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音乐课程资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
教材包括学生使用的教科书、教师使用的参考书和音像教材,是音乐课程最基本的资源,也是音乐教学的主要依据和载体。多年以来,音乐教学模式把教材看得至高无上,课堂教学摆脱不了教材的束缚,不少教师离开了教学参考书就不能上课,教学公式化、内容单一,脱离农村生活实际,不能满足广大学生音乐审美要求,造成了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不愿唱教材中的歌曲、不愿上音乐课的局面。因此,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利用教材,用好教材,开发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过去,我们教师一直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教材提供什么材料,就教什么材料,即“教教材”。新课程指出:“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的执行者,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教材(主要指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若通过对现行教材的合理设计与演绎,就能有效地拓展课程资源,充实课程内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开发其他学科资源
夜上海论坛 跳出音乐学科看其他学科,原来其他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音乐课程资源。教师可巧妙地利用其他学科中的音乐元素,把语文、品德与生活、美术、体育等知识或多或少地渗透在音乐教学中,这样就可以丰富音乐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如在“洗手绢”一课中“晒”字多数学生读不准确,通过标拼音读后,既巩固了学生在语文方面的知识,也为歌曲的学习扫清了障碍。又如在“海”一课中我先在黑板上画出蔚蓝的大海,然后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出海的一切,有的孩子画出海龟、海豚、海芋。有的孩子画出船、舰艇等,然后让学生绘画自己想象的大海,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开发学生个体差异资源
夜上海论坛 评价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要以正面激励为主,对于有差异的不同学生我们都要努力找到他们每一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教学过程的评价,更要重视学生实践活动中的每一细节上的评价,特别是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的态度、主动参与的热情、自醒自悟的感想和独特的看法。教学中学生在视唱、表演、跳舞时表现出的闪光点和付出的辛苦,都应得到应有的鼓励、肯定和认可,我们采用学生喜爱的星星、笑脸、奖章等评价方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最大潜能和创造欲望。
四、开发校园文化生活资源
学校要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等宣传媒体作用,配合音乐教学开展一些健康向上的活动,如“小百灵广播”“每天一曲”“点歌台”等,同时,介绍一些音乐理论知识、音乐常识。师生共同开展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音乐环境,开拓音乐视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这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
五、挖掘民族音乐资源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的国家,各个地域、各个民族都有自己丰富的文化遗产,各地域、各民族的音乐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特色,不同民族的演奏、演唱技法和艺术风格无不是该民族的生态环境、生产劳动、生活习俗和思维方式的最直接的体现。民族、民间音乐资源是我国无形的宝贵财富和艺术遗产,我们要有计划、有目的的科学、合理地对各地域、各民族音乐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保护,是我们当代音乐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将民族、民间音乐的精品纳入小学学校音乐教育体系,并把民族、民间音乐的精品编写成教材。
挖掘民族音乐资源还包括开发乡土音乐资源。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艺术教育资源服务于音乐教育。除了从现有的课本教材中去发掘乡土音乐资源外,我们还可以教唱本地戏曲和民间歌谣,请民间艺人进课堂或邀请地方专业戏剧团体来校演唱,学习或自制民间乐器等,以丰富我们的音乐课堂。
六、开发运用信息技术资源
小学音乐课程教育的信息化是一种趋势,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小学教育技术是对教育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小学教育技术是对小学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选择、组织和控制,从而达到最优化教育教学的学科。小学音乐课程教育的信息化是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应用现代教学技术,采用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充分开发的教育内容、方法、手段和音乐教育模式等资源,从而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一、立足课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充分地深挖音乐教材,实现“例子”的教学价值,是每一位音乐教师应该深入研究的。如何才能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要求小学音乐教师立足课堂教学,不断地挖掘教材的丰富内涵,不断地充实课堂容量,做到创造性地使用音乐教材。
例如,《进行中的歌》这一课,旨在通过让学生聆听不同风格和类型的进行曲,使学生深入地了解“进行曲”这一音乐体裁。教学的重难点就是让学生通过深层次的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听辨能力。在教学中,我从大家都熟知的《义勇军进行曲》入手,让学生在队列中进行踏步、摆手,结合音乐感受进行曲的强烈节奏。继而播放《运动员进行曲》《婚礼进行曲》等不同风格的进行曲,让学生比较它们在音色、节奏、力度、韵律等方面的区别,感受不同进行曲不同的表现方式,培养细微的听辨能力。
夜上海论坛 二、建设校园音乐文化,营造音乐学习氛围
创建浓厚的校园音乐文化,有利于让学生处于耳濡目染的音乐情境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收到音乐的熏陶,形成自己的音乐情感和音乐感受。因此,学校可以着手创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音乐文化,使其成为资深独特的音乐课程资源。首先,学校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中要装备数量丰富、种类齐全的音乐书籍、音频资料等供教师备课和学生的学习、娱乐使用。其次,应将学校的宣传渠道充分利用起来,如可以在课间十分钟、午餐休息时间等通过校园广播播放优秀的音乐曲目,通过悠扬、动听的音乐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也可以利用起学校的宣传橱窗、校园报纸等,将优秀的音乐推荐给学生。最后,学校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音乐活动,如组织校园合唱队、舞蹈队,成立学生音乐社团,经常举办校园音乐比赛,使学生音乐才艺得以充分展现,在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融入流行元素,注入时代活力
随着流行文化的发展,流行音乐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崇。笔者对200名在校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将近85%的小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喜爱程度超出了其他类型的音乐,95%以上的小学生都能够演唱两首以上流行歌曲。由此可见,小学生对流行音乐是十分喜爱的。流行音乐元素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与学习价值,因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喜爱流行音乐的心理,将合适的流行歌曲引入课堂教学。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教唱《我的中国心》《红旗飘飘》《龙的传人》等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可以教唱《外婆的澎湖湾》《同手同脚》《朋友》等歌曲,让学生通过歌词内容,学会珍惜亲情和友情;可以教唱《飞得更高》《挥着翅膀的女孩》《相信明天》等歌曲,增强学生战胜困难、挑战自我的勇气……流行音乐元素为课堂增添了生机和活力,能够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歌唱技能,是一种有益的教学资源。当然,流行音乐与小学音乐的结合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不少主题都不适合青少年儿童,因而教师必须重视对歌曲主题的甄别和选择。
四、立足本土,传承乡土音乐资源
夜上海论坛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方人。”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优秀民间音乐文化,其中有的已经流传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化,西方文化以及流行文化等已经逐渐地为学生所推崇,而一些民族的内容却被大家所遗忘。在音乐方面,有的乡土音乐已经濒临消亡,对其进行传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在日常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对传统的民间音乐遗产进行抢救性整理、挖掘、开发和利用,将本地区的具有代表性的乡土音乐与音乐教材进行融合,使其成为一种具有地区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
如在福建省长汀县等地区,闽西乡土音乐文化具有十分鲜明的特色,其中的“客家童谣――鸡公子啄尾巴”和“客家山歌――风吹竹叶响叮当”更是广为传颂,透过其内容与形式,可以了解客家族社会、历史、民俗、民族特征以及文化艺术发展历程。但是随着学习的人越来越少,它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为了将其与音乐教学有机结合,教师可以先进行“田野调查”,收集一些歌曲,然后进行精心删选,将适合学生学唱、具有深刻寓意的童谣和山歌进行整理汇编,将其开发为乡土音乐教材,与传统音乐教材互为补充、相互促进。
而对于小学音乐课程改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全面提高小学生音乐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的重要举措。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是我国新一轮义务教育与阶段音乐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虽然在新课程标准中已经对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并提出了不少的指导措施和意见,但是这些指导性意见和措施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我国小学教师长期习惯于以课程执行者的角色进行教学,因此,对于多数的音乐教师来说,进行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仍然是一个比较新鲜的事物。
一、音乐课程资源论述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和深化课程改革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课程资源是指课程在设计、实施以及评价过程中,制定可以全面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综合,包括了社会、家庭成员、学校和教材等各种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各种资源。但从音乐教学来说,音乐的课程资源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有利于音乐课程目标得以实现的各种资源,包括了音乐教材、教辅材料、音乐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成员。在教学过程中,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程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资源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由于课程资源在开发过程中都具有价值潜在性,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音乐课程资源,只有那些能够真正进入到音乐课程,与音乐教学密切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实实在在的音乐课程资源。对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是探寻一切有可能进入到音乐课程的资源,并将其与音乐教学活动密切联系起来。在对音乐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开发是进行利用的前提,而利用是开发的本质目的,开发包含着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利用过程中也会促进课程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两者是一个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新疆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存在问题分析
1.窄化了音乐课程资源的内涵
从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的概念进行分析,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是十分丰富多彩的,但是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由于受到了课程就是教材的错误理解,人们常常会认为音乐的教材就是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唯一的课程资源,很多小学音乐教师一听到音乐课程开发和利用就认为是要订购音乐教材或者对音乐教材进行编纂,并没有完全意识到更加广泛的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性。新疆虽然被称为是 “歌舞之乡”、 “古丝绸之路”,又是多民族聚集地,有着丰富的音乐文化,但由于缺少权威的、系统的、全面的本土音乐课程开发,使得教师在教授本土音乐时,显得无从下手。从相关调查来看,在音乐教育中,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使用虽然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但在新疆本土音乐的教学中,无论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还是教学中乡土教材的使用都不尽如人意。
夜上海论坛 2.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主体单一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一直都是由中央到地方开发的模式,课程资源开发的专家和教育行政部门都处于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中心位置,而最终音乐课程资源最终的实施者和接收者是小学阶段广大的音乐教师,而社会成员和家长等因素都处于音乐课程开发的边缘位置。例如在对维吾尔族民歌资源进行开发过程中,不能紧紧围绕其核心思想进行开发,在开发过程中不能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团结和维吾尔音乐含义进行全面的体现出来。再如在维吾尔音乐中一个经典的音乐就是木卡姆,这种音乐本身具有非常深厚的内涵,在课堂资源开发过程中虽然将其列入到开发的资源当中,但是在开发过程中过度的强调一致性,开发的课程资源不符合维吾尔族人民的心理特点,这就会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释义错误的现象。
3.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单一
按照空间分布的不同,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分为了校内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和校外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而长期以来,小学的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仅限于在学校这个狭小的空间内进行,忽视了本民族、家庭和社会等各种素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们都知道新疆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维吾尔族民歌已经成为了众所周知的歌谣,但是在课堂资源开发过程中,开发者并没有充分地重视到本民族的音乐资源开发,在音乐教材中印刷其他民族的歌曲,这种对本土音乐资源的忽视及冷落,使得本民族的文化和音乐逐渐没落。例如热瓦普作为本民族的音乐课程的主要伴奏乐器,由于没有做到对其全面的开发和利用,没有做到调动学生学习该种乐器的积极性,使得这种乐器和演奏方式逐渐的衰落。
三、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对策分析
1.做好物质资源层面的开发工作
夜上海论坛 物质资源开发主要是指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硬件设备建设。在校园中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和物质条件,保证教学的趣味化和儿童化。在校园建设过程中要全面突出维吾尔族的特色,要多多引进维吾尔族本民族的音乐乐器和设备,维吾尔族有着丰富的音乐发展历史,其音乐乐器丰富多样,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资源开发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好像独塔尔、弹拨尔、耐依、木勺、达甫、沙塔尔等乐器,同时还要融入维吾尔族特色的民族歌曲和舞蹈,将最近流行的歌曲进行重新创作之后,再让学生练习。
2.重视对音乐教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夜上海论坛 对于一名优秀的小学音乐教师来说,首先应该积极的树立正确的音乐课程资源观点,这个观点是我们开发和利用音乐资源必不可少的价值取向,当期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一个根本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在有效地时间里学习更多的知识,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全面认真的分析和了解音乐课程资源的内涵、性质和种类,深刻的认识和领悟到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对于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和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重大意义。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很多教材内容中都包含了维吾尔族文化,因此,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维族文化融入到教学中,比如可以利用维族歌曲,多增加律动感而歌曲少一些,同时,教师也可以进行汉族和维族学生的联谊活动,让维族的学生展示本民族的传统音乐和舞蹈,通过这种教学,可以利用维族本地区特有的音乐和文化作为课程资源,并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娜资库姆舞蹈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够了解到,这种舞蹈形式是吐鲁番民间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独特的音乐鉴赏和特有的舞蹈形式,让够让小学生表现出一种幽默和滑稽的情绪,提高学生的模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