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范文

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范文

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中语文教学策略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第1篇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研究性教学模式 教学策略

夜上海论坛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综合能力。高中语文教学要摈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逐步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在研究性教学模式当中,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中心,学生成为中心,成为学习的主体。

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活动往往是以教师为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学生思维受到教师思维的限制,解答问题的能力不高。想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单一思想逐渐向多向思维的方向发展。教师要设置疑问,多问学生“为什么”。比如课文应用了哪些描写的方式,体裁是哪一种,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到课文当中。教师还要设置反问的形式,如果学生确实不能够想到解决问题的方式,那么反问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比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教师可以问学生:烛之武不去见晋侯而是选择去见秦伯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就可以解释原因:因为郑国得罪了晋国,说服晋国会很困难,所以烛之武才去见秦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很不平等,新型的教学要求师生平等,要求教师对所有学生持平等的态度,给所有学生提供一个敢于探索的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互相提出疑问,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提出各种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或者是教师的提问来提出各种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夜上海论坛 长期以来,一些文学素材被蒙上了一层政治的色彩,让学生感觉很乏味、很无趣。比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主要内容是回忆鲁迅童年的故事,但是语文教材却把这篇散文赋予了政治的色彩,认为鲁迅先生是感觉当时的生活很乏味,当时的教育方式很不好。其实鲁迅是表达了自己在三味书屋当中学习的时候很有趣,自己很喜欢。在《朝花夕拾》当中鲁迅写道:“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虽然作者说出了自己很不容易,但是这里的主旨就是回忆日常生活当中的琐事,很少涉及当时的政治情况。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一些文章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了兴趣,才会自主学习,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查找资料。比如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一诗,是很优美的爱情诗歌,但是传统的教材却认为作者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情感,对爱情的美置之不理,不予理会。当然裴多菲是为了革命才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感情世界,他对自己所喜欢的姑娘的感情也都体现在了诗歌当中,这样纯洁的爱情是应该得到支持的。如果教师的讲解很好,就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美丽,而且能够让学生对爱情树立正确的观念,降低早恋的几率。在编写教材的时候,不能够摈弃传统教材当中的内容,还要选择更加合适的文章,让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当中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构建探索性的学习方式

夜上海论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种突破,让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解放出来,学会质疑,敢于创新,做到主动学习,给学生自信心。比如《花未眠》这篇文章,教材选择该文的用意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美,并且发现生活当中的美。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欣赏插花,挖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到大自然、到社会生活当中擦亮自己的眼睛,找到生活中的美。

夜上海论坛 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讲解文中的语言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和思考来了解课文,突出自主性的学习方式,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自己学习,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教学《我与地坛》,教师可以提问:作者从地坛中得到了什么答案?自己通过阅读文章能够得到什么理解?等等。

3.教学方法灵活化

一些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忘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经常命令学生做各种练习,学生感觉到没有自主的权利,就不能够自主去学习,求知的欲望被埋没,独立思考的能力也逐步退化;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是一种负担,在学习过程当中没有成功的喜悦,没有任何乐趣可言。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各种语文的基础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学会掌握这些知识的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取这些知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一步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蚊子和狮子》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自己看课文,然后展示四幅自己画的有关《蚊子和狮子》的漫画,让学生依据漫画来把课文改编为童话故事。学生本来就喜欢漫画和童话,现在让他们参与其中,自己编故事,一时间,学生情绪高涨,纷纷站起来即兴演讲,有些学生甚至有动作配合。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让他们加深了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学习的兴趣来了,主动学习的能力无形中就增强了。又如《胡同文化》一课,乍一看,似乎内容较为凌乱,学生不易理解。我就先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自己寻找文章的中心句;但这样会有一部分学生不愿动脑,想坐享其成。如何调动这一部分学生的主动性呢?我采用的办法很简单―――竞赛法。以组为单位进行竞赛,规定每组学生必须找出任意两段的中心句,哪一组先找出就让哪一组先回答,而其他各组只能回答别的组没找到的段落。而当每一组都找到相应段落的中心句后,余下的段落就以抢答的方式进行,回答正确的就可累计加分。这样,课堂气氛立刻活跃了,各组学生纷纷开动脑筋,进行讨论,力争找到最恰当的中心句,或自己概括出准确的中心句。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参与到语文的学习活动当中,提高了对语文课文主旨把握的准确率。教师无论使用何种教学方式,都需要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当中感觉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角,教师是帮助自己、辅导自己的角色。教师要尽全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乐趣,用主动学习逐渐取代传统的被动学习。

4.师生合作学习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从而发现学生的特长。在发现学生的特长以后,不能够打压与学习无关的特长,否则不仅不能够压抑学生在这方面的兴趣,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叛逆的心理。比如现在很多学生喜欢玩网络游戏,教师不能一味警告学生,批评学生,否定学生,而是可以让学生通过上网来查找各种资料,可以在网上与同学或者是教师进行交流。这样做不仅不会压抑学生的兴趣,反而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有自己的特色,教师可以通过朗读的形式来增加学生的乐趣,让学生在朗读当中得到一定的启示,陶冶自己的情操,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比如在《再别康桥》一文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欣赏肖邦的《离别曲》,寻找到两者感情的共鸣点,然后让学生配合音乐来朗读课文。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了文章的优美,很快就进入了情境,领会了作者的情感。

5.精选教材内容

夜上海论坛 每个学生的语文基础不同,学生的需求也不同,所以教师不能按部就班地按照教材的内容教学,而是要重视语文知识的合理运用,把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胡同文化》的教学中,在理解“胡同建筑”方正、网络、四合院的特点之后,才能体会到北京市民胡同文化“封闭”、“忍”的精义。品味了“胡同文化”的这一内涵,才能体会作者对于传统的“胡同文化”复杂的思想感情,品出“再见吧,北京胡同”所蕴涵的汪曾祺特有的感情。学生习得了分析问题的方法,可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当地建筑、生活习惯等包孕的传统文化内涵,给学生提供研究的课题:茶馆文化、饮食文化、农家乐文化……让语文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还可开办学生喜欢的讲座,举办学生喜爱的语文课堂活动,诸如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辩论会等,学生驰骋于开放的语文教学中,能够享受语文带来的快乐。

把教材内容灵活地运用到教学当中的关键因素是教师,教师要很好地把握教材内容,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能力。新教材选入了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不少文章蕴含丰富的辩证思维的内容。《伶官传序》“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论述,《我与地坛》对生与死的思考,等等,无一不具有强烈辩证思维和理性色彩,若能对文中涉及的矛盾关系细加品味,深挖本质,触类旁通,改变视角,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些矛盾关系的看法,则不仅能使课堂活跃,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语文老师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设计、上好每一堂课,牢牢地吸引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将语文课堂演绎成七彩的“人生殿堂”和“知识的迷宫”,使学生陶醉在彩虹似的、绚烂多姿的语言艺术和课堂设计里而乐不思“蜀”、乐不思归、乐而忘忧。这样的语文课,谁又能否认它是最有趣、最富魅力的语文课呢?

夜上海论坛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中语文教学也要与时俱进,教师要把握自己的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学生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掌握的具体情况来灵活教学,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桂文娟.由中学生写作特性反思中学写作教学[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

[2]何小凤.课例研究:新理念对接课堂教学的桥梁――以“语文素养导向”的朗读教学为例[J].今日教育,2008,(05).

第2篇

关键词: 新课改 转变观念 优化教学 自主探究

随着语文新课改的深入,高中语文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也在发生变化。进行教学创新改革时,教师不仅要对教学大纲进行深入分析,掌握要求教学的重点内容,还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沟通了解。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从学生出发,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语文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对知识进行体验,提高新知识的内化程度,实现高效高中语文创新教学。

夜上海论坛 一、转变教学观念,进行教学创新改革

夜上海论坛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各学校都如火如荼地开展了教学改革。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分析新课标的要求,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用创新精神进行教学改革。通过积极探究和发展,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一些教师急于在新的教学方式中取得进步,过于重视形式教学,使教学脱离学生根本,起到阻碍教学发展的步伐。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根本出发,改变教学方式的拿来主义,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找到适合的教学方式,有效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中语文教学改革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提高,为实现创新、高效的语文教学努力。

夜上海论坛 二、创设和谐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课堂教学,负责学生的学习进度,并强制性要求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在被动压抑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叛逆心理,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阻碍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不能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要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体验。要求教师从新课改要求出发,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加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和学生平等交流,使师生关系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上更融洽,拉近学生和教师的距离,促进教学顺利进行。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时,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他们的学习进行指导,使学生有效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使语文思维获得发展。

三、优化教学策略,调动学生探究积极性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思想和观念的束缚,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提高他们语文能力的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并根据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夜上海论坛 1.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中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情境创设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使学生在情境中探究课文,加深理解,发展语文思维能力。

2.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体现了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要对他们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更多知识,增强成就感,激励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主动探究知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良性循环。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填鸭式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活跃的学习氛围中探究知识。

夜上海论坛 3.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高中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让学生进行知识学习和探究,还可以把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入课堂外,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并在活动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展现自己的平台,促使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提高,使他们获得了较大发展。

夜上海论坛 四、加强课堂教学的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夜上海论坛 高中语文教材是《新课标》的载体,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基本手段,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科学性,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应把教材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认真学习把握教材,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针对学生基础和学习要求,灵活处理,发挥教材的独特作用,拓展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利用教材中的优秀小说及科普文(如《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宇宙的奥秘》等),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教学应以阅读为主,语文教师要把阅读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目标之一。教师要敢于走出教材,实现教材与课外阅读的完美结合,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要求语文教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语文教学资源(比如,报纸杂志、电子书、网络等),更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由教师自主选择一些时粹美文编成页子,每天发给学生阅读,或统一安排课堂阅读。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将“教学小课堂”与“阅读大课堂”配合好,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阅读,培养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感悟能力和语文素养。

总之,新课改进程中,要使高中语文实现高效创新教学,教师需要积极努力地探究,迎接这场教学改革的挑战。在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用全新观念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氛围活跃,学生思维积极,真正实现高效高中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黄静.信息化进程中的高中语文教学[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

第3篇

【关键字】: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夜上海论坛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学科,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相关,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语文,而生活又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实现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

夜上海论坛 一、联系生活实际,生活化教学资源

作为一门母语教育课程,语文与生活有着天然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将生活与语文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恰当地在教学内容中注入生活内容,将教材中的内容和实际生活进行联系,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学习到知识,不仅能够丰富语文教学资源,增强语文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促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实现语文教育的生活意义。

如在学习《祝福》一文时,在学生们讨论“祥林嫂如果没有失去第一个丈夫结果会怎样?”、“如果没有失去儿子,祥林嫂能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如果柳妈没有给祥林嫂讲那些‘大道理’,祥林嫂有没有可能避免最后悲惨的结局?”等问题后,为学生讲述现实生活中一位因车祸失去儿子的妇女的事例,让学生们讨论“因车祸而失去儿子的年轻妇女如果没有失去儿子生活会怎样?失去儿子后她有没有可能过上幸福的生活”等问题,让学生们通过对不同时代两个有着相似经历的女性的悲剧进行对比,明白因车祸失去儿子的女性的悲剧只是社会的偶然现象,而祥林嫂的悲剧则是当时时代下必然的产物,从而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社会的罪恶本质,加深到旧社会下层女性悲惨命运的理解,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思想内涵。

除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话题,学生周围的自然风光、风俗民情等均可成为语文教学资源,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掘生活中有价值的、与学生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东西,适当地将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促使语文教育资源的生活化。

二、创设生活情景,生活化教学过程

生活化的教学能够促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增强语文课堂上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改变以往教学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局面,有效构建和谐的课堂环境,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创设生活情景,以生活化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能很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的方法有多种,教师可利用角色扮演、现代教育技术等方法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景。如在学习《蜀道难》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古蜀道的图片及一些时代背景,促使学生对蜀道有直观的印象,使学生在直观印象的基础上根据文章描述更好地发挥想象力,了解作品的思想价值,在《琵琶行》教学中为学生播放琵琶古曲,增加课堂意境,通过设置逼真的场景,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体会到语文之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为学生设置教学情景,如学习《等待戈多》时,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改编后进行角色扮演,不仅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思想内涵,在准备表演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还可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有利于增加语文趣味性,活跃课堂氛围。此外,在课堂提问中,可多设置一些可将学生带入到课文所需要设置的情境中的问题,如“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样做?”等,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讨论,生活化教学过程。

夜上海论坛 三、开展实践活动,生活化作业设计

夜上海论坛 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很好地将语文延伸到生活中去,将学生的视野带入到生活的空间,将生活与语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会学生关注生活、感受生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地改变以往作业布置方法,多给学生设计与日常生活、学生身边实际相关的实践型作业,如学习《徐霞客游记》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实地考察等对本地文化进行调查,促使学生去关注自己生活的世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将课堂内外连接在一起,促使语文与生活的融合。

由于高中生课业繁重,课外时间较少,在开展研究性课题时应把握好适度性,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除了开展研究性的课题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等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开展语文教学,将语文教学融入到生活中,促使生活“语文化”,如让学生回家参加劳动,掌握劳动技能,并写下自身体验,积累写作素材;利用班级活动将语文延伸到生活中,如班委选举时让学生写自荐书,在学校开展文艺表演、体育比赛等活动时让学生就感兴趣的热门的话题谈谈自己的想法等,既能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语文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结语:

夜上海论坛 语文与生活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挖掘生活,将生活中与学生有着密切关系、学生感兴趣的、有价值的资源引入到语文教学中,丰富语文教学内容,通过创设生活化情景的方法生活化语文课堂教学,同时合理地将语文延伸到生活中,实现语文的生活化和生活的语文化,促使语文与生活相融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现语文教育的生活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