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研究范文

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研究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研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研究

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问题;心理健康

夜上海论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2-0031-02

夜上海论坛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及其原因

在当前全民创业的大环境下,创业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重要选择,每年有大量大学毕业生以创业的形式实现就业,完成大学毕业生群体的分流。也由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对市场拉动的作用以及大学生创业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缓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者对大学生群体了解深入,非常清楚大学学校周边的创业商机所在,推动大学生创业能够有效盘活大学学校周边的商业环境,对打造大学城商圈有着非常巨大的贡献。

夜上海论坛 但在大学生创业者之中可以发现,较为缺乏的市场经验和年龄阅历也成为大学生群体在创业中的劣势和短板,这些问题不仅给大学生的创业过程增添了阻碍,还影响到了创业过程之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生创业者不能不对这些问题和可能带来的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加以关注。

夜上海论坛 在大学生创业者之中可以发现,会选择创业这条就业之路的原因非常多样,有的是由于家庭背景对商业较为感兴趣,有的是在大学在校期间通过打工发现了商机,也有的是对就业压力感到恐惧试图逃避,但纵观所有的大学创业者,缺乏工作经验和市场了解的创业者占有较大的比重。这些大学毕业生出于不同原因走上创业之路,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市场环境变动的恐惧却是相似的。

不同于不少经验丰富的创业者,很多大学生创业者进入这个行业的时间很短,对行业的大致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但相比于在这个行业内工作很久的创业者来说有着先天的劣势。他们往往在进货渠道、销售途径、宣传手法、经营策略上有着一定的缺乏,虽然有着大学生学历所带来的学习知识较快、容易接受新事物的优势,但在创业初期必会经历一定的波折。不少心理素质本事就有所欠缺的大学生创业者往往在创业初期就面临着各种问题难以为继,创业的夭折也会使他们对自己产生质疑和厌恶,带来消极情绪。

经验的短板不仅体现在知识和经验上,还会反映在创业者的心态上。有着丰富经验的创业者由于在行业之中摸爬滚打多年,经历过行业的波折,对行业的巨变有着心态上的准备和经验上的积累,在市场再次发生变化、环境有所改变时往往能够冷静下来思考对策,但对于新入行的创业者来说一次市场的波动就足以将他们淘汰。同时,创业的过程从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资金链断裂、市场开拓失败、进货渠道缺失、产品信任危机、竞争对手出现等等问题是创业之中常常会出现的。富有经验的创业者可以做到专注于问题的解决,以冷静的心态面对复杂的局面,但大学生创业者常常会在考验之中失败,产生自我厌恶和烦躁情绪。

二、大学生就业中的心理状态及其原因

除了创业需要面对的紧张和担忧,走上就业岗位的大学毕业生也会产生各种心态上的问题和心理健康上的困扰。在就业压力逐步加大的当下中国,不少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心理压力,长期奔波于求职现场,由于对自身的了解和定位不够准确,对就业市场的需求了解较少,再加上自身竞争力的缺乏,往往会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挫折,产生消极的情绪。

不少学生在进入大学时才刚刚脱离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对于自己的人生缺少规划和安排,在专业选择、学校选择等等方面多是听从家人的意见,自身对所选专业既缺少认识,也缺少兴趣。在大学四年的求学生涯之中,不少学生由于长期被家长管束的逆反心理、对自己专业兴趣缺缺或是受到不良影响,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有着得过且过的心态,认为及格就好,对于自己的专业缺少兴趣和深入研究,对于自己在毕业后的人生发展也从未思考。在大学混了四年之后,不少学生惊恐地发现自己即将毕业,在恐慌之中进入了求职市场,由于对自己能力缺乏认识,对于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市场前景也缺乏了解,在求职时不能够有的放矢,在应聘时缺乏针对性和主动性,在求职过程中遭遇不顺也是可以想见的。

除了心态上缺少准备,不少大学毕业生在能力上也有所缺乏,有些学生对于专业知识一知半解,不仅缺少专业需要的职业能力证书甚至未能通过四级、六级等基础的英语技能考核,有的甚至会面临课程未能通过补考、毕业论文未能通过的尴尬局面。由于自身能力的缺乏,这些学生在就业市场上遇冷也是非常正常的。除了主观上能力不足的原因,客观上的就业局势也给大学毕业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中国大学扩招以来,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多,但就业岗位相比增长较为缓慢,每年会存在大量的就业缺口,带来严重的就业问题。更为严重的是,未能在大学毕业当年求职成功的应届毕业生会在第二年重新进入求职市场,与学弟学妹共同竞争就业岗位,带来就业形势一年严峻过一年的紧张局面。面对着应聘会上人山人海的场面和数十人、数百人竞争同一岗位的现实,参加应聘的大学生很难不感到恐慌和紧张,而应聘时屡屡遭拒也会使他们开始自我怀疑,走向消极情绪之中。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心态调整方法

为了正确应对创新创业过程中大学生可能面临的心态问题,大学创业者在进入创业阶段前就应该做好心态上的准备和调整,并为了未来的创业过程进行一定的积累。只有充足的积累和正确的应对才能够帮助创业者正确应对心态问题,在面对挫折和不顺时正确应对。

在创业前,大学创业者首先应该做好市场调研,对于创业的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做好统筹准备和正确规划。例如,如果想开一家饮品店,创业者首先需要考虑饮品店的潜在客源是什么样的群体,是主要面对哪些人服务,是大学城之中的大学生还是市中心的休闲旅游人群?这决定了饮品店的地址、饮品店的经营模式、饮品的定价以及店内的装修风格。若是针对大学生群体的饮品店,就可以将店面开在大学校园之内或是紧邻着大学校门,店内装修应该是活泼生动的以迎合大学生的喜好,店内饮品价格不应该过高。若是在市中心的饮品店,就应该租人流量大的位置,店铺面积可以较小,以外卖和打包饮品为主,饮品价格可以相对较高。除了店铺的定位,饮品原料在哪里进货?营业执照在哪里办理?附近有没有相似店铺构成竞争关系?潜在客户喜欢什么样的口味?只有通盘考虑这些问题,创业者才能够真正做到心中有底不慌不乱,对于自己的创业过程有所规划和设计。

在创业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创业者切忌慌乱急躁,更不能对共同创业的合作者迁怒,避免互相指责互相埋怨的可能性。创业者可以选择进行一些能够放松自己的娱乐活动,例如参加运动、出去旅游、与朋友聚餐,通过调整环境使自己从急躁的环境之中脱离开来,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排除情绪解决问题,以冷静的心态找到问题所在,并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夜上海论坛 四、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态调整方法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在挑选企业和岗位的同时,企业也试图为自己选择最为适合岗位的员工,因此大学生求职需要把握这一实质,有的放矢地应聘才能够提高应聘的成功率。为了做到有的放矢,大学毕业生首先应该做到正确地认识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够知道自己的能力上限和能力短板,才能够调整自己的职业和岗位的心理预期,并将之与企业要求互相比对,找到最为适合自己的岗位。大学毕业生在求职前,可以花费一定的时间对自己的能力和性格做分析。为了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学生可以将一张纸对折,在纸的两部分分别写出自己擅长的项目和存在的短板,并根据这些内容撰写简历和选择岗位。例如,如果性格内向,擅长的项目就可能是文字工作和编辑撰稿,短板可能是社交能力和沟通技巧,在岗位选择上就可以选择文字性的工作和需要细致耐心的工作,排除需要应酬和沟通的推广销售类的工作。

夜上海论坛 在应聘时遇到挫折,大学毕业生也应该以平常心对待。面对多人竞争同一岗位的现状,求职者首先需要做的是认真思考这个岗位是否适合自己,自己是否符合岗位的硬性要求。在确定岗位适合的情况下,毕业生可以通盘考虑自己在应聘时的优势和劣势,并针对自己的优势重新设计自我介绍内容以突出亮点。

夜上海论坛 五、结语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和求职就业的过程中,学生会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和对未来的迷茫,初步接触社会带来的挫折会使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面对。但通过一定的心理准备和提前规划,大学创业者和毕业求职者就能够更为轻松自如地面对创业和求职时的压力,更好地迎接挑战。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孙桂丽.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分析与指导[J].课程教育研究,2013,(02).

[2]于洁,牛淑珍.基于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民办高校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成功:教育,2013,(01).

夜上海论坛 [3]韦国燕.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1,(05).

夜上海论坛 Under the New Situation,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Undertaking and Employment Psychological Research

TANG Di-juan

(Hunan Polytechnic of Environment and Biology,Hengyang,Hunan 421001,China)

第2篇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就业心理

由于高校扩招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面对“就业难”和就业结构不断变化等现实问题,许多大学生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心理承受能力严重超载,出现了诸如焦虑、抑郁、迷茫、自卑、自负、攀比、恐惧、精神崩溃甚至自杀等心理问题[1]。诱发高校学生出现上述就业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有三方面:一是政府对就业市场的管理机制和公共就业服务政策不到位;二是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岗位需求脱节;三是大学生就业观念不合理,就业专业素质准备不充足等[2]。这就要求政府和高校要改革就业制度,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以创业促就业,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为社会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各种创新创业型人才。

夜上海论坛 1.高校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现状及存在问题

1.1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夜上海论坛 20世纪90年代末,国内高校兴起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3]。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各高校不断整合校内资源,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经过10多年的探索研究,一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蓬勃的发展和骄人的成绩,但是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高校尚未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课程设置不完善,很少采取规范的课程模式,多以讲座、竞赛形式为主;二是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软硬件设施投入不足;三是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存在着功利性,只注重锻炼少数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实践,忽略了全体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四是创新创业课程教材选用不严谨,缺少本土化优质教材。

夜上海论坛 1.2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夜上海论坛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就业,还可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在大学生择业和就业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各高校陆续成立就业指导中心,开展学生就业指导和培训工作,以提高学校的就业率。但是由于观念和体制的因素,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与学生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就业指导师资力量匮乏,很多教师不具备专业素质,难以开展专业性就业培训工作;二是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难以培养学生的就业技巧和择业能力;三是就业指导工作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少真实环境的就业面试等实践训练;四是就业指导工作多以报告会和讲座的形式开展,缺乏对学生个体的专门指导和培训。

2.高校创新创业与学生就业心理的关联性分析

夜上海论坛 1947年美国的哈佛商学院开创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先河[4]。创新创业教育以创新教育为基础,以创业教育为最终实现方式,主要通过素质教育课程、科技活动、各种创新竞赛等形式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将学生从单纯的谋职者变成就业岗位的创造者,以减轻和缓解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美国的“硅谷”是世界上创新和创业教育最成功的地方,很多大学毕业生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在这里转化为商品,孵化出许多世界知名的高科技公司,如苹果、因特尔、惠普、雅虎等,为社会提供了120万个就业岗位,聚集了数千亿美元的财富,促进了美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美国“硅谷”的创新创业文化鼓励每个大学生勇于冒险、不断进取、善待失败、乐于合作等,锻炼了很多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大学生创企业求生存谋发展,培养出许多年轻有为的企业家。因此,各国政府和高校都十分重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不仅可以灵活就业,还能自主创业,提高自身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实现其身心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夜上海论坛 3.高校创新创业与就业心理指导教育的实施方案

夜上海论坛 3.1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创建一套系统的因材施教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使之适应高等教育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不断改革学科专业结构,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努力营造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教育环境,注重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丰富创业知识、健全创业心理、培养创业技能、培育创业精神。

夜上海论坛 3.2创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在学校内以创业园为平台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竞赛、创业计划大赛、创业项目等,锻炼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战能力;同时在创业园基础上,引入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增加学生企业岗位实习机会,参与企业实际项目的研究,熟悉企业的生产环节和流程,可以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胜任能力。

夜上海论坛 3.3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团队

夜上海论坛 目前学校内教师学历比较高、缺乏实践创业经验,可以从教师队伍中选拔部分教师进行系统的创业知识培训,并到企业挂职锻炼,经过几年锻炼,可以形成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同时可以引进成功的商业人士、职业规划师、优秀的企业高管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为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讲座和指导,提高创新创业师资力量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夜上海论坛 3.4丰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的课程要以通识教育课程为基础,依赖于公共基础课提供的知识来学习创新创业相关的知识,要求学生广泛涉猎政治学、市场营销、财务税收、法律、管理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多学科的知识储备,同时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有效融合,鼓励学生进行交叉学科课程的学习,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并注重理论课程在实践课程环节的应用,提高学生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3.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根据社会人才需求状况,分析就业形势,转变学生就业观念,多给学生提供就业渠道。通过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进行求职面试技巧、求职心理辅导、面试实际场景模拟训练等,引导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做好职业规划,提高大学生专业素质与主动展示自我的宣传能力,帮助学生谋求适合个人发展的职业岗位。

夜上海论坛 3.6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大学生心理尚未成熟,容易受到课程多、学习难度大、就业压力大等因素影响,造成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引发抑郁、焦虑、精神分裂等疾病。因此高校应该广泛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心理自我调适、自我防范与自我完善的能力,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对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进行疏导,建立自我调适机制,提高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孙万超.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剖析与自我调适[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9:59-62.

[2]刘春雷.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D].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10.

第3篇

夜上海论坛 目前,各大高等院校体育专业不断扩招,就业人数逐年增多,市场竞争情况越来越激烈,尤其当下创新型社会对体育专业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导致许多毕业生就业压力过大,再加上社会上岗位供应失衡,致使许多学生出?F就业困难等问题。体育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普遍较低,甚至低于平均就业率。体育专业学生创业就业问题日益严重。

二、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的特点

1.自主性

体育专业学生创业具有很强的自主性,他们长期训练形成了不怕吃苦、团结协作的精神,,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敢闯敢拼。体育专业的学生可以利用自身专业特长进行创业,也可以根据当今时代的健身潮流选择某个单项进行创业。运动行业受市场影响程度较小,发展空间较大,稳定性较强。体育专业学生身体素质较强,并且勇于尝试新鲜事物,这个性格非常适用于自主创新创业,相比于其他专业学生,体育专业学生在进行创业活动时,适应性更强。

2.盲目性

夜上海论坛 当代大学生创业是一个比较盲目的过程,一些学生选择的创业项目跟自身体育专业并不相关,他们选择的这类项目通常可复制性较强,竞争力较弱,由于只看到这个项目的优势,而忽视自身所学专业技能跟该项目的契合程度,极易导致创业失败。而创业项目选择与体育专业相关的创业者,也深感压力,原因在于: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体育专业学生通常能短时间获得第一桶金,但该项目的长远发展需要各方面的能力,体育专业的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较高,但是理论知识水平较低,创业资金短缺,一些学生的创业观念较落后,对市场盲目乐观,对自己盲目自信,没有主动去了解市场形势,准备工作不充足等都会导致创业活动举步维艰。

三、提高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方法措施

1.国家政策和学校的支持

国家的支持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前提保障,政府要加强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建设,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学生在读期间,在校创业是一个很好的培育模式,不仅对于学生个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同时给予项目萌芽阶段很好的成长环境。高校要普及创业知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理念,加强师资投入,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知识结构,使学生少走弯路,提高创业成功几率。学生必修课中无一门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件比较遗憾的事,同时学校开设创新创业选修课程及选修率较低,学校应针对体育专业的特点,开展创新创业类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潜能、创业知识水平,并且引导学生健康创业。

2.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夜上海论坛 社会各行各业的更新速度迅速,没有一技之长很难在社会上立足。企业不仅重视学生的专业素养,对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在大学教育模式是严进宽出,许多学生在大学过于放松自我,学习时间少于玩乐时间,导致体育专业学生专业素养普遍较低。再加上作为体育特长生的原因,不重视理论知识,综合能力较差。所以体育专业的学生要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取长补短,在提高自己专业技能之外也要重视文化课的学习,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核心竞争力,并且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创业观,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如此才能在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中生存下来。

夜上海论坛 高等教育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知识带来的进步,受教育机会的增多导致就业机会相对减少,就业市场形势越来越严峻,导致高校毕业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体育专业毕业生也面临较多的就业压力,下面笔者简要分析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引发的心理问题及一些解决方法。

四、体育专业学生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

1.焦虑心理

毕业生最常出现的情绪就是焦虑,有限的供求岗位、复杂的竞争等因素都直接造成了毕业生的焦虑情绪,尤其是性格内向、适应能力较弱的学生,这种焦虑情绪更突出。这种焦虑情绪给毕业生带来了沉重的精神枷锁,经常烦躁不安,茫然失措。

2.依赖心理

夜上海论坛 产生依赖心理的原因主要是大学生心智不够成熟,缺乏独立意识和承担责任的意识,表现在就业方面就是未做好就业准备、逃避客观存在的竞争压力和严峻的市场形势,以为将希望寄托在熟人身上,就可以轻松找个好工作;或者是盲目乐观,一味悲观,这些都是过度依赖性和缺乏独立性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