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农业物联网的发展前景范文

农业物联网的发展前景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农业物联网的发展前景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农业物联网的发展前景

第1篇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 互联网 发展 应用

物联网的雏形最早可于追溯到1990年,物联网的概念提出是在1999年,在这几十年的发展里,物联网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并且有着一个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物联网的本质是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完美融合,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实现了物与物直接的信息联系、或缺、融合、传递等,真正达到物物相连的网络模式,使人与人直接的信息交换上升到物与物直接的信息交换,本文就物联网,谈一谈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夜上海论坛 1 何为物联网通信技术

夜上海论坛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物联网是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

2 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应用

物联网工作的应用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典型的应用关系体现在物联网技术与专业技术行业的结合,实现智能应用的解决;物联网应用层让信息技术与行业结合,对经济和社会产生影响,可以说物联网是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革命,它主要有九大应用领域有: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保、智能医疗、智能家居等等。

2.1 智能物流

现在的物流管理有着明显的信息化发展,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物联网技术与物联网与卫星定位技术、GSM/GPRS/CDMA移动通讯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使物流管理的每一个流程都被准确无误的感知和掌握,GIS与GPS与感知信息的结合,构成了物流信息一张强大的网。

2.2 智能医疗

夜上海论坛 自动识别技术为医疗领域提供了方便,最典型的代表是RFID自动识别技术,RFID技术与医院信息系统(HIS)及药品物流系统的融合,是医疗信息化的必然趋势,智能医疗能够帮助医生实现对病人全方位的监控,达到会诊记录,病情记录等关键信息的共享,还有对病人医疗器械和病人病情发展的追踪,这种智能医疗必然会得到更大的推广。

2.3 智能交通

夜上海论坛 物联网在智能交通上的应用也非常普遍,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乘坐公交车时IC卡的使用,物联网技术与公交系统的融合,统筹运用GIS和GPS等手段,达到调度,发配,收费等管理于一体,同时还有智能化的停车,系统调配红绿灯,及时查看路况信息等交通控制调配等手段,都体现了物物相连的物联网对于交通的帮助,还有公路、桥梁、交通的智能检测,都体现了智能交通的作用。

2.4 智能农业

智能工业。智能农业与智能工业最主要的体现上是在对于数字的实时监控上,从生产、加工、运输、分销、零售上,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从生产监控系统,信息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信息服务系统,到信息跟踪,事故追溯系统,质量评估系统,统计分析系统,信息门户系统等,使农业和工作都达到智能化的水平,方便生产。

2.5 智能安保

夜上海论坛 智能安保体现在传感节点的利用上,利用传感节点的覆盖全面性,来防治翻越,偷渡,恐怖袭击等威胁安全的入侵,这种智能安保已经应用到世博会当中。

2.6 智能家庭

物联网对于智能家庭,数字家庭的建设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智能家庭不是简单地将家中的电子产品结合到一个遥控装置当中去,这样做只是一个简单的电子设备相连,物联网所要达到的智能家庭,数字家庭的目的,是通过物联网建立外部联系,让服务与设备之间产生联系,达到互动效果,一个最理想的例子就是在工作的过程中,在办公室里就可以指挥家用电器的工作,在下班回来的途中各个家用电器已经各司其职,回家时就享受自动化的成果与便利。

夜上海论坛 3 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

物联网是推动世界发展的重要动力,有人把它比作是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革命,这样的比喻一点也不为过,1990年的施乐公司可乐售饭机可以被看作是物联网技术的最早实践,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Auto-ID中心在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的支持下提出了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的概念.比尔盖茨1995年在书中提及了物联网的概念,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阐明了物联网的含义,但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这种含义也产生了变化,再随后的时间段内,各国开始提高了对物联网的认识,并把物联网当作一项国家战略来发展,目前的物联网当中有三项关键的技术,分别是传感器技术、RFID标签、嵌入式系统技术;所涉及的四大关键领域分别是:RFID;传感网;M2M;两化融合,随着各国对于物联网技术的重视,一些关于物联网发展的战略也相继被提出,如日本的u-Japan计划,韩国确立了u-Korea计划,欧盟执委会发表了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美国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重点,智慧地球被提出并引起强烈反响。

2009年8月,总理的感知中国讲话和建立的感知中国研究中心将中国的物联网信息技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

4 总结

物联网通信技术作为一项前沿技术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目前无论是国家还是技术企业,都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价值看的很重,物联网技术应用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但是人们在享受物联网所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对物联网的概念认识还并没有互联网那么深入人心,人们对于互联网的认识要远远高于物联网,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物联网技术会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中,相信人们对于物联网的认识将会逐渐提升,同时,物联网通信技术将会更好更快的发展也必将有一个更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董新平.物联网产业成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夜上海论坛 [2]郝罡.物联网的发展及在通信运营商领域的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

夜上海论坛 [3]焦文娟.物联网安全―认证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

夜上海论坛 [4]赵静,喻晓红,黄波,谭秀兰.物联网的结构体系与发展[J].通信技术,2010(09):106-108.

第2篇

【关键词】物联网 课程 教学实践 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6-0063-02

一、引 言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称传感网,指的是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外在使能”的各种资产、携带智能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通过各种无线或有线的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从而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监控、定位溯源、报警联动、远程控制、安全防范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任何智能物体间的“管、控、营”一体化。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目前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多个产业群的特点,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将催生新的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发展前景十分可观。鉴于此,2010年8月,教育部审批通过了35所高校获批开设物联网相关专业,新设专业将自2011年开始招生。在2011年,又有27所高校设置的“物联网”专业通过了教育部的审批。

二、教学实践与教学方法的初步探索

笔者所在的大学还未申报物联网专业,但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支撑专业门类比较齐全,如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工程及测控技术及仪器等专业。基于此,笔者在2011年连续两个学期开设了物联网技术导论的公选课,学生选课非常踊跃,170人的选课规模每次都爆满,从这可以看出当前本科生对物联网等新生技术具有非常强的学习欲望。针对物联网技术的特点,在现有教学技术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案进行了初步探索。

1.合理选择教材

笔者结合选课学生的特点:不仅有理工科学生,还有社会科学类学生,选择了周洪波博士所编写的《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一书。此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指导学生了解物联网世界,且不需要较强的专业背景,适应不同专业的学生。

2.严格修订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大纲不仅是进行教学内容及进度的依据,也是考试考查的依据,更是教学质量评估的依据。一个好的教学大纲,非常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内容上,首先讲述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与机遇,让同学们明白物联网技术无论是在经济、生活以及国家战略上都有非常重要的前景。让同学们掌握互联网、物联网以及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并了解基于四大技术的物联网支柱产业群,分别为RFID从业人员、传感网从业人员、M2M人群以及工业信息化人群;其次,着重讲述物联网产业链,即Device、Connect以及Manage(DCM)三层系统,或者也可称之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让学生了解物联网的通讯与连接,包括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长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短距离有线通讯技术和长距离有线通讯技术。在物联网应用方面,通过物联网在城市市政管理、农业园林、医疗保健、智能楼宇和交通运输等方面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和探讨。并通过介绍各种传感器的原理与技术,让同学们对整个物联网系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3.教学方法和教学互动

夜上海论坛 物联网是个实用性很强、发展前景很广的技术。将来物联网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对人类的科技和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都是一个未知数。因而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非常注意和学生互动,让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尽量去描绘50年,甚至100年后因物联网的存在,人们的生活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上课过程中,笔者既有讲述的环节,有和学生互动的环节,更有让学生分组讨论的环节。笔者希望此课程是个开放的课程,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更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通过运用多媒体等途径来呈现物联网所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请同学们利用已有知识,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尝试提出解决方案,设置悬念,然后抓住重点、热点作深入分析,最后上升为理论知识。从而使课程生动形象,对错分明,环环相扣,印象深刻,气氛活跃。当然,这种讲课方式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建立在师生间平等、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这种授课方式,就是师生间的相互沟通,实现这种沟通,理解是基础,也即心灵交融,才能实现交往、沟通。

4.考核方式

为了适应物联网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笔者在考核方式上突出强调学生对物联网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和发展前景设想,同时考查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从而实现对学习过程的督促与考核,客观完整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考核的评价标准上学生的成绩由学生上课过程中的讨论报告、出勤率和最终课程论文三个部分组成。其中讨论报告占20%,出勤率占20%,最终课程论文占60%。这种考核方式既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物联网技术,又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主动性,并能让学生初步掌握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和写作方法。

夜上海论坛 三、结束语

物联网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和技术,笔者依据物联网专业的特点,结合我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从物联网专业设置的现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经过几个学期的教学探索,摸清了教学规律,优化了教学过程,改进了教学方法,使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放的思维和协作能力,能够畅想未来,把握经济、社会和科学发展的大趋势,以适应社会经济和本科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成为能够适应21世纪新挑战的复合型高端人才。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 周洪波.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夜上海论坛 2 康晓慧、罗霄凤、张梅等.植物病理学方向研究生教学改革与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2(2):1225~1227

夜上海论坛 3 张玉梅.物联网在高校中的应用前景分析[J].学术研究,2011(10):82~83

第3篇

一、"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

夜上海论坛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与进步,“互联网+”时代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互?网+”这个词,对大多数人来讲已不陌生。结合当前农村劳动力减少、人口老龄化等现实问题,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必然方向。近年来,农村用户手机上网的比例已达8成,越来越多的农民成功转型成为“新农民”。电脑和手机的普及不仅提高了农民对于新兴技术的认知,也提升了部分农民的素质。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网络,学习更先进的技术手段,购买更加方便的农业载具。在提升自我认识的同时,学到了新知识,掌握了新技术,使农民的工作方式不再繁重化和单一化,从而利用互联网真正的可以实现技术共享、成果共享、经验共享。“互联网+”的大时代背景下,跟不上时展的农民,也只能被动的望洋兴叹,这样的农民会被时代所逐渐淘汰。因此,只有让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展现真正对农民有价值的作用,他们才肯买账。在互联网科技信息技术发展如此迅猛的今天,打造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是农业发展走向机械化、现代化、智慧化的重要任务。职业农民也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增强自己的本领,反哺到现代化农业发展与经营中。空巢化和老龄化是农村的真实写照。如何在日益老龄化的农村地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一个难题。例如:农业电商助力经济腾飞。近年来,电商企业进军农业科技领域的例子十分常见:从产品O2O延伸发展;通过互联网进行全面服务,找到创新盈利模式;与政府和大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开展农村综合服务,其服务不仅包括产品供销,还包括金融产品、农资交易、农业技术服务、农产品追溯等平台的搭建。这样一来,“互联网+”才算真正的走进农村,帮助农民。而农民可以利用互联网所带来的新兴模式的产业链带动农业发展,提升自身的经济,从而用简单、快速、有效的线上模式,创造更高的价值。此外,供应渠道、农村电商、土地电商等领域在近几年也均有巨头出手和创业者入围。互联网改变的其实不仅仅是农产品流通,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逐渐向产中、产前等领域扩展。因此,在各个垂直细分领域,特别是在猪肉、粮食、大豆类经济作物、农机装备、仓储物流、农机金融等领域会产生更加优秀的农业互联网企业。

二、"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发展前景

夜上海论坛 “互联网+”模式下的农村创新创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呈现出创业主体多元化、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明显特征。但创业项目同质化、科技创新不足、高层次人才缺乏、融资难、政策服务体系不完善等成为当前制约农村创新创业的主要问题。因此,未来农业领域发展机会,可抓住以下三个方面:

1.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的作业方式势必成为主流。农业现代化发展与农机智能化发展息息相关,我国农业现代化经过落后到追赶的演进,如今正向创新迈进。在农业发展的新时代下,将呈现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为支撑和手段的一种全新现代化农业形态。农机行业发展要突破“上有天花板,下有地板”的双重挤压,必须加快发展智能农机装备技术,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提升农机装备的供给能力,缩小与国外产品差距。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和产业安全,既是农机人的历史机遇,也是农机人的历史挑战。在呈现科研领域农机化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才能谈互联网+、智能化、电商平台、农机新能源、农业新技术、金融助力等新型而广义的农机化概念,为推进现代化农业出谋划策。农业硬件装备的需求增加,也将带动着农业机械的智能升级及衍生服务的创新,例如无人驾驶农机、自动化设备、植保无人机、农机贷款等。

夜上海论坛 2.“互联网+”大背景下,农业化生产有量可依,产品有路可销。随之农业创新保险、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等应运而生,它囊括了农业资源、技术、市场、气象等各方面的数据,使农业生产有量可依,产品有路可销。市场需求加大,农业保险的创新,又将进一步拉动农业气象、农业大数据的发展。但是从实质来讲,我国“智能化”的农业市场并不乐观,不少人都在盘算自己的小九九,从而只顾眼前利益,不顾以后的发展前景。国家方面对农民的补贴有限,而且只对部分机型补贴,这就形成了新产品在研究和推广上的成本很高,产品的成本增高,相应的售价也会增高,这样一来,不少农民也只是对“互联网+”抱着观望的态度而已,从而制约了农业的发展。不少农民就又会决定重新“吃老本”。其实只要国家适当改变策略,农民还是很乐意接受“互联网+农业”这种新兴模式的。例如:适当放宽政策,加大优惠力度,让农民从慢慢接触互联网电商开始做起,一点一点的派遣专人指导与讲解“互联网+”模式的良好运营与发展。而且还应改变农民对“互联网+”的偏执看法。利用互联网将原本各自为政的每户农民团结起来,建立完善的农业企业生态链,让每个人可以在这个圈里分享经验和优秀的技术,使农民更快速地掌握新技术的要点,从而带动农民谋求“互联网+”大时代背景下的新发展,全面走向致富的道路。

3.电商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环节,将主导未来的农产品市场。销售渠道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升级、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电子商务就是在互联网线上做营销和销售,与传统零售一样,有各式各样的销售渠道,从近几年大的发展方向平台店铺模式到微商再到社群电商,品牌都在逐步亲近消费者,用内容和信任获取更高的转化和复购,社群电商将是大品牌如何实现规模化销售的挑战。电商为农产品销售打开了另一道大门,如今模式虽已成熟,但缺乏创新动力,如何打通供应链通道,或能更快的撬动农村市场成为一个困扰农民的大难题。

夜上海论坛 因此,如何行之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才是重点。当务之急,农民应利用互联网建立一条相对完整的供货-出货体系。例如:可以模仿奇安软件的模式来完善自己的电商渠道,从而快速有效的掌握一手信息。利用多渠道的信息更能让农民掌握有价值的供货和出货渠道,从而使原本无力的市场加入创新元素,让市场不再只具备雏形。同时市场一体化后,营销模式将变得不再单一,从而真正有效的实现农业新需求和供给侧的有效衔接。使“互联网+”与农业发展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