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传统文化文学常识范文

传统文化文学常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传统文化文学常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传统文化文学常识

第1篇

【关键词】数字媒体 常态化 学习与传播 传统文化

数字新媒体传播的无国界性、隐匿性高、交互性强、传播面广等特点,促使互联网日渐成为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多元文化无国界传输,并冲击各国文化思想。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锋的新形势,有效引导民众自觉参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播,并在全社会形成学习氛围,关乎的不仅仅是信息良性的传播,更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建设。

一、常态化学习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多年来关于文化的研究和讨论一直是一个极具魅力的焦点。当前,西方大国利用其在互联网上的支配地位进行政治观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等的输出,使得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受到威胁。

首先,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的必然要求。一个国家和民族离不开先进核心价值观的统领。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影响着国民的思想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增强精神感召力、拓展社会认同基础、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所必需的重要环节。①

其次,引导普通民众自主学习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以及国际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我们应该进一步重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正如教育家杨叔子院士所说,一个国家没有科技,一打就垮;没有人文,不打自垮。当普通民众自主学习、传播文化,并成为日常的国民认知活动之一时,也就形成了所谓的“对文化学习与传播的常态化”。

二、民众自主学习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可行性

1.民众文化认知心理与传统文化学习需求

夜上海论坛 我国正处于一个转型期,面临多种文化价值观的抉择,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似乎日渐远离人们的生活。但事实上,传统文化的根一直深植在国民心中,只要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就会得到广泛的认同。“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日前开展“全国大学生眼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大学生对最具代表性中国文化符号的评分结果是:“汉语/汉字”“孔子”在270个选项中得分高居前两位。②青年一代的大学生群体是未来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体验和认同提升了自主学习和传播传统文化机制构建的可操作性,也影响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

夜上海论坛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数字化学习社会的快速来临。个体是生活在群体当中的,内在的文化约束着个体的行为和思想。马克思说过,完整的主体从全部才能的自由发挥中产生创造性的生活表现。③而数字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恰好为作为社会主体的普通民众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为每个个体创造了良好的平台。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与精神有关的人文需求是社会发展的最高层次。人对低级需要的追求是有限的,对高级需要的追求则是无限的,对高级需要的追求可以对人的行为产生持久的激发作用和巨大的推动力。从一定意义上说,普通民众重新重视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低级需要追求向高级需要追求的过程。我们看到,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国民的文化意识也在增强,对传统文化学习的需求也逐渐显露,这为进一步引导国民自发学习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2.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文化学习与媒介使用情况小型抽样调查与分析

为了管窥国民文化学习与媒介使用的实际情况,为探讨数字媒体时代常态化学习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可行性提供参考依据,笔者进行了一次小型抽样调查。调查随机抽取了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大学、东北林业大学4所大学的200名大学生(89.7%为“80后”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8份。调查问卷主要围绕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评价、情感、行为四个维度进行设计。同时涉及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动机、态度、途径、方式等方面。此外,我们还从参与问卷调查的被试者中选取了10名本科生和10名研究生,对他们进行了开放式的访谈。本调查属于微型调查,仅在哈尔滨4所高校中进行,所得数据的说服力有限。被调查学生学科分布情况为:理工类学生110名,文史类学生90名。

通过对调查数据及访谈记录的整理、归纳、分析可以看出:

首先,在学习与传播内容方面,传统文化的普世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大学生主体内在的精神需求。调查中,对自主传统文化学习感兴趣的比例高达74.23%。表明传统文化在青年学生群体心中的地位。

夜上海论坛 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思想和文化传统,以其厚重的底蕴和深邃的哲理,能给大学生以深刻的思想和道德的启迪。其倡导的高尚的人生操守和坚守的人生信念,更可为当代大学生提供富有价值的人生参考。④随着多元价值观的侵入,也促使人际关系冷酷,违法犯罪行为以及拜金现象泛滥。而崇尚人性之道的传统文化精髓儒学,则为现代人提供了普世的道德准则,作为一种内在的动力机制,具有主导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和人生价值追求的作用。

第2篇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医学留学生 影响

夜上海论坛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是党和国家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赋予的历史机遇。在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中针对留学生设置开展民族传y体育课程是传播优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方法。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同时,留学生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了解和参与能够使留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和发展规律,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留学生活中去。本文就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长沙市普通高校医学留学生影响进行研究,分析传统体育在高等医学院校开设的情况,试图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自身优势和传统体育文化在高校发展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夜上海论坛 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和长沙医学院的留学生为主要调研对象,对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系统的梳理,分析其对留学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发展高校留学生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方法,总结出相应的对策与研究方案。

1.2研究方法

夜上海论坛 1.2.1文献资料法

夜上海论坛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搜索2006-2016年涉及到高校体育教育的相关文献近千余篇,而针对留学生体育教育研究的文献却非常少,这方面的研究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近2年。本研究选取其中39篇为主要参考资料进行阅读分析、归纳整理,作为文献探讨的基础。

夜上海论坛 1.2.2问卷调查法

夜上海论坛 设计英文留学生调查问卷,先后对220余名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对就读学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态度、对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认知和了解,收集问卷资料,总结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高校医学留学生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夜上海论坛 2.1 医学院校留学生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现状

2.1.1留学生体育课程调查

据笔者调查了解,目前,长沙市普通高校医学生在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内容上,一般根据高校体育课教学大纲中的明确规定,选择了武术和太极拳等内容作为大学一年级体育必修课程之一。把留学生体育教育工作纳入到学校教育计划里的极少,只有1所学校开设了必修课,3所学校对少部分学生开设了以中华武术选修课程为主的体育课程,这些课程的临时性、随意性也较大;基本上是留学生插入中国学生体育班上课,由于语言的特殊性,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1.2留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需求程度

尽管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对留学生来说,还是一种较陌生的文化,但他们仍有了解学习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强烈需求,其需求现状如由表1可知,医学院校为留学生提供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氛围还不太浓厚,但他们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文化有着强烈的期待,他们中有185人希望了解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文化,占总数84.09%。由表中后3项调查因子可知,留学生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及其文化方面均有需求,说明医学院校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发展水平有限,尤其在留学生教育中几乎没有开展,这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与传播不利。

夜上海论坛 表1:医学院校留学生(n=220)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文化需求程度

夜上海论坛 2.2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医学留学生的影响

夜上海论坛 2.2.1民族传统体育对医学留学生心理发展的提升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注重修身养性、调和身心和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民族体育项目中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有情节、有规则、有趣味性、具有很大的娱乐性,有助于学生的情绪发展。同时,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快乐和失败带来的感伤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社会行为及自信心,消除了孤僻和畏缩等行为,因此,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能够使人心情愉快,活泼开朗,振奋精神,产生良好稳定的情绪。

2.2.2民族传统体育对医学留学生身体素质的促进

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讲求在循序渐进、轻松娱乐的的氛围中达到健身的目的。例如武术中,马步可以锻炼下肢腿部力量;单脚支撑可以锻炼平衡能力,持器械的演练可以锻炼手臂的肌肉力量和手腕部的灵活度。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大部分是追逐、躲闪、改变方向和对抗的情况下完成,可发展学生的跑、跳、投、钻、爬等技能,增强身体各个系统的肌肉组织,达到增强体质,强健体魄的目的。

2.2.3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医学留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是集体进行,很多时候都需要学生之间相互团结、相互协作来完成,如二人三足等,都强调学生之间的团队精神,通过游戏,不仅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交往、相互了解、增进友谊,还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夜上海论坛 医学类院校的留学生来华除了学习医学类知识外,还希望了解更多的中国历史和民族文化。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医疗体育的国家,从传统到现代的医疗体育有太极拳、五禽戏和八段锦等,都被广泛运用临床,来指导和治疗预防疾病。将民族传统体育作为高校留学生体育教学中的一门特色课程开设,一方面推进国内高校留学生体育课教学研究;另一方面为来华留学生提供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将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民族体育教学内容纳入留学生体育课程,把它作为特色课程推广,借助民族传统体育的结合点向留学生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养生方法、防身技能等,把留学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使留学生更能深刻领悟中国传统文化,同时,还能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3.2建议

夜上海论坛 加强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弘扬中华体育文化。中华武术等中国传统项目外显的是一种技术,内隐的却是一种精神。因此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体育技术层面的教学,同时注意加强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为了避免留学生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认识仅来源于影视的中国功夫,教师可以进行深入的武术礼仪、背景故事等方面的讲述,从而更好地引导留学生了解中国体育文化的深远历史。

创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色教材,教材应该让学生看得懂、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在医学院校留学生中根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健身性、竞争性、娱乐性等特点,筛选出适合在留学生中开展和推广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从实际出发,遵循民族传统体育特殊的教学特点和原则,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目的。

依托高校的场地器材设施和教师资源的优势,根据学生兴趣建立民族传统体育的俱乐部。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开展竞赛,丰富留学生的课余生活,营造健康向上的气氛,促进项目的开展。同时,利用"流动中国"的活动,走出校门,进入其他高校进行宣传、交流、表演,扩大民族传统项目的影响,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高校留学生体育教育存在校方重视与宣传度不够、与留学生沟通不足等问题,学校所设置的课程还没有充分引起留学生的参与兴趣;语言能力有限,对中国的文化环境和体育文化存在好奇心却又存在陌生感和胆怯感等。

基金项目:2015年湖南省教育厅科研一般项目(编号15C0174)。

参考文献:

[1] 郭琼珠等.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中各民族传统体育内容改革的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

[2] 赵中芳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学生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2年8期.

第3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化常识;教学实践

夜上海论坛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高中阶段要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在“大语文”教学的背景下,语文教育目标的实现一大重要根基就是对文化常识的积累和掌握。笔者针对文化常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对“文化常识”题的备考提供一些建议,以请教于方家。

一、文化常识的社会学内涵与概念范畴

“文化”是“人文化成”一语的缩写,出自《易经》贲卦:“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所以,我们可以把“文化”理解为能被传承的国家历史地理知识、民族风土人情、传统生活习俗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文化常识就成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载体,可以陶冶、教化学生,影响学生的思维习惯与行为方式,帮助他们成长为有知识修养和道德信仰的“文化人”。

夜上海论坛 二、对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考查的梳理

夜上海论坛 1981年,高考语文试卷中首次出现“文学常识”题;1983年将“文学常识题”改为“语文常识题”,除“古代文化常识”外,还包括默写、文体知识、作家作品常识、汉字构字知识等。1984年以后历年高考都有文化常识题,逐渐涉及历史知识(1986年)、历史典故、传统故事、对联(1987年)、史地知识和古代文献知识(1989年)、古诗中描写到的传统节令(1993年)、传统礼貌称谓(1994年)、古代人物称谓(1995年)等中国传统文化常识。①

从近三年高考试卷来看,2014年大纲卷考查“解褐”、“南面”、“故事”、《春秋》。

2015年新课标卷Ⅰ考查“登进士第”“兵部”“庙号”“太子”;新课标卷Ⅱ考查“男子名、字”“谥号”“嗣位”“阙”。

夜上海论坛 2016年全国卷Ⅰ考查“首相”“建储”“有司”“契丹”;全国Ⅱ卷考查“中宫”“陛下”“吏部”“移疾”;全国Ⅲ卷考查“礼部”“教坊司”“致仕”“两京”。

可以看出,全国大纲、课标卷侧重对古代传统文化常识中“官职称谓、继承制度、科举司法、古籍常识、历史地理、风俗节日”的考查,内容广泛,范围不定,考查内容不具规律性,内容零散细碎,对考生的知识储备量和识记准确性的要求很高。

夜上海论坛 三、文化常识积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一直以来,文化常识因在高考内容中占比有限、内容庞杂不易总结规律而在教学中被忽视,只有个别内容会因高考涉及而被从教材中截取出来进行割裂语境的识记掌握。由于各个知识点内容孤立,且不定时出现在各篇章中,教师教起来蜻蜓点水,学生记起来费时费力,且成效不大。

四、文化常识积累在教学实践中的方向和思考

夜上海论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高中语文教学应让学生阅读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在必修的五册教材及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古诗文教授中,应注意挖掘古代文化知识,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适度讲读其与现实相关的深刻内涵。

高中阶段涉及的文化常识可作如下细致划分:

夜上海论坛 (1)制度与职官:宗法制、分封制、禅让制、客卿制度、古代官员的俸禄、退休、三省六部制、九品官人法、三公九卿等。

(2)教育科举:察举、征辟、孝廉、院试、童试、乡试、会试、殿试、进士、举人、秀才、连中三元等。

夜上海论坛 (3)经济制度:井田制、屯田制、占田法、均田制、均输、平准。

(4)古籍常识:纪传体、编年体、起居注、方志、类书、善本、十三经、二十四史、《四库全书》与七阁。

夜上海论坛 (5)历史地理:“华夏”“中国”“九州”由来,四大名镇、洛阳史话等。

(6)古代礼仪:封禅、宗庙、丧葬习俗、五服、夺情、冠礼、笄礼等。

(7)风俗节日:元旦、人日、元宵节、花朝节、上巳节、社日、寒食、清明、端午等。

夜上海论坛 对于以上这些细致分类的文化常识,教师应该对其进行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梳理出各概念之间内在的关联性,努力探索学习积累文化常识的方法并总结有益经验,教会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发现其内在深刻文化意蕴,了解感悟其时代意义,摒弃死记硬背,采用灵活记忆、分类识记,条理清晰,提高效率。希望通过本篇文章的探讨,对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化常识的积累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为大语文教育目标的实现贡献一丝微薄之力。

注释:

夜上海论坛 ①⒅一.文化常识: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载体[J].社会科学论坛,2009(12下).

参考文献:

1.沈霞.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文化常识的实践与思考[J].文学教育,2010(7).

2.任浩之.国学常识全知道[M].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0(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