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辩论的重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随着信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管理迎来一次新的变革。文章阐述了社会经济形态与企业管理的关系,分析了管理思想的发展变化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究当代企业管理的重点变革。
【关键词】
企业管理;重点变革;知识经济
0 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巨大的挑战。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及时改进和完善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推动着企业经营和管理的不断变革;另一方面,企业管理的不断变革,使得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提升,最终促进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近几年来,企业管理变革的研究与实践越来越多,多种多样的企业管理变革理论层出不穷,有“短板”管理、绩效管理和标杆管理等。每种变革各有优劣,形成了企业管理上的“百家争鸣”[1]。文章主要目的是探究企业管理中的重大变革,促进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的健全与完善。
1 中国企业管理历程
在20多年的发展变革历程中,中国企业的管理变革已经完成了一次,现阶段要开始新的变革。中国企业管理上一次变革的时间大概在1980年到1995年这一时间段,即自中国改革开放后,当时中国的经济体制刚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企业当时陷入供不应求的情况中,企业的生产效率低下,企业管理方式不够科学,最终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下降。
夜上海论坛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给企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机遇,这就需要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进行改革。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管理变革的核心内容是科学管理,即企业要积极引进管理科学,强化职能管理。中国企业管理在以往的管理中以计划管理和粗放管理为主,现阶段,这两种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企业的管理要细化分工,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加强企业职能管理的能力。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多元化的到来,尤其是自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受到国际发达国家企业的强烈冲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企业管理的变革亟不可待。
2 知识经济和企业管理
2.1 知识经济与企业管理
夜上海论坛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讲,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两次重大的革命,一是农业革命,二是工业革命,在这两次经济革命的基础上,人类社会已经迎来了第三次经济革命。第三次经济革命的基础是信息和知识,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突出的地位。
农业经济时期的关键性资源主要以土地、自然资源和体力劳动为主,农业经济时期的典型组织以早期的农场和作坊为主。早期农场和作坊的主要生产技术已手工作业为主,产品是单件和小量产品的服务,其管理特点以无分工的专制式管理为主。
工业经济时期的关键词资源是材料和能源、蓝领工人为主,工业经济时期的典型组织是大规模生产企业。这种大规模生产企业的主要生产技术以机器自动化生产为主,提供的是大量标准化的产品与服务,大规模生产企业的管理特点在劳动方面进行细致分工,组织管理的模式是以多层次、递进和集中式管理为主。
夜上海论坛 知识经济时期的关键性资源是知识与信息、知识人才,知识经济时期的典型组织是虚拟企业。虚拟企业的主要和关键性的生产技术是以柔性自动化、人工智能化和计算机及通信为主,这种生产技术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具有大量和个性化的特点。
夜上海论坛 2.2 知识经济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环境的变化,二是战略的调整,三是竞争的焦点。首先,在环境的变化方面,主要有两点,其一是关键性和基础性的资源发生了变化;其二是经济时代的主导因素发生了变化。其次,在战略的调整方面,投资战略上,由过去的厂房、设备和生产线为主的有形资产转变为人才的培训和人员的激励创新,成长战略上,由规模经济转变为无形资产的创造与增值。再次,在竞争的焦点方面,从以前的资产和技术的竞争转变为现阶段人才的竞争,除此之外,竞争的焦点还有融入了知识和信息的产品,比如微软公司的软件等。
夜上海论坛 3 企业管理思想的变革
夜上海论坛 企业管理思想是管理活动中的基本理念与原则的升华,企业管理思想为企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了思想基础。在过去的企业管理发展历程当中,企业管理的思想深受历史渊源和当时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企业管理思想方面的“百家争鸣”,各种各样的管理思想都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管理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由于不同时期的管理思想受到当时社会经济的影响,因此,带有强烈的时代和历史烙印。知识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知识经济时期的管理思想诞生出新的理念,比如,变革与创新、集成与融合、以人为本思想理念等。
3.1 变革与创新
首先从管理思想的变革与创新方面讲,在工业经济时期,管理思想的变革与创新是促进企业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推动力,但是,随着工业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丢产品和技术的垄断,企业追求维护自身利益两个方面遏制了管理思想的变革与创新。企业的管理活动以追求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主要目的。
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推动着社会生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知识经济时期的企业在追求企业绩效上,主要以企业的成本,产品的质量、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服务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完善。知识经济时期企业的管理思想方面的变革主要在于创新,管理思想的变革包括了产品的创新、技术的创新、组织管理的创新和管理制度的创新。而信息、知识和人才则为创新提供了基础,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管理变革的一个重要支柱就是创新管理。
3.2 集成与融合
工业经济时期的组织管理以西方自由之父-亚当·斯密的分工论为基本指导思想。工业经济时期,劳动分工与工作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劳动分工越细,工作效率也就越高,但是细致的劳动分工使得企业的协调工作变得复杂化。复杂的协调机制和规模庞大的协调机构使得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受到阻碍,由此诞生出一种新的思想,即集成与融合,这种思想逐渐成为企业在复杂环境中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指导性思想。
夜上海论坛 所谓集成,指的是将不同性质的事物在同一目标的引导下实现有机的合成。而融合指的是不同事物在集成的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从而产生新事物的过程。从上文可以看出,管理思想的集成与融合的作用都是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集成包括了多学科人才的集成、技术的集成、业务与管理过程的集成等,而管理思想的融合包括了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之间的融合,现代管理思想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之间的融合,这些集成与融合为当代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集成与融合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很多企业和产品都体现了这一点,比如,计算机集成制造、团队工作等[2]。
3.3 以人为本思想
人既是企业的主体,也是企业管理的主要对象。不管是在农业经济时期、工业经济时期,还是在知识经济时期,人的因素一直受到重视。因此,在企业的管理思想的变革中,要以人为本,强调人的管理。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既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投资者的愿望,同时也要满足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物质、文化发展等的需要。在企业的管理当中,减少管理的层次、员工的教育培训等都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体现。
4 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
夜上海论坛 企业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管理的组织与行为两方面特征的总和,市场竞争中永恒的逻辑就是优胜劣汰。在知识经济时期,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准确迅速的对市场信号做出反应,及时更新完善技术,改进经营管理的策略。
4.1 团队工作
夜上海论坛 团队是企业基层组织和管理形式中的主要管理模式,以团队工作为主要管理模式的代表企业有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等。团队工作管理模式具有高质量、高效率、精干和灵活等特点,深受国际众多企业的认同。在精益生产系统中的主要支柱就是团队工作。同时,团队又包括了职能团队和项目团队。团队工作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劳动组织的灵活性、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出创造精神,因此,在当代企业管理中,构建高素质的团队组织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2 分形工厂
夜上海论坛 分形工厂来源于分形理论,分形在企业的形成过程中受递归机制的影响,可以衍生出变化无穷的复杂结构,分形的主要对象是依据其主要组成部分通过某种方式实现整体相似。有关研究表明,任何经过漫长时间考验的事物都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企业也是一样。分形工厂具有自相似、自组织和动态的特点,分形工厂的结构特点具有动态性和开放性。受分形结构特点的影响,分形工厂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4.3 虚拟企业
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要增强企业管理的灵活性,由于市场和社会的瞬息万变,市场机会稍纵即逝。竞争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内容,要抓住机遇,就要积极挖掘、合理配置并且有效的利用好企业内部的资源。虚拟企业是由几个成员企业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组成的经营管理实体。组合的目的在于抓住市场机会,因此,一旦失去机会,这种组合式的虚拟企业也就解散了。虚拟企业主要依靠计算机网络进行联系和合作,在虚拟企业中,组合成员根据市场机会提供自己的核心能力,把经济管理精力集中在核心能力和关键资源中。虚拟企业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节约资源,有利于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5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在现代化科技水平和经济时代的推动下,企业的管理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与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在管理的思想和管理模式上进行优化改革,实现企业管理的重大变革[3]。
【参考文献】
[1]赵新西.国外产业结构软化趋势及我国的产业结构软化升级探析[D].吉林财经大学 2011(08)7-9
[关键词] 奇喻;《变脸》;奇喻性;暴力美学
夜上海论坛 一、“奇喻”——最具的思维方式
当谈及电影艺术的时候,人们通常认为它更多地借鉴了戏剧的创作方法与技巧,人物的表演、舞台的设计、场景的布置等,使得电影理所应当地成为戏剧的“衍生艺术”。然而随着蒙太奇的产生与应用,电影逐渐脱离了传统戏剧理论中“三一律”的创作法则,形成了一套独立完整的理论体系。从早期前苏联蒙太奇学派进行的“库里肖夫实验”和“创造性地理学实验”到蒙太奇理论体系的日臻成熟,电影从心理完型、空间完型的角度印证了其叙事结构的多元化与随意性。同时,电影的叙事手段不仅可以像文学作品一样庞杂与随意,甚至还可以用分解、拼贴的形式来超越语言文字所达到的艺术效果,这一特征其实与戏剧有着很大的差异,它反而“更接近于小说”[1],用萨特的话来说,“戏剧的戏剧性主要依靠演员的表演,而电影的戏剧性是从景物推及到人”[2]。基于此观点,我们或许可以借鉴文学、语言学中的理论方法,来重新审视和分析电影的叙事手法与技巧。
在语言修辞学的研究领域中,英国著名语言学家艾·阿·瑞恰慈在论及语言中的比喻方法时,提出了比喻中的“远距原则”,并用如下的一组经典案例①来解释了这一原则:
1.老虎像野兽般号叫
2.狗像野兽般号叫
3.人像野兽般号叫
夜上海论坛 4.大海像野兽般号叫
夜上海论坛 5.手机像野兽般号叫
从以上的这五组比喻中我们发现,它们的喻体都是“野兽”,而本体有所不同:第一个比喻由于其本体“老虎”本身就从属于喻体“野兽”的范畴,因此使得这个比喻看起来软弱无力,甚至是一个病句;而第二个比喻的本体“狗”相对于“老虎”来说更加远离了喻体“野兽”的范围,因此看起来具有一定的力度;同样,第三个比喻中的本体“人”已经超出了动物界的范围,因此相较于之前的两组比喻显得更为巧妙;而第四个则最富有心理冲击力,因为它的本体“大海”本来不具有生命,离其喻体“野兽”的语境相距较远,因此使这个比喻看起来既合理又精彩;而最后一个比喻将“手机”比作“野兽”,由于本体与喻体之间的跨度过大,超出了合理的想象范围,因此使人感觉较为拙劣甚至无意义。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语境跨度决定了其比喻的力度,这就是比喻中的“远距原则”。而类似于“大海像野兽般号叫”的这种惊奇效果的比喻也被称为“奇喻”,它可以“在两个似乎不相似的事物或者情景之间确立一种惊人的类似”[3],从而带给读者强烈的心理冲击与思维。
夜上海论坛 假如我们类比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与文学中的比喻手法会发现,蒙太奇所衔接的两个镜头非常接近比喻中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前后两个镜头的组接产生了新的含义,比喻也随之完成。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爱森斯坦所开创的“杂耍蒙太奇”,在电影《战舰波将金号》的“狮子的觉醒”这一片段中,观众直观地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比喻,这种比喻通过电影语言的表达显得更为巧妙与简约。事实上,“奇喻”原则不仅仅适用于电影中的蒙太奇技巧,它还能够对电影的情节设置、拍摄方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倘若我们以“奇喻”为基准来重新审视吴宇森的《变脸》,会发现这部影片无论从情节的安排上、影像符码的设置上还是镜头语言的运用上,都充满了强烈的“奇喻性”色彩。
二、“换脸”与“”——情节设置的“奇喻性”
正如片名一样,“变脸”这一情节始终贯穿着全片的故事发展,而从剧作的角度来看,“换脸”这个颇具科幻色彩的情节设置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奇喻性”。首先,在现代生物科技与医疗技术的支撑下,“换脸”的情节并非完全不可能,这就为影片的写实风格提供了合理的基础。试想如果此处的剧情是“换魂”或者“换脑”,就会因过于虚构从而使故事失去了合理性,其效果就如同比喻中本体与喻体的跨度过大而发生断裂。同时,导演还在影片中加入了大量细节的设置,例如用变音器变换人物的声音;用整容交换体毛、疤痕等体貌特征等,这些细节的巧妙安排为影片的想象增添了真实性,使得观众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不会对其情节的虚构产生过多的质疑。从这个角度来说,“换脸”这一情节本身就是一个“奇喻”,是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的大胆想象,这也为影片奠定了虚实相接、张弛有度的情感基调。
夜上海论坛 而后随着情节的发展,导演通过“”这一情节,将全片的矛盾推向了。在“”这一情节中最耐人寻味的是,身份的互换不但没有引起双方家庭的风波,反而“缓和”了对方的家庭矛盾:警长西恩在对待特洛伊的情人和儿子时更加温柔体贴,给予了他们强烈的安全感;而特洛伊的放荡圆滑使西恩的妻子和女儿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浪漫和自由。从观影心理的角度来说,“”无疑具有强烈的“奇观化”色彩,让观众从电影情节中“窥视”到了日常生活中无法满足的“奇观”,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同时,为了增强此段落的合理性,导演又加入了人物台词的巧妙设计,将人物内心的自我否定与人格分裂演绎得更为生动,进而使这一情节显得真实可信。
三、“白鸽”与“镜像”——影像符码的“奇喻性”
提到吴宇森的电影,人们总会想到他签名式的“白鸽”,在《变脸》“教堂决战”这场戏中,吴宇森再次让白鸽从圣母像前飞过,并加以升格镜头的处理,呈现出了浓烈的宗教色彩和仪式感。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白鸽”这一物象本身就具有强烈的隐喻性,人们可以从“白鸽”联想到“和平”“圣洁”“自由”等主题,这些主题又与影片中的“决战”情节有不同程度的关联,使白鸽成为胜负的见证者,从而加强了此处的宿命色彩。同时,吴宇森通过白鸽与决战场景的结合,用“奇喻”的手法再次还原并发扬了经典电影中的蒙太奇段落,将杂耍蒙太奇的“奇喻性”发挥到了极致。而相较于早期前苏联电影的经典蒙太奇段落,吴宇森的这个“杂耍”显然高明了很多,他将比喻的本体“白鸽”和喻体“决战”放置在了同一个时空情境“教堂”之中,可以说是在“合理情境下进行的杂耍蒙太奇”,大大降低了早期杂耍蒙太奇的生硬与拙劣。
而在《变脸》中另一个极为突出的视觉符号就是“镜子”。当两人刚刚交换过面容以后,警长西恩第一次在镜子中看到了自己变成了仇人的面貌,一怒之下将镜子砸了个粉碎,此后他又多次在镜子面前观察自己,并不停地念叨着:“我是我,我不是我……”“镜子”这一原本是反映真实世界的惟一渠道,在此时却把主人公逼到了现实的边缘,营造出了一种“自我反噬”的心理奇观。最具戏剧性的就是在“镜前枪战”这场戏中,当二人分别用枪指着镜子的时候,看到的其实是换了脸的“自己”,自我的否定与人格的分裂在此时达到了顶点,随着两人同时开枪击碎面前的镜像,内心压抑已久的愤恨也随之爆发。此外,通过演员在镜子面前的细致演出,观众的注意力逐渐被奇观化的场景所吸引,并不自觉地沉浸在了镜像所营造的强烈的空间感与视觉冲击中,进而逐步弱化了对“换脸”这一情节的合理性的质疑。
四、特写与升格——镜头语言的“奇喻性”
夜上海论坛 许多人在分析吴宇森的“暴力美学”的时候通常会从他的镜头语言着手,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他对特写镜头和升格镜头的偏爱。吴宇森自己也曾说过,“我喜欢极端,我对极端之间的任何东西都不感兴趣”[4]。的确,特写镜头是一种极端的景别,当特写镜头出现的时候,它对人内心的冲击力已经超越正常的交际距离,产生了一种类似于“侵犯距离”的极端效果;而升格镜头所造成的慢动作效果将生活中无法捕捉的快速动作进行夸张与放大,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也充满了一种浪漫主义的奇喻色彩。在《变脸》“教堂决战”这场段落中,吴宇森用一组连续的特写镜头来处理枪战场面,将子弹开出枪膛的特写用升格处理,细节的放大和速度的放慢给“决战”赋予了一种耐人寻味的仪式感,营造出了一种反传统的“暴力奇观”。可以说吴宇森的独特之处就在于细节的极度放大,他用类似于“微相学”的方式重新诠释了动作与暴力,其艺术表现力绝不亚于大场面的拍摄效果,带给了人们一种前所未有的视听享受,这也正是吴氏“暴力美学”的精髓所在。
从《变脸》这部影片我们可以看出,吴宇森之所以能够得到全世界观众的认同,是因为他在电影中完美地遵循了“奇喻”的手法,把奇观化的情节设置、具有一定隐喻含义的影像符码以及极富张力的细节融入电影之中,从而呈现出了一幕幕科幻与现实相结合的视听奇观,让观众从影片中获得“奇喻”式的心理享受。
五、结 语
夜上海论坛 以宏观的视角来看,“奇喻”这一语言学的理念甚至可以用来审视我国商业大片的创作缺陷。通过对比好莱坞大片的创作模式我们发现,一些国产大片之所以缺乏票房号召力,是因为其情节的设置欠缺一定的“奇喻性”和合理性。例如2010年上映的动作片《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其题材原本是以悬疑和武侠为主,但是随着情节的发展,一些违背常理的夸张情节逐渐暴露,导致影片的主题向魔幻片和神怪片的方向倾斜,这就如同本体与喻体的跨度过大而导致语境的断裂,因而打破了观影心理所能接受的极限,最终导致影片没能得到较好的回报和反响。还有一些影片则走向了另一极端,例如2010年上映的《未来警察》,片中接连不断出现的“动画片式”的情节过于乏味老套,缺乏想象力,其效果无异于“将老虎比作野兽”,丝毫无法激起观众的兴奋点,因此引来了嘘声连连。
事实上,电影语言也像所有语言一样,拥有其自身的语法体系与创作法则,只有遵循了这些无形的法则,才能够创作出更为精彩的艺术作品。从这个角度来说,“奇喻”的概念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清晰思路,那就是如何把握好真实与虚构的“度”,怎样在合理的情境下营造出最为惊奇的效果,这或许才是所有电影创作者应当思考的首要问题。
注释:
① 笔者在原先的例子中加入了第1个比喻和第5个比喻,以便更加直观地说明比喻中本体和喻体的距离过近或者过远所产生的效果。详见王志敏:《电影美学分析原理》,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版,第138页。
[参考文献]
[1] [美]J·劳逊.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 [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61:77.
[2] [法]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 [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148.
[3] 王志敏.电影美学分析原理[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139.
【关键词】古典题材;现代性;解构;剖析
中图分类号:J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170-01
夜上海论坛 一、古典题材与现代性
古典,一般指古代人创造出来的经典文化,富有那个时代显著的特色。古典也可指典故,这与时尚文化是相对的。就目前而言,追求古典文化和时尚文化的大多是青少年,老年人则更重视传统文化。一般而言,“传统”具有世俗性,而“古典”则具有权威性,“传统”与“古典”之间既密切联系,又有一定差别。中国古典文化一般具有温柔清丽、庄重含蓄的特性,我们应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看来,改编古典题材的舞剧大多都是从古典文学里选取出来的。
夜上海论坛 中国传统舞蹈的“现代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形态的变异,二是精神气质的变异。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体现出现代人审美需求的变化,也体现出传统舞蹈在新时期的一种自我调整特点。因此,传统舞蹈“现代化”的“现代”不应狭隘地理解为西方现代舞的“现代”,而是现在式的“现代”,这是一种时态意义上的现代化。我个人对此的理解是,给传统的舞蹈加入了现今的思想观、道德观、世界观。随着人们三观的变化,注入其中的现代化思想也将随之有所改变。要想对一个古典题材进行改编,就必须打破其原有的故事架构,注入新的理念,从新的组织中得出一个新的故事结构。
二、古典题材改编的现代性舞剧
(一)舞剧之《游园惊梦》分析――从故事情节解构出发
舞剧《游园惊梦》是上海金星舞团由《牡丹亭》改编而成的一部现代舞剧,包含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舞剧分“闺塾惊梦”、“写真离魂”、“魂游冥誓”、“冥判回生”四幕,以剧中男女主人公柳梦梅与杜丽娘极其浪漫的爱情为主线,在有限的时间里集中讲述了一个至情至爱的故事。
该舞剧将西方思想与东方文化经舞蹈演员的肢体语言进行了巧妙的嫁接,使其不单是一个舞蹈形式,而是在肢体语言上加入了现实生活中许多丰富多彩的情节,使其更加现代化。如,第一幕“闺塾惊梦”就是在日常生活的叙述中加入了情感,把生活化的动作进行丰富。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的感悟、动作,更能引起广大观众的共鸣。给旧的事物注入新的灵魂,从而塑造出一个全新的更贴近现代人思想的人物。
(二)舞剧之《贵妃醉酒》分析――从人物视角入手进行重组
舞剧《贵妃醉酒》由京剧《贵妃醉酒》(又名《百花亭》)改编而来,分三个部分:“输液”“条凳在行动”“我扮贵妃”。通过对杨贵妃华丽唯美形象的改变,表达出了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解剖、氧化、浸泡,从而建立出一个两种不同时代文化的对视。
这部舞剧通过对比的手法来表达时过境迁的种种变化以及人性的一种病态。当一名带着眼镜的老学者推着整车的垃圾食品上台时,一名200多斤的女演员从中肆意取食,这样的场景突显了人们审美观的变化,原本唐朝以胖为美的审美趋势,在现今看来却是啼笑皆非。种种对比,表达出了人们价值观、世界观、审美观早就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了。
三、对古典题材现代化改编的建议
夜上海论坛 通过对这几部舞剧的分析,笔者总结出了舞蹈编导中古典题材的现代性改编的几种方法:
夜上海论坛 1.通过对原有故事或人物的解构,打破原有的东西,重新构建出新的视角、新的框架,使其从形式上出现不同。还有就是剥层:对故事人物的真实以及人性上的逐层剥减,发掘出更深层的情感,不过“剥”的程度是根据编导自己的视角,会更主观一些。
2.借事言志。借故事与现实生活中某些现象的对比,或是辅助。方法基本上是对原有故事的扩展或是将故事的另一面展示出来,但后者大多是个辅助或贯穿的作用。不过在改编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一定的逻辑思维,既然大多数的改编都是反映人的种种行为,那就不能太过,不能超出人们的正常思维,扭曲人性的一面。太抽象的表达就脱离了现实基础,那么也就不能正确表现出人性的一面。
舞蹈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文化形态,当语音、诗词、音乐都不足以表达内心情感时,人们便以舞抒情。面对中国繁多的古典题材,现代化改编主要是通过对原有故事或人物的解构,打破原有的东西,重新构建出新的视角、新的框架,使其形式上出现不同。注意人物的“情感”,人的“情感”是复杂多变、难以琢磨的,准确地抓住一种细微的感情,是可以展开许多连带的人生哲理或人性的另一面的。人性与现实生活是相互依附的,脱离任何一个都是不完整的,所以要注意将二者的关系进行适当的改编。
参考文献:
[1]李炜,任芳.中国现代、当代舞蹈发展概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2]王克芬,隆荫培.中国近现代当代舞蹈发展史(1840-1996)[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