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案例范文

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案例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案例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案例

第1篇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小学 班级管理 惩戒教育 实施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2-0123-01

一、惩戒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目前,在教育界出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过分强调了正向教育方式在教育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不少教育工作者认为尊重学生、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就应该放弃对学生进行以放弃反向教育方式为主旨的所谓“无批评教育”。在这种氛围下,学校和教师在进行相关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时,只能采取消极的管理方式,对学生必要的批评教育没有了,教育和管理的有效性难以得到保证,也使得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教育标准,无法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甚至被遮蔽和搁置起来,更谈不上及时纠正了。这种教育方式导致了学生的缺点不断放大,最后可能会促使其犯下严重的错误。尤其是小学生还处于建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极易在未来的人生中做出不可挽回的事情。因此,在实际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中重视实施鼓励等爱的教育的同时,还应进行科学合理的惩罚教育,从而实现对小学生更有效的教育。

夜上海论坛 二、正确认识惩戒教育

夜上海论坛 惩戒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戒,与奖励相反,它是通过对违纪者进行生理和心理上的不愉快的刺激,强制性的进行约束,减少甚至遏止违纪者不良行为的发生。由于在以往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不少教育工作者滥用惩戒教育导致了一些不良后果,因此形成了现今人们对惩戒教育的反感,无法对惩戒教育形成科学、正确的认识。与体罚相比,惩罚教育有本质上的不同:

(一)出发点不同

夜上海论坛 惩戒教育是根据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及班规班纪,通过常规的教育手段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强制性的纠正,是基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其进行的教育措施,主要起到的是对学生的教育和警示作用。而代表体罚,则是有悖于伦理道德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错误手段,对学生会产生身心方面的严重伤害。惩罚教育是在学生、教师、学校三方的共同约定下进行的,而体罚则只是教育者的个人情绪体现。

(二)表现不同

惩戒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具有教育意义的包括精神和行为上的处罚,其教育行为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的。而体罚则涉及到了对学生身心的侮辱和恶意侵犯,是违法的行为。

(三)性质不同

惩戒教育是基于教学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的合理合法的教育方法,是一种“法治”手段。而体罚则是从国家法律到教育体制都严令禁止的有悖于文明的违规教育方式。我国的《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爱护、关心学生,对于有侵害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教师有义务进行制止,同时对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并造成对学生的侮辱和恶劣影响,学校或相关行政部门应对其进行行政处分或解聘处理。由此可见,惩戒教育是基于教学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的合理合法的教育方法,是一种“法治”手段。而体罚则是与体罚存在根本性的不同。

三、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恰当地运用惩戒教育

夜上海论坛 在日常的小学班级管理中实施惩戒教育是必要的,但如何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正确、恰当地运用惩戒教育,却是一个大学问,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

(一)惩戒要有章可循

夜上海论坛 在日常的小学班级管理中实施惩罚教育,首先需要制定一个明确的规章制度。国家进行有效管理需要制定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班级管理也需要制定相应的“班规”。需要注意的是,“班规”的制定必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应该组织全班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反复讨论,在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后方可确定并执行,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规则是集体意志的概念,尽可能的约束自身的行为,并且帮助教对违反班级的正常管理的行为进行相应的惩罚。惩戒教育并不是“铁腕”手段,而是教师和学生集体意愿的表现。

(二)惩戒的方法

第2篇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 劳动实践 综合能力一、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

(一)研究现状述评

资源县瓜里乡大田完小2009年被正式确定为桂林市、资源县教育局劳动实践基地。劳动实践基地面积共有3亩,开辟了蔬菜种植区、育秧大棚区、苗木区、稻田、鱼塘、瓜架鹏区。今年又拟扩建花卉种植区,并增设蔬菜喷灌系统。其中鱼塘养殖草鱼、鲤鱼、泥鳅;稻田种水稻,套养禾花鱼;蔬菜种植区种植季节蔬菜;育秧大棚区培育菜种。劳动实践基地中的菜地主要按班分块管理,学生自带劳动工具,学校提供种子,肥料,鱼塘、大棚由学校具体管理。县教育局勤工办和中心校主管人员分类指导,学校领导和教师具体主抓,基地收入一部分用于基地扩建,一部分用于该校寄宿生生活补贴,花木用于美化环境,基地集中向小学生普及现代农业科学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与感触农业生产与科研概况,对拓展小学生知识面,开拓视野起到积极作用。

(二)选题意义

劳动是创造人类财富的有效途径,是推进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把钥匙。劳动能力是每一个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行为习惯。日本规定小学生每天参加劳动24分钟,英国为36分钟,美国是1.15小时,而我国不足12分钟。劳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人生教育的根本,是中小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基本途径。卢梭曾说:“在人的生活中最主要的是劳动训练,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正常人的生活。”不爱劳动,不爱惜劳动成果,劳动技能和综合能力差的现象在现今农村小学生中还普遍存在。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过度呵护,造成学生劳动上的依赖。严重的重智轻劳倾向,学生的劳动机会在减少,劳动能力在削弱。我们学校的学生虽然都是农村孩子,但由于家长的呵护,缺乏必要的劳动机会。为此,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主要观点

(一)研究目标

夜上海论坛 1.开展各种花卉、蔬菜、果树等种植,让学生了解一些劳动工具的简单使用方法,掌握一些植物栽培技术。

2.通过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劳动工具和珍惜劳动成果教育,在劳动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

3.开发劳动实践校本教材,形成特色,打造品牌。

(二)研究内容

1.编写出一套既有学校特色,又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绿色蔬菜栽培技术》校本教材,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

2.利用学校劳动实践学生开展季节性蔬菜的种植研究。如青菜、黄豆、南瓜、黄瓜、萝卜、大豆、油菜等,让学生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学会一些蔬菜栽培的方法,培养劳动技能。

夜上海论坛 3.探索劳技教学新形式。实现传统种植与创新种植相结合;劳技教材与校本教材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环境保护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三)主要观点

夜上海论坛 1.结合学生自身兴趣,掌握种植花苗、蔬菜、树木的一些基本知识,从生活中主动获取劳动知识,发展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品质。

2.以“劳动实践基地”为依托,让学生们在菜地里付出劳动的同时,积累知识,增长见识,体验到劳动生活的乐趣,提升适应能力。

夜上海论坛 3.通过“劳动实践基地”种植活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掌握简单的种菜方法,亲身感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乐于帮助别人、尊重别人、与人合作的交往能力。

夜上海论坛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夜上海论坛 1.以“学生终身发展”为理念,重视劳动技能的培养,传授栽培、种植技术,学做结合,掌握除草、浇水、避免损伤植物的根、茎、叶的正确方法。

夜上海论坛 2.以“劳动创造美”为主题。通过观看劳技录像、现场种植、菜地观察等形式,让学生初步接触栽培技术,感悟劳动之美。

3.以“劳动体验快乐”为主题。带领学生种植蔬菜、栽种树苗,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劳动实践,体验快乐,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研究方法

1.实践法: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学生自身的劳动实践,收集信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夜上海论坛 2.个案法:通过研究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践案例,激发学生劳动意识的形成。

夜上海论坛 3.总结法:通过各阶段成果研究,及时总结,提炼栽培技术,为编写校本教材提供依据。参考文献:

第3篇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网络;小学德育;对策

夜上海论坛 小学德育即学校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于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教育之中,各种教育内容和体系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一、小学德育工作的目标和要求

夜上海论坛 1.小学德育工作的目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最佳时期,加强小学生德育工作,引导小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行、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对学生的成长和素质养成具有终身意义。

2.小学德育工作的内容和要求

夜上海论坛 小学德育主要是在小学生中开展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必要的生活常识、浅显的政治常识以及同小学生有关的法律常识等社会常识教育,着重培养和训练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

夜上海论坛 二、网络的特点

夜上海论坛 日益发达的互联网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革新性的变化,其技术本身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互联网覆盖面广;

2.传播和更新速度快;

3.信息交换具有互动性;

4.信息量大;

5.形式多样。

三、网络对小学德育工作的作用和影响

夜上海论坛 由于网络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对小学德育工作产生了方方面面的影响,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1.网络为小学德育提供正面引导的信息和案例

夜上海论坛 网络上经常会出现一些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模范、个人成L、助人为乐等方面励志类的信息,小学生自己有时可以从网络获取这方面的知识或讯息,从而为自己确立一种学习的榜样、范式。学校或教师在开展小学德育的过程中,也可以从网络上选取一些最新的案例,特别是发生在小学生身边或小学校园容易发生、小学生容易理解的案例,作为小学德育工作的素材。利用网络的力量,来达到德育的目的,巩固和提升德育效果。

2.网络为开展小学德育工作开辟另一种载体和手段

夜上海论坛 网络作为一种信息、信息沟通、互动交流的一种工具,也逐渐被学校、教师用来作为开展小学德育工作的载体和手段,通过网络,比如QQ、QQ群、微信、网站、论坛等途径,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或者围绕小学德育开展讨论。网络的便捷性大大提高了小学德育工作的效率和效能,小学生喜闻乐见,愿意参与,德育效果更加明显。

3.网络在小学德育中的负面作用

网络信息的包容性、传递的便捷性,也给小学德育工作带来一些负面作用。

(1)学生沉溺网络。由于网络信息的多样性,小学生可以轻易地从网络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由于小学生本身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使得一些小学生逐渐沉溺于网络,甚至不能自拔,身心都受到了伤害。

(2)教师依赖网络。也正是由于网络信息随手可得,个别教师习惯于从网络上寻求灵感,搜集素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对网络的依赖,而忽视了德育工作的灵活性和实践性,忽视了小学生的个体性和参与性,使德育工作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夜上海论坛 四、加强小学德育工作的对策

1.正确把握网络对小学德育工作的作用

网络自身的特点,决定了网络信息、网络技术在小学德育工作的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我们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应正确把握网络的规律,辩证分析其利弊,科学发挥其正面作用。对网络信息进行及时筛选,找出小学生可能关心的热点问题,主动进行分析或组织讨论,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坚持真善美、反对假恶丑,通过正面的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品质观念,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行。

夜上海论坛 2.合理利用网络信息和载体

夜上海论坛 网络只是开展小学德育工作的工具,不能过分依赖于网络,也不能完全脱离于网络。在开展小学德育工作时,发挥网络工具的即时性特点,加强师生互动,拓展小学德育工作的渠道。并通过网络工具,引导小学生合理利用网络,正确辨析善恶,遇到疑问愿意并且能够及时与教师沟通,避免陷入误区。

夜上海论坛 3.创新小学德育的载体和形式

小学德育的形式应是多样的,突出实效性、趣味性。比如开展团队合作的游戏,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救治、自我防范等方面的模拟活动,农作物种植,小动物喂养等,这些小学生愿意参加的社会实践,对于巩固和提升小学德育效果,作用不可小觑。

参考文献: