属地位。《圣经》如是说,亚当用一条肋骨即衍生出夏娃,夏娃是由亚当身上的骨肉而成的,因此称为woman。妇女附属地位,历时已久,表现在各个方面,亦包括语言中的女性性别歧视。下面详述女性语言的性别歧视:
(一)人际称谓
1.姓名称谓
夜上海论坛 姓名称谓,这是最典型的女性歧视语言。在西方诸多国家,婚前随父亲姓氏,婚后更改为丈夫姓氏。西方婚礼上,牧师宣读 “I now pronounce you man and wife.”,新郎新娘步入教堂。由此句话可以看出,“man and wife”男子依旧是man,而女子则变成了wife,这种现象在女权主义者和职业妇女中亦是如此。所谓改名,不论怎么更改,都是要么随父亲姓,要么随丈夫姓。婚后从丈夫姓氏,将丈夫的姓氏冠于前,意味着婚后妇女是作为丈夫的私有财产而存在的,所有权是丈夫,因此是和丈夫不平等的。
2.亲昵称谓
夜上海论坛 亲昵称谓主要体现在上下级关系上。西方,男性的上级可以以亲昵称谓称呼其女性下属,表示互相之间的亲密友好关系, 常见的亲昵称谓有girlie,sweetie等。这些亲昵称谓适用于男性上级称呼女性下属,或者陌生男士对女子的称呼,反过来则是行不通的。由此可见,在英美这些西方发达国家,女性社会地位远远低于男性,受到的尊重远比男性少。
(二)男性词泛化
夜上海论坛 在英语中,有时男性词可以泛指人类,包括男女两性。例如man/mankind,salesman等。写信给他人时,在不知对方性别的情况下,使用的是Dear Sir的尊称,不会使用Madam。这些小细节,都体现出男性的地位。
(三)语言非对称
夜上海论坛 英语中的构词法同样体现着性别歧视。倘若表达较高职位及受人尊敬的职业,英语中,许多指女性的词语都是在男性的基础词上加前缀,例如female等,形成复合词。当职位较低时,则女性词作为基础词,前缀则变为male或者man,才指男性。如 male nurse,man secretary 。这些非对称特点无不体现着性别歧视,人们认为较好的职业仅有男性有资格从事。
三、避免性别歧视语的方法
夜上海论坛 (一)避免使用有意贬低、轻视女性的词语
在表达时,对女性不称其为the distaff(母系)或the second sex,对妻子的称呼表达为the little woman(小妇人)等类似的表达方式。
(二)慎用含有 man( men) 的词或短语
当这些词汇、短语所指无法确定为男性,或包含两种性别,一般可用下述短语、词替代。
如Manmade(人造的)synthetic artificial
Man(人)human being, human person, individual
Manpower(人力)workforces, staff, personnel, labour
四、结语
夜上海论坛 英语女性语言的特点是由于长久有起来的传统观念影响及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等多方面原因所致。究其根源,其出乎天然的弱势心理、生理因素及社会分工的反差造成了现如今的局面。英语语言的表达,说明人们对性别的歧视已经有较长的历史。随着社会经济和文明的不断发展,语言中的性别差异将逐渐缩小。然而,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语言中体现出的对性别的歧视,问题并非语言本身,而是人们固有的思维方式所致。在现实生活中,只要男女在地位、权利方面存在歧视,语言中对性别的歧视便会一直存在。
参考文献:
[1]吴倩倩.英语语言中女性地位体现及语言特点分析[J].赤峰W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7):254-256.
[2]张洁.英语女性语言的特征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S3):194-195.
[3]刘甜.英语性别歧视现象分析[D].荆州:长江大学,2013.
夜上海论坛 [4]戴佳颖.女性社会角色对英语语言使用所产生的影响[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5]刘惠玲.浅析女性英语语言的模糊性[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