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传统文化困境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原创绘本;幼儿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幼儿教师
夜上海论坛 “绘本”即图画书,是“以儿童为目标对象的一种特殊文学样式,其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文字大都简短浅近。”[1]由我国画家、作家等群体参与创作的原创绘本,内含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在表现形式、题材选择和内容构成上都彰显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个性,有助于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教师可以将原创绘本有效融入幼儿园的各个领域,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或是打通家园合作的平台,由此丰富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拓宽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路径。
一、原创绘本融入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幼儿园教师对原创绘本认同度低。我国原创绘本起步晚,发展时间较短。自“丰子恺奖”“信谊图书奖”等国内原创绘本奖项设立后,虽然涌现了大批本土作家和优质绘本,但原创绘本的推广度依旧不高。调研发现,只有12%的幼儿园教师对原创绘本“非常了解”,他们能主动了解、挖掘原创绘本资源并加以有效运用。有51%的教师“比较了解”原创绘本,但在认识上还存在片面性,认为“原创绘本即自主创作的自制绘本”“原创绘本就是中国绘本,内容反映我们周边的人、事、物”而并未综合考虑创作人群、内容构成、价值意义的“原创性”。教师在选择原创绘本时,种类和题材上往往有所局限,易将原创绘本单纯理解为传统故事类绘本,选材偏重于传统节日、民间故事,而忽视时下主题的挖掘;也有的将原创绘本等同于故事书,忽视幼儿与绘本的有效互动;过度重视绘本画面精美,忽视绘本本身独特的文字内容和价值内涵。当然,更有37%的教师表示“不太了解”原创绘本。可见,教师对原创绘本的不了解也说明了他们对原创绘本的认同度不高。(二)原创绘本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单一。幼儿的发展存在年龄差异和个性差异性,幼儿对绘本的理解也各具特点,环境的熏陶和教育契机的把握都将影响着幼儿对原创绘本的感知[2]。从图1可见,集体教学活动并不是幼儿感知原创绘本的唯一路径。不仅这样,教师在开展以原创绘本为载体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时,往往侧重于关注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而忽视了情绪情感、审美感受、社会性发展等多方面的综合体验。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亦未充分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需求及阅读体验,并及时做出有效的教育补充。图2基于原创绘本的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开展途径统计图区域是幼儿发现学习、自主操作与主动建构经验的重要场所,区域活动应通过区域材料的提供和变更促进幼儿的操作探索,主动获取经验[3]。除了集体教学活动外,原创绘本更多地被投放于班级阅读区角。但由于教师对原创绘本认识不足,致使班级区角、阅读区原创绘本的数量不多且更新慢。还有,原创绘本并未能与其他区域有效整合,教师未能创设更多有利条件与机会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三)原创绘本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缺乏相应支持。良好的环境创设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同时也影响着活动质量。对于原创绘本的使用,教师更倾向于将其作为集体教学活动的素材,与幼儿园传统文化环境的结合并不充分。幼儿园教师在开展基于原创绘本的活动时,往往只是简单借助于原创绘本本身,并未对原创绘本中的传统文化内涵有生动的讲述,这影响着幼儿对于原创绘本中的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影响活动的效果。与此同时,教师也并未充分挖掘、利用相关社会资源。当前,公共文化场所和教育基地面向社会开放,但能较好利用这些社会资源的幼儿园教师仅占30%。即使是博物馆游学等相关活动,教师在带领幼儿参观的过程中,也以走马观花式地浏览为主。绘本创作方面,原创绘本的创作人员很多并非是幼儿教育相关工作者,由于不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致使部分原创绘本作品不符合幼儿的审美风格,部分题材也不适合幼儿的特点。因此,当前能适应用于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原创绘本数量并不丰富。原创绘本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亦缺乏幼儿家长的有效协作。家长表示“我一般从淘宝等电商平台上为孩子购买绘本,会参考平台推荐、绘本销量以及孩子兴趣。”“《大卫不可以》系列绘本是我印象最深的绘本,我对原创绘本的理解是不是就是自制绘本?我们班级内也有组织过孩子和家长一起制作绘本的活动。”由此可见,大部分家长对原创绘本缺乏正确认识,并未意识到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教育价值,往往会首选《大卫不可以》《猜猜我有多爱你》等国外绘本。原创绘本作为一种流通方便的教育资源,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价值,但由于家长缺乏对原创绘本的认识,在家庭中并未能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
二、原创绘本融入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夜上海论坛 (一)提高幼儿园教师对原创绘本的认同度。当前,原创绘本数量、种类的日益增长有助于教师进一步地了解我国原创绘本的发展历程、发展方向、蕴含的特性化表达手法,为幼儿园教师参阅、甄别优质绘本提供了条件,增强对优质绘本的甄别能力。幼儿园开展教研活动,教师分享、解读优质绘本作品,探讨对于优质绘本的筛选标准、阐释原创绘本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和当前所面临的问题等,挖掘更适合于幼儿园实际的教育路径。教师应充分结合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身心发展特征,选择适于幼儿欣赏的原创绘本,注重画面符号与文字的和谐搭配以及取材的广泛多样,绘本内容也要注重审美性、趣味性,主题丰富,层次分明。教师还应充分挖掘原创绘本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教育价值,使其更为有效地融入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例如可以借助原创绘本中所涉及的剪纸、水墨等艺术形式,将其迁移到教学活动中,在具体、直观的操作中加深体验,引导幼儿切实感知传统艺术的魅力。针对一些童谣类绘本朗朗上口,富有童趣的特征,教师可以采取艺术同构的形式,结合韵律游戏或是手偶玩具,调动幼儿多感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活动的趣味性;也可以借助《躲猫猫大王》等此类包含传统游戏的原创绘本,通过相似情境的营造引导幼儿玩中学,在游戏过程中适时渗透团结友爱、诚实守信、自强不息等传统美德教育。(二)丰富原创绘本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园本课程是一种在幼儿园现实根基上生长起来的与幼儿园资源条件相一致的课程[4]。当前有不少幼儿园生成了以传统文化为内容的园本课程。台州市F幼儿园在带领幼儿实地参观台州刺绣馆、海门老街等文化场所的基础上,以“海门茶馆”“台州刺绣”“舌尖上的台州”为本,将其迁移到幼儿园互通游戏中,引导幼儿亲身感受台州手工艺、饮食文化等本土文化的渊源。台州市Z幼儿园通过开设“幼儿园戏趣课程”,将木偶戏、皮影戏进行儿童化加工,让幼儿在亲身实践与感知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基于此类经验,倘若能将原创绘本融入园本课程中开展实践,对于幼儿接受长期的传统文化熏陶定大有裨益。在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提炼幼儿对于原创绘本的兴趣点,基于幼儿的需要衍生相关课程活动。与此同时,挖掘本土文化资源进行课程开发。幼儿园要利用多样化的实践平台引导教师开展原创绘本应用模式的探索,或孵化相关课程活动,使原创绘本的融合更适合幼儿园教育实际。区域活动的有效协同更能使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于日常生活。幼儿园教师要善于挖掘原创绘本与区域活动的结合点,也要尝试挖掘除阅读以外其他的教育元素,并根据区域特征适时增减绘本内容,合理创设相关环境,将其转换成可供幼儿感受、操作、想象、创作的区域材料。例如针对美工类区角,教师可以甄选原创绘本中剪纸、中国画、泥塑等艺术元素,以图片形式呈现绘本片段,引导幼儿亲身感受传统艺术的美。表演区内,教师可以通过投放京剧脸谱等带有传统文化元素的材料,开发基于原创绘本的绘本剧表演等。在丰富原创绘本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时,教师还应树立“幼儿本位”的思想,在幼儿自由选择、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尊重其对原创绘本的个性化解读;采取有效的观察策略,基于幼儿对原创绘本的选择,思考适合本班幼儿所接受的原创绘本特征,并结合幼儿的兴趣需要及时更新和替换区域材料。(三)提供相关环境、资源的良好支持。原创绘本的融入离不开优良环境的支持。教师可以借助幼儿园走廊、楼梯等融合原创绘本。例如悬挂装订有原创绘本故事的小相框或是置放一些实物书籍,在潜移默化的氛围熏陶下引导幼儿感知多元的传统文化元素。借助家园联系栏、家长会、线上平台等分享优质原创绘本及相关讲座,引导幼儿家长对原创绘本及其内容有正确的认知、选择和解读。与此同时可以联同家长构建亲子共读的平台,例如充分利用楼梯底层拐角置放“亲子小书吧”,保证安全和正常通行的情况下,引导家长有效借助入园、离园开展亲子小阅读活动。在有效的亲子互动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对原创绘本内容的感知,聆听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个性化解读。同时,在家长的补充、引导之下,将原创绘本中的传统文化精神内核春风化雨般融入幼儿内心,也能增强家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走出去”,在社会环境中直观地感知传统文化。例如实地走访文化馆、民俗馆,进一步了解本土文化的渊源;借助“我是小记者”“小小观察员”等形式,引导幼儿在真听、真看、真感受的过程中将所见所闻以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邀请社区工作者分享社区周边的历史文化故事,增强幼儿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在幼儿拥有直观经验的基础上,教师还需结合本土文化资源成立原创绘本阅读活动室或表演小剧场,通过传统文化氛围营造和木偶、皮影、戏曲等相关材料的投放吸引幼儿兴趣,促进感知,使得原创绘本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更加持久、有针对性,教师也可以开展幼儿园特色主题活动,形成具有体系的活动课程,全面贯穿于幼儿小、中、大班的成长过程。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王泉根.儿童文学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53
[2]马晓红.“课程创生”视域下的绘本游戏及其指导策略[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5):31~34
夜上海论坛 [3]王玉金.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与区域环境创设的有效整合[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12:136~137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师范院校 传统文化教育 改革 探索
夜上海论坛 师范院校作为我国高等院校中重要的一部分,是我国培养未来教师的重要基地。而中华传统文化在遭遇了时代的变迁和西方思想冲击的情况下已经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中华民族经历了五千年悠久的历史,继承了祖先们传承下来的五千年文化,这是其他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发展必需与社会经济发展一体化,面对中国已逐渐成为世界大国的一员,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举足轻重。此时,传承并弘扬中国文化是我们这一代必需肩负起来的责任与使命。但是,由于我国师范院校大部分由上世纪末期兴起,我国经济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也导致师范院校存在诸多问题,其在体制上的单设性和课程设置的单一性等使其自身局限化,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越来越薄弱。如何改革师范院校并更好的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发挥作用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师范院校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重要性
1.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的意义
夜上海论坛 中国传统文化又称华夏文明,即中国人民几千年的历史积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国人民世代相传保存下来的宝贵精华。传统文化包括天文地理、人文情怀,又有历史政治,还有医药、武术等等包罗万象,既是宇宙自然规律的总结,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习俗继承。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在本国对人民的进步发展有重要意义,由于中国和外邦的交流,也使得中国文化得以流传到世界,对世界文化也有一定的影响。然而,由于中国近代史上出现约百年的外侵史和内乱史,中国人民一度在饥饿与生命存亡上苦苦挣扎,多数文化继承人被淹没在历史洪流中,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出现断层。中国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带来的工业革命与信息革命,与其随之而来的意识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思想冲击而渐渐淡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恢复,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是中国渐渐崛起时送给世界人民的一份宝贵礼物,比如,中医带给人们惊叹,尤其现在许多国家都开设孔子学院更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可。所以,传统文化不论是为了在国内的自我发展还是在全世界的弘扬,中国都应大力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以此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精神。
2.师范院校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优秀灿烂的传统文化需要传承,而师范院校作为培养教师的基地无疑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弘扬传统文化最好的场所。师范院校应该肩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并努力培养能够适应传统文化教育的合格的人民教师。再者,传统文化包括我国优秀的思想和灵魂,师范教育也应以传统文化为根本进行基本教育,不论何种学科教育都应以传统文化教育为基础,使祖国的下一代从小就沉浸在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才能使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在莘莘学子的灵魂之中,才能为培养祖国建设性的人才打好基础。师范院校中培养的人才作为未来教育中主体力量,对我国的教育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决定祖国未来的发展情况。所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培养有素质有能力的教师,是我国师范院校的传统文化教育中必须实现的目标。
二、师范院校现有的一些弊病
夜上海论坛 1.师范院校体制问题
夜上海论坛 我国的师范院校沿用的仍是上世纪末期封闭式的培养模式,最初师范院校的学生毕业后由国家分配到各地出任教师,因为有国家分配的名额,教师行业作为一个热门行业,不管喜不喜欢当教师,很多家长都会选择让孩子去师范院校学习,直到现在,教师的终身制优势仍然被很多学子选择。然而由于封闭式的培养体制,进入师范院校学习的学生毕业后只能做教师,而且教师行业大多数也只从师范院校招收职工。这种体制的后果是整个师范学习环境缺乏活力,不喜欢当教师的学生被迫无奈在师范院校学习,没有学习动力,喜欢当教师的学生由于高考时的各种问题没有进入师范院校而被排斥在外。这样封闭式的体制最终使未来教师的资质和地位降低。
2.师范院校普遍课程设置僵化
师范院校由于其培养学生的预定性,即学生学习其相关的专业方面的知识,只面对未来的教育人群而学习,对所学专业知识没有一定的探索性,其专业水平较其他高校中同专业学生专业水平有一定的差异。我国提倡全面发展,随着国家的日益强盛及科技快速发展,未来学生需要的知识也必定更具有前沿性和探索性。现有的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教师很难满足未来学生的需要,也会给师范院校带来更多的困境。
夜上海论坛 3.师范院校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困境
传统文化本身涉及极广、丰富多样,仅师范院校培养教师这样一个机构很难使传统文化被全面继承,师范院校仅能将传统文化的表层传授,比如甲骨文字形的认识及含义学习、剪纸的纹样及技巧学习、戏曲的唱法学习、舞蹈的动作学习等,但是这些文化出现及存在的意义很难教授,最终学生们学习到的也仅仅是传统文化的表层而非其精神。每种文化的出现都有其复杂的历史意义,学生在短短的几年学习期间不可能将其认识并领会。尤其中国古代人民生活在极深的封建迷信思想中,并且这些迷信思想都是他们能够活下去的精神支撑,其文化也不可避免的带有迷信的含义。单独教授传统文化形式而去除这些精神层次,传统文化本身就已失去其本来含义。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兴科技事物正成为时代的宠儿,它们可以为社会带来极大地财富,可以为使用者拥有者带来荣耀,而研究探索传统文化却是必须忍受枯燥与各种压力。学生时代的年轻人正是血气方刚想有所作为的时候,很难静下心来潜心学习传统文化。
1.师范院校体制与课程改革
夜上海论坛 想要传承传统文化的人必须首先是喜欢传统文化、愿意为之奉献的人。所以师范院校在招收传统文化专业的学生时必须考察其对教育及传统文化的态度,通过对学业及爱好等方面的谨慎探查才可能使传统文化被有效的学习及传授。在课程改革方面,师范院校开设的一些公共基础课程中,可以有选择地增加有价值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为师范生较系统地开展传统文化学习提供平台。另外,学校应开设传统文化教育通识课程,根据地方和学校的具体情况,把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师范生的必修或者选修课程,列入课程方案,供学生选择。学习通识课程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更好的理解与传承传统文化打好基础。再者,师范院校还应该通过讲座、交流、演出等方式增强传统文化课程的学术水平,把传统文化教育专家“请进来”,进一步构建良好的传统文化宣传与学习环境。
夜上海论坛 2.结合现代合理选择传统文化
一个完整的文化不仅包括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其背后的意义与精神。为了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师范生在学习传统文化时应被鼓励多思考与现实的结合点,探索其传统意义的时候更应寻找其在现实中的意义,这样,传统文化的真、善、美才能在现实中展现出来,才能传承更久远。例如,今天,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继承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了解“二十四字”的传统意义,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去践行。
四、结语
夜上海论坛 师范院校中培养的学生是未来教师行业的中坚力量,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程度。近些年我国加大力度弘扬传统文化,也就是间接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作为国家的精神核心,所以师范院校中传统文化的教育也应同时被关注。为了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学习很重要,更要学会与现代社会结合在一起传承,师范院校应对现有的一些弊端进行改革,为发展传统文化、培养合格的教育师资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仝国斌.师范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25):49-52.
夜上海论坛 [2]欧阳常青.困境与出路:教师教育改革中的师范院校[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09):55-57.
[3]宋作德.简论初等师范院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途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3):13.
关键词:新媒体 传统文化传播 困境 策略
文化传播与媒介发展密切相关。媒介是人类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是人类文化传播的必要手段。当今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构成了全新的文化传播体系,给传统文化传播带来了困境和深远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播的困境
一、“数字鸿沟”的存在使得传统文化传播信息不平衡。“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指的是由于地域、教育、经济和种族差异,不同群体在掌握和运用电脑、网络等数字化技术及分享信息资源方面存在的差异,其实质就是一种因信息落差而引起的知识分隔和贫富分化,亦可称为‘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①我国幅员辽阔,国土面积大,人口众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依然存在,东中西部差别、地区差别、城乡差别、贫富差距等的存在,造成传统文化传播的信息不平衡。新媒体提供了更大范围和更为便捷的文化传播渠道,但“数字鸿沟”的存在,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播并不一定比以前更为有效。
二、新媒体时代使得人际传播和文字传播缺失。对于文化传播而言,人际传播和文字传播这些最为传统的传播方式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力。新媒体时代,受众更多的是被数字化产品所包围,整天面对的是电脑和手机,通过人际传播和文字传播的机率大大减少。文化传播更多的是思想上的交流、言语上的激励和精神上的慰藉,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情感归属和维系。
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而言,由于历史承袭和渊源等各种原因,有些传统文化并不适宜新媒体传播,依然停留在传统的人际传播和文字传播等传统传播阶段。新媒体的发展由于技术手段的优势促使人们更易接受并选择新媒体,无形当中让部分不适宜新媒体传播的传统文化面临无法传播的境地。
三、新媒体时代信息管制不到位。由于新媒体的发展过于迅速,我们还没有组建起完善的新媒体信息管理体系,加上新媒体的一些技术手段让目前针对新媒体的管理难度加大,使得新媒体时代的信息管制存在漏洞和空间,致使每天大量的信息充斥于新媒体上,甚至很多是虚假信息、负面信息。在信息大爆炸的新媒体时代,人们真假难辨,有时甚至很难在海量的信息中找到有用的、真实的、所需的内容,新媒体这种畅通无阻式的传播势必给传统文化传播带来不利影响。
夜上海论坛 四、传统文化本身与新媒体的隔阂。我国传统文化有着诸多自身的特点,世代传承延续,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世代积淀并为大多数人所认同,涵盖经济政治、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各个层面,有着强大的内部凝聚力,形成了一种文化关系整体。传统文化本身的诸多特点,使得传统文化传播依然躺在历史的沉静中静默,面对新媒体这种发展迅猛、突如其来的传播媒介,要适应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更为重要的是,新媒体是现代技术的产物,对传统文化传播而言,有些方面是不适宜的。传统文化本身与新媒体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隔阂。
夜上海论坛 五、新媒体的娱乐化、碎片性冲击着传统文化传播。“新媒体产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就是满足受众群体的娱乐性需求。”②因此传统文化传播通过新媒体传播就不可避免地掺入娱乐性的成分。传统文化的严肃性自然大打折扣,对传统英雄人物的塑造、对传统价值观的确立、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宣扬等都将加入娱乐化的成分,出现改编、戏说、重塑,这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扭曲。伴随新媒体瞬间性、碎片性的传播方式,对传统文化的简化、解构、快餐性消费,使得传统文化成为简单的文化符号复制,难以达到文化传播的真正效果。
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播的创新策略
夜上海论坛 一、加强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挖掘。“中华文化是历史的沉积,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既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又昭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它既包括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也包括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传统文化遗产记录着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和审美理念,是文化延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③面对新媒体的冲击,我们首先要抓紧时间保护和挖掘传统文化,要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二、宣扬自由自律和“以人为本、和谐共存”的精神理念,提高受众素质。新媒体时代构筑起全新的语境时空,从根本上打破了人际交往的时空障碍,人与人之间应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共存”的理念,自觉提升精神文明素质,主动传播正能量,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文化的传承与社会的进步。“在新媒体传播语境下的自由与自律及社会监管具有辩证统一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自由为自律的出场创造了条件,而自律与社会监管恰恰是自由的保障。”④我们应该通过提高受众的素质,提升文化的接受程度,削弱“数字鸿沟”的影响;通过新媒体的新兴媒介手段,为传统文化传播提供更为快捷方便有效的传播方式,使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播的方式不断调整,以更好地适应传统文化的传播。
三、推陈出新打造适宜新媒体传播的传统文化精品项目,主动占领新媒体空间。时代在发展,新媒体被广大受众所接受,人们的学习、阅读习惯正越来越向新媒体转变。传统文化传播者要主动迎合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要积极主动占据新媒体空间,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各民族文化中的精华成分,创造出具有特色的传统文化精品项目,推陈出新打造适宜新媒体传播的传统文化精品项目,赢得受众的尊敬、信赖与重视,使传统文化自身在新媒体的空间中有着更大的话语权。
夜上海论坛 四、加大对新媒体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开发与应用,构建文化传播产业链。“加大对新媒体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进一步激活文化产业创意、设计、生产、发行、消费的整条价值链。”⑤科学合理地配置新媒体资源,使传统文化传播变得更为智能化,给受众带来前所未有的文化体验,通过新媒体的技术手段,服务传统文化传播。同时整合社会资源,使传统文化传播与社会资源紧密结合,积极利用互联网、数字技术、现代软件等高新技术,融合传统文化,推动文化生产方式、传播方式的创新,拓展文化服务功能,延伸文化传播的空间和辐射范围。
五、构建完善合理的传统文化传播渠道。新媒体时代网络、手机等占有较强的优势,但文化传播渠道也不能全依赖新媒体。传统文化的传播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做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传播渠道的有机结合。同时,应以内容传播为基础,为社会大众提供有用的文化和信息,在内容上把好关。
夜上海论坛 总之,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播面临着一定的困境,但新媒体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也是机遇,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加强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挖掘,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打造传统文化精品项目,构建文化产业链和完善合理的文化传播渠道,在宣传自由自律和“以人为本、和谐共存”的精神理念下,传播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本文系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媒体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2014PY44。)(作者单位:重庆大学)
注释:①孙英春:《跨文化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②孔钰钦:《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渠道探索》,《编辑之友》,2013(8)。
③程 亮,颜复萍:《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播特征与对策探究》,《中华文化论坛》,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