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宽容的议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宽容是什么?宽容意味着共存,意味着各种相异的事物之间的多样化的共存。宽容承载着平等与公正的理念。它即存在于道德层面,也存在于哲学和政治层面。从微观上看,宽容是一个人行走于世的态度,一种度量,一种胸怀,它告诉我们以平等、互敬之心看待世间的人与事;从宏观上看,宽容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理念,历史告诉我们宽容是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类世界前行之翼。
夜上海论坛 宽容意味着关爱与尊重
夜上海论坛 宽容是一种智慧和勇气。宽容他人,需要宽广胸怀,容人之时也勇于自我审视。我们常说的“吾日三省吾身”有哪些内容呢?曾子告诉我们每天都要从三个方面来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 说的是,为主人出谋献计做到忠心不二了吗?与朋友交往合作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温习了吗?这虽然是古人所言,但是,对于今天的现代人来说,虚心学习借鉴他人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完善和强化自身,以开放的求知心理形成良性循环,不断进步仍然是十分重要的。生活中细节中常常折射出人们的品格,互敬互重、平等待人、关爱他人都是宽容胸怀的表现。
夜上海论坛 在杭州举行的2007女足世界杯上,德国女足得到了主场般的待遇,而其对手日本女足却受尽了在场中国球迷的冷遇甚至还遭到了嘘声。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在比赛结束后,日本女足队员仍然向现场球迷拉出了写有中、英、日三国文字的“谢谢中国”的横幅,并深鞠一躬。对此,湖南媒体人孙耿在《学习日本“感谢中国”的胸怀》中写道:“正如印度圣雄甘地说过的,‘不宽容本身就是一种暴力’。历史固然不能忘却,尤其是在‘九一八’之际,但与此同时,‘面向未来’永远不能只是一句空话。无论如何,当日本女足扯出一条‘感谢中国’的横幅之时,她们获得了一种超越情绪的勇气,而我们仍然没有。” 此文刊发后受到好评,但也有不少网民发表了不同意见,认为对日本人就是该狠一些才是,谁叫他们侵略过中国。看来,培养民众的宽容胸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国要走向世界,要和平崛起,必不可少一种面向未来的健康的大国心态。宽容应该是这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孔子说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马太福音》中也认为“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心理学上将这种理论称为“心理位置互换”,即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想想对方此时此刻的外部环境影响和内部生理、心理感受。由于心理位置发生了变化,特别是站在对方的位置上,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了,心理感受不同了,利益关系也不同了,自然也就比较容易做到与人为善了。
当然,心理位置互换,只是寻求联系双方感情相融的一个基本前提,并不是要求完全站到对方的立场上特别是对方错误的立场上去牵就对方,包庇对方,那样,不仅帮助不了同志,有时反而害了朋友,这是我们应该把握的。
在思想领域中,要承认多种思想、思潮并存的客观事实,在人际关系领域中,要承认个人、群体、派别并存的客观事实。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落后和进步,保守和创新之间,差别并不是绝对的,双方都有合理的和不足之处。所以,进步者应注意吸取一切合理的因素,以“求达于真理”。
实际上,很多人的不宽容源于恐惧或绝对的自信。害怕事物的发展、更改、交替会影响既有资源或利益的分布,进而压制异见。或固执己见,心胸狭隘,不能明了善待异见的好处,更难以虚心学习他者的长处。在判断是非时,不能以平衡的心态来做出评价,从心中所惧或固执己见出发,必然无法做出正确的衡量。这种简单的判断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
夜上海论坛 宽容意味着创新和进步 宽容伴随着人们的社会实践和认识的发展进程。科学的发展开启了一扇又一扇未知之门,传统的认识也常常被新的发现所修正。人类的历史已经有力地证明了唯有宽容才有进步,哥白尼与布鲁诺的悲剧才能不再重演。唯有秉持谦逊的态度,逐渐了解错综复杂的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我们的认识才能无限趋近于完备。科学探索存在很多不确定的风险,自然科学探索方式的演变也体现了宽容的必要。现代著名科学哲学家波普尔在探索性演绎法基础上提出的“试错法”,揭示了科学知识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试错”、“排错”的过程,即不断为解决遭遇的问题而提出各种大胆的尝试性猜想、试探性理论,通过演绎推理和实验检验,排除错误理论,选择出其中逼真度高的理论的过程。允许出错,容忍失败才能真正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小学语文 辩论会 宽容心 尝试
夜上海论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027
严于律己,宽容待人是大中华做人之美德。但今天的少年儿童大多都是爷爷奶奶们的心头肉,是爸爸妈妈们的掌上明珠。他们在比较优裕的环境中长大,不知不觉地养成了唯我独尊的天性,哪里受得了一点委屈和挫折。然而,一个班集体总是由几十个天性活泼好动的孩子组成,生活、学习、活动中总少不了摩擦和矛盾。让孩子们成长,让孩子们团结,让孩子们宽容,这是我教学小学语文的初衷。下面我就一个实例展开对通过辩论会培养学们宽容心的阐述。
有一次,我提前5分钟站到教室门前等待上课的铃声。几个活泼乱跳的男生你追我打,正玩得开心,不料确把一个女生给撞倒在地。一个男生好心过来拉女生,却被女生吐了一脸的唾沫。这男生扯开喉咙大喊:“喂,谁是她十年后的老公?快来扶扶她吧!”女生听男生这么一喊,气得倒下地又哭又滚。我好说歹说,好不容易才把她劝进教室。女生还在嚎啕大哭,委屈得死去活来。于是,我临时将语文课与班会课作了调整,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地写下“十年后你的老公是谁?”几个大字。同学们一看这几个字,有的拍手大笑:“老师的精神出问题了。”有的大惊失色;有的一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待我用手势示意大家安静下来后,才把上课前的一幕一五一十地给同学们述说了一遍。然后指着黑板上的字说:“今天,就是这句话惹出了事端。这节课,就让同学们作为正反两方开一个小小辩论会。正方同学是持以这句话不道德的观点,认为千万不能这样说。反方同学是认为这句话并没有不道德的因素,说这句话并没有侮辱人格的意思。”于是,同学们自动地分成了正反两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夜上海论坛 正方一位女生说:“这句话乍听起来,十分刺耳,让人难以接受。细细一想,十年后,我们已经是二十二、三岁的大姑娘了,有的已经结婚了,是有一个老公了。但同学之间开玩笑不应该这么说,我认为说这句话的男生应该给那个女生道歉。他应该懂得要尊重别人,说话要先想一想什么话可以说,什么样的话不能说”。
反方的一个男生站起来说:“下课时间开玩笑嘛,又不是真的,何必就这么认真呢。如果我是一个女生,有谁对我说这样的话,我会大大方方地告诉他,十年后,我会指给你看,我的老公就是他,这不就完了吗?”
就这样正方说,反方驳,反方说,正方驳,辩论会上的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的态度也十分认真。你来我往,唇枪舌战,连刚才哭得似泪人儿的女生也卷进了这场舌战之中。经过三十分钟的辩论,同学们好像突然懂事了许多。正反两方的同学都各抒己见发表自己对同学之间的关系及产生了矛盾后的见解。
那位说了这句话的男生和气得泪如泉涌的女生又重归于好,坐到同桌的原位。男生说:“对不起,我不知道你不喜欢开玩笑。”女生也笑着说:“没关系,其实是我太小气了。今后我一定要大量一些。再说,我的个性太内向,这次的辩论会真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的心灵之窗,使我深深体会到宽容待人的重要性。”
这次小小的、临时的辩论会不但使同学们对文明行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培养宽容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给了我一个提醒:是否可以尝试以辩论会的形式培养学生们的宽容心,塑造学生们的良好品质。就这次实战的经验告诉我,这是一种很可行的方式。辩论会中,我们是以学生为中心,是学生们各抒己见。学生们在一个大集体中生活,他们的个性、想法、情感等的表现方式均不同。可以说,学生之间并没有那种了解、默契、共鸣。辩论会中,学生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情感,谈谈自己的梦想,可以说是畅所欲言。这将会为学生们之间相互了解、理解埋下伏笔,也会给学生们各自带去心灵的震撼,同时也很好地锻炼了学生们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在辩论会中教师们还应重视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是辩论点的选择。一场好的辩论会首先是标题要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和兴趣。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的冲劲和兴趣是紧密联系的。当学生们面对的是感兴趣的话题,他们的思维、情感就会更加活跃,这样教师们才达到了开展辩论会的最低标准。因此,教师们在选择辩论点时,应就学生们周围发生的、为学生们所熟悉的,或者是所困扰的事情引申为论点。另外在选择辩论点时,教师们还应注意该辩论对学生们的意义。学生们可以从中获取怎样的信息,能否达到成长、成熟的目的,能否影响他们的品质。这些都是十分关键的。一个好的辩论点,可以获取关注,可以铸就成长。
【关键词】观点材料;区分;发现联系
夜上海论坛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议论文,比较简单是显而易见的,观点鲜明,材料具体。学生学习议论文,如果能够区分观点与材料并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那做出自己的判断就比较容易。怎样让学生能够从区分观点与材料并发现联系上进行议论文学习呢?
一、让学生在多读上认识观点
夜上海论坛 应当说入选于初中语文教材的议论文其观点都是比较明确的,有的观点完全就是题目。但也必须看到的现实是,初中学生还不见得就能够完全理解作者所议论的观点,这就必须让学生去比较充分地读文,当学生能够把简单议论文读到一定的境界,文本所议论的观点学生就可以去感悟出来。这感悟不仅仅就是看到文本题目意义上的感悟,而是从自己的心理真实意义上明白这观点就是人们所必须去崇尚的观点。学生在多读上认识观点,还必须能够在阅读基础上去提炼观点。从相关意义上说,初中语文教材中一些相关性的议论文,其观点有时也不都是直白的,这就需要让学生自己去提炼出观点。可以这样去说,初中生阅读简单议论文,从教材文本中提炼观点有难度,但也完全有可能。关键要充分信任学生,要敢于放手于学生,要善于引导好学生。譬如教学《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应当说学生从文本中去发现作者所说明的观点,是比较容易的,但不能在初中学生中建立起比较深刻的印象。因此,则有必要在学生学到一定地步时引导学生去思考一个人灵魂的高贵的体现,再让学生去比较“高贵”和“高尚”,进而在比较真实意义上去发现作者所阐明的观点。学生便比较深刻地明确一个人灵魂的高贵必须是那样的有思想,必须是那样有丰富的精神财富,更必须具有一种纯正的追求。学生便比较准确地感悟到人的“高贵”强调的应是人要“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
二、让学生在多读上认识材料
夜上海论坛 一般说来,即使是比较简单的议论文,也都是利用具体材料来表现观点的,材料为观点去服务是议论文的一个最为明显的要求。观点与材料之间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但表现观点的材料也多有不同,表现观点之材料的表现手段也有着一定的不同。学生学习议论文,不仅仅就是知道服务于观点的有着哪些材料,而且应当让学生去思考这些材料是否就能够去服务观点,或者就是怎样去服务议论文之论点的。平时的议论文教学,让学生去多读,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材料。以教学《怀疑与学问》为例,这篇论文围绕“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并以两个分论点进行阐述,第一“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第二“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教学时,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去认识证明论点的具体材料,如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第二层,要求学生去细读,让学生去思考:这里的材料有“怀疑、思索和辨析”,这样的材料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学生在读后进行比较,发现这里所论证观点的材料是不能去调整位置的。学生经过比较,不但说出不能互换的原因,而且说出一些比较具体的道理,学生们说出对于书本和学问不容易产生怀疑,人们很容易对传说产生怀疑,只有人们对传说产生怀疑,才有可能对书和学问产生怀疑,这是一种符合人们认知规律的排列顺序。学生学习议论文,学生多认识材料比较重要,只有学生能够认识材料的议论文教学,才应当是比较实在和有效的议论文学习。
夜上海论坛 三、让学生在多读上发现联系
夜上海论坛 议论文围绕论点进行论证是议论文的基本特征,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是议论文论证过程的具体体现。初中学生学习的议论文虽然都比较简单,但学生通过学习发现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那种逻辑关系是完全必需的。离开了学生的发现,那学习议论文就等于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初中学生所学习的论文一般都是立论性的,以充足的论据正面证明作者自己论点是立论性论文的具体表达方式,这对学生发现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有一定的帮助。但不让学生去读,学生是很难感悟到论点和论据的逻辑联系的。譬如和学生一起学习《多一些宽容》,学习本文就是要让学生能够领会提倡宽容的意义,就是要让学生在探究文本思路严谨结构紧凑上理解宽容的涵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譬如让学生认识作者论述多一些宽容的方法,学生在多读多悟中,悟出了论点和论据之间先总说后分说的处理方式,学生从三个“一种”知道作者对宽容进行了定位。学生从读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的分说中,感到作者所证明的内容由轻到重,安排得相当讲究。议论文一般都是以摆事实和讲道理去行文的,《多一些宽容》是怎样行文的呢?学生在自己读时,就比较理想地发现:这篇论文是以讲道理为主的,基本没有摆事实。在学生发现后,给了学生这样的机会,让学生为这互谅、互让、互敬和互爱补上几个事实论据,并要求学生所补充的事例具有高度概括性,且能够与上下文比较自然地衔接起来。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时,所选的材料都能够与观点相匹配,比较理想地证明着作者的观点,如有学生围绕“互敬”,举出的一个实例,说总理工作了一整夜,清晨回家时,碰见一个清洁工人,总理主动紧紧握住工人的手说“同志您辛苦了!”十分尊重别人,所以他也得到了全国人民对他的尊重的例子,较好地形成了学生与作者的有效互动。
区分观点与材料并发现联系的议论文学习,作为语文老师还不仅仅只去思考和研究这些,还必须去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多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予以实践,并做出比较深刻的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好议论文,使他们形成更为理想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长沙:岳麓书社,2007
夜上海论坛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